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玉龙县环保局
玉龙县环保局
“国庆”期间及当前安全生产工作方案
为切实抓好国庆期间安全生产工作,根据县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做好“国庆”期间及当前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玉安发[2009]11号)精神,结合我局实际,特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突出“安全发展”主线,认真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和安全生产责任制,把安全生产工作放在突出的位置来抓,为促进全县经济发展、构建和维护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工作目标
扎实提高单位干部职工安全生产责任意识,深入开展职责范围内的安全隐患排查,坚决防止重、特大环境污染事故发生,防止因环境污染引发的群众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为国庆60周年服务。
三、具体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
成立环保局国庆期间安全生产工作领导小组小组,领导小组人员组成如下: 组 长:赵国忠(局长)副组长:文宗武(书 记)
和祖明(副局长)和文山(副局长)
成 员:和志杰(办公室主任)
李 俊(污染控制股长)王国胜(自然生态保护股长)和国星(环境监察队长)顾吉芳(办公室)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和文山副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处理日常事务。
各股室要在局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积极协助配合,做好相关工作。努力营造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办公室协调,各股室参与的良好工作格局。
(二)组织开展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大检查
1、认真落实维护社会稳定工作责任制,立足本职,积极做好环境污染矛盾纠纷隐患排查,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
2、结合《玉龙县2009年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工作方案》,继续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区整治。集中整治影响饮用水源水质的环境污染和安全隐患问 题;完善饮用水源应急预案和重点排污单位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清理威胁饮用水源安全的尾矿库;整治群众反映强烈的农村饮用水污染问题,切实保障群众饮水安全。
3、认真开展当前环境安全隐患排查,重点对南口工业园区、拉市海高原湿地自然保护区、玉龙雪山自然保护区、老君山片区进行专项环保检查,敦促企来整改,同时做好查记录。
4、对县城周边非法采挖砂石、采矿行为进行全面排查并给予严厉打击。
5、深入开展尾矿库环境安全隐患排查与整治,切实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对未执行尾矿库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的,责令限期补办手续,并依法进行处罚,对达不到环保要求、污染环境的尾矿库,责令限期整改和治理,经整改和治理仍达不到要求的依法予以关闭。
(三)加强节日期间值班工作
坚持领导带班制度,值班人员保证当班期间24小时通讯畅通。遇到突发问题必须及时向当班领导报告,并做好预警和应急准备工作。
值班分组情况如下:
第一组(9月1日至9月10日)带班领导:赵国忠(局长)
值班人员:和志杰、朱红英、木伟、尹林珍 第二组(9月11日至20日)带班领导:文宗武(书记)
值班人员:顾吉芳、李俊、王国胜、和国星 第三组(9月21日至30日)带班领导:和祖明(副局长)
值班人员:杨文兴、王冬梅、和安化、和菊英 和四组(10月1日至10月8日)带班领导:和文山(副局长)值班人员:木崇虎、罗林华、刘伟
四、有关要求
1、全局干部职工要高度重视国庆期间安全生产工作,认真落实国庆期间安全生产工作,认真落实省、市、县关于安全生产的指导精神,真正将“安全发展”贯彻落实到位。
2、要积极行动行动,主动开展工作,深化重点企业和重点区域的安全整治,加大源头治理,改善安全状况,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二〇〇九年九月一日
第二篇:玉龙县环保局2008年工作总结及2009年工作计划
玉龙县环保局
2008年工作总结及2009年工作计划
一、2008年工作总结
1、审批建设项目6件,审查14件,出据环保初步意见22件。依法验收建设项目10件。
2、组织开展了“百日督查”、整治违法排污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全县环保大检查活动,加大了日常环境执法和建设项目“三同时”检查力度。全年共计开展环境监察200余人次,查处了4起环境违法行为,其中限期整改2家,已督促完成整改1家。
