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万铁路综合采访资料提纲(精选)

时间:2019-05-13 05:49: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宜万铁路综合采访资料提纲(精选)》,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宜万铁路综合采访资料提纲(精选)》。

第一篇:宜万铁路综合采访资料提纲(精选)

一、宜万铁路建设基本情况.....................二、恩施州工业发展情况介绍.................三、恩施州商务事业发展情况介绍..........四、恩施州旅游业发展情况介绍.............五、恩施州农业发展情况介绍.................宜万铁路建设基本情况

一、宜万铁路概况

宜万铁路是我国铁路路网“八纵八横”主骨架之一,是沪汉蓉快速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宜万铁路,对于长江流域国土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恩施州等少数民族地区脱贫步伐,增进民族团结,完善和优化铁路路网结构等,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宜万铁路东起鸦宜铁路花艳站(宜昌东站),西至达万铁路万州站。途经湖北宜昌市、恩施州和重庆市万州区所辖的十个县市(区),线路全长377公里(湖北段324公里、重庆段53公里),其中宜昌东至凉雾段为一次建成复线288公里,凉雾至万州单线89公里。全线共有隧道159座339公里,其中双线隧道54座48公里,10公里以上隧道5座62公里;桥梁253座68公里,其中双线特大桥21座17公里,单线特大桥11座8公里。正线桥隧占线路总长的74%。设计为国家Ⅰ级电气化干线铁路,一次铺设无缝线路,设计开

通时速宜昌东至凉雾段为160公里、凉雾至万州段为120公里。宜万铁路工程总概算为225.7亿元。2003年12月1日,恩施州建州20年之际,铁道部在恩施市枫香坪举行宜万铁路奠基仪式,由此拉开了宜万铁路建设序幕。通过宜万铁路建设者7年浴血奋战,2010年11月底将建成营运。

二、宜万铁路工程特点

宜万铁路是在地质条件极为复杂的艰险山区修建高标准干线铁路,是目前国内已建和在建铁路中最困难的复杂山区铁路,地形困难、地质复杂、工程艰巨、岩溶发育、突泥突水的风险程度、规模和工程处理难度,为国内外罕见,特别是岩溶隧道工程所遇到的问题属世界级难题。工程特点概括为:地质条件差,工程风险大,控制项目多,科技含量高,建设标准新。

1、地质条件差:全线山高壁陡,河谷深切,不良地质普遍,岩溶广布而复杂,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有岩溶、岩溶水、滑坡、崩塌、断层破碎带、软土、煤系地层及“瓦斯”和高地应力等,“集地质病害之大成”。在建设中,马鹿箐、齐岳山、别岩槽等隧道遭遇特大

涌水,大支坪隧道发生突泥,五爪观隧道遇到暗河,龙麟宫、云雾山、鲁竹坝2#等隧道突现特大型溶洞,堡镇、野三关等隧道出现高地应力等等。目前,长大复杂隧道施工已进入纵深部位,大规模岩溶物探异常体、地下暗河、重大高危险性断层、软岩高地应力等地段尚未全部揭示,除已发现的问题外,可能还存在其他难以预见的问题。

2、工程风险大:全线风险隧道穿越岩溶地层、煤系地层及区域性断裂破碎带,加上埋臵深度大,洞穴暗河多,建设中有可能遭遇灾害性的突水、突泥和诱发地面岩溶塌陷及地表水枯竭等环境地质灾害,给工程施工带来极大风险,是中国目前施工最艰难的铁路;在建设期间,长大岩溶隧道出现了大规模涌水、高水压,尤其是反坡隧道施工一旦突水极可能造成淹井;在断裂破碎带施工极易发生突泥和坍方事故;高地应力、高地温、煤层瓦斯和天然气等危害,给隧道施工带来严重风险。在桥梁施工中,高空作业、水上作业,安全风险大等。

3、控制项目多:全线的长大隧道、高墩大跨新结

构桥梁十分普遍,重点控制工程的桥隧有25座,施工难度相当大。5公里以上隧道18座,10公里以上隧道5座,其中最长的野三关隧道全长13.841公里。在宜昌和万州两跨长江,渡口河特大桥墩高128米为全线最高墩;野三河大桥桥高135米为全线最高桥;桥墩高于50米的桥梁有23座。

4、科技含量高:桥隧占线路总长的74%,有铁路“桥隧博物馆”之称。在隧道施工上,长大隧道岩溶处理是世界级难题。在铺架上,复杂山区长大坡道上铺设无缝线路等。

5、建设标准新:宜万铁路是在地质条件极为复杂的艰险山区修建高标准干线铁路,设计开通时速为160公里,为Ⅰ级电气化干线铁路,满足开行双层集装箱列车要求,3公里以上长大隧道采用无碴道床等。

三、地方积极开展征地拆迁和协调服务 自宜万铁路开工建设以来,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和支持宜万铁路建设工作,按照省政府的统一部署,积极开展征地拆迁和协调服务工作。恩施州境内征地拆迁已经结束,共征地15555亩,涉及21个乡(镇)、93个村、13037户;拆迁房屋共1498户,拆迁面积达304156平方米,征地拆迁工作总体平稳,没有发生一起到省和进京上访的事件,确保了工程顺利施工。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宜万铁路是全州各族人民的百年梦想,全州上下把宜万铁路当作全州招商引资第一项目来对待,用过去争取项目的热情来支持工程建设,通过对项目建设重大意义的宣传,充分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建设铁路的激情,调动了沿线人民支持铁路建设的积极性。

2、加强领导,组建专班。为抓好支持宜万铁路建设的各项工作,州政府成立了铁路建设委员会,由州长任主任,常务副州长、分管副州长及政法委书记任副主任,下设办公室。并将铁路办作为纳入财政预算的常设机构,组建成工作专班,代表州政府全权行使协调职能,负责宜万铁路恩施州境内征地拆迁工作的具体组织实施。沿途4个县市和21个乡镇均统一要求组建了工作专班,并实行首长负责制。同时,州委、州政府还明确了一名分管领导,州委、州政府领导经常到建设单位和施工第一线,了解建设情况,现场解

决问题,为铁路建设排忧解难,确保了铁路建设的顺利进行。

3、统一政策,严格执行。借鉴渝怀等铁路和我州重点工程建设的经验,认真起草了《宜万铁路恩施段征地拆迁安臵管理办法》及其修改和补充意见、《宜万铁路恩施段征地拆迁资金管理办法》,做到了“三统一”,即全州政策统一,征地拆迁资金管理办法统一,征拆工作程序统一。认真贯彻落实省、州有关文件精神,严格执行政策,确保征地拆迁工作做到政策公开,补偿透明,阳光操作,公正公平,切实保护农民利益。积极开展征地拆迁工作,保证了工程建设需要。

4、部门配门,优化环境。各级国土、林业、水利、交通、公安、电力、电信等部门在政府的统一组织协调下,根据各自的职责,切实为铁路顺利施工服务。实行一个“窗口”服务,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凡是宜万铁路征地拆迁以及其所需办理的各项审批手续,均由各级支铁机构归口协调办理。各有关部门在受理审批手续时要本着高效、服务的原则,特事特办,急事急办,从简从快办理各项审批报批手续,不得借故推诿,久拖不决。不得以检查为由,干扰宜万铁路建设,对在建的宜万铁路单项工程,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下达停工通知。同时,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认真落实“分级负责、归口办理”、“谁主管、谁负责”的工作责任制,坚持依法、依政策办事,积极稳妥处理铁路征地拆迁过程中的各种矛盾,把矛盾消化在萌芽状态,确保了一方稳定。据不完全统计,几年来,共处理各类矛盾和问题1000多起。

5、加强宣传,营造氛围。为了动员全社会力量支持宜万铁路建设,我们开展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教育活动,编辑出版一本征地拆迁宣传手册,办好《恩施铁路》简报。在《恩施日报》、恩施电视台分别开辟了铁路建设专栏和专题节目,集中报道支铁先进典型和铁路建设者的感人事迹。编印了13000多册征地拆迁宣传资料,放发到每一个征地拆迁户,使征地拆迁政策家喻户晓。同时,还邀请新华社、湖北日报社等新闻媒体深入铁路建设工地采风,开展专项宣传活动。为宣传宜万铁路,提升恩施州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州铁路办开展了“四个一”工程,邀请央视组织拍

摄了五集宜万铁路专题片,拟于近期在央视重要频道黄金时间播出;邀请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赵瑜撰写的宜万铁路报告文学《火车头震荡——宜万铁路始末》已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首发式,正式出版;由著名歌手韩磊演唱的宜万铁路音乐电视片《神话一线牵》已正式发行;宜万铁路画册已出版。通过这些宣传活动,展示了宜万铁路建设者的卓越风采以及我州各级党委、政府和沿线广大人民群众支持服务铁路建设的动人事迹。

6、全力服务,路地共建。抓好协调服务工作,是支持铁路建设的关键。铁路建设需要什么样的服务,就提供什么样的服务。一是州委、州政府开展慰问活动。每逢元旦、春节、中秋、国庆等重大节日,州委、州政府领导带队,到宜万铁路建设单位和部分施工单位进行慰问,表达对铁路建设者的感谢之情,致以节日的祝福。二是开展慰问演出活动。每年元旦期间,州铁路办组织文艺演出队赴宜万铁路建设工地慰问演出。三是组织送医送药活动。为切实做好支持铁路建设的各项工作,为铁路建设者开展健康服务,州铁路

