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下对新材料产业的战略性思考(出版稿)5篇

时间:2019-05-13 05:15: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低碳经济下对新材料产业的战略性思考(出版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低碳经济下对新材料产业的战略性思考(出版稿)》。

第一篇:低碳经济下对新材料产业的战略性思考(出版稿)

低碳经济下对新材料产业的战略性思考

北京市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

贾爱娟

备受世界瞩目的2009年哥本哈根会议虽然未能达成任何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却已然在全球掀起一股热烈的“哥本哈根”环保风,“低碳经济”已成为当下社会各界最为关注的热门词汇。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2009年9月召开了3次新兴战略性产业发展座谈会,明确提出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电动汽车、新医药、生物育种和信息产业7个我国未来重点发展的战略性行业。如何把握时代需求脉搏,推进我国新材料技术和产业的升级发展,成为当前必须破解的重要议题。

1低碳经济对新材料产业发展的要求

低碳经济是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现阶段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展望世界经济的未来,低碳经济将从两方面带动实体经济的发展,一是加速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二是对传统产业的低碳化升级改造。无论是哪一方面,都离不开相关新材料产 业的支撑。

低碳经济对新材料产业发展提出的总体要求是:为推动经济向低消耗、低碳排放转型提供物质基础。具体包括如下3个方面的需求。(1)产业结构调整升级需求 低碳经济的背景下,根据传统产业的低碳化升级改造和新兴战略性产业发展的需要,我国新材料产业需要加速调整产业结构,压缩初级材料加工业产能,推动产业链向精深升级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

(2)技术创新和产业化需求 制造业的升级对新材料的需求层出不穷,因此,必须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来推动产业发展、满足市场需求的变化。只有这样,才能占有产业的技术主导权,增加产业的柔性和生命力。(3)商业模式创新需求 低碳经济要求材料企业的商业模式从单纯的产品功能设计理念向系统优化设计转变,从设计、生产、市场推广、销售模式向需求、设计、生产、销售转变。

2低碳经济形势下新材料产业的发展趋势

受资源短缺、气候变暖和金融危机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国际新材料产业呈现许多新的特点,诸如研发周期缩短、产业化进程加快,轻质材料、环保材料、高性能材料需求旺盛等。2.1战略地位显著提升,政策环境日益完善

在低碳经济形势下,为保持其经济和科技的领先地位,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都十分重视新材料技术的发展,把新材料作为科技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制定国家科技与产业发展计划时,将新材料技术列为优先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予以重点支持。

美国新材料科技战略目标是保持本领域在全球的领导地位,支撑信息技术、生命科学、环境科学和纳米技术等发展,满足能源等重要部门和领域对新材料的需求。为此制定的与低碳经济相关的新材料发展计划主要包括:光电子计划、光伏计划、下一代照明光源计划、先进汽车材料计划、建筑材料计划等。2003年布什政府提出的国家氢燃料研发计划(HFI)主要集中在生产、储存和氢的配送技术开发,及驱动汽车的几乎无空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的燃料电池技术开发上。2005年HFI的经费是228亿美元,比2004财年增加43%。美国在“21世纪纳米技术研究开发法案”中批准在2005年以后的4年中,投入约37亿美元用于纳米材料与技术的研究开发。另外,美国AFT计划和IHPTET计划将通过增加先进高温结构材料在宇航发动机中的使用,把发动机的推重比提高到20。

德国自1994年就启动了跨世纪国家级新材料研究计划,实施周期为1994~2003年。该计划目标是通过产品创新和技术创新,在新材料制造装备、加工和应用3个方面确保德国在国际上的领先地位;进入21世纪后,德国在9大重点发展领域均将新材料列为首位,通过开发新材料以解决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的问题,德国还将纳米技术列为科研创新的战略领域。

欧盟各成员国都有自己的新材料发展规划。欧盟在2007年3月通过的一项能源战略计划中承诺,到2020年将其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的基础上至少减少53中国材料进展第28卷20%,到2020年将可再生清洁能源占总能源的比例提高到20%。这将给新能源材料的应用提供巨大的市场。欧盟委员会2009年3月宣布,欧盟将在2013年之前投资1050亿欧元支持欧盟地区的“绿色经济”,促进就业和经济增长,保持欧盟在“绿色技术”领域的世界领先地位。这笔巨额款项将全部用于环保项目以及与其相关的就业项目,其中540亿欧元将用于帮助欧盟成员国落实和执行欧盟的环保法规,280亿欧元将用于改善水质和提高对废弃物的处理和管理水平。无疑这为低碳新材料的发展带来了巨大商机。

日本新材料科技战略目标是保持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注重实用性,在尖端领域赶超欧美。日本对新材料的研发与传统材料的改进采取了并进的策略,注重于已有材料的性能提高及回收再生,并在这些方面领先于世界。在21世纪新材料发展规划中将研究开发与资源、环境协调的材料以及减轻环境污染且有利于再生利用的材料等作为主要考核指标。2.2节能减排形势紧迫,结构调整迫在眉睫

新材料产业作为基本物质的生产行业,本身就需要消耗大量能源。消耗的能源品种涉及到:煤炭、燃料油、电力、热力等一、二次能源,同时排放大量二氧化碳。面对资源和环境的双重压力,世界各国开始关注新材料生产本身的节能降耗,通过不断地调整产品结构,加大绿色环保材料的开发与应用,并把生态环境意识贯穿于产品和生产工艺设计中,提高新材料产业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率,降低制造过程中的环境污染。2.3绿色标准日益提高,纵向联合成为主流

随着低碳经济的发展,世界各国对产品节能环保指标要求越来越高,故而对所用材料要求越来越严格。美、欧等国纷纷提出产品绿色指令,如WEEE指令、ROHS指令等。随着环保标准的日益提高,电子信息、汽车以及建筑等领域对材料的轻质化、绿色环保的要求越来越迫切,新材料企业与下游用户联合开发新技术的需求不断加大,纵向联合开发模式日益成为主流。例如,以德国联邦科技教育部资助的MATALE计划,主要参加单位有ReiloyMetall公司、GKSS研究中心、大众汽车集团、WalterHengst公司、Duisburg大学金属学研究所、RobertBosch公司等产业链上下游各个环节的单位,项目的目标是开发新的低能耗铸造方法以及用于汽车动力系统部件的新的抗蠕变镁合金。

2.4技术转化速度提高,产品热点日益突出

随着低碳经济带来的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对新材料种类和数量的需求日益增加,新材料技术研发成果转化速度不断提高,而且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半导体照明、新兴显示技术和材料、电池新材料、稀土功能材料、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高性能轻合金及粉末冶金新材料等逐渐成为市场热点。半导体照明方面,白光LED和大型MOVD装备成为今后半导体照明企业发展的热点;新兴显示材料和技术中,激光显示技术、有机发光材料、三维显示和FED材料和技术将是厂商关注的重点领域;电池新材料方面,锂电池隔离膜、燃料电池材料、晶体硅太阳能电池、薄膜太阳能电池、高性能储能电池等材料国产化、规模化的进程加快;稀土功能材料方面,稀土发光材料、稀土催化材料将是今后产品发展的重点;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方面,PAN碳纤维、芳纶、聚乙烯等高性能纤维将是今后产品发展的重心所在;另外,轻合金也将有大规模发展和应用,如快速凝固、粉末冶金铝合金和喷射沉积铝合金,耐热镁合金、耐蚀镁合金、阻燃镁合金、高强高韧镁合金和变形镁合金等。2.5产业频现投资热点,资本运作逐渐盛行

