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梳理李克强鲁甸救灾时刻表:救灾思路愈加清晰
[键入文字]
8月4日,李克强在赶赴云南鲁甸地震灾区的飞机上召开紧急会议,听取国家地震局、交通部、卫生计生委、发改委、国土资源部、公安部等部门和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负责人汇报,详细了解灾情、群众伤亡和救援进展,部署救灾工作。中新社记者 刘震 摄
8月4日下午,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来到受灾最严重的鲁甸县龙头山镇龙泉村察看地震搜救现场。他对正在紧张搜救的官兵说,我来看望大家,但你们不要停下手里的活,现在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异常宝贵,希望大家紧紧抓住黄金救援时间,不放弃任何一线希望。中新社记者刘震摄
当李克强深一脚浅一脚地步行五公里多,来到受灾最严重的鲁甸县龙泉村,这已是他就任总理短短1年零5个月来,第二次急紧奔赴地震灾区。这一次,他看起来一样的沉痛却不失呼伦贝尔人事考试信息网:http://hlbe.offcn.com/
[键入文字]
坚定。透过李克强24小时震区奔波的足迹,也让中国总理的救灾思路愈加清晰。
8月3日16时30分,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北纬27.1度,东经103.3度)发生6.5级地震,震源深度12千米。震级不算大,却造成了很严重的后果:截至8月5日14:30,“8·03”地震共造成昭通市398人死亡,12人失踪,1927人受伤;曲靖会泽12人死亡。昭通市需转移安置216235人。
地震过后,习近平和李克强第一时间指示国家减灾委秘书长、民政部副部长姜力率有关部门组成的国务院工作组赶赴地震灾区慰问灾区群众,指导救灾工作。
飞机起飞后,李克强立即召开会议,听取灾情汇报,研究部署救灾工作。
李克强指出,要把救人放在第一位,抓住灾后黄金救援时间,争取在48小时内挨村进户,抓住一切可能把伤亡减少到最低,不到最后时刻绝不轻言放弃。
这场“空中办公会”快结束时,李克强还叮嘱大家用好机上电话,抓紧与地面联系落实。飞机一着陆,李克强片刻不息乘车赶往灾区。
4日12时40分,李克强抵达此次鲁甸地震灾区震中龙头山镇。看到进震中的道路正在抢修,李克强立刻下车,沿着旁边一条坑洼小道徒步5公里多来到震中受灾最严重的龙泉村。
李克强对正在紧张搜救的官兵说,我来看望大家,但你们不要停下手里的活,现在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异常宝贵,希望大家紧紧抓住黄金救援时间,不放弃任何一线希望。中新社记者 刘震 摄
4日,李克强总理来到云南鲁甸地震震中龙头山镇考察灾情,在察看废墟上的救援情况时,几名战士抬着刚获救的伤员走出,李克强主动让道,并抬起手臂护送队伍离开。考察中,李克强多次遇到抢救伤员的队伍,他都主动招呼随行人员让道保证救援顺利进行。中呼伦贝尔人事考试信息网:http://hlbe.offcn.com/
[键入文字]
新社记者 刘震 摄
路上,他不时停下脚步,与路旁受灾群众交谈,询问家里人有没有受伤、有没有地方住。行至小寨河边,李克强路遇一位头上缠着纱布的老大爷,他主动上去扶住老大爷的手臂,询问伤情如何。他还指着村口方向对老大爷说:“医疗车就在那边,要防止伤口感染。”
途中不时有官兵和医疗队员抬着伤员匆匆经过,李克强停下来,一边侧过身子给伤员让道一边说,让他们抓紧救治,叮嘱救援人员要抓住灾后72小时救援黄金时间。
“人是最宝贵的”,李克强说,“要最大限度减少损失。”
4日14点25分,在泥泞跋涉数公里后,李克强一行抵达龙泉村的前线指挥部,在召开现场协调会之前,他提议全体起立,为此次地震中的遇难者默哀。在随后的协调会上,李克强三次称赞鲁甸县领导敢于直言不讳地提出救灾存在缺水短粮和帐篷紧缺的困难。
