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产携手 共筑高端装备高技能人才高地

时间:2019-05-13 05:55: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产携手 共筑高端装备高技能人才高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产携手 共筑高端装备高技能人才高地》。

第一篇:教产携手 共筑高端装备高技能人才高地

教产携手 共筑高端装备高技能人才高地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特别顾问 贾成炳 同志们:

今天,第二届中国职业教育与装备制造业创新发展对话活动隆重开幕了。这是继2010年首届对话活动后,产业界和教育界再度携手,共同创造的又一产教结合盛举。

本届对话活动的主题是,深化产教合作,强化职业教育能力建设,提高服务高端装备制造的水平。借此机会,围绕活动主题,我讲三点意见。

一、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趋势

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面对金融泡沫破裂造成的世界经济动荡、衰退,以及至今难以破解的欧债危机,世界各国都在重新思考实体经济在本国经济结构中应处的地位。美国等发达经济体提出“再工业化”战略,采取各种手段和措施重振实体经济,抢占全球制造业制高点。德国由于始终重视制造业发展,在金融危机中岿然不动的不俗表现,也给各国、特别是欧洲国家深刻启示。俄罗斯、巴西、印度等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则加速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和技术,实行优惠政策承接先进发达国家制造业转移。这种发展趋势,说明实体经济重新受到各国重视,当前,发展制造业已成为世界主要经济体的战略选择。这一战略取向,对我国形成了“前阻后追”的局面,必将极为深远地影响我国装备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对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提出了严峻挑战。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装备制造业的主体——机械工业发展迅猛,成绩显著。一是规模总量跻身世界前列。截止到2011年底,机械工业规模以上企业达7.07万家,职工1700多万人。资产总额达12.23万亿元,总产值达16.89万亿元。一批产品产量在全球处于领先位臵:发电设备连续五年保持世界第一,机床首次成为第一生产大国,汽车继续保持世界产销第一。二是结构调整取得积极成效,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突出表现为产业集中度明显提升:三大发电设备集团生产量已占全国总产量的66.6%,汽车五大企业轿车产量占总产量的71%,重型机械前六家骨干企业产值占所在行业的61%,工程机械和机床工具前十家骨干企业营业收入分别占本行业总营业收入的57.8%和48.6%。三是自主创新能力有所增强,内生增长机制逐步形成。以三峡大型水电机组和特高压交直流输变电成套设备为标志,我国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成效显著,一批高精、高速、高效的高档数控机床开发问世。一个以企业为主体、行业研究中心与实验室为支撑的产学研用相结合的科研工作体系已具雏形。四是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国际地位显著提升。机械工业在“引进来”的同时,加快了“走出去”的步伐。注重了由对硬件的收购转向更为重视知识产权等软件资源的整合和利用。机械工业取得的长足进步,得益于党和国家对装备制造业的高度重视与连续颁布的加快振兴的政策措施。去年底,国务院又颁发了《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将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列在重点领域的首位。可以说,振兴装备制造业已经上升为国家意志。

尽管我国装备制造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大而不强的矛盾十分突出。与发达国家相比,增加值率我们比美国、日本、德国低10~20个百分点;劳动生产率美国、德国分别是我们的7倍和6倍;体现技术实力的国际PCT(专利合作条约)专利申请量,我们在国际上仅列第七位,为美国的1/10,日本的1/7,德国的1/5;每吨铸件的平均能耗比日本、德国高出一倍多,比英国高出50%多,每吨锻件平均能耗比日本高出40%多,每吨工件热处理平均能耗比美国、日本、欧盟高30%以上,重型机械行业炼钢单位能耗比国外先进水平高25%以上,电极消耗高1~2倍。我国机械企业至今还没有一个在世界上叫得响的品牌产品,进入世界500强的企业更是寥寥无几。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90%的高档数控机床,95%的数控系统,70%的高端仪器仪表依赖进口;为高档数控机床配套的高档功能部件70%需要进口,大型工程机械所需30MPA以上液压件全部需要进口。

