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转移政府职能 购买公益服务 把居家养老服务不断做细做实做好
转移政府职能 购买公益服务 把居家养老服务不断做细做实做好
静安寺街道位于上海市中心,辖区面积1.57平方公里,辖区内主要以老式公寓和新里住宅为主。据统计,截止2006年底,静安寺街道总户籍1.45万户,总人口4.38万人。其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11532人,占总人数的26.59%。80岁以上的老人2879人,占老年人总数的24.96%。另据统计预测,“十一五”期间,静安寺街道老龄人口还将继续呈现总量大、增速快、高龄化明显、纯老和独居老人多的趋势。
大力发展居家养老服务,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近几年来,我们针对社区老人多的发展趋势,立足静安区情,从街道实际出发,以不断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居家养老需求为目标,坚持“政府扶持、社会兴办、市场运作、实体管理”的发展方向,通过转移政府职能,购买社会公益服务,加快建设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努力把居家养老服务做细做实做好。
一、转移政府职能,成立青凤老年生活护理服务社
1999年7月,我们街道为做好社区特困孤寡老人的居家养老服务,在区老龄办的关心指导下,通过转移政府职能,让社会组织承接公益服务项目的方法,成立了静安区第一家“老年生活护理援助中心”。2003年10月,根据社会民间组织的管理要求,老年生活护理援助中心转制成为民办非企业。转制后的青凤老年生活护理服务社按照“政府扶持、社会兴办、市场运作、实体管理”的发展模式,以有偿、低偿和无偿服务相结合的形式,为老年人提供上门生活护理服务和家政服务。政府则通过购买公益服务项目的方法,为社区特困孤老提供居家养老服务。
二、出资购买服务,支持社区公益服务组织发展
静安寺街道青凤老年生活护理服务社自成立以来的8年中,政府通过培育扶持和出资购买服务的方法,大力支持社会民间组织发展。一是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区政府制定了《静安区养老补贴暂行办法》,对类似民间组织实施双轨制补贴。即老年生活护理服务社每受理委托服务一位社区特困孤寡老人,政府财政就补贴老年生活护理服务社管理费50元。二是政府出资购买服务。政府通过采用出资购买服务的方法,委托老年生活护理服务社为经济困难的孤寡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三是无偿提供办公和为老服务场地,以及可供护理人员临时居住的宿舍。四是采用出资委托的方法,让民间组织来承接运作助老服务站,通过依托社区资源就近为老年人提供可供选择的居家养老服务。
三、围绕老人需求,着力解决居家养老服务方面的突出问题 2006年是“十一五”开局之年,为使更多的老年人充分共享社会经济发展成果,根据区政府“床位不离家,服务送到家”的工作要求,我们从街道实际出发,从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的利益问题入手,对居家养老进行了新的思考和探索。一是成立调查小组,通过采用召开座谈会、上门走访、书面问卷调查等形式,对269位纯老人家庭逐一进行走访,详细了解老人现状和需求。通过调研,我们对目前街道老人群体的状况和服务需求,有了新的了解;通过思考,我们对“床位不离家,服务送到家”的工作要求,有了新的理解和把握;通过回顾总结,我们对居家养老社会化的发展,有了新的认识和提高。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对为老服务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有了清醒的认识。二是把调研成果转化为工作措施,切实解决好老年人最关心的问题。我们在完成调研课题报告的撰写任务的同时,认真把调研成果转化为工作措施,创造性地抓好落实。通过加大财力投入,完成了2个助老服务站的建设,并委托民间组织进行运作。根据社区老人实际收入和身体健康的状况,以及养老服务需求,我们制订了四大类27个助老服务项目,并将助老服务项目菜单(套餐)化,供老年人选择。2006年8月,街道第一家“乐龄家园”愚园助老服务站的建立,不仅有效地提高了老年活动室的使用率;延伸扩大了老年活动室的为老服务功能;团结互助、邻里友爱相助的和谐人际环境得到了有效的营造,而且政府以最低运营成本投入,为可持续发展的实现奠定了基础。可供选择的菜单(套餐)式服务,满足了老年人的个性化服务需求,得到了广大老年居民群众和他们家属的广泛认同和好评。“网格化管理、站点式覆盖、菜单(套餐)式服务、市场化运作”的居家养老服务新模式的成功探索,迅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各大新闻广播电视媒体的竞相报道。