3、依法征收并足额上缴73980元排污费。
4、认真落实《玉龙县“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削减目标责任书》,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把总量控制指标分解到排污单位。我县县持“排污许可证”的企业有两家,分别是丽江映华药业有限公司和丽江玉元食品有限公司。排污许可证对两家企业的COD、SO2排放作了控制。丽江映华药业有限公司年排放COD 6.39吨,丽江玉元食品有限公司年排放SO2 1.1吨。丽江生态牛奶有限责任公司也正在申领排污许可证。同时,严格执法强化监管,我县污染治理设施正常运转率达到了90%。
5、完成了全国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入户普查、数据录入、审核、上报工作。我县达到普查规模的工业源为48家,其中 1
重点工业源31家,一般工业源17家。达到普查规模的生活源为234家。
6、生态县规划前期准备工作进展顺利,分别投资20万元的拉市海环境整治项目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畜禽集中养殖示范点项目全面启动。
7、环保宣传工作不断深入。通过6〃5世界环境日、环保世纪行、全国科普日活动等,深入中小学校、乡镇、工业园区、矿业企业发放宣传资料共计6000余份。
8、承办县人大政协议案提案6件,其中人大议案2件,政协提案4件。回复率100%,面复率100%,完成率100%,满意件6件,及时受理了14起污染投诉。
9、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党建目标责任制,在“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科学发展”大讨论、“讲党性、重品行、抓落实、促发展”活动及贯彻落实“四项制度”活动中,通过集中学习、记读书笔记、撰写心得体会、广泛征求意见、开展民主评议、召开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等,使全局干部职工进一步提高了理论水平,增强了自律意识。在党员中深入开展了党内互助“八个一”活动,年内转正了2名党员,吸收了1名预备党员。
10、围绕中心,统筹兼顾,全年累计为四川地震灾区及扶贫扶智等捐款15000余元;安全生产工作及“平安单位”创建活动稳步推进。
二、2009年工作计划
1、全面实施“七彩云南”保护行动,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继续在村容整洁上下功夫,重点治理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推进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实施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有机食品基地建设等示范工程。
2、认真落实2OO9年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计划。
3、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进一步加大环境监理工作力度,加强对建设项目的“三同时”检查和日常环境监察,全面抓好金沙江沿线矿业企业环境安全监管,开展旅游生态环境保护执法检查,遏制人为生态破坏,减少污染投诉案件的发生;切实加大玉龙雪山、老君山和拉市海高原湿地等自然保护区和金沙江沿线生态脆弱区以及饮用水源地的保护力度。
4、抓好生态县规划编制工作,继续深入开展好整治不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切实解决危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切实维护广大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环境安全。
5、继续协同各部门搞好县城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
6、继续深入开展“五大建设”,即机关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业务建设,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环保工作队伍。
二○○八年十一月四日
第三篇:玉龙中学2013总结
威宁县玉龙中学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
期末统考工作总结
按照县教育局统考期末工作精神要求,玉龙中学认真、严格、规范的组织了本次期末统考,现将考务情况汇报如下:
1、领导重视,准备充分。学校领导根据县教育局质量建设基础年的精神要求,高度认识此次统考工作的深远意义,广泛宣传和学习,制定工作方案,建立考务规程,一方面制订了详细的工作方案,建立了考务规程,严格规范考试程序和办法;一方面在师生中广泛宣传,贯彻上级指示和要求,对统考工作进行部署和要求。在考试期间,学校校长始终把考风考纪当作头等大事来抓,监考期间经常到考场巡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培训严格,责任明确。学校建立了考试组织小组和考风考纪小组,统一思想,明确分工,落实责任。1 月6日中午12:30在多媒体教室对全体监考教师进行了考前培训,组织全体工作人员学习了工作方案,强调全体工作人员要提高思想认识,明确职责,按时到位,严格按程序办事,特别强调要注意防止倒装、漏装等情况出现。会上强调要用考风促使学风建设,巡视员强调了要注意细节到位,要从关心爱护学生出发,对违纪学生要注意提醒。每一科考试前抽签决定各个考室监考教师,每一科考试结束后,各个考室教师汇报考场的具体情况,由总督考员和巡视员现场统一答复问题处理的办法。
