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江西省5岁及以下发热或皮疹病例管理办法
附件2:
江西省5岁及以下发热或皮疹病例管理办法
(试行)
为进一步加强我省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早期发现和治疗手足口病重症、危重症病例,降低5 岁及以下儿童重症发病率和病死率,切实保护广大儿童身体健康,根据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 年版)和《江西省手足口病诊疗技术规范(试行)》,特制订5 岁及以下儿童发热或皮疹病例管理方案。
一、目的
(一)加强5 岁及以下发热或皮疹儿童的管理,早期发现、报告和治疗具有重症临床表现的手足口病患儿。
(二)指导村级和乡镇医疗机构首诊医师对临床发热、疱疹病例的早期识别诊断;规范村级和乡镇医疗机构对5 岁及以下发热、疱疹患儿的处置流程。
(三)规范5岁及以下发热皮疹患儿的日常管理,最大限度减少疾病传播。
二、组织管理机构
(一)基层医疗机构:包括村卫生所、社区卫生服务站、个体诊所、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及其他非定点医院的医务人员。
(二)基层管理机构:社区居委会、村委会相关人员。
三、管理对象
全省5 岁以下有发热或皮疹的患儿为本方案管理对象。主要分为以下四类人群:
(一)轻症随访病例
1、急性起病,发热或不发热,体温≤38.5℃;
2、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
3、外周血象正常,WBC<12×109/L;
4、血压正常;
5、精神反应好,食欲下降不明显。
(二)留观病例
随访病例,尤其是年龄在3岁以下、病程在5天以内,出现以下情况之一者,应留观或住院。
1、持续发热,体温>38.5℃;
2、外周血象增高,WBC>12×109/L,尤其是伴有中性粒细胞增高、BPC增高和CRP增高者;
3、精神差,呕吐。
(三)住院病例
有以下条件之一者应转定点医院住院;符合以下第3、4条之一者应收入ICU救治,住院病例的早期识别和干预是关口前移的关键所在。
1、精神差、嗜睡、易惊、烦躁、或烦躁与嗜睡交替,头痛、呕吐;
2、肢体肌阵挛(惊跳)、眼球震颤、共济失调(坐不稳、站不稳、行走摇摆和四肢抖动等)、眼球运动障碍(眼球向某一方向偏斜);肢体无力或瘫痪(包括硬瘫和软瘫);惊厥、昏迷。查体可见脑膜刺激征、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巴氏征阳性或两侧不对称、瞳孔缩小或扩大或不等大;
3、呼吸浅促、困难;
4、面色苍白、出冷汗、心率增快或减慢(与发热程度不相称)、末梢循环不良;
5、血压增高,收缩压大于[(年龄×2+80)+20]mmHg。
(四)其中具有以下特征者,对于在短期内有可能发展为危、重症病例,应纳入重点管理对象。
1、持续高热不退。
2、精神差、呕吐、易惊、肢体抖动、无力。
3、呼吸、心率增快。
4、出冷汗、末梢循环不良。
5、高血压。
6、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
7、高血糖。
三、管理措施
(一)对5 岁及以下儿童登记造册
在村卫生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指导下,由各村、居委会负责组建专班,逐家逐户登记辖区内0~5 岁组儿童基本情况,内容包括:家长姓名、儿童姓名、性别、年龄、详细地址、联系方式等。要确保辖区登记内容完整、项目齐全。
(二)5 岁及以下患儿的接诊管理
各村卫生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个体诊所对5 岁及以下就诊的患儿,必需按照“一问、二看、三摸、四量、五消毒”(即:一问,询问是否有身体不适感;二看,察看儿童手、足、口腔有无皮疹或疱疹,精神状况;三摸,用手触摸儿童额头,是否发热;四量,对有发热的儿童进行体温测量;五消毒,体温表每使用一次消毒一次,经检人员检查一人,消毒手一次)的程序进行检查,并做好检查记录。如发现发热或皮疹等异常表现的村卫生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务人员要进一步诊断。对轻症病例进行居家治疗,同时进行随访,密切关注患儿病情进展。对不能诊断的或需要留观、住院的病例及时转诊至当地定点医院。个体诊所在遇到发热或皮疹患儿时,要及时将患儿转诊至当地定点医院。
(三)发热或皮疹患儿的留观
乡镇卫生院、其他非定点医院(或县级定点医院)收到5 岁及以下发热或皮疹患儿时,要及时进行排查和诊断,要仔细询问病史,着重询问周边有无类似手足口病病例以及接触史、治疗经过;体检时注意皮疹、生命体征、神经系统及肺部体征。对一时不能诊断为手足口病临床诊断病例的患儿或需要留观的患儿,应在乡镇卫生院、其他非定点医院(或县定点定医院)留观,严密关注患儿病情变化,一旦发现符合手足口病临床表现的病例或出现住院指征的病例,要在登记报告、对症处理后,及时转上级定点医疗机构进一步诊治。
(四)手足口病的报告和治疗
1、各级医疗机构对手足口病临床诊断病例和确诊病例都应按照《传染病防治法》中丙类传染病要求进行报告。
2、手足口病轻症病例可门诊治疗,并告知患者及家属在病情变化时随诊。
3、对出现住院指征或手足口病重症早期表现的患儿,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在保证医疗安全的情况下,及时将患儿送到当地手足口病定点医院进行集中救治。接收手足口病重症早期表现患儿的各级医疗机构实行首诊负责制,首诊医生医生必需提请医院医务部门组织院内会诊,最大限度地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病死率。
(五)传染源的管理
1、手足口病患儿应及时就医,并遵医嘱采取居家或住院方式进行治疗。对于居家患儿,家长或监护人应在社区(村)医生的指导下,密切关注患儿的病情变化,如发现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相关症状时,应立即送当地手足口病定点医院就诊,同时,要尽量避免与其他儿童接触。住院患儿应在指定区域内接受治疗,防止与其他患儿发生交叉感染。
2、村、居委会安排指定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务人员,负责本辖区居家治疗的5 岁及以下手足口病患儿的上门随访工作,掌握居家治疗患儿的病情进展情况;乡镇卫生院、其他非定点医院(或县级定点医院)管理好本院收治的留观病例。
3、手足口病患儿随访和管理时限为自患儿被发现起至症状消失后1 周。
附件3:
重症患者会诊、转诊规定
1、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及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明确会诊程序,履行各项职责,严格掌握诊断标准,提高重症患者诊治质量。
2、各级定点医院确诊重症病例,必须经本院临床专家组会诊,依据会诊意见,方能确定是否为重症病例。
3、重症病例的转诊。县定点医院转市定点医院时,须经市临床专家会诊;市定点医院转省定点医院时,须经省临床专家组会诊,依据会诊意见,确定相关转诊事项。病情危重的,可电话报同级卫生局医政部门协调相关事项。所有转诊工作,由各级医政部门协调安排。
附件4:
江西省手足口病重症、死亡病例和
聚集性疫情信息报送规范
为了及时准确的掌握我省手足口病重症、死亡并立即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病学相关信息,指导全省做好手足口病重症、死亡病例以及聚集性疫情的防治工作,做到重症病例的及时发现、救治,减少死亡,科学控制聚集性疫情的蔓延扩散,现将有关信息的报送工作要求如下:
一、重症/死亡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
发生手足口病重症、死亡病例时,疾控机构要严格按照《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9版)》和《江西省手足口病监测方案(试行,2009年版)》的要求,立即开展现场调查处置,详细了解病例的基本信息、临床症状、发病就诊治疗过程、感染传播情况,立即采集病例标本进行检测,以分析重症及死亡病例的主要危险因素,填写《手足口病重症或死亡病例个案调查表》,并录入数据库;同时根据情况采取病例排查、消杀、宣教等防控措施。
二、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
托幼机构、学校、自然村等集体单位出现聚集性疫情时,疾控机构立即开展调查,了解病例的临床表现、疫情规模、流行特点,以分析流行因素;采集至少两例病例的标本进行检测,并填写《手足口病个案调查表》;同时指导疫情发生单位进行病例搜索、疫点消毒、健康教育等防控工作;若疫情有后续发展,及时更进疫情进程报告。
三、流行病学信息反馈及报送
1、各级疾控机构及时将实验室检测结果反馈给采样送检单位(下级疾控/患儿就诊医院);疾控机构在调查结束后立即将防控意见传达给疫情发生单位。
2、重症、死亡病例调查结束后,及时上报手足口病重症或死亡病例调查报告和《手足口病重症或死亡病例个案调查表》。
3、各设区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每月5日前,上报上一月份的《手足口病重症或死亡病例个案调查表》的数据库和《江西省手足口病重症/死亡病例信息一览表》(附表1),死亡病例要求调查结束后2日内上报。
4、聚集性疫情调查结束后,立即上报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手足口病个案调查表》以及进程报告。
