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内蒙古扎赉特旗三中教学经验交流会材料《成长的幸福在这里荡漾》
成长的幸福在这里荡漾
内蒙古扎赉特旗第三中学 柳成龙
各位领导:
今天我汇报的题目《成长的幸福在这里荡漾》。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我校紧紧围绕“教师成长和学生发展”这一中心,积极探索适合教师成长的管理形式和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方式;坚持以求实的工作作风,精细的管理理念,持之以恒的工作韧劲,和开拓创新的工作精神开展工作,保证了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和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我校是寄宿制学校,现有37个教学班,1671名学生。在编在岗教师198人。7年前的三中是音德尔最薄弱的初中。学生只有600多人,教师却有108人,18个教学班,每年升入乌一中人数几乎是零,教学质量连续多年末位。是扎旗教育的体制改革,给三中带来了生机。学校生源不断增加,教学质量也逐年提升。07年扎旗教育实施布局调整,给三中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办学条件、办学规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旗三分之一的汉授初中生来到了三中。学生虽然多了,但是学生成分更加复杂了。85%的学生为住宿生,近三分之一的学生是特殊群体学生(单亲家庭子女、孤儿、留守儿童),干部子女不足百人。教师虽然多了,但是70%的教师是新聘教师,来自各个乡苏木,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各不相同,很难在工作中形成合力,在机遇和困难面前,我们认识
到:作为教师,我们不是要寻求适合教育的学生,而是要研究适合学生的教育。“教育要发展,校本教研必先行”,摆在我们面前的我们唯一的出路是以校本教研为突破口,扎扎实实地搞好校本培训,探索一条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发展之路,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一、以校本教研为抓手,关注教师成长
(一)专业引领,导航指向
莎士比亚有句名言: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很大程度取决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可见,学习是一切进步的开始。只有学习了,素质提升了,意识强化了,才会把职业当成事业,达到孔子所说的“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为此,我校分三步走引导教师学习:第一步逼着学,规定必学内容、提出必学要求、最终检查评比、进入量化考核。第二步领着学,我们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在走出去这方面,我们学校肯投入,两年来,教师外出培训经费支出多达10几万元,先后委派班子成员、教研组长、备课组长、骨干教师50多人次外出学习考察。近走乌兰浩特、通辽、赤峰,远到长春、青岛、烟台,两下江苏洋思,三去北京。潜心研究他们成功的经验,并在教育教学中学习应用。外派教师学习不仅开阔了教师视野而且增加了本领。我校有个不成文的奖励规定:“奖品是书籍,福利是学习”,奖金作为外出培训报销标准。在请进来方面:我们邀请盟、旗两级专家教研员到我
校进行“驻校式”听评课,根据我们自己的统计,两年以来,我们邀请了初中阶段所有科目教研员到我校进行“驻校式”听评课,像数学教研员于艳霞老师、英语教研员孙艳波老师、物理教研员王金梅老师等,力求使每位任课教师“人人过堂”。教研室郝主任、国主任、齐主任也多次深入我校课堂指导我校校本教研工作。2009年3月在我们的真诚邀请下,盟教研室白雪峰主任带领7名教研员到我校指导教学工作,他们走近教师、走进课堂。这种由专家把脉,寻找课堂教学中的问题,然后制定改进方案,使我们受益匪浅。像这样的专家会诊,每会诊一次,学校相关学科的整体水平就会向前迈进一大步,这种渐进的积累,促进了教师的业务水平的整体提高。第三步是自觉学。通过学校的一系列活动,促进了教师的自觉学习,现在很多老师都能通过网络、书刊自觉进行学习,有些老师还能够自觉的写些东西。
(二)同伴互助,共同成长
1、以青蓝工程为链接,打造合力团队