3、管理到位,考风端正。学校注意充分创设良好的场内、场外
考试氛围,以良好的考风考纪教育学生,保证学生考出真实可信的成绩。此次考试全校上下高度重视,学校提前将学校环境卫生打扫干净,监考教师和蔼可亲,所有考务人员通力合作,为考生营造了良好考试氛围;学校向学生提出的考试要求,绝大多数学生遵守考场纪律,认真做题,考试顺利有序。
4、任劳任怨,无私奉献。学校按照中考的要求,严格考试时间,考试信号准确无误,试卷收发程序严格,试卷的装订和保管严格。监考教师都能够严格遵守考试时间,按时上岗,考试时不提前发放试卷,也不拖延考试时间;在考试过程中,关心爱护考生,对不专心考试的学生进行善意的提醒;发放或收试卷按规定认真进行核对、记录和密封。
总之,在学校领导高度重视、精心准备和监考人员无私奉献下,统考工作圆满结束,在考试的具体操作中,未出现了试卷装订不严密和领取试卷签名错位的现象,但也存在不足点,个别考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在考场上睡觉、做小动作等。
考试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考场是检验教师工作态度和责任意识的特殊场合,我们要及时总结经验和不足,以更严谨的工作、扎实的工作作风和负责的工作精神,更好的为学生服务。
玉龙中学
2014-1-15
第四篇:玉龙化工厂简介
成都玉龙化工有限公司简介
成都玉龙化工有限公司的前身为四川省小型氮肥示范厂,后更名为温江地区氮肥厂、成都化肥厂,2001年通过改制全部退出国有,组建为“成都玉龙化工有限公司”,2002年与四川省农资集团公司进行资产重组(四川省农资集团是省政府列为重点培育的大集团、大企业之一),由四川省农资集团控股。公司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区,占地面积400余亩,总资产5.18亿元,现有在岗员工652人,具有年产16万吨合成氨、25万吨尿素、25万吨碳铵、10万吨复合肥和即将建成投产的5万吨三聚氰胺生产能力;被省发改委列为全省仅有的9家天然气化工重点企业之一。
近年来,公司坚持开发、节约、环保并重,走科技发展之路,在强化内部管理的同时,先后投资近3亿元,连续对生产装置进行技术改造和扩建,合成氨生产工艺采用高新技术“双一段换热式直接转化工艺,主要工段采用DCS控制系统,装置水平和产品产量、质量不断提高,能源消耗不断降低,吨氨耗天然气仅845立方米,优于大化肥水平,企业效益成倍增长;废物回收处理、环境管理要求、吨产品资源利用指标均达到或优于国家HJ/T188—2006《清洁生产标准 氮肥制造业》一级标准(国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各项经济、技术、环保指标名列同行业前茅,跃身四川省化工制造业最佳效益20强。荣获四川省经委、省统计局 “2005年四川工业企业最大规模500强”和“2005年四川工业企业最佳效益200强”等称号;2005年企业利润在全国氮肥行业排序38位。2008年企业人均创产值48万元,人均创利税11.3万元。
公司注重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力求清洁生产、安全生产,曾被评为化工部“化工六好企业”、“全国环境优美工厂”;2005年通过ISO9001质量、ISO14001环境两个体系认证;2007年首批获得省安监局安全管理标准化授牌,同年被省经委和省环保局首批命名为“玉龙化工工业生态园区”(全省仅16家),并获得“成都市环境友好型企业”称号等,实现可持续科学发展。
2001年,企业一产权制度为中心进行改制,成功组建了“成都玉龙化工有限公司”实现了职工身份、产权变更、机制转换、三个百分之百,在企业内部建立了以法人治理机构为中心的现代化企业制度,为企业轻装上阵参与市场竞争奠定了基础。
成都玉龙化工有限公司企业发展简介
一、企业简介
成都玉龙化工有限公司建厂于1958年,原名四川省小型氮肥示范厂,后更名为温江地区氮肥厂、成都化肥厂;2001年通过改制退出国有,组建成立“成都玉龙化工有限公司”;2002年与四川省农资集团公司进行资产重组,由川农集团控股玉龙公司。公司位于青白江区黄金北路1号,占地面积近300亩,总资产近3.2个亿。
建厂以来,公司坚持“文明礼貌,遵纪爱厂,团结协作,奋发向上”的优良厂风,艰苦奋斗,开拓创新,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先后经过数次重大技术改造,发展成为具有:合成氨12万吨/年、尿素20万吨/年、碳铵10万吨/年、复肥10万吨/年的化肥生产能力。主要原料:天然气,主要产品:尿素、碳铵、液氨、复肥。公司注重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力求清洁生产、安全生产,曾被评为化工部“化工六好企业”、“清洁文明工厂”、“全国环境优美工厂”,被四川省委、省人民政府授予“四川省文明单位”称号;2005年通过ISO9001质量、ISO14001环境两个体系认证;2007年被省经委和省环保局首批命名为“玉龙化工工业生态园区”。
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氮肥工业发展做贡献