5、各设区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每月5日前,上报上一月份《江西省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信息一览表》(附表2)。
6、对跨区域诊治的重症和死亡病例,要求病例报告单位所在地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掌握病人发病及诊疗情况,尤其是患儿在报告单位的诊疗情况,尽量了解患儿在当地的就诊情况;患儿发病所在地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掌握患儿在当地的就诊情况,做好患儿发病地区的防控工作。同时做好跨区域诊治病例的信息互通,患儿发病所在地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时将患儿转诊的信息上报省、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由省、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通知病例就诊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后续调查。
附表:
1、江西省手足口病重症/死亡病例信息一览表
2、江西省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信息一览表 附表1:
江西省手足口病重症/死亡病例信息一览表
姓 名 性别 年龄 职业
家庭住址
发病时间
死亡时间
首诊时间
首诊 医院
定点医院时间
医院 定点
备注:死亡时间:若病例死亡,则必须填写;定点医院时间:指病例到首家定点医院救治时间;定点医院:指病例到首家定点医院救治的医院名称;实验室检测结果:分为EV71、CoxA16、其他肠道病毒、阴性和未采样5类
填表单位:
填表时间: 填表人:
附表2:
江西省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信息一览表
实验室检测结果(人数)
发
指示病末例病生重死检疫情发生单位 疫情类调查单调查时首例病型 位
间
例发病例报告例痊愈病症亡测 未时间
时间
时间
例数
数
人检EV71数
数
出
型
备注:疫情类型主要分为托幼机构、学校、家庭、自然村、其他;若疫情发生在托幼机构或学校,详细填写停课、复课信息
填表单位: 填表时间: 填表人:
其他
COXA16
肠道病毒
停
附件5:
江西省手足口病托幼机构/学校晨检技术指南
学校及托幼机构按照《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相关规定,常规开展晨检工作。在当地手足口病高发时期、开学之初以及发生手足口病疫情时,则需要严格按照技术指南执行.。
一、对晨检老师的要求 穿工作服、戴手套、戴口罩
二、晨检用品
体温表(医用);84消毒液;0.5%碘伏;消毒容器(脸盆或桶),毛巾;一次性手消毒剂。
三、晨检流程
1、问:询问是否有身体不适感;
2、看:察看儿童手、足、口腔有无皮疹或疱疹,精神状况;
3、摸:用手触摸儿童额头,是否发热;
4、量:对怀疑发热儿童进行体温测量;
5、留验:对有发热、出疹、精神差的儿童进行留验,安排在单独留检室;
6、消毒:对体温表每使用一次消毒一次,晨检老师每晨检一人,消毒手一次。
四、消毒方法
1、消毒对象:手和体温表
2、消毒药物:84消毒液;0.5%碘伏;
3、消毒药物的浓度:半脸盆(约5升)水加84消毒液一次性杯子半杯,形成500mg/L浓度;消毒方法:将体温表浸泡15分钟后再用毛巾擦干;
4、手消毒方法:用0.5%碘伏搽拭5 分钟
五、留验
各托幼机构或学校应准备单间留验室
1、将留观儿童进行登记;
2、通知家长;
3、报告县级疾控中心;报告内容:家长姓名、儿童姓名、详细住址及联系电话、临床表现和晨检统计日报表;
4、留验室应安排一名老师,监护留验儿童,家长未接走儿童前,儿童不得离开留验室。
附件:
1、托幼机构/学校防治手足口病卫生管理制度
表
2、托幼机构/学校停课标准
3、托幼机构/学校因病缺勤情况日登记表
4、托幼机构/学校因病缺课症状和疾病原因周汇总附件1:
托幼机构/学校防治手足口病卫生管理制度
一、要求托幼机构每个班都要有洗手的设施,包括肥皂或洗手液、流水龙头、脸盆;要求学校每层楼都要有洗手的设施;
二、学生的毛巾、口杯要求专人专用;
三、用品用具实行每日消毒制度,以84消毒液对重点部位进行擦(拖)拭或浸泡。消毒对象:门把手、课桌椅、玩具、水龙头、扶梯、地面、室内游乐设施。室外游乐设施每日清洗消毒1次;学生到校前开窗通风半小时;
四、寝具应勤洗勤晒;
五、食堂应按食品卫生要求落实相关措施;
六、手足口病防控知识宣传单做到家长人手一份,并在学校醒目处设置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宣传专栏。
附件2:
托幼机构/学校停课标准
一、托幼机构/学校以班或宿舍为单位,一周内发现2例手足口病例,或出现一例重症病人或死亡病例,该班和同一宿舍停课10天,并将患儿家长的通讯方式告知县级疾控中心,托幼机构/学校的保健医生对其他学生的健康状况进行监测,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二、托幼机构/学校1周内累计出现10例及以上或3个班级分别出现2例及以上病例时,经风险评估后,全园停课10天,完成终末消毒,并通过消毒效果评估达到合格要求可申请复课;
三、经检查,达不到卫生要求的小学或托幼机构作停课处理。
附件3:
托幼机构/学校因病缺勤情况日登记表
(______ 年______月 ______日,班)
填表单位:
填表人: 填报时间: 因病缺勤人姓名 性别 缺课天数
发热、咳
男 女
嗽、头痛、咽痛
腹痛、腹泻、呕吐
红眼
皮疹
受伤
确诊疾病
可疑疾病
因病缺课主要症状
因病缺课疾病名称
其他
未定
备注:[1]填写性别、因病缺课主要症状和就医情况室在要选择的栏内打√。[2]因病缺课天数:每人4学时及以上计为一天,不足4小时计为半天。[3]因病缺课疾病名称填写以下代码:1原因不明疾病 2感冒 3气管炎肺炎 4水痘 5风疹 6麻疹 7腮腺炎 8胃肠道疾病 9心脏病 10眼病 11牙病 12耳鼻喉病 13泌尿系统疾病 14神经衰弱15意外伤害 16结核 17肝炎 18其他传染病 附件4:
托幼机构/学校因病缺课症状和疾病原因周汇总表
(_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至 ______月______日)
学生应出勤人数:男生______人,女生______人,症状及原因
症状 发热、咳嗽、头痛、咽痛
腹痛、腹泻、呕吐
红眼
皮疹
受伤
其他
合计 疾病 感冒
气管炎、肺炎
水痘
风疹
麻疹
腮腺炎
胃肠道疾病
心脏病
眼病
牙病
耳鼻喉病
泌尿系统疾病
神经衰弱
意外伤害
结核
肝炎
其他传染病
不明原因疾病
其 他
合计______人。
男
人次数
女
合 计
填报单位: 填报人(签章): 填报日期:
第二篇:江西省5岁及以下发热或皮疹病例介绍
江西省5岁及以下发热或皮疹病例
管理办法(试行)
为进一步加强我省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早期发现和治疗手足口病重症、危重症病例,降低5 岁及以下儿童重症发病率和病死率,切实保护广大儿童身体健康,根据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 年版)和《江西省手足口病诊疗技术规范(试行)》,特制订5 岁及以下儿童发热或皮疹病例管理方案。
一、目的
(一)加强5 岁及以下发热或皮疹儿童的管理,早期发现、报告和治疗具有重症临床表现的手足口病患儿。
(二)指导村级和乡镇医疗机构首诊医师对临床发热、疱疹病例的早期识别诊断;规范村级和乡镇医疗机构对5 岁及以下发热、疱疹患儿的处置流程。
(三)规范5岁及以下发热皮疹患儿的日常管理,最大限度减少疾病传播。
二、组织管理机构
(一)基层医疗机构:包括村卫生所、社区卫生服务站、个体诊所、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及其他非定点医院的医务人员。
(二)基层管理机构:社区居委会、村委会相关人员。
三、管理对象
全省5 岁以下有发热或皮疹的患儿为本方案管理对象。主要分为以下四类人群:
(一)轻症随访病例
1、急性起病,发热或不发热,体温≤38.5℃;
2、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
3、外周血象正常,WBC<12×109/L;
4、血压正常;
5、精神反应好,食欲下降不明显。
(二)留观病例
随访病例,尤其是年龄在3岁以下、病程在5天以内,出现以下情况之一者,应留观或住院。
1、持续发热,体温>38.5℃;
2、外周血象增高,WBC>12×109/L,尤其是伴有中性粒细胞增高、BPC增高和CRP增高者;
3、精神差,呕吐。
(三)住院病例
有以下条件之一者应转定点医院住院;符合以下第3、4条之一者应收入ICU救治,住院病例的早期识别和干预是关口前移的关键所在。
1、精神差、嗜睡、易惊、烦躁、或烦躁与嗜睡交替,头痛、呕吐;
2、肢体肌阵挛(惊跳)、眼球震颤、共济失调(坐不稳、站不稳、行走摇摆和四肢抖动等)、眼球运动障碍(眼球向某一方向偏斜);肢体无力或瘫痪(包括硬瘫和软瘫);惊厥、昏迷。查体可见脑膜刺激征、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巴氏征阳性或两侧不对称、瞳孔缩小或扩大或不等大;
3、呼吸浅促、困难;
4、面色苍白、出冷汗、心率增快或减慢(与发热程度不相称)、末梢循环不良;
5、血压增高,收缩压大于[(年龄×2+80)+20]mmHg。
(四)其中具有以下特征者,对于在短期内有可能发展为危、重症病例,应纳入重点管理对象。
1、持续高热不退。
2、精神差、呕吐、易惊、肢体抖动、无力。
