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西海岸蓝色经济新引擎(青岛日报理论文章)

时间:2019-05-13 06:31: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打造西海岸蓝色经济新引擎(青岛日报理论文章)》,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打造西海岸蓝色经济新引擎(青岛日报理论文章)》。

第一篇:打造西海岸蓝色经济新引擎(青岛日报理论文章)

打造西海岸蓝色经济新引擎

王志军

在蓝色经济战略的指引下,董家口港区按照第四代港口的先进理念,把建设现代物流交易港和蓝色港城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抓手,着力打造西海岸蓝色经济的动力引擎。作为国家蓝色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后一个时期将适应国际船舶大型化的发展趋势,以世界眼光、国际标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快第四代物流交易大港的建设步伐,带动山东半岛港口群的有效整合,形成半岛港口群的整体优势,在全国港口竞争中赢得先机,建成与周边港口城市联动发展、协同并进的青岛南部新港城,最终实现以青岛为龙头尽快建成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国际物流中心、国家重要的大宗原材料交易及价格形成中心的重要使命。

随着今年1月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正式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作为新开发的青岛西南翼的董家口港区,成为我市西海岸区域最具备承接国家发展战略、建设蓝色经济先行示范区的载体和平台。面对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建设一个崭新的世界一流第四代深水大港,打造西海岸蓝色经济新引擎,成为青岛港口经济在转方式、调结构中率先突破,推进南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战略选择。

一、世界港口及航运业的快速发展对青岛港口提出迫切要求

青岛是一座因港而生、因港而兴的城市。一百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青岛港口各项生产指标保持快速增长,2010年完成港口吞吐量、外贸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分别为3.5亿吨、2.57亿吨和 1201万标准箱,分别位居全国第五位、第三位和第五位,成为世界前十位的大港。但国际航运船舶大型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对百年之城的青岛港口提出了新的要求。

世界船舶大型化趋势对青岛港口提出了新要求。近年来,为适应航线、主枢纽港及进出口贸易等各方面需求,进一步降低运输成本,提高竞争力,船舶大型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航运业发展的普遍趋势。世界各大航运商积极开展对超大型船舶的研究和制造,纷纷加快了运输船舶的大型化进程。超大型船舶的顺利靠泊已成为决定一个港口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这对全球港口提出了新的挑战。港口作为运输服务企业,只有紧扣世界经济发展的脉搏,才能实现持续发展。建设深水泊位是青岛港口顺应国内外运输需求的必然选择,但青岛港口百年发展依托的胶州湾已很难适应国际航运市场船舶大型化、深水化、专业化的发展要求。近年来,虽经多次挖潜改造,但目前最大仅能够靠泊30万吨级船舶,仍达不到40万吨级船舶的通航条件,并且湾内岸线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产业集聚已基本达到饱和状态,这对青岛港口提出了新的要求。青岛南翼的董家口港区是目前国内规划面积最大的单体港区,具备充足的陆域堆存空间,经济腹地辐射七省三区,规划的112个泊位,均为万吨级以上的深水泊位,特别是拥有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矿石和原油码头,能够迅速带动整个青岛港口升级换代,推进青岛港口向深水化迈进,适应船舶大型化发展趋势。

城市发展和产业调整对青岛港区结构提出了新要求。从青岛城市发展趋势看,由于历次城市发展战略的视野始终没有离开胶州湾,沿湾周边聚集的经济量越来越大,过去的部分县域经济地带也迅速向湾边靠拢,成为实际上的城区经济带,整个青岛城市发展空间狭小,截至2010年底主城区建成区面积仅约282平方公里,在国内所有城市中建成区排名第27位。因此,实施港口重心战略转移,拉开城市发展框架,进行产业布局调整,成为以世界眼光、国际标准加快推进青岛建设国际航运枢纽城市的内在要求。将原来以工业为主的胶州湾岸线,调整为生态岸线、旅游岸线、生活岸线,拓展港口与城市新的发展空间提到了青岛发展的日程上。从青岛产业发展趋势看,实施“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需对老城区上百家传统产业进行调整迁移,环湾工业带布局将重新调整优化。其中大部分化工、钢铁等涉及大宗货物进出的产业调整到青岛南部——六大重点工业功能区之一的董家口区域。新的布局不是简单地搬迁转移,而是依托新的发展平台,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对照国际上先进港口城市成功发展理念和做法,青岛港口发展要抓紧转变发展方式,及时调整港区功能结构,老港区逐步“退港进市”,发展现代休闲旅游产业,前湾港区矿石煤炭装卸逐步迁往董家口港区,限制发展油品化工产业。因此,无论从青岛城市发展还是产业发展现实看,董家口港区无疑是青岛的绝对资源优势,是未来青岛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产业转移升级的最大平台。