新中国建国初期,面对国外的封锁和我国农业对化肥的迫切需要,以毛泽东、周恩来为代表的党和国家领导人高瞻远瞩,果断地作出独立自主发展我国化肥工业的战略决策,1958年,中国自主创新的小氮肥工业正式诞生。于是,在富饶的天府之国腹地诞生了西南地区第一家国有小型氮肥厂——四川省小型氮肥示范厂(成都玉龙化工有限公司的前身),一座年产2000吨合成氨、8000吨碳酸氢铵的国产化装置在成都市青白江区拔地而起,经过四年的艰苦奋斗,工厂闯过了“技术关、原料关、经济关”,打通了小氮肥工业生产流程,生产出合格产品,并且各项经济指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成为全国首批兴建13家小型示范厂的佼佼者。
当时正值我国国民经济迈向迅速发展的关键,我国自主创新生产出的碳酸氢铵(简称碳铵),有效地支援了农业生产。
在首批小氮肥厂的示范、带动下,全国小氮肥行业迅猛发展,到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小氮肥企业发展到了1189家,合成氨产量占全国氮肥产量的三分之二以上,在我国化肥工业中起作举足轻重的地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三、调整产品结构,碳铵改产尿素,适应市场发展需要
1984年以前,全国小氮肥行业只生产碳铵。为了满足农业生产对高浓度氮肥的要求,1982年至1987年6年间,国家进口了2400万吨尿素,国家付出近30亿美元外汇和给经销商的巨额补贴费;而此时,我国的改革正如火如荼,国有企业正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换;由于改革的阵痛,进口尿素的冲击,以及市场的不平等竞争状态,致使全国大批小氮肥企业亏损、关停,小氮肥行业出现了历史上最大的一次跌落,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在这严峻的形势下,成都化肥厂领导班子清醒地认识到,调整产品结构,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生命力迫在眉睫。1982年,工厂领导班子作出调整产品结构的重大决策,利用上海化工研究院、化工部第四设计院、江苏六合化肥厂自主创新、共同研发的中压联尿生产技术,由工厂和四川省化工设计院共同设计,在厂内建设我国第一套4万吨/年中压联尿工业生产装置,装置建设采用国产材料,并吸取了国内大中型尿素厂技术经验,于1985年建成投产,投产后,生产运行正常,结束了工厂只能生产单一低效氮肥——碳铵的历史,为全国小氮肥改产尿素探索了一条新路。
1986年4月,化工部秦仲达部长以此为背景向中央提出了小氮肥碳铵改尿素进行产品结构调整的建议,得到了国务院的同意。从此,拉开了全国碳铵改产尿素的序幕,开始了小氮肥行业历史上的重大变革。
“中压联尿技术” 1990年4月荣获四川省人民政府“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1992年9月荣获全国小氮肥工业协会“全国小氮肥工业协会第一次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中压联尿”是世界尿素生产方法中,中国特有的工艺路线,与传统生产方法相比,优点是,实现了合成氨和尿素装置联合生产,尿素装置既是成品装置,又是合成氨生产脱碳装置,流程简单,投资省,综合能耗比水溶液全循环法略低,无工艺尾气排出;缺点是,尿素装置与合成氨装置相互影响,不能独立生产,蒸汽消耗高,甲铵管道和甲铵泵的腐蚀问题突出,产能潜力和生产操作弹性不如全循环。经综合评定,工厂于1997年将中压联尿工艺改为水溶液全循环工艺。
四、坚持开发、节约、环保并重的发展战略,走新型工业化的发展道路
继1997年公司尿素生产装置由中压联尿工艺改为水溶液全循环工艺的十年来,企业先后投资两亿多元连续对生产装置进行技术改造和扩建,淘汰了能耗高、环境污染重的老工艺和装置。实施了“合成氨四改六、六改十”、“尿素四改六、六改十、十改十三、十三改二十”、两套“双一段连续转化”、“氮肥生产污水零排放”、“变压吸附脱碳”等大型项目的技改工程,将原来落后的造气间歇转化工艺改为连续转化工艺,主要工段采用先进的DCS控制系统。连年不断的技术改造,使合成氨综合能耗、废物回收处理、吨产品资源利用指标均达到或优于国家HJ/T188—2006《清洁生产标准 氮肥制造业》一级标准(国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规定值。装置水平、各项经济、技术、环保指标名列同行业前茅。2005年企业利润在全国氮肥行业排序38位,在全国小氮肥行业排序21位;“裕农“牌尿素产品被全国供销合作社和四川省评为名牌产品。公司被四川省经委、省统计局评为“2005年四川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工业企业最佳效益20强”
五、改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1、改制前的基本情况
80年代初期和中期的成都化肥厂是一个以生产化肥为主的中型化工企业,在全国1400多家小氮肥企业中名列前茅。到了80年代后期,国家改革开放以来,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由于多种原因致使企业很快坠入了低谷。因资金严重短缺,设备破旧,造成系统生产频繁开停车,不能保证生产的长周期稳定运行;由于观念陈旧,管理混乱,乱上项目,乱铺摊子,资金严重分散流失,重大决策失误等原因,企业不仅没有发展,反而背上了沉重的包袱。1993年元月至94年8月,成都市13家小氮肥厂有12家厂赢利,唯独我厂亏损达1200多万元,当时工厂只有年产2.5万吨合成氨、8万吨碳铵、4万吨中压联尿的生产规模,而全厂却有1600多名正式职工和600多名临时工。按当时老厂长的话讲,是设备、管理、人员、资金全面欠帐,职工收入远低于成都市人均工资,人心思散,工厂难以为继,企业已濒临破产的边缘。