常言道:好铁能捻几根钉。贵族出身的项羽力能拔山、气能盖世,为何乌江死?平民出身的刘邦,武艺平平,为何胜利?就因为项羽靠自己,刘邦靠韩信、萧何、陈平等优秀团队。为了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建设合作型的团队,我校成功的开展了青蓝工程,促进青年教师尽快成长。在2008年3月份,我校举行第一届“青蓝工程”拜师会,在拜师会上师
徒签订协议,明确了双方的责任和义务。这些青年教师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同伴互助在半年的时间内迅速成长了起来。我校首届青蓝工程的四位徒弟在我旗2008年全旗中学教师基本功大赛中全部获奖,其中有三位徒弟获得一等奖。王东升、卢佳明是我校首届青蓝工程中的一对师徒。师徒二人参加了在青岛举行的全国英语教师课堂教学比赛,分别获国家级一等奖、二等奖。2010年3月份我校第三届青蓝工程开始启动。
通过“青蓝工程”的实施,我校青年教师已挑起了教育教学的大梁,25位备课组长中有20位是近几年刚走向我校讲坛的青年教师;90%的班主任是青年教师,可以说一支乐于吃苦、爱岗敬业、朝气蓬勃的青年教师队伍正奋战在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最前沿。
2、以集体备课为载体,建立高效、共享、反思的新型备课方式,引领教师开展实践反思,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开学初学校统一安排各年级各科的集体备课时间,并且“雷打不动”,学校的任何工作不可以动用集体备课时间。备课过程中达成一人主备、集体复备、问题再备的三轮备课流程。达到了课时分配、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课件、校本作业、堂清周清试题六统一,实现了资源共享。我校的备课已经用“电子文本式”活页教案代替了传统的“本式”教案,这样的集体备课改变了过去的由一人说,大家听,一人做,大家看的传统做法,而现在需要大家都说,大家都看,大家都发表观点。这样天复一天,年复一年的开展下去,就形成了“个人设计—集体研讨—试点实验—全员诊断—自我反思—实践推广”的集体备课全过程。
为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突出团队精神,学校实行捆绑式目标考核。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把整个年级捆绑在一起,各项指标由年级组到备课组,再到班级,逐层分解,这样的考核导向是:整体好了,个体也不会差;整体差了,个体再好也好不到哪去。这就促使大家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求得更高层面的合作。
(三)在反思中进步 在创新中成长
经过一系列的尝试,学校出现了一些可喜变化,但存在的问题也相对出现,诸如:课堂效率不高,课堂效果不能及时反馈等。全校上下一致认识到借来的衣服总是不合体,别人的良药不一定能救治自己的病,照搬他人成功的方法,走不出自己的路。要想除去顽疾,搞好教学,必须立足本校,走出模式,走出自己的创新之路。
为了能找到适合我校学情的路子,领导班子走进课堂听课,与学生教师座谈,进行从上到下、从下到上的调查研究。经过半年来反复的讨论、实践、反思、修正,我们大胆地提出了一套全新的教学方法,即“四三教学法”。也就是“三精、三清、三跟踪、三提升”。并力争用1—2年的时间,使每位教师熟练掌握并很好利用“四三教学法”。学校要求全
校领导干部、教师都投身到教改中来。校长挂帅,亲自承担研究工作,亲自参与并做出决定。保证每个环节,每个阶段的严格执行。比如“四三教学法”的每一步到底有哪些内容,应该做什么,多长时间合适,对教师和学生应提出哪些要求,每步之间怎样衔接等,同时,我们不断加大研究力度,不断实践,不断改进,不断完善。除了每周正常的集体听课研讨之外,我们还采取领导包组听课,听后评课。在不断的实践完善中,制定了一套检查措施,保证教法的实施应用。比如听推门课、点课、公开课、示范课、汇报课、亮相课、观摩课,下发评价表让学生评课等,在学校的强力推进下,形成了人人想教法,人人说教法,人人用教法的良好局面。
与此同时,为了构建和谐的教育环境,让社会各界人士走进校园,走进课堂,了解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情况,为学校的发展提出宝贵建议和意见,于是学校每个学期都要向社会开放一周,邀请家长、社会其他人士参与听课、评课活动,使我们了解家长的心声,了解社会对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标准,同时对教师也起到督促的作用。
几年以来,我校教师专业化成长步伐不断加快,涌现了一批在旗盟两级有影响力的名师,2009年教研室组织开展全旗中考复习观摩课活动,一共举行5个学科进行观摩,其中有4科是三中教师承担的;在2009年我旗表彰的教学能手中我校有6名教师获此殊荣,去年一年兴安盟教研室选送