国内外港口发展方式的转变对青岛港口提出了新要求。当前,延伸服务功能、提升产业价值、提高核心竞争力成为世界先进港口发展航运服务业的主要趋势。相比之下,受传统港口长期“一装一卸”运输模式的影响,青岛港口发展仍局限于“吞吐量为王”传统理念,大宗物资简单过境虽然为码头企业带来了吞吐量及作业收益,但对城市GDP贡献甚微。由于现代航运产业链尚未形成,出现了航运业相对较弱的发展局面,与港口吞吐量3亿吨相比,青岛航运服务业无论是在规模上还是在发展环境上都与先进港口差距较大,发展层次低,船舶注册、船舶代理等低端服务业比较多,航运金融、保险、信息等高端服务业比较少。在上海浦东国际金融航运研究中心最新发布的“全球国际航运中心竞争力指数”报告中,青岛的全球排名仅为四十七位,在亚洲排名为三十一位,不仅远远落后于东京、釜山等东亚主要港口城市,甚至与天津、大连、宁波等国内港口城市之间的差距也越来越大。而新开发建设的董家口港区相比我市那些成熟的老港区更容易实现转型,其从零开始的后发优势能够与世界先进港口处于同一起跑线上,是在短期内实现反超甚至引领世界港口潮流的一次绝好机会。

国内外港口越来越注重可持续发展对青岛港口提出了新要求。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等问题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关注。港口作为对外开放的门户和窗口,必须始终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理念。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港口是青岛港口发展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市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提出了“关于切实加强胶州湾水域及近海岸线保护”的议案,针对议案,市委、市政府组织国内权威部门编制《胶州湾内航运资源保护利用方案》,明确指出:为保护胶州湾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利用,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对胶州湾的保护力度,对现已开发、布局不合理、利用效率低的项目,采取市场机制结合经济手段与行政手段,并辅以技术手段进行整合与调整。开发建设董家口港区,可将胶州湾内污染较严重的矿石、煤炭和液体化工等货种迁移到董家口,通过设备更新、工艺改造及新技术的利用,有效控制污染,建成现代化绿色生态港口,实现青岛港口结构布局优化升级。

二、以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从青岛长远发展考虑做出的重要选择

向建设物流港目标迈进成为当今世界先进港口发展的必然趋势。综观世界主要港口发展趋势,物流链的发展已在现代港口产业体系中居主导地位。与传统港口商流不同,物流是一种追加的生产活动,它通过时间和空间等非物质形态的服务来创造效应。现代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业、仓储业、货代业和信息业等的复合型服务产业,成为衡量港口现代化水平的主要标志之一。因此,世界各地的沿海城市大多数都凭借宝贵的港口战略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英国伦敦是建设现代物流港口的成功典范,其集装箱年吞吐量虽然在世界排名前100位之外,但依靠波罗的海航运交易所拓展航运相关产业,成为了航运服务业方面的世界品牌,拥有数千家各类航运服务企业,聚集诸多国际航运组织,凭借其规模巨大的航运服务产业仍保持着全球顶级国际航运中心的地位。美国新泽西港近90%的收入依靠港口服务业提供,装卸收入不到港口总收入的10%。国内的深圳港航业每年不仅至少为深圳贡献约200亿元的直接经济效益,其对经济的间接贡献近千亿元,港口产业体系已成为深圳经济社会的支柱之一。

从世界先进港口的发展方向来看,从单一的装卸港口转变为综合性物流港口,从初级的货物装卸提升为现代的货物交易、金融和信息服务,已成为我国港口“转方式、调结构”的内在要求和必然趋势。董家口港区拥有深水资源、中心区位、充裕空间、广阔腹地、便利交通等组合优势和先进的开发建设体制优势,完全具备建设一个新型物流港口的基本要素。正在建设中的董家口港区,在开发建设之初就认真学习借鉴世界先进港口发展经验,在规划时便立足长远,坚持高起点,利用从零开始的后发优势,以发展物流交易港作为主导方向,坚定不移地走港口转型之路,完全能够承担起中国港口转型先行者的重要角色。

建设第四代港口是港口经济在“转方式、调结构”中抢占发展制高点的战略举措。进入21世纪后,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现代供应链管理思想的推行,全球正在进入第四代港口发展阶段。第四代港口在兼容前三代港口功能的基础上,更加强调相关港口物流活动之间的互动,提供精细作业和敏捷服务。港口功能由传统的货物运输节点向以物流中心为载体,集国际商品、资本、信息、技术等集散于一身的资源配置型港口发展;在服务范围、服务方式等方面不断延展新的领域。从第四代港口主要发展趋势来看,一是港口建设呈现向深水化、大型化的发展趋势。二是港口与经济腹地、所在城市的关系更加紧密。三是港口功能多元化,向物流分拨中心发展。四是港口服务信息化。

传统港口只负责货物的装卸、仓储和转运,将货物转运出港口就算完成了任务。而第四代港口将码头作为综合运输网络的节点,拓宽其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效率,朝着提供全方位的增值服务方向发展。第四代港口作为世界港口的发展趋势,也是董家口港区建设发展的目标。董家口港区从规划到建设都遵循第四代港口的发展理念,码头仅是港区物流链中货物装卸节点,港区承载着国内外两个市场,国外连接着矿山、油田、气田资源和国际运输等,国内连接着物流企业和生产企业,实现由一个装卸点向一条产业链的延伸,再通过产业聚集把产业链扩展为产业面,推动临港产业区、城市生活区快速形成规模,成为汇集国内外客货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区域经济中心。因此,突破传统港口“一装一卸”生产模式,建设一个以大宗物资交易为核心,以发展现代物流综合服务为重要特征的第四代深水大港,是青岛港口“转方式、调结构”的需要,也是实现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必然选择。