1994年8月,上级果断地对工厂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以袁开全同志为首的新班子上任后,带领全体职工奋力拼搏,提出了“二次创业,负重攀登”的口号。针对工厂顽疾,新班子审时度势,科学决策,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对企业进行彻底整治。首先是重新组建了一个专业化、知识化、年青化的领导班子;其次是收缩战线,清产核资,清理内部人员,对大批闲置人员逐步予以分流,对机构进行精简;第三是想方设法筹措资金,整治和更新生产设备,使生产恢复正常;从此工厂出现了转机,1995年即盈利82万元,成为成都市扭亏增盈大户。但是,由于历史包袱太重,资金问题、人员问题、机制问题等等,仍然困扰着企业的发展;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就难以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难以彻底改变企业面貌。因此进行彻底改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问题,就摆在了企业的重要议事日程上来。
2、积极稳妥地做好改制和资产重组工作
国有企业的改革,是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国有企业曾经为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作出了重要的贡献,由于体制原因,也背上了沉重的历史包袱。
改革,不断探索新路子,已成为成都化肥厂近十多年来一直追求的目标。从1994年以来,成都化肥厂就不断地进行着改革:从分配制度、人事制度、用工制度入手,转变员工的旧观念,这些改革推动了企业的不断发展。在改革过程中,我们深刻认识到,企业的根本出路在于公司制改造,在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实现产权的多元化,转机建制是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
1998年9月,我们着手开始运作改制工作。首先在职工中开展了改革、改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宣传教育活动,组织职工认真学习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上级有关企业改制文件,特别是引导职工加深对中央提出的“国有企业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指示精神的理解,认真分析我们企业所处的形势、位置和前途。通过学习讨论,使职工们认识到我们企业作为一般性竞争企业,应当退出国有,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中,去走自己的发展道路,而且应该尽快改制,早改早主动。认识提高后,工厂召开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了工厂改制的设想,并要求有关部门尽快制定《改制方案》。工厂改制领导小组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的规定,通过调查研究并结合工厂实际,制定了《改制方案》、《改制股权设置及认购出资方案》、《公司章程》、《股东管理办法》等一系列配套文件,在反复征求职工意见的基础上,2000年11月再次召开职工代表大会,对《改制方案》及配套文件一致表决通过。在进行资产、土地评估确认等一系列工作基础上,市上相关部门为支持企业发展,加快改制步伐,同意公司提出的剥离不良资产和将化工扶持资金转为国家资本金的请求,市经委等5部门批准了我们的《改制方案》。在对《改制方案》分步实施过程中,人员的分流安置是最为艰巨和复杂的工作,公司除了加大对政策、方案的宣传力度外,本着尊重职工意愿的原则,愿走愿留,由职工自由选择。愿意走者,本人写出书面申请,领导批准,办理相关手续,领取安置费,与工厂终止劳动关系。愿意留者,将个人安置费加上个人补充出资,作为个人投入到公司的股本金,职工原来的国有身份不再保留,职工既是公司的出资者,又是公司的员工。为了鼓励富余人员自谋职业,工厂除了按国家规定发给安置费外,还根据个人的工龄,每年给予300元的补贴。这样2000年就有250多名职工自愿辞职离开了工厂,加上120多名退养职工,当年就分流富余人员370多人,工厂的职工人数锐减到800多人,大大减轻了企业的负担。在股权设置上,我们充分考虑到企业当时的具体情况和职工思想的承受能力,管理层持股不到10%。改制中由于我们严格执行国家政策,工作细致扎实,重大事情自始至终全部交职工代表大会集体讨论通过,所以整个改制工作比较平稳,保持了职工队伍和生产的稳定,没有发生闹事和上访事件。同时我们这次改制相当彻底,职工和资产全部退出国有,在成都市化工行业和青白江区大中型企业中,率先做到了职工身份置换、产权变更和机制转换三个百分之百,至2001年5月18日公司正式挂牌,历时一年多完成了首次改制工作,成功地组建了“成都玉龙化工有限公司”,为企业轻装上阵,参与市场竞争和今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公司成立后,对内部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建立起以法人治理结构为中心的现代企业制度,经过一年多的运行,效果良好,生产稳步发展,效益成倍增长,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从长远发展考虑,股权单