四、街道青凤老年生活护理服务社得到社会广泛认同
在政府基本财力物力的支持下,老年生活护理服务社通过自身努力发展,规模日益壮大。目前护理服务社有工作人员16名,服务网点6个,总计面积300多平方米,登记在册家政护理员队伍600多人。服务老年人的数量逐年增加。自开办以来,到2007年5月底,先后为20136户(次)老年人家庭提供了服务,其中老年人护理16940户,老年人家政3196户(次)。2001年,市、区政府建立起对困难老人的补贴制度后,服务社开始接受政府委托为困难老人提供低偿或无偿服务,到目前为止,已为5410人次的老人提供了服务,补贴金额105.67万元;帮老助残580户(次),补贴金额11.55万元。服务社还不断拓展服务面,现已从本街道拓展到本区外街道,服务对象从以老年人为主发展到兼顾中青年家庭,服务项目也日趋完善。服务社为社会提高质量的服务真正起到护理一个人,解放一家人,帮助一群人的作用。从2007年1—5月的服务情况看,服务社接受市场需求服务的量已远远超过政府委托购买服务的数量(见下表)。
青凤老年生活护理服务社服务情况一览表
时 期 服务总人数(户)老 年 人(户)中青年(户)本 街 道 本区外街道 本市外区
政府委托 市场运行
07年1月 926 141 436 84 59 206 07年2月 975 137 477 84 59 218 07年3月 836 136 324 84 59 233 07年4月 1163 252 465 86 103 257 07年5月 1202 255 483 79 99 286 同时,服务社的服务模式也以由单一的上门服务向与站点集中服务并举的方向发展。2006年8月,探索建立的乐龄家园助老服务站以“站点式覆盖、菜单(套餐)式服务、市场化运作”的居家养老服务新模式开始运行,到今年的5月底,已使284 位老年人在不同程度上受益。其中,为 170名老年人提供了25255人次的就餐服务,为4439人次的老年人提供了助浴、助洁、理发等16个单项性的服务,受到了社区老年居民及家属的欢迎和好评。随着经济的发展、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状况的改善,老年人寿命的延长,数量的增加,将是一种必然和趋势。2007年静安区区政府从区情实际出发,从解决事关老年人切身利益的居家养老问题入手,已将居家养老列入了今年的政府头号实事项目狠抓落实。目前我们正根据要求,为切切实实地把居家养老服务这一永无竣工的为民工程做实做好,努力工作。
静安区静安寺街道办事处 2007年9月4日
第二篇:转移政府职能 购买公益服务 把居家养老服务不断做细做实做好
转移政府职能 购买公益服务 把居家养老服务不断做细做实做好
静安寺街道位于上海市中心,辖区面积1.57平方公里,辖
区内主要以老式公寓和新里住宅为主。据统计,截止2006
年底,静安寺街道总户籍1.45万户,总人口4.38万人。
其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11532人,占总人数的26.59%。80岁以上的老人2879人,占老年人总数的24.96%。另据统计预测,“十一五”期间,静安寺街道老龄
人口还将继续呈现总量大、增速快、高龄化明显、纯老和独
居老人多的趋势。
大力发展居家养老服务,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近
几年来,我们针对社区老人多的发展趋势,立足静安区情,从
街道实际出发,以不断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居家养老需求为
目标,坚持“政府扶持、社会兴办、市场运作、实体管理”的发展方向,通过转移政府职能,购买社会公益服务,加快建
设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努力把居家养老服务做细做实做好。
一、转移政府职能,成立青凤老年生活护理服务社
1999年7月,我们街道为做好社区特困孤寡老人的居家养
老服务,在区老龄办的关心指导下,通过转移政府职能,让社
会组织承接公益服务项目的方法,成立了静安区第一家“老年
生活护理援助中心”。2003年10月,根据社会民间组织的管理要求,老年生活护理援助中心转制成为民办非企业。转
制后的青凤老年生活护理服务社按照“政府扶持、社会兴办、市场运作、实体管理”的发展模式,以有偿、低偿和无偿服务
相结合的形式,为老年人提供上门生活护理服务和家政服
务。政府则通过购买公益服务项目的方法,为社区特困孤老
提供居家养老服务。
二、出资购买服务,支持社区公益服务组织发展