随着哥本哈根会议的召开,低碳、环保成为世界各国政府主导的政策方向,支撑低碳经济发展的新能源、新材料成为资本市场角逐的热点,新材料板块异常活跃。热点领域包括:新能源电池材料、磁性材料、超硬难熔材料、化工新材料及显示材料等。分析表明,能够在新能源、低碳经济、节能减排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新材料企业,将会是市场持续关注的热点,投资价值由高到低,依次是电池材料、磁性材料和化工新材料,如多晶硅、单晶硅、高性能存储材料、吸碳材料等。以2009年10月为例,除化工新材料与其他新材料行业走势与大盘同步外,其余3个行业涨幅均远超大盘。2.6跨国公司影响加强,产业整合趋势明显

一方面,跨国公司瞄准低碳经济发展机遇,凭借强大的研发实力和资本优势,通过战略联盟、加大研发投入、制定产业技术及市场标准、控制知识产权等手段,在新材料产业中不断寻求竞争优势和垄断地位。由于看好中国新材料市场的发展潜力,国际材料巨头也纷纷调整其在中国的战略布局,杜邦、拜耳、巴斯夫等跨国企业纷纷增加投资,寻求与中国本土企业的战略合作。另一方面,近年来成长起来的一批新材料上市公司也开始运用资本杠杆,通过收购、重组业内其他企业,实现扩大自身经营规模、巩固产品市场份额的目标。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日益成熟,新材料企业将越来越多地通过资本市场进行产业整合,实现规模和效益的增长。

3政府推进新材料产业绿色发展的着力点

我国发展新材料产业具有两大优势:一是资源优势,二是市场优势。我国许多地区的新材料产业发展较快,并已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和集聚优势。但目前新材料产品仅仅停留在基础产品方面,缺乏处于领先地位的产业以及高附加值的技术与产品;在技术力量与技能人才方面,缺乏强有力的储备与配套等。低碳经济恰恰为我国新材料产业的转型发展提供了大好机会,需要政府通过财政、税收等手段加大支持力度。

(1)明确目标和方向,引领新材料产业跨越式发展 我国在未来新材料发展计划中,要引进一批项目,改进扩建一批项目,实现新材料产业在工业总产值以及在整个工业结构中的比例跨越式上升,为下一步的快速发展奠定基础。初步形成新材料产业集群,尤其是在新能源等重点新材料产业领域形成规模优势,并带动其他新材料领域的协调发展。

(2)创新机制和体制,加强组织领导和推进工作 我国各级政府应成立新材料行业领导小组,负责新材料领域发展规划的制定和落实。同时,设立“低碳型新材料服务平台”,负责协调新材料领域各环节、各部门的工作与重大资源配置,为制造业和新材料产业的提供对接空间。由新材料专家委员会和管理小组遴选确定若干单位,建设一批具体的工程中心,负责具体科技项目的实施。加快低碳型新材料产业聚集基地建设,推进技术成果的产业化和集聚发展。

(3)完善政策和标准,构建持续发展的动力机制 作为高新技术产业的主要组成部分,新材料产业的发展依赖于持续的技术创新和大量的资金投入等多方面条件。政府要通过制订必要的法律、法规和资金支持,引导、支持、鼓励新材料研究和生产企业按照市场认同的原则,从产业整合的思路出发,加快制定与国际接轨的材料标准体系,形成高起点的产业化技术基础;重视对战略投资者的作用,鼓励研发、人才和资本等方面国际合作,整合各类产业资源,扬长避短,密切配合,协同发展,增强产业化发展水平,增强新材料企业的创新和竞争意识,构建新材料产业的持续发展机制。

4新材料企业低碳发展的商机无限

中国新材料企业在新的经济环境下如何取得突破,并实现跨越式发展,商业模式创新是关键。新材料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基本路径:第一是独立技术经营,第二是提供集成解决方案,第三是向材料的深加工发展。

(1)立足技术优势,向专精发展 出现技术经营公司是新材料产业走向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中关村目前仅有一家材料独立研发机构。作为技术经营公司,企业要会技术授权、技术经营。有评价说:中国的企业还不会“确权”,一不会经营授权,二不会通过法律维权。而不会确权导致的结果就是知识产权流失。

(2)立足资本优势,向服务发展 低碳经济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对节能技术服务的需求。新材料企业应该抓住市场需求,利用资本优势或资本整合优势,创新发展路径,成为服务型公司,即方案提供商。比如成立合同能源管理公司,通过所掌握核心材料技术,在此基础上把其他公司的材料、设备、系统地整合在一起提供给大客户,促进客户能耗的下降;通过提供集成服务的方式,与客户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共享利润空间。

(3)立足资源优势,向纵深发展 新材料产业未来的发展,朝“硬”的方向发展就是发展深加工。只要材料企业再往深处发展,与制造业的亲和力就会得到加强,材料的价值就会得到大幅度提升。如经济危机前,在我国的晶体硅太阳能产业发展中,获得原料长期供应协议的赛维企业受益匪浅,取得了长足发展,并因此而构筑了足够的产能优势,可以在危机后与境外优势企业构筑更紧密的上下游联盟体。在中国晶体硅产能逐渐释放后,随着供应和市场的稳定,调整后的中国太阳能产业将逐渐摆脱资源控制,向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基板方向发展,争取更大的市场主动权和盈利空间。

低碳经济是全球经济的一次重大变革,它将为众多产业带来机遇和挑战。新材料产业既是实体经济的支撑性产业之一,同时又代表着高新技术的尖端领域,再加上与低碳经济的高度协调一致,已经成为当今世界重点关注的领域之一。在这样的大好形势之下,我国的新材料产业唯有抓住良机,开拓进取,才能占领新兴战略性产业的高地。

第二篇:低碳经济下对新材料产业的战略性思考

低碳经济下对新材料产业的战略性思考

标签: 新材料 环保 需求 材料 领域 分类: 产业发展 2010-02-03 10:42 王德禄高级咨询师,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所长,现任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企业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人民政府专家顾问团科技发展顾问组组长、中国企业联合会管理咨询委员会副主任等职。

备受世界瞩目的2009年哥本哈根会议虽然未能达成任何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却已然在全球掀起一股热烈的“哥本哈根”环保风,“低碳经济”已成为当下社会各界最为关注的热门词汇。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2009年9月召开了3次新兴战略性产业发展座谈会,明确提出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电动汽车、新医药、生物育种和信息产业7个我国未来重点发展的战略性行业。如何把握时代需求脉搏,推进我国新材料技术和产业的升级发展,成为当前必须破解的重要议题。

1低碳经济对新材料产业发展的要求

低碳经济是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现阶段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展望世界经济的未来,低碳经济将从两方面带动实体经济的发展,一是加速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二是对传统产业的低碳化升级改造。无论是哪一方面,都离不开相关新材料产业的支撑。

低碳经济对新材料产业发展提出的总体要求是:为推动经济向低消耗、低碳排放转型提供物质基础。具体包括如下3个方面的需求。

(1)产业结构调整升级需求 低碳经济的背景下,根据传统产业的低碳化升级改造和新兴战略性产业发展的需要,我国新材料产业需要加速调整产业结构,压缩初级材料加工业产能,推动产业链向精深升级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

(2)技术创新和产业化需求 制造业的升级对新材料的需求层出不穷,因此,必须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来推动产业发展、满足市场需求的变化。只有这样,才能占有产业的技术主导权,增加产业的柔性和生命力。(3)商业模式创新需求 低碳经济要求材料企业的商业模式从单纯的产品功能设计理念向系统优化设计转变,从设计、生产、市场推广、销售模式向需求、设计、生产、销售转变。

2低碳经济形势下新材料产业的发展趋势

受资源短缺、气候变暖和金融危机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国际新材料产业呈现许多新的特点,诸如研发周期缩短、产业化进程加快,轻质材料、环保材料、高性能材料需求旺盛等。2.1战略地位显著提升,政策环境日益完善

在低碳经济形势下,为保持其经济和科技的领先地位,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都十分重视新材料技术的发展,把新材料作为科技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制定国家科技与产业发展计划时,将新材料技术列为优先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予以重点支持。