3、呼吸、心率增快。
4、出冷汗、末梢循环不良。
5、高血压。
6、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
7、高血糖。
三、管理措施
(一)对5 岁及以下儿童登记造册 在村卫生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指导下,由各村、居委会负责组建专班,逐家逐户登记辖区内0~5 岁组儿童基本情况,内容包括:家长姓名、儿童姓名、性别、年龄、详细地址、联系方式等。要确保辖区登记内容完整、项目齐全。
(二)5 岁及以下患儿的接诊管理
各村卫生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个体诊所对5 岁及以下就诊的患儿,必需按照“一问、二看、三摸、四量、五消毒”(即:一问,询问是否有身体不适感;二看,察看儿童手、足、口腔有无皮疹或疱疹,精神状况;三摸,用手触摸儿童额头,是否发热;四量,对有发热的儿童进行体温测量;五消毒,体温表每使用一次消毒一次,经检人员检查一人,消毒手一次)的程序进行检查,并做好检查记录。如发现发热或皮疹等异常表现的村卫生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务人员要进一步诊断。对轻症病例进行居家治疗,同时进行随访,密切关注患儿病情进展。对不能诊断的或需要留观、住院的病例及时转诊至当地定点医院。个体诊所在遇到发热或皮疹患儿时,要及时将患儿转诊至当地定点医院。
(三)发热或皮疹患儿的留观
乡镇卫生院、其他非定点医院(或县级定点医院)收到5 岁及以下发热或皮疹患儿时,要及时进行排查和诊断,要仔细询问病史,着重询问周边有无类似手足口病病例以及接触史、治疗经过;体检时注意皮疹、生命体征、神经系统及肺部体征。对一时不能诊断为手足口病临床诊断病例的患儿或需要留观的患儿,应在乡镇卫生院、其他非定点医院(或县定点定医院)留观,严密关注患儿病情变化,一旦发现符合手足口病临床表现的病例或出现住院指征的病例,要在登记报告、对症处理后,及时转上级定点医疗机构进一步诊治。
(四)手足口病的报告和治疗
1、各级医疗机构对手足口病临床诊断病例和确诊病例都应按照《传染病防治法》中丙类传染病要求进行报告。
2、手足口病轻症病例可门诊治疗,并告知患者及家属在病情变化时随诊。
3、对出现住院指征或手足口病重症早期表现的患儿,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在保证医疗安全的情况下,及时将患儿送到当地手足口病定点医院进行集中救治。接收手足口病重症早期表现患儿的各级医疗机构实行首诊负责制,首诊医生医生必需提请医院医务部门组织院内会诊,最大限度地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病死率。
(五)传染源的管理
1、手足口病患儿应及时就医,并遵医嘱采取居家或住院方式进行治疗。对于居家患儿,家长或监护人应在社区(村)医生的指导下,密切关注患儿的病情变化,如发现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相关症状时,应立即送当地手足口病定点医院就诊,同时,要尽量避免与其他儿童接触。住院患儿应在指定区域内接受治疗,防止与其他患儿发生交叉感染。
2、村、居委会安排指定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务人员,负责本辖区居家治疗的5 岁及以下手足口病患儿的上门随访工作,掌握居家治疗患儿的病情进展情况;乡镇卫生院、其他非定点医院(或县级定点医院)管理好本院收治的留观病例。
3、手足口病患儿随访和管理时限为自患儿被发现起至症状消失后1 周。
第三篇:江西省融资担保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对融资性担保机构的监督管理,规范融资性担保行为,促进融资性担保行业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明确融资担保业务监管职责的通知》(国办发[2009]7号)、《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等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融资性担保是指担保人与银行业金融机构等债权人约定,当被担保人不履行对债权人负有的融资性债务时,由担保人依法承担合同约定的担保责任的行为。
本办法所称融资性担保机构(以下简称担保机构)是指由政府或企业法人、自然人、其他社会组织出资依法设立的,经营融资性担保业务的担保机构。
凡在省内注册并从事融资性担保业务的担保机构的设立、变更、经营和监督管理均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担保机构应当按照法律、法规和本办法的规定,在政府监管部门的管理下开展业务,以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为经营原则,建立市场化运作的可持续审慎经营模式。
担保机构与企业、银行业金融机构等客户的业务往来,应当遵循诚实守信的原则,并遵守合同的约定。
担保机构应当为客户保密,不得利用客户提供的信息从事任何与担保业务无关或有损客户利益的活动。
第四条 担保机构开展业务应当遵守公平竞争的原则,不得从事不正当竞争。
第五条 建立省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联席会议制度,由省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以下简称“省政府金融办”)、省中小企业局、省工商局、人行南昌中心支行、江西银监局、国家外汇管理局江西省分局、省商务厅、省发改委、省工信委、省财政厅、省人保厅、省科技厅、省农业厅、省旅游局和省法制办等部门和单位组成。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省政府金融办,承担联席会议日常工作。联席会议主要职责是,贯彻落实国家促进融资性担保业务发展的政策措施,研究促进融资性担保业务发展的实施意见,拟订融资性担保机构风险防范和处置的实施办法,建立健全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机制和信息交流机制,协调解决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中的重大问题,协调处置融资性担保机构发生的风险,负责与国家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的联系。
第六条 省政府金融办承担全省融资性担保机构的行业综合管理职责,研究制订我省融资担保机构设立审批、监督管理规则和办法,提出促进融资性担保机构发展的政策措施,负责融资性担保机构设立、变更和终止的审批,负责实施对融资性担保业务和机构的动态监管、检查。省中小企业局负责全省融资性担保机构设立的前期审核和日常监管,组织开展相关调查研究工作,承担融资性担保机构的备案登记管理、相关材料的统计分析工作,按月、季和年向省政府金融办及相关部门报送相关报表和分析材料。
第七条 担保机构日常监管和风险处置实行属地化管理。由各设区市政府确定本市的责任部门(以下简称设区市监管部门)负责担保机构日常监督管理工作,对担保机构的风险管理、内部控制、资产质量、业务开展、准备金提取等情况实施持续动态监管。省财政投资的省级担保机构由省政府金融办监管。第二章 设立、变更和终止
第八条 设立担保机构(含省外担保机构来赣设立分支机构)须经省政府金融办批准,并颁发融资性担保机构经营许可证。
境外投资者投资设立担保机构的,由省政府金融办和省商务厅依据本部门职责实行并联审批。
担保机构的名称由行政区划、字号、行业、组织形式依次组成,其中行政区划指省、市(县、区)行政区划的名称或地名,组织形式一般为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
第九条 获准设立的担保机构及其分支机构,持融资性担保机构经营许可证到拟注册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登记注册手续,并按照规定办理税务登记手续。
获准设立的外资担保机构凭融资性担保机构经营许可证和《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到工商行政部门办理登记注册手续后,需在规定时间内到当地外汇管理部门办理相关手续。
第十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批准,不得经营融资性担保业务,不得在名称中使用融资性担保字样,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不得为其办理登记注册手续。
第十一条 担保机构的设立必须具备最低限额注册资本金:
(一)跨省开展担保业务的,注册资本金不得低于1亿元人民币。
(二)在省内跨设区市开展担保业务并在机构名称中冠江西省名的,注册资本金不得低于5000万元人民币。
(三)在注册地所在设区市内开展业务并在机构名称中冠设区市名的,注册资本金不得低于3000万元人民币。
(四)在注册地开展担保业务并在机构名称中冠县(市、区)名的,注册资本金不得低于1000万元人民币。
(五)境外投资者投资设立担保机构的,注册资本金不得低于1000万美元。
法人股必须占注册资本金的50%以上,且出资占比最大者为法人。
注册资本全部为实缴货币资金,由出资人一次足额缴纳,其来源真实合法,严禁虚假出资或开业后抽逃资金。境外投资者投资设立担保机构的,必须将注册资本金一次性地存入经外汇管理部门批准的临时性外币资金账户,待机构获准设立后,再转入依法开立的资本金账户,并在机构设立完成后,及时到外汇管理部门办理验资询证手续。