静安寺街道青凤老年生活护理服务社自成立以来的8年中,政府通过培育扶持和出资购买服务的方法,大力支持社会民
间组织发展。一是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区政府制定了《静安
区养老补贴暂行办法》,对类似民间组织实施双轨制补贴。
即老年生活护理服务社每受理委托服务一位社区特困孤寡
老人,政府财政就补贴老年生活护理服务社管理费50元。
二是政府出资购买服务。政府通过采用出资购买服务的方
法,委托老年生活护理服务社为经济困难的孤寡老人提供居
家养老服务。三是无偿提供办公和为老服务场地,以及可供
护理人员临时居住的宿舍。四是采用出资委托的方法,让民
间组织来承接运作助老服务站,通过依托社区资源就近为老
年人提供可供选择的居家养老服务。
三、围绕老人需求,着力解决居家养老服务方面的突出问题
2006年是“十一五”开局之年,为使更多的老年人充分共享
社会经济发展成果,根据区政府“床位不离家,服务送到家”的工作要求,我们从街道实际出发,从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的利益问题入手,对居家养老进行了新的思考和探索。一是成立调查小组,通过采用召开座谈会、上门走访、书面问卷调查等形式,对269位纯老人家庭逐一进行走访,详细了解老人现状和需求。通过调研,我们对目前街道老人群体的状况和服务需求,有了新的了解;通过思考,我们对“床位不离家,服务送到家”的工作要求,有了新的理解和把握;通过回顾总结,我们对居家养老社会化的发展,有了新的认识和提高。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对为老服务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有了清醒的认识。二是把调研成果转化为工作措施,切实解决好老年人最关心的问题。我们在完成调研课题报告的撰写任务的同时,认真把调研成果转化为工作措施,创造性地抓好落实。通过加大财力投入,完成了2个助老服务站的建设,并委托民间组织进行运作。根据社区老人实际收入和身体健康的状况,以及养老服务需求,我们制订了四大类27个助老服务项目,并将助老服务项目菜单(套餐)化,供老年人选择。2006年8月,街道第一家“乐龄家园”愚园助老服务站的建立,不仅有效地提高了老年活动室的使用率;延伸扩大了老年活动室的为老服务功能;团结互助、邻里友爱相助的和谐人际环境得到了有效的营造,而且政府以最低运营成本投入,为可持续发展的实现奠定了基础。可供选择的菜单(套餐)式服务,满足了老年人的个性化服务需求,得到了广大老年居民群众和他们家属的广泛认同和好评。“网格化管理、站点式覆盖、菜单(套餐)式服务、市场化运作”的居家养老服务新模式的成功探索,迅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各大新闻广播电视媒体的竞相报道。
四、街道青凤老年生活护理服务社得到社会广泛认同
在政府基本财力物力的支持下,老年生活护理服务社通过自身努力发展,规模日益壮大。目前护理服务社有工作人员16名,服务网点6个,总计面积300多平方米,登记在册家政护理员队伍600多人。服务老年人的数量逐年增加。自开办以来,到2007年5月底,先后为20136户(次)老年人家庭提供了服务,其中老年人护理16940户,老年人家政3196户(次)。2001年,市、区政府建立起对困难老人的补贴制度后,服务社开始接受政府委托为困难老人提供低偿或无偿服务,到目前为止,已为5410人次的老人提供了服务,补贴金额105.67万元;帮老助残580户(次),补贴金额11.55万元。服务社还不断拓展服务面,现已从本街道拓展到本区外街道,服务对象从以老年人为主发展到兼顾中青年家庭,服务项目也日趋完善。服务社为社会提高质量的服务真正起到护理一个人,解放一家人,帮助一群人的作用。从2007年1—5月的服务情况看,服务社接受市场需求服务的量已远远超过政府委托购买服务的数量(见下
表)。
青凤老年生活护理服务社服务情况一览表
时 期 服务总人数(户)老 年 人(户)中青年(户)本 街 道 本区外街道 本市外区
政府委托 市场运行
07年1月 926 141 436 84 59 206
07年2月 975 137 477 84 59 218
07年3月 836 136 324 84 59 23
307年4月 1163 252 465 86 103 257
07年5月 1202 255 483 79 99 286
同时,服务社的服务模式也以由单一的上门服务向与站点集中服务并举的方向发展。2006年8月,探索建立的乐龄家园助老服务站以“站点式覆盖、菜单(套餐)式服务、市场化运作”的居家养老服务新模式开始运行,到今年的5月底,已使284 位老年人在不同程度上受益。其中,为 170名老年人提供了25255人次的就餐服务,为4439人次的老年人提供了助浴、助洁、理发等16个单项性的服务,受到了社区老年居民及家属的欢迎和好评。