建设环境友好型的高品质港口是实现港口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随着港口快速发展及货物贸易量的不断增加,港口生产建设对海陆域的环境影响日益凸显。如何处理好港口建设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成为保障港口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目前,绿色港口建设理念已被世界各国港口普遍认同,在港口规划设计及施工管理过程中加强对环境影响的预防和保护工作,促进港口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董家口港区紧紧围绕低碳环保目标,以“绿色港区”发展理念为指导,认真借鉴国内外绿色港口建设经验,最大限度地利用新科技、新工艺、新能源,积极探索绿色港口建设模式,全力打造绿色示范港区。在工程规划和设计中,充分考虑港区运行过程中资源消耗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做到防治污染的设施、设备、环境绿化及美化设计与港区工程主体设计同时进行,从源头控制能源消耗与环境污染。在港区开发建设中,采用了绿色技术与管理,把港口的防治污染措施纳入工程建设中,环境保护的设施与港口主体工程同时施工,同时竣工投产使用。在运营管理中,严格落实生态环保要求,与法国苏伊士环能集团合作,积极探索雨、污水综合利用新模式,将港区的雨水、污水全部引入循环系统,处理后用于散货堆场喷淋;与中交水规院等单位合作,大力推行半地下式堆场,并利用生态防风墙,避免扬尘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注重可再生能源利用,不断加大太阳能、风能等绿色新能源应用范围,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建设与第四代港口相适应的生态环保港区环境。

港口与城市的联动发展是保持港城活力的重要中枢。港口是城市发展的引擎,腹地城市是港口发展的依托。纵观国外著名港口城市,都有一部以港兴市、以市促港的发展史。世界港口已进入港城同步规划的阶段,国外先进地区港口在建设初期,均提前对港区、产业区、生活区等进行综合规划,但国内城市和港口之间如何和谐相处一直是难以突破的问题,“港带动城,城促进港,港污染了城,城限制了港”成为一个怪圈。因此,需要将港口和城市作为有机整体,对港城发展进行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既要着眼于当前,更应当注重长远可持续发展,实现港城协调发展。

当前,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以“世界眼光、国际标准、本土优势”建设大青岛,正在谋划西海岸经济新区建设。新开发的董家口港区面临青岛新一轮科学规划与布局发展的难得机遇,急需将港与城作为一个有机整体,适当超前和高起点统筹规划。众所周知,任何一个经济区都必须有自身的增长极或发动机。董家口港区作为西海岸区域的一个世界级深水大港,正在按照第四代港口发展要求,打造以物流交易为主导的新型港区,将辐射拉动周边区域物流、金融等数十个产业快速发展,形成钢铁、海洋装备制造等庞大的现代港口产业集群。通过以港口的快速发展为产业发展提供依托,以产业的快速发展为港口提供更多的货源保障,以城市建设的水平提高为港口集聚更多的人流物流,加快推进区域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成为经济新区发展的新引擎,带动西海岸崛起。预计三到五年内,港区可达到亿吨能力,至2020年,通过能力将达到3.1亿吨,人口可达40—50万人。只有把董家口港区这个增长极做起来,做大做强,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港口对产业区、生活区带动作用,构筑起港口、产业、城市、生态四位一体、互动发展的现代化国际新港城。

三、一个崭新的第四代新型港口经过两年多的艰苦奋斗已展现雏形

坚持以科学规划指导发展是建设第四代新型港区的前提条件。规划是一个区域开发的基本依据,是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前提。在港区总体规划方面,采用了国际上最先进的环抱突堤式及双向分线航行的设计理念,设置了四大专业港池,最大限度利用岸线资源。为保障建成绿色生态港区,注重功能合理布置,道路、闸口及交通布置畅通,实施轻重车分离,大小车分道,提高运输效率,实现区域大节能;专题编制土地集约利用和区域用海规划,科学利用资源,控制使用强度,提高资源效益,避免过度占用岸线、土地资源;注重港区生态规划,港区规划绿化率指标位居全国乃至世界港口前列。围绕建设以物流交易为主导的第四代港区目标,在港区总体规划阶段就为物流园区预留充足的发展空间,设置大宗干散货物流区、综合物流区、铁路作业区等,规划了世界一流的保税物流园区,在园区内建设绿色堆场、分拨中心、加工和中转基地,并辅之以期货交割库、电子交易平台、信息发布平台和统一调度等综合服务功能。其中,大宗散货物流区是港区码头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从单一的货物装卸、中转运输功能向集运输、存储、配选加工、分拨、信息为一体的多功能转变,实现功能互补协调发展;综合物流区主要是为集装箱物流服务,作为港区后期开发建设与经济活动的主要发展方向;铁路作业区将码头作业区、物流区与后方集疏运系统有机链接起来,将现代铁路物流系统引入港区,有助于发挥海陆多式联运的优势。通过对港区资源和功能分区进行科学合理划分,保证了货物在港区各环节的畅通。

