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河南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信息系统
河南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信息系统
管理工作规则
(讨论稿)
为了规范河南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信息系统(以下简称管理信息系统)操作,保障管理信息系统的运行效率和质量,以信息化手段促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工作的提高,特制定本管理工作规则。
一、管理目的
提高各级人口计生部门对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视,规范使用、管理程序,提高管理信息系统信息质量,方便各级人口计生部门掌握信息。推动流动人口户籍所在地和现居住地计生部门信息互通。落实双方在共同管理的基础上,以现居住地为主的管理原则。为流动人口政策研究和决策提供科学的信息依据。
二、管理体制
全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由省级集中规划、集中建 库,采取统一的技术标准和统一的管理规范。管理工作以各级人口计生委流动人口管理部门为主,发展规划、信息等业务部门紧密配合,户籍地与流入地各级人口计生部门各司其职并通力协作。
三、管理对象和内容
(一)管理对象
离开县域30天以上,异地从事务工、经商的成年流动人口和随父母一起流动的未成年人口。其中:探亲、访友、就医、出差、服军役、上中等以上专业学校等人口除外;同城区之间相互流动人口除外。
(二)管理内容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信息系统管理内容主要有两大部分。一是流动人口基本信息,主要有姓名、性别、民族、身份证号、出生日期、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户口性质、流入(出)日期、流入(出)地址等。二是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信息,主要有婚育证明、生育证、生育信息、已婚育龄妇女避孕节育信息、已婚育龄妇女康检信息、已婚育龄妇女人身信息、社会抚养费征收、独生子女证、费发放信息等。
四、管理程序
(一)信息采集
坚持每月清理清查,及时掌握流动人口的基本信息和服务管理信息,将信息核对填写至《河南省流动人口信息变更报告单》。填写信息必须真实、准确。《河南省流动人口信息变更报告单》应作为录入管理信息系统信息的依据和纸质档案留存。
(二)信息录入和变更
1、依据《河南省流动人口信息变更报告单》中的信息,实时或定时将新流出、流入人口的基本信息和管理服务等信息录入管理信息系统。
2、依据《河南省流动人口信息变更报告单》,实时或定时将已录入信息管理系统流动人口的发生变动的信息,在信息管理系统中进行相应的信息变更和流动退档等操作。根据待办事宜模块的的提示,做好需流出登记、需流出确认、需流出地确认退档、需流入登记、需流入地确认退档等不同状态数据的规范操作。
3、《河南省流动人口信息变更报告单》中的所有信息,在入库前,必须经过审核,所有入库信息必须真实、准确,不得虚拟和重复内容。个案信息项目要完整,不得缺项、漏项、错项。当月所有的信息录入和变更等工作,于下月4日16时前全部完成。
(三)信息汇总和分析
定期生成系统信息基本情况和工作情况报表,对信息进 行审核、汇总、分析和研究,通过汇总结果,及时掌握本级工作情况,指导各项管理服务工作的开展。不断提高信息质量,充分发挥信息指导管理服务、科学考核决策、提高工作效率的作用。
(四)信息应用
现居住和户籍地要运用系统中的流动人口信息,分别开展本地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落实各自职责。现居住地要按照流入人口与户籍人口同宣传、同管理、同服务、同考核的原则,及时为流入人口提供优质的计生管理和服务。户籍地要落实好共同管理职责,按规定及时为流动人口办理《婚育证明》、生育证明;落实流动人口奖惩规定。
五、管理职责
(一)省级职责
1、负责全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信息系统相关规定及制度的制订完善和组织实施。
2、对全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信息系统的运行工作进行指导、检查。定期登陆系统,查看各地利用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登记和变更等工作情况。采用信息通报、平时抽查、专项检查等方式,对各级流动人口部门信息管理情况进行考核检查。
3、对全员流动人口数据信息进行汇总分析,指导基层利用系统信息开展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
4、对流动人口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省级和维护,保证系统运行畅通。
5、对全省流动人口管理信息系统工作人员和信息管理人员进行培训。
(二)市、县级职责
1、负责本辖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管理,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管理系统的操作、应用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
2、市、县级信息管理人员每周至少三次登陆管理信息系统,查看本辖区工作情况。督促乡、村两级信息管理人员按要求做好信息的采集、录入、变更等工作。
3、负责本辖区流动人口管理信息系统工作情况地检查通报和评估工作。
4、每月下载系统生成的本辖区流动人口报表,对数据信息进行汇总分析,根据信息情况,指导本辖区各级计生部门开展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
(三)乡级职责
1、乡级信息管理人员负责流动人口信息管理系统的具 体操作,做好信息录入、变更等工作。
2、利用流动人口信息管理系统信息,指导村(社区)计生部门,及时开展信息核查和落实各项计生服务措施等工作。
3、对村(社区)采集上报的流动人口信息进行审核把关,发现错误、遗漏,及时督促采集单位进行纠正和完善。负责对录入系统信息的核对,对入库信息质量负责。
4、做好各种入库信息的纸质档案的保存和管理工作。
(四)村(社区)级职责
1、信息采集。按照工作要求,及时采集流动人口基本信息和服务管理信息。认真、准确、清晰的填写《信息变更报告单》。
2、信息上报。实时或按时将采集到的信息上报乡级计生部门。部分有独立用户名的村(社区)级计生部门,可直接进行信息的录入、变更工作。
3、信息接收和反馈。接收乡级的有关流动人口信息,根据信息或配合乡级人员进行核查和服务,并及时将结果反馈乡级或录入系统(有独立用户名的)。
4、有独立用户名的村(社区)级单位,要负责本单位录入系统信息的核对和信息质量的审核。
六、考核评估