随着经济的发展、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状况的改善,老年人寿命的延长,数量的增加,将是一种必然和趋势。2007年静安区区政府从区情实际出发,从解决事关老年人切身利益的居家养老问题入手,已将居家养老列入了今年的政府头号实事项目狠抓落实。目前我们正根据要求,为切切实实地把居家养老服务这一永无竣工的为民工程做实做好,努力工作。
静安区静安寺街道办事处
2007年9月4日
第三篇:沈阳路社区:做优居家养老服务 提升民生幸福工程
沈阳路社区:做优居家养老服务 提升民生幸福工程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快速推进,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成为日益突出且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当前,解决养老问题紧靠福利机构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走社会化之路。淮安市清河区水渡口街道沈阳路社区结合社区实际,充分盘活社区资源,在全市率先成立了社会化居家养老服务站,采取政府扶助、社会赞助、邻里互助和市场化运作的新模式,打破了传统的单纯由政府买单的居家养老模式,走出了一条独居特色化的社区建设之路。服务站为社区老人提供了贴心的养老服务,这里的社区居民的幸福感不断攀升,成为远近闻名的和谐社区、幸福社区。
一、建立居家养老服务站,有效破解“养老难”问题。
沈阳路社区辖区内有水渡新村、健康新村东区和清拖生活大院等三个生活小区,社区常住人口3269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有379人,占总人口的11.6%。这里的大部分老人因为子女不在身边,不仅生活不便,精神上也很孤独,要是把老人集中起来,管吃管住问题就能解决。俗话说,“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沈阳路社区党总支书记孙翠花是个有心人,她总是把民生工作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2008年4月20日,清河区委组织街道社区干部15人赴新加坡国家社区领袖学院进行为期一周的学习考察,这次考察对孙翠花触动很大。她在考察中发现,被称为“乐龄人士”的新加坡人,尽情享受着由国家积极推行的政府、社会、家庭与个人结合的养老方式所带来的幸福。这让她心中感触颇深。她决心借鉴新加坡的养老方式,创新现有的居家养老服务模式,走出一条适应淮安目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居家养老服务新路子。按照孙翠花书记的话说,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想到了就要努力做到。社区对社区各类老人信息进行调查、摸底、统计和建立档案,调查内容包括老年人的家庭状况、身体状况、居住状况、经济状况、需求状况等,对社区老人情况进行网格化动态管理,随时更新内容。而对如何创办社会化居家养老服务站也广泛征求了上级有关领导的建议。2008年9月9日,在挂钩单位的支持和帮助下,淮安市首家居家养老服务站正式启动成立。在养老服务
—1— 站运行过程中,社区广泛争取政府部门、医疗保健、旅游公司、民间文艺团体等社会各界力量的支持,有效地开展了养老养残、健康洗浴、餐饮服务、外出旅游、心理抚慰、文体活动等十二大特色服务,采取上门服务和社区日托等服务形式,为社区空巢老人提供无微不至的关爱服务。为了保障服务站正常运转,社区采取了政府支持、慈善资助、社区自愿和市场运作的新模式,摆脱了单靠政府买单的居家养老模式。沈阳路社区社会化居家养老服务站的建立,是积极应对当今人口老年化的挑战,是有效破解“养老难”的问题所进行的积极探索和有效实践。养老服务站不仅设有餐厅、浴室、棋牌室、保健室、健身房和图书阅览室,还有一个100多平米大的室内娱乐场所。目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已接受了116个社区老人、残疾人和部分儿童的日间照料服务。在这里,老人每月只需缴纳390元就可享受每天三餐和日常照料服务。“我一日三餐都在社区餐厅吃,这里很方便,又实惠,还可以和其他老人们聊聊天,我们的儿女虽然不在身边,照样能够得到和子女一样的照顾,感觉活得充实。”今年已满96岁高龄的王大爷说。在养老服务站里,老人只需5元到10元就可享受拔火罐、火疗、推拿等保健服务。而老人早晚餐每餐只需1.5元,中饭一荤两素一饭一汤只需5元,远远低于市场价,所以社区老人们都愿到服务站接受服务。居家养老服务站创办以来,受到省、市、区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关注,国家民政厅领导吴玉韶、省民政厅厅长吴洪彪以及市区的领导先后亲临服务站视察,这项民生工程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