充分借鉴国内外港城规划建设的成功经验,创新规划理念,高目标定位,高起点编制董家口港城建设规划。在港城规划方面,确定了由欧洲最大的战略咨询公司开展港城战略规划编制,借助自身全球资源库优势和世界先进港城的经验,将科技、信息、绿色、低碳、蓝色经济等理念融入到城市发展中;由国际顶尖规划大师实施的港城城市规划研究,结合青岛西海岸战略布局,将董家口港城作为大青岛城市群中一个功能完善的新城市来定位,并对港区、临港产业区、城市生活区和生态区四个区域布局进行充分考虑,为港城今后百年的可持续发展,进行总体性、长远化的规划,打造中国乃至世界上具有借鉴意义的现代化港口和城市融合的典范。

坚持以基础配套设施带动发展是建设第四代新型港区的重要保证。

目前,董家口港区进港航道、防波堤、查验中心、指挥调度中心等重大基础设施基本建成,涉及基础设施总投资额达百亿元,4个泊位实现试靠泊,已从单纯的开发建设阶段转入建设与运营并举的新阶段,在一片荒滩礁石上开创了国内同类建设施工速度的新纪录。在海域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为超大型矿石和原油码头等提供良好泊稳掩护条件的东、西防波堤工程总投资15亿元,全长6262米,西防波堤一期主体工程完工,东防波堤口门段主体工程基本完成,目前已初步具备掩护条件。为超大型船舶进出港区提供保障的进港航道工程总投资13亿元,全长14400米,目前已基本完工。在陆域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总投资7.5亿的中心路工程全长22公里,其中港区内一期工程已完工,成为目前进出港区的主要通道。口岸查验中心、调度指挥中心、商务中心已建成并具备功能,为来港企业提供一站式配套服务。此外,港区供水供电、雷达导航、工作船码头、污水处理等工程全面启动,基本满足了当前港区运营的需要。

上述基础设施都是由政府投资主导开发建设,其优势主要表现在:一是有利于港口与地方经济协调发展;二是国有资本市场化运作程度高,投融资体制多元化,港口建设资金比较充足,可迅速形成港口规模,见效明显;三是能够保证对港区资源拥有公平公正的控制力,统一调度使用航道、疏港道路等公共资源,实现市场充分竞争,防止形成垄断,搭建公平公正的经营平台。为保障航道水域、疏港道路的正常运输秩序及安全运营要求,专门组建了港区指挥调度中心,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和安全有序的原则,对使用航道、锚地水域的船舶和进出港区的车辆实施统一调度,统一负责港区通讯、引航、调度等管理。自今年4月份正式投入使用以来,已顺利保障20多艘船舶靠泊港区。

坚持以先进理念引领发展是建设第四代新型港区的关键举措。“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港区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为来港区投资的企业提供了前提条件,吸引了一大批国内外资源丰富、资金雄厚、管理先进的世界级码头运营商、物流贸易商集聚港区,特别是中石化LNG接受站、摩科瑞原油及通用码头、华能集团热电联产等三个投资额均超过百亿元的项目,为物流交易港区运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根据规划与定位,港区按照矿石、石化、煤炭等大宗物资分类打造了三大交易平台。其中,矿石交易平台总投资超过300亿元,由国际大型矿产商、国际航运企业、国际矿石贸易商等共同建设超大型矿石码头、矿石保税物流分拨中心及矿石电子交易平台,形成国家矿石集散中心,实现传统矿石运作模式向现代物流运作模式的转变。石化交易平台总投资超过300亿元,由中石化集团、全球最大的独立能源贸易商、全球最大的液体化工罐区运营商等共同建设超大型原油码头、罐区、LNG接收站、原油期货交割库及原油电子交易平台,实现由传统油气装卸向能源储运中心的转变。其中将建成全国首家原油期货交割库,增加港区在全国原油价格形成体系中的话语权。煤炭交易平台总投资超过100亿元,由国内知名电力企业大唐电力集团与华能集团等共同建设大型煤炭码头、煤炭保税物流分拨中心及煤炭电子交易平台,形成国内沿海电源点的煤炭运输配送中心,逐步发展成为我国主要的煤炭上水口岸,实现由单一的煤炭供应向国家煤炭资源配置中心的转变。

截至目前,港区三大平台已入驻招商项目19个,总投资额超过700亿元,其中中石化LNG接收站、大唐通用码头、苏伊士集团环境能源等9个项目的投资主体为世界500强企业或大型央企,中石化LNG接收站、大唐通用码头、华能通用码头、青岛港集团矿石码头等项目已获国家批复并开工建设,物流交易大港的发展框架初步形成。三大平台的建设不仅能够吸纳充足的资金共同参与港区开发,为港区提供基本运量保证,带动相关板块业务的发展,同时还将围绕各自核心业务产生集聚效应,在董家口形成大宗战略物资集散中心与国家能源储运中心,进而将现代物流企业、航运企业、金融保险业、现代服务业等各相关板块上下游环节集聚至港区及周边区域,成为资源配置中心及经济中心,最终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干散货波罗的海指数——董家口指数,增强我国对铁矿石和能源定价的话语权,抢占全球战略物资调控的制高点,更好的参与国家战略、服务全国经济发展,成为西海岸蓝色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突出亮点。