办在全州组织为铁路建设者开展健康服务活动建立宜万铁路重大事故医疗应急预案,开展食品卫生安全、健康知识宣传、送医送药义诊和体检等活动。在2006年国际红十字日,州铁路办为铁路建设者开展了以“关爱铁路工人健康、服务宜万铁路建设”为主题的健康服务活动,深受铁路建设者的欢迎和好评。四是开展路地联谊活动。2008年12月27日,州委、州政府举行元旦路地联谊会,以表达对宜万铁路建设者的感谢。

四、地方配套设施建设

1、恩施火车站片区配套基础设施。恩施火车站片区配套基础设施主要建设内容:场平、管网、道路、亮化及铺油、绿化等设施,站前广场10万平方米。项目总投资为3.96亿元,地方政府多种渠道筹资建设。目前已完成场平、管网、道路、亮化、绿化等工程,完成18000平方米站前旅客活动平台建设,累计完成站前完成投资3.1亿元。

2、利川火车站站前广场。规划约4万平方米,建设约2万平方米。由湖北鑫城市政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目前广场的土石方开挖填运已结束,正在组织硬

化贴砖施工,在2010年12月底广场建设的主体工程可以完工。

3、巴东火车站配套设施。进站公路起于野三关集镇,长11公里,其中新建2公里,改建9公里,已全部建成水泥路面;站前广场长45米,宽43米,共1935平方米。广场中央设臵高杆射灯,两边设臵花池,建办公室200平方米、公共厕所50平方米。目前进站公路和站前广场已全部完工。

4、建始火车站站前广场。投资规模2483万元,广场设计面积10000平方米,大道设计长602米,宽36米。2010年12月1日招投标后开工建设,建设工期3个月。

五、宜万铁路开行车次

根据铁四院的设计,宜万铁路远期开行列车77对,目前已具备通车条件。2010年11月27日,经铁道部批准,宜万铁路近期列车开行班次已基本确定,其中始发列车为6对,通过列车为8对。铁路正式通车后,乘火车从宜昌到恩施只需1个半小时。川渝鄂地区出行至武汉、南京、上海的时间将缩短到5小时

至9小时。

宜万铁路线确定始发列车6对: 恩施至北京西K50/49次; 成都至宜昌东K1196/5次; 贵阳至宜昌东2118/7次;

武汉至利川K8132/

3、K8134/1次; 宜昌东至利川4081/2次;

利川至恩施4084/3次,与恩施至北京西K50/49次及宜昌东至利川4081/2次套跑。

办理通过宜万线的列车有8对: 成都至武汉T250/1、T252/49次; 武昌至重庆北K1024/1、K1022/3次; 重庆北至广州K358/5、K356/7次; 重庆至北京西K619/20次; 成都至杭州K530/1、K532/29次; 成都至南昌K788/5、K786/7次; 成都至上海K698/5、K696/7次; 广州至达州K1096/7、K1098/5次。

六、对恩施州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建设中的主要影响

1、有效地带动了消费。据测算,宜万铁路在恩施州投资约135亿元,按一般规律,铁路投资的30%将转化为消费,平均每年近6亿元在恩施州境内消费;铁路建设新增消费人群5-8万人,将直接带动农牧渔副业、饮食服务等行业的发展,从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2、使用本地民工和采购本地石材石料。据不完全统计,累计使用民工510000人天,其中雇用本地民工20多万人天;采购本地石材石料1000多万方。由于最大限度地使用本地民工和采购本地石材石料,对拉动地方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3、增加农民收入。铁路沿线有的农民在铁路务工,人均日收入30-50元不等;有的种植蔬菜、养家禽,专门为铁路建设者提供生活服务,收入颇丰;有的搞房屋出租,收入也不少。如利川市汪营镇高坎子村平均每天在铁路上务工有400人左右,全村一年可增收入300余万元,全村为施工队提供生活供给,村民一年可增收100万元。同时,铁路建设带来了产业群的

增加,新增5个石材加工厂,年增收入可达50万元;新增7个商店,年增收入近10万元;新增房屋出租收入3万元。上述几项可为村民增加收入460多万元,人平增收2030元。

(二)建成后的主要影响

1、扩大开放程度。宜万铁路建成后将打通我州通往东西部的通道,密切恩施州同发达地区的联系,进一步扩大对外开发程度,有利于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2、促进资源开发。恩施州铁矿、磷矿等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宜万铁路建成后,将大大降低自然资源开发成本,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更加有效地促进沿线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加快工业化进程;将大大带动恩施州绿色产业的发展,形成以铁路为主轴的绿色产业经济带;将有力地促进恩施州旅游资源开发,为我州进一步推动旅游业发创造条件,加快恩施州旅游业发展的步伐。

随着宜万铁路贯通,恩施州加快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基本具备,我们将充分利用宜万铁路开通的机遇,把工作的重点要转移到产业发展上来,加大优势资源

开发力度,着力建设五大产业基地。一是建成全国知名的绿色产业基地。充分发挥特色资源、绿色资源、生态资源优势,着眼于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着力建成100万亩林果基地、100万亩烟茶基地、100万亩中药材基地、100万亩特色蔬菜基地。二是建成全国知名的特色农产品加工基地。用现代工业理念来谋划和提升农业,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通过几年的努力,把恩施州建成以烟草加工、富硒绿色食品加工和药业生产加工为重点的全国知名的特色农产品加工基地。三是建成华中地区重要的洁净能源基地。到“十一五”期末,全州水电装机容量达430万千瓦,开发风电30万千瓦,年产天然气3亿立方米,在全州农村适宜地区基本普及沼气,新建沼气池70万口,争创全国生态家园第一州。四是建成全省重要的矿产工业基地。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重点抓好煤炭、铁矿、石膏、磷矿、硅矿、高岭土等六大矿产资源的开发工作,逐步建成全省重要的矿产工业基地。五是建成中国健康旅游基地。以建成旅游目的地为目标,着力推进民族文化与旅游业的整合,做好山、水、洞、情文章,重点

建设腾龙洞、恩施大峡谷、清江闯滩、神农溪等核心景区,打造旅游精品名牌,努力建设“中国健康旅游基地——绿色恩施州·土(家)苗风情园”。

七、宜万铁路历史沿革

“百日维新”后,梁启超、康有为等一批有识之士首次提出修建川汉铁路的倡议,孙中山先生在其《建国方略》中提出修建川汉铁路的构想。

1903年,清王朝拟定修建川汉铁路,从四川成都经重庆到湖北汉口。

1909年,中国杰出的铁路工程师詹天佑率领人马集结宜昌准备修建川汉铁路。同年10月,宜昌至秭归段曾一度动工修建。

1911年5月,清王朝宣布将铁路修筑权收归国有,废除商办法案,然后向外国列强借债修路,出卖路权,引发了针对川汉铁路的“保路运动”。

1912年11月,川汉铁路改为官办,退还民股。1914年,詹天佑为落实孙中山先生在《实业计划》中修建川汉铁路的设想,重新勘测川汉铁路。绕过利川县内的长约10.5公里的齐岳山隧道,沿清江入川,从宜昌、恩施、利川、石柱、涪陵至重庆,全长1200多公里。随后,川汉铁路东段武汉至长江埠段开工,后因军阀混战,筹款困难,1926年停建。

1947年,国民党政府为避开三峡自宜都沿清江经恩施、利川、石柱、涪陵至重庆,再次进行线路踏勘。1956年以来,铁道第四勘察设计院曾多次对川汉铁路进行过勘测,编制了全线初步设计方案。

1964年10月,国家进行“三线建设”,铁道第四勘察设计院3000多名职工千里风尘奔赴川东勘测西南东通路,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制作了川汉铁路大型立体模型,绘制了大幅挂图。后因“文革”停止勘测设计。

1993年3月,铁道部指令铁四院、铁二院、经规院共同完成《西南东通路规划研究报告》。

1994年12月12日,铁四院受湖北省及恩施自治州的委托,对川汉铁路全线进行现场踏勘。

1995年3月,恩施州的全国人大代表向兴平在八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当面向江泽民同志汇报请示修建枝城至万州铁路。当年,铁四院受湖北省计委的

委托,编制了《川汉线枝万段可行性研究报告》。

1997年,湖北省成立川汉铁路枝万段建设筹备领导小组,标志该线建设纳入实施阶段。铁道部再次下文铁四院进行川汉铁路枝万段可行性研究。

1998年9月,铁四院对枝万段进行了航空测量;11月派出四支勘测分队,测定枝城至万县线路方案。

1998年10月,湖北、四川、江西、安徽等四省联合向国务院呈报了《关于恳请国务院尽早批准立项建设川汉铁路枝万段,尽快贯通沿江铁路大通道的请示》。

1999年4月6日,铁四院又对枝万段46处重大工程进行地质加深、物理勘探,为线路设计人员提供了可资比选的数条线路方案。同年8月至12月铁四院抽调四个勘测队对宜万铁路再进行全线初步勘测设计工作。

2001年8月,国家计委以计规划[2001]710号文下发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综合交通体系发展重点专项规划》。国家计划在“十五”期间,建设宜昌至万州铁路新线。

