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渤海银行职员挪用储户千万存款私自放贷
渤海银行职员挪用储户千万存款私自放贷
对老百姓来说,把钱存在银行是最安全的。但随着近年来中小银行的大举扩张,这样的安全感正不断受到挑战。《投资者报》记者近期就了解到一起发生在山西的储户银行存款被盗案件。
2010年11月,渤海银行太原分行几十位储户发现自己的上千万存款,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通过网银被转走,当地公安机关已经立案调查,调查发现盗走客户存款的不是窃贼,而是渤海银行太原分行的员工。
更令人惊奇的是,这些被盗存款并未进入银行员工的腰包,而是被放贷给需要资金的人。
正对着太原火车站的迎泽大街,就是太原人心目中的“十里长街”,渤海银行太原分行(下称“渤海太分”)就坐落在这条街上。
位居如此“风水宝地”的渤海太分似乎并未沾得多少“风水”,反而麻烦缠身。
数月前,有消息人士向《投资者报》记者举报,该行几十位储户的存款被盗。“涉案金额至少在2000万以上。”举报者称。
此事绝非空穴来风。经过前期一番了解后,5月10日,记者奔赴太原调查,在渤海太分门口,记者看到停有警察用车,并有警察出入。
“的确发生了存款被盗事件,但案情比较复杂,不是简单的存款被盗,现在公安尚未结案。”渤海太分综合管理部总经理贾军平坦诚告诉《投资者报》记者。
由于此案正在调查中,公安机关方面不能透露过多信息,详细的案情记者尚无法获知,仅被告知“目前案情取证进展到最关键的时期。”
结合记者对受害者及在太原当地的调查,案件的大致轮廓基本浮现出来。据悉,渤海太分员工内外勾结,高息揽储,然后以客户名义私开网银,再利用网银盗取客户存款。
但银行员工并非将盗取的存款据为己有,而是将其“放贷”给需要资金者。据了解,此案最后很可能被定性为“非法集资”,有业内人士称,其影响力不亚于“齐鲁银行案。”
千万存款被盗或涉几十储户
“我的存款不见了!”在太原工作的张女士2010年11月15日下午拿存折到渤海银行取钱时,被告知原来300万的存款只剩下了十几元,张女士顿时眼前一黑,差点儿就晕过去了,同行人员赶紧拨打了“110”报警。
“后来反馈的信息是渤海银行工作人员私开网银将钱盗走了。”张女士称。
无独有偶,在张女士发现存款被盗的大约2个月后,山西吕梁地区柳林县的杨先生因准备过春节,前往渤海太分取钱时,发现自己50万存款不翼而飞。经过几次了解后,杨先生听到了与张女士同样的答案:“银行员工私开网银,分两次将存款通过网银盗走。”
随着公安部门的介入,存款被盗案件口子越撕越大。“大约涉及几十人的存款,金额超过千万,我估算至少2000多万了。”前述消息人士对记者表示。
这些被盗存款到哪里去了呢?根据目前公安机关的初步调查情况显示,有极大可能是被作为“贷款”放出去了,且去向非常复杂。
正因为“贷款”去处复杂,张女士和杨先生的讨钱路颇为曲折。
自去年11月15日发现存款被盗后,张女士数次到银行讨要存款,但一直未果,直到今年3月份,事情才获得解决。“今年3月份银行终于赔了我300万及利息。”张女士总算长出了一口气,她告诉记者,那段讨钱的日子就是在噩梦中度过的,刻骨铭心。而杨先生在数次讨要无果后,情急之下甚至找到媒体求助。即便如此,春节前,他仍未能取到钱。
据记者了解,目前渤海太分尚未对受损客户全面赔偿。
不过,贾军平表示,对此事总行高度重视,对赔偿方案已经定下调子,“要保护客户的正常资金不受损,正常资金包含了本金和利息。”鉴于涉及客户过多,金额过大,赔偿将分步骤地展开。
银行雇员高息揽存私自放贷
据了解,公安机关介入调查后,发现这并不是普通的“内鬼”盗款案件。
通常,银行员工盗取存款,基本上都是非法据为己有,而渤海太分存款被盗之后的去向却颇为复杂。