4日下午,李克强在云南鲁甸地震震中龙头山镇察看灾情,指挥抗震救灾,并在现场主持召开协调会,解决救灾中遇到的问题。会前他提议全体起立,为此次地震中的遇难者默哀。中新网记者 刘震 摄
呼伦贝尔人事考试信息网:http://hlbe.offcn.com/
[键入文字]
8月4日晚,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来到鲁甸县民政局,走进库房察看救灾物资的储备、配发等情况。中新社发 刘震 摄
4日下午,李克强来到云南鲁甸地震震中龙头山镇的医疗救助点,看望受伤正在接受救治的群众。
4日20时许,李克强来到设立在鲁甸县民政局的地震受灾物资储备发放点,继续他在灾区的考察。
5日早上6点左右,李克强到鲁甸县人民医院看望正在此接受救治的地震受伤群众,慰问医务工作者。李克强走到病床前,边询问伤员的伤情,边鼓励他们一定要坚强,要有信心。李克强对地震伤员说:你们安心养伤,住院救治费用全部由政府承担,一直到你们健康出院。
之后,李克强对媒体强调,政府正采取一切措施,担起应担的责任,抢险救灾,不留遗憾。他也感谢记者在震区的报道,不仅向外界传达了当地民众有信心有力量战胜灾害,也向世界表明中国完全有能力战胜灾难,重建家园。
就像去年4月,在芦山地震救灾中一样,在这次从4日早上至今的24小时救灾奔波中,“把救人放在第一位!”是李克强反复强调的关键和始终坚守的信念,而这份信念则早已深深地扎根在他的足迹当中。(作者 罗彬)
呼伦贝尔人事考试信息网:http://hlbe.offcn.com/
第二篇:提高认识,创新思路,全力做好抗旱救灾工作
县委书记袁竞在**镇调研时强调:
——提高认识,创新思路,全力做好抗旱救灾工作
3月9日,县委书记00同志在县委办、财政局、水利局有关人员的陪同下,深入青杠塘镇和**镇镇调研抗旱救灾、春耕生产和森林植被保护工作。
在**镇调研时,00实地查看了烤烟育苗,并听取了青杠塘镇和**镇镇主要负责人关于抗旱救灾、春耕生产和森林植被保护工作情况的汇报。在听取汇报后,00强调:一方面高度认识当前旱情对全年工作的深度影响,旱情检查我们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之所以要高度认识当前的旱情,一是表现为此次旱情历史罕见,且还可能持续,全县山塘水库蓄水量均不足,很多地方群众取水地点变远,已改变了用水区域;二是旱情造成的影响关系复杂;三是旱情的发展影响全年的农业农村工作,影响农村社会的稳定。另一方面要创新工作思路,超常规工作,争取工作的主动性。要一保人畜饮水,二保生产用水,三兴水利工程。要把森林植被的保护上升到抗旱救灾的高度,综合起来考虑,制止滥砍滥伐。针对当前的旱情和春耕生产,他要求乡镇要确保两杂良种的供应,加大农资市场的检查,保证种子质量。县财政局和水利局等相关部门要积极为乡镇抗旱救灾提供帮助,为急需解决用水的地方提出建议方案。
最后,00书记还对乡镇当前的工作提出了要求:一是创新方式方法抗旱救灾,不能发生一起因用水发生的群体性事件,发现一起,问责一起;二是加大对林木滥砍滥伐的查处力度,切实做好森林植被保 1
护;三是全力安排好春耕备耕工作,做好农业“五突破”示范点的举办工作,加大对种子市场的监管;四是找好水源点,为下一步的抗旱工作打下基础,认真做好水改旱工作。(**镇镇党政办文传伟)
第三篇:2015国家公务员时政热点:鲁甸震区75支救灾医疗队 坚守在群众最需要的地方
包谷垴乡卫生院帐篷门诊热情为患病群众服务。记者 杨峥 摄
地震发生至今 美编 刘一飞 制图
与时间赛跑
3日地震发生时,震中所在的鲁甸县龙头山镇,4层楼的卫生院在地震中垮塌。卫生院院长邵浦带着死里逃生的医生们,成立震中第一支医疗队。他们在空地上搭起临时救治点,安置了最早抢救出来的伤员。
震区以外,更多医护人员紧急行动,向地震灾区挺进。
震后15分钟,鲁甸县人民医院2辆救护车、8名医护人员出发奔向震中。当天,鲁甸县人民医院派出8个小分队奔向各个重灾乡镇,受灾较轻的8个乡镇卫生院也派出小分队向灾区移动。同时,宜宾市医疗队和昆明总医院野战医疗所第一梯队也于第一时间抵达鲁甸县。