导致我国装备制造业大而不强的主要原因,一是自主创新能力明显薄弱,无法有效支撑产品升级;二是基础发展严重滞后,成为影响产品升级的瓶颈因素;三是产业形态结构落后,现代制造服务业发展缓慢;四是产业发展方式较为粗放,经营效率偏低。因此,实现我国装备制造业由大变强目标,迫切需要转型升级。转型就是转变产业发展方式,由整机带动零部件发展向整机与零部件并重发展转变;由主要依靠实物生产带动向依靠实物生产与制造服务业协同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扩大规模、增加物质资源消耗、粗放管理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管理创新和劳动者素质提高转变,由传统产业加快向创新型、绿色低碳型、智能

创造型、服务型、内需主导型转变,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升级就是全面优化产业结构、技术结构、产品结构、组织结构、工艺结构,促进行业结构的整体优化提升。尽快提高产业技术水平、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经济附加值,打造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核心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

不管是转型还是升级,都与人才培养息息相关。可以说,行业发展最迫切的任务,就是对教育最迫切的需求。

二、高素质技能人才是装备制造业振兴发展不可缺少的支撑和保障

长期以来,在如何看待技能人才的地位和作用方面,社会上一直存在着模糊的认识。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和收入待遇也很低。我们认为,技能人才与企业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同等重要。大家知道,各类人才只有相互配合,才能发挥出人才的整体功能。一个企业,它的研发设计再先进、管理水平再现代化,假如缺乏一支过硬的高技能人才队伍,还是做不出合格产品,形成不了核心竞争力。因为无论是科技创新还是管理进步,最终都要体现在生产、服务环节上。从这个角度讲,培养能够将经营管理理念转化为行为模式,将技术设计转化为生产工艺过程并制造出合格产品的高素质技能人才,与培养高水平的经营管理和科技研发人才相比,意义更重大,任务更艰巨。国外的经验也证明,没有一个制造业发达国家会忽视技能人才的地位和作用。以制造业立国的的德国,其技能人才受到社会普遍的尊重,过着与其他人才一样有尊严的生活;闻名世界的瑞士钟表业技工,更是成了国家的名片。他们的经验告诉我们,一个成熟的社会,应该是对各类人才普遍尊重的社会。当前,我国技能人才总体上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离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装备制造业技能人才队伍也存在着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严重缺乏高端技能人才的问题,难以适应行业振兴的需要。党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首次将高技能人才与党政人才、企业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等,并列为国家人才资源,并提出要以高层次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统筹推进各类人才建设。我们要把认识统一到中央的精神上来,大力推进技能人才培养,切实提升技能人才地位,充分发挥技能人才作用。

技能人才的特点是量大面广,渗透到企业生产、服务的各个环节,往往是一项任务或工作的最终操作完成者。为了实现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目标,“十二五”期间行业将实行“主攻高端、创新驱动、强化基础、两化融合、绿色为先”五大发展战略。概括起来说就是,要着力发展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传统产业高端化、高新技术产业化;着力加强自主创新,加快形成高水平的自主技术、标准和品牌,提高自主创新对产业升级的支撑力;着力夯实产业基础,加强基础技术和工艺的研究,尽快实现关键零部件自主化,促进装备国产化进程向纵深发展;着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促进信息技术在机械产品中的深度应用,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装备制造业整体素质;着力推进绿色制造,千方百计降低单位产出的能源和资源消耗,大力发展节能产品,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可以说,每一项战略的实施,都离不开技能人才。没有技能人才的参与,战略就难以推行到底,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目标也难以最终实现。

