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江西省教育厅2007年第十一次新闻发布会(本站推荐)
江西省教育厅2007年第十一次新闻发布会
新闻发布稿
省教育厅副厅长 洪三国
2007年8月30日
新闻界的朋友们,同志们:
大家好!今年的9月9日至15日是第十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江西省教育厅2007年第11次新闻发布会,主要就我省承办第十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开幕式及有关活动情况向新闻单位作个通报。下面,我先向各位介绍一下推广普通话宣传周(以下简称推普周)有关情况:
一、全国推普周有关情况
1997年经国务院第13次总理办公会议批准:每年9月份的第三周举办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全国推普周活动由教育部、中宣部、人事部、文化部、国家广电总局、国家语委、解放军总政治部、共青团中央等8部委共同举办。自1998年起,全国推普周活动已经成功举办了9届。在各地语言文字工作者的积极努力下,推普周已日渐成为广大群众关注、喜闻乐见、从中受益的语言文化节日,已成为抓好普通话普及、提高的一项重要举措,在全社会推广普通话和语言文字规范化宣传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产生了广泛影响。
即将来到的第十届推普周活动的主题是:构建和谐语言 生活,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教育部、中宣部等8部委明确要求各省市、自治区有关部门在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的同时,要重视并加强对蕴含在语言文字中的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使第十届推普周成为推普工作及其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
今年的全国推普周活动一改历届开幕式和闭幕式活动主要安排在省会城市或直辖市举行的惯例,而把重点城市确定为江西省吉安市(井冈山市,承担全国推普周开幕式任务)、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市,承担全国推普周闭幕式任务)、河北省保定市(涞源县)。这充分体现了推普周活动重心进一步向基层延伸的指导思想,有利于促使重点方言地区群众进一步提升语言规范意识和普通话水平,有利于进一步扩大推普周活动的影响,有利于为地区经济、文化和社会和谐发展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二、我省为承办好“全国推普周开幕式活动”所做准备工作
省委、省政府有关领导非常重视推普周活动的开展情况,副省长、省语委主任孙刚于4月14日就承办全国推普周活动有关问题批示:“请省教育厅与教育部、吉安市、井冈山市进一步衔接好,把活动办好。”省教育厅等8部门于7月联合转发了教育部等8部委关于《开展第十届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的通知》。吉安市、井冈山市政府为承办好全国推普周开幕式及相关活动,专门成立了“活动筹备委员会”,制定了活动方案,吉安市副市长、市语委主任左继生同志担任筹委会主任。筹委会下设5个工作组,具体负责“推普周开幕式及相关活动”的各项准备工作。7月10日,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批复同意吉安市政府拟定的《第十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方案》,并上报教育部、国家语委认可。
开幕式活动由教育部、国家语委、江西省人民政府主办;江西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江西省教育厅、吉安市人民政府、井冈山市人民政府承办。开幕式活动主题是:弘扬井冈山精神,构建和谐社会。
开幕式拟于2007年9月9日上午在井冈山市茨坪体育场举行。主要议程为:国家有关部门、省市领导讲话;为全国语言文字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颁奖;为第一批部分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授牌;进行“说好普通话,从我做起”的签名仪式;以推普为主要内容的文艺节目。
开幕式期间,将举办“全省语言文字工作成果展”、“吉安市师生规范汉字书法展”、井冈山导游员和进城务工人员普通话培训等。届时欢迎新闻界的朋友们莅临宣传和指导。
三、第十届全国推普宣传周我省开展的主要活动 为进一步扩大推普宣传周的社会影响,围绕今年推普宣传周活动主题,我省已经并将继续组织开展好以下几项大型 活动。
(一)组织了“中华诗文诵读活动”。“中华诗文诵读活动”是今年语言文字工作的重点宣传内容。江西、江苏、山东、山西、天津、福建、辽宁、甘肃等八省市被教育部列为全国试点。我省在各设区市推荐选手的基础上,组织挑选16名选手代表江西参加中央电视台《我爱诵读》专题节目录制工作。节目于在8月27日至9月2日在中央电视台第十套栏目中播出。