地震造成伤亡惨重,仅靠当地医疗力量还不够。国家卫计委派出来自多个临床学科、19名国内一流专家组成的国家医疗专家组,重庆派出42人的医疗队,四川派出25人的医疗队,云南省卫生厅从昆明、曲靖和玉溪等地调派专家、设备和药品,紧急驰援灾区,保障受灾群众医疗需求。
8月3日20时30分,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医疗队在省卫计委主任张笑春带领下疾驰9个多小时赶到巧家县医院。
8月4日凌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第二批医疗队在驱车前进5小时并加1个多小时的徒步后,于上午6时30分到达龙头山镇。医疗队队员各自背上20公斤重的急救包,徒步向交通受阻的翠屏村进发。为了尽快赶到目的地,最大限度地救治伤员,除了药品,队员们只带了一点饮用水和方便面。5日晚上7时,医疗队在翠屏村平整出一块土地,建立起了首个村级移动式帐篷医院。
多争取到一分钟,就能多救回一条生命。从接到命令到出发,各医疗队一刻也不敢耽误,全速挺进灾区。一路上,面对频频滚落的山石和糟糕杂乱的路况,医疗队奔行的速度却没有降下来。截至8月3日23时,省卫生厅共派出11支共计233人的医疗队;截至8月11日,国家、省、市、县及部队共投入地震灾区医疗救援力量2665人。
与时间赛跑,需要的是好的“腿脚”。目前,全省各大医院均建立了针对突发事件的医疗应急救援机制,第一时间到达灾区的先遣医疗队专家配合越来越高效,医疗设备进一步升级。此外,前方医疗队和后方诊治医院已实现无缝对接,确保了灾区急救手术、危急重伤员抢救及转移等工作的顺利开展。
与死神争速
在会泽县人民医院,躺在病床上的肖太奎还不知道,自己在短短时间内与死神进行了一场生死赛跑。地震中,纸厂乡江边村委会新发村民小组的肖太奎家房屋倒塌,被父母刨出时他颅骨骨折、硬膜外血肿。由于救治及时,肖太奎脱离了危险。
“医生,快救命!”8月4日22时20分,一名74岁的伤员被送入巧家县医院,老人已昏迷30多个小时,必须立即实施开颅手术,否则随时有可能因为发生脑疝而死亡。还没来得及吃上一口饭的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医疗队立即组织会诊、实施手术,经过5个多小时的奋战,手术顺利完成,老人也于8月5日早上9时苏醒,而此时,赵建华、李艳华等医疗队队员已经连续工作40多个小时。
时间就是生命,救人高于一切。地震发生后,各医疗队和卫生部门坚定地把每一秒钟当成阻止和打败死神的契机,同时间赛跑,与死神抗争,全力做好伤员救治,把死亡率降到最低,把伤残率降到最低,不抛弃、不放弃救治每一个生命。
4日下午5时,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医疗急救队抵达龙头山镇八宝村,立即展开伤员救治处置工作;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首批医疗队在缺水少食的条件下,两天内救助44名病患,其中3名是重症病人;省一院医疗队前后联动,成功救下急需“熊猫血”的巧家县包谷垴乡新坪村人潘才能;会泽县纸厂乡卫生院医务科主任吴丰庆不眠不休20个小时,接诊救治伤员50多人;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接诊病人3700多名,并为灾区紧急赶制3万袋防
病抗病中药;武警云南总队医院医疗队深入龙头山镇龙泉村、龙井村、左家湾、沙坝村、郑家坪子、老屋基等16个村及受灾群众安置点开展巡诊义诊和灾区防疫工作,为626人提供治疗,巡诊义诊2500余人,发放价值232000余元的药品„„
“地震当天孩子送到医院的时候都软趴趴了,这几天多亏了医生护士的医治,孩子现在好多了。”8月8日,看着刚刚做完第二次开颅手术的孩子,肖永本既欣慰又感动。入院以来,会泽县人民医院及时针对伤员的伤情,制定了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使包括肖永本孩子在内的许多受伤人员得到有效救治。