(本文载于《青岛日报》2011年10月22日第5版)

第二篇:积极发展“飞地经济”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

积极发展“飞地经济”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

近期,国务院办公厅对第六次大督查发现的典型经验做法通报表扬,辽宁积极发展“飞地经济”打造发展新引擎位列其中。作为辽宁省委、省政府推进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高度谋划的重要举措,“飞地经济”以体制机制的改革“棋子”,撬动了县域经济、乡村振兴和区域均衡的发展“棋局”,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一子落而满盘活。

一步“巧”棋:

“飞地模式”应运而生

11月下旬,东北气温骤降,在辽宁兴城经济开发区,多家企业仍热火朝天地赶工建设。

从北京迁来的辽宁宏升卓越移动升降机项目主体厂房刚刚完工,从深圳引来的佳华利道金属储氢项目正在进行新能源车辆的运行测试,而更早搬来的辽宁菲迪饲料技术有限公司一期项目已经投产,正紧锣密鼓地筹划二期建设……

“一度沉寂的开发区如今热闹起来,‘飞地经济’功不可没!”兴城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专职副主任董玉明说。

作为一种新型经济合作模式,“飞地经济”是指两个相互独立地区打破原有行政区划限制,通过创新规划、建设、管理和税收分成等机制,促使项目“飞出地”和“飞入地”紧密合作的发展方式。

长期以来,县域经济一直是制约辽宁发展的短板。特别是“乡财县管”制度的实行,乡镇普遍缺乏招商引资,发展经济的积极性。

2018年,辽宁省委、省政府围绕破解乡镇“有资源无产业、有项目无土地”的问题,率先提出在北票、喀左等县区规划建设“飞地经济”产业园;

同时实施县乡财政“分灶吃饭”,赋予基层一定自主权。

随后,辽宁省政府出台实施意见,以位于各市、县、区的省级以上各类开发区为主要载体,鼓励各乡镇招商项目前来落户,并承接外省产业转移。

为调动各方积极性,辽宁省还建立分享机制,“飞地”项目形成的税收等利益,原则上按5∶5比例,由项目“飞出地”与“飞入地”分享;

对于跨省合作的重大项目,可由双方协商确定分享比例。

满盘皆活:

基层探索不拘一格

2019年起,辽宁设立“飞地经济”产业发展资金,每年安排3亿元,重点支持招商引资落地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国家级创新平台、园区公共服务平台等项目建设;

每年安排5亿元专项资金,通过“以奖代补”形式奖励“飞地”发展成效显著的市。

随着“飞地”改革的棋子落下,各地立足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和特色优势,发展经济的探索不拘一格。

朝阳市利用辖区内的7个省级经济开发区,重点承接各乡镇针对京津冀的招商引资项目。在凌源市经济开发区内,从河北秦皇岛市迁来的炜盛新材料有限公司正开足马力生产。公司总经理尤忠文说,企业选择落户,看中的是地方的环境和干部的劲头。“乡镇干部三番五次到企业招商,签约后又迅速配备‘项目管家’,服务真是到家了。”

今年初,葫芦岛市为建昌县开辟“脱贫攻坚飞地产业园”,在经济开发区拿出1500亩土地供建昌县招商引资,今后10年,项目的税收收益全部交给这个贫困县支配。

“飞地”也打开了各地的视野。铁岭市抓住对口合作机遇,与江苏省淮安市对接洽谈,建设“淮安-铁岭”工业园,承接南方产业梯度转移。

铁岭市发展改革委主任高文哲说,园区将采用江苏省的先进运营管理机制,由铁岭、淮安两地共同招商、分享税收,“这为铁岭开垦了一片学习南方的实验田”。

振兴新局:

以开放胸怀聚能蓄势

截至目前,辽宁14个市共签约“飞地”项目超过1000个,总投资额近1900亿元。辽宁省发展改革委投资处处长郑广辉说,在投资承压大背景下,“飞地”无疑增加了投资辽宁的吸引力。

红利不止于此。在辽宁兴城经济开发区,通过对僵尸企业依法解除协议,园区已收回、盘活闲置土地860亩,落户了奇力生物肽等6个项目。开发区为当地“明星村”——四家村开辟的小微企业园,短短半年之内就入驻满员,为乡村振兴找到了新载体。

“飞地模式带来了资源的共享。”葫芦岛市市长王力威表示,以葫芦岛为例,过去各乡镇和开发区重复招商,难免存在同质化竞争;

现在打开了区域限制的藩篱,各地可以“借笼养鸡”“借鸡生蛋”,从而形成了大招商格局,实现了项目与区域的最优配置。

“飞地经济”也给乡镇带来福音。今年以来,朝阳市176个乡镇、街道共有300余个招商引资项目落户“飞地园区”,总投资额312亿元。“据初步测算,这些项目投产后,可为这些乡镇、街道每年增加税收收入22亿元。”朝阳市财政局副局长张育才说,长期困扰乡镇的财力紧张问题将被缓解。

