第一篇:第5课 唐代的中外交往 导学案 岳麓版
第5课 唐代的中外交往 导学案 岳麓版
班级 名字 【学习目标】
1、能记住唐政府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日本派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的相关史实。
2、能运用唐政府的对外政策及对外交往的相关史实完成专题。
二、学习过程
(一)快乐自学
快速阅读课文,完成下列内容
1.唐朝对外交通发达,长安 是陆路交通中心、国际性大都市,最大的外贸港口是 广州。唐政府在广州设置 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这是历史上最早设置的 管理对外贸易 的官署。
2.唐朝当时 先进的经济文化有巨大 的吸引力,唐政府实行 开放 的对外政策,与唐朝通商的国家达 70 多个。3.从贞观年间开始的200年内,日本 先后13次派出遣唐使,使团宠大,居各国之首。遣唐使 和 高僧、留学生 把唐朝先进的 政治经济制度 和 科技文化 带回日本,推动了日本的 社会改革 促进了 日本经济文化 的发展。日本赴唐朝留学生中最有名的是 阿倍仲麻吕(汉名晁衡),17岁来长安,在太学读书,后中进士。4.天竺 在唐太宗时多次派遣使者到唐朝。唐高宗时,大食 遣使和中国同好,在以后的100多年中,大食派使节来唐朝达 30 多次,朝鲜半岛的 新罗 多次派遣使节到唐朝,促进了中外的 经济文化交流。
5.唐朝赴日本的使者和僧人中,最有影响的是 鉴真 和尚。唐玄宗时,鉴真 六次东渡日本,向日本传播 佛教,还把唐朝的 建筑技术、医药知识、绘画等 传给日本,为 中日文化交流 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日本药学界奉他为 始祖,死后安葬在日本奈良的 唐招提寺。
6.唐太宗时,僧人 玄奘 西游 天竺 取经,为 中印文化交流 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 《大唐西域记》 成为研究古代印度和中亚地区 历史、佛教 的典籍,他带回来的佛经和佛像珍藏在今天西安的 大雁塔。7.7世纪中期,日本的大化改新是仿照 唐朝 制度进行的改革。8世纪前期,日本留学生 吉备真备 和学问僧 空海 在利用 汉字表音表意 的基础上,创造了日本的文字 假名字 ——片假名和平假名。
(二)合作探究(学法指导:预习课文21—25页,在书上做好笔记——圈、划、勾、点,并完成以下所设问题。)
1、唐朝对外交通发达,哪里是陆路交通中心、国际性大都市?哪里是最大的外贸港口?我国历史上最早设置的管理对外贸易的官署是什么? 长安;广州;市舶司。
2、唐政府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日本先后13次派出遣唐使有什么作用? 开放的对外政策;把唐朝先进的政治经济制度和科技文化带回日本,推动了日本的社会改革,促进了日本经济文化的发展。
3、唐朝赴日本的使者和僧人中,最有影响力的是谁?他对中外交流做出了怎样的贡献?
鉴真;向日本传播 佛教,还把唐朝的建筑技术、医药知识、绘画等传给日本,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4、唐朝初年,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不可磨灭贡献的是谁?他的哪本著作成为研究古代印度和中亚地区历史、佛教的典籍? 玄奘;《大唐西域记》。
5、鉴真为中日友好做出了哪些贡献?从他的事迹中,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①传播了中华文明。他把唐朝的建筑技术、医药知识、绘画等传到日本,用鼻嗅的方法辨别药物日本药学界奉他为始祖。②传授了佛法、增进了中日友谊。被日本视为文化大恩人。
鉴真不仅有高深的学问,而且为了弘扬中华文明和佛教文化,出生入死,百折不挠,无私无畏,在他身上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6、唐朝对外交往为什么会出现盛况空前的局?(1、唐朝前期政治稳定
2、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3、开明的对外政策
4、对外交通发达。)①唐朝先进的经济文化对各国具有很强的吸引力;②唐政府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③唐朝对外交通发达。(国力强盛,统治者政策开明)
7、比一比,鉴真和玄奘有哪些共同点?