采取平时随机抽查和对流动人口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定期对各省辖市的系统应用情况和系统信息质量进行通报,并将通报情况作为目标管理评估的依据。逐步加大利用流动人口管理信息系统信息考核的力度,加快实现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管理工作地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七、本规则自2009年 月 日起执行。
第二篇:河南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信息系统
河南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信息系统
管理工作规则
(讨论稿)
为了规范河南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信息系统(以下简称管理信息系统)操作,保障管理信息系统的运行效率和质量,以信息化手段促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工作的提高,特制定本管理工作规则。
一、管理目的提高各级人口计生部门对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视,规范使用、管理程序,提高管理信息系统信息质量,方便各级人口计生部门掌握信息。推动流动人口户籍所在地和现居住地计生部门信息互通。落实双方在共同管理的基础上,以现居住地为主的管理原则。为流动人口政策研究和决策提供科学的信息依据。
二、管理体制
全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由省级集中规划、集中建
库,采取统一的技术标准和统一的管理规范。管理工作以各级人口计生委流动人口管理部门为主,发展规划、信息等业务部门紧密配合,户籍地与流入地各级人口计生部门各司其职并通力协作。
三、管理对象和内容
(一)管理对象
离开县域30天以上,异地从事务工、经商的成年流动人口和
随父母一起流动的未成年人口。其中:探亲、访友、就医、出差、服军役、上中等以上专业学校等人口除外;同城区之间相互流动人口除外。
(二)管理内容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信息系统管理内容主要有两大部分。一是流动人口基本信息,主要有姓名、性别、民族、身份证号、出生日期、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户口性质、流入(出)日期、流入(出)地址等。二是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信息,主要有婚育证明、生育证、生育信息、已婚育龄妇女避孕节育信息、已婚育龄妇女康检信息、已婚育龄妇女人身信息、社会抚养费征收、独生子女证、费发放信息等。
四、管理程序
(一)信息采集
坚持每月清理清查,及时掌握流动人口的基本信息和服务管理信息,将信息核对填写至《河南省流动人口信息变更报告单》。填写信息必须真实、准确。《河南省流动人口信息变更报告单》应作为录入管理信息系统信息的依据和纸质档案留存。
(二)信息录入和变更
1、依据《河南省流动人口信息变更报告单》中的信息,实时或定时将新流出、流入人口的基本信息和管理服务等信息录入管理信息系统。
2、依据《河南省流动人口信息变更报告单》,实时或定时将已录入信息管理系统流动人口的发生变动的信息,在信息管理系
统中进行相应的信息变更和流动退档等操作。根据待办事宜模块的的提示,做好需流出登记、需流出确认、需流出地确认退档、需流入登记、需流入地确认退档等不同状态数据的规范操作。
3、《河南省流动人口信息变更报告单》中的所有信息,在入库前,必须经过审核,所有入库信息必须真实、准确,不得虚拟和重复内容。个案信息项目要完整,不得缺项、漏项、错项。当月所有的信息录入和变更等工作,于下月4日16时前全部完成。
(三)信息汇总和分析
定期生成系统信息基本情况和工作情况报表,对信息进 行审核、汇总、分析和研究,通过汇总结果,及时掌握本级工作情况,指导各项管理服务工作的开展。不断提高信息质量,充分发挥信息指导管理服务、科学考核决策、提高工作效率的作用。
(四)信息应用
现居住和户籍地要运用系统中的流动人口信息,分别开展本地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落实各自职责。现居住地要按照流入人口与户籍人口同宣传、同管理、同服务、同考核的原则,及时为流入人口提供优质的计生管理和服务。户籍地要落实好共同管理职责,按规定及时为流动人口办理《婚育证明》、生育证明;落实流动人口奖惩规定。
五、管理职责
(一)省级职责
1、负责全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信息系统相关规定及制度的制订完善和组织实施。
2、对全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信息系统的运行工作进行指导、检查。定期登陆系统,查看各地利用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登记和变更等工作情况。采用信息通报、平时抽查、专项检查等方式,对各级流动人口部门信息管理情况进行考核检查。
3、对全员流动人口数据信息进行汇总分析,指导基层利用系统信息开展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
4、对流动人口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省级和维护,保证系统运行畅通。
5、对全省流动人口管理信息系统工作人员和信息管理人员进行培训。
(二)市、县级职责
1、负责本辖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管理,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管理系统的操作、应用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
2、市、县级信息管理人员每周至少三次登陆管理信息系统,查看本辖区工作情况。督促乡、村两级信息管理人员按要求做好信息的采集、录入、变更等工作。
3、负责本辖区流动人口管理信息系统工作情况地检查通报和评估工作。
4、每月下载系统生成的本辖区流动人口报表,对数据信息进行汇总分析,根据信息情况,指导本辖区各级计生部门开展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
(三)乡级职责
1、乡级信息管理人员负责流动人口信息管理系统的具 体操作,做好信息录入、变更等工作。
2、利用流动人口信息管理系统信息,指导村(社区)计生部
门,及时开展信息核查和落实各项计生服务措施等工作。
3、对村(社区)采集上报的流动人口信息进行审核把关,发现错误、遗漏,及时督促采集单位进行纠正和完善。负责对录入系统信息的核对,对入库信息质量负责。
4、做好各种入库信息的纸质档案的保存和管理工作。
(四)村(社区)级职责
1、信息采集。按照工作要求,及时采集流动人口基本信息和服务管理信息。认真、准确、清晰的填写《信息变更报告单》。
2、信息上报。实时或按时将采集到的信息上报乡级计生部门。部分有独立用户名的村(社区)级计生部门,可直接进行信息的录入、变更工作。
3、信息接收和反馈。接收乡级的有关流动人口信息,根据信息或配合乡级人员进行核查和服务,并及时将结果反馈乡级或录入系统(有独立用户名的)。
4、有独立用户名的村(社区)级单位,要负责本单位录入系统信息的核对和信息质量的审核。
六、考核评估