(二)组织参加“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系列宣传品征集评比活动”。在全省各设区市有关部门和高校广泛征集推广普通话宣传品,内容主要为推广普通话的文艺节目、电视公益广告、电脑动画短片、招贴画设计稿、推普宣传语等。全省共征集作品300余件,评选出的优秀文艺节目、电视广告片将于推普周期间在中国教育电视台和江西教育电视台播放。推普宣传画将在第十届推普周开幕式活动场地(井冈山)展出。
(三)拍摄制作《声俊文美新赣鄱》专题片。为反映江西语言文字工作50年来的历程,展示所取得的成绩,江西省语委、江西省教育厅专门拍摄制作了专题片《声俊文美新赣鄱》,将于推普周期间分别在中国教育电视台和江西教育电视台播出。
(四)组织开展了“全国语言文字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 个人” 推荐、评选活动。共向国家语委推荐全国语言文字工作先进集体6个;先进个人19名。
(五)组织开展了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创建活动。按照国家语委的工作要求,在去年评选省级示范校的基础上,今年向国家语委推荐申报国家级示范校10所(江西师范大学、南昌师范附属小学、九江师范附属小学、抚州市临川区实验小学、宜春市实验学校、吉安市永丰县恩江小学、赣州市章贡区文清路小学、景德镇市昌河小学、萍乡师范附属小学、新余市逸夫小学)。
四、我省推广、普及普通话现状及工作思路
推广普通话是我们国家语言政策的一项最基本的内容。任何国家、民族,在它实现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中,都必须完成这样一个任务,就是普及国家通用语言。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方言的人口大国,使用语言约80种,其中汉语只是一种。而就汉语来说,又分七大方言,每种方言又包括若干种次方言和土语。从我们江西来说,全省共有38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占99%以上。汉语方言主要有赣语、客家话、江淮官话、西南官话、吴语和徽语。方言的复杂性给各地人员的交流和商品的流通,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社会对普通话的需求日益迫切。
经过多年的努力,江西的推广普通话工作取得可喜成 果。使用普通话进行交流的社会氛围基本形成。调查统计:全省县级以上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在公务场合基本能以普通话作为工作用语。其中省、市两级党政机关公务员95%以上能讲普通话;县级党政机关工作人员80%以上能讲普通话;乡镇党政机关工作人员70%以上能讲普通话。
学校普通话普及程度相对较好。全省各级各类学校教师普通话达到国家规定标准(二级乙等以上)占85%,其中城镇教师达标率95%,农村教师达标率75%。城镇以上学校学生上课、与教师交谈、集体活动中使用普通话比率约占90%以上。农村大部分学生只在上课和集体活动时使用普通话,比率约为70%。
广电系统普通话应用整体水平较高。省、市级广播电台、电视台专兼职播音员、主持人普通话水平都达到了一级乙等以上,其中一级甲等约占80%。县级广播电台、电视台专兼职播音员、主持人75%达到一级乙等水平。
城镇公共服务行业从业人员在公共场合基本讲普通话。公共服务行业90%的从业人员表示“会讲普通话”并“经常讲普通话”,与外地人交流“无语言障碍”。
纵观全省普通话普及和使用情况,普通话已成为全社会交流用语的发展主流,使用普通话的社会氛围已初步形成,普通话普及、推广工作已步入良性发展轨道。普通话等级已经成为部分行业职业资格认定和上岗的必备条件,党政机关 公务员、新闻媒体工作人员、学校教师和主要公共服务行业的从业人员语言规范意识日益增强,应用水平逐步提高。不足之处主要是,城乡差异较大,在农村和边远地区方言仍然根深蒂固,部分人的语言规范意识亟待加强等。
新时期国家推广普通话的工作目标是:2010年以前,普通话在全国范围内初步普及,交际中的方言隔阂基本消除,受到中等或中等以上教育的公民具备普通话的应用能力,并在必要的场合自觉使用普通话。为完成推普工作目标,我省下一步工作思路是:紧紧围绕构建和谐社会的需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作全局,进一步加大语言文字规范化宣传力度,深入宣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继续做好党政机关、学校、新闻媒体和公共服务行业四个重点领域的工作,在发挥城市带动辐射作用的同时,加大农村工作的推进力度。强化政府行为,巩固“行政推动、部门协同、专家支持、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逐步建立起依法管理的体制和机制,推动全社会语言规范意识的增强和普通话应用水平的提高。
各位朋友、同志们,语言文字工作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社会事业。希望新闻界的朋友们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语言文字工作,与我们一道共同构建和谐社会语言生活,提高全社会语言文字规范化水平,开创我省语言文字工作新局面。
谢谢大家!