①都具有出生入死、百折不挠的献身精神。②都以高深的学问、渊博的知识受到人们的尊敬。③都对传播先进的中国文化、密切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
【专题提升】(班内大展示。学法指导:注意哦!这是课堂的重难点,相信自己,老师陪你一起“攻城略地”。)【专题一】阅读下列图片, 请回答:
(图a)(b)(c)(d)
1、图(b)是日本招提寺,它式样优美,至今犹存,被视为日本建筑艺术的明珠。它的设计者就是图(a)人物,你知道他是谁吗?他为中外交流做出了哪些贡献?
鉴真;向日本传播 佛教,还把唐朝的建筑技术、医药知识、绘画等传给日本,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2、图(d)人物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你知道他是谁吗?图(a)和图(d)人物的事迹表明唐政府实行了一种怎样的对外政策?
玄奘;唐政府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
3、图(c)分别是唐朝和日本的钱币,它们有很多相似之处。表明日本深受唐朝的影响,你能说出频繁的对外交往对唐朝有何影响吗?①唐朝的对外关系发展使唐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在世界上产生了重要影响,促进了亚洲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②同时通过对外交往,唐朝学习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文化科学技术,进一步促使唐朝经济文化的繁荣,也丰富了人民的经济文化生活
国力强盛,统治者政策开明
促进了唐朝各项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有利于兼容并蓄,促进唐朝的发展
4、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史实,对我国今天构建和谐社会有何借鉴? 倡导开放;倡导交流;倡导合作;友好往来;互相学习
(三)展示交流(学法指导:各小组进行小展示,展示独学的成果,解题思路与方法,总结规律和易错点)
1、小组内互相核对基础知识答案;
比一比,看哪组解
2、提出独学中遇到的问题并讨论,在组内小展示;
决的问题更多!
(四)课堂小结 1.唐朝的对外交通,唐朝开放的对外政策,日本、天竺、大食、新罗的遣唐使节。2.鉴真东渡的艰辛历程及贡献。玄奘西游的艰苦经历与贡献。
(五)达标训练
1、唐朝与亚、非、欧各国友好往来达到前所未有的盛况,其根本原因是(B)
A.对外交流非常便利 B.经济繁荣,文化昌盛 C.采取开放的对外政策 D.制度先进,疆域广大
2、“传法为重,舍身为轻;六度出海,终抵东瀛。”上述对联高度赞扬了鉴真不畏艰难、执着追求的精神。文中提到的“东瀛”是指(C)A.天竺 B.朝鲜 C.日本 D.越南 3、2008年5月,国家主席胡锦涛出访日本,是全面推动两国关系改善的“暖春之旅”。唐朝时,直接促进了中日文化交流的是(A)①日本派遣唐使 ②鉴真东渡 ③玄奘西游 ④文成公主入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我国历史上最早设置的管理对外贸易的官署在(A)A.广州 B.北京 C.天津 D.上海
5、中印交流源远流长,唐朝时期玄奘西游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唐朝时称印度为波斯 B.玄奘游学的大昭寺是印度佛学的最高学府 C.玄奘回国后,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D.玄奘以亲身见闻写成《大唐西域记》称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三、学后反思
第二篇:6.2 师生交往 导学案
6.2师生交往同步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培养尊重老师,热爱老师的情感,主动关心老师、理解老师。能够与老师进行有效沟通,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知道教学相长的含义,懂得师生之间要彼此尊重。
二、【自主预习】 1.教与学的关系
教与学是师生相互陪伴、相互促进、__________的过程。(1)一方面,我们的学习离不开老师的________。
(2)另一方面,我们与老师交流互动,也可以促进老师更好地“________”。2.教学相长的要求
(1)态度:主动参与、____________。(2)具体做法及意义
①真诚、恰当地向老师表达自己的__________,既是对老师的积极反馈,也是师生共同学习的____________。
②与老师分享自己的学习感受、____________,可以促进师生共同进步。3.学会正确对待老师的____________,是我们成长的重要内容。(1)老师的表扬意味着肯定、____________和期待,激励我们更好地学习和发展。(2)老师的批评意味着关心、________和劝诫,可以帮助我们反省自己,改进不足。
(3)对待老师的批评,我们要把注意力放在老师批评的____________上,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
4.师生交往的良好状态
学生乐于学习,老师____________,师生之间____________、相互关心、携手共进。
5.如何建立亦师亦友的关系?