第十二条 设立担保机构除满足最低注册资本限额外,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章程。
(二)出资人必须具有持续投资能力。法人投资担保机构的,其存续期必满1个完整会计,且拟出资额不得高于净资产的50%。自然人投资担保机构的,其投资须是自有货币资金。
(三)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内部管理制度、业务操作规则和风险控制制度。
(四)有符合担保机构任职资格的高级管理人员和熟悉担保业务的合格从业人员。
(五)有与业务经营相适应的营业场所。
(六)符合国家、省对担保行业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及监督管理的总体要求。
(七)其他审慎性条件。
第十三条 设立担保机构应提交下列材料:
(一)设立申请书。内容应当包括拟设立的担保机构名称、注册地、注册资本、业务范围和筹建工作方案等。
(二)可行性研究报告。
(三)经营发展战略与规划。
(四)出资人协议。
(五)公司章程及组织结构图,内设各部门职责分工。
(六)主要内部管理制度。包括业务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风险监控制度,以及重大事件报告和信息披露制度等。
(七)出资人大会(股东大会)、董事会审议通过有关事项的决议。
(八)拟任职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简历和主要从业人员基本情况。
(九)公司及董事、高管人员依法合规经营承诺书。
(十)由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验资报告或国内银行机构出具的外币存款对账单。
(十一)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出具的《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
(十二)主发起人近两年经营业绩和财务信用情况,以及持有注册资本5%以上股东的资信证明和有关资料。
(十三)律师事务所出具的关于担保机构出资人关联情况和资金来源合法性的法律意见书。
(十四)营业场所所有权或使用权的证明材料。
(十五)股东名册、筹建工作小组名单及联系方式。
(十六)其他审慎性材料。
第十四条 担保机构有下列变更事项之一的,须经监管部门审查批准:
(一)变更名称。
(二)变更组织形式。
(三)变更注册资本。
(四)变更注册住所。
(五)调整业务经营范围。
(六)变更法定代表人、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
(七)变更持有5%以上股权的股东。
(八)分立或合并。
(九)修改章程。
(十)省政府金融办规定的其他变更事项。
担保机构变更事项涉及公司登记事项的,经审查批准后,按规定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变更登记。外资担保机构在完成变更审批和注册变更后,应及时到当地外汇局办理外汇相关变更登记手续。
第十五条 担保机构申请变更的,需具备以下条件:
(一)符合本办法设立条件、业务经营和监督管理的要求。
(二)申请前4个季度平均在保责任余额达到净资产的2倍以上。
(三)担保机构变更注册资本或者调整股本结构,新进入的股东需符合本办法第十二条第二款要求。
第十六条 担保机构申请变更须提交以下材料:
(一)变更申请书。
(二)董事会(股东会)有关变更决议。
(三)上的业绩报告、财务审计报告、信用评级报告和最近一个月的财务报表。
(四)申请前12个月的担保业务明细。
(五)申请前6个月的资金使用情况及相关证明材料。
(六)调整区域范围和业务范围的,需提供可行性研究报告。
(七)申请变更注册资本的,需提供由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验资报告和出资人具备相应投资能力的资信证明材料。外资担保机构变更注册资本的,其增资的验资手续与新设相同,减资的在完成变更审批和注册变更后,应及时到外汇局办理资金汇出和验资询证手续,并向主管部门提交变更后的银行机构对账单或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有外汇局验资询证回函的验资报告。
(八)申请变更名称的,需提供有名称管辖权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发的《企业名称变更核准通知书》。
(九)其他审慎性材料。
第十七条 担保机构申请设立分支机构的,需具备以下条件:
(一)申请在省内设立分支机构的,母公司注册资本不低于5000万元人民币;申请设立省外分支机构的,母公司注册资本金不得低于10000万元人民币。
(二)担保业务持续经营两年以上且连续盈利,申请前4个季度平均在保责任余额达到净资产的3倍以上。
(三)符合本办法业务经营的要求,无违法违规经营记录。
第十八条 担保机构设立分支机构应提交下列材料:
(一)申请书,应当载明拟设立担保机构分支机构的名称、注册地和业务范围等事项。
(二)董事会(股东会)决议。
(三)母公司上的信用评级报告、近两年的财务审计报告、业绩报告。
(四)可行性研究报告。
(五)经营发展战略与规划。
(六)母公司所在地监管部门出具的同意函。
(七)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出具的《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
(八)申请前12个月的担保业务明细。
(九)申请前6个月的资金使用情况及相关证明材料。
(十)法人授权书及法人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十一)拟设分支机构高级管理人员的简历和资格证明。
(十二)营业场所所有权或使用权的证明材料。
(十三)其他审慎性材料。
第十九条 担保机构申请设立或变更的,将设立或变更申请及相关材料报省政府金融办。省政府金融办应自收到担保机构设立或变更完整申请材料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同意的批复意见。
第二十条 获准设立的担保机构应自批准文件印发之日起2个月内完成筹建工作,并办理相关注册登记手续。逾期未完成的,原批准文件自动失效;但在筹建有效期内,经筹建人申请,经批准后,筹建期可延长1个月。
境外投资人应在批准文件失效的同时,向商务主管部门缴销《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并到外汇管理部门办理相关注销外汇登记手续和资金汇出审批手续。
担保机构在筹建期内不得从事任何担保业务活动。
第二十一条 非融资性担保机构要从事融资性担保业务的,需按本办法规定的设立条件和程序报批转制为融资性担保机构。
获准转制的非融资性担保机构,应自批准文件印发之日起1个月内完成工商登记变更手续,逾期未完成的,原批准文件自动失效。
非融资性担保机构在工商登记变更前不得从事任何融资性担保业务活动。
第二十二条 担保机构在省外设立分支机构的,应自完成省外分支机构工商注册后1个月内,持分支机构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到省市相关监管部门备案。
第二十三条 担保机构因分立、合并或出现章程规定的解散事由需要解散的,向省政府金融办提出申请。申请时应提交以下材料:
(一)解散申请报告。
(二)股东会议决议或出资人决定。
(三)清算程序。
(四)债权债务安排方案。
(五)资产分配方案。
(六)其他审慎性材料。
第二十四条 省政府金融办应自收到担保机构完整的解散申请材料后1个月内,作出是否同意的批复。获准解散的,应当依法成立清算组进行清算,按照债务清偿计划及时偿还有关债务后,将清算报告报相关监管部门,并凭批准文件到当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注销登记。外资担保机构应同时到商务主管部门缴销《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到外汇管理部门办理相关注销外汇登记手续和资金汇出审批手续。
第二十五条 担保机构有违法违规经营行为,由监管部门视情节轻重采取约见高管谈话、责令整改等措施;对在规定期限内整改不到位、情节特别严重的,由相关部门依法责令其停业整顿,直至吊销营业执照。被撤销的担保机构应当依法成立清算组进行清算,按照债务清偿计划及时偿还有关债务。
第二十六条 担保机构解散或被撤销的,各设区市监管部门监督其清算过程。担保责任解除前,公司股东不得分配公司财产或从公司取得任何利益。
第二十七条 担保机构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且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或者明显缺乏清偿能力的,应当依法实施破产。第三章 业务范围
第二十八条 担保机构经批准,可以经营下列部分或全部融资性担保业务:
(一)贷款担保。
(二)票据承兑担保。
(三)贸易融资担保。
(四)项目融资担保。
(五)信用证担保。
(六)其他融资性担保业务。
第二十九条 担保机构经批准,可以兼营下列部分或全部业务:
(一)诉讼保全担保。
(二)投标担保、预付款担保、工程履约担保、尾付款如约偿付担保等履约担保业务。
(三)与担保业务有关的融资咨询、财务顾问等中介服务。
(四)以自有资金进行投资。
(五)监管部门规定的其他业务。
第三十条 担保机构可以为其他担保机构的担保责任提供再担保和办理债券发行担保业务,但应当同时符合以下条件:
(一)近两年无违法、违规不良记录。
(二)监管部门规定的其他审慎性条件。
从事再担保业务的担保机构除需满足前款规定的条件外,注册资本不低于人民币1亿元,并连续营业两年以上。
第三十一条 担保机构不得从事下列活动:
(一)吸收存款。