第二篇:江西省教育厅2011年工作要点
江西省教育厅2011年工作要点
中共江西省委教育工委 江西省教育厅2011年工作要点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国家和我省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实施的起步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对实施“十二五”规划和教育规划纲要开好局、起好步,牢牢把握重要发展战略机遇期,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11年全省教育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二届十四次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国家和我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按照“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牢牢把握素质教育战略主题,紧紧围绕提高“五率”工作目标,抓学习引领发展,抓投入保障发展,抓改革促进发展,抓项目带动发展,抓管理服务发展,抓队伍支撑发展,统筹兼顾,分类指导,突出重点,狠抓落实,不断提升人民教育幸福指数,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一、落实相关配套措施,做好实施规划纲要基础性工作
1.深入开展学习宣传活动。制定贯彻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和教育规划纲要精神的学习宣传方案。组织开展宣讲活动,广泛开展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方法的大学习、大讨论。加强与中央和省主要新闻媒体的联系,组织对各地各校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精神的宣传报道,营造组织实施的良好社会环境。
2.制订教育规划纲要配套政策措施。做好教育规划纲要任务分解工作。出台江西省“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专项规划和教育规划纲要配套专项规划。协调有关部门研究制订教育规划纲要实施的各项配套政策,指导各地各校提出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和具体措施,建立健全教育规划纲要落实的政策支撑体系。
3.完善教育经费筹措和保障机制。进一步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推动各级政府依法落实教育经费“三个增长”,提高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和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确保足额征收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保证计提土地出让收入的一定比例用于教育事业。研究制订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生均经费基本标准和生均财政拨款基本标准。切实做好普通高校和优质高中建设的债务化解工作。加强教育经费使用管理,强化教育经费审计监督,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
4.组织实施教育规划纲要相关重大项目。抓紧启动规划纲要提出的教育十大工程项目,加快推进十大改革试点,重点实施好我省承担的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全面落实支持共青城教育发展的各项措施。办好内地民族班,全力配合新疆克州阿克陶县抓好项目建设。
二、加强改进德育工作,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5.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开展“素质教育月”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加强班主任和德育工作队伍建设,组织开展全省中小学班主任专业技能竞赛和优秀中小学班主任评选活动。推进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加强中小学生省情教育,建设一批示范性中小学心理咨询室。开展全省中小学德育示范校创建活动。加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力争覆盖面达到全省县(市、区)的80%。加强农村学校劳动实践场所建设。全面落实中等职业教育德育课程新方案,推动职业学校心理咨询室建设。组织开展第三届全省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活动。
6.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质量提升工程,制订思想政治工作测评体系和考核办法,完善思政课工作机制。深入开展省情教育、红色文化、廉政文化和诚信教育进校园活动,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坚持并完善省领导到高校作形势报告和高校师生旁听省有关会议制度,办好大学生时政讲坛。建立大学生全员心理档案,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重点学科和队伍建设,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心理咨询示范中心。建设好大学生思政教育主网站及一批品牌栏目和网页,形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加大大学生思政队伍培训力度,开展辅导员全员培训。
7.启动素质教育推进工程。加强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全面实施综合素质评价,着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发挥省级样本校的示范作用,破解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难题;认真总结第一轮新课程实验经验,巩固扩大新课改成果,全面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
8.推进学校体育、艺术、卫生工作。深入推进全省百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积极办好学生各类体育竞赛。加强学校卫生防疫与食品卫生安全工作指导,认真做好学校传染病、食物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与防控工作。推进《国家学校体育卫生基本条件标准》的实施和农村学校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启动5个国家级、10个省级中小学生课外文体活动工程示范区项目建设。加强学校体育、卫生和艺术课程建设。深入开展国防教育,推进学生军训制度化、规范化。
三、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全面推进基础教育
9.推动《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的贯彻落实。督促各地制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具体目标和政策措施。研究制订《江西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标准》,加快推动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扩大城区扩充优质教育资源改革试点范围,推动建立教育共同体,完善结对帮扶机制,统筹城乡义务教育发展。切实做好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和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完善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免试就近入学政策措施,努力缓解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择校热问题,提高义务教育巩固率。继续开展创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示范县活动。