二、创办慈善爱心药房,解决老人购药看病问题,丰富了居家养老服务内容。
关注弱势群体利益就是关注最大的民生问题。多年来,在沈阳路社区周围5里范围内没有药房,社区老人、残疾人和重病患者购药看病成了问题。2011年初,社区党总支书记孙翠花在党校学习期间,结识了淮安广济医药连锁公司的总经理朱华林,与朱经理交流了建设社区慈善药房的问题。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她的一番话引起了朱总的关注。在接下来的五个月里,社区与广济双方几番接触,时机日渐成—2— 熟,最终达成合作意向。2011年7月3日,沈阳路社区在全市又率先成立了社区慈善药房,区委书记王海平、市民政局局长刘金山等领导参加了开业剪彩仪式。在这里,社区居民可以享受到定期健康知识宣传教育、每年提供一次常规健康体检、免费提供用药咨询、贵细中药材切片、量血压、测血糖、煎中药、打粉、为残疾人或重病患者送药上门等多项免费服务,不仅如此,这个社区的每户老人、每户居民每年还可享受26元免费购药的待遇。“我是个老病鬼子,患有糖尿病、冠心病、眩晕症、高血压等多种疾病,用药量大,以前每次买药要到很远的地方才能买到,特别是每逢下雨天买药就更难了。现在家门口有了社区慈善爱心药房,买药方便又便宜,真是太好了!”今年63岁的居民孙秀英感叹地说。
三、集聚志愿服务力量,实现“三社联动”机制,服务社区老人。自居家养老服务站建立以来,沈阳路社区通过社区建设、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的“三社”联动机制,创新志愿服务新模式,采取积分管理、兑换服务和年终奖励的办法,逐步形成了一支稳定的志愿者服务队伍,客观上解决了居家养老服务站人手不足的问题。如今,社区志愿者队伍不断扩大,由最初的36人发展到了今天的166人。占志愿者总人数69%的党员志愿者成了志愿者服务的主力军,这支志愿者队伍中不仅有社区干部、社区党员、社区部分低保户,而且已有更多的社会有识之士、住社区的机关干部等参与到关爱社区老人志愿服务的行动中。为体现爱老敬老的善举,鼓励和发动全社区的人都来关爱老人和残疾人,参与志愿者服务,养老服务站有了规定:凡是搀扶老人和残疾人到社区浴室洗澡的人可减免1元。比如一个年轻人洗澡正常需要4元,搀扶老人洗澡只需3元,所搀扶的老人和残疾人不一定是自己的亲属,只要搀扶的是社区老人来洗澡,其本人都可减免洗澡费用。
在服务站里,社区的一些老人也是志愿者当中的成员,一般来说,60岁以下老人为60岁以上老人提供服务,70岁以下老人服务于70岁以上老人,80岁以下老人服务于80岁以上老人,身体健康的老人服务于身体欠佳的老人。志愿者不图名利,不怕辛苦,每天轮流值班,在社区养老服务站为空巢老人、高龄老人提供热情服务,使老人们感
—3— 受到了亲人般的温暖。区民政局的所有工作人员每年都与沈阳路社区服务站的老人结成一对一帮扶对子,开展志愿服务,给老人留下电话号码,定期为老人们进行帮扶,帮助老人解决难题;淮师数科院和淮阴工学院的大学生志愿者每逢周末和节假日就会来到社区为老人提供打扫卫生、洗衣服、聊天等服务;每年春节来临,区文广局、街道办、社区艺术团经常来到社区搭台演出,无偿为社区老人表演精彩的文艺节目,丰富了老人的文化生活。每年端午节来临,社区志愿者会和老人们一起动手包饺子过端午;每年的重阳节,社区还为80岁以上的老人们定制蛋糕、做新衣服,举办集体祝寿活动,老人们会在这一天享受一次比平时更加丰盛的免费早、午餐。社区组织的爱心车队每年都要带着社区老人进行市内观光游览,让老人们亲眼感受到淮安城市的发展和日新月异的变化。随着社会化居家养老服务站的建立运行,随之带来的是良好的社会效应,社区居民的生活品质有了实质性的改变,这里的老人、残疾人、低保户等弱势群体的生活有了根本性的保障和提升。(作者:淮安市清河区水渡口街道办事处 王大春)
—4—
第四篇:苦练内功真诚服务把行风效能建设不断做深做实(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苦练内功真诚服务
把行风效能建设不断做深做实
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近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行风效能建设统揽全局,强化学习树理念,建章立制抓规范,督促检查促长效,树立了部门良好形象,促进了各项工作。我局连续六年被市委政府评为实绩突出先进单位、xx市人事、劳动系统综合先进单位,行风建设连续两年被评为优秀单位,今年获免