记者来到位于太原市新建路148号宇泓大厦采访市公安局经济犯罪侦查大队时,一位40岁左右的彭姓工作人员称,需要太原市公安局的介绍信,而太原市公安局新闻中心则称需要首先在山西省公安厅开介绍信,公安局才能再开函件。几经周折,《投资者报》记者从侧面了解到,渤海太分存款被盗事件最后很有可能被定性为“非法集资”。
据贾军平介绍,此案中,银行内部员工和银行外的人相互勾结,由银行外的人去鼓动他人到渤海太分存款,他们向储户承诺高于其他银行的存款利息,同时也向储户隐晦地表达了存款的用途去向。
“但是老百姓金融知识太贫乏,没意识到承诺高息本身就是违法的,一听说有高息可图,不用人鼓动,亲戚之间就都开始互相传,什么姐姐带妹妹、姑姑带侄子的,就纷纷到指定银行存款,至于存款将来的去向根本就没搞清楚。他们中的很多人就是按正常存款来对待的,一发现钱没了才着急。”贾军平告诉《投资者报》记者。
此次受害客户中,来自吕梁地区,特别是柳林的相对较多,这个地区在山西比较富有。在储户将钱存到银行后,“内鬼”就通过网银将存款转到了贷款人账户。犯罪嫌疑人向储户承诺的高息,就来自非法贷款的收入。而从储户到最后贷款人,中间的链条不短。相关人士告诉记者,“听说仅因为一笔存款,先后就得调查五六个人,跑天津、西安等地,侦破的任务很重。”
熟悉案情的人认为,本案是变相的非法集资,犯罪嫌疑人以吸储的手段“集资”,再将储户资金定向投入某个项目或贷款人,只不过他们是借助银行的渠道,将非法集资变得合理化。
非法集资,已成为金融部门重点打击的犯罪活动。日前,在中国银监会召开的第22次委务(扩大)会上,银监会党委书记、主席刘明康提出,要配合有关部门加大对非法金融活动的打击力度,积极推动将打击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纳入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评体系,维护金融市场秩序。
渤海太分营业网点也挂出“打击非法集资”的大横幅,不过,贾军平表示,这个横幅和案件没有关系,而是近期监管部门的要求。
但这个案件究竟是“非法集资”还是银行职员监守自盗?还有待司法机关的进一步调查定性。
风控漏洞还是银行默许?
“如果案件最终被判为非法集资,那么银行就可最大程度地撇开责任,但案件的发生与银行内控不严有很大关系。”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大型商业银行零售业务部门的工作人员表示。
面对央行不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等紧缩货币的措施,银行吸收存款压力不断加大,各银行都有揽存冲动,不少银行明里暗里使用各种手段高息揽存。去年5月底,渤海银行山东分行就被多家媒体曝光高息揽存。去年9月份,银监会发文公布一批存在违规揽储问题的商业银行机构和个人,其中渤海银行也在被罚之列。
据张女士和杨先生回忆,他们大概就是在去年6、7月份将钱存到渤海太分的。“即便是非法集资款,在揽存压力下,银行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间接为犯罪提供了温床。”上述业内人士称。“内控相对严格的银行会采取异地审核或上级行审核的措施。”
据调查,在此案件中,渤海银行的最大风控漏洞在于网银安全。与前期报道的非法“钓鱼”网站不同,这起案件竟是银行员工有办法私自为客户开立网银!而通常开办网银必须要确认是客户本人,且在现场才能开办。
贾军平对有关犯罪嫌疑人私开网银一事的回答比较含糊,并称不能简单说是私开网银,犯罪嫌疑人与一些储户此前也是有沟通、协商好的。
“我一点都不知道开了网银,还是公安说是渤海员工私开了网银,将钱转走的。”张女士和杨先生坚称自己对开网银之事毫不知情。