采取平时随机抽查和对流动人口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定期对各省辖市的系统应用情况和系统信息质量进行通报,并将通报情况作为目标管理评估的依据。逐步加大利用流动人口管理信息系统信息考核的力度,加快实现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管理工作地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七、本规则自2009年 月日起执行。
第三篇:河南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规定
河南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规定
河南省人民政府令
(第150号)
河南省人民政府令第150号《河南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规定》已经2012年12月11日省政府第114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3年2月1日起施行。
省长
郭庚茂
二○一二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第一条
为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维护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稳定低生育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条例》和《河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适用本规定。
本规定所称流动人口,是指离开户籍所在地的县(市、区),以工作、生活为目的异地居住的成年育龄人员。因出差、就医、上学、旅游、探亲、访友等事由异地居住但预期将返回户籍所在地居住的人员,在设区的市行政区域内的区与区之间异地居住的人员除外。
第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领导本行政区域内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纳入本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并提供必要的保障;建立健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协调机制,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实行综合管理;加强流动人口信息化建设,促进部门之间流动人口基本信息互联共享;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对下级人民政府和本级有关部门承担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进行考核、监督。
第四条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由流动人口户籍所在地和现居住地的人民政府共同负责,以现居住地人民政府为主,户籍所在地人民政府予以配合。
流动人口户籍所在地和现居住地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之间应当建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通报制度,及时采集并运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管理系统核实、通报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履行下列职责:
(一)落实上级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本级人民政府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措施;
(二)建立健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区域协作机制;
(三)建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通报制度,汇总、通报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
(四)推动流动人口在现居住地获得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生殖健康以及相应的奖励优待等方面的基本公共服务;
(五)组织实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检查和考核;
(六)受理并及时处理与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有关的申诉、举报,保护流动人口的相关权益。
第六条
县级以上发展改革、公安、民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住房城乡建设、教育、卫生、工商等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
第七条
流动人口现居住地的县级发展改革、公安、民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住房城乡建设、教育、卫生、工商等部门应当结合部门职责,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纳入相关管理制度;及时向所在地同级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通报在办理有关登记和证照工作中了解的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办理情况等计划生育信息。
接到通报的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应当及时会同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落实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措施。
第八条
流动人口户籍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本管辖区域内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履行下列职责:
(一)开展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
(二)组织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机构指导流动人口中的育龄夫妻(以下简称育龄夫妻)选择安全、有效、适宜的避孕节育措施,依法向其免费提供国家规定的基本项目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