美国新材料科技战略目标是保持本领域在全球的领导地位,支撑信息技术、生命科学、环境科学和纳米技术等发展,满足能源等重要部门和领域对新材料的需求。为此制定的与低碳经济相关的新材料发展计划主要包括:光电子计划、光伏计划、下一代照明光源计划、先进汽车材料计划、建筑材料计划等。2003年布什政府提出的国家氢燃料研发计划(HFI)主要集中在生产、储存和氢的配送技术开发,及驱动汽车的几乎无空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的燃料电池技术开发上。2005年HFI的经费是228亿美元,比2004财年增加43%。美国在“21世纪纳米技术研究开发法案”中批准在2005年以后的4年中,投入约37亿美元用于纳米材料与技术的研究开发。另外,美国AFT计划和IHPTET计划将通过增加先进高温结构材料在宇航发动机中的使用,把发动机的推重比提高到20。

德国自1994年就启动了跨世纪国家级新材料研究计划,实施周期为1994~2003年。该计划目标是通过产品创新和技术创新,在新材料制造装备、加工和应用3个方面确保德国在国际上的领先地位;进入21世纪后,德国在9大重点发展领域均将新材料列为首位,通过开发新材料以解决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的问题,德国还将纳米技术列为科研创新的战略领域。

欧盟各成员国都有自己的新材料发展规划。欧盟在2007年3月通过的一项能源战略计划中承诺,到2020年将其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的基础上至少减少53中国材料进展第28卷20%,到2020年将可再生清洁能源占总能源的比例提高到20%。这将给新能源材料的应用提供巨大的市场。欧盟委员会2009年3月宣布,欧盟将在2013年之前投资1050亿欧元支持欧盟地区的“绿色经济”,促进就业和经济增长,保持欧盟在“绿色技术”领域的世界领先地位。这笔巨额款项将全部用于环保项目以及与其相关的就业项目,其中540亿欧元将用于帮助欧盟成员国落实和执行欧盟的环保法规,280亿欧元将用于改善水质和提高对废弃物的处理和管理水平。无疑这为低碳新材料的发展带来了巨大商机。

日本新材料科技战略目标是保持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注重实用性,在尖端领域赶超欧美。日本对新材料的研发与传统材料的改进采取了并进的策略,注重于已有材料的性能提高及回收再生,并在这些方面领先于世界。在21世纪新材料发展规划中将研究开发与资源、环境协调的材料以及减轻环境污染且有利于再生利用的材料等作为主要考核指标。2.2节能减排形势紧迫,结构调整迫在眉睫

新材料产业作为基本物质的生产行业,本身就需要消耗大量能源。消耗的能源品种涉及到:煤炭、燃料油、电力、热力等一、二次能源,同时排放大量二氧化碳。面对资源和环境的双重压力,世界各国开始关注新材料生产本身的节能降耗,通过不断地调整产品结构,加大绿色环保材料的开发与应用,并把生态环境意识贯穿于产品和生产工艺设计中,提高新材料产业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率,降低制造过程中的环境污染。

2.3绿色标准日益提高,纵向联合成为主流

随着低碳经济的发展,世界各国对产品节能环保指标要求越来越高,故而对所用材料要求越来越严格。美、欧等国纷纷提出产品绿色指令,如WEEE指令、ROHS指令等。随着环保标准的日益提高,电子信息、汽车以及建筑等领域对材料的轻质化、绿色环保的要求越来越迫切,新材料企业与下游用户联合开发新技术的需求不断加大,纵向联合开发模式日益成为主流。例如,以德国联邦科技教育部资助的MATALE计划,主要参加单位有ReiloyMetall公司、GKSS研究中心、大众汽车集团、WalterHengst公司、Duisburg大学金属学研究所、RobertBosch公司等产业链上下游各个环节的单位,项目的目标是开发新的低能耗铸造方法以及用于汽车动力系统部件的新的抗蠕变镁合金。

2.4技术转化速度提高,产品热点日益突出

随着低碳经济带来的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对新材料种类和数量的需求日益增加,新材料技术研发成果转化速度不断提高,而且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半导体照明、新兴显示技术和材料、电池新材料、稀土功能材料、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高性能轻合金及粉末冶金新材料等逐渐成为市场热点。半导体照明方面,白光LED和大型MOVD装备成为今后半导体照明企业发展的热点;新兴显示材料和技术中,激光显示技术、有机发光材料、三维显示和FED材料和技术将是厂商关注的重点领域;电池新材料方面,锂电池隔离膜、燃料电池材料、晶体硅太阳能电池、薄膜太阳能电池、高性能储能电池等材料国产化、规模化的进程加快;稀土功能材料方面,稀土发光材料、稀土催化材料将是今后产品发展的重点;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方面,PAN碳纤维、芳纶、聚乙烯等高性能纤维将是今后产品发展的重心所在;另外,轻合金也将有大规模发展和应用,如快速凝固、粉末冶金铝合金和喷射沉积铝合金,耐热镁合金、耐蚀镁合金、阻燃镁合金、高强高韧镁合金和变形镁合金等。2.5产业频现投资热点,资本运作逐渐盛行

随着哥本哈根会议的召开,低碳、环保成为世界各国政府主导的政策方向,支撑低碳经济发展的新能源、新材料成为资本市场角逐的热点,新材料板块异常活跃。热点领域包括:新能源电池材料、磁性材料、超硬难熔材料、化工新材料及显示材料等。分析表明,能够在新能源、低碳经济、节能减排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新材料企业,将会是市场持续关注的热点,投资价值由高到低,依次是电池材料、磁性材料和化工新材料,如多晶硅、单晶硅、高性能存储材料、吸碳材料等。以2009年10月为例,除化工新材料与其他新材料行业走势与大盘同步外,其余3个行业涨幅均远超大盘。2.6跨国公司影响加强,产业整合趋势明显

一方面,跨国公司瞄准低碳经济发展机遇,凭借强大的研发实力和资本优势,通过战略联盟、加大研发投入、制定产业技术及市场标准、控制知识产权等手段,在新材料产业中不断寻求竞争优势和垄断地位。由于看好中国新材料市场的发展潜力,国际材料巨头也纷纷调整其在中国的战略布局,杜邦、拜耳、巴斯夫等跨国企业纷纷增加投资,寻求与中国本土企业的战略合作。另一方面,近年来成长起来的一批新材料上市公司也开始运用资本杠杆,通过收购、重组业内其他企业,实现扩大自身经营规模、巩固产品市场份额的目标。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日益成熟,新材料企业将越来越多地通过资本市场进行产业整合,实现规模和效益的增长。

3政府推进新材料产业绿色发展的着力点

我国发展新材料产业具有两大优势:一是资源优势,二是市场优势。我国许多地区的新材料产业发展较快,并已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和集聚优势。但目前新材料产品仅仅停留在基础产品方面,缺乏处于领先地位的产业以及高附加值的技术与产品;在技术力量与技能人才方面,缺乏强有力的储备与配套等。低碳经济恰恰为我国新材料产业的转型发展提供了大好机会,需要政府通过财政、税收等手段加大支持力度。(1)明确目标和方向,引领新材料产业跨越式发展 我国在未来新材料发展计划中,要引进一批项目,改进扩建一批项目,实现新材料产业在工业总产值以及在整个工业结构中的比例跨越式上升,为下一步的快速发展奠定基础。初步形成新材料产业集群,尤其是在新能源等重点新材料产业领域形成规模优势,并带动其他新材料领域的协调发展。

(2)创新机制和体制,加强组织领导和推进工作 我国各级政府应成立新材料行业领导小组,负责新材料领域发展规划的制定和落实。同时,设立“低碳型新材料服务平台”,负责协调新材料领域各环节、各部门的工作与重大资源配置,为制造业和新材料产业的提供对接空间。由新材料专家委员会和管理小组遴选确定若干单位,建设一批具体的工程中心,负责具体科技项目的实施。加快低碳型新材料产业聚集基地建设,推进技术成果的产业化和集聚发展。

