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2年初级会计职称《会计实务》计算公式巧记法
2012年初级会计职称《会计实务》计算公式巧记法 我们教材当中涉及的公式内容很多,如果只是死背公式或是死记公式,那么记一记就混淆了,对于这些公式应该怎么办呢?如果是真正理解了公式的含义,你再看见公式你会觉得公式很容易,如果不理解公式的含义,就去看公式会觉得很难。建议大家在学习中一定要先看例题再来看这种定性的内容。以下是针对初级会计职称考试《初级会计实务》存货的计价方法及材料成本差异率的计算公式列举的巧记法,供广大考生朋友参考:
★存货的计价方法
发出商品有四种计价方法,包括:
1、先进先出
它是根据先购入的商品先领用或发出的假定计价的。用先进先出法计算的期末存货额,比较接近市价。
先进先出法是以先购入的存货先发出这样一种存货实物流转假设为前提,对发出存货进行计价的一种方法。采用这种方法,先购入的存货成本在后购入的存货成本之前转出,据此确定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的成本。
2、个别计价
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各批(次)存货发出数量×该批次存货实际进货单价
3、加权平均
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月初结存货成本+本月购入存货成本)/(月初结存存货数量+本月购入存货数量)
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数量×存货加权平均单位成本
本期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期发出存货的数量×存货加权平均单位成本
或=期初存货成本+本期收入存货成本-期末存货成本
4、移动加权平均。
移动加权平均法下库存商品的成本价格根据每次收入类单据自动加权平均;其计算方法是以各次收入数量和金额与各次收入前的数量和金额为基础,计算出移动加权平均单价。其计算公式如下:
移动加权平均单价=(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数量+本次收入商品数量)
如果都记公式确实不好理解和掌握,建议从理解的角度来记公式,等你真正理解以后公式都不用记了,做题会觉得很容易。
在发出商品的四种计价方法中,最爱考的就第一种先进先出法和第三种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先进先出法不存在公式问题,有公式的就是第三个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实际上它所计算的一个结果就是算一个平均单价,这个平均单价不能用三次货物的单价相加除以三,我们所说的加权平均就要考虑每个单价中这个数量是作为权重的,在做加权平均的时候可以这样来掌握,分子是总成本(期初的库存成本加上本期购入存货的成本),分母是总数量(期初的库存数量加上本期购货的数量),总成本除以总数量就能得到平均单价。
【例·先进先出法】
单项选择题
◎某企业采用先进先出法计算发出材料的成本。2009年3月1日结存A材料100吨,每吨实际成本为400元;4月4日和5月17日分别购进A材料 300吨和400吨,每吨实际成本分别为350元和420元;4月10日和5月27日分别发出200吨A材料。则A材料5月末账面余额为()元。
A.30 000
B.25 601
C.178 000
D.168 000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4月10日发出材料成本为100×400+100×350=75 000(元);5月27日发出材料成本为200×350=70 000(元);则A材料月末账面余额为400×420=168 000(元),因此答案应该选D.【例·加权平均法】
单项选择题
◎某企业采用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核算原材料,月初库存材料100件,每件为80元,月中又购进两批,一次150件,每件75元,另一次250件,每件85元,则月末该材料的加权平均单价为()元。
A.81
B.72.5
C.75
D.85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加权平均单价=(100×80+150×75+250×85)/(100+150+250)=81(元/件)
★材料成本差异率
材料成本差异率,实际上也是一个总除总的问题,分子是差异额的总差异,分母是总的计划成本。在材料差异核算这一部分对于差异率的计算,包括原材料按照计划的核算,很多学员学着学着就绕进去了,因为学员没有明白这个计划成本的根本所在。计划成本法下在材料管理过程中不管是多少钱购进的,账上都以计划成本来核算,原材料账户记载的是计划成本,另一个账户叫材料差异账户来记载这笔材料相应的差异,这两个几户相加或相减得到实际成本。如果材料成本差异记载的是超支差异就相加,记载的是节约差异就相减。在计划成本基础上加上超支差异,就得到实际成本,或者是在计划成本基础之上减去节约差异也得到实际成本。材料的实际成本在计划成本法下是通过两个账户反映出来的,因此就涉及到一个成本差异率的计算问题。如果期初有计划成本有差异额,本期购入有计划成本有差异额这就好算了,用期初的差异额加上本期购入的差异额得到总的差异额,期初的计划成本加上本期购入的计划成本就得到总的计划成本,总的差异额有了总的计划成本也有了,用总的差异额除以总的计划成本再乘以100%就能算出差异率。