(三)按照规定为离开户籍所在地的育龄夫妻办理生育证件、《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出具婚育证明和其他计划生育证明材料;
(四)落实对计划生育家庭的奖励、优待政策。
第九条
流动人口中的成年育龄妇女(以下简称成年育龄妇女)在离开户籍所在地前,应当凭本人居民身份证到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办理婚育证明;已婚的办理婚育证明应当出示结婚证。婚育证明应当载明成年育龄妇女的姓名、年龄、公民身份号码、婚姻状况、配偶信息、生育状况、避孕节育情况等内容。
对已离开户籍所在地但未办理婚育证明的成年育龄妇女,经户籍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核实婚育情况后,可由其家庭成员代办。
第十条
婚育证明有效期为3年。有效期满的,凭原婚育证明和本人居民身份证免费换领新证。已落实绝育措施且婚育情况未发生变化的,婚育证明长期有效。
第十一条
成年育龄妇女应当自到达现居住地之日起30日内向现居住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提交婚育证明,也可以通过现居住地村(居)民委员会或者所在单位提交。
第十二条
流动人口现居住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本管辖区域内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履行下列职责:
(一)开展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
(二)告知流动人口在现居住地可以享受的计划生育服务和奖励、优待,以及应当履行的计划生育相关义务;
(三)查验成年育龄妇女的婚育证明,督促未办理婚育证明的成年育龄妇女及时补办婚育证明;
(四)采集流动人口信息并登记、建档,及时将流动人口信息录入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管理系统;
(五)组织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机构指导育龄夫妻选择安全、有效、适宜的避孕节育措施,依法向其免费提供国家规定的基本项目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
(六)定期向已婚育龄流动人口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通报流动人口的婚姻、生育、避孕节育等计划生育情况;
(七)监督、检查有关部门、用人单位履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义务情况。
第十三条
流动人口现居住地的村(居)民委员会应当协助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了解本村或者本居住地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情况,及时向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通报相关信息。
第十四条
流动人口在现居住地享受下列计划生育服务和奖励、优待:
(一)免费参加有关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律知识和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生殖健康知识普及活动;
(二)依法免费获得避孕药具,免费享受国家规定的其他基本项目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生殖健康服务;
(三)晚婚晚育或者在现居住地施行计划生育手术的,按照本省有关规定享受休假等;
(四)实行计划生育的,按照本省有关规定在生产经营等方面获得支持、优惠,在社会救济等方面享受优先照顾。
第十五条
流动人口应当自觉接受户籍所在地和现居住地人民政府的计划生育管理,积极配合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做好信息采集工作,如实报告婚姻、生育、节育等情况。
不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生育条件的育龄夫妻,应当采取避孕节育措施,女方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参加生殖健康检查;依法应终止妊娠的,应当及时采取补救措施终止妊娠。
第十六条
流动人口现居住地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机构应当按照国家和本省有关规定向已婚育龄妇女提供避孕节育技术服务,并出具避孕节育情况证明。
流动人口户籍所在地的县级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不得要求已婚育龄妇女返回户籍所在地进行生殖健康检查。
第十七条
房屋租赁中介机构、房屋的出租(借)人和物业服务企业等有关组织和个人在村(居)民委员会了解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情况时,应当如实提供相关信息。
第十八条
用人单位应当接受所在地县级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的指导、监督和检查,做好下列工作:
(一)协助开展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宣传教育;
(二)协助采集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信息;
(三)依法落实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奖励、优待。
第十九条
育龄夫妻生育第一个子女的,可以在户籍所在地或者现居住地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申请办理生育服务登记,由最先收到申请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负责办理。
在现居住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办理生育服务登记,应当提供下列证明材料:
(一)夫妻双方的居民身份证;
(二)结婚证;
(三)女方的婚育证明和男方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出具的婚育情况证明材料。
育龄夫妻现居住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应当自收到女方的婚育证明和男方的婚育情况证明材料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向育龄夫妻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核实有关情况。育龄夫妻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应当自接到核实要求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予以反馈。核查无误的,育龄夫妻现居住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应当在接到情况反馈后即时办理生育服务登记;不符合办理条件的,应当书面说明不予办理的理由。