(1)________,是我们与老师建立良好关系的开始。
①做法:要尊重对方的________、个性差异、________等。
②原因:尊重老师,是中华民族的____________,是我们作为“晚辈”的基本____________。③表现:尊重老师不仅体现在我们内心的____________,而且表现在与老师日常交往的________中。
(2)在平等相待、相互促进的师生交往中,我们可以和老师成为________。
①原因:老师是我们知识学习的________,也是我们精神成长的________。老师给予我们生活上的关心和情感上的关怀。
②做法:我们应该主动关心老师、____________。
三、【练习题】
1.在新型师生关系背景下,我们可以()A.在课堂上直接指出老师的错误B.把老师当成良师,又当成真挚的朋友 C.让老师主动迎合我们D.与老师交往不必注意礼节,可以称兄道弟
2.学生乐于学习,老师寓教于乐,师生之间彼此尊重、相互关心、携手共进,是师生交往的良好状态。下列选项体现这一师生关系的做法是()A.甲同学向班主任提出了班级管理的不同意见,班主任很生气 B.乙同学性格开朗,经常与老师开玩笑
C.丙同学在课余时间与老师共同探讨学习生活中的问题 D.丁同学敬畏老师的尊严,路上遇到老师故意绕道走开 3.《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因,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教学相长”告诉我们()A.学生要听从老师的话,才能有所长进B.老师是学生学习榜样,有许多长处 C.师生之间要相互学习,相互补充,共同提高 D.学生与老师各有所长,学生不能超越老师
4.右图是某学校开展的教学实验结果,这不仅提醒老师要正确运用表扬与批评的手段,也在警示学生()
A.不要太在意老师的表扬和批评B.要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 C.老师的表扬都能提高学生成绩D.老师的批评会使学生成绩下降
5.在学校生活中,我们偶尔会被老师误解,也会与老师发生矛盾,正确的处理方法是()A.找来家长质问老师B.拒绝听课,与老师对抗 C.不分场合与老师顶撞D.主动与老师沟通 6.[2015·聊城] 2015年4月15日,网友“希望小佳”在百度聊城吧发了一篇名为《因为一座“塔”,爱上一座城!》的帖子,回忆了自己在聊城大学的生活片段,字里行间充满了对老师的感恩和青春的追忆。下面是网友对“希望小佳”的评价,你认同的是()①“希望小佳”用这种方式表达了对学校和老师的感恩之情 ②只有在离开学校后,才能表达对老师的尊敬
③“希望小佳”想用这种方式引发网友关注,走红网络 ④我们应向“希望小佳”学习,珍爱友情,感恩老师 A.①②④
B.②④C.①②③
D.①④
7.某班班委为了促进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特意在班会上安排了一次“师生谈心会”,在会上同学们和老师敞开心扉,热情交谈
小飞:李老师,感谢您!您给了我无尽的帮助和爱,我不会忘记,是您使我逐渐成长。李老师:小飞,谢谢你!其实,我做得还很不够,我会努力做你们的知心朋友的!小天:夏老师,我想对您说声“对不起”!那次英语课上,我的鲁莽和冲动伤害了您,还扰乱了课堂秩序。
夏老师:小天,说“对不起”的应该是我,我误解了你,错怪了你。
“师生谈心会”体现了怎样的师生关系?你是如何看待这种师生关系的?听了上面师生之间的对话,你一定会有不少收获吧?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第三篇:师生交往导学案学生
6.2师生交往
【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尊重老师,热爱老师的情感,主动关心老师、理解老师。
能力目标:学会正确与老师交往,能够正确处理和老师交往中存在的分歧。知识目标:知道教学相长的含义,懂得师生之间要彼此尊重。【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与老师交往。难点:学会正确处理与老师的分歧。【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多媒体播放歌曲《长大了我就成了你》导入新课。【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一)自主预习
1.教与学是师生、、的过程。
2.面对老师的,的态度有助于我们与老师相互交流。
3.学会 老师的,是我们。
4.学生,老师,师生之间、相互关心、携手共进是师生交往的良好状态。
5.,是我们与老师建立良好关系的开始。
6.尊重老师,不仅体现我们,而且表现在与老师日常交往的 中。
7.在、的师生交往中,我们可以和老师成为朋友。(二)合作探究
知识模块一教学相长 探究一:教材P65运用你的经验
在与学生交往的过程中,老师扮演着组织者、倾听者、陪伴者等角色。回想你与老师交往的场景,在那些场景中,老师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请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见教材P66表格)。
探究二:教材P66下面阅读感悟
从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话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答案:。答案: 探究三:教材P67探究与分享
(1)假如你是小奇,你会如何对待语文老师的表扬与数学老师的批评?(2)你能给小奇提出怎样的建议?