关于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并不是一个很难的问题,包括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都很容易,稍难一点的是年数总和法和双倍余额递减法。如果把教材中的相关例题反复做两遍这两种方法也都很容易掌握。
双倍余额递减,我们可以通过这个概念来掌握折旧的计算公式,双倍指的是折旧率,例如:一项资产能使用5年,那平均每年就摊1/5,那折旧率就是1/5,双倍折旧率每年负担就是2/5,余额递减是指在计算固定资产折旧额时我们总是用一个基数乘一个折旧率,这个基数是递减的。在最后两年的时候把没有摊的折旧额扣除净残值以后除以2就可以了。
【例·单项选择题】
◎某企业采用计划成本进行材料的日常核算。月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为80万元,材料成本差异为超支20万元。当月购入材料一批,实际成本为110万元,计划成本为120万元。当月领用材料的计划成本为100万元,当月领用材料应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为()万元。
A.超支5
B.节约5
C.超支15
D.节约15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本题考察材料成本差异的计算,当月的材料成本差异率=[20+(110-120)]/(80+120)×100%=5%(超支)
当月领用材料应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100×5%=5(超支)
◎企业2008年3月购入并投入使用不需要安装的设备一台,原值84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5年,预计净残值2万元,采用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则企业在2009年应计提的折旧额为()万元。
A.237.43
B.238
C.224
D.167.6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年数总和法的计算,本题中固定资产应该从2008年4月份开始计提折旧,因此固定资产的折旧年度和会计年度出现不一致,固定资产的第一年折旧年度为2008年4月到2009年3月,第二个折旧年度为2009年4月到2010年3月,因此在2009年应计提的折旧额为第一个折旧年度的后三个月和第二个折旧年度的前9个月,即(840-2)×5/15×3/12+(840-2)×4/15×9/12=237.43(万元),需要注意的是年数总和法计算时要扣除净残值。
【例·多项选择题】
◎某企业一项固定资产的原价为1 000 000元,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为4 000元。按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每年的折旧额计算正确的是()。
A.第1年的折旧额是400 000
B.第2年的折旧额是240 000
C.第3年的折旧额是144 000
D.第4、5年的折旧额是106 000
正确答案:ABCD
答案解析:年折旧率=2/5×100%=40%;
第1年应提的折旧额=1 000 000×40%=400 000(元);
第2年应提的折旧额=(1 000 000-400 000)×40%=240 000(元);
第3年应提的折旧额=(600 000-240 000)×40%=144 000(元);
从第4年起改用年限平均法(直线法)计提折旧。
第4年、第5年的年折旧额=[(360 000-144 000)-4 000]/2=106 000(元)。
第二篇:2012年初级会计职称考试初级会计实务计算公式巧记法
2012年初级会计职称考试初级会计实务计算公式巧记法
初级会计职称考试教材当中涉及的公式内容很多,如果只是死背公式或是死记公式,那么记一记就混淆了,对于这些公式应该怎么办呢?如果是真正理解了公式的含义,你再看见公式你会觉得公式很容易,如果不理解公式的含义,就去看公式会觉得很难。建议大家在学习中一定要先看例题再来看这种定性的内容。以下是针对初级会计职称考试《初级会计实务》存货的计价方法及材料成本差异率的计算公式列举的巧记法,供广大考生朋友参考:
★存货的计价方法
发出商品有四种计价方法,包括:
1、先进先出
它是根据先购入的商品先领用或发出的假定计价的。用先进先出法计算的期末存货额,比较接近市价。
先进先出法是以先购入的存货先发出这样一种存货实物流转假设为前提,对发出存货进行计价的一种方法。采用这种方法,先购入的存货成本在后购入的存货成本之前转出,据此确定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的成本。
2、个别计价
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各批(次)存货发出数量×该批次存货实际进货单价
3、加权平均
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月初结存货成本+本月购入存货成本)/(月初结存存货数量+本月购入存货数量)
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数量×存货加权平均单位成本