现居住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应当自办理生育服务登记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向育龄夫妻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通报办理结果。
第二十条
育龄夫妻违反计划生育法律、法规规定生育子女的,应当依法缴纳社会抚养费。
第二十一条
出具婚育证明或者其他计划生育证明材料,不得收取保证金、押金或者其他费用。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所需经费,按照国家和本省有关规定予以保障。
第二十二条
各级人民政府和政府有关部门以及协助查验婚育证明的村(居)民委员会及其工作人员,应当对涉及公民隐私的流动人口信息予以保密。
第二十三条
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各级人民政府或者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应当给予表彰和奖励。
对不履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职责的单位,各级人民政府或者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应当通报批评,责令改正;没有完成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目标任务的单位,当年不得被评为先进单位。
第二十四条
有关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按照本规定履行有关管理和服务职责的;
(二)出具虚假证明材料的;
(三)为流动人口提供应当免费享受的服务时违法收取费用的;
(四)其他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行为。
第二十五条
流动人口未依照本规定办理婚育证明的,现居住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应当通知其在3个月内补办;逾期仍不补办或者拒不提交婚育证明的,由流动人口现居住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予以批评教育。
第二十六条
违反本规定第十五条规定,未按照有关规定参加生殖健康检查或者未采取补救措施终止妊娠的,按照《河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第四十条的规定处罚。
第二十七条
本规定自2013年2月1日起施行。2002年1月1日起施行的《河南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办法》同时废止。
第四篇:河南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规定
河南省人民政府令
第150号
《河南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规定》已经2012年12月11日省政府第114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3年2月1日起施行。
省长 郭庚茂
2012年12月21日
河南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规定
第一条 为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维护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稳定低生育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条例》和《河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适用本规定。
本规定所称流动人口,是指离开户籍所在地的县(市、区),以工作、生活为目的异地居住的成年育龄人员。因出差、就医、上学、旅游、探亲、访友等事由异地居住但预期将返回户籍所 在地居住的人员,在设区的市行政区域内的区与区之间异地居住的人员除外。
第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领导本行政区域内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纳入本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并提供必要的保障;建立健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协调机制,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实行综合管理;加强流动人口信息化建设,促进部门之间流动人口基本信息互联共享;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对下级人民政府和本级有关部门承担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进行考核、监督。
第四条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由流动人口户籍所在地和现居住地的人民政府共同负责,以现居住地人民政府为主,户籍所在地人民政府予以配合。
流动人口户籍所在地和现居住地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之间应当建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通报制度,及时采集并运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管理系统核实、通报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履行下列职责:
(一)落实上级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本级人民政府流动人 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措施;
(二)建立健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区域协作机制;
(三)建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通报制度,汇总、通报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
(四)推动流动人口在现居住地获得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生殖健康以及相应的奖励优待等方面的基本公共服务;