(二)发放贷款。
(三)受托发放贷款。
(四)受托投资。
(五)变相将资本金结汇用于房地产投资、股权并购、证券投资。
(六)国家法律、法规明确禁止和监管部门规定不得从事的其他活动。
担保机构从事非法集资活动的,由有关部门依法予以查处。第四章 风险控制
第三十二条 担保机构应当依法建立健全公司治理结构,完善议事规则、决策程序和内审制度,保持公司治理的有效性,并在规定的业务范围内开展经营活动。
跨省设立分支机构的,应当设两名以上的独立董事。
第三十三条 担保机构应当建立符合审慎经营原则的担保评估制度、决策程序、事后追偿和处置制度、风险预警机制和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并制定严格规范的业务操作规程,加强对担保项目的风险评估和管理。
第三十四条 担保机构应当配备或聘请经济、金融、法律、技术等方面具有相关资格的专业人才。
跨省设立分支机构的,应当设立首席合规官和首席风险官。首席合规官、首席风险官应当由取得律师或注册会计师等相关资格,并具有融资性担保或金融从业经验的人员担任。
第三十五条 担保机构应当按照金融企业财务规则和担保企业会计核算办法等要求,建立健全财务会计制度,真实地记录和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第三十六条 担保机构收取的担保费,可根据担保项目的风险程度,与被担保人自主协商确定,但一般控制在银行同期贷款利率的50%以内。
第三十七条 担保机构对单个被担保人提供的融资性担保责任余额不得超过净资产的10%,对单个被担保人及其关联方提供的融资性担保责任余额不得超过净资产的15%,对单个被担保人债券发行提供的担保责任余额不得超过净资产的30%。
第三十八条 担保机构的融资性担保责任余额不得超过其净资产的10倍。
第三十九条 担保机构以自有资金进行投资,限于国债、金融债券及大型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等信用等级较高的固定收益类金融产品,以及不存在利益冲突且总额不高于净资产20%的其他投资。
第四十条 担保机构严禁为其母公司或子公司提供融资性担保。外资担保机构严禁从境外融入资金。
第四十一条 担保机构应当按照当年担保费收入的50%提取未到期责任准备金,并按不低于当年年末担保责任余额1%的比例提取担保赔偿准备金。担保赔偿准备金累计达到当年担保责任余额10%的,实行差额提取。
监管部门可以根据融资性担保机构责任风险状况和审慎监管的需要,提出调高担保赔偿准备金比例的要求。
担保机构应当对担保责任实行风险分类管理,准确计量担保责任风险。
第四十二条 担保机构与债权人应当按照协商一致的原则建立业务关系,并在合同中明确约定承担担保责任的方式。
第四十三条 担保机构办理融资性担保业务,应当与被担保人约定在担保期间可持续获得相关信息并有权对相关情况进行核实。
第四十四条 担保机构与债权人应当建立担保期间被担保人相关信息的交换机制,加强对被担保人的信用辅导和监督,共同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
第四十五条 担保机构应当按照监管部门的规定,将公司治理情况、财务会计报告、风险管理状况、资本金构成及运用情况、担保业务总体情况等信息告知相关债权人。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四十六条 监管部门要建立健全融资性担保机构信息资料收集、整理、统计分析制度和监管记分制度,对经营及风险状况进行持续监测,并于每年3月底前完成所监管融资性担保机构上一机构概览报告。
第四十七条 省政府金融办会同有关部门每年对全省融资性担保机构进行一次绩效考核。外资担保机构应按照国家有关法规要求每年按时参加外资企业联合年检。
第四十八条 担保机构应当按照规定定期向当地监管部门报送业务统计报告和财务审计报告等材料。每月15日前报送上月业务统计报表,按季度报送所有协作银行对账单,每年一季度报送上经审计的财务报表。各设区市应及时将统计汇总情况报省政府金融办。
担保机构向监管部门提交的各类材料,应当真实、准确、完整。
第四十九条 担保机构应当按季度向上级监管部门报告资本金的运用情况。
监管部门根据审慎监管的需要,适时提出担保机构的资本质量和资本充足率要求。
第五十条 根据监管需要,监管部门有权要求担保机构提供专项资料,或约见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进行监管谈话,要求就有关情况进行说明或进行必要的整改。必要时,可以向债权人通报所监管有关担保机构的违规或风险情况。
第五十一条 根据监管需要,监管部门可以对担保机构进行现场检查,担保机构应当予以配合,并按照监管部门的要求提供有关文件、资料。对违反本办法的,可以提出警告、限期整改,并在拓宽业务、增资扩股等方面从严控制;对情节严重或整改后仍不符合规定的,由相关部门依法责令其停业整顿,直至取消其经营融资性担保业务资格。
现场检查时,检查人员不得少于2人,并向担保机构出示检查通知书和相关证件。
第五十二条 担保机构发生担保诈骗、金额可能达到其净资产5%或300万元以上的担保代偿或投资损失,以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涉及严重违法、违规等重大事件时,应当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并向监管部门报告。
第五十三条 担保机构应当及时向监管部门报告股东大会或股东会、董事会等会议的重要决议。
第五十四条 担保机构应当聘请具有合法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并将审计报告及时报送省市监管部门。
第五十五条 监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建立融资性担保行业突发事件的发现、报告和处置制度,制定融资性担保行业突发事件处置预案,明确处置机构及其职责、处置措施和处置程序,及时、有效地处置融资性担保行业突发事件。
重大风险事件和处置情况应及时报告。
第五十六条 各设区市监管部门应当于每年年末全面分析评估本辖区融资性担保行业发展和监管情况,并于每年2月底前向上级监管部门报告本辖区上一融资性担保行业发展情况和监管情况。
第五十七条 建立融资性担保行业自律组织,履行自律、维权、服务等职责。
担保行业自律组织在省政府金融办的指导下,开展担保业务及人员培训、服务标准制定、情况统计、融资咨询、理论研究和对外交流,组织会员业务合作、协调会员与银行间相关事务活动。
第五十八条 监管部门会同征信管理部门组织担保机构开展信用评级工作,信用评级结果由征信管理部门纳入征信系统。同时,在被担保人许可的前提下,征信管理部门应为担保机构查询相关信息提供服务。
第五十九条 建立担保机构管理人员的培训制度,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各种形式的培训。新进入担保行业的从业人员必须进行岗前培训。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六十条 监管部门从事监督管理工作的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违反规定审批担保机构的设立、变更、终止以及业务范围的。
(二)违反规定对担保机构进行现场检查的。
(三)未依照本办法第五十五条规定报告重大风险事件和处置情况的。
(四)其他违反法律、法规及本办法规定的行为。
第六十一条 担保机构违反法律、法规及本办法规定,有关法律、法规有处罚规定的,依照其规定给予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条规定,擅自经营融资性担保业务的,由有关部门依法予以取缔并处罚;擅自在名称中使用融资性担保字样的,由监管部门责令改正,依法予以处罚。
第七章 附则
第六十三条 本办法施行前已经设立的融资性担保机构(包括信用担保公司、投资担保公司等)不符合本办法规定、并要求继续经营融资性担保业务的,应按本办法逐项整改,在2011年3月31日前达到本办法规定,经监管部门验收合格,可核发融资性担保机构经营许可证。
第六十四条 本办法施行前已经设立的不从事融资性担保业务的担保机构(包括信用担保公司、投资担保公司等),应当在办理2011工商年检时,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其经营范围中注明“融资性担保业务除外”。
第六十五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30日后施行。
第四篇:江西省城市园林绿化企业资质管理办法
《江西省城市园林绿化企业资质管理办法》
(一)二级企业
1、有6年以上园林绿化经营经历。
具有园林绿化技术咨询、培训和信息服务能力。在本市具有较强的技术优势和影响力。
2、企业经理具有6年以上从事园林经营管理工作,企业有园林绿化专业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的总工程师,财务负责人具有助理会计师以上职称。
3、企业有职称的工程、经济、会计、统计等专业技术人员,占企业年平均职工人数的10%以上,不少于15人;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的园林工程师不少于5名,建筑师及水、电工程师各1名。企业主要技术工种人员全部持有中级岗位合格证书。
4、企业专业技术工种应包括绿化工、花卉工、草坪工、养护工、瓦工、木工、假山工、石雕工、水景工、电工、焊工、钳工等,三级以上专业技术工人占企业年平均职工人数的15%以上。
5、企业技术设备拥有高空修剪车、喷药车、挖掘机、打坑机,各种工程模具、模绘图仪、微机等。
6、企业固定资产现值和流动资金在500万元以上。年总产值的500万以上。利润率20%以上。
7、企业所承包的工程,培育的品种,或技术开发项目获得省级以上奖励。
(二)三级企业