2001年至2003年,铁四院调集精兵强将,进行大规模的勘察选线和设计工作。

2002年6月19日,国务院总理办公会通过《川汉铁路枝万段项目建议书》。7月4日国家计委以计基础[2002]1055号文批准立项。

2003年4月,恩施州成立铁路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开展征地和协调服务。

2003年7月,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以咨交通[2003]569号文件向国家发改委上报了《关于新建万州至宜昌铁路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评估报告》。同年11月26日,国务院总理办公会通过可研报告。2003年12月8日,国家发改委以发改交运[2003]2143号文批准宜万铁路可研报告。

2003年12月1日,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20周年大庆之际,铁道部在宜万铁路恩施车站站址恩施市枫香坪村举行隆重奠基仪式,拉开了宜万铁路建设的序幕。

2004年1月13日,国家发改委以发改投资[2004]75号文下达2004年第一批新开工固定资产投资

大中型项目计划的通知。宜万铁路42个标段的施工单位陆续进场,全线开工建设。

2006年9月15日,国家发改委以交运[2006]1956号文批复宜万铁路宜昌至凉雾段建设复线。

2009年12月10日,宜万铁路最后一座高风险隧道齐岳山隧道贯通,铁道部部长刘志军出席贯通仪式。

2010年8月18日,宜万铁路铺轨全线贯通。2010年11月17日至23日,宜万铁路试运行。2010年11月25日至28日,铁道部对宜万铁路组织开展安全评估验收。宜万铁路正式具备营运条件。

八、恩施州铁路发展规划

宜万铁路开工建设后,州铁路办积极履行州委、州政府赋予的规划研究和争取恩施州境内新的铁路项目的职责,本着“建设、争取、储备”的原则,站在完善路网结构、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高度,开始谋划恩施州境内新的铁路项目,主动联合周边相继提出和争取黔张常铁路、安恩张铁路、郑渝铁路和恩黔铁路,去年国家调整中长期铁路网时将上述铁路项目列入了国家规划。从恩施州境内铁路建设来看,形成了“建设

2条,争取2条、储备2条”的铁路发展格局,即在建铁路项目2个(宜万铁路和渝利铁路),已启动前期工作的铁路项目2个(黔张常铁路和郑渝铁路),规划研究铁路项目2个(安恩张铁路和恩黔铁路)。宜万铁路、渝利铁路、黔张常铁路、安恩张铁路恩黔铁路和郑渝铁路相继建成后,在恩施将形成“大”字形铁路骨架,达到500公里的州内铁路网规模,恩施至武汉、重庆、贵阳、长沙等省会城市只需要3个小时,将真正提升恩施州区位竞争力。从州境内看,宜万铁路经过巴东、建始、恩施和利川,黔张常铁路经过咸丰、来凤,安恩张铁路经过恩施、宣恩、鹤峰,客观上我州县县将通铁路。

九、恩施州州情

(一)基本情况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成立于1983年8月19日,是共和国最年轻的自治州,也是湖北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州和唯一被纳入国家西部大开发范围的地区。全州国土面积2.4万平方公里,辖恩施、利川两市和建始、巴东、宣恩、咸丰、来凤、鹤峰六县,总人口397万,其中土家族、苗

族等28个少数民族占54%。

1、恩施州是一个神奇美丽的地方。这里是巴文化的发祥地,是世界优秀民歌《龙船调》的故乡,是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核心区。这里有200多万年前“建始直立人”留下的世界最早的“古人类文化”,有与楚渝文化交相辉映的“巴文化”;有精美绝伦的土家织锦西兰卡普;有中国南方杆栏式建筑经典土家吊脚楼;有“二战”时期,恩施作为湖北省临时省会所在地和世界反法西斯东方战场第六战区指挥中心形成的“抗战文化”;有中国工农红军在这里开展武装斗争长达八年之久、建立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积淀的“红色文化”;有亚洲第一洞、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推选为中国最美六大洞穴之一的“腾龙洞”;有可与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媲美的“恩施大峡谷”;有全国罕见、一线串珠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星斗山、七姊妹山和国家森林公园坪坝营;有奇丽的“清江画廊”。这些奇观和多彩的民族文化、良好的自然生态、宜人的气候条件,使恩施州成为名符其实的“旅游胜地”,与张家界、长江三峡构成了中国黄金旅游线上的“金三角”。

2、恩施州是一个物产富饶的地方。被称为“动植物黄金分割线”的北纬30°线穿越恩施州腹地,生物资源十分丰富,森林覆盖率近70%,享有“鄂西林海”、“华中药库”、“烟草王国”等美誉。全州水电资源理论蕴藏量达600万千瓦,可开发量近500万千瓦,目前已开发和正在开发的400多万千瓦,是华中地区重要的清洁能源基地。鄂西大铁矿是全国四大铁矿之一,已探明储量13亿吨,预测储量达40亿吨。天然气已探明储量1500亿立方米,预测资源量1.5万亿立方米。恩施州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独立硒矿床,有“世界硒都”之称。

3、恩施州是一个发展潜力巨大的地方。当前,我们面临着许多好的政策环境。一是国家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进一步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武陵山区的经济协作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二是省委、省政府支持恩施州建设全国先进自治州、推进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并将继续加大“616”对口支援力度。三是经过多年打基础,我州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加快发展,从整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向小康的转变;沪渝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宜万铁路全线铺轨贯通,交通等基础设施明

显改善,为加快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二)“十一五”期间发展情况

1、产业兴州步伐加快。全州累计建成特色产业基地300多万亩,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由“十五”的81家增加到257家,“恩施玉露”、“皇恩宠赐”等品牌质量大幅度提升,农民收入的70%来自特色农业;全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十五”的171家增加到495家,2009年工业增加值达到56.6亿元,工业企业提供的财税收入占全州财税总收入的60%以上;全州国家质量等级景区达到19家,恩施大峡谷、利川腾龙洞、坪坝营原始森林、神农溪漂流等一批旅游精品在国内外旅游市场中声名鹊起。全州发展旅行社44家、星级饭店47家,全州旅游综合收入每年以30%以上的速度递增,以生态文化旅游业为重点的第三产业占全州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1%,预计2010年旅游人数将超过1000万人次,有望进入全省市州排名前五强。2009年,全州实现生产总值280.7亿元;实现财政收入18.3亿元;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356亿元、207亿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810元。

2、基础设施明显改善。铁路、高速公路、机场扩建三大项目竣工投入运营,我州承东启西、接南纳北、内畅外联、辐射周边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正在形成。电力、交通、通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实现了100%的村通电,96%的村通公路,100%的村通电话,广播电视混合覆盖率达98%。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进一步发展,有效灌溉面积不断扩大。

3、改革开放不断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取得了重大突破,对外开放取得了明显成效。积极推进乡镇综合配套改革,“以钱养事”运行机制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岗位制改革、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顺利推进。“乡财县管”财政管理方式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和外贸成效明显,2009年外贸出口创汇8670.94万美元,年均增长32.2%;直接利用外资1311万美元,年均增长46.7%。

4、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形成了学前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额、民办教育协调发展格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平均参合率达到91.5%。城市低保提标工作全面

开展,农村低保扩大到21万人。新增城镇就业14.13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41.1万人。扶贫开发深入推进,全州农村贫困人口下降到130万人。解决了75.85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

5、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成效。完成退耕还林178万亩,天然林管护1725万亩,全州森林覆盖率达到67%。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00平方公里。节能减排完成规划目标。环境治污设施日臻完善,新增污水处理能力达23.4万吨/日,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60%以上,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全州8县市11个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100%。生态家园和文明新村建设进展顺利,全州累计建成农村户用沼气池45万口,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

(恩施州铁路办提供)

恩施州工业发展情况介绍

一、2009年工业经济发展情况

2009年,全州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共计63.58亿元,同比增长23.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424家,比上年净增99家;工业增加值达到56.58亿元,扣除价格因素同比增长26.9%,增长幅度位居全省第六,实现了连续三年增幅保持20%以上的状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实现历史性突破,双双首次过百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工业销售产值分别达到136.31亿元、133.2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5.02%、34.38%;工业产品产销率达到97.78%。

2009年,全州六大工业支柱产业共计实现工业总产值114.69亿元,同比增长31.82%,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84.14%。

二、2010年10月情况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49.9412亿元,同比+42.1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35亿元,同比+25.3,规模以上企业470家,比年初净增46家。

三、“十二五”时期全州资源型工业发展的发展总体打算

(一)发展目标

到2015年,全州工业总产值达到450亿;工业增加值达到160亿元,年均增长1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35亿元,年均增长18%(2009年全口径工业增加值为67.07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为56.58亿元)。

全州六大特色支柱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60亿元以上(规模以上,下同),实现增加值110亿元以上,实现税收20亿元左右。

依托六大特色支柱产业提升、扶壮20个特色及关联配套产业集群,产业群集实现工业总产值240亿元以上,产业集群培育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00户左右,使全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量达到800户以上。

集中力量做大做强80户以上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税收过千万元的特色产业龙头骨干企业,使每个产业集群都拥有3—4户省内知名的特色产业排头兵企业。立足优势资源开发,加快发展资源型工业,重点推

进20个具有较强产业延伸扩展意义和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支撑作用的资源型重点工业项目,项目投资总额达350亿元以上。

立足优势培育特色品牌,重点培育出在全省乃至全国有较大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的30个左右骨干拳头产品。