(3)完善政策和标准,构建持续发展的动力机制 作为高新技术产业的主要组成部分,新材料产业的发展依赖于持续的技术创新和大量的资金投入等多方面条件。政府要通过制订必要的法律、法规和资金支持,引导、支持、鼓励新材料研究和生产企业按照市场认同的原则,从产业整合的思路出发,加快制定与国际接轨的材料标准体系,形成高起点的产业化技术基础;重视对战略投资者的作用,鼓励研发、人才和资本等方面国际合作,整合各类产业资源,扬长避短,密切配合,协同发展,增强产业化发展水平,增强新材料企业的创新和竞争意识,构建新材料产业的持续发展机制。

4新材料企业低碳发展的商机无限

中国新材料企业在新的经济环境下如何取得突破,并实现跨越式发展,商业模式创新是关键。新材料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基本路径:第一是独立技术经营,第二是提供集成解决方案,第三是向材料的深加工发展。

(1)立足技术优势,向专精发展 出现技术经营公司是新材料产业走向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中关村目前仅有一家材料独立研发机构。作为技术经营公司,企业要会技术授权、技术经营。有评价说:中国的企业还不会“确权”,一不会经营授权,二不会通过法律维权。而不会确权导致的结果就是知识产权流失。(2)立足资本优势,向服务发展 低碳经济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对节能技术服务的需求。新材料企业应该抓住市场需求,利用资本优势或资本整合优势,创新发展路径,成为服务型公司,即方案提供商。比如成立合同能源管理公司,通过所掌握核心材料技术,在此基础上把其他公司的材料、设备、系统地整合在一起提供给大客户,促进客户能耗的下降;通过提供集成服务的方式,与客户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共享利润空间。

(3)立足资源优势,向纵深发展 新材料产业未来的发展,朝“硬”的方向发展就是发展深加工。只要材料企业再往深处发展,与制造业的亲和力就会得到加强,材料的价值就会得到大幅度提升。如经济危机前,在我国的晶体硅太阳能产业发展中,获得原料长期供应协议的赛维企业受益匪浅,取得了长足发展,并因此而构筑了足够的产能优势,可以在危机后与境外优势企业构筑更紧密的上下游联盟体。在中国晶体硅产能逐渐释放后,随着供应和市场的稳定,调整后的中国太阳能产业将逐渐摆脱资源控制,向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基板方向发展,争取更大的市场主动权和盈利空间。

低碳经济是全球经济的一次重大变革,它将为众多产业带来机遇和挑战。新材料产业既是实体经济的支撑性产业之一,同时又代表着高新技术的尖端领域,再加上与低碳经济的高度协调一致,已经成为当今世界重点关注的领域之一。在这样的大好形势之下,我国的新材料产业唯有抓住良机,开拓进取,才能占领新兴战略性产业的高地。

——本文已发表于《中国材料进展》第12期

第三篇:低碳经济下关于房地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低碳经济下关于房地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摘要:随着低碳时代的到来,我国房地产行业走低碳经济之路势在必行,本文首先分析了低碳经济对房地产业的影响,然后对我国低碳经济背景下房地产业的问题进行了研究,最后提出低碳经济下发展房地产业的思路。

关键词:低碳经济 房地产业 思路

房地产业作为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对资源和环境产生着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尤其在低碳经济的视角下,房地产业需要为此作出积极的反应,我国房地产行业走低碳经济之路势在必行,需以“低碳建筑”或“绿色建筑”的形式寻求未来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低碳经济对房地产业的影响

1.1近期提高房地产业的成本。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房地产业采用低碳技术增加土地的利用率、优化人居环境,减少建成空间对自然环境的冲击。这些措施都会使开发商增加开发成本,增加的成本经由市场,最终转嫁给消费者,这使采用低碳技术的房地产建筑无论是租金或售价都明显高于普通建筑。按照市场原则,价格越高则需求越低。因此,消费者对于普通建筑的需求会大于对于“低碳建筑”的需求。

1.2 远期将形成房地产的主流产品。随着技术的进步,低碳建筑的建造成本将会回落,低碳建筑的使用成本也会相应降低。由于规划的长期限制,普通建筑的建设量会减少而采用低碳技术的建筑会增加。普通建筑的供给减少会改变市场的供求关系,它将增加普通建筑的使用费用。采用低碳技术的建筑使用成本可能仍高于普通建筑,但是两者之间的价格差异不仅已经缩小,并且合理反映了两者在空间品质上的不同,对于消费者来说,低碳建筑的经济性将显著提升。采用低碳技术的建筑的长生命周期、低折旧比率和低的运营费用,也将在远期显示出优越性,对于投资者,投资于可持续发展项目比投资普通项目更为合理。远期,由于消费者和投资者对于低碳建筑的青睐,将使采用低碳技术的建筑成为市场主流产品。低碳经济下房地产业存在的的问题

2.1 国家的低碳房地产相关规范标准与政策欠缺。我国低碳经济的衡量、评价指标、评价体系尚未成熟,现行的关于低碳房地产业的法规主要有《住宅性能评定技术标准》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但其中均未对建筑物的碳排放指标做出相应的要求。消费者无法对低碳建筑有深刻的认识;尤其是在我国房地产市场信息不对称的前提下,消费者对“低碳建筑”的购买将更加谨慎。从社会层面和国家层面对于“低碳”概念还没有输入普及,广大消费者关注的仍然是房价以及舒适度等。此外,针对低碳房地产的相关扶持政策还不尽完善。

2.2 房地产企业开发低碳建筑技术创新不足。低碳地产的核心技术包括建筑设计、建造、销售、使用以及保养维护等环节上的技术。我国房地产企业在发展低碳地产上已有了良好的开端,但在核心技术方面与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如新材料的使用和节能LED技术。这主要是因为研究经费不足、起步较晚、技术不成熟、研发不均衡、市场前景不确定等问题的存在阻碍了技术创新;同时,市场准进制度和监管制度不严格,工程节能材料不合格率较高,市场上低碳技术良莠不齐。低碳建筑的价格又高于普通建筑的价格,由此造成消费者和投资者对低碳建筑的积极性不高,促使部分房地产企业对于低碳建筑技术创新的投入逐步减少。

2.3 房地产企业有关低碳地产的认识还比较片面。低碳地产是一个涵盖面很广的系统工程,涉及到住宅产品的设计、建设、消费和管理服务整个过程,许多房地产企业对它的认识仅片面地停留在其中的几个方面,甚至简单地认为“低碳住宅”就是“绿色住宅”,认为多做绿化即是低碳。低碳地产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立体绿化,它代表的是在房地产开发过程中充分考虑环境因素,充分利用所在的地理位置,尽可能减少污染,做到低碳减排,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或是象征。关于房地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3.1 争取国家层面的政策和支持。低碳经济不仅有利于环境的发展,而且有利于经济的长远发展,所以政府应当高度重视在房地产行业中发展低碳经济,政府可以颁布相应的奖惩政策,对于低碳环保房地产商给予相应的奖励,对于不符合节能降耗的房地产开发商要严厉的打击和惩罚,这样不仅调整了房地产产业的结构,而且有利于发展低碳地产。国家可以改革税收政策、土地政策、产业政策各个方面,并且制定节能降耗指标,以此达到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目的。

3.2 大力推进绿色建筑发展,实施“建筑能效提升工程”。低碳经济下房地产企业应大力推进绿色建筑发展,研究制订“建筑能效提升工程路线图”,明确中长期发展目标、原则、总体思路和策略以及政策取向,为制订“十三五”建筑节能规划奠定基础;同时稳步提升新建建筑节能质量和水平、做好新修订发布的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贯彻实施工作、加大抓好新建建筑在施工阶段执行标准的监管力度,总结国际国内先进经验,开展高标准建筑节能示范区试点。强化民用建筑规划阶段节能审查、节能评估、民用建筑节能信息公示、能效测评标识等制度。