(五)组织实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检查和考核;
(六)受理并及时处理与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有关的申诉、举报,保护流动人口的相关权益。
第六条 县级以上发展改革、公安、民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住房城乡建设、教育、卫生、工商等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
第七条 流动人口现居住地的县级发展改革、公安、民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住房城乡建设、教育、卫生、工商等部门应当结合部门职责,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纳入相关管理制度;及时向所在地同级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通报在办理有关登记和证照工作中了解的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办理情况等计划生育信息。
接到通报的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应当及时会同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落实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措施。
第八条 流动人口户籍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本管辖区域内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履行下列职责:
(一)开展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
(二)组织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机构指导流动人口中的育龄夫妻(以下简称育龄夫妻)选择安全、有效、适宜的避孕节育措施,依法向其免费提供国家规定的基本项目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
(三)按照规定为离开户籍所在地的育龄夫妻办理生育证件、《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出具婚育证明和其他计划生育证明材料;
(四)落实对计划生育家庭的奖励、优待政策。
第九条 流动人口中的成年育龄妇女(以下简称成年育龄妇女)在离开户籍所在地前,应当凭本人居民身份证到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办理婚育证明;已婚的办理婚育证明应当出示结婚证。婚育证明应当载明成年育龄妇女的姓名、年龄、公民身份号码、婚姻状况、配偶信息、生育状况、避孕节育情况等内容。
对已离开户籍所在地但未办理婚育证明的成年育龄妇女,经户籍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核实婚育情况后,可由 其家庭成员代办。
第十条 婚育证明有效期为3年。有效期满的,凭原婚育证明和本人居民身份证免费换领新证。已落实绝育措施且婚育情况未发生变化的,婚育证明长期有效。
第十一条 成年育龄妇女应当自到达现居住地之日起30日内向现居住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提交婚育证明,也可以通过现居住地村(居)民委员会或者所在单位提交。
第十二条 流动人口现居住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本管辖区域内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履行下列职责:
(一)开展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
(二)告知流动人口在现居住地可以享受的计划生育服务和奖励、优待,以及应当履行的计划生育相关义务;
(三)查验成年育龄妇女的婚育证明,督促未办理婚育证明的成年育龄妇女及时补办婚育证明;
(四)采集流动人口信息并登记、建档,及时将流动人口信息录入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管理系统;
(五)组织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机构指导育龄夫妻选择安全、有效、适宜的避孕节育措施,依法向其免费提供国家规定的基本项目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
(六)定期向已婚育龄流动人口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通报流动人口的婚姻、生育、避孕节育等计划生育情况;
(七)监督、检查有关部门、用人单位履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义务情况。
第十三条 流动人口现居住地的村(居)民委员会应当协助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了解本村或者本居住地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情况,及时向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通报相关信息。
第十四条 流动人口在现居住地享受下列计划生育服务和奖励、优待:
(一)免费参加有关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律知识和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生殖健康知识普及活动;
(二)依法免费获得避孕药具,免费享受国家规定的其他基本项目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生殖健康服务;
(三)晚婚晚育或者在现居住地施行计划生育手术的,按照本省有关规定享受休假等;
(四)实行计划生育的,按照本省有关规定在生产经营等方面获得支持、优惠,在社会救济等方面享受优先照顾。
第十五条 流动人口应当自觉接受户籍所在地和现居住地人民政府的计划生育管理,积极配合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做好信息采集工作,如实报告婚姻、生育、节育等情况。
不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生育条件的育龄夫妻,应当采取避孕节育措施,女方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参加生殖健康检查;依法应终止妊娠的,应当及时采取补救措施终止妊娠。
第十六条 流动人口现居住地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机构应当按照国家和本省有关规定向已婚育龄妇女提供避孕节育技术服务,并出具避孕节育情况证明。