1、具有4年以上园林绿化经营经历。
2、企业经理具有4年以上园林绿化经营工作的资历,企业技术负责人具有园林绿化专业中级以上职称,财务负责人具有助理会计师以上职称。
3、企业有职称的工程、经济、会计、统计等专业技术人员,占企业年平均职工人数的10%以上,不少于12人;具有中级技术职称以上的园林工程师不少于3名,建筑师1名。企业主要技术工种全部持 有中级岗位合格证书。
4、企业专业技术工种应包括绿化工、花卉工、草坪工、养护工、瓦工、木工、假山工、水景工、电工等,三级以上专业技术工人占企业年平均职工人数的10%以上。
5、企业技术设备拥有修剪车、挖掘机、打坑机,各种工程模具、模板、绘图仪、微机等。
6、企业固定资产原值和流动资金在100万元以上。年总产值的100万以上。
(三)三级以下企业资质标准由各市城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参照上述规定自行确定。
需提交的材料:
1、城市园林绿化企业资质申报表;
2、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企业章程;
3、企业法人代表和经济、技术、财务负责人有关证件;
4、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经营管理专业人员明细表及技术职称证书(复印件);
5、企业主要技术工种、级别情况明细表及岗位合格证书(复印件);
6、由上级主管部门或资产评估单位审查的企业固定资产原值和流动现金数量证明书;
7、企业业绩证明;
8、其他有关文件、证明。
年检所需资料:
1、经年检合格的工商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
2、资质证书正本复印件及副本原件;
3、法定代表人变更证明文件;
4、企业经理与工程技术人员、财务、经营负责人变更证明文件;
5、晋升、增加的有职称技术人员资格证书和身份证(复印件);
6、企业专业技术工人持证上岗情况;
7、企业本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
8、企业本完成园林绿化工程情况;
9、企业在本的工程质量、经营管理、创建精神文明单位等方面的获奖证明(受处理)情况;
10、其他变更情况证明材料。
一、一级企业
(一)具有8年以上城市园林绿化经营经历。
近5年承担过面积60000平方米以上的园林绿化综合性工程,并完成栽植、铺植、整地、建筑及小品、花坛、园路、水体、水景、喷泉、驳岸、码头、园林设施及设备安装等工程,经验收,工程质量合格。
具有大规模园林绿化苗木、花卉、盆景、草坪的培育、生产、养护和经营能力。具有高水平园林绿化技术咨询、培训和信息服务能力。在本省(自治区、直辖市)或周围地区内有较强的技术优势、影响力和辐射力。
(二)企业经理具有8年以上从事园林绿化经营管理工作的资历,企业具有园林绿化专业高级技术职称的总工程师,中级以上专业职称的总会计师、经济师。
(三)企业有职称的工程、经济、会计、统计、计算机等专业技术人员,占企业年平均职工人数的l0%以上,不少于20人;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的园林工程师不少于7名,建筑师、结构工程师及水、电工程师都不于1名。企业主要技术工程骨干全部持有中级以上岗位合格证书。
(四)企业专业技术工种除包括绿化工、花卉工、草坪工、苗圃工、养护工以外,还应包括瓦工、木工、假山工、石雕工、水景工、木雕工、花街工、电工、焊工、钳工等,三级以上专业技术工人占企业年平均工人数的25%以上。
(五)企业技术设备拥有高空修剪车、喷药车、洒水车、起重车、挖掘机、打坑机、各种工程模具、模板、绘图仪和信息处理系统等。
(六)企业固定资产现值和流动资金在l000万元以上,企业年总产值在l000万元以上,经济效益良好,利润率20%以上。
(七)企业所承担的工程,培育的植物品种,或技术开发项目获得部级以上奖励或获得国际性奖励。
二、二级企业
(一)具有6年以上园林绿化经营经历。
近4年承担过面积为3000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性工程施工,或具有园林绿化苗木、花卉、盆景、草坪的培育、生产、养护和经营能力。
具有园林绿化技术咨询、培训和信息服务能力。在本市具有较强的技术优势和影响力。
(二)企业经理具有6年以上从事园林绿化经营管理工作;企业具有园林绿化专业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的总工程师,财务负责人具有助理会计师以上职称。
(三)企业有职称的工程、经济、会计、统计等专业技术人员,占企业年平均职工人数的10%以上,不少于15人;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的园林工程师不少于5名,建筑师及水、电工程师各1名。企业主要技术工种全部持有中级岗位合格证书。
(四)企业专业技术工种应包括绿化工、花卉工、草坪工、养护工、瓦工、木工、假山工、石雕工、水景工、电工、焊工、钳工等,三级以上专业技术工人占企业年平均职工人数的15%以上。
(五)企业技术设备拥有高空修剪车、喷药车、挖掘机、打坑机、各种工程模具、模板、绘图仪、微机等。
(六)企业固定资产现值和流动资金在500万元以上。年总产值在500万以上。利润率20%以上。
(七)企业所承担的工程,培育的品种,或技术开发项目获得省级以上奖励。
三、三级企业
(一)具有4年以上园林绿化经营经历。
近3年承担过面积为10000平方米以上综合性工程施工,或具有园林绿化苗本、花卉、盆景、草坪培育、生产、养护和经营能力。
(二)企业经理具有4年以上园林绿化经营管理工作的资历,企业技术负责人具有园林绿化专业中级以上职称,财务负责人具有助理会计师以上职称。
(三)企业有职称的工程、经济、会计、统计等专业技术人员,占企业年平均职工人数的10%以上,不少于12人;具有中级技术职称以上的园林工程师不少于3名,建筑师1名,企业主要技术工种全部持有中级岗位合格证书。
(四)企业专业技术工种应包括绿化工、花卉工、草坪工、养护工、瓦工、木工、假山工。水景工、电工等,三级以上专业技术工人占企业年平均职工人数的10%。
(五)企业技术设备拥有修剪车、挖掘机、打坑机、各种工程模具、模板、绘图仪、微机等。
(六)企业固定资产原值和流动资金在100万元以上。年总产值在100万元以上。
四、三级以下企业资质标准由各市城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参照上述规定自行确定。
五、各级城市园林绿化企业营业范围:
(一)一级企业可在全国或国外承包各种规模及类型城市园林绿化工程,可从事城市绿化苗木、花卉、盆景、草坪等植物材料的生产经营,可兼营技术咨询、信息服务等业务。
(二)二级企业可跨省区承包犯公顷以下城市园林绿化综合工程,可从事城市园林绿化植物材料生产经营、技术咨询、信息服务等业务。
(三)级企业可以在省内承包20公顷以下城市园林绿化工程,可兼营城市园林绿化植物材料。
第五篇:江西省河道采砂管理办法(江西省人民政府令第150号)
【发布单位】江西省
【发布文号】江西省人民政府令第150号 【发布日期】2006-08-14 【生效日期】2006-09-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江西省
江西省河道采砂管理办法
(江西省人民政府令第150号)
《江西省河道采砂管理办法》已经2006年7月17日省人民政府第47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6年9月1日起施行。
第一条第一条 为加强河道采砂管理,维护河势稳定,保障防洪、通航和供水安全,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 江西省河道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河道采砂,是指在河道管理范围内采砂、采石、取土等行为。
第三条第三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河道内从事河道采砂及其管理活动的,应当遵守本办法。
在长江河道江西段从事采砂及其管理活动的,按照国务院《长江河道采砂管理条例》和《江西省长江河道采砂管理实施办法》的规定执行。
第四条第四条 河道采砂管理实行人民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河道采砂管理工作的领导,做好有关组织、协调工作,及时处理好河道采砂管理中的重大问题。
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协助和配合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做好河道采砂的管理工作。
第五条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具体负责河道采砂的管理和监督检查工作。
公安部门依照治安管理法律、法规的规定,负责河道水上治安管理工作,依法打击河道采砂活动中的犯罪行为;航道、海事、港航、国土资源、渔业、林业等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协助做好河道采砂监督管理工作。
第六条第六条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不得违反国家规定以投资入股等方式参与河道采砂的经营活动;不得纵容、包庇河道采砂违法行为。
第七条第七条 河道采砂实行统一规划制度。
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以下统称五河)干流和鄱阳湖的河道采砂规划,由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设区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拟订,经征求省人民政府交通、国土资源、渔业、林业等行政管理部门的意见后,报省人民政府批准。