3.3 积极推广绿色建材,推动建筑产业现代化。稳步推进绿色建材的推广应用工作。例如用低辐射玻璃取代普通玻璃,不光能提高房屋的采光度,而且最大的益处就是具有较强的隔热保温功能,可降低空调的利用率。在可再生能源利用上,应积极采用太阳能等非化石能源。

积极推动建筑产业现代化。研究制定促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的实施方案,组织开展与产业化相适应的技术体系、部品体系和标准体系的研究。以住宅建设为重点,开展相关试点示范,推进产业化技术和部品的研发及工程应用,提高建筑装配化和集成化水平。

参考文献:

[1]喻燕,卢新海.中国低碳房地产发展问题与对策[J].低碳生态城市研究,2010(05).[2]李明博,刘尊文,等.国外低碳产品认证发展概况及经验初探[EB/OL].中日友好环境保护中心网站,2010.6.4

[3]吴迎春.低碳经济在房地产中的推广[J].沙洋师范学院学报,2008.

第四篇:浅谈低碳经济

浅谈中国低碳经济发展

摘要:低碳经济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本文首先论述了低碳经济的概念,并结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论述其深层含义;其次概述了低碳经济的组成细胞即低碳技术、低碳能源、低碳产业、低碳城市和低碳管理;最后概述了国外发展模式,并且借鉴相关经验,进一步增强能源的可持续供应能力,进一步优化生态环境,确保能源、环境、经济三大系统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低碳经济 低碳技术 低碳能源 发展模式

在全球气候变化和能源紧缺背景下,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在全国各地掀起热潮,“高碳模式”已亮起“红灯”,谋求低碳发展势在必行。生产端的高碳排放和消费端的低碳要求使发展中国家面临着经济发展与碳排放控制的严峻考验。如果追随发达国家以往的发展模式,在经济增长和提高生活水平的道路上,发展中国家就很可能走上高消费、高排放的老路。因此建立一个系统完整的低碳发展模式对于中国十分重要。

本文首先论述了低碳经济的概念,并结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论述其深层含义;其次概述了低碳经济的组成细胞即低碳技术、低碳能源、低碳产业、低碳城市和低碳管理;最后概述了国外发展模式,并且借鉴相关经验,进一步增强能源的可持续供应能力,进一步优化生态环境,确保能源、环境、经济三大系统的和谐发展。

一、低碳经济的概念

1、低碳经济的概念、特点、实质、核心

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特点的发展模式,是以应对气候变化、保障能源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机结合为目的的规制世界发展格局的新规则。发展低碳经济是一场涉及生产模式、生活方价值观念和国家权益的全球性革命,它的内涵十分富。低碳经济是一种经济发展理念,更一种经济发展模式,是一个政治化的科学问题。同时,低碳经济也是个经济、社会、环境系统交织在一起的综合性问题其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发展低碳技术、产品和服务,确保经济稳定增长的同时消减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其核心是能源的高效率和洁净的能源结构,关键是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

2、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

国内外学者也对低碳经济这一新规则积极进行相关探索研究。(1)美国著名学者莱斯特布朗提出的能源经济革命论是低碳经济思想的早期探索,斯特布朗认为:面对“地球温室化”的威胁,要尽快从以化石燃料为核心的经济,转变为以太阳、氢能为核心的经济。莱斯特布朗还认为化石燃料或以碳为基础的经济,向高效的、以氢为基础的经济转变十分必要性和紧迫,要建构零污染排放、无碳能源经济体系。英国的《我们未来的能源 —创建低碳经济》能源白皮书指出,“低碳经济”是通过更少的自然资源消耗和更少的环境污染,获得更多的经济产出;低碳经济是创造更高的生活标准和更好的生活质量的途径和机会,也为发展、应用和输出先进技术创造了机会,同时也能创造新的商机和更多的就业机会。近年来,国内学

①者对低碳经济的定义进行了许多积极深入的研究 ,取得了一定的学术成果。(2)牛文元、贺庆棠等认为,低碳经济是绿色生态经济,是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生活和低碳发展等①熊焰.低碳经济转型之路[J].中国中小企业,2011,(11):46~52

经济形态的总称,低碳经济的实质在于提升能源的高效利用、推行区域的清洁发展、促进产品的低碳开发和维持全球的生态平衡。方时姣指出,低碳经济是经济发展的碳排放量、生态环境代价及社会经济成本最低的经济,是一种能够改善地球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可持续性很强的经济。(3)庄贵阳、何建坤、付允等认为,低碳经济的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在不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前提下,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可以尽可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从而减缓全球气候变化,实现经济和社会的清洁发展与可持续发展。

3、低碳经济的深层内涵

(1)后工业时代的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是一种经济发展的理念。这种发展理念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三低三高”为基础前提,以“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稳定在防止气候系统受到具有威胁性的人为干扰的水平”为目标。它是人类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和谐关系进行理性认知后,开始在经济增长与福利改进的关系、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中积极寻求一种理性权衡,是人类在“后工业时代 ”经济发展的方向。低碳经济是将传统的高碳型经济发展模式改造成低碳型的新经济发展模式。这种经济发展模式以重点在低碳、目的在发展的低碳发展为发展方向 ,在保证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和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下最大限度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这种发展模式是以节能减排为发展方式,在尽可能地减少能源消耗量、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前提下,获得与原来等效或更多的经济产出,实现节约发展、低碳发展、清洁发展、低成本发展、低代价发展;这种发展模式以碳中和技术为发展方法,通过温室气体的捕集、温室气体的埋存、低碳或零碳新能源等碳中和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减少未来温室气体排放的规模。

(2)发展低碳经济的技术、环境、经济和政治因素

低碳经济并不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科学问题,低碳经济更是一个政治问题。正如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李俊峰研究员所说“低碳经济能否实现,是一个技术问题,但提不提或是否发展低碳经济却是政治问题。”国际气候制度的演进 ,更是纷繁复杂的国际环境外交的一个缩影。以欧盟为首的发达国家正在不遗余力地为发展低碳经济摇旗呐喊,同时正在加紧推进《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制定。《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本质就是抢占话语权、分配排放权、划分环境容量空间、争夺经济发展空间,此公约将会是继《联合国宪章》、《关贸总协定》之后的又一个规制世界发展格局的新规则 ,它将可能是人类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过渡的法规性文件,它将会要求,任何国家、民族、企业和家族,甚至有可能包括个人的生存和发展不能危及其他国家、其他民族、其他企业和其他个人的发展的权利 ,不仅对当代负责,还要对未来、对后代负责。

(3)低碳经济的综合性

能源、环境、经济被称作“3E”,是当代人类社会所面临的三大问题。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对经济发展与物质需求的无止境追求贪婪地消耗了大量的能源、严重地破坏了环境。人类对能源的渴求、对生态环境的索取大大的超越了能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经济的发展愈来愈受制于能源和环境的束缚。低碳经济正是将能源、环境、经济三者联系起来的一种可持续发展理念和模式。低碳经济以降低对自然资源依赖为目标,以能源可持续供应为支撑,在发展的过程中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发展低碳经济就是要在保持现有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不变甚至更优的条件下,通过改善能源结构,调整产业结构,提高能源效率,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增加碳汇等措施实现碳排放总量和碳排放强度的减少以及能源的可持续供给。换句话讲,低碳经济的发展理想状态是不会损害能源可持续供应、践踏生态环境的,低碳经济的发展只会进一步增强能源的可持续供应能力,进一步优化生态环境,确保能