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野战医院是鲁甸地震救灾中最大的一支医疗救援力量。医院8月4日收治的伤员中,有3名伤员的伤势尤其复杂,由于救灾一线检查治疗手段有限,为进一步明确诊断,院长石骥决定依托远程会诊车,请解放军301医院、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和昆明总医院本院的专家为这3名重伤员进行会诊。15时35分,一台会诊车,连起了四地专家对重伤员、对灾区的牵挂之情,16时40分,会诊结束,伤员或空运转移救治,或留在当地治疗,均得到妥善处置和积极救治。
与艰苦作战
塌方、滑坡、泥石流等险情不断发生;药品器械、手术耗材极其短缺;照明、吃饭、通讯都成问题„„在震区,医疗队所遇困难前所未有,然而重重险阻并不能抵挡住大家扶危救急的脚步。
艰难行进8小时,徒步山路25公里,8月4日下午5点,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医疗队终于抵达龙头山镇最偏远的八宝村。“最后关头找到了一个相对安全可以避雨的小工棚,虽很拥挤但可以立足了。早晨,还找到了一股可以洗脸刷牙的山泉水。”在余震不断,缺水、缺电、缺食品、缺救灾帐篷和药品物资的极端艰苦的情况下,医疗队员们想尽各种办法,克服重重困难,坚持为受灾村民、救援官兵治疗,并陆续向后方转送了多位髋关节骨折、颅脑损伤的重伤员。黄金救援72小时结束后,医疗队又在居民点开展巡回医疗、疾病筛查以及疫病防治工作,并一直在这个受灾严重、缺少救援的村子里坚守。该院医务部主任、医疗队队长冒殷的10多条微信,清晰记录下了这一个个艰难的瞬间。
“先救治伤员吧,一时半会儿饿不死。”5日中午,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医疗队断粮了,院长孙建军一时之间也没有办法,只能“狠心”地对队员们这样说道。作为第一支抵达龙头山镇的医疗队,他们被派往营盘村驻点,因为背包都被医疗器械和药品塞满了,他们带的食物很少,吃了上顿没下顿,即便如此,队员们一直在坚持开展救治工作,一拨上山做巡回医疗,一拨留守大本营。后来,在当地群众的帮助下,并随着物资的陆续运抵,医疗队才告别了没饭吃的困境。
“要是有块腐乳就好了。”喝着淡而无味的白米粥,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疗队的队员们“奢侈”地说道。到达龙头山镇后,队员们几乎一直在徒步行走和不间断地工作,就连医院院长王昆华都当起了担架员。5日凌晨2点,强烈的余震将医疗队翠屏小分队的队员们摔得东倒西歪,造成不同程度的受伤,两名队员不得已被送回昆明治疗,但余下的队员一直在翠屏坚持救治伤员。
“你家的厕所在哪里?”“你家的垃圾堆在哪里?”“你家的猪和牛养在哪里?”烈日当空,地面蒸腾起热浪,各种气味混杂,逼得人有些头晕,但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野战医院的医生仍坚持在龙树镇开展洗消防疫和灾后卫生知识宣传。背着20公斤重的喷雾箱,医生们的后背很快被汗水浸湿了,可手上的动作却一直没有停下,房前屋后、水潭圈舍逐一被喷药消毒。“灾区的生命救援还在紧张继续,卫生防疫的形势与救援一样,刻不容缓。”昆明总医院院长石骥说,他们将克服困难,增派人手,进一步加强震灾卫生防疫。
抗震救灾工作还在进行,医疗救援队仍在坚守,他们用担当承载责任,用行动诠释使命,为灾区群众撑起了生命的保护伞。(记者 杨富东 熊燕)
文章来源:陕西人事考试网(http://sa.offcn.com?wt.mc_id=br4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