“‘飞地经济’改革重在执行和落实。”辽宁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黄洋说,接下来,辽宁将围绕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区域战略,主动与其他地区开展多种形式合作,以开放心态和务实作为推动老工业基地振兴。

第三篇: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

——关于茅箭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思考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应有之意,关系民计民生与社会和谐及全面实现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茅箭作为十堰中心城区,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是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商贸服务大区和东部新城区,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核心区的迫切需要,是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由之路,是改善民计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内在要求,对于实现茅箭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茅箭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面临难得机遇

现代服务业建立在比较发达的工业化基础之上,是依托电子信息和其他新兴高技术,以及现代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而发展起来的服务业。与传统服务业相比,现代服务业突出了高科技知识与技术密集的特点,既包括新兴服务业,也包括对传统服务业的技术改造和升级,其本质是实现服务业的现代化。茅箭区不仅是十堰地域内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聚集体,而且是区域内最集中的经济活动和商贸流通场所,因此不仅要成为地区经济、技术合作和交流的中心,而且要在区域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发挥龙头作用。从现实基础和条件来看,茅箭区发展以“高人力资本、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和新技术、新业态、新方式”为特 1 征的现代服务业,既体现了区域性中心城市规划,又实现了城市空间拓展;既承载了现代商业功能分区,又为资金东流、人才东聚、项目东移提供了服务保障。

1、良好的区位优势。茅箭区位于十堰市城区东部,银(川)武(汉)高速公路横贯东西,距离襄樊机场180公里,距正在筹建的武当山机场不足15公里,距世界文化遗产道教圣地武当山27公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丹江口水库50公里。辖区内新建成的北京路、天津路、重庆路、浙江路、上海路与东风大道、辽宁路、武当大道、许白路等城市主次干道构建起完备的交通网络。辖区为十堰中心城区,东连十堰高新区、武当山经济特区,十堰市火车站、汽车站位于辖区,坐拥高校园区,有郧阳师专、十堰职业技术学院、郧阳医学院、湖北汽车科技学院等四所高等院校,学生高达3万人,日人流量达10万人,具备现代服务业持续发展的良好基础条件。

2、难得的政策机遇。近年来,国家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出台了有力的宏观调控措施来拉动内需,刺激消费,特别是加大了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加之现在建设投资项目的成本下降、政策支持力度加大,金融机构的新政策、税费方面的改革非常多。对我们来说这些都是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千载难逢的机遇,可以进行重新布局,整合资源,做大做强。2007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省政府下发了《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这为我们发展现代服务业指明了方向。市三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东部新区开发建设,以天津路、重庆路、武当路等城市干道为骨架,以 2 工业园区、高校园区、商贸新区为支撑,加快建设东部新城区。此外,茅箭区委、区政府不断提升商贸服务区功能,先后围绕火车站商贸经济圈建设、赛武当旅游开发等,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为服务业发展营造了宽松的政策环境,必将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3、繁荣的商贸经济。茅箭辖区商贸经济十分繁荣,辖区聚集了十堰80%的大型商场、购物中心、宾馆、饭店、大型专业市场、连锁超市、仓储物流等,新业态星罗棋布,是鄂西北重要的商品流通集散中心。2010年元至11月,全区完成商贸销售额263.8亿元,同比增长26.2%,绝对值和增幅均居全市第一。全区共有各类专业市场 42家,交易额过亿元的市场有12 家,其中包括鄂西北工业工程机械交易中心、虹桥建材商城、辰泓大市场、澳门街建材市场、燕林建材市场、金地家居广场、银河汽车交易市场、鄂西北小商品批发市场、俊发家私广场、老虎沟农贸市场等,年交易额达56.8亿元,共有各类商贸企业 9451家,其中包括人民商场、五堰商场、京华超市、寿康永乐连锁超市、新合作鑫城超市、国美电器等,年销售额过亿元的企业就有20 家,过5000万元的有15 家;物流配送、投资担保、电子商务等新兴服务业不断发展壮大。拥有十堰市最大的商业步行街,是十堰市最为繁华的地段,日均人流量达5万人以上,十堰市火车站商贸经济圈预计近年销售额达到100亿元。

4、雄厚的工业基础。工业化、城市化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基础和支撑。辖区毗邻十堰市高新技术开发区,拥有普林工业园、东风中客、万向通达等工业园,东风伟世通、东风公司车桥厂、3 锻造厂等专业厂和三环集团、太平集团、通达集团等中央、省、市属企业星罗棋布,使茅箭区成为东风公司重要的生产基地和零部件采购基地。特别是近年来,我区强力推进“工业强区”战略,依托工业园区建设,大力发展关键汽车零部件制造和专用车生产,引进了驰田汽车、普林齿轮、正和车身、东风客车等一批重点企业,形成了集研发、生产、物流、销售、服务为一体的汽车产业体系,第二产业得到快速发展,产业集群效益开始显现。截止到2010年11月,我区工业总产值达131.4亿元,产销率达98.7%,全区工业企业共有256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已达 161家,产值过亿元的企业达到 22 家,产值过5000万元企业达18家,涉及到汽车整车生产、汽车零部件、电子产品等众多产业。各类企业的快速扩张迫切需要相应的现代服务业态的配合,也给现代服务业提供了众多的发展领域。