①源、环境、经济三大系统的和谐发展。①赵丹丹.低碳经济的内涵及我国发展对策[J].商业时代,2010,(21)

二、低碳经济的组成细胞

1、低碳技术

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使发展的动力所在。低碳技术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标志,是解决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和资源能源问题的根本出路。低碳技术广泛涉及石油、化工、电力、交通、建筑、冶金等多个领域,包括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高附加值转化、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开发、传统技术的节能改造、二氧化碳捕集和封存等。这些低碳技术一旦物化和作用于低碳经济的生产过程就成为直接生产,成为低碳经济发展最为重要的物质基础,成为低碳经济发展强大的推动力。

2、低碳能源

低碳经济的实质就是用低的能源消费、低的排放和低的污染来保证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低碳能源是指高能效、低能耗、低污染、低碳排放的能源,包括可再生能源、核能和清洁煤,其中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风力能、水力能、海洋能、地热能及生物质能等。由此看来,低碳经济发展的核心就是低碳能源。发展低碳经济就是要改变现有的能源结构,使现有的“高碳 ”能源结构逐渐向“低碳 ”的能源结构转变。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大力推广使用现有技术可控的低碳能源,另一方面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积极开发高效、经

①济、实用的低碳能源新技术,并将其转化成实际生产力。

3、低碳产业

低碳产业是低碳经济发展的核心支撑。“载体 ”是事物从一种状态变化到另一种状态的过程中所借助的中介物质,经济发展载体是经济发展中起核心支撑作用的平台,它的作用就是承载、传递和催化经济数量的增长和经济质量的提升。经济发展不同阶段应有不同的经济发展载体与之相对应,低碳经济发展的载体是低碳产业。低碳经济发展的水平取决于低碳产业承载能力的大小,低碳产业发展规模的大小、质量的好坏,低碳产业的传递和催化作用体现在:低碳产业的发展将带动现有高碳产业的转型发展,催生新的产业发展机会,形成新的②经济增长点,促进经济“乘数 ”发展。

4、低碳城市

低碳城市是低碳经济发展的舞台。低碳城市是指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以低碳理念为指导,以低碳技术为基础,以低碳规划为抓手,从生产、消费、交通、建筑等方面推行低碳发展模式,实现碳排放与碳处理动态平衡的城市。它以绿色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绿色生产、绿色消费为要素,以碳中和、碳捕捉、碳储存、碳转化、碳利用、碳减排为手段。通过组织机制创新、激励机制创新、治理机制创新、制约机制创新、评价机制创新可以实现

③低碳城市的平台作用。

5、低碳管理

低碳管理是低碳经济发展有序的保障。低碳管理包含发展目标的明确、法律规章的完善、体制机制的创新和科技创新的推动等方面,它是低碳经济发展的保障。借鉴国际发达国家的低碳管理经验与启示,结合自身的低碳管理实际与存在的问题,如何合理构建完善的低碳管理制度与体系,如何将低碳管理规则转变为政府、企业和个人自觉践行的低碳生活方式,是强化低碳管理面临的现实问题。

三、发达国家经验和发展模式借鉴

1、政府建立低碳经济体系

在发展低碳经济过程中,一些发达国家通过体制、机制建设,加大过犯市场的力度,①

②侯晓惠.低碳经济下我国能源发展策略[J].资源与产业,2011,(12):1~5 李健,徐海成.低碳产业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22):81~84

③史博阳,王艺.如何在城市化过程中建设低碳城市[J].中外建筑,2010,(10)124~12

5逐步建立了一套鼓励低碳经济发展的社会体系。一是能源、资源、环境性产品及服务的价格,型号导向机制;二是谁污染谁付费的延伸机制;三是能源资源消耗、污染物排放的标准体系,及第三方检测机制;四是四是排放限值制度和排放权交易机制;五是技术准入许可机制;六是节能环保服务企业专业化运营机制。欧盟通过制定排放限额标准,鼓励企业加大“绿色投资”,用标准引导市场。如英国利用价格信号机制促进企业主动降低能耗,通过产品“碳足迹” 专业就是实力,精准就是品牌 标识,记录和显示单位产品的能耗及排放,运用市场手段鼓励消费者购买生产过程消耗能源少的产品。再如,法国较早地采用特许权形式开展水务设施的运营,把能源环境基础设施交给专业公司独立运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保证质量。①

2、以环保、新能源为主的低碳经济

自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多数发达国家进一步明确和提升节能环保产业的战略地位,将其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作为调整经济结构、刺激经济复苏、抢占竞争制高点的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美国从维护其全球经济地位出发,把节能环保产业推到国家战略的前沿。2009年2月,奥巴马签署《2009经济刺激计划》,在7870亿美元中用于替代能源等绿色经济投入达业机会。欧盟提出在2013年前投资1500亿美元,预计新增500万个就1050亿欧元,用于环保项目和相关就业,支持欧盟区的绿色产业,保持其在绿色技术领域的世界领先地位。英国在2009年7月公布的低碳转型规划中,明确提出企业要最大限度地抓住低碳经济这一发展机遇,在经济转型中确保总体经济资源和利益的公平分配。日本制定了“最优生产、最优消费、最少废弃”的经济发展战略,2009年4月公布的财政支出达15.4万亿日元的《经济危机对策》计划,提出要扩大绿色经济市场,创造绿色产业就业机会。可见,多数发达国家已经认识到了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重要性,并确定了低碳经济的发展规划与目标,②从国家战略的层面,形成了以环保、新能源为主要内容的低碳经济发展思路。

3、加大技术投入,强化国际竞争优势

发达国家在支持和鼓励低碳经济发展的同时,正在通过主导国家扩张和抢占市场际节能环保标准的制定,迫使发展中国家以高昂代价进口其技术装备,限制和阻碍发展中国家的产品输出。他们正试图通过新一轮的国际规则,新一代的技术领先,以节能环保产业为载体,确保其在国际竞争中的优势地位。这些国家和跨国公司纷纷对其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节能环保领域追加投入。欧盟将通过政府和企业合作,在2013年前投入32亿欧元,用于创新型制造技术、新型低能耗建筑与建筑材料、环保汽车及智能化交通系统三个领域的科技研发。英国把今后十年的产业技术重点确定在6大领域:低碳工业、低碳汽车、信息网络、生命科学、医药和先进制造,并专门成立了国家低碳技术投资公司。德国西门子公司针对节能环保领域提出《2012图景》技术创新计划,研发预算达52亿欧元。无论是从国家层面,还是对企业而言,发展低碳经济,制定低碳技术标准,不仅是为了本国经济健康发展,还是为了在新一轮的国际竞争中占据主导。

4、支持大型跨国企业全球扩张和抢占市场

一些发达国家通过鼓励和支持有实力的企业扩张、重组、转型,促进节能环保产业集中度的提高,实现规模化、专业化、国际化,抢保基础设施运营和服务企业加速整合扩张。法国威立雅环境集团凭借在本国市场的垄断地位和管理技术与经验,重视高新技术研发,强化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快市场扩张,成为国际节能环保基础设施运营排名第一的企业。二是大

④型装备制造企业加速向节能环保装备制造及相关领域转型扩张。

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三低三①

②洪大用.中国低碳社会建设初论[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0,(2):19~25 王新,马琳.低碳社会建设的国外经验及借鉴[J].中外企业家,2010,(5):187~188