(二)根据各县市工业产业发展基础,主要以沪渝高速、宜万高铁沿线为依托,新建、扩建20个重点工业产业集群。在八县市的布局如下:

1、烟草工业产业集群:恩施市。

2、洁净能源(水电、风电)产业集群:水电保持现有格局,风电在利川市。

3、煤矸石综合利用发电产业集群:巴东县或建始县。

4、煤炭产业集群:巴东县、建始县、利川市、咸丰县。

5、铁矿开发产业集群:建始县、巴东县。

6、硅矿开发产业集群:建始县、巴东县、鹤峰县、宣恩县。

7、新型建材产业集群:恩施市、巴东县、来凤县、鹤峰县。

8、其他非金属矿开发产业集群:咸丰县、来凤县。

9、茶叶精深加工产业集群:恩施市、鹤峰县、宣恩县、利川市。

10、特色蔬菜精深加工、出口创汇产业集群:恩施市、鹤峰县、利川市。

11、畜禽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恩施市、巴东县、宣恩县、咸丰县、来凤县。

12、魔芋精深加工产业集群:恩施市、建始县、巴东县。

13、特色饮料(酒)系列开发产业集群:恩施市、建始县、巴东县、鹤峰县。

14、粮食精深加工及特色食品开发产业集群:恩施市、宣恩县、巴东县。

15、天然气及天然气化工产业集群:利川市、恩施市。

16、林、浆、纸、板(化工)产品产业集群:恩施市、建始县、咸丰县。

17、药化、药业产业集群:恩施市、利川市、鹤峰县。

18、设备制造及电子电器、仪器仪表装配产业集群:恩施市、建始县。

19、磷化工产业集群:鹤峰县。

20、印刷(包装装潢)产业集群:恩施市。

四、宜万高铁开通后的个别产业产品运输成本比较 2010年8月,州政府与新兴铸管集团签订长期合作协议,新兴铸管集团用三年时间建成年产500万吨金属铁粉生产工厂,产品要运至黄石进行再加工,起运点如设在野三关火车站,到宜昌约100公里左右,按传统的汽车运输,现行价0.70/吨公里(双方一般性认定),此段要花费35000万元。改为火车运输,按国家发改委、铁道部(2009)3103号文规定,0.103元/吨公里计,只需花费5155万元。相比之下,此段采用铁路运输,该企业一年可节约29845万元的运输费用,可节约85.3%。(简单计算,仅供参考)

(恩施州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提供)

恩施州商务事业发展情况介绍

随着沪渝高速和宜万铁路的建设与相继开通,我州交通瓶颈逐步打破,为我州对外开放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为此,全州深入推进“开放活州”战略,以扩大开放为先导,以招商引资为重点,积极抢抓国际资本与沿海产业转移和国家政策支持发展机遇,以“两路”开通为契机,加强意识对接、组织机制对接、制度环境对接、市场环境对接、区域战略对接和产业基础对接,努力降低本地区制度成本与商务成本,从资源要素配臵方式与产业综合配套条件方面构建竞争优势,提升项目质量,优化落地环境,树立全民开放意识,提高服务水平,在新的起点上,推动全州对外开放迈上新台阶。

“两路”开通带来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对我州经济社会发展带巨大影响。

一是数量壮大

1、招商引资。围绕大力发展“生态旅游、资源型工业、特色农业”,三业并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招

商引资呈现可喜成效。由2003年实际到资14.19亿元,发展到2010年10月50.7亿元,增长近3倍。(具体情况如下)。

实际到资(亿元)2003

14.19 2004

17.72 2005

17.91 2006

19.72 2007

21.7 2008

35.08 2009

44.5 2010年1-10月

50.70

2、外贸出口

出口额(万美元)2003

1497 2004

2235.5 2005

2835 2006

3574 2007

4055.07

2008

5641.99 2009

8670.94

3、利用外资

利用外资额(万美元)2003

98.3 2004

1033.6 2005

282.4 2006

1537 2007

840 2008

1616 2009

1311

预计到“十二五”期末,全州招商引资到资累计达到600亿元,年增长25%以上;外贸出口累计达到10亿美元,年增长20%以上,直接利用外资达到1.5亿美元,年增长15以上。

二是贡献提升

招商项目中,全州年产值形成百万元以上企业近700户,达到规模以上企业280多家。2009年实际到资44.5亿元,较同期增长26.85%,占全州社会固定

资产投资24.42%;实现产值42.42亿元;上缴各种税收3.29亿元;提供劳动就业岗位26513个;新增规模以上企业25家。

三是质量提高

引进了国内500强企业如中百集团、沃尔玛、家乐福、新兴铸管、九州通、武钢、安利等近10家。全州共承接产业转移机电制造、电子、服装、钟表、体育制品等企业21家。充分利用回乡创业人员带回的资金、技术、人才,加强“回乡创业”工程建设。加大了现代物流建设,着力打造连接华中与西南大型物流周转中心和武陵山区农副产品集聚中心建设。

四是领域拓宽

全州招商引资项目由原来较单一的房地产、水电开发、农业加工,形成覆盖农业、商贸流通、旅游、交通、能源、水利、生态、房地产、城市市政建设等领域,有力地提升了全州产业基础,改善了产业结构,加快了全州城市化和产业化进程。

(恩施州商务局提供)

恩施州旅游业发展情况介绍

恩施州委、州政府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重大战略部署,按照“生态立州、产业兴州、开放活州”的总体要求,坚持走“绿色繁荣、特色开发、可持续发展”的路子,把生态文化旅游业作为三大支柱产业之一来培植,切实加快旅游产业发展。2009年,全州共接待中外旅游者663.59万人次,同比增长42.14%,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9亿元,同比增长20.68%,旅游综合收入占全州GDP的比重达到9.85%。其中接待境外旅游者25.13万人次,实现外汇收入625.43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4.4%和36.8%。

一、坚持高端发力,把生态文化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培植

省政府鄂西旅游工作座谈会的召开,省委、省政府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重大战略的提出,特别是沪渝高速公路通车、宜万铁路即将建成,恩施州旅游业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州委、州政府把握机遇、审时度势,明确提出把生态文化旅游业、特色

农业、资源型工业作为州域经济三大支柱产业来培植,高端发力,强力推动旅游产业发展,主要领导经常听取旅游工作汇报,亲自带队赴外学习考察,出席旅游宣传推介活动,乐当“旅游形象大使”;每年召开一次全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成立州推进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领导小组,研究解决旅游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出台旅游奖励政策,设立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对4A级以上景区、四星级以上饭店、新开航线、旅游包机实施引导性奖励;今年,在机构改革中组建州旅游委员会,保留各县市旅游局作为政府直属事业单位,并参照公务员法管理,旅游部门建设得到进一步重视和加强。5月19日、21日,州政府常务会议、州委常委会议分别听取旅游工作汇报。全州上下强力推进“旅游兴州”战略,形成了“第一产业围绕旅游调结构,第二产业围绕旅游出产品,第三产业围绕旅游搞服务,交通围绕旅游上档次,城建围绕旅游美形象,林业围绕旅游出景点,文化围绕旅游创特色,宣传围绕旅游造声势,公安围绕旅游保平安,各行各业围绕旅游聚合力量”的态势,构建起“党政全力推动、部门密切配

合、社会整体联动”推进旅游业发展的新格局。

二、加大规划编制和项目争取力度,积极融入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

一是积极应对省委、省政府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对湖北旅游发展战略格局的重大变化,结合旅游业发展态势,科学谋划全州旅游发展战略,将全州旅游发展总体布局由“一轴两极三区”调整为“一个中心,两条走廊”,使恩施旅游形成开放的发展空间,处在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与大武陵旅游圈交汇的重要位臵,客观上为恩施成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核心板块和战略支点奠定了基础。二是编制了《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恩施州发展总体规划》和文化旅游、交通、生态三个实施方案(简称“一总三案”),积极融入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三是加强区域资源整合,编制了《恩施州南线民族风情旅游规划纲要》,对我州南线民族风情旅游走廊的发展重点和建设时序作出科学安排。四是利川、巴东、来凤、咸丰等县市都编制或修编了旅游规划,全州旅游规划体系进一步完善。五是积极做好《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文化旅游发展规划》的对接

和项目争取工作,全州共有73个项目进入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规划项目库,项目资金达128亿元。宜巴高速公路、恩施清江画廊和恩施腾龙洞、大峡谷整体开发及恩施民族民俗景观等三个项目纳入省鄂西圈办2009年开工建设的“十二大重点工程”项目,并开工建设。其中,以恩施大峡谷、腾龙洞、神农溪为重点的六个景区项目总投资3.5亿元。恩施城区通往恩施大峡谷的道路改造升级工程已经开工建设,其中新修10公里,改造32公里。同时,争取鄂西圈投公司为恩施大峡谷自动扶梯和地缝垂直观光电梯建设项目融资3000万元。今年以来,鄂西圈投公司、香港驰生集团负责人多次来州考察,商讨启动一批重大旅游项目。

三、扎实推进重点景区建设,打造精品名牌 坚持政府投入与社会投入“两个轮子”一起转,政府主要配套投入基础设施建设,社会投入主要通过市场运作、招商引资加快景区开发和宾馆酒店改造建设。全州绝大部分优质资源通过招商引资落实了开发业主,生态文化旅游景区建设初具规模。在重点景区建设上,把恩施大峡谷、腾龙洞、坪坝营作为全州旅游