流动人口户籍所在地的县级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不得要求已婚育龄妇女返回户籍所在地进行生殖健康检查。
第十七条 房屋租赁中介机构、房屋的出租(借)人和物业服务企业等有关组织和个人在村(居)民委员会了解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情况时,应当如实提供相关信息。
第十八条 用人单位应当接受所在地县级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的指导、监督和检查,做好下列工作:
(一)协助开展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宣传教育;
(二)协助采集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信息;
(三)依法落实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奖励、优待。
第十九条 育龄夫妻生育第一个子女的,可以在户籍所在地或者现居住地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申请办理生育服务登记,由最先收到申请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负责办理。在现居住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办理生育服务登记,应当提供下列证明材料:
(一)夫妻双方的居民身份证;
(二)结婚证;
(三)女方的婚育证明和男方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出具的婚育情况证明材料。
育龄夫妻现居住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应当自收到女方的婚育证明和男方的婚育情况证明材料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向育龄夫妻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核实有关情况。育龄夫妻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应当自接到核实要求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予以反馈。核查无误的,育龄夫妻现居住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应当在接到情况反馈后即时办理生育服务登记;不符合办理条件的,应当书面说明不予办理的理由。
现居住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应当自办理生育服务登记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向育龄夫妻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通报办理结果。
第二十条 育龄夫妻违反计划生育法律、法规规定生育子女的,应当依法缴纳社会抚养费。
第二十一条 出具婚育证明或者其他计划生育证明材料,不得收取保证金、押金或者其他费用。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所需经费,按照国家和本省有关规定予以保障。
第二十二条 各级人民政府和政府有关部门以及协助查验婚育证明的村(居)民委员会及其工作人员,应当对涉及公民隐私的流动人口信息予以保密。
第二十三条 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各级人民政府或者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应当给予表彰和奖励。
对不履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职责的单位,各级人民政府或者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应当通报批评,责令改正;没有完成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目标任务的单位,当年不得被评为先进单位。
第二十四条 有关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按照本规定履行有关管理和服务职责的;
(二)出具虚假证明材料的;
(三)为流动人口提供应当免费享受的服务时违法收取费用的;
(四)其他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行为。
第二十五条 流动人口未依照本规定办理婚育证明的,现居住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应当通知其在3个月内补办;逾期仍不补办或者拒不提交婚育证明的,由流动人口现居住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予以批评教育。
第二十六条 违反本规定第十五条规定,未按照有关规定参加生殖健康检查或者未采取补救措施终止妊娠的,按照《河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第四十条的规定处罚。
第二十七条 本规定自2013年2月1日起施行。2002年1月1日起施行的《河南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办法》同时废止。
第五篇:流动人口计划生育
xx乡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简 报
(第15期)
中共xx乡委员会创先 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1年4月22日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
近日我乡计生办针对全乡流出人口进行了一次全面拉网式核查,对全乡外流人口2450人,办理了婚育证明的1024人,流出已婚妇女389人(其中无孩20人,一孩46人,二孩250人,多孩72人)。认真落实《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条例》和“一盘棋”工作方针,在全乡聘请流动人口协管员13名,利用夏收流动人口返乡的机会,发放宣传单提示流动人口回原籍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利用流出人口返乡机会进行生殖健康服务检查,督促落实节育手术和环孕情服务。夏收期间进行流动人口专项清理清查,在清查期间共清理出流动人口68人,补办证68人,全部录入GPL系统;按照流动人口“两地互考,信息共享”的原则,反馈流动 1 人口信息129条;督促寄回环孕检证明61份。通过这次活动靠实了流动人口底子,提高了我乡流动人口纳入率和管理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