③王新,马琳.低碳社会建设的国外经验及借鉴[J].中外企业家,2010,(5):187~188

④王新,马琳.低碳社会建设的国外经验及借鉴[J].中外企业家,2010,(5):187~188

高”为基础,以低碳发展为发展方向,以节能减排为发展方式,以碳中和技术为发展方法的绿色经济发展模式。朱四海认为,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为降低人为碳通量开展碳预算,发展低碳技术,转换能源结构。而我认为,我们应该在现实生活中多发展低碳产业。从长远看,低碳产业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发展低碳经济就必须大力发展低碳产业,形成低碳产业体系,抢占低碳经济发展的制高点。然后发展运用低碳生产技术和低碳生产生活设备这一低碳市场,依靠低碳生产技术研发、低碳生产生活设备制造构成这一经济增长点的引擎。发展低碳市场 ,一方面要加大低碳生产技术的研发投入,为低碳生产生活设备制造业提供技术支撑;另一方面要积极引进先进的低碳生产技术,大力发展低碳生产生活设备制造业。而我们发展低碳经济的终极目标是构建低碳社会。理想的低碳社会要求全社会的生产、生活、消费的全面低碳化,涉及到每个人的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的低碳化。要构建低碳社会,必须构建低碳社会的体制机制。要强化政府决策的低碳化和低碳化的决策。强化决策的低碳化要求各地政府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同时,社会公民要积极身体力行低碳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习惯,形成以“低碳 ”为荣,“高碳 ”为耻的社会风尚。

——————————

参考文献:

[1]熊焰.低碳经济转型之路[J].中国中小企业,2011,(11)

[2]赵丹丹.低碳经济的内涵及我国发展对策[J].商业时代,2010,(21)

[3]侯晓惠.低碳经济下我国能源发展策略[J].资源与产业,2011,(12)

[4]李健,徐海成.低碳产业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22)

[5]史博阳,王艺.如何在城市化过程中建设低碳城市[J].中外建筑,2010,(10)

[6]洪大用.中国低碳社会建设初论[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0,(2)

[7]王新,马琳.低碳社会建设的国外经验及借鉴[J].中外企业家,2010,(5)

第五篇:可持续发展战略下我国低碳经济的思考

可持续发展战略下我国低碳经济的思考

摘要:随着全球气温逐渐变暖,在人类自然资源和能源日趋紧张的环境下,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在我国强调可持续发展的今天,走低碳经济之路是我们必须研究的课题。本文就从低碳经济的概念与内涵、目前中国发展低碳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我国实现低碳经济的对策选择3个方面对我国发展低碳经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这“三低三高”为主要特征,以最少的温室气体排放获得整个社会最大产出的“绿色经济”。对于我国而言,发展低碳经济还存在着高耗能、高排放、技术水平低下等问题。最后从技术创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国际低碳技术合作与交流、政策创新4个方面对我国实现低碳经济的路径选择进行了综述。关键词:低碳经济;政策建议;路径选择

[1]

一、低碳经济的内涵

“低碳经济”概念首先由英国政府于2003年在能源白皮书《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中提出。就其内涵方面,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转变现有能源消费、经济发展及人类生活方式

首先,现在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能源消费方式为一次能源占绝大比重,而可再生能源及核能使用率比较低,这样的能源消费方式加速了环境恶化,同时也带来激烈的一次性能源争夺。低碳经济推行的途径就是在原有一次能源得到高效利用的基础上,大力开发清洁能源,如水能、生物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和海洋能,并同改善环境相结合。其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仅要突出经济领域中“数量”的变化,更强调经济运行中“质量”的提升。其鲜明特征在于:顾及可持续性,顾及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和产业升级等。低碳经济模式需要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得以实现。最后,低碳经济得以广泛推广的另一重点就是转变现有的人类生活方式。人们在享受电气化、自动化、机械化技术提供便利的同时,导致人们依赖于大量消耗能源、大量排放温室气体的动力技术系统。低碳经济不能仅仅被理解为发展新能源,也不能仅着眼于制造业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生产力,还应关注人们的生活方式、消费模式。

(二)实现低碳经济的关键是低碳技术的开发利用

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一个重要的支撑就是低碳技术。低碳技术涉及电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等部门以及在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等领域开发的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低碳技术。应该说,如果缺失了低碳技术支持,想要实现低碳经济就无从谈起。

(三)低碳经济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

低碳经济意味着高投入和高成本的经济。虽然在短期之内低碳经济的经济增长效果不明显,还有可能出现高投入、低收益现象,但从长远考虑,低碳经济除了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也可以带来许多新的经济增长点。比如:碳汇交易、碳信托基金以及低碳农业、低碳工业、低碳服务业的产生,这些都是在低碳经济模式良好运行情况下产生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目前中国发展低碳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

发展低碳经济是一项系统工程,虽然我国在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方面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还不能满足经济发展和环保的需要,发展低碳经济存在以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导致高耗能和高排放

长期以来中国走的是粗放式的发展方式,对资源和能源依赖性较强,单位 GDP能耗和主要产品能耗均高于主要能源消费国家的平均水平。虽然我国早在“九五”计划中就提出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但粗放式的发展方式至今没有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中国目前一次能源结构中约93%是化石能源,而二氧化碳主要是石化能源燃烧造成的,降低单位GDP的能耗可以减少CO2排放。2006年能源消耗总量达到了24.6亿tce,比2005年增长9.6%,2007年能源消费26.5tce,比2006年增长7.8%。21在“十一五”规划头两年的能源消费增长幅度明显高于 40.5%的增长目标。伴随中国经济起飞,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加快,对能源的需求和温室气体将持续增加,中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将在今后一个相当长时间内保持继续增长的趋势。国际能源署(IEA)发布的“世界能源展望2007”预算:2003—2030年在参考情景和可选择政策情景下,中国一次能源需求平均将分别增长3.2%和2.5%,能源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将年均增长3.3%和2.2%。因此,中国经济的工业化与现代化进程仍靠高碳能源所驱动,对低碳能源技术的发展和环境污染是个极大的挑战。

(二)高碳产业与贸易结构引起的排放

目前我国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一、二、三产业比重失衡,工业特别是重化比重偏高,低能耗的第三产业比重偏低,部分企业工艺装备落后,资源利用率低,有的地区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问题较为普遍。中国在全球产业分工体系中,仍处在低端位置,出口的商品相当一部分为高能耗、高污染的能源密集型商品。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为了引进了大量外资,而对环境标准要求过低,使中国承接了相当一部分发达国家重化工业的转移,将节能减排的国际责任和压力转移到中国,在成为“世界制造基地”的同时,不可避免加重了中国污染排放,在某种意义上讲,中国部分地区已成为“污染避难所”。IFA估计,2004年中国国内出口生产蕴含的能源有关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为16 亿吨,占中国排放总量的 34%。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引进外资的环境标准要求提高,就会减少引进外资数量,进而影响中国经济快速发展。

(三)技术水平低下制约着低碳经济的发展

低碳技术是发展低碳经济遇到的最大瓶颈,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制约经济发展由“高碳”向“低碳”转变的因素是科技水平低,低碳技术开发和储备不足。无论是废弃物处理、节能降耗技术开发,还是对资源深度开发,都离不开技术和设备投入,没有先进的技术工艺发展,发展低碳经济无从谈起,因而技术发展制约着低碳经济的发展,如在CO2处理器、工业废气净化装置以及固体废物处理装置等具有高科技水平设置的技术研究开发上能力较弱,多数需要进口;在电力部门,2007 年我国高碳火力发电量占发电总量的82.86%,仍占主要地位,火电技术改造尚未突破大幅度降低CO2排放量的技术瓶颈,而技术瓶颈的存在[2]

也使得清洁能源替代火电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交通部门通过制定尾气排放标准来限制汽车CO2排放,各大汽车企业加紧研制新能源如混合动力汽车还普遍存在成本较高和推广困难,其中最大的制约因素是技术成本问题,虽然在许多情况下,中国通过国际技术市场购买、引进,但大量的引进费用是一个沉重的负担,也是制约中国由“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移的关键。