到自治区参加美术、生物、政治、地理基本功的竞赛的8名教师中有我校教师4名。
二、以特殊关爱前后两个20%学生为着眼点,关注学生成长。
三中是一所发展中的学校,生源基础相对薄弱,1600多个学生,很多学生是家庭成员中文化最高的成员。面对这样的教育对象,我校确定了这样的教育理念:不寻求适合教育的学生,只寻求适合学生的教育。明确了这样的教育目标:让农村的孩子不土,城里的孩子不洋,独生子女不娇,干部的孩子不傲。我们的校训是“不比阔气比志气,不比聪明比勤奋,不比基础比进步”。
(一)特殊关爱后20%学生,是教师伟大师魂的体现。后20%学生是受教育群体中最为薄弱的环节,也是能让教师灵魂得以升华的群体。教育局也非常重视这部分学生的教育问题,在2009年教育行政会上指出:“关注后20%学生”。根据这一精神,我校在“强优、提中、补差”的指导思想基础上,重新起草了《后20%学生培养方案》,建立了后20%学生档案,成立了“兵教兵”小组,实施了“师包生”帮扶工程,明确了后20%学生质量动态评价标准(0分挤扁,一位数变两位数,两位数在十位数上加一),制定了后20%学生奖励办法(单科进步奖及星级少年奖,颁发奖状、奖品,佩戴绶带,邮寄喜报),规定了与后20%学生和家长的交流方式等
等。
课堂采取“三优先”、课后做到“三及时”。既优先提问、优先板演、优先面批,及时督促、及时辅导、及时表扬鼓励。在广施师爱的环境中促进了学生成绩的提高,让他们学有信心,学有动力。
每个差生的进步,都凝结着无数人无怨无悔的付出,我校“二学洋思”以来,我们针对学生英语底子薄、数学基础差的现实,每天早自习和第八节下班以后,都要为没有完成当天学习任务的住宿生免费辅导,用我们自己的话说就是“清”,老师们周六还要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进行周清免费辅导,有人说在三中教师身上体现了这所学校内在的文化,体现着一种爱,这种爱是奉献;体现了一种精神,这种精神是执著;体现一种力量,这种力量是合作。所以孩子们家庭教育的缺位、知识能力的欠缺,都被教师们的“非常5+1”式和“白加黑”式的付出进行了有效弥补,如果说这些孩子有进步的话,那是我们老师用人格托起了“迟升的太阳”。
(二)前20 %学生的成长是老百姓评价一所学校的标准 现在社会对一所初中的评价就看你这所学校能考上多少个乌一中,这正是我们学校最薄弱的环节,但是谁也不想输在这里,尽管生源的种种不利因素制约着这方面的发展,但是我们通过开展主题班会,百日誓师大会,利用晚自习对住宿的特长生进行免费辅导等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挖掘
学生的潜能,使其能快速成长。
2008年中考,我校有24人升入乌一中,升入乌一中人数列全盟第六位。值得一提的是,这届学生2005年小学毕业成绩,语数外三科在270分以上的学生全旗一共有95人,当时到三中读书只有13人占七分之一;2008年中考,扎旗升入乌一中一共71人,我校占三分之一,超过正常培养任务140个百分点,其中刘洋、杨天琪还是孤儿,这24人在三中读书期间从没请过有偿家教。没有花过一分钱的补课费。
2009年盟局采取直接录取和定向择优相结合的乌一中招生改革。我校有25个学生升入乌一中,并且我校是全旗乌一中录取分数线最高的学校。
再说现在的新初一,今年的新初一招生是教育局按照家长报名分配学生,我们对生源状况也做了分析:全旗前10名学生,来到三中读书的一个没有,前20名有两个,还是第18和第19名,前30名3个,前50名7个,前100名19个,全旗后100名33个,经过半年的努力,在今年期末全旗统考时,全旗前10名有我校学生4人,前20名8人,前30名13人,前50名21人,前100名51人,后100名减少至22人。再说现在的初二,2008年新生报到的时候,有136名局统分生没来报到,这136名学生是一个什么概念,80%应该是尖子生吧,但是在今年的全旗统考全旗前10名学生
中,有我校学生7人。
在抓好文化课学习的同时,学校开设古筝、刺绣等20个特长班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学生各方面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开发,2008、2009年在全旗中学生音乐、美术、体育12次比赛中,我校全部获奖,其中获单项第一名的有11项,孩子的内涵丰富了,特长明显了,综合素质提升了,家长也满意了。
拼却心血千万点,换得新绿百千重!炼一流师资,创一流管理,争一流质量,办一流学校是三中人永恒的追求。相信:在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在教研室指导下,三中师生们的人生价值将会不断得到提升,成长的幸福将长久荡漾在音德尔三中的校园!