答案:(1)。(2)。知识模块二亦师亦友 探究四:教材P68探究与分享(1)王亚南的故事对你有怎样的启发?(2)如果不喜欢某位老师,我们还要尊重他吗?
答案提示:(1)。(2)。探究五:教材P69相关链接及方法与技能
(1)从毛泽东给徐特立的信和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考察时讲话内容,你共同体会到了什么?
(2)当我们与老师发生分歧时,怎么办?
答案提示:(1)。(2)。当堂演练达成目标
1.目前,在很多中学,老师和同学们的关系就像朋友一样,校园到处体现着平等,洋溢着快乐。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师生之间平时能够做到()A.没有矛盾B.相互帮助C.有效沟通D.距离适度
2.交往是一门艺术,沟通需要方法。在师生交往中,我们应该做到()A.学会角色互换B.得理不饶人 C.和老师称兄道弟D.言听计从 3.老师是我们成长路上的引路人。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正确的认识应该是()A.表扬是肯定,批评是蔑视 B.表扬是鼓励,批评是鞭策 C.表扬是爱护,批评是放弃 D.表扬是溺爱,批评是打击
4.“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当老师讲课出错时,不正确的做法是()A.合理地给老师提出意见和建议 B.私下里与老师交流看法 C.课后写纸条给老师指出错误 D.当面指出,使老师难堪 5.小学路上,小强由于送一位盲人到亲戚家,晚到学校近二十分钟,因而受到老师的严厉批评。小强觉得委屈,心想做了好事还挨批评。(1)行为选择:假如你是小强,你会怎么做?
(2)心动行动:当你被老师误解或与老师意见发生分歧时,有什么好方法和老师进行有效沟通?
答案提示:(1)。(2)。
课后反思查漏补缺
这节课我学会了:
这节课我未解决的疑惑:
第四篇:《望岳》《春望》导学案
25、杜甫诗三首
《望岳》
学习目标 :
1、背诵诗歌,围绕“望”,体会泰山巍峨高大、遮天蔽日的形象。
2、赏析诗中名句蕴含的人生哲理。
3、感受并学习青年杜甫的豪情。
学习重点:围绕“望”,体会泰山的巍峨高大、遮天蔽日的形象。学习难点:赏析诗中名句蕴含的人生哲理
学习方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练习法
学习资源:班班通辅助性资料
知识提纲:
望岳
首联:绵延不绝、树木葱郁远望
描绘泰山景色颔联:神奇秀丽、巍峨高大近望
颈联:云涌云翻、鸟儿归巢细望
想象登顶感受尾联:一览众山小
杜甫:豪情勃发、壮志满怀/ 6
一、导入《望岳》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篇,被后人誉为“绝唱”,并刻石为碑,立在山麓。
板书:望岳唐杜甫
二、学生读背这首诗,完成下列习题:
1、积累文学常识
杜甫 :字,别号,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作被称作,都收集在。他著有“三吏”、“三别”,另外两篇分别是、,“三别” 是指他的、、。
杜甫的诗作在总体上反映了朝由而的过程。
2、中国的五岳是:东岳、西岳、南岳、、北岳、中岳。
3、诗歌中描绘泰山景色的是联、联、联。
4、抒写杜甫愿望的诗句是。(会背、默写)
5、杜甫望到的景象,请同学们任选一联说一说。(解释下列字词)
青未了:钟:荡胸:曾:眦:会当:附:(1)首联:望到了泰山绵延不绝、树木葱郁的景象。这是远望。
(2)望到了泰山既神奇秀丽又巍峨高大的景象。这是近望。
“钟”:聚集,宠爱、钟爱,既写出神奇秀丽,又写出诗人的喜爱赞叹之情。
“割”:阴暗对照之明显,阳光像一把刀一样有力地把阴暗隔开,突出泰山的巍峨高大。
(3)望到了云涌云翻的壮阔景象和鸟儿归巢的傍晚景象。这是细望。
三、合作讨论,名句赏析:
1、请你想象登上最高峰“一览众山小”的景象和感受。
讨论:这句话中蕴含了怎样的人生启示?