本期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期发出存货的数量×存货加权平均单位成本
或=期初存货成本+本期收入存货成本-期末存货成本
4、移动加权平均。
移动加权平均法下库存商品的成本价格根据每次收入类单据自动加权平均;其计算方法是以各次收入数量和金额与各次收入前的数量和金额为基础,计算出移动加权平均单价。其计算公式如下:
移动加权平均单价=(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数量+本次收入商品数量)
如果都记公式确实不好理解和掌握,建议从理解的角度来记公式,等你真正理解以后公式都不用记了,做题会觉得很容易。
在发出商品的四种计价方法中,最爱考的就第一种先进先出法和第三种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先进先出法不存在公式问题,有公式的就是第三个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实际上它所计算的一个结果就是算一个平均单价,这个平均单价不能用三次货物的单价相加除以三,我们所说的加权平均就要考虑每个单价中这个数量是作为权重的,在做加权平均的时候可以这样来掌握,分子是总成本(期初的库存成本加上本期购入存货的成本),分母是总数量(期初的库存数量加上本期购货的数量),总成本除以总数量就能得到平均单价。
【例·先进先出法】
单项选择题
◎某企业原材料按实际成本进行日常核算。2009年3月1日结存甲材料300公斤,每公斤实际成本为20元;3月15日购入甲材料280公斤,每公斤实际成本为25元;3月31日发出甲材料400公斤。如按先进先出法计算3月份发出甲材料的实际成本,则其金额应为()元。
A.4 000 B.8 000 C.8 500 D.10 000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先进先出法下,计算出来的本期发出甲材料的成本=300×20+100×25=8 500 ◎某企业采用先进先出法计算发出材料的成本。2009年3月1日结存A材料100吨,每吨实际成本为400元;4月4日和5月17日分别购进A材料300吨和400吨,每吨实际成本分别为350元和420元;4月10日和5月27日分别发出200吨A材料。则A材料5月末账面余额为()元。
A.30 000 B.25 601 C.178 000 D.168 000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4月10日发出材料成本为100×400+100×350=75 000(元);5月27日发出材料成本为200×350=70 000(元);则A材料月末账面余额为400×420=168 000(元),因此答案应该选D.【例·加权平均法】
单项选择题
◎某企业采用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核算原材料,月初库存材料100件,每件为80元,月中又购进两批,一次150件,每件75元,另一次250件,每件85元,则月末该材料的加权平均单价为()元。
A.81
B.72.5 C.75
D.85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加权平均单价=(100×80+150×75+250×85)/(100+150+250)=81(/件)
★材料成本差异率
材料成本差异率,实际上也是一个总除总的问题,分子是差异额的总差异,分母是总的计划成本。在材料差异核算这一部分对于差异率的计算,包括原材料按照计划的核算,很多学员学着学着就绕进去了,因为学员没有明白这个计划成本的根本所在。计划成本法下在材料管理过程中不管是多少钱购进的,账上都以计划成本来核算,原材料账户记载的是计划成本,另一个账户叫材料差异账户来记载这笔材料相应的差异,这两个几户相加或相减得到实际成本。如果材料成本差异记载的是超支差异就相加,记载的是节约差异就相减。在计划成本基础上加上超支差异,就得到实际成本,或者是在计划成本基础之上减去节约差异也得到实际成本。材料的实际成本在计划成本法下是通过两个账户反映出来的,因此就涉及到一个成本差异率的计算问题。如果期初有计划成本有差异额,本期购入有计划成本有差异额这就好算了,用期初的差异额加上本期购入的差异额得到总的差异额,期初的计划成本加上本期购入的计划成本就得到总的计划成本,总的差异额有了总的计划成本也有了,用总的差异额除以总的计划成本再乘以100%就能算出差异率。
关于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并不是一个很难的问题,包括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都很容易,稍难一点的是年数总和法和双倍余额递减法。如果把教材中的相关例题反复做两遍这两种方法也都很容易掌握。
双倍余额递减,我们可以通过这个概念来掌握折旧的计算公式,双倍指的是折旧率,例如:一项资产能使用5年,那平均每年就摊1/5,那折旧率就是1/5,双倍折旧率每年负担就是2/5,余额递减是指在计算固定资产折旧额时我们总是用一个基数乘一个折旧率,这个基数是递减的。在最后两年的时候把没有摊的折旧额扣除净残值以后除以2就可以了。
【例·单项选择题】