第二篇:成长的幸福在这里荡漾
成长的幸福在这里荡漾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上午好!今天有幸和大家坐在一起交流学习,我感到很荣幸。今天我交流的题目是《成长的幸福在这里荡漾》。
“做教育工作,要立足现在,着眼未来,办好让社会满意的学校,让学生喜欢的学校,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基。”这是我们第一实验小学办学的目标与宗旨。在工作中,我们紧紧围绕这一目标,立足课改,开拓创新的精神开展工作,扎扎实实地搞好教育教学和教科研工作,虽然我们的成绩并不辉煌,但是我们切实感到,我们的老师已经深深的扎根在课改的沃土中,不断成长,荡漾在学生健康成长的幸福中。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奠定教师成长的基础
学生要发展,教师是关键。加强校本培训,是促进教师成长、优化教师团队整体素质的最有效、最迅速的途径。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1、以青蓝工程为链接,打造合作型团队。我校名优教师众多,全国、省、市优秀教师、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泰山名师、教坛英才、教学新星、市级以上优质课获奖者达六十多人,近几年,新分配的教师数量也非常多。为了充分发挥名优教师的作用,尽快让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起来,我校开展了“青蓝工程”:优秀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撰写专题报告,开展理论讲座;青年教师主动拜名师,让名师在平时的教学工作、教学研究中给予指导,从而形成了“实验教师—骨干教师—名优教师”成长轨迹。这种以名师为中心,一人带多人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我校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名师更加优秀,一大批青
年教师也迅速成长起来,30多位教研组长中几乎都是近几年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90%的班主任是青年教师,可以说一支乐于吃苦、爱岗敬业、朝气蓬勃的青年教师队伍挑起了教育教学的大梁,正奋战在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最前沿,并且在市级以上各种业务活动中崭露头角。蔡茂乾、任宁、刘守强、王琳琳、范军卫、王敏、任薇、吴秀亮韩永兰、陈红等一大批年青教师迅速成长起来……在泰安教学能手评选中,我校参加的11名教师中有7人是青年教师,可谓成绩斐然。
2、以青年教师素质达标为平台,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我校在坚决执行教研室关于青年教师素质达标的有关文件精神的前提下,创新性的开展教师素质达标系列活动:教师普通话比赛,三笔字比赛、青年教师精品课展示、读书评比活动、多媒体课件比赛、优秀课例评选、教学随感评选、优秀检测题评选等。学校为了使活动顺利开展,为老师们配备了小黑板、组织教师参加普通话培训、多媒体课件制作培训,为老师配备写字本等。通过系列活动,提高了老师们的基本技能,为进一步成长奠定了基础。在山东省汉字书写特色学校复评验收中,评委领导对我校教师和学生的书写赞不绝口。
3、以听课评课活动为平台,集体研讨。我们认为,要使教师课堂教学水平快速提高,听评课活动是关键。多年来,我们追求务实的听评课活动,实施教导处干部包年级包学科管理机制,以使听评课活动经常化。我们知道,教师需要专业成长,学校领导干部也需要专业成长。学校领导干既承担着学校的管理工作,又承担着教学任务,有的干部教着语文或数学,还有的干部担任班主任,他们是懂管理、善
教学的专家骨干。因此,我们抓实“领导干部进课堂”活动,一方面,领导干部亲自上示范课,让青年教师认真学习他们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等,另一方面,领导干部深入教学第一线,指导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提高他们的课堂教学水平。这样领导干部既发挥了专家的先锋作用,又当真正的战斗员,使管理与教学相互整合,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共同提高。
二、落实常规“六化”方案,提高教师成长标准
教师要发展,素质提高是基础,教学常规工作是核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为此,我校始终把“求真务实”四个字贯穿于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建立健全学校常规管理制度,提高常规管理效能,让教师在高标准中成长。