评资格。
一、坚持学习教育,树牢服务理念
我们把对干部职工的政治思想教育、素质教育、服务理念教育始终抓在手上,坚持常讲常灌输,努力营造起风气正、事气高、人气旺的氛围。在加强对干部职工进行“三个代表”、“党员先进性”等日常学习教育培训的同时,不断丰富教育内容,相继开展了“珍惜权力、当好公仆,换位思考、真诚服务,珍惜职位、尽心尽责,知足长乐、多做贡献”教育和“五优”达标竞赛等系列活动。引导干部职工选准生活工作中的参照物,境遇比我差者,学问比我高者,修养比我好者,能力比我强者,贡献比我大者。强力推行“两视”服务理念和“六个一”服务制度。即“把服务对象视为自己的兄弟姐妹,把离退休人员视为自己的亲生父母”;“进门一张笑脸,让出一个座位,端上一杯热水,明确一个答复,承诺一个时限,出门一声再见”,以真诚的服务不断拉近与服务对象的距离。通过系列教育活动,全局逐步形成“七个不让”的工作理念:即不让领导布置的工作在我手里延误;不让传递的业务在我手里中断;不让正在办理的事项在我手里积压;不让各种差错在我手里发生;不让来办事人员在我这里受到冷落;不让各种不良风气在我身上出现;不让人事劳动保障局形象在我这里受到影响。
二、坚持严格管理,完善规章制度
围绕服务抓管理,创新制度促管理。近年来,先后制定完善了行风效能建设一系列规章制度。为增强工作透明度,全面推行了公开、公示制。在醒目位置建立公开栏,公开岗位设置、办事依据、办事程序、收费标准及办理时限,科室普遍设置了工作流程图;为解决“办事难”、“效率不高”等问题,出台了首问责任制、群众来信来访处理办法、一次告知制、AB岗工作制、否定报备制、提高工作效率便民服务措施;为解决“职责不清”、“行为不规范”、“素质不高”等问题,建立了机关工作人员学习制度,工作人员提升微机操作技能的意见、岗位目标责任制、绩效考评制,规范服务用语,推行上门服务、延时服务、跟踪服务、电话预约服务等多种服务形式;为解决“作风不实”、“浪费现象”和“迎来送往”中的问题,制定了工作人员道德行为规范、工作人员三条禁令、廉政建设规定、建设节约型机关具体措施。建立起长效管理机制,规范人们的行为。
三、坚持督促检查,营创干事氛围
事在人为,事靠人干。我们坚持调度督查并举的原则。汇报工作谈行风,督促检查促行建,使工作人员始终把主要精力用于想问题、谋事业、干工作。
一是发挥班子、中层、党员带头作用。要求全体干部职工做到的班子、中层、党员首先做到。在全局唱响“向我看齐,对我监督”口号,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工作日坚持提前到岗,正点或晚点下岗,已成为全体工作人员的自觉行动。二是坚持“日记录、周计划、月例会”工作制度。工作人员每天记好工作日志,完成哪些工作,采取哪些措施,收到哪些成效、存在哪些问题都要记录。班子每周一召开工作碰头会,科室每周做好周工作计划。班子及中层干部每月召开一次工作例会,由科室负责同志汇报全月工作完成情况,安排下月工作。三是严格督查考核。建立了目标责任百分考核办法,明确专人负责督查考核。严格上下班签到,上班中间不定期查岗,班子成员经常深入到科室中督查工作完成情况,对督查的工作情况记录在案作为年终百分考评依据,对因不按制度办事,造成影响的,严格按影响效能建设责任追究办法执行。
四、坚持务求实效,打造一流业绩
行风效能建设的落脚点是提高效率、促进工作、服务群众。通过近四年建设,全局从班子成员到一般工作人员,主动想事、干事,谋划工作,研究难题,人劳各项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一)全面落实“人才兴冀”工程,为地方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近三年来,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共引进急需高级人才628名,培养乡土人才1300名。把毕业就业政策积极向高学历毕业生倾斜,实行优生优配,凡来xx州本科生、研究生,全部安排到事业单位工作,高学历毕业生回家乡工作呈现良好趋势,由过去每年10余名,发展到今年的近80名,全市人才结构更趋合理。对专业技术人员和机关事业单位技术工人实行动态管理,按绩效考核,未位淘汰办法,择优上岗,较好的调动了广大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规范机构编制管理,合理配置各类人员。
认真贯彻执行机构编制下管一级的规定,同时,对事业单位开展了有序整理,7家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改制为企业;2家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转变为社会中介组织;11家
乡镇兽医站由自收自支转为企业化管理,全市事业机构设置得到进一步规范。