(四)节能减排的任务仍然艰巨

节能减排是指减少能源浪费和降低废气排放。国家要求“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但由于我国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靠大量消耗资源来实现,不仅浪费大,污染严重,而且资源利用率低。2006年全年万元GDP能耗实现自2003 年以来首次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增幅减缓,全年全国未能完成年初确定的节能减排目标。虽然2007年两项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碳和化学需氧量的排放量同比下降,但在经济增长情况下,完成节能减排任务艰巨紧迫。2009年初,面对世界金融危机,国家出台了保经济增长、促就业的政策,很多地方重工业建设的势头仍然强劲,一些地方污染物排放量超过了环境容量,产业结构重型化的格局难以改变,高耗能产业加快增长的内在动力未能达到有效遏制。同时,很多企业思想认识不到位,把发展循环经济片面等同于“三废”排放达标,这大大加大了节能减排的难度。2009年末,中国政府向世界宣布:到202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CO2排放比2005年下降 46—50%,并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中,要实现这些目标要付出艰苦努力。[3]

三、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措施

发展低碳经济符合我国的当前和长远利益,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对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巨大挑战,受到实现工业化和承担国际义务双重压力的推动。在实施过程中,必须针对我国实际,坚持政府主导和企业参与相结合、自主创新与对外合作相结合、近期需求与长远目标相结合的原则,要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对症下药,走出中国特色的低碳之路。

(一)加大科技投入,科学技术是建设低碳型社会的根本动力

发展低碳经济包括低碳生产和低碳消费,低碳生产是一种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发展低碳经济本身就是生产力,而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革命、,最主要的因素是“第一生产力”,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建设低碳型社会,解决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资源与环境问题,根本要靠科技进步和创新。要通过科技创新,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的转变;要通过科技创新,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实现从资源消耗型经济向资源节约型经济的转变;要通过科技创新,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加强对煤炭的低碳化和无碳化处理,减少燃烧过程中碳的排放。加速发展天然气,发展水电,深入开发风能、太阳能、水能、地热能和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减少煤炭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实现以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增长向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增长转变,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建低碳发展产业

按照十七大要求,努力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三个转变,并将其作为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的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推进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发展环保产业和生态产业,发展高新[5]

技术产业和现代化服务业,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努力开发和生产高附加值、低能耗产品,实现整个产业结构的低碳化。围绕节能降耗,推进低碳生产和低碳消费。低碳经济不仅意味着制造业要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生产能力,推进节能减排的科技创新,而且意味着引导公众反思哪些习以为常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是浪费能源、增排污染的不良嗜好,从而充分发掘服务业和消费生活领域节能减排的巨大潜力。

(三)加强国际低碳技术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气候变化

对于全球气候变化单靠一个国家是无法解决或完成减碳任务的,因为人类共同生存的地球和共同拥有的天空是不可能分割的整体,保护地球需要各国的共同行动。为此,胡锦涛同志指出“气候变化没有国界。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应对这一挑战,需要国际社会同舟共济、齐心协力。支持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既是发达国家应尽的责任,也符合发达国家长远利益。我们应该树立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的观念,努力实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双赢,实现各国利益和全人类利益共赢。”经济发达国家在过去长期发展过程中,对地球环境资源造成严重影响,也是现在污染物主要排放国,所以应带头减少工业废水、废气、废渣的排放,减少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污染产业,并有义务也有责任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环境保护资金和技术的帮助,因为地球只有一个,生态环境是人类共同财富。现在西方国家纷纷加强相互协调,英国政府等八个工业强国和欧盟一道研发遏制气候变暖的技术,实现碳减少目标,德国政府同许多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加强气候保护合作,近年来加强了与美国的合作,并发起欧盟与美国间的“跨大西洋气候和技术行动,”重点是统一标准制定共同的研究计划等,为节能减排作出了贡献。我国作为发展中的大国,应积极参与到世界气候变化体系中来,在促进节能减排中加强与经济发达国家的技术交流工作,引进先进的节能技术,提高效能技术和再生能源技术,特别是加强欧盟和美国低碳技术合作。积极探索建立与西方经济发达国家之间、企业之间、管理培训机构之间,以及其他政府组织和协会之间的学术研究和合作伙伴关系,为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探索新的合作模式,开发具体项目技术合作、经验交流及能力建设等形态的合作活动。

(四)制定相关政策,形成发展低碳经济的长效机制

推进低碳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深化体制创新,建立有效的创新体制机制,创造有利于低碳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为此,首先改革政府绩效考核制度,提倡绿色 GDP,建立以资源生产率、资源消耗降低率、资源回收率、资源环境利用率等为基本框架的低碳经济评价体系及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制度。从企业到国家建立起一套绿色体系,包括企业绿色会计制度、政府和企业绿色审计制度、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等,消除不利于低碳经济发展,不利于转变发展方式,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的体制障碍,改变过去重经济指标,忽视环境效益的评价制度和方法,以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其次,引进碳排放交易制度,进行税制改革,促进企业减排。在具体实施中减免税收,在财政补贴、政府采购、绿色信贷措施上,引导企业开发先进的低碳技术,研究和实施低碳生产模式。企业自身要把发展低碳经济作为社会责任的一种行为,摒弃传统的义利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辩证地认识物质财富的增长和人的全面发展关系,树立新的发展理念和新的企业义利观。企业将“利”与环保结合起来,在追求利润同时不忘环保责任,以推进清洁生产,减排降耗,节约资源和能源作为自己的责任。其三,建立健全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法律体系,促进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实施。制定和修订有利于减缓[7][6]

温室气体排放的能源法等相关法规,制定与可再生资源相配套的法规与政策,明确政府、企业和公众在发展低碳经济中的权力和义务。

参考文献:

[1]庄贵阳.我国经济低碳发展的途径与潜力分析[J].国际技术经济研究,2005(3):79-87.[2]谢军安,郝东恒,谢雯.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思路与对策[J].当代经济管理,2008(12):1-7.[3]李胜,陈晓春.低碳经济:内涵体系与政策创新[J].科技管理研究,2009(10):41-44.[4]刘细良.低碳经济与人类社会发展[N].光明日报,2009-04-21.[5]袁男优.低碳经济的概念内涵[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10(2):43-46.[6]范建华.低碳经济的理论内涵及体系构建研究[J].当代经济, 2010(4):122-123.[7]胡淙洋.低碳经济与我国发展[J].科学对社会的影响, 2008(1):11-18.

下载低碳经济下对新材料产业的战略性思考(出版稿)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低碳经济下对新材料产业的战略性思考(出版稿)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发展低碳经济的几点思考

    发展低碳经济的几点思考 一、低碳经济产生的背景及其含义 伴随着生物质能、风能、太阳能、水能、化石能、核能等的使用,人类逐步从原始文明走向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而随着全......

    浅析关于发展低碳经济的若干思考

    浅析关于发展低碳经济的若干思考 所谓“低碳经济”是以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

    关于柞水县发展低碳经济的思考

    关于柞水县发展低碳经济的思考 林录印 低碳经济是当今世界正在兴起的一种发展方式,是以低耗能、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

    关于发展低碳经济的若干思考(精选5篇)

    关于发展低碳经济的若干思考 摘要:所谓“低碳经济”是以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

    低碳经济判断题

    低碳经济判断题 二、判断题 1.能源系数(能源消费年平均增长率/GDP年平均增长率),适合跨国及跨地区间的能源效率比较。但是该指标稳定性较差。(判断) P76 正确 错误 2.我国光......

    低碳经济调查报告

    关于发展低碳经济问题的调查报告 摘 要:低碳经济的目标是在经济发展中,排放最少温室气体的同时获得最大产出,即追求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我国在低碳经济的实践......

    浅谈马鞍山低碳经济

    浅谈马鞍山低碳经济 摘要近年来低碳经济作为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高效益的新的发展模式,并以技术创新和政策措施作为支撑,对人类经济发展方式、生活消费方式进行了革新。......

    低碳经济和低碳文明

    低碳经济和低碳文明 低碳的含义: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