5、广阔的发展空间。服务业已经成为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产业,而我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目前仍处于产业演进的初级阶段,发展速度缓慢,与传统服务业相比,现代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发展滞后。差距既是潜力,也是机遇,三产业发展的相对滞后,给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预留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同时,土地空间巨大,天津路沿线可开发利用的土地面积1700亩;重庆路道路沿线可开发利用的土地面积1700亩;浙江路沿线开发商可供开发的建设面积1250亩,其中茅箭辖区577亩。三条路总体可供开发利用的建设面积达3977亩。在这么大的一片区域上,完全可以再造一个“五堰商业街”。

二、发展现代服务业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近年来,我区现代服务业得到一定的发展,但总体来看,传统服务业比重大、现代服务业滞后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变,规模不足、竞争力不强、区域发展欠平衡等问题明显存在。

1、对现代服务业重视程度不够。一是重工业轻服务业思想尚未根本改变。总认为工业投资见效快,拉动地方经济增长的效果较为显著;不能正确认识二、三产业之间的关系,过分强调第二产业的发展对服务业的带动作用,而忽视服务业对实现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推动作用。二是政策扶持不够。近年来,市、区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工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文件,在服务工业发展上开通了企业服务直通车、“宁静日”等便捷服务,这些政策对工业发展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然而对服务业的扶持政策却很少,仅限旅游等少数行业,致使服务业发展的整体水平相对偏低。三是管理部门多。服务业分属不同部门管理,行政审批管理部门偏多、程序偏繁、限制较多,阻碍了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等进入第三产业领域,也导致了整个三产出现总体布局不合理、功能不配套、层次较低、缺乏协调管理的问题。四是对发展现代服务业的信心不足。总认为现代服务业对人力、技术等要求高,而本地企业集中度不够,规模小,地方人流、信息流不够,三产发展难成气候,主观上努力不够。五是规划滞后。

2、企业规模偏小,抗风险能力弱。一是传统服务业比重大。我区服务业中,商贸等传统行业增加值占三产增加值的60%以上,主要以劳务型服务为主,智力型服务比重低。二是服务产业较为分散。我区各类服务业都有分布,但总体上没有形成一 5 个比较长的服务产业链条,服务品种不丰富,服务业的科技含量不高。三是服务业整体层次有待提升。服务业企业规模不大,企业融资能力不强、抵御外部环境风险的能力较弱。虽然有人商集团、武商量贩店、寿康公司等大中型企业,但整体集中在商品零售业,经营雷同,相互竞争激烈。而其他服务业缺乏大型骨干企业,而金融、科技、教育、文化、信息咨询、高新技术研发服务等新兴行业发展明显滞后,某些社会服务方面还是空白点。制约了服务业整体结构的优化和综合效益的发挥,从经济规模、产业能级、资源配臵功能、资源配臵效率等方面来看,和国内发达城市、国际大都市相比存在着显著的差距。

3、现代服务业的技术标准、行业规范和统计制度不完善。目前我国服务业普遍缺乏现代化的行业标准,已有的标准一般都比较落后,不适合产业发展的新形态,或者是泛泛引入国外认证机构评价体系,不适应我国服务业发展的具体情况。一些行业的服务标准不统一,服务不规范,质量难以保证,制约了服务市场的快速成长和健康发展。另外,现行服务业统计还不能完全准确反映实际情况,服务业统计制度还不够健全。

4、人才缺乏制约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一是人才资源总量偏少,难以满足产业发展需要。从调查的情况来看,现有的人才积累总量明显偏少,难以满足我市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产生的旺盛需求。这一点突出地体现在现代服务业企业人才招聘难易度中,有近一半的企业表示很难招到合适的人才。二是人才队伍层次偏低,且行业分布不平衡。从受教育程度和职称情况来看,我区现代服务业人才队伍的层次较低,与现代服务业技术密集、6 知识密集的特性和要求相比,明显不足。三是人才队伍结构不尽合理,高素质复合型专业人才短缺严重。在现代服务业人才队伍结构中,高级、中级、初级人才的构成呈现“金字塔型”梯度结构。由于现代服务业专业化程度高、涉及面广,处于“金字塔”顶端的高级人才,不仅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更要有较强的综合能力。而我区目前的人才队伍结构中,这种高素质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尤其缺乏。以物流业为例,我区物流业大部分从业人员是从传统的物资储运企业转型而来,缺乏现代物流业的职业锻炼和工作经验,难以对现代物流业的运作作良好的把握。