严把公务员队伍进口关,坚持“逢进必考、择优录用”原则,确保公务员队伍高素质建设。协调有关部门,结合财政预算,每年开展一次财政供养人员审核认定工作,针对文教、卫生两大系统,分别制定人员流动具体管理办法,做到顺向流动,合理配置,使全市财政供养人员始终处于负增长
状态。
(三)贯彻“以人为本”原则,认真落实各项惠民政策。
积极发挥部门职能作用和参谋助手作用,争取市领导支持,不折不扣的落实各项政策,凡上级出台的工资福利政策,在冀州均得到及时足额落实。特别是对企业军转干部的各项政策,更是做为头等大事,站在讲政治的高度,认真积极落实,做到一不漏人,二不缺项,三不误时。全市共解决拖欠工资24.7万元,为37名符合条件人员提前办理退休手续,为32名养老金偏低人员,按衡水市平均水平予以调整,为全部退休企业军转干部按时加发了养老金补贴,全市所有企业军转干部均从2004年1月起参加了医疗保险,对67名困难企业的军转干部以军转办名义由市财政拨款实行“打捆”参保。工作中对特殊问题特事特办,市物资系统已整体破产,转业干部反映破产前拖欠的工资没有解决,我们组织人员查阅了前10年的账目和凭证,核对出7名转业干部近5万元拖欠工资,全部如数补发,有力促进了军转干部的稳定工作,全市没有发生过聚集上访现象。
(四)做好劳保工作,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经几年努力,基本建立起了融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位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坚持将参保人员与退休人员的比例控制在合理水平,做到基金收支平衡,略有节余,目前,全市五险基金积累已达6500万元,使基金支撑能力始终处于高安全点。
今年,在促进就业再就业上,大力实施“阳光工程”,开展引导性培训,技能性培训,创业培训等,共培训5075人,城镇新增就业1241人,劳务输出6987人。
虽然我局行风效能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上级要求,群众愿望还有差距。我们将以本次交流会为契机,认真学习各地先进经验,进一步改进工作,把行风效能建设引向深入,建设廉洁、高效、服务、创新型的机关。
第五篇:关于做实做好2018年海南省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的通知
根据《关于做实做好2018年海南省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的通知》(国卫办基层函[20181209号)要求,结合我区工作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人群
我区辖区范围内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特困户、低保户、计划生
有特殊人群和重点人群(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肺结核、重性精神病、妇保、儿保)等。
二、目标任务
2018年力争实现重点人群(在家常住人口为主)家庭医生签约
服务本达30以上,建档立卡苏明人口特国户、低保户、计划生育特
服务率达0以上,建档立卡贫闲人口特困户、低保户、计划生育特
殊人群等在家人员签约服务达100%。
三、服务内容
签约享受国家规定的基本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 提供乡村医生有能力承担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乡村医生要以签约居
民需求为导向,以建立与动态管理居民健康档案为基础,协助乡镇卫
生院做好病人的筛查、随访、健康生活行为干预指导以及健康教育等
工作,对于有需求的重点人群提供上门健康咨询和指导服务。各项服
务记录作为绩效考核依据。
(二)基本医疗服务乡村医生为签约居民提供一般诊疗服务,协助开展院前急救,规范服药,健康知识宣教,提高病人规范服务的依从性。签约医生服务的档案由卫生院及村卫生室各存档一份,乡镇卫生院每月进行审核,作为对乡村医生绩效考核和执业考核的依据。
(三)健康评估以居民健康签约信息为基础,在县乡健康服务
团队专业技术人员指导下,每年对签约居民进行不少于1次健康状况 评估,及时发现存在的健康危险因素、危害健康行为等健康问题,并
根据评估结果,量体制订个性化健康方案,使居民既了解自己的健康
状况,也掌握常见的预防保健措施。
(四)转诊服务如遇有疑难、急重症或受条件限制,需要转上
级医院诊疗的病例,乡村医生要为签约居民及时提供向上:级医院预约
诊疗和双向转诊服务,并履行转诊手续,引导患者合理有序就医。