10.组织实施好城镇新区教育园区建设等专项工程。完成好城镇新区教育园区建设首批20 个试点县的规划建设任务,启动新增约40个县的教育园区建设。全面完成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一期建设任务。继续实施好城市义务教育大班化小班工程、农村中小学配套设施和农村初中实验室建设工程、特殊教育工程、教育赠款工程。
11.统筹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启动普通高中优质资源扩充工程。组织开展普通高中评估,促进普通高中内涵发展。完善普通高中学籍信息化管理系统。开展高中多样化发展试点,加强通用技术试验室建设,鼓励和支持举办特色高中。提高高中阶段教育的普及率,力争毛入学率达到78%。
12.加快发展学前教育。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出台《关于加快学前教育发展的实施意见》。制定全省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普及学前一年教育步伐,提高学前儿童三年毛入园率。实施“幼儿园建设工程”。加强农村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新建和城镇公办幼儿园改扩建工作。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举办幼儿园,多渠道扩充学前教育资源。开展省级示范幼儿园评估,建立健全省级示范幼儿园与乡镇中心幼儿园、乡镇幼儿园与村组幼儿园的结对帮扶机制。执行国家新颁布的《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提高保教质量。
13.切实办好特殊教育。研究制订加快我省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和特殊教育合格学校标准。组织实施好“中西部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工程”和“特殊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推动各地加快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改善办学条件,全面提高残疾儿童少年受教育程度。
14.进一步强化教育督导工作。启动第二轮对县级政府教育工作综合督导评估,继续开展义务教育阶段省级素质教育示范学校督导评估,开展省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试点工作。组织全省中小学学校安全、教师队伍建设专项督导检查。召开全省教育督导工作暨省督学换届会议,进一步加强督导队伍建设。完善督学责任区制度,推动全省市、县(区)督学责任区的建立。
四、深化校企对接机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15.全面推进职业院校与工业园区对接。继续实施“立足产业抓对接,十万学生进园区”活动。会同有关部门加大职业院校与园区企业互派管理人员交流挂职锻炼力度,完成94个工业园区和职业院校领导交叉任职对接工作,全面推动九个对接工作的落实。
16.加强职业学校基础能力建设。研究制订我省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计划(2011—2015),启动“十二五”中等职业学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实施组建职业教育集团深化校企一体化合作计划。抓好中职综合性实训基地建设、精品专业建设,集中力量建设好一批中职示范学校。加强“国家示范性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
17.推进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修订完善职业教育专业目录。全面规范实践教学、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等教学行为,健全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加强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和服务业技能人才培养。组织开展第八届中等职业学校技能竞赛活动,选拔优秀学生参加2011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18.加快发展继续教育。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民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大力发展以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为主体的现代远程教育,开展城镇社区教育,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
五、加强高校内涵建设,稳步发展高等教育
19.推动高校内涵发展、特色发展。组织开展新一轮的高校教学评估,继续组织实施“江西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开展省级精品课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学生自主开展创新性实验计划等项目的遴选建设工作。做好“十一五”重点学科建设的评估验收和“十二五”重点学科的遴选工作。
20.加强院校重点建设。继续实施南昌大学“211”工程。加强我省“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项目院校建设和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制订全省高校设置规划,出台分类指导相关意见,调整优化学校布局结构、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结构。完善以省为主的高等教育管理新体制,探索省部(行业)共建高校的运行新模式;探索省市共建区域高职院校新机制。指导和推动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制订高水平大学建设意见并组织实施。积极推进高校校办产业规范化建设。
21.推进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认真落实《江西省2008—2015年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规划》,做好博士学位立项建设单位中期评估。推进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进一步加强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建设,增设一批研究生培养基地,大力开展研究生学术文化活动。大力加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急需学科、特色学科、优势学科的博士点、硕士点建设。抓好专业学位的发展工作,争取在授权种类上取得新突破。积极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
22.加强高校科技创新和人文社科研究。继续实施江西省高校高水平创新平台建设规划(“311工程”),做好高水平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的申报和遴选工作。制定和启动高校“十二五”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规划、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计划。加强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做好申报教育部基地工作,开展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工作。强化高校基础学科和基础研究优势,不断提升原始创新能力。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全面提升服务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和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水平。