建设的重中之重,加快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把特色做优、精品做强、品牌做响。恩施大峡谷游客中心、停车场、中龙门餐厅等设施主体工程基本完工,自动扶梯和地缝垂直观光电梯建设已经启动;腾龙洞激光秀、《夷水丽川》进行了升级改版,景区服务设施进一步完善;坪坝营一期工程建设项目完成投资6000万元,景区索道正式营运,游客中心、停车场、旅游厕所、标识标牌等配套设施建设基本完工,被国家旅游局评为4A级旅游景区;神农溪接受了国家5A级旅游景区检查指导组的检查指导;水布垭景区旅游码头已经建成,大型游船“清江之翼”投入使用,成为清江旅游线上的新亮点。

四、全方位开展旅游宣传促销,提升“恩施旅游”品牌

按照“政府主导树形象、企业运作抓客户”的思路,借助航空航线不断增多和“两路”开通的机遇,不断加大宣传促销工作力度。2009年,采取州县(市)联动、政企联动的模式,以恩施大峡谷、腾龙洞、神农溪、坪坝营等景区为重点,捆绑资金750万元,在北京、上

海、广州、重庆、武汉等地实施恩施旅游整体宣传促销。在武汉、重庆主要公交线路上投放了150余台公交车车体广告宣传恩施旅游;在中央电视台《新闻30分》栏目插播恩施天气预报,摄制七集大型电视纪录片《天上银河、人间清江》在鄂、渝两地电视台播出;成功举办了“’2009湖北恩施旅游产品上海推介会”、“ ’2009湖北·恩施生态文化旅游节”、“龙船调艺术节”、“恩施女儿会”、“2009中国三峡纤夫节”、“土家摆手节” 等一系列旅游节庆活动,开展了“国际旅游小姐巡游恩施”和“ 2009—2010国际旅游小姐冠军总决赛恩施赛区决赛”等活动,组织了120人的大型土家原生态摆手舞表演团参加上海旅游节,进一步提升了恩施旅游的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今年,州政府首次批转全州旅游宣传方案,并筹集旅游宣传专项资金2000万元,相继举办了“重庆旅游向东”、“神话恩施”大型旅游直通车活动,6月2日,湖北日报辟出专版对“神话恩施”进行了深度报道。6月17日,联合东方航空公司在武汉举行了“恩施号”飞机首航式。

五、切实加强配套建设,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一是加快旅游城镇建设步伐。以县市创强创优为抓手,完善城市功能,建设旅游目的地。全州8个县市中,4个县市创优创强成功。恩施、利川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巴东、咸丰被评为湖北旅游强县。二是进一步提高接待水平和档次。全州现有四星级饭店4家,恩施、利川的五星级饭店和多家四星级饭店完成规划选址等前期工作,正在抓紧施工。三是加强旅游人才队伍建设。选派优秀导游赴吉林延边学习韩语,举办全州导游大赛,为旅游业发展储备人才。四是积极培育旅游市场主体。以学习贯彻《旅行社条例》为契机,进一步推动旅游行业资源整合,优胜劣汰,培植龙头企业。

六、旅游经济持续升温,旅游市场出现重大转折近几年来,通过狠抓景区建设、宣传促销、行业创建三大重点工作,为构建旅游支柱产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随着沪渝高速公路的通车和宣传促销效应的释放,今年以来全州旅游经济主要经济指标迅猛增长,高位运行,全州旅游产业发展实现新转折,出现新局面,成为全省旅游发展的新亮点和新的增长极。1—月,全州累计接待中外旅游者315.96万人次,同比增长67.9%;实现旅游收入13.66亿元,同比增长67.49%。恩施大峡谷、腾龙洞、恩施土司城接待量都达到7万多人次。5月份,全州接待旅游者超过100万人次,达到102.3万人次。

4、5两个月,恩施大峡谷、恩施土司城等景区单月接待量分别保持在2万人次以上,腾龙洞共接待3.3万人次,恩施城区星级饭店客房出租率均超过60%,个别饭店超过100%。归纳起来,旅游业出现了“三个大于”的转变:一是景区成为重要的旅游吸引点,开始扛起接待大梁。“五一”期间,景区接待达到106394人次,占总量的43.53%。旅行社地接州外游客数量是组团出州游客数量的数倍,实现了游客“进”大于“出”的转变。二是游客客源构成也发生显著变化。客源从以州内及周边地区为主向州外省内客源、省外客源、境外客源等多层次客源市场转变,首次出现省外游客大于省内游客的转变。“五一”小长假期间,我州共接待旅游者24.43万人次,同比增长223.83%,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59亿元,同比增长381.9%,人数、收入与去年“十一”长假相当,创下我

州历史上假日旅游的最高峰。三是周接待游客结构渐趋优化。多数景区接待状况由过去双休日接待量大于工作日接待量的“2”>“5”转变为工作日接待量大于双休日接待量的“5”>“2”。核心景区日接待量均稳定在1000人次以上,基本形成较大进入量常态。

近年来,我州旅游产业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面临着很多挑战,存在很多问题和矛盾,高品位的旅游资源没有充分转化为高品位的旅游产品,旅游产业链还没有真正形成。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景区交通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可进入性不强;二是景区建设投入不足,宣传促销力度不够,知名度还不高;三是旅游六要素不配套,缺乏较大规模旅游团队的接待场所;四是旅游企业实力不强,缺乏龙头景区、龙头企业,市场运作手段弱化。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全省旅游产业大会精神,围绕把恩施州建成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旅游休闲避暑度假目的地的目标,以生态文化旅游产业为突破口,加大资源整合力度,集中优势力量,支持重点品牌、重点项目、重点设施建设,加快培育一批国

家级、世界级的旅游名牌,使生态文化旅游业真正成为州域经济的支柱产业。

一、启动大项目完善配套。一是以州经济开发区东区为依托,启动恩施旅游港建设。旅游港集宾馆饭店、娱乐健身、文化演艺、旅游商品展示销售、景区和旅行社服务网点于一体,吸引鄂西圈投公司进行战略投资,把恩施州城打造成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和武陵山区重要的游客集散地。二是加快恩施大峡谷、腾龙洞、坪坝营等核心景区的游客中心、换乘中心、停车场、厕所等配套设施的建设。

二、改善大交通提升可进入性。一是积极促进宜万铁路、渝利铁路、宜巴高速公路等在建项目的尽快建成。二是促成恩黔、利万、恩来高速公路和黔张常、安恩张铁路尽早开工建设。三是进一步完善配套服务设施,加大航线航班密度,把恩施机场打造成为国内领先的百万级旅游支线机场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重要窗口。四是加强州内交通条件的改善,形成连接恩施大峡谷、腾龙洞、坪坝营三大核心景区的快速旅游通道。

三、围绕大市场拓展客源。在巩固武汉、重庆等主要客源市场和短程市场的基础上,抢抓宜万铁路下半年通车的机遇,围绕重大事件开展营销,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和台湾、日韩等境外市场开展宣传促销,积极开拓中远程客源市场,吸引高端游客消费。

四、营造大环境加快发展。一是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培育旅游支柱产业推进旅游经济强省建设的决定》的贯彻落实为契机,尽快研究制定具体的实施意见,做到含金量高、操作性强,为旅游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二是以申报全国旅游综合改革试点为契机,将我州旅游产业发展纳入国家部委政策支持的层面,争取政策“红帽”。

(恩施州旅游委员会提供)

恩施州农业发展情况介绍

恩施自治州位于湖北省西南部,地处武陵山脉腹地,长江三峡与张家界两大胜景之间,是全国最年轻的少数民族自治州、湖北省唯一被纳入西部大开发范围的地区。全州国土面积2.4万平方公里,辖6县2市及2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有88个乡镇、办事处,2540个村。总人口395万,其中乡村人口338万,占总人口的85.6%。2009年,全州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52.4亿元,其中,农业产值92.3亿元,林业产值4.6亿元,牧业产值53.7亿元,渔业产值0.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810元,是一个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少数民族山区。

恩施州发展特色农业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越的区位条件。气候资源属亚热带湿润性气候和山地立体气候,冬少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境内年均气温16.2℃,年平均降水量1600毫米。“动植物黄金分割线”北纬30度穿越腹地,形成了丰富独特的动植物资源,被誉为华中“天然植物园”和“种质基因库”。全州森林覆盖率达67%,被称为“鄂西林海”。

恩施州与云南西双版纳、东北大兴安岭并称“中国三大后花园”,成为武汉和重庆两大火炉之间天造地设的避暑胜地。全州耕地总面积465万亩,其中常用耕地385万亩,临时性耕地80万亩。恩施州有“世界硒都”之美称,拥有“全球迄今发现的唯一独立高硒矿床”,“岩石、土壤、动植物硒富集均达到世界之最”,含硒品位均值达3600mg/kg以上,最高值达8.4%,“硒产品和硒矿床的开发利用前景广阔。恩施州工业化水平低,工业“三废”对环境的污染轻,农业发展整体水平不高,农业生态环境总体良好,是发展绿色、生态、有机农业的理想之地。2009年底,全州获得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三品”标志总数427个,通过产地认定的无公害基地面积170万亩、绿色食品基地面积160万亩、有机食品基地面积25万亩。