◎某企业采用计划成本进行材料的日常核算。月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为80万元,材料成本差异为超支20万元。当月购入材料一批,实际成本为110万元,计划成本为120万元。当月领用材料的计划成本为100万元,当月领用材料应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为()万元。
A.超支5 B.节约5
C.超支15 D.节约15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本题考察材料成本差异的计算,当月的材料成本差异率=[20+(110-120)]/(80+120)×100%=5%(超支)
当月领用材料应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100×5%=5(超支)
◎企业2008年3月购入并投入使用不需要安装的设备一台,原值84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5年,预计净残值2万元,采用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则企业在2009年应计提的折旧额为()万元。
A.237.43
B.238 C.224 D.167.6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年数总和法的计算,本题中固定资产应该从2008年4月份开始计提折旧,因此固定资产的折旧和会计出现不一致,固定资产的第一年折旧为2008年4月到2009年3月,第二个折旧为2009年4月到2010年3月,因此在2009年应计提的折旧额为第一个折旧的后三个月和第二个折旧的前9个月,即(840-2)×5/15×3/12+(840-2)×4/15×9/12=237.43(万元),需要注意的是年数总和法计算时要扣除净残值。
◎某项固定资产的原值为200 000元,预计净残值为2 000元,预计使用年限为4年。则在年数总和法下第二年的折旧额为()元。
A.39 600
B.49 500 C.50 000
D.59 400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年数总和法下,第二年的折旧率=(4-1)/(4+3+2+1)=3/10,折旧额=(200 000-2 000)×3/10=59 400(元)。
◎某公司购进设备一台,该设备的入账价值为100万元,预计净残值为5.6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在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的情况下,该项设备第三年应提折旧额为()万元。
A.24
B.14.4
C.20
D.8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双倍余额递减法的计算,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时,应当按照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先确定采用平均年限法时的年折旧率,并乘以2作为计算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时的折旧率;然后,根据每年该固定资产折余价值和折旧率计算每年计提的折旧额。本题中,该固定资产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的折旧率为40%(2÷5×100%);第三年年初的折余价值为36万元(100-100×40%-100×60%×40%);第三年应计提的折旧额为14.4万元(36×40%)。
【例·多项选择题】
◎某企业一项固定资产的原价为1 000 000元,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为4 000元。按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每年的折旧额计算正确的是()。
A.第1年的折旧额是400 000 B.第2年的折旧额是240 000
C.第3年的折旧额是144 000 D.第4、5年的折旧额是106 000 正确答案:ABCD
答案解析:年折旧率=2/5×100%=40%;
第1年应提的折旧额=1 000 000×40%=400 000(元);
第2年应提的折旧额=(1 000 000-400 000)×40%=240 000(元);
第3年应提的折旧额=(600 000-240 000)×40%=144 000(元);
从第4年起改用年限平均法(直线法)计提折旧。
第4年、第5年的年折旧额=[(360 000-144 000)-4 000]/2=106 000(元)。
第三篇:会计职称考试六大巧记法
会计职称考试六大巧记法:编口诀记知识又快又准
一、编口诀记忆法
利用汉字同音、谐音或编顺口溜的方式将所要记忆的内容浓缩成一两句话,读起来既琅琅上口,又合仄押韵,便于理解掌握。如经济合同的内容可以编成“一标两量价酬金,履期方地违责任”。“一标”指标的,“两量”指质量和数量,“价酬金”指价格和酬金,“履期方地违责任”指履行期限、履行方式、履行地点、违约责任。
短短两句话,囊括逐项内容,言简意赅,通俗易懂,稍加联想,内容便心知肚明了。
二、数字组合记忆法