其他河流的河道采砂规划,按照河道管理权限,由设区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县级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拟订,或者由县级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拟订,经征求同级航道、海事、港航、国土资源、渔业、林业等行政管理部门的意见后,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河道采砂规划一经批准,必须严格执行;确需修改时,应当依照原批准程序报批。
第八条第八条 河道采砂规划应当充分考虑河道防洪安全、通航安全和生态安全的要求,符合流域综合规划和河道防洪、河道整治以及航道整治等专业规划。
第九条第九条 河道采砂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禁采区和可采区;
(二)禁采期和可采期;
(三)采砂控制总量;
(四)可采区内采砂船只、机具的数量及其采砂能力(功率、马力,下同)控制。采砂设备功率的规定见附件二。
第十条第十条 下列区域应当列为禁采区:
(一)河道防洪工程、河道整治工程、水库枢纽、水文观测设施、航道设施、涵闸以及取水、排水、水电站等水工程安全保护范围;
(二)河道顶冲段、险工、险段、护堤地、规划保留区;
(三)桥梁、码头、通信电缆、过河管道、隧道等工程设施安全保护范围;
(四)鱼类主要产卵场、洄游通道、越冬港等水域;
(五)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国际重要湿地、国家和省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栖息地以及直接影响水生态保护的区域;
(六)界线不清或者存在重大权属争议的水域;
(七)影响航运的水域;
(八)依法应当禁止采砂的其他区域。
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下列时段应当列为禁采期:
(一)江河、湖泊等达到或者超过警戒水位时;
(二)水利工程出现重大险情或者发生突发情况时;
(三)桥梁、码头、水利以及过河隧道、缆线、管道等基础设施施工期间;
(四)依法应当禁止采砂的其他时段。
第十二条第十二条 有关设区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五河干流和鄱阳湖河道采砂规划,拟订本行政区域内五河干流和鄱阳湖河道采砂规划实施方案,经征求同级航道、海事、港航、国土资源、渔业、林业等行政管理部门的意见后,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并报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三条第十三条 河砂可采区内因防洪、河势改变、水工程建设等情形不宜采砂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按照河道管理权限,临时划定禁采区或者规定禁采期。
河砂可采区内因航道设施出现险情、水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以及有重大水上活动等情形不宜采砂的,有关部门应当及时通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按照河道管理权限,临时划定禁采区或者规定禁采期。
第十四条第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禁采区和禁采期予以公告。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河道的禁采区、禁采期进行河道采砂活动。
第十五条第十五条 河道采砂实行许可制度。
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水行政主管部门许可,取得河道采砂许可证,不得从事河道采砂活动;但个人年自用砂量少于50立方米需到河道可采区采砂的,免办河道采砂许可证。
第十六条第十六条 河道采砂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河道管理权限分级许可,其他部门和单位不再办理河道采砂许可手续。
在五河自下列起点至鄱阳湖河段(其中赣江、信江包括下游的分支河道)以及鄱阳湖采砂,由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实施许可:
(一)赣江:赣州市八境台;
(二)抚河:南城县万年桥;
(三)信江:上饶市胜利大桥;
(四)饶河:昌江自景德镇发电厂,乐安河自乐平市中店村;
(五)修河:修水自柘林水库大坝,潦河自安义县万家埠大桥。
上列河段的采砂,可由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委托设区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实施许可。具体规定见附件一。
在本条第二款规定以外的河道采砂,由设区市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河道管理权限实施许可。
第十七条第十七条 申请河道采砂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符合河道采砂规划确定的可采区和可采期的要求;
(二)符合采砂控制总量的要求;
(三)符合规定的作业方式;
(四)符合采砂船只、机具的数量及其采砂能力的控制要求;
(五)有符合要求的采砂设备和采砂技术人员;
(六)无违法采砂记录;
(七)用采砂船采砂的,其船舶检验证书、船员证书齐全;
(八)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十八条第十八条 河道采砂申请人应当向采砂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河道采砂申请书;
(二)营业执照复印件;
(三)采砂船舶、机具登记证书;
(四)用采砂船采砂的,应当提交船舶检验证书、船员证书复印件;
(五)河道采砂与第三人有利害关系的,应当提交与第三人达成的协议。
因吹填造地申请河道采砂的,除提供前款第(一)、(五)项规定的材料外,还应当提供采砂河段的采砂可行性论证报告以及工程设计等相关资料。
河道采砂申请人提交有关材料复印件时,必须同时交验原件。
河道采砂申请人应当对所提交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第十九 条河道采砂申请书应当载明下列内容:
(一)申请人的名称(姓名)、地址及其证明材料;
(二)开采的时间、种类和作业方式;
(三)开采的地点、深度、范围(附范围图和控制点坐标);
(四)开采量(包括日采量、总采量);
(五)采砂船舶、机具的基本情况;
(六)采砂技术人员的基本情况;
(七)砂石堆放地点和弃料处理方案。
第二十条第二十条 收到河道采砂申请的县级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采砂申请书等材料之日起5日内,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查,并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对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一次告知申请人应当补正的全部内容;申请人应当自收到补正通知之日起15日内补正。
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一条 县级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受理之日起20日内,对河道采砂申请进行审查,对有许可权的,作出是否准予许可的决定;对属于上级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许可的,提出审查意见,报有许可权的上级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有许可权的上级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审查意见之日起20日内,作出是否准予许可的决定。
有许可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对符合条件的,应当作出准予许可的决定,向申请人颁发河道采砂许可证,并抄告同级航道、海事、港航、公安、国土资源、渔业、林业等行政管理部门;对不符合条件的,作出不予许可的决定并说明理由,书面告知申请人。
河道采砂许可证的有效期不超过1年。
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二条 河道采砂许可证由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印制,内容包括业主姓名(名称),采砂船舶或者机具的名称和编号,采砂能力,开采的性质、种类、地点、数量、时限以及作业方式、弃料处理方式等有关事项。
河道采砂许可证分为正本和副本,正本由持证人保存,副本在采砂作业现场悬挂。
第二十三条第二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颁发河道采砂许可证的情况即时进行公告。
从事河道采砂活动的单位和个人需要变更河道采砂许可证规定的事项和内容的,应当依法办理变更手续。