附:不怕困难,勇攀高峰,不但望得远,而且可以雄视一切,包举天下。它鼓励人们树雄心立壮志,不怕困难,坚持到底就一定能获得更大胜利。
2、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望到一个什么样的杜甫?
附:豪情勃发,壮志凌云,乐观向上,满怀建功立业,意气风发,信心满怀青年的杜甫生活在唐代社会发展到最富庶的时期,他家境优越,诗才横溢,因此意气风发,信心满怀,渴望着建功立业。
第二课时春望
学习目标:
1、朗诵诗歌,准确把握诗中情感,2、理解诗歌内涵,领略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怀。
3、会背并正确默写这首诗歌。
学习重点:理解诗歌内涵,准确把握诗中情感
学习难点:深入理解名句,提高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学习方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练习法
学习资源:班班通辅助性资料
知识提纲:
首联:破败,荒凉,萧条
春望:颔联:花溅泪 鸟惊心
颈联:思念、牵挂亲人
尾联:忧国思家
一、导入
过了二十年左右,47岁的杜甫在首都长安又看到了另一番景象:破败,荒凉,萧条板书:春望
二、学生自学:
1、查资料:关于此时的杜甫和写作背景
诗人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感时恨别、忧国思亲的五言律诗--《春望》。
2、如何学习诗歌?(读诗歌,争取会背)
第一招:多读——读出诗韵
(1)、读准字音(2)、读出重音和节奏(3)、读出疑问第二招:多思——感悟诗意、品味诗情
3、诗歌的首联、颔联各写了哪些景象?这些景象组成了怎样的画面?(结合注释)
4、想象诗歌的颈联、尾联的画面,诗人各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三、合作讨论,感受
1、这首诗歌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忧国思家。
2、名句赏析“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附: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了对妻子儿女的思念之情。
3、赏析:“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附: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诗句所描写的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的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表现手法
移情于物,情景交融
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一般解释是,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堕泪惊心。另一种解释为,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也惊心。
四、课堂练习
完成前沿第25课第一课时。
五、课堂小结
中年杜甫:愁苦,焦虑 忧国忧民,流泪的,感伤的,饱经风霜的。
国家的苦难,人生的坎坷,生活的艰苦可以磨掉杜甫的意气风发,磨掉杜甫的骄狂,使他的诗歌风格由雄豪而变沉郁,却始终磨不掉青年时期立下的志向,磨不掉他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乃至困顿至极的他竟然能发出使人震撼的呼喊„„
这就是被后人尊奉为诗中圣人的杜甫。
第五篇:岳麓书院
游岳麓书院有感
我们化工与制药1004班的团日活动来到位于岳麓山的岳麓书院,早上全班同学聚于岳麓山下,经过了大约半个小时的路程,终于登上岳麓山。来到了我们的目的地——岳麓书院。
岳麓书院坐落在湖南长沙岳麓山东麓,因山而名,是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自从其于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创立以来,历时千年,弦歌不绝,世称“千年学府”。