1、教材分析实用化。我校充分发挥名师优势,利用名师丰富的教学经验,积极组织教材分析,在每单元教学前,高年级教师与低年级教师一起分析教材,整体把握教材知识重点间的关系和目标定位,老师们结合学情和已有经验相互交流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有效的教学方法以及练习设计的目的等。通过教材分析,老师们可以解学生接受教材知识点的难易程度,哪些内容可以拓展,哪些内容不能延伸等,为打造高效课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集体备课经常化。在教材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同时重视集体备课,努力将教师个人才智转化为集体优势,集思广益,共同提高,在实践中,我们逐步形成了这样一种集体备课模式:单元教材分析——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合作形成“通案”——确定“个案”。
这样从根本上减轻了教师的备课负担,实现了教师之间的资源共享,促进年青教师在高起点上不断发展。
3、课堂教学高效化。要使质量效益双高工程落到实处,使教材分析和集体备课的成果成功显现,课堂教学是关键。为此,我校一直坚持“以生为本” 的理念,以“自主 合作 探究”为主线,以“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疑为主轴,动为主线”为主导,构建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4、业务学习务实化。多年来,我们追求务实的业务活动,已形成了这样的学习模式:青年教师研讨课(或观看录像课)——集体讲评——学校领导或专家教师总结——授课教师梳理、提炼,写出二次备课。这种互动式评课方式激发了教师参与的热情,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促进教师课堂教学水平不断提升。
5、常规检查精细化。学校实施干部包级制,由包级干部按照常规检查标准,定期检查评比,并及时反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并限期落实。
6、质量检测规范化。省规范四十条不让统一组织考试,但并不是不让考试。有教育教学,就会有检测,包级干部按照分工,及时跟踪检查单元教学和单元检测情况,并要求教师及时写出单元检测分析。
三、让教育科研成为教师成长的助推器 教师要实现由经验型向科研型、由教书匠向教育家转变,必须开展研究,让老师成为能教学会研究的学者型教师。为此,我们积极营造“让教学研究化,让研究教学化”的科研氛围。我们在实施《小学
语文生活阅读一体化研究》、《写字特色研究》、《小学生数学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培养研究》、《课堂教学模式、策略与技巧》等国家级、省级共五项课题实验研究中,多开展讨论交流会、为老师们提供学习与交流的平台,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这样,学生受益,自身得到提高,学校也得到发展。其中,我校的《小学语文生活阅读一体化研究》在全国评选中获得一等奖,课题主持人陈绪强校长获得全国科研先进校长,吴佰强校长等多位教师被评为全国科研先进个人,我校被评为“全国教科研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同时,我们也反思,过去开展的研究,存在“假、大、空”的现象,广大一线教师往往处于被动研究的状态,为此,我们采取问题导入式研究,让老师们专注于平时遇到的问题,针对问题开展草根课题研究,草根课题不在大,而在于真和实,能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如《低年级趣味识字研究》、《计算教学纠错研究》、《作文批改研究》、《作业布置研究》、《生活英语研究》等,小课题研究提高了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并为教学实际服务,成为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持续不断的动力。
拼却心血千万点,换得新绿百千重!炼一流师资,创一流管理,争一流质量,办一流学校,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基是我们永恒的追求。相信:在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一实小全体教师的人生价值将会不断得到提升,成长的幸福将长久荡漾在我们的校园!