近年来,恩施州围绕实施“生态立州、产业兴州、开放活州”战略,大力推进特色农业板块基地建设,六大特色农业主导产业规模不断壮大,目前,全州烟叶、茶叶、蔬菜、干鲜果、药材五大种植业基地面积达到560多万亩。2009年,全州烤烟、白肋烟面积68.9万亩,是湖北最大的烤烟基地和全国最大的白肋烟出口创汇基地,成为名符其实的“烟草王国”。“清江源”特色优质烟叶“甜雅香”风格突出,“绿色生态、富硒低害”特征明显。烤烟除国内销售部分外,主要出口德、美、法、英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白肋烟为京、津、沪、滇等省市的多家烟厂使用,远销亚非欧美 2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州拥有茶园面积76.6万亩,占全省总面积的四分之一。含硒茶园面积在30万亩左右,“恩施富硒茶”含硒均值在0.26—25.50mg/kg,高硒区含硒均值达6.42mg/kg,是陕西紫阳茶的11倍,不论最大值还是平均值均为世界之最。“恩施玉露”茶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2009年评为“湖北第一历史名茶”,“恩施富硒茶”是湖北省“十大名茶”之一。茶类以绿茶、红茶、乌龙茶为主,产品主要销往非洲、欧盟及日本、俄罗斯、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全州蔬菜面积155万亩,其中高山蔬菜76万亩,高山蔬菜的规模、产量和市场占有率均占到全省的2/3以上,已形成湖北西南部山区特色蔬菜经济带。目前正着力打造高山蔬菜“大山鼎”品牌。特色山野菜早已斐声海外,莼菜、薇菜、蕨菜等山野菜种植面积在25万亩左右,主要出口日本和韩国。全州魔芋种植面积25万亩左右,是全国四大魔芋主产区之一,在湖北省占第一位。魔芋精粉等产品主要出口日本、韩国和东南亚。药材当年播种面积61万亩,常年留存面积130万亩,药材播种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40%以上。主要品种有党参、黄连、贝母、当归、丹皮、天麻等200多种。利川黄连是全国第一大产地,并已获得国家原产地保护,全州黄连常年留存面积14万亩;“板党”远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常年留存面积4万亩;“三木”药材厚朴、杜仲、黄柏留存面积65万亩。全州现有水果面积50万亩,以柑桔、梨、桃为主。“宣恩早蜜柑”曾被农业部评为“全国优质水果”。我州是湖北省第一大柚类产区,“贡水白柚”多次获得全国柚类鉴评“金奖”,是“湖北省特色水果”。近年来黄金梨发展较快,产品已打入欧盟市场。“第三代”(野生或半野生)水果猕猴桃、刺梨开发潜力大。干果55万亩,以核桃、板栗为主。畜牧业是恩施州的传统主导产业,在农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09年,全州生猪出栏405.38万头,存栏390.57万

头;家禽出笼868.67万只,存笼706.34万只。全州已建成万头猪场13个,各类养殖小区664个。近年来,通过大力培育壮大龙头企业,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狠抓农产品加工业,特色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得到不断提高。2009年,全州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总数达到1500个;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212家,占全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51.7%;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1家。全州具有进出口经营资格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1家,农副产品出口创汇2070万美元,占全州出口总额的23.9%。2009年全州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达700个,其中农民专业合作社301个,社(会)员总数81854个,其中农民成员80413户,占农户总数的98%;带动非成员农户21万多户,占全州总农户数的22%。通过实施“品牌农业”发展战略,品牌打造不断取得进展。“湖北名牌产品”总数达到31个,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总数达到13个;16件商标被评为湖北省著名商标。

恩施州特色农业发展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

遇。随着沪渝高速公路、宜万铁路的全线贯通,长期制约恩施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交通瓶颈问题得以明显改善。对于特色农业发展来讲,一是农产品生产运输及经营成本降低;二是农产品销售市场半径扩大;三是有利于开发休闲观光农业等农业多种功能;四是招商引资环境明显改善;五是农产品流通与信息传输更加顺畅,必将促进特色农业向更大规模、更宽领域、更高层次发展,加之,有国家继续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省委、省政府大力支持恩施州建设全国先进自治州等政策机遇。加快恩施州特色农业发展正当其时,前景广阔。

“十二五”期间,将围绕建成“六个一百”(基本烟田100万亩、茶叶100万亩、蔬菜100万亩、药材100万亩、林果100万亩、畜牧业综合产值100亿元)特色基地目标,大力发展特色生态农业,推进产业特色化、基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加工系列化、营销品牌化。为此,一是着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大力提升特色农业规模化经营水平。以实施“万亩乡镇千亩村”工程为抓手,推进“一乡一品,一村一品”特色

板块基地建设,加快形成一批特色农业专业乡镇、专业村,打造一批特色产业带、特色产业长廊和集中连片的特色产业板块。按照工业化理念和现代农业发展要求,整合涉农资源,高标准建设一批具有恩施特色的“高效茶园、精品果园、设施菜园、GAP药园、生态家园、现代烟草农业示范区、标准化养殖小区”等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二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提高标准化生产水平。围绕将恩施州建设成为“全国知名的绿色食品基地”、“全国重要的绿色农产品加工基地”目标,以开发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为重点,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加大标准化生产力度,提升农产品质量与安全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促进特色农业可持续发展。三是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面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专业大户是推进农业专业化、规模化、市场化和现代化进程的中坚力量。围绕实施“四个一批”工程,培植一批带动力大、辐射范围广、市场竞争力强的“领军”型龙头企业。鼓励和支持机制好、有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围绕主业加快技术改造,延长加粗产业链条,扩大经

营规模,增强企业实力。通过加大对效益好、规模小的成长型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使之成为孵化大中型企业的摇篮,形成企业集群。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扶持力度,提升服务功能,增强服务实力。加大对返乡创业农民、科技示范户、农村带头人、农村经纪人等的支持力度,扶持他们扩大生产经营规模,逐步成长为专业大户,进而催生一批新的农业企业。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业,着力推进农产品初级原料型加工向精深加工深化,单一产品向多元化系列产品拓展,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依托各县市现有工业园区,结合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城镇建设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加快建设一批加工园区,推动企业集聚、集群化发展。实施“品牌农业”发展战略,加大品牌整合与品牌营销力度,打造一批知名品牌。四是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科技支撑能力。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大力支持现有科研院所,拓展科研范围,加强特色产业学科建设。鼓励高校、研究院所等单位与特色农业基地协作,发展农业产学研联盟。支持农业龙头企业设立技术研发中心。加大

对农民的科技培训力度,提高农业劳动者综合素质,培育懂技术、善经营、会创业的新型农民。加强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加快引进、培育、推广、储备一批优良品种,建立专业化良种繁育基地,加快品种推广更新步伐,提高良种化水平。五是建立健全特色农业发展机制。健全产业发展组织运行机制,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业主开发的产业发展原则,积极推行“公司+专业合作组织+农民+基地”等产业化经营组织模式,促使不同的市场主体建立起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实现共同防范风险,合理分享利润,提高产业发展组织化程度,推进特色产业稳定健康发展。健全土地流转机制,制定加快土地流转的优惠政策和激励措施,鼓励农户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规范土地流转行为,加强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和土地流转纠纷调解机制建设,促进土地向新型经营主体流转,实现适度规模经营。

(恩施州农业局提供)

工作人员联络方式

恩施州铁路办:0718-8230074 谢世鸿:***

恩施州政府新闻办:0718-8223224 刘

洋:***

第二篇:将奇迹定格在崇山峻岭:宜万铁路

将奇迹定格在崇山峻岭:记宜万铁路全线建成通车

发布时间: 2010-12-24 | 作者:刘新红 吴志华 阮湘华

http://

建设难度最大、修建周期最长 宜万铁路建成通车

2010年12月22日 10:31中广网【大 中 小】 【打印】 共有评论0条 中广网北京12月22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中国铁路建设史上最难,每公里造价最高的铁路宜万铁路今天(22日)正式通车,它的通车将结束湖北鄂西山区不通铁路的历史,并大大缩短上海、武汉到重庆、成都的铁路运行时间。武汉铁路局的首发列车恩施到宜昌东的4806次列车在10点10分发车,下面我来连线湖北台记者徐曼,请她介绍一下现场的情况:

主持人:现在已经是北京时间10点11分了,列车已经从恩施火车站出发了吗? 记者:现在首发仪式还在进行中,首发仪式过后列车马上就要出发了。主持人:你已经在这儿等待,跟随列车一起去采访是吗? 记者:对。

主持人:现在坐火车到宜昌比以前普通的坐汽车到宜昌大概能节省多长时间,相关情况简单给大家介绍一下。

记者:去年也是这个时候,沪渝高速公路通车之后,我们坐车,自己驾车需要3个小时从恩施到宜昌,在此之前,恩施通往外界的通道只有318国道,通过318国道从恩施到宜昌需要6个多小时,到武汉也需要一整天时间。现在宜万铁路通车之后,从恩施到宜昌只需要2个小时,到武汉只需要6个小时。主持人:大大缩短了中间的旅程时间。

记者:时间大大的缩短了,随着明年咱们汉宜铁路的通车之后,从恩施到全国各地,比如到上海、重庆、成都、武汉的距离,更会大大的缩短。

主持人:我们知道宜万铁路总共修建7年时间才竣工,时间非常长,其他的山区铁路恐怕修建时间没有这么长,为什么会这么久,它的施工难度主要体现在哪里?