一、员工危机意识缺乏、资金紧张等方面的问题,势必影响公司的发展,如何进一步深化改革,寻求更好的发展途径,是摆在公司领导面前的一大课题。2002年,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在资本运营上进行大胆探索,寻求合作伙伴进行资产重组。经过深入调查了解和对比分析,并组织员工反复讨论,最后确定与四川省农资集团公司进 行资产重组。双方代表经过多次协商谈判,最终达成一致意见,由省农资集团公司出资1581万元收购玉龙公司51%的股权,控股玉龙公司,双方派员组成董事会和监事会,董事长由省农司代表担任,总经理由玉龙公司担任,保持玉龙公司名称不变,保持玉龙公司独立自主的经营管理权,省农司向玉龙公司投资,帮助解决节能技改工程的资金缺口。实践证明:我们与省农司的合作是强强结合,达到了以工促贸,以贸促工,优势互补的目的,实现了双赢。对省农司来说,通过与我公司合作,为他们下步实现低成本扩张,参与化肥类企业的资产重组,以构建自己生产基地的战略规划打下了基础。他们认为,玉龙公司在生产管理和技术运用上,处于全国中小化肥厂的领先水平,有产品、技术和人才的优势;特别是玉龙公司近年来经过多次节能技改和内部改革,分流富余人员后,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生产成本大幅度下降,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只是由于历史的原因,资产负债率较高,流动资金短缺而已。相对而言,省农司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和融资能力。与其合作后,一是改变了我们的股权结构,实现了股权多元化,使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从而建立起更加完善的法人治理机制,有利于加强内部管理,进一步转变员工思想观念;二是减持股份,员工普遍受益。我们根据股东大会决议,按照公司领导、中层干部和一般员工三个层次,分别给予40%、50%和60%减持股份和返还现金,使员工得到实惠,降低了个人风险;三是技改资金得到了保证,使因资金困难被迫中途停下的合成氨双一段连续转化技改工程重新启动,并很快投产,取得了节能降耗的显著效果,促进了公司的发展。
企业前后三年经历了两次改制,每一次成功的改制,都是企业的一次飞跃。改制给企业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当一个全新的玉龙公司诞生后,企业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公司的在册员工已由原来的1600多人下降到671人,其中在岗员工569人;合成氨、尿素产量翻番,消耗大幅度下降;产值成倍增长,效益连续7年成倍增长,2005年实现利税7100 万元。
改制使企业找到了出路,打开了崭新的局面,为玉龙的发展和腾飞注入了新的活力,玉龙公司从此站在了一个更高的起点上。
六、注重培育企业文化,造就一批化工人才
工厂从诞生之日,就肩负了既须出产品又须出人才,为小氮肥发展作示范的双重重任。公司集五十年的化肥生产经验,培养造就了一批从事化工生产和技术、管理的专业队伍。为了支援四川省小氮肥工业的发展,工厂为60多家小氮肥厂代培训技术工人和干部4300多人,先后调出企业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420多人支援新厂的组建,其中担任中层干部厂级领导的就有近100人。目前公司拥有工程技术人员147人,其中高级职称10人,中级职称34人,为公司生产、技术、管理和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
成都玉龙化工有限公司
二OO八年十二月一日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经营理念
一个公司,能否在市场上站住脚,并进而在竞争中取胜,企业文化是一个重要因素。玉龙公司一直重视企业文化的打造,把树立企业文化与实施人文管理作为一 我们需要玉的品质与龙的尊贵。玉不琢不成器,人如若不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就会失去自身价值。同时,我们是炎黄子孙,是龙的传人,要立足于龙的尊贵和志气。早在成都化肥厂建厂初期,老厂长就提出了“文明礼貌,遵纪爱厂,团结协作,奋发向上”的口号,为玉龙文化的打造留下了一笔宝贵历史财富。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特别是1994年以来,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玉龙人更是不断磨炼出了那种“忠于玉龙,不屈不挠,不断改革,敢于竞争”的精神。所以才有了的拼搏与奋起,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市场开拓战役和一次又一次技术改造的成功。也正是由于有了这种文化和精神,才有了玉龙人两次不同凡响的大改制,把玉龙公司推正是有了这种文化理念,造就了一支有高昂的士气和战斗力、善打硬仗的员工队伍。
“作为一个管理者,只有自己用真心去对待每一个人,才会获得众多的真心。企业的成功不是靠哪一个人的能力,是靠大家人心所向、共同努力来实现的。对于企住行,和家中遇到的具体困难,企业是有责任的!”