第三篇:三中双语教学经验交流会材料(5月4日)
焉耆县第三中学“双语”教学工作汇报材料
一、基本情况
县三中共有52个教学班,在校生1700余名,住校生600余名,教职工259人。学校现有一年级至六年级双语教学班13个,双语班学生370人,双语教师30人。在各级党委政府和家长的关心支持下,在县教育局的指导下,我校双语教学工作能够稳步推进。
二、领导重视,精心组织
教育是现代文明的基石,是关系全局、影响未来的事业。少数民族教育是整个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国家民族工作的重要方面。大力推进和加强双语教学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的英明决策,也是提高少数民族素质的有效途径。县三中领导非常重视双语教学,特别是实施双语模式二教学以来,三中领导多次在全校教职工大会上宣传动员,反复强调双语教学的重要性,鼓励双语教师克服困难实施模式二教学。学校领导经常深入课堂听课,帮助指导双语教师做好模式二教学。学校成立了双语教学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实施双语教学工作。学校给每个双语班包括幼儿园配齐了电视机、VCD、录音机和有关双语教学光盘。
三、加强培训,提升双语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巩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师是关键。双语教学能否取得成效,合格的双语教师是关键。截止目前,三中小学部双语教师全部参加了有关培训,2名教师参加了国家级双语培训,7名教师参加了自治区级双语培训,18名教师参加了州级双语培训,8名教师参加了县教研室组织的为期半年的双语培训。另外还有3名教师目前分别在南京和乌鲁木齐参加培训。双语教师外出培训固然十分重要,也很有必要,但承担培训的院校常常是通史知识培训多,脱离一些教学实际,对教材的梳理,重点难点和教材教法学法培训少,深度不够,与实际课堂教学联系少。所以我们坚持走校本培训之路,对培训回来的教师,利用寒暑假在校内培训,通过自我造血才是提高双语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最有效途径。为此,县三中坚持每周三下午,用一节课对双语教师进行集中汉语强化培训,培训有组织、有计划、有专人负责,培训内容以现行教材为主,每次培训都指派一名汉语言教师听课指导,帮助他们
拓宽知识面、加深对文章、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帮助双语教师纠正读音等。三中双语教师汉语强化培训有制度保障,对双语教师的培训学习纳入年终考核。三中双语教师汉语强化培训效果比较明显。
四、抓常规教学,提高双语教育教学质量
学校实行民汉教师混合办公,民汉教师互结对子。便于双语教师与其他汉语教师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特别是实行模式二教学以来,大多数双语教师能够同汉语言教师共同备课,确立学习目标,确立重点、难点,常常采取先听汉语言教师的课,回来再结合本班实际进行二次备课、实施教学。
教务处、教研处通过检查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召开学生座谈会等形式,及时肯定双语教学做的好的教师,对存在的问题要求整改。学校按照县教育局双语办2011年工作计划,正在努力培养和抓好双语教师的四种能力,努力做到四个人人:即能准确把握教材重点难点,能准确流利的朗读200-300字的短文,人人会上课,人人能说较流利的汉语,人人能写一手漂亮的汉字,人人有一本指导性强的理论业务学习笔记。
五、抓好教师“跟班学习”,提高双语教师教学水平。
通过“跟班学习”抓好双语教师的基本功,要求双语教师每天练写钢笔字、每天进行200-300字的朗读训练、带班教师和跟班双语教师集体备课、带班教师和跟班双语教师互相听课、评课,带班教师指导双语教师的校级赛课,让双语跟班教师谈体会、谈认识、互相交流、共同提高。学校采用不同形式的教育教学活动来加强“双语教师跟班学习”。另外,民汉班级与班级之间互相结对子,结对子汉语班的学生每天早读时到双语班来指导领读课文, 帮助他们纠正发音、理解词语、理解文章,同时还有利于加强各民族学生之间的团结、友谊和感情。
六、开展丰富的教研活动促进双语教学
每学期双语教师至少要在校内上两节教学研讨课,通常是先由双语教师集体备课,在由汉语言教师帮助修改教学设计、教学方法、重点难点,最后展示教学研讨课。学校每学期举行双语教师、双语班学生演讲比赛,才艺展示,班主任经验交流会等教学教研活动。3月21日学校又刚刚成立了舞蹈、书法、双语口语、体育等10个红领巾社团,红领巾社团的成立也为促进双语教学搭建了很好的平台,另外本学期开展了双语班学生“热爱祖国,唱响和谐”演讲比赛、汉语词汇检测、口算心算比赛等活动来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提高了双语班学生综合能力。
六、重视学前教育,为推进模式三教育打好基础