六、健全公共财政扶持政策,促进民办教育持续发展
23.研究制订《关于促进我省民办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健全公共财政对民办教育的扶持政策,对提供公共教育产品的非营利性民办学校,享受与公办学校相当的财政扶持政策;完善社会资源进入教育领域的体制机制,充分调动全社会办教育的积极性。
24.提升民办教育办学水平。支持民办学校创新体制、机制和育人模式,健全民办学校质量评估监测体系,完善民办学校法人治理结构,开展对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分类管理试点,促进民办教育优质发展、特色发展、规范发展。支持民办高等学校在省级科学研究平台、重点学科建设以及研究生教育等方面取得突破。完善民办高等学校督导专员制度,做好民办高校党委书记(督导专员)换届工作。
25.规范独立学院设置和管理。贯彻落实《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召开第四次规范独立学院设置工作座谈会,开展规范设置推进情况调研。推动华东交大理工学院、江西理工大学应用科学学院、景德镇陶瓷学院科技艺术学院、南昌大学共青学院接收教育部先期验收,保持独立学院平稳过渡。
七、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26.做好教师培养培训工作。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和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培训。实施好教师国家培训项目和省级教师培训项目。加强中小学(幼儿园)中青年骨干教师、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和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开展第六次全省特级教师评选和第二批中小学(幼儿园)骨干教师及学科带头人评选活动。制订加强师范教育的政策举措,着力解决好师范教育当前存在的一些吸引力不强、实习实训难保证等实际问题。
27.完善教师补充机制。统一组织全省中小学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合理安排中小学教师自然减员补充。继续组织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做好“免费师范生”和“定向师范生”招收工作,确保首批国家免费师范生回省落实任教岗位和定向师范生到农村中小学任教。加强教师资格考试与认定工作,严把教师入口质量关。
28.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把师德师风建设放在首位,深入学习贯彻《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建立和完善教师职业道德激励考核办法。结合教师节庆祝活动,组织开展全省第二批师德标兵及先进集体评选等活动,大力宣传、表彰优秀模范教师,进一步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氛围,努力提高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29.进一步改善和落实教师待遇。继续推动各地认真落实教师绩效工资制度,保障教师权益。对长期在农村基层、艰苦边远地区工作和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在工资、职务(职称)等方面实行倾斜政策,提高津贴补贴标准。
八、认真落实惠民政策,努力促进教育公平
30.组织实施教育民生工程。在义务教育阶段继续实行“两免一补”,认真做好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和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工作。完善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扩大资助范围,提高资助标准。继续做好中职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和中职学校全日制在校学生中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城镇低保家庭学生、涉农专业学生免除学费工作。完善普通高校济困助学体系。
31.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助学贷款和社会资助工作。继续做好高校所在地助学贷款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实现“应贷尽贷”工作目标。落实应征入伍义务兵高等学校毕业生学费补偿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政策。大力开展社会助学,完善鼓励捐资助学政策措施,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及个人等设立奖学金、助学金,为更多贫困家庭学生提供受助机会。
32.深入推进阳光招考。认真组织实施《江西省2011年普通高考改革方案》,做好课程改革和高校招生考试改革对接。继续推进“阳光高招”工程,改革和完善普通高校招生志愿填报方式,做到公开公正公平录取;全面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继续扩大中考中招改革实验区范围,将全省普通高中均衡招生比例提高至50%以上。稳步推进成人高考报名方法改革,逐步建立成人招生计划结构动态调整机制。健全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做好自学考试综合改革试点。
33.扎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巩固和完善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体面就业、公平就业、安全就业“四位一体”的就业工作机制,加强毕业生就业工作队伍建设,按照教育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优质服务年”要求,提升就业指导服务水平,力争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继续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加大毕业生自主创业扶持力度,建设全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成果展示平台。全面推广使用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二级管理系统。加强对贫困毕业生和求职困难毕业生的帮扶力度。继续做好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和入伍预征工作。畅通就业渠道,引导更多优秀高校毕业生留在省内就业。
九、统筹推进其他各项工作,提高教育管理服务水平
34.扩大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启动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中长期规划各项工作。继续推动与国外政府间及国外教育机构的合作与交流,鼓励高校与境外知名大学建立长期合作交流机制。加大国外智力引进和教师培养力度,启动国家留学基金地方项目,做好国家公派留学受理申报和选派教师出访工作。制定“留学江西计划”,规范来华留学、聘请外教管理工作。扎实推进中外合作办学并加强监管。推动我省举办的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的建设。
35.做好语言文字规范应用与管理工作。抓好《江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的学习宣传和贯彻。做好二类、三类城市的语言文字评估工作。开展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创建活动,重点抓好农村示范校的创建。继续抓好“中华经典诗文诵读”进校园活动,举办“全省中华经典诗文诵读大赛”。强化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管理,推动全省普通话测试数据网络信息化。继续抓好规范汉字测试试点工作。