“相对于内部集体勾结犯案,我更倾向于推测是银行内控设计有问题,权限过于宽松,没有严格的审核制度,造成有人钻了漏洞。”前述大型商业银行人士如此说。他还警示,有不少中小银行内控较弱,给犯罪分子留下了很多可乘之机。如果不加强管理,将来势必还会曝出惊天大案。
对于渤海银行内控的问题,记者向渤海银行发出了采访提纲。截至发稿时,银行方面没有给出合理解释。
“屋漏偏逢连阴雨”,用这句话来形容渤海银行近年发展的情况颇为贴切。
在成立的5年多时间里,渤海银行多有不顺。高层的人事变动,造成下属员工人心不稳,流动性很大。
在异地扩张过程中,因违规经营,其不断遭到监管处罚。首先是去年渤海北京分行房贷方面涉及违规放贷,成为遭查处的反面典型,北京分行的房贷业务在去年3月也被临时叫停。一时之间,渤海北分信贷部门员工无所适从。
几个月后,渤海银行济南分行又曝违规揽储,从而遭到处罚。
现如今,渤海太分再曝上千万存款被盗大案。前有齐鲁银行先例,渤海太分此案一发,渤海银行总行对此高度紧张,渤海银行董事长刘宝凤亲赴渤海太分过问此事。渤海太分贾军平向《投资者报》记者表示:“保证不会诱发不稳定因素;保证维护正常金融秩序,保证客户正常利益。”
第二篇:流动性紧张 银行职员挪用2000万存款做搭桥资金
流动性紧张 银行职员挪用2000万存款做搭桥资金
2011年09月30日01:32中国证券报我要评论(1)
字号:T|T
□本报记者 张朝晖
2000万元巨额存款不翼而飞!
看到银行打出的对账单上存款余额仅1元,老王彻底懵了。
大约20天前,某银行客户经理小张向老王透露一个信息,银行需要2000万元资金用于冲存款规模。小张提出了非常优厚的条件,资金以活期存款形式存入,期限为20天,除正常活期利息外,银行将一次性给予1%的贴息。小张提出,只要资金入账,银行可先支付贴息,期满后,老王可将本金和利息全部收回。老王说,“由于是第一次合作,为防止客户在拿到贴息后撤资,银行方面希望能将资金冻结。”
老王大概算了一下,按照目前利率水平计算,2000万元资金所得的活期利息约5556元,加上贴息,老王期满后将得到总收益约20.56万元,折合年化收益率在18%左右。
在高额贴息的诱惑下,老王同意小试一把。在去该银行位于北京的某支行开户后,老王的2000万元资金入账,相应返利当场兑现。
就在一切看似按照彼此约定进行的时候,老王却落入了一个精心策划的局中。
大约过了10天,偶然机会老王来到该银行另外一家分行办理业务。在完成打印对账单的操作后,老王发现,2000万元资金在到账后第二天被分三次提走,分别提取400万元、600万元和1000万元。现在,老王账户存款余额仅为开户时多存的1元。2000万元资金就这样从老王的户头莫名其妙地消失了。拿着存折,有些手抖的老王迅速拨通小张的电话。面对小张不断地推诿和抵赖,老王不得不下了最后通牒:如果期满后,2000万元资金无法入账,将报警。面对威胁,小张终于承认,资金确实被挪用了。他承诺,保证资金的安全,将在期满后将全部资金如数归还老王。
小张私下将内情向老王和盘托出:资金被用于给某企业提供搭桥资金了。该企业为参加项目招标拿到合同,需在招投标时提供一笔担保金,显示企业拥有足够的支付能力。这家企业向银行申请贷款,由于央行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目
前银行流动性异常紧张,资金迟迟不能到位。银行只好通过这种方式帮助企业筹集搭桥资金。
“到时候银行贷款资金到位,将归还王先生的资金。企业在拿到合同后,往往获利巨大,其实给王先生的贴息是由企业来支付的。”小张表示,他之所以敢于挪用客户存款,原因在于他能从中得到巨大好处。
另据一位银行内部人士表示,一般这种担保金,即使企业将贴息给到10%都不为过。运作这种交易的“潜规则”是,企业负责人找到银行客户经理,企业会先提供相应资质证明,之后银行客户经理和企业签订协议,其中明确约定资金用于项目担保金、到期后付给银行人员贴息10%等条款。银行客户经理再去找到适合的“金主”,以更低价格筹集资金,其中的价差会落入银行内部人员腰包。