玉龙的管理既有十分严密而又严格的制度,又充满了人性与亲情。随着玉龙公司的发展,玉龙员工的生活待遇也在不断提高。现在,不仅玉龙员工的收入年年增员工的住房标准和环境条件也是公司所在地区企业中最好的。公司还制订特殊政策,将少数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在岗员工家庭,以及享受政府低保庭列为生活困难家庭,每月按人均补足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每还对遇突发性特殊困难的家庭给予一次性补助;切实保障公司所有员工的基本生活。当一名员工子女司内部掀起了献爱心的热潮,727人参加捐款,募捐金额达两万多元;玉龙公司的员工或家庭发生了大的困难,公司和员工们都积极从各方面给予帮助和关怀,让受困家庭的温暖。
工厂从诞生之日,就肩负了既须出产品又须出人才,为小氮肥发展作示范的双重重任。公司集五十年的化肥生产经验,培养造就了一批从事化工生产和技术、管了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公司先后举办了技术培训班、班长培训班、管理人员中专班和MBA班,并与西华大学联合在公司内开办了一个《企业管理》大专班,为玉龙公力资源储备。为了支援四川省小氮肥工业的发展,工厂为60多家小氮肥厂代培训技术工人和干部4300多人,先后调出企业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420多人支援新厂的层干部厂级领导的就有近100人。目前公司拥有工程技术人员147人,其中高级职称10人,中级职称34人,为公司生产、技术、管理和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
公司简介
成都隆盛化工有限公司位于四川省工业重镇——成都市青白江区,是国内专业生产铜催化剂的企业,主营产品为专门用于直接法合成甲基氯硅烷(俗称有机硅单体)的铜催化剂。
目前国内有机 硅单体生产发展速度很快,但目前国内供有机硅单体合成专用的铜催化剂的产量不大,规模偏小,不能满足国内有机硅单体发展的需要。
中蓝晨光化工研究院是我国最早从事有机硅单体及后加工研究的单位,拥有国内外知名的有机硅专家和大批经验丰富的科研人员,其开发的合成甲基氯硅烷专用铜催化剂在国内主要有机硅单体生产厂得到了很好地应用,其专利产品经国内用户几年的应用验证,质量指标已经超过了美国产品,达到了德国产品水平。
成都隆盛化工有限公司根据目前铜催化剂市场需求,引进中蓝晨光化工研究院专利技术,生产经过市场认可的晨光院专利技术产品。目前第一期1000t/a的生产装置已建成投产。二期生产装置1000t/a,预计2009年年初开始建设。公司现有员工70余人,其中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20余人,其中还有享受国务院津贴的教授级高工、国内有机硅领域的顶级专家。此外,我公司与中蓝晨光化工研究院建立有极其良好的战略合作关系,依托晨光化工研究院专家,在国内有机硅单体合成领域及专用铜催化剂生产技术方面,拥有极其雄厚的技术实力和保障。
公司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工业园区
电话/传真:028-83603028
第五篇:调查报告张玉龙
关于农村教育问题的调查报告
教育是一个国家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尤其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和投资。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据8.8亿人,相应的农村教育更应加强。为更好地了解农村教育现状,我在假期通过走访和询问,对农村教育情况进行调查,进行了相关思考。通过我们的走访调查,我们看到的是:孩子们的眼睛里满怀着对知识的渴求和对未来的期盼。听到的是:“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孩子们是渴望知识的,村里也是需要人才和技术的。
通过走访调查,我们发现当地教育存在的问题有很多,这些问题存在的同时,也决定了农村教育的发展。同时我们了解到当地教育部门也在转变思路,大力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
一、以前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结构失调,教学质量严重滑坡。
我所调查的乌此中学,共有老师20个。其中20岁—25岁的老师占总比例的25%,28岁—45岁的已婚老师占总比例的55%,临进退休的老教师占总比例的20%。民办教师占总比例的80%,绝大部分教师不会英语,不懂微机操作,带来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学手段等方面的老化,很多学校不能按照教学大纲的规定全面开课,教育质量得不到保证。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老化有着极其复杂的历史背景和现实原因,主要有教师队伍的进口、教育经费的投入、教师的待遇、现行教育用人机制、经济社会的发展等问题。
目前,湖南省城乡教育差距不断扩大。由于农村教师的工资、待遇比城市教师低,工作条件也比城市差,因此,有文凭、素质高的教师都奔向大城市,致使农村中青年优秀教师流失严重。中青年优秀教师的外流直接导致农村教师队伍结构失调,具体表现为民办教师、教师年龄偏大的比重较大,正规师范类院校毕业生不多。这种现象在当地学校中表现得尤为突出。由于民办教师、老教师知识层次低,缺乏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和相应的教育理论知识,这使得他们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只能“照本宣科”,所传授的知识也明显跟不上学生的实际需要和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正因为如此,才会有50%的村民把本地农村教育问题归结于教师素质差。
(二)教育消费负担过重,儿童失学仍然存在通过走访调查我们得知,村民的平均年收入不高,目前教育消费已成为一些农村家庭的最大负担。调查显示,除有极少数的家庭无人上学外,有40%的人表示占到了家庭纯收入的26%—50%,有50%的表示占到了家庭纯收入的51%以上。而在教育支出占到了家庭纯收入51%以上的家庭中,有10%的家庭超过了100%,也就是说,这种家庭为了支付孩子的教育费用必须靠亲戚朋友资助或借债。我们在村民访谈时,一位退休的老教师告诉我们,不少孩子才初中毕业,因家庭负担不起学费,早早地出去赚钱谋生了。而且,这种现象在农村比较普遍。在调查中了解到,农村经济发展较落后,农民相对较贫困。政府在财政支出吃紧,教师工资难以发放的情况下,就通过增加学杂费,从中提取一部分发放给教师,以弥补财政亏空。有的学校为拿到出版社的回扣,把出版社的一些“辅导材料”强行要学生购买;一些九年义务教育的课程如美术、音乐、手工等因没有师资和条件完成教学如同虚设,但这些书还得学生购买,这些书除了增加他们的负担还有什么用?