记者:因为宜万铁路它跨越西南山区,可以说西南山区地质条件最为复杂也是最为艰险的这样一条铁路。

主持人:现在我们听到现场的鼓乐声已经响起来了,要庆祝首先发了,我们可以听到你的声音。

记者:现在列车即将要发车了,现在我们也即将登上这趟列车,与普通乘客一起体验首趟恩施到宜昌的铁路之旅。

主持人:等你登上列车之后我们稍候再跟你连线,请你给大家介绍你在列车上的体验情况。

5万建设者奋战7年 世界最难修宜万铁路建成通车

2010-12-23 09:23:00 来源: 中国经济网(北京)跟贴 0 条 手机看新闻

中国经济网成都12月23日讯(记者喻剑)中国经济网记者从成都铁路局获悉:22日10时25分,K1196次旅客列车从重庆万州始发开往湖北利川,宜(昌)万(州)铁路正式通车。

成都铁路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宜万铁路是我国修建时间最长的铁路之一,历时7年之久。宜万铁路施工难度巨大,修建过程中,工地上一度有5万余工人现场施工,贯通齐岳山隧道就花了6年时间,最困难的时期一个月只掘进了4米。同时,宜万铁路还是我国铁路建设历史上单价最高的铁路,每公里造价达6000万元人民币。

据悉,宜万铁路是我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四纵四横”快速客运网中沪汉蓉快速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横跨湖北西部、重庆东部,途经湖北宜昌、利川和重庆万州等7个县市(区),全线运营里程377公里,桥隧占线路总长74%,为世界铁路之最,被称为“桥隧博物馆”。

目前,沪汉蓉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渝利铁路、汉宜铁路正在加紧建设中。在不远的将来,成都经沪汉蓉大通道到上海只需8小时。

宜万铁路建成通车

发布时间:2011-02-23 14:24:12 信息来源: 中铁物资集团网站

12月22日,在穿越了20余条暗河、30余处高压富水大断裂、100余处大型溶洞,战胜了100余次突水突泥等地质灾害,5万名建设者历经7年艰苦奋战后,我国铁路建设史上难度最大、桥隧最多、历时最长、造价最高,被称为“建筑在地下长江上的铁路”——宜(昌)万(州)铁路建成通车。

10时整,宜万铁路首发仪式在恩施和万州举行。铁四院、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二十一、二十二局集团等参建单位,共同见证了这条中国高风险铁路代表作“开门纳客”。

宜万铁路东起湖北省宜昌市,西至重庆万州区,全长377公里,是沪汉蓉铁路干线的重要组成部分。2004年全线破土动工,年均进度仅50多公里,是中国单公里修建时间最长的铁路;全线穿越岩溶山洞、悬崖峭壁、深山河谷、地下暗河区域,70%地段跨越岩溶强烈发育地区,8座Ⅰ级风险隧道穿越深埋高压岩溶地区,建设中面临的突水突泥问题属世界级难题,被国内外专家视为“筑路禁区”,是中国施工难度最大的山区铁路;平均每公里造价6000多万元,两倍于青藏铁路,是中国单公里造价最高的铁路;全线共有隧道、桥梁400余座,占线路总长的74%,有“桥隧博物馆”之称,为世界之最。

铁四院在该工程建设中开展了包括工程建设成套技术研究、运输安全技术研究和环境工程技术研究3大类、15个大课题共45项的研究。复杂隧道风险分级、超前地质预报、排水减压、注浆、水文监测和防灾报警等方面的研究和首创,最大程度地降低了安全施工风险。大跨预应力混凝土刚构桥技术、复杂地形桥式结构试验技术、大跨T构设计与施工试验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填补了国内桥梁技术的多项空白。

技术创新让宜万铁路走出“工程禁区”,使“宜万经验”成就世界山区“筑路宝典”。开工以来,中国铁建各施工单位善于集中企业上下的智慧,整合全行业的智力,配置全社会的资源,积极开展科技攻关,在超前地质预报综合物探技术、复杂地质长大隧道安全质量控制、过岩溶高压富水段堵水施工技术、突水突泥治理技术等方面取得历史性突破,安全优质地建成了马鹿箐隧道、齐岳山隧道、金子山隧道、野三关隧道、长岭隧道等世界罕见特殊复杂地质隧道工程。

建设者们在施工中完成了巨型溶腔风险处理、水文地质判释和安全监控等方面的技术探索和积累,研究创新了溶腔“释能降压”工法和“特大体量高压隐伏溶腔泄水”工法,填补了我国岩溶隧道修建技术的多项空白;开发出了长大隧道机械设备配套与快速施工技术、长距离通风技术、反坡排水技术等多项隧道施工新技术、新工艺。

宜万铁路通信工程是我国铁路通信施工领域山区铁路通信系统最完善、最前沿、最全面的代表,采用无线通信系统和无线列调通信系统。建设者在施工中精益求精,追求施工工艺完善,保质保量地完成了施工任务。各单位坚持绿色施工,保护生态,加强环保、水保工作。在不改动支挡、加固与防护工程结构受力情况下,尽最大可能修建绿色防护工程。新栽下的树木,绿叶红花,生机盎然,扮靓钢铁大动脉,受到社会各界好评。

宜万铁路的通车运营,对于提高川渝地区东出外运能力、推动西部大开发、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增进民族团结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连接在建的汉宜城际铁路、渝利铁路,动车组列车将在5小时内从武汉抵达重庆,成渝地区到上海可实现朝发夕至,拉近了西南地区至长三角地区的时空距离,“蜀道难”的历史将从此改变。(责编:段圣洁)

第三篇:汉宜铁路

昨日正值中国共产党91岁华诞。承载中国铁路建设的百年梦想,于2008年动工的汉宜铁路,历时四年建设后,正式开通运营。

作为沪汉蓉快速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汉宜铁路全长293.1公里,东连京广线、武九线、武广高铁、合武高铁和在建的京石、石武高铁,西接宜万线、焦柳线,在我省“四纵三横”铁路网乃至全国铁路网中起着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重要作用。

上午7时30分,“和谐号”动车组D5854次列车满载旅客,在人们期待的目光中,从宜昌东站首发,以200公里的时速驶向武汉。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李鸿忠,省委副书记、省长王国生,铁道部副部长陆东福,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王晓东,省委常委、省政府秘书长傅德辉,副省长、宜昌市委书记郭有明,省政府资政段轮一等出席首发式,共同见证了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

汉宜铁路的身世,最早可追溯至川汉铁路。早在清朝末年,就有过修建川汉铁路的动议。随后,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里勾画了兴建川汉铁路的宏伟蓝图,詹天佑还主持设计并修建了湖北段部分线路,但终因国乱民穷而夭折。

新中国成立后,几代领导人都十分关心重视“川汉铁路”的修建。2010年12月,宜万铁路率先建成;随着汉宜铁路建成,并与宜万铁路连通,几代人翘首企盼的“川汉铁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终于全线贯通,梦想成真。“汉宜铁路记录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也开启了荆楚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新征程。”专家认为,汉宜铁路开通后结束了江汉平原没有干线铁路的历史,大大缩短了江汉平原与武汉、华北、华东、华南和西部地区的时空距离,武汉到荆州只需1小时,到宜昌最快只需1小时39分,对我省深入实施“两圈一带”、“一主两副”、“荆州壮腰工程”等战略,加快构建重要战略支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汉宜铁路的开通令沿线群众欢欣不已。李鸿忠、王国生一行登上崭新的“和谐号”动车试乘体验,沿途与同车乘客亲切交流,并利用停车间隙,在荆州站下车慰问庆祝通车的市民。李鸿忠动情地说,千年古荆州终于有了铁路。咱们荆州人从此可以在家门口坐火车,我们为你们感到由衷高兴。当前,荆州正在实施“壮腰工程”,有了汉宜铁路这条“钢腰”的支撑和拉动,重振大荆州指日可待。祝愿荆州的发展像高铁一样飞速行驶、一往无前!

第四篇:采访提纲

电信学院“天佑”大学生创新团队采访提纲

采访主题

树立先进的榜样,开拓创新的道路 采访对象。。采访目的

本次采访旨在利用创新团队的成功案例,突出其科学的方法,先进的思想。为我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宝贵经验。采访背景。。采访思路

“昨天”——创立之初 1.团队创立的初衷是什么?

2.为什么选择智能交通系统的核心科学问题为主要研究方向呢?

“今天”——科研之时

1.在做项目的过程中遇到哪些困难了吗?那又是如何解决的? 2.在做项目期间有哪些难忘的回忆吗?

3.你认为这个团队有哪些优势?是什么因素帮助团队入选“小平科技创新团队”? “明天”——成功之后

1.对于之前的经历有些什么感想?(心得体会)2.对团队的今后发展有哪些计划?(具体目标)3.有考虑过扩大团队规模、增加研究方向吗?

第五篇:采访提纲

采访提纲

1、吉林省乡村医疗急救体系的构建情况如何?