2010年1月县三中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克服重重困难,采取集中办学,正式成立了县三中附属花儿双语幼儿园。幼儿时期是孩子学习语言的最佳阶段,我们通过挨家挨户宣传动员调查,最终赢得了家长的支持,4至6岁孩子都能按时入园进行不少于两年的学前双语学习,从而为小学进行双语模式三教学奠定了良好的语言基础。目前幼儿园有在校孩子400余名,学前双语班有4个。
七、取得的点滴成绩
1、双语教师的教育理念,教育观念进一步得到了转变,对双语教学的重要性更加明确和认可。
2、通过参加区、州、县和校内培训,双语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得到了提升。如阿斯亚〃玉素甫、阿孜古丽、巴哈古丽等教师参加州县演讲比赛,教学研讨课等都取得优异成绩。
3、课堂教学效益、教育教学质量在逐年提高,2010年三中内初班录取人数名列全县前茅,三中成立以来连续三个学期双语班教育教学质量位于全县9所小学中上。
八、今后努力方向
1、结合“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进一步加强校本培训,不断提升双语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2、加大民汉教师结对力度,扎扎实实搞好双语教学教研活动,比如紧紧围绕教材有针对性的进行汉语强化培训、集体备课、赛课等。
3、结合学校实际,完善对双语教师的考核评价机制,充分调动双语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焉耆回族自治县第三中学 二0一一年五月十三日
第四篇:转变观念探索高效课堂有效教学 让学生在快乐幸福中学习成长
转变观念探索高效课堂有效教学
让学生在快乐幸福中学习成长
-----------板桥中学思品学科高校课堂有效教学新思路
去年秋季学期,在市教育局的统一部署下,全市开始深入开展高效课堂建设,我校领导十分重视高效课堂建设,在深入调研和细致分析的基础上,决定在我校全面铺开高效课堂建设。为了深入贯彻落实高效课堂,实现思品学科教学的有效性,我们思品教研组率先行动起来,积极探索适合学科特点和新课程发展的高效课堂思品教学新模式,在市教研室向丕成老师的指导和带领下,板桥中学思品教研组自去年秋季学期以来,通过近一年时间的努力,已初步取得成效。
一、我校思品学科高效课堂有效教学初始阶段:为伊消得人憔悴
2010年秋季学期一开学,我们教研组就开始着手高校课堂的建设,初始时,我们无从下手,于是就结合暑假期间观摩学习蒲江老师的高效课堂模式得来的启示,再借鉴名师名校编写的导学案加以修改,尝试着用。我组的高效课堂就在大环境中匆匆起步了:小组建设、课堂设计(每天都打导学案)、教学评价、教学反思等各个方面好像都搞得像模像样,归结起来就是高效课堂开展得红红火火,热火朝天,经过近一个月的时间,就在我们满怀信心阔步向前,以为革命就要成功了时,我们猛然发现“照这样计算”,教学进度在原来的基础上慢了三分之二,也就是说大纲要求一课时完成的内容,现在要三个课时(即预习、探究展示、检测反馈),幡然醒悟时我们无意之中掉进了落后时间和进度的深渊,我们就怎么也不能完成教学任务,就更谈不上高效课堂的有效教学,老师们非常着急,有许多的困惑,也有许多的埋怨,甚至对高校课堂产生了怀疑,一下子所有的热情都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迷茫、抱怨、牢骚甚或是软抵抗,真是为伊消得人憔悴。
二、我校思品学科高效课堂有效教学求变阶段:犹抱琵琶半遮面,千呼万唤始出来
1、思品学科高效课堂有效教学模式初探
穷则思变,办法总比困难多,因为我们始终相信,别人能做好的事情我们通过努力也能做到。我们主动求变想出路,于是大家边实践边商讨,按照思品课的学科特点我们首先确定“三不变”,一是高效课堂建设思路不变;二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理念不变,三是先学后教当堂检测的原则不变。在此基础上大家认真分析课程标准,精心设计学习目标,精简学习环节,十月中旬,学校领导诚挚邀请市教研室思品教研员向丕成老师来我们学校指导高效课堂建设,调研高效课堂开展情况,听了我和李传鑫老师求变后的两节思品课,在向老师的带领下,深入细致的分析这两节课的得失,重点分析了两节课的高效课堂思品课有效教学模式,在原来的基础上,经过向老师的指导帮助,结合思品课的特点大家一致确定为思品课高校课堂有效教学模式为“一课三段”:即自学解惑(20分钟)、探究展示(15分钟)、实战演练(学习检测)(10分钟),探究展示环节教师可根据课堂教学情况灵活处理,当时的学习评价我们也是根据课堂情况揉合在整个课堂之中的。通过这种模式,教师在引领学生学习时,可以把学习目标和自学解惑内容预先板书在小黑板上,也可以在学生20分钟的预习时间里展示在黑板上,既简单方便也不需要每天打印那么多的导学案了,这样的模式既能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快乐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达成课时学习目标,又解决了教学内容完成不了的问题。
2、认真组织落实集体集智备课