“这其中蕴藏的风险非常大。万一到期资金无法顺利解冻,银行人员无法向‘金主’交代。银行人员瞒天过海的骗局将真相大白。一顶违规挪用客户资金的帽子,可能会断送这位银行人员的职业生涯。由于利益巨大,自然会有银行内部人员选择铤而走险。”
有接近监管部门人士表示,银行工作人员可在客户毫不知情的情况下挪用资金,说明银行内控管理能力弱化。银行存款安全将面临很大挑战。联想到近期发生的数起案件,无一不折射出银行内控管理机制所存在的问题。
他建议,一方面,有关部门应加大对金融案件查处力度;另一方面,改变银行一味追求做大做强的粗放式发展模式,切实苦练内功,提高内部风险管控能力。
这位人士说,“银行在经历近十年的‘急行军’后,是否该冷静思考一下未来的发展方
第三篇:河南南阳俩银行女职工挪用上千万存款赌博获刑
河南南阳俩银行女职工挪用上千万存款赌博获刑
2014年07月 3日 10:13 大河网
记者韩景玮实习生乔小广
本报讯 利用银行系统漏洞,南阳市两个女银行职员,挪用银行储户存款私用,4年间共挪用储户存款1489万元,用于赌博和个人花销。6月30日,记者从南阳中院了解到,法院以挪用资金罪,分别判处柳某有期徒刑8年、闫某有期徒刑3年,并责令二人退还未退赃款。
利用银行漏洞,银行职员私挪储户存款
柳某和闫某均是南阳市某银行女职员,据被告人柳某称,大概是2008年,她意外发现,银行电脑系统有漏洞,就是在客户拿到单子设定密码时,银行职员在柜台里面可以把储户设定的密码删除,重新设定。
柳某遂用一朋友名开账户,用钱时拿出单子,在电脑上操作提前支取,虽然需要授权,但是行里的几个可授权人的密码她都知道,柳某就直接操作,输入密码,然后在电脑上操作程序后注销账号就可以了。
经 查,自2008年下半年到2012年11月份,柳某利用自己银行职员身份,用正常存款人的身份证复印件存入小额现金,然后在打存款单时,用白纸代替,省下 一张空白的存款单。然后在客户来存款时,柳在打存单时,同时打两张存单,而两张存单仅是存单编号不同,其他的显示项目完全相同。利用这种方式,在储户不知 情的情况下,柳某和闫某私自修改储户密码,将其中一张存单交付储户,而后用另一张存单违规操作将存款取出挪作他用。
据柳某供述,该银行有个 姓闫的女子,和她是对班,二人关系不错。柳某向闫某说了这个方法,让其帮忙弄钱,并时常给闫的工资卡里存钱,每次1000元至2000元不等。柳某以上述 好处费方式,支付闫某人民币24万元。2012年11月份,柳某被调出营业部,由闫某一人继续挪用资金给柳某使用。
闫某用上述方法,先后37次弄出钱给柳某,直至案发。柳某总共套取了1489万元现金。
客户资金用于赌博,俩银行女职员获刑
2013年3月初,南阳银行某支行进行专项审查。柳某和闫某知道自己挪用存款的事要被查出,主动找领导交代了自己挪用存款的事实。后经南阳银行某支行查证属实报警,随后二人被拘留。
经查,截至2013年3月31日,除去已退还的赃款,二人共挪用资金14291848元,其中柳某挪用8440082元,闫某挪用5851766元。所有挪用的款项被柳某用于个人生意
投资、赌博、支付到期储户利息,以及柳某后期高息揽储的高息支出。
而 据柳某供述,亏空的1489万元钱,有500万~600万元用于支付储户高息;有600万~700万元左右用于赌博;剩下用于自己吃喝花销;法院认为,被 告人柳某、闫某利用在银行担任柜员的职务便利,挪用客户资金进行非法活动和盈利活动,数额巨大,其行为均已构成挪用资金罪,遂判处柳某有期徒刑8年,闫某 有期徒刑3年;并责令二人退还未退赃款。
二人认为量刑过重,提起上诉,南阳中院审理后,驳回二人的上诉,维持原判。-大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