(三)教学设施落后,办学条件较差。
从调查中我们得知至少有一半的村民认为农村教育问题主要在于学校教学条件差。的确,从整体上看,农村小学的硬件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不少农村中小学既没有电脑、语音教室等先进的教学设备,也没有图书馆和实验室等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场所。虽然全国小学
统一都要开设外语课和计算机课,但很多农村学校因为缺乏师资或者设备不齐全,这些课程基本都是形同虚设,即使开设了这些课程,也只是走走形式。在我们给孩子们上课时,孩子们既然告诉我们,他们从小到大从来就没有接触过音乐、美术、舞蹈、电脑这些课程。这些在我们看来非常普通的课程,却是农村孩子的心里唯一的向往。
二、现在解决的途径
(一)完善农村义务教育制,改善农村教学环境,提高农村整体素质.这对减轻农民负担,培养农村人才,发展农村经济,实现农村小康具有长远意义。当地政府拿出的有限资金来办乡村教育,是不能满足广大农村青少年对教育的需求的。而且有的贫困地区由于财政吃紧还会挪用教育经费。为改变农村教育现状,我们要首先加大农村教育资源的投入,最大限度地 改变农村教育资源不足的状况。首先要把教育经费的挪用作为重点抓,把有限的教育资源用到实处。迅速成立一个调查小组,查清乡村小学、中学的负债状况以及教师的工资问题,对因负债建校舍的,要通过财政拨款支付,使学校能较好地运转;其次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资。放宽私人投资办学,来补充政府投资教育的不足,建立一个机制对农村教育投资监督。
(二)统筹城乡文化发展,推进农村网络化、信息化.可以高兴的看到城乡协调发展已经收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城市拥有信息、科技、文化等无形资源的优势,而这些城市先进文明,目前没有充分辐射到广大的农村,造成了农村信息资源的匮乏,使农民难以增收,制约着农村的发展。统筹城乡文化发展,关键在于推进农村网络化、信息化,极力架设城乡信息“高速公路”,实现城乡信息资源共享,弘扬民族文
化,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在城乡信息“高速公路”的带领下,繁荣农村文化,促进农村发展。
(三)从源头上拓宽教师入口渠道,逐步淘汰现有不称职教师,建立合理的教师交流、轮岗机制,真正做到事业留人,待遇留人。再次,教育管理权限下放学校,增加学校的决策权,并向学校提供良好的办学环境;对农村教师问题要切实做好改变教师的素质,加大师资力量并进行良好的培训,提高师资水平,建立良好的师资队伍,对不合格的民办教师给予辞退,招收有大专学历的毕业生回乡任教,同时对教师的福利等问题要根据实际给予改善。最后是加大农村教育资源分配,当地政府应该把农村教育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在分配资源 时着重加大农村教育的经费,为农村教育提供土地资源和其它的设备。要始终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落实“科教兴区”战略,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工程来抓,积极培养高水平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建设一支符合新世纪发展的合格的教师队伍。从选拔、培养、保障、管理、激励等方面,建立一套确保师资队伍建设顺利推进的工作机制。
这次社会实践活动中,我在尽量地多点去做,多点去体会。的确,“实践才是最好的导师”,要获得人生的知识,就必须亲身去实践、去行动。我在服务社会的同时,也逐步了解社会,磨练自己,增长才干,对社会实际工作也有了初步的认识。通过此次实践活动,真正让我在实践中锻炼了自己、增长了才干,提高了综合素质,她让我学会了如何与陌生人沟通、学会了怎样与队友协调合作、学会了吃苦耐劳,让我学到了很多书本上永远无法学到的东西。总之,她让我成长了不少,这次难忘的经历不仅将成为我人生中一段美好的回忆,也将成为我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更时刻激励着我加倍努力,实实在在地把握住每一个今天,从眼前踏出远行的路,每一步都留下坚实的脚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