36.加强教育教学研究。加强对教育改革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研究,提高教育科研为教育决策服务水平。完善和改进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立项方式。加强家庭教育研究,促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加强教研能力建设,改进教研工作方式,提高教研工作水平。
37.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加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启动实施“班班通”工程,推动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示范校建设。加大江西省基础教育资源中心建设力度,启动优质课程资源库建设。编制网络建设规划方案,搭建教育省域网、市级城域网。制定我省高校信息化建设标准,开展高校信息化水平评估。推进办公自动化系统应用,逐步建立文件档案电子库。开通网上视频录播直播功能,强化教育网子频道管理。做好教育大厦网络建设和管理工作。建立江西教育数据中心,做好教育统计分析。
38.加强和改进教育宣传工作。围绕教育“十二五”事业规划和教育中长期规划纲要的实施,精心策划重大教育宣传活动。挖掘和宣传教育系统重大典型,组织中央和省主要新闻媒体采风活动。继续坚持教育新闻发布会、教育好新闻评比、新闻通气和协调制度。切实加强电视、网络、期刊记者(通讯员)队伍建设,着力打造教育宣传品牌活动和品牌栏目。完成教育出版体制改革工作。
39.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推进政务公开和政务督查,完善岗位责任制、首问责任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服务承诺制。全面落实教育行政执法责任制。规范教育行政审批,加强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积极配合省人大常委开展教育执法检查,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做好《江西省实施<义务教育法>办法》修订的立法调研等相关工作。开展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活动。启动教育系统“六五”普法。
40.切实提升机关效能。深入开展发展提升年活动,巩固提升机关效能年和创业服务年活动成效,着力解决影响机关效能和损害教育发展环境的突出问题,切实提高服务教育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加强机关制度建设,进一步规范机关工作程序和考核管理办法,健全完善运转协调机制,提高机关运转效率。进一步精简会议文件,改进会风文风,规范与统筹好各类检查评比活动。进一步做好机关后勤工作,加强车辆使用、公务接待、办公用品添置等管理,确保江西教育发展大厦正常运行,提高后勤服务保障水平。
41.切实维护教育系统和谐稳定。全面落实安全和维稳工作责任制,进一步完善高校安全稳定工作、中小学安全工作和教育信访工作考核评估体系,开展学校安全稳定工作评估。完善学校公共突发事件预案,做好重大节假日和敏感日期间安全防范工作。完善学校安全隐患台账管理平台、教育信访工作网络平台和校内上网场所信息管理平台,组织经常性矛盾纠纷排查和校园安全检查,加强维稳信息收集和形势研判,及时消除各类安全隐患。加强安全知识教育,开展平安校园创建活动。加强教育风险管理,开展职业学校学生实习责任保险试点。
十、加强系统党的建设,提高办学治校能力
42.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做到“五个好”、打造“每个党组织成为一个战斗堡垒”要求,进一步加强各基层党组织建设;按照践行“五带头”、“一个党员一面旗帜”要求,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促使在推动教育科学发展、加快转变教育发展方式、保障改善民生、深化教育改革开放等各项工作中创先进,争优秀。
43.加强高校领导班子建设。落实《关于高等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实施意见》,健全完善高校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优化高校领导班子结构,开展全省高校“树立科学发展观,提高办学治校能力”好班子评选活动。推进高校领导干部校际之间以及和地方干部之间的交流,继续选调和选派高校干部到国内名牌大学、到基层、到省里的中心工作和重大工程中挂职锻炼。充分发挥工委党校主阵地作用,加强高校干部教育培训。
44.提高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水平。研究制订《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的具体实施办法,开展全省高校“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年”活动,做好在高学历、高职称群体和优秀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健全高校基层组织体系,创新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形成抓基层打基础的长效机制。开展建党90周年庆祝活动,表彰一批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加强民办高校党的建设,开展民办高校党建工作评估。
45.推进机关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和党员干部教育管理。把党性教育、理论教育、业务教育和法制教育作为党员干部学习的重要内容,搭建灵活多样的工作学习载体和平台,提升干部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建立党员干部培养锻炼机制,加强学习型机关建设和机关文化建设,提升文明创建水平。
46.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完善教育系统惩治预防腐败体系,全面推进风险岗位廉能管理,加大对工程建设、资金使用、招生考试、项目评审和学生资助等权力运行的监督检查力度,严肃查处违法违纪事件。严格规范教育收费行为,认真治理中小学教辅散滥、择校乱收费、改制学校不规范等问题,开展创建规范教育收费示范县和示范校活动。加强对高校反腐倡廉工作指导,完善“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积极推进校务公开,推进廉洁教育进校园。
第三篇:牡丹江市第十一次党代会
中国共产党牡丹江市 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开幕
继往开来铸辉煌,承前启后谱华章。1月6日,凝聚着全市人民寄托与厚望的中国共产党牡丹江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在市党政会议中心隆重开幕。张晶川同志代表中共牡丹江市第十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报告的题目是《在新的起点上求实创新跨越争先,为建设更加和谐幸福的牡丹江而奋斗》。
大会的主题是:动员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共产党员,团结带领全市各族人民,在新的起点上求实创新、跨越争先,为建设更加和谐幸福的牡丹江而奋斗。
当日,从早晨7时30分开始,带着历史重任、肩负人民期望的参会代表们和应邀参加大会的我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负责人,无党派民主人士,有关人民团体负责人,宗教界负责人,驻军、铁路、驻牡金融、保险单位的负责同志,为我市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外来投资者代表,陆续步入会场。列席大会的有部分市级领导干部和离退休老同志,部分市直党委、党组的负责同志。代表们充满信心地表示,一定不负全市党员和广大群众的重托,圆满完成大会的各项任务。
市十一次党代会共有代表450名,因事因病请假17名,实到433名。
当日的会议中心格外雄伟、庄严,洋溢着团结和谐、蓄力发展的热烈氛围。主席台上方悬挂着“中国共产党牡丹江市第十一次代表大 会”的巨幅会标,主席台前摆放着盛开的鲜花,主席台对面悬挂的“在新的起点上求实创新跨越争先,为建设更加和谐幸福的牡丹江而奋斗”的大幅标语更向大家传递着本届大会鼓舞人心、催人奋进的主题。
大会主席团常务委员会成员张晶川、林宽海、沙广华、梁桥、李玉刚、周景隆、葛民、王育伟、李德喜在主席台前排就座。大会主席团成员在主席台就座。
以省委巡视组副厅级巡视专员肖亦新为组长的省委换届选举指导组出席了会议。