三、加快发展茅箭现代服务业的建议

1、坚持“政府主导,企业运作”的思路,推进商贸服务功能区建设。一是参考和借鉴现有工业园区开发模式,立足创新机制和争取政策,分别在重庆路、天津路、浙江路沿线建设政策相对集聚的“金融服务产业园区”、“文化教育培训产业园区”、“汽车服务产业园区”、“高新技术研发孵化园区”等园区,积极探索商贸服务业与民营资本和高新技术相结合的新产业发展形式,如由区政府和相关主管部门统一成立园区管委会或园区管理经营总公司(或允许街办成立类似机构),负责总体政策的制订和整体发展规划、协调,在项目审批、贷款、税收、土地使用等方面探索建立灵活高效的工作制度、策略和方法。二是充分发挥街办、社区参与发展商贸服务产业的积极性,在园区管委会或园区管理经营总公司下,吸纳各具体产业功能区所在街道或社区成立重点产业功能区管理中心(公司),负责各产业功能区的统一招商策 7 划和日常管理、服务。管理中心可与风险投资公司、管理咨询公司、人才开发公司等有关专业中介服务机构,成立以服务下辖功能区为主的专业咨询公司。

2、转变政府职能,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在行业管理上,把该由市场办的交给市场,能由中介组织、行业协会做的交给中介组织和行业协会。一是建立健全商贸服务业各重点行业的信息管理体系,并利用统计、税务登记等数据库进行对比筛选,建立服务业重点行业发展指标体系,每季度汇总、分类,全面系统地掌握全区服务业发展状况。二是加快建立电子政务,推进网上办事、网上监督,实行政务公开;同时,要大力推进茅箭区服务业信息化进程,采用“政府(行业管理部门或行业协会)牵头,企业(信息软件企业)承建,市场运作”的方式,建立服务业重点行业的门户网站,开展形式多样的商务信息服务和电子商务服务。三是加大商务专项规划力度,结合变化了的情况,对商业网点及早作出具有前瞻性、可操作性的规划,对已有的规划结合实际及时进行修改。

3、对于重点引进的商贸服务业,从税收优惠、资金扶持、便捷方面给予一定扶持。一是成立商贸服务业发展引导基金,制订明确的管理办法。明确引导资金是用于进一步提升商贸服务业的档次和质量,推进商贸服务业重点行业、关键领域的发展,引导和促成关键项目或闲臵资源投入使用的贷款贴息和补助的专项资金。二是在税收优惠上,对重点行业3年内区留成的企业所得税、增值税和营业税给予一定的减免或者按一定比例返还。同时,按当年留区税收(指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增值税的留区部 8 分)多少排序,给予前10名企业奖励。三是在资金扶持上:包括用地优惠、房租补贴、贷款贴息和认证奖励。其中,用地包括土地出让金减免等;房租包括减免和政府补贴。贷款政策包括对重点企业出台相应贴息政策。便捷注册主要包括注册资金金额、科技成果作价比例以及登记手续等方面的扶持,如对于科技人员和海外留学人员创办科技服务型企业,可以适当降低注册资金金额,并分批到位。

4、拓展招商引资多元化渠道,大力引进国内外优势企业。一是鼓励服务业发展重点企业进入与企业所属产业相吻合的产业区块。按照企业规模、是否品牌企业、在行业内影响大小等标准,可分别在入驻的前若干年内给予入驻企业以20-50%的房租贴补,然后根据其税收情况进一步确定后续的房租补贴优惠。同时,对各产业区块内所有商务楼宇业主,凡引进金融保险、现代物流、科技咨询服务、商务服务行业的国际知名品牌或年营业额在国内行业内排名前10位的国内知名企业到我区投资,如期开业经营的,对引荐人可按实际投资额的一定比例给予奖励。二是全面实施“三个一批”的招商战略。即“引进一批”,主要是引进跨国公司和知名品牌公司这两类核心企业及集团,提升全区产业的品牌优势,形成茅箭区区商贸服务业的品牌高地;“培育一批”,主要是对市场化程度不高、创办初期投资风险较大、企业规模偏小但具有成长性的行业,在风险投资机制、投资担保和信息服务等方面加强引导并提供支持,以培育市场,壮大规模;“收购兼并一批”,主要是通过资本运作收购兼并一批包括区属的和市属的,外来的和本士的商贸企业,形成强强联合、以强制弱、9 弱弱变强的“强势”。三是充分利用茅箭区作为十堰市行政管理、商贸服务中心的优势,充分发挥随行政中心搬迁而带来的大量市直部门、中介组织和社会团体迁入的契机,发挥行业协会、社会团体的中介作用,“请进来”、“走出去”,大力引进国内外优势企业、研发机构和地区总部,实现信息、咨询、物流等企业在茅箭的集聚。

5、大力引进各类人才。针对茅箭区发展商贸服务业对人才的需要,可以通过以下渠道引进人才:一是与十堰职业技术学院、郧阳师专、郧阳医学院等高校合作,有步骤地设臵相应的学科和专业,扩大紧缺专业学习规模,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加快培养商贸服务业需要的人才。二是建立健全茅箭区商贸业的职业教育培育体系,一方面,加强与国内外高校或其他教育培训机构的合作,通过开展各类进修班、远程教育、成人教育、引进职业认证教育等方式拓宽培养途径;另一方面,与市劳动保障部门等部门合作,推出服务业从业资格体系及相应教育培训体系,鼓励各类在职教育培训;三是大力引进国内外商贸服务业方面有经验的高级管理人才。

下载打造西海岸蓝色经济新引擎(青岛日报理论文章)word格式文档
下载打造西海岸蓝色经济新引擎(青岛日报理论文章).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