第二十四条第二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实施河道采砂许可,可以通过公开招标、拍卖等公平竞争的方式作出决定。河道采砂许可的招标、拍卖,由有许可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委托的下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同级财政、监察等部门参与监督。
投标人、竞买人必须符合本办法第十七条规定的条件,并向组织招标、拍卖的水行政主管部门提交本办法第十八条规定的相关材料。
按照招标、拍卖程序确定中标人、买受人后,有许可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作出准予许可的决定,向中标人、买受人颁发河道采砂许可证,并抄告同级航道、海事、港航、公安、国土资源、渔业、林业等行政管理部门。
第二十五条第二十五条 因整修河道堤防进行吹填固基和整治河道采砂的,应当按照河道管理权限,报有管辖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
第二十六条第二十六条 从事河道采砂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一)严格按照河道采砂许可证确定的地点、范围、开采总量、采砂能力、作业方式和期限进行开采;
(二)随采随运,不得在河道内堆积砂石或者废弃物;
(三)不得伪造、涂改、买卖、出租、出借或者以其他方式转让河道采砂许可证;
(四)满足通航安全要求,设立明显标志;
(五)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在河道采砂过程中发现水下文物的,应当保护现场,并立即报告当地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已打捞出水的,应当及时上缴当地文物行政主管部门,不得哄抢、私分、藏匿。
第二十七条第二十七条 采砂船舶、机具不得在禁采区内滞留;未取得河道采砂许可证的采砂船舶、机具不得在可采区内滞留。
采砂船舶、机具在禁采期内,未取得河道采砂许可证的采砂船舶、机具在可采期内,均应当在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指定的地点集中停放;无正当理由,不得擅自离开指定停放地点。
第二十八条第二十八条 运砂船舶不得装运非法采砂船舶、机具偷采的河砂。
第二十九条第二十九条 从事河道采砂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规定缴纳河道砂石资源费;采砂权通过竞标、竞拍取得的,还应当缴纳河砂开采权出让费。
河道砂石资源费、河砂开采权出让费由财政部门委托颁发河道采砂许可证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征收,并全部上缴财政;河道砂石资源费、河砂开采权出让费的具体征收、使用、管理办法,见附件三。
第三十条第三十条 河道采砂许可证有效期届满或者累计采砂量达到规定限额的,发证机关应当依法办理河道采砂许可证注销手续。
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河道采砂活动的监督检查。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履行河道采砂监督检查职责时,有权采取下列措施:
(一)要求采砂单位或者个人提供有关文件、证照、资料;
(二)要求采砂单位或者个人就执行本办法的有关问题作出说明;
(三)进入采砂单位或者个人的生产场所进行调查;
(四)责令采砂单位或者个人停止违反本办法的行为。
第三十二条第三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河道采砂违法行为的举报制度,公布举报电话;对举报属实的,给予奖励。
第三十三条第三十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触犯刑律的,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的刑事责任;尚未触犯刑律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不执行已批准的河道采砂规划,擅自修改河道采砂规划或者违反河道采砂规划批准采砂的;
(二)违反本办法规定审批颁发河道采砂许可证或者其他批准文件的;
(三)不履行管理和监督检查职责,造成河道采砂秩序混乱或者重大安全责任事故的;
(四)在河道采砂管理中不按照规定的项目、范围和标准收费的;
(五)截留、挪用河道砂石资源费或者河砂开采权出让费的;
(六)有其他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行为的。
有前款第(四)项、第(五)项行为的,由同级财政部门追缴已收取的费用和截留、挪用的费用。
第三十四条第三十四条 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第六条规定,参与河道采砂的经营活动或者纵容、包庇河道采砂违法行为,触犯刑律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未触犯刑律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三十五条第三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五条规定,未经水行政主管部门许可在河道内采砂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江西省河道管理条例》第五十条第(一)项的规定,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扣押其采砂船舶、机具或者其中的主要采砂设备等工具,没收违法所得,可并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危害堤防安全的,没收其采砂船舶、机具等工具;造成损失的,责令其赔偿损失。
违反本办法第十四条第二款规定,在河道的禁采区、禁采期进行河道采砂活动,或者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八条规定,运砂船舶在河道采砂地点装运非法采砂船舶、机具偷采的河砂的,按照前款规定予以处罚;在河道内行驶的运输船舶载有河砂,不能提供合法证件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路运输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水行政主管部门对扣押的采砂船舶、机具或者其中的主要采砂设备等工具,应当妥善保管,造成损坏、丢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对没收的采砂船舶、机具等工具,可以依法予以拍卖,拍卖款项应当全部上缴财政;难以拍卖或者拍卖不掉的,可以就地拆卸、销毁,在拆卸、销毁的过程中应当避免造成环境污染。
第三十六条第三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至
(三)项规定的,按照下列规定予以处罚:
(一)违反第(一)项规定,不按照河道采砂许可证确定的范围和作业方式在河道内采砂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江西省河道管理条例》第五十条第(二)项的规定,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处违法所得1倍至2倍的罚款;对拒不改正的,吊销其河道采砂许可证;造成损失的,责令其赔偿损失。
(二)违反第(二)项规定,不随采随运,在河道内堆积砂石或者废弃物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江西省河道管理条例》第四十八条第(一)项的规定,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恢复原貌,清除在河道内堆积的砂石、废弃物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处恢复原貌或者采取补救措施所需资金的10%至20%的罚款,但最高不超过5万元。
(三)违反第(三)项规定,伪造、涂改、买卖、出租、出借或者以其他方式转让河道采砂许可证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可并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七条第三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七条规定,采砂船舶、机具在禁采区滞留,未取得河道采砂许可证的采砂船舶、机具在可采区滞留,或者采砂船舶、机具不按规定集中停放,擅自离开指定停放地点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可并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八条第三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法律、法规另有处罚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十九条第三十九条 本办法自2006年9月1日起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