大会由林宽海同志主持。
上午8时30分,大会在雄壮的国歌声中正式开幕。
本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听取和审议中国共产党牡丹江市第十届委员会工作报告;审议中国共产党牡丹江市第十届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选举中国共产党牡丹江市第十一届委员会;选举中国共产党牡丹江市第十一届纪律检查委员会;选举出席中国共产党黑龙江省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代表。
张晶川同志在热烈的掌声中向大会作报告。
张晶川在报告中指出,今后五年,要牢牢把握科学技术发展的时代特征、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的消费特征、投资拉动占主导的阶段特征、中俄地方经贸合作更加紧密的开放特征;牢牢把握“五城建设”发展方向,全面燃起创新创业激情,加快发展一方经济、改变一方面貌、造福一方百姓。
报告分为四个部分:
一、过去五年是追赶跨越的五年;
二、迈出 求实创新、跨越争先的更大步伐;
三、确保新一年重点工作强势开局;
四、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
张晶川在报告中说,市第十次党代会以来,市委团结带领全市党员干部群众,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阶段特征,重新审视、重新定位、重新谋划牡丹江,深入实施工业立市、金融强市、贸旅牵动战略,全力打造经济大市、开放大市、品牌大市,扭转了低速、低迷、低沉的局面,全面超额完成了市十次党代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过去五年,是牡丹江经济发展最快的五年、沿边开放取得重大突破的五年、城乡面貌显著变化的五年、改革创新不断深化的五年、人民群众得实惠最多的五年和全市党的建设不断加强的五年。
张晶川在报告中强调,今后五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省“八大经济区”、“十大工程”战略部署,以“求实创新、跨越争先”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善民生为根本,深入实施工业立市、金融强市、贸旅牵动战略,加快建设现代产业城市、沿边开放先导城市、一体化发展先行城市、生态宜居城市、和谐幸福城市,全面推动经济社会更好更快更大发展,让牡丹江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加美好。
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是:
--综合实力实现新跨越。全面实现“十二五”时期固定资产投资、地区生产总值、全口径财政收入、外贸进出口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七个翻番”,力争五年目标四年完成,再造一个牡丹江经济。到2016年,地区生产 总值突破2000亿元,全口径财政收入突破400亿元,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站在全省前列。
--改革开放激发新活力。体制机制的根本性作用得到充分发挥,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实现突破,工作机制富有效率、充满活力。牡绥地区在全国沿边开放中的先行作用更加凸显,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建设全面提速,“五个中心”形成集聚规模,口岸与腹地、境内与境外优势互补、良性互动,进口落地、出口加工和外贸质量显著提升。
--县区经济打造新优势。产业兴县强区扎实推进,县区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绥芬河口岸作用更加突出,海林、穆棱和东宁冲击全国百强,宁安进入全省十强,林口进入全省20强,城区经济加速升级,各县(市)、城区齐力协调发展。
--城乡面貌发生新变化。牡海宁同城化迈出实质性步伐,中小城市群加速崛起,市区、城关镇棚户区和农村泥草房改造全部完成,住房更加舒适,交通更加便捷,环境更加秀美,人与自然更加和谐,创建全国文明城。一体化发展全面推进,统筹城乡和新农村建设全省领先。
--民生改善取得新成效。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城乡就业更加充分,公共服务水平大幅提升,社会保障全域覆盖,社会事业蓬勃发展,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社会环境和谐安定,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归宿感普遍增强。
为实现上述目标,要努力做好六个方面工作:
--加快建设现代产业城市,以产业升级推动经济发展。适应科技进步和时代发展新趋势,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现代工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大力推进产业项目攻坚,构建布局优化、规模集聚、层次提升、特色鲜明的现代产业体系。
--加快建设沿边开放先导城市,争创东北亚经济圈开放合作先锋。以意识先导、合作先导、产业先导引领开放先导,以牡绥地区统领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建设,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支持绥芬河、东宁口岸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做好进口抓落地、出口抓加工、贸易抓转型、合作抓延伸“四篇文章”,持续打造“五个中心”,打造内外互动、连锁加工的大基地,打造南联北开、辐射内外的大通道,打造功能完善、服务优质的大平台,打造展示形象、推动合作的大窗口,保持我市在东北亚开放合作中的先行地位。
--加快建设一体化发展先行城市,构建全域统筹、城乡融合的新格局。推动中心城市和县域经济同步发展,推动小城镇和新农村同步建设,推动合作共建延伸拓展,破解城乡统筹瓶颈制约。构筑以中心城市为核心,以公路、铁路和牡丹江沿岸为轴线的“一核三线”发展布局,借势借力发展城关镇、森工农垦建制镇、产业镇和中心村,带动城乡基础设施同步建设、产业加速融合、要素有序流动,实现同城化、城镇化、一体化。
--加快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打造环境优美、秀气现代的新家园。要拉开城市框架,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城市环境,深化文明创建,全面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全力打造滨水、园林、简约、现 代的生态宜居之城。
--加快建设和谐幸福城市,让群众过上富裕安康、舒心愉悦的美好生活。要把为百姓谋福祉贯穿跨越争先的始终,既做大经济“蛋糕”,又分好利益“蛋糕”,既让百姓安居乐业,又让百姓心平气顺,实施收入倍增计划,让群众生活更加殷实;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让群众生活得到更好保障;打造和谐安定环境,让群众生活更加顺心;大力推进文化建设,让群众生活更加愉悦,同步提升经济发展速度与群众幸福指数。
--加快构筑“五城建设”支撑体系。顺应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生态文明的时代要求,坚持抓改革、兴科技、活金融、优生态、强法治,通过推进改革创新,强化科技驱动,全面活化金融,推进绿色发展,优化法治环境,有力保障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确保新一年重点工作强势开局,张晶川强调,2012年是党的十八大、省十一次党代会召开之年,是深入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之年,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正确把握“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处理好“稳”和“进”的关系,坚持“稳”是大局,保持物价、社会和发展战略的稳定,“进”是关键,全力加快发展。处理好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在保证发展速度的同时,更加注重经济运行质量,确保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5%,全口径财政收入增长26%以上,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长13%以上;提高产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非公经济投资占产业投资、财政收入占GDP、税收占财政收入、民生投入占财政支出“五个比重”。全市 上下要突出牵动全局的关键领域,强力推进“十项重点工作”:一是打好投资拉动攻坚战;二是加快工业裂变升级;三是多元拓宽融资渠道;四是实现贸易旅游新突破;五是突出抓好科技强农和城乡统筹;六是提升“三优”文明城创建水平;七是促进民生大改善;八是构建社会管理新格局;九是推动文化大发展;十是开展环境效能专项行动。