鼓励乡村医生开展以健康管理为主要内容、以主动服务为主要形
式的其它个性化服务。
(四)转诊服务如遇有疑难、急重症或受条件限制,需要转上
级医院诊疗的病例,乡村医生要为签约居民及时提供向上:级医院预约
诊疗和双向转诊服务,并履行转诊手续,引导患者合理有序就医。鼓励乡村医生开展以健康管理为主要内容、以主动服务为主要形式的其它个性化服务。
四、签约模式
根据我县卫生服务的特点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要求以及
乡镇卫生院的职责,签约服务由卫生院及卫生室两级组建健康服务团
队包卫生院班子成员包片,专业技术人员包卫生室,村卫生室乡村医
生包户、包人的原则,在全镇范围内将签约服务形成网格化管理,建
立稳定的契约型服务关系。
(一)签约主体乡村医生是签约服务的主体和第一 责任人,负责对辖区签约居民提供服务。所属卫生院采取技术人员包村的管理方式与村卫生室结成对子,与卫生院健康管理服务团队共同负责对签约乡村医生进行业务指导。
(二)签约形式为保证签约服务得到有效落实,签约的对象既
可是乡村医生个人,也可是由乡村医生组成的团队,但应明确负责人 与联系人,方充分了解签约服务内通的前提下,式与村卫生室结成对子,与卫生院健康管理服务团队共同负责对签约.乡村医生进行业务指导。
(二)签约形式 为保证签约服务得到有效落实,签约的对象既
可是乡村医生个人,也可是由乡村医生组成的团队,但应明确负责人
与联系人,便于群众联系。在双方充分了解签约服务内涵的前提下,由居民自愿选择医生,签订相关服务协议,享受签约服务。村卫生室
负责人可根据辖区内居民数和乡村医生的服务能力,引导居民选择乡
村医生签约。对尚未签约的居民仍按规定提供基本公共卫生、基本医
疗服务。
(三)签约周期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协议原则上一年一签。期满
后居民可选择自动续《解)约或别选乡村医生签约,如没有提出解约 视为自动续约。乡村医生要履行协议规定的服务承诺,并根据农民的
意见,及时调整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和居民满意度。(四)签约责任乡村医生负责为签约居民提供基本医疗、基本公共卫生等各项服务,井独立承担医疗责任。在为居民提供服务过程中,因居民隐瞒病史信息、不执行乡村医生制定的防治方案、不听从指导意见而影响到服务质量以及因病情超出乡村医生诊疗水平和能力而造成不良后果的,乡村医生不承担责任。
五、补偿与考核
各村卫生室要进一步 完善签约服务的补偿机制,签约乡村医生的补助水平与对应的签约数量、服务质量和公共卫生服务提供量挂钩,鼓励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确保乡村医生应得报酬及时、足额到位。辖区内签约服务人口不再重复拉入公共卫生服务考核和经费补偿
六、工作要求
(二)加强考核激励要完善签约服务的补偿机制,根据乡村医生的服务数量、质量、签约对象满意度进行综合测评,并作为基本补助经费分配、奖励的依据。鼓励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确保签约乡村医生应获得的报酬及时足额到位,调动乡村医生主动做好签约服务的积极性。要将签约服务开展情况作为乡村医生聘用的重要条件,对于服务不到位、群众不认可的乡村医生可实行缓聘或解聘。我院将建立定期报表制度和定期通报制度,及时掌握工作开展情况,对于完成工作任务好的予以通报表扬,对于工作进展较慢、达不到规定要求的,予以通报批评。
(三)规范服务模式我院将不断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内涵、规范标准、工作流程、培训要求和考核指标,形成具体实施细则和工作手册,指导乡村医生工作。要认真开展签约服务相关内容培训,使开展签约服务的乡村医生能全面掌握服务标准、服务流程和考核要求,全面胜任健康管理职责。加快签约服务信息化开发力度,为签约服务提供技术支撑。
(四)广泛宣传发动各村卫生室要注重宣传引导,努力为签约服务营造良好氛围。要在村委会和村卫生室公示签约服务乡村医生的基本情况和签约服务的特点、内容,充分告知群众与乡村医生签订服务协议的好处,使签约服务工作家喻户晓,让更多的居民自觉接受签约服务。及时公布工作进展,主动接受农村居民、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的监督,解答社会各界关心的问题。加强正面引导,坚持典型引路,树立签约服务良好形象,积极培育签约服务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个人,使签约服务工作真正贴近百姓、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