近几年来,我省的急救医疗事业在各级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各级医疗机构共同努力下快速发展,我省以市(州)为单位,以城市医疗急救体系构建和网络化发展为特色的城市医疗急救体系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医疗急救机构的规范化、正规化建设取得长足进步,急救专业队伍不断充实,急救装备逐年改善,医疗急救管理和医疗急救水平逐步提高。

如,各市、州、各县(市、区)均设立了急救中心、县级以上医疗机构的急诊科环境得以较大改善,急救车辆、抢救设备和仪器更新换代,不断充实,急救装备逐步完善,极大地促进了城市整体急救医疗技术和水平的提升。

但面对广大农村地区,我省农村医疗急救体系建设较为薄弱,长期以来,缺乏对乡村两级医疗机构急诊急救体系建设的投入及政策支持,技术装备落后,甚至大部分乡镇卫生没有救护车。有的农村地区甚至尚未开通“120”急救电话,农村居民仍无法享受到基本的医疗急救服务。许多农村和边远地区的居民很难享受到基本的医疗急救服务和保障。

因此,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2010年开始,将农村急救 体系建设纳入公共卫生服务六大体系建设的内容之一,并将乡镇卫生院急救车及车载急救设备配备纳入2012年省委省政府的民生实事。拟将通过加大对乡村急救体系建设的资金投入,加强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乡镇卫生院的急救装备水平,深化急救体系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提升乡村医疗机构的专业人才技术能力等措施,基本建成适合我省省情、覆盖城乡、功能完善、反应灵敏、运转协调、持续发展的医疗急救救治体系,提升广大农村地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有效提高农村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水平,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促进农村卫生事业快速发展。

2、吉林省乡村医疗急救的分、急诊转诊如何实现?其长效机制是什么?

农村地区的急救的分、急诊救治和转诊,就是要按照“就近、救急、尊重患者意愿、综合考虑乡镇卫生院、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医院的救治能力”的原则,由县级急救中心设置覆盖农村地区的120急救电话,并由其进行统一调度、指挥,体现“呼救必接、有险必救、争分夺秒、挽救生命、稳定病情、缓解症状、安全转诊和救治”的服务宗旨,实现乡、县、市级医疗机构分级管理要求,从根本上提升我省农村地区应对突发事件医疗救援 能力和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能力。

我省将以县级120急救指挥中心为龙头、以乡镇卫生院为网络,在广大农村地区逐步建设指挥功能完善、反应迅速、运转协调的应急机制和覆盖农村的急救网络;同时,我们要逐步强化县级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医疗急救队伍综合应急能力的训练和提高,促进我省农村地区急救体系建设与发展,使医疗急救管理体制更加的科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

3、吉林省乡村与城市医疗急救平台存在哪些异同?二者之间医疗急救平台如何衔接?

乡村与城市的医疗急救平台没什么太大的差异,只不过是网络中的医疗机构不同而已,城市急救平台的医疗机构分布在城市中的各大医疗机构,而农村急救平台的医疗机构主要以县级医疗机构为龙头,以乡镇卫生院为网络,医疗急救的能力水平相对较为薄弱一点。实际上,城市的急救平台也好、农村的急救平台也好,二者本身就不是分割开的,都是我省急救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资源是共享的,我们加强农村急救服务能力的建设,为乡镇卫生院配备急救车和车载急救设备,提升农村地区的应急救治的服务能力,加快急、危、重症患者的转运效率,更好地发挥城市医疗机构的急救作用,二者是我省急救体系中都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且应该是协调统一的一个整体。城市发生重特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农村急救体系也可以通过统一调度,发挥作用。所以说,我省农村的急救平台与城市的急救平台是一个联动系统,二者是相为补充,协同发展。

4、这次为每个乡镇卫生院都配备了救护车和车载急救设备,据说每辆车及车载的设备总价值都在20万元以上,请问刘厅长,这部分资金是如何解决的?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这项民生工程,2012年省政府安排专项资金1.58亿元,为全省790家乡镇卫生院配备急诊急救车辆和车载急救设备。对于我们这样一个经济欠发达省来说,如果没有政府的高度重视,解决这部分资金确实非常不容易。我们省之所以为投入这么大量的资金加强农村急救体系建设,主要是因为:

一是省委、省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农村卫生工作,关心广大农民群众的健康保障问题。为推进我省农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我省农村医疗急救体系建设,2012,将乡镇卫生院乡村120救护车配备项目,纳入省委、省政府的民生实事。

二是医改重心就是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为乡镇卫生院配备急救车和车载设备,就是为了强化乡镇卫生院的应急救治能力,满足广大农村急、危、重患者的应急救治需要。

三是为了提高我省农村地区应急救治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 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建立起覆盖我省农村地区医疗急救的绿色通道。

5、吉林省对乡镇卫生院医疗急救的补偿机制将如何建立?

乡镇卫生院配备救护车后,是必会增长了乡镇卫生院的经营成本,你所关心的问题主要应该是养护车辆及运维等费用如何解决?

我省在新一轮医改中,大力深化了基层卫生机构综合配套改革,并实现了真正意义的“收支两条线”的财政管理政策,乡镇卫生院的业务性支出,全部纳入了财政预算管理,充分体现了我省各级政府的社会责任,突出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公益性质,更大限度地惠及广大农民群众。下一步,我们将争取将急救车的养护及运维等费用纳入乡镇卫生院常规性的业务支出范围,所以,保证我省乡镇卫生院救护车的正常运行没有任何问题。

另外,乡镇卫生院配备救护车和车载急救设备后,乡镇卫生院的救治能力提高了,社会效益会明显提升,乡镇卫生院的患者量也会随之增加,这样也会为乡镇卫生院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

6、乡镇卫生院配备急救车辆和车载急救设备后,如何让救 护车和车载设备发挥作用?院前急救人才将如何培养?

首先,我们要加强乡村120救护车使用、管理制度建设,建立并完善乡村120急救车使用、维护、管理等规范、科学的运行管理机制,并与县级120急救中心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建立起覆盖我省县、乡、村的急救网络。

其次,我们要加强乡村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应急救治的业务培训,全面提升乡村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应急救治能力和水平,为乡村120救护车,配备精干的急诊急救专业技术人员。有关院前急救人才的培养问题,我们已经纳入了急救体系建设的规划,我们要在全省乡镇卫生院、县级医疗机构组建覆盖农村地区的院前医疗急救队伍,建立合理的院前急救人员梯队。平时在单位从事各自专业,应急状态下由急救中心统一指挥。同时,我们将对这支队伍的不断加强业务培训,不断提升农村急救队伍的急救能力和服务质量与水平。

第三,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地区急救体系建设,以县(市、区)急救中心为龙头,以乡镇卫生院为网络,完善县、乡应急救治调度、指挥系统,全面提高农村地区应急救治及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第四,我们配备的车载急救设备,基本上都是便捷式的设备。如,可移动的呼吸机、除颤仪等设备,都可以“平战结合”。战时可以应急,平时可以在乡镇卫生院急诊科应用,解决乡镇卫生院急救设备不足的实际问题,提升乡镇卫生院急救能力,提高了设备的利用效率。

总之,加强和完善我省急救体系建设,提高医疗应急救治能力,降低死亡率,对有效应对突发事件,最大限度减少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的负面影响意义重大。这是保护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现实需要,也是促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保障我省农村地区公共卫生安全、实现社会长治久安的战略性举措。目前,我省急救体系正值发展的阶段,但也还存在不足,还需不断借鉴先进的发展思路,我们将继续推进我省农村地区医疗急救体系快速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社会更加和谐、人民更加幸福,贡献我们的力量。

下载宜万铁路综合采访资料提纲(精选)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宜万铁路综合采访资料提纲(精选).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采访提纲

    采访提纲 问题一:在大学里参加这么多的学生工作,你最喜欢的是什么工作?你在多种多样的学生工作中收获了什么? 问题背景: 2006-2009 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校团委素质拓展工作......

    采访提纲

    凤凰卫视采访提纲 董事长采访提纲: 1、好帮手是一家什么样的企业? 答:好帮手公司是一家集专业研发、生产和销售汽车导航影音系统、汽车安全检测系统等产品的大型高新技术企业,是......

    采访提纲

    余姚恒诚yy.91job.com 学生暑期生活采访提纲 高职学生暑期生活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部分我们调查的目标使高职学生的暑期生活更加的充实! 采访个人的问题 采访对象:在校高......

    采访提纲

    2015年广播影视学院第八届“五月的鲜花”朗诵季采访提纲 采访目的: 1、了解朗诵季活动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过程。2、了解朗诵季活动的目的及意义。 3、了解哪些人参加了朗诵......

    采访提纲

    采访同学提纲: 1. 最初是什么时候想到要成立爱护猫咪的这个组织呀? ——有什么具体的事情触动过你嘛? 2. 刚建立这个组织时是通过什么方式吸引大家关注和参加呢? ——有没有遇到......

    采访提纲范文大全

    农村男护士是这样诞生的 1987年的一个夏天,在温州市永嘉县的一个小乡村我来到了这个世界,跟随生意场上的父母全中国来回的跑,打小身体也不是很好的我,经常会被送去医院挂点滴,从......

    采访提纲

    三、写作采访提纲 采访提纲范例 《南阳理工海蓝剧社HELLO BANK话剧专场演出采访提纲》 采访目的: 1、了解此次海蓝剧社举办话剧演出的目的 2、了解海蓝剧社此次演出的话剧的......

    采访提纲

    (1) 请问你什么时候竞选上社联主席? (2) 请问社联是一个什么类型的组织?它的工作中心是什么? (3) 谈谈你对自己的看法吧,你当初选择当社联主席的原因是什么?你认为自己作为主席有什么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