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团队的智慧才能集思广益。于是我们思品学科组着手集体集智备课制度的建设,通过大家在一起商榷,我们逐步完善了集体集智备课方案:即“四定”“三环节”,“四定”是定时间(周一上午第二节、周三上午第三节)、定地点、定年级段内容、定中心发言人(各年级段备课组长和本年级段任课教师轮流);“三环节”一是教师个人先按各年级段定的上课内容完成个人初备,二是中心发言人各年级段备课组长或教师对初备学案发表意见,然后集体交流、讨论、集智修订初备学案,在此基础上一套完整的学案就形成了。学案是在深入分析课标、充分研究学情、深挖教材并结合学生实际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教师用起来比“引进来”的就更具有可操作性,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目的性更明确。通过各位教师的反复实践认为,这样做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学起来快乐轻松,真正体现了让学生在自由开放的环境里发挥学生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实现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课程理念。
3、加强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
提升思品教师专业成长(1)重视教育科研
思品学科组教师在完成教育教学常规的基础上也十分重视教育科研。每学期每位教师都要按时完成公开课,骨干教师要上引领课或者示范课,通过互听互评取长补短来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通过业务学习实现教育思想的转变和教学能力的提高。
(2)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课程改革是一个不断探索学习实践完善的过程,而高效课堂建设对山区教师来说包括着方方面面的难题,要解决这些难题就必须学习实践交流。在教研室向老师的关心指导下,我们组逐步形成了“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探索方式,2011年4月中旬,我组唐梦轩老师分别到沐抚和盛家上了九年级思品复习课的引领课,去年十月下旬,我和李传鑫老师又到邻近的沐抚中学实践了两堂“一课三段式”的研究课,今年四月在向老师的带领下我和李传鑫老师又到新塘中学就思品高效课堂有效模式上了两节展示课,随后龙凤初中陈庭绪、屯堡初中向桃善两位老师在向老师的组织带领下又给我校送来了九年级思品有效复习课的引领课,这两堂课让老师们受益匪浅。通过“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校际互动教研,大家相互学习、共同切磋、通力研究,通过借鉴吸收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经验使我们组教师的教育观念进一步得到了更新,教学能力整体上得到了提升。同时建立了“实践反思、合作分享”的校际交流模式。在合作交流时生出的许多问题,就可以促使老师们集智去思考解决问题,这种交流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使老师之间相互借鉴、吸收,取长补短,对于构建和谐高效课堂,实现学生快乐幸福学习,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具有特殊意义。我们深知我们组老师上的这些课还有许多许多的不足,但我们敢于去实践,敢于去探索、敢于去拓荒、这也许就是一种进步。(在这里我要代表我们组的老师感谢教研室思品教研员向老师;感谢过去、现在亦或是将来给我们传经送宝的兄弟学校。)
三、我校思品学科高效课堂有效教学目前效果:衣带渐宽终不悔 从学生的角度看,“一课三段”的思品高效课堂有效模式是学生学习目的明确、学习过程落实、学习评价方式多样的课堂;是学习气氛宽松、和谐、学生身心解放的课堂;是师生互动、心灵交流、陶冶情感、充满人文关怀、师生共同成长的快乐幸福课堂。同学们在课堂上再不是传统教学方式下接受知识的容器,他们通过独立思考、小组互动、质疑答疑、探究展示、教师点拨等方式,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这种自由开放的“一课三段”模式,给了学生发挥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广阔空间,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潜力,让每个同学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使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大幅度提高,教师也可以从以前繁重的备课、改作业等工作中解放出来,有更多的时间把课内教学与课外育人、把课堂教学与教育科研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