辅导用书中,关于数字的内容较多,归纳起来,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以时间为特征。如:我国商业汇票的付款期限最长不超过6个月;公司上市的条件之一:公司开业在3年以上,最近3年连续盈利。二是以百分数为特征。如:公司制企业的法定盈余公积金按照税后利润的10%提取;企业购进的免税农产品、收购废旧物资可以按买价10%的扣除率计算进项税额,并准予从销项税中抵扣。三是以金额数字为特征。如:科技开发、咨询服务性有限责任公司的注册资本为10万元;公司申请上市的条件之一:公司股票总额不少于人民币5000万元。将相关特征的数字内容按上述方法分门别类,从不同侧面来把握这些内容,加深印象。
三、缩字记忆法
取某些内容的一个或几个关键字形成一句话,取其精干,以点带面。如:材料采用实际发出的五种计价方法,即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个别计价法、后进先出法可取每种方法的首字浓缩成“先加移个后”;股票发行的原则公开、公正、公平,同股同权、同股同利浓缩成“三公两同”等等。
四、列表格记忆法
对于一些内容繁多,性质相近的内容,为了防止混淆,可以通过列取表格的形式来加深理解,这样形象直观,便于掌握。
五、对比记忆法
市场经济中的企业,既是债权人,同时也是债务人,所以涉及债权、债务的有关业务,可以采用对比的方法来掌握。如:购买债券(投资)和发行债券(筹资)的溢价、折价摊销的账务处理,很多人感到头痛。其实只要通过对比,抓住如下要领,就不难理解了。无论发行或购买债券,支付和收取的利息,均按票面价值乘以票面利率计算,高于或低于面值的溢、折价摊销,调整其在借贷双方的方向和科目名称。发行债券,溢价摊销数额在借方,折价摊销数额在贷方;购买债券的溢、折价摊销正好相反。
六、归纳总结记忆法
对每科辅导用书,复习一两遍后,适当做一些归纳总结,相同类似的要点、重点收集在一起,一方面掌握全面,防止遗漏;另一方面,可以对每科的知识结构体系建立一个框架,以框架为基础,延伸拓展到相关章节的详细内容。如:在财务管理中,主要由筹资、投资、分配三大块组成,每块包括目的、种类、应考虑的因素、方法等小模块组成,各个小模块下面再进一步细分出若干分支,层层分解。这样的财务管理知识结构体系便在脑海中形成了。
第四篇:初级会计职称《初级会计实务》口诀:会计核算
初级会计职称《初级会计实务》口诀:会计核算 会计核算有七种基本核算方法:
会计核算方法七,设置科目属第一。
复式记账最神秘,填审凭证不容易。
登记账簿要仔细,成本核算讲效益。
财产清查对账实,编制报表工作齐。
初级会计职称《初级会计实务》口诀:记账规则之歌 记账规则之歌:
借增贷减是资产,权益和它正相反。
成本资产总相同,细细记牢莫弄乱。
损益账户要分辨,费用收入不一般。
收入增加贷方看,减少借方来结转。
第五篇:2011初级会计职称考试《初级会计实务》常用公式
2011初级会计职称考试:《初级会计实务》常用公式
一、会计等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收入-费用=利润
二、会计账户:
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
三、发出存货计价方法:
1、个别计价法
2、先进先出法
3、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
本月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月发出存货的数量×存货单位成本
加权平均单价=实际成本÷存货数量
4、移动加权平均法 学会计
存货单位成本=(原有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次进货的实际成本)÷(原有库存存货数量+本次进货数量)
本次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次发出存货数量×本次发货前存货的单位成本
本月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的数量×本月月末存货单位成本
四、发出材料成本差异率:
本期材料成本差异率=(结存材料的成本差异+本期验收入库材料的成本差异)÷(期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本期验收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
期初材料成本差异率=期初结存材料成本差异÷期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100%
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率
五、销售商品的核算:
1、毛利率法:
毛利率=(销售毛利÷销售净额)×100%
销售净额=商品销售收入-销售退回与折让
销售毛利=销售净额×毛利率
销售成本=销售净额-销售毛利
2、售价金额法;
商品进销差价率=(期初库存商品进销差价+本期购入商品进销差价)÷(期初库存商品售价+本期购入商品售价)×100%
本期销售商品应分摊的商品进销差价=本期商品销售收入×商品进销差价率
本期销售商品的成本=本期商品销售收入-本期已销售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
期末存货成本=期初存货
收入=劳务总收入X本期末止劳务的完工进度-以前期间已确认的收入
2、本期确认的费用=劳务总成本X本期末止劳务的完工进度-以前期间已确认的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