来到书院入口,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古色古香的牌匾,上书“千年学府”四个欧体大字以及“唯楚有材,斯文为盛”的楹联。不能不说,这副楹联是湖湘文化辉煌成就的最好诠释。岳麓书院千年办学培养出大量具有道德人格的人才。未进书院,心中已然生发了无限敬意。
从前门进来,第一个参观点是赫曦台。“赫”为火红色之意,而“曦”是太阳的意思,“赫曦”当意为火红的太阳升起来。据说,这里还隐含着一段关于著名理学大师朱熹和张栻同登岳麓山顶看日出的佳话。
赫曦台两侧墙面上分别写着“福”“寿”两个字,其中,左边的“寿”字形如龙蛇缠绕,暗含着“藏龙”之意,而右边的那个“福”字则状似猛虎下山,暗含着“卧虎”之意,两个字合在一起,也就有“藏龙卧虎”的寓意。的确,岳麓书院自创立伊始,即以其办学和传播学术文化闻名于世,终成八方英才荟萃之地。历史上,诸如杨树达、程潜、王夫之、陶澍、杨守仁、左宗棠、曾国藩、曾国荃、李元度、皮锡瑞、杨昌济、魏源、陈天华、蔡锷、范旭东等众多历史名人都与岳麓书院有着很深的渊源关系,即使是现代史上,从岳麓书院也走出了一大批诸如蔡和森、何叔衡、邓中夏等经世纬国之才。此外,理学史上颇负盛名的“湖湘学派”就是在这里得以发展的;朱熹曾两度在此讲学,书院盛极一时,出现了“座不能容”、“饮马池水立涸”的盛况。其后,明代中叶的阳明学、明末的东林学、清乾嘉时期的汉学及晚清的新学,都曾在此得以传习和交流。岳麓书院的学术与教育,对湖湘文化传统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岳麓书院用它渊博的学识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仁人雅士,由此看来,这里怎不是个藏龙卧虎之地呢?
书院的中心位置是讲堂,这是书院的教学重地和举行重大活动的场所。讲堂又称“静一堂”或“忠、孝、廉、节”堂,历史上曾经8次重建,小规模的修缮则达30余次,今天游客们所看到的建筑,是清代康熙年间重建,又经过同治年间的大修后遗存下来的。
讲堂内有三块匾,分别是“实事求是”、“学达性天”和“道南正脉”。勉励莘莘学子大力张扬理学,加强自身的修养,同时,也隐约地告诉人们:在这里求学,可以获得德性修养,达到天人合一的学问的最高境界。
讲堂里,悬挂着很多对联,这些对联或表达个人志向,或称颂书院功德,或阐释为人处事之道,不一而足,当你置身其中,就仿佛被浓厚的文化氛围所包围着,让人沉醉。最吸引我的是曾为书院山长的旷敏本所撰的一副对联:是非审之于已,毁誉听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数,陟岳麓峰头,朗月清风,太极悠然可会;君亲恩所以酬,民物命何以立,圣贤道何以传,登赫曦台上,衡云湘水,斯文定有攸归。
全联共66个字,其内容耐人寻味。直白地来解释,对联的意思大概是这样的:“是和非要先从自身来审察,别人的抵毁和赞誉就由别人说去吧,得和失只能听
任天命的安排,不可强求,只要登上岳麓山头,感受一下朗月清风,天地万物之理便悠然可知了,荣辱得失便可以置之度外了;君亲恩情如何来还报?生民的安身立命之本如何来把握?圣贤的道统又如何来传播?当你登上赫曦台,感受这衡云湘水的魅力,一切便都有了答案。”对联所阐释的大多为儒家的伦理道德,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旧时的教育思想。从修身养性的角度来看,其中所讲到的很多道理,今天的人们同样能够受到教益和启发。
岳麓书院是一所塑造和培养高尚道德人格的书院,培养出具有崇高精神的理想人格,能达到“天地合德,鬼神同用,悠久无穷”的精神境界的人才。纵观岳麓书院千年办学历史,曾涌现出无数忠贞不屈、浩然正气的爱国志士、豪杰君子,他们保持灵魂高洁,崇尚真才实学;他们努力追求知识与真理,勇于实事求是;他们能够在战场上流血横尸,为民族尊严和大众利益,他们乐意服从真理和良知,敢于抵制外辱与邪恶;他们依照自己的道德理性作出价值选择,绝不使自己成为声名利禄的奴隶。
徜徉于这座古老的书院之间,我感觉自己已然沉浸在醉人的墨香之中,这灰墙青瓦、琉璃脊饰、墨柱朱枋,这一砖一瓦、一柱一枋、一联一匾,无不流露出隽永的儒雅和迷人的古韵,纵使多么浮躁的心也能片刻间平静似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