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张晶川在报告中指出,在新的起点上求实创新、跨越争先,关键在党。要以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为主线,以“三实两创”主题实践活动为载体,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为新一轮跨越争先提供坚强保障。要着力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着力加强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着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着力加强民主政治建设,着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张晶川在报告中号召:宏伟蓝图催人奋进,历史使命光荣艰巨。困难压不倒我们,信念感召着我们,百姓期待着我们!让我们团结一心、开拓进取,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和谐的氛围、更加坚实的脚步,奋力开创牡丹江更加美好的未来!
第四篇:第十一次政治学习
第十一次政治学习
时间:11月18日
主持人:杨金宝
地点:会议室
内容:习近平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金句
1.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
2.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
3.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
4.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
5.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
6.我们对思想政治工作高度重视,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科体系建设,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根本保证。
7.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8.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9.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
10.人格要正,有人格,才有吸引力。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11.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
12.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
第五篇:第十一次党代会学习心得
第十一次党代会学习心得
杨胜娥 2012-4-1
5开幕式上我认真听取了省委书记栗战书的报告,栗战书书记的报告高瞻远瞩、求真务实,主题鲜明、思想深刻,对我们鼓舞很大,很想为振兴贵州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们要从现在起加强学习,继往开来,牢固树立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昂扬向上的姿态不断前进,积极提高自身素质。
只有认真学习党代会精神,才能更好地吃透会议的精神实质,为实现党代会提出的奋斗目标做出自己应有的努力和贡献。
一、领会精神,坚定信心
会议要求,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必须高度统一思想,以思想的统一保证行动的一致。一要更加自觉地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大是大非上头脑清醒,在路线原则上立场坚定。二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坚决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不为谣言所惑,不为杂音干扰,不为噪音分神。三要把思想统一到全国“两会”的部署要求上来,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总基调,把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谐更好地结合起来,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四要把思想统一到省
委、省政府确定的目标任务上来,全力抓好二季度各项工作,确保上半年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发展。五要始终保持健康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会议指出,五年来,十届贵州省委召开13次全会,就事关全省发展大局的重大问题作出决策部署,胜利完成了省第十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各位省委委员、候补委员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积极参与省委重大决策,全力支持省委常委会工作,为全省改革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付出了艰辛努力、作出了重要贡献。
会议强调,即将召开的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是全省各族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开好这次大会,对于我省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和时代要求的后发赶超之路,确保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一定要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努力把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开成一个民主、求实、团结、奋进的大会,阔步迈向贵州科学发展新征程,不辜负党中央、国务院对贵州的关怀与厚爱。会议强调,当前,我省正处在科学发展、提速转型的关键时期,深入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大力推进科学发展、奋力实现后发赶超,集中精力做好各项工作,切实维护政治安定团结、社会和谐稳定大局,至关重要。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国家兴旺发达、贵州加速发展的大好局面来之不易,必须倍加珍惜、倍加维护。面对各种危险和考验,我们只有心无旁骛发展,埋头干事创业,才能做好我省的工作,服务全国的大局。
二、发挥优势,务求实效
要通过对党代会精神的学习,认真总结新经验,不断做出新概括,新的理念、新的思路、新的举措。作为民主党派成员,还要充分发挥优势,积极做好宣传工作,立足本职岗位,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和作用,为实现党代会提出的奋斗目标做出应有的努力和贡献。在认真研究和思考的基础上,不断挖掘历史文化的精髓,提出有见地有针对性的建议,为文化建设尽自己的微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