三、产教携手共同推进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

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的主体是职业教育。职业教育观念也随时代发展,从“一技在手”向“学技终身”转变。职业教育区别于其他类型教育的本质属性是其具有鲜明的职业针对性。没有一种类型的教育像它那样,系统地、有组织地、有计划地围绕个体的就业开展教育活动。这一特征将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紧紧地绑在一起,使职业教育不可能脱离行业企业而“独善其身”。同样道理,任何企业也不可能脱离职业教育而生存发展。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由大变强,科技创新是先导,关键在人才,基础在教育。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我们要深刻认识职业教育对行业振兴的基础支撑作用,全行业上下形成共识,自觉地大力推进产教对接融合。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以来,围绕《纲要》的贯彻落实,教育部在职业教育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全国职业教育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大好形势。尤为突出的是,教育部大力倡导并践行产教结合,依靠行业办职业教育,强化行业的指导地位和作用,使行业的同志备受鼓舞。几年来,在教育部的领导、关心和支持下,机械行业职业教育取得了长足进展。今后,我们将继续贯彻落实教育部的方针政策和战略部署,落实职业教育“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创新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共同促进我国职业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面对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对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行业、企业和职业院校应该各司其职,协同共进。

行业应该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充分发挥行业指导作用 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切实承担起行业指导的责任。要认识到,确立职业教育行业指导的地位,既是对事物客观规律的尊重,是权利的授予;同时也是责任的明确,是对我们履行义务能力的挑战和考验。机械行业具有重视教育的老传统、好传统,在历史上,我们曾经创造了许多闻名全国的好经验、好典型。五十年代一汽建厂之初提出的“建厂先建校,生产先育人”的理念,文革中上海机床厂创办的“七二一”工人大学,改革开放初期阿城继电器厂创造的“5+1”(五天工作,一天学习)继续教育模式,以及新世纪初江淮汽车集团创建学习型企业的经验,都在全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新时期,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光荣传统,在全行业大力倡导尊重技能、尊重技能人才的风尚,整合行业资源,把产教结合推向深入,再创职业教育新经验,再续技能人才培养新辉煌。

企业应该积极参与到职业教育中去。企业是职业教育“产品”的“最终用户”,应该比任何人都更关心“产品”的质量和“生产过程”。当前职业教育“产品”质量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企业不太满意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作为企业来讲,应该反思自己对职业教育的认识是否正确,态度是否积极,参与的程度是否到位。企业应该臵身于职业教育事内而非事外,将职业教育作为自己事业的一部分来对待。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职业教育质量问题,企业也才能拥有可靠的技能人才支撑和保障。企业应该全方位地、深入地参与到职业教育的各个环节中去,特别是在人才标准、专业建设、实践教学、“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教育质量评价等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都能体现企业的意志和关切。

职业院校是直接承担育人任务的教育主体,处于至为关键的重要地位。机械行业现有中等职业学校300多所、高等职业院校100多所。可以说,这400多所职业院校的办学水平,基本上决定了机械行业技能人才队伍的整体质量。职业院校要有这种大局观,树立责任意识。要把自己当作行业的一员,从行业发展的角度谋划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职业院校要正确认识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职业教育是一种类型的教育,它与其他类型的教育具有不同的功能定位。因此,职业院校应该在职业教育这种教育类型的范畴内,聚精会神办出特色和水平。多“亲近”行业、企业,不与普教攀比,摆脱普教模式的束缚。在育人方面,除了强调操作技能的培养之外,要把德育教育摆在首位,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加强职业荣誉感、爱岗敬业、职业道德和纪律,以及企业文化的培养教育,重视素质教育。事实证明,这些也是企业最看重的品质。一个职校毕业生到企业工作,只要他的基本素质良好,哪怕基础知识薄一点、技能差一点,他仍然是可造之材,仍然可以在企业中锻炼成长;相反,如果基本素质有缺陷,即使他技能再强,对企业也是毫无价值的。职业院校还要主动加强与行业和企业的联系,真心实意践行以服务为宗旨的理念,不断汲取来自行业和企业的指导和帮助,与行业和企业结成命运共同体。我相信,通过行业职业院校同志们的拼搏努力,一定会涌现出一批像装备制造业著名企业一样的行业名校。

同志们,新时期,装备制造业和职业教育事业都迎来了难得的振兴发展机遇,产教结合具有无比美好的发展前景。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开创行业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的新局面,共同迎接装备制造业振兴和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美好明天!

谢谢大家。

下载教产携手 共筑高端装备高技能人才高地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产携手 共筑高端装备高技能人才高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