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结合你所在家乡阐述林业产业的现状与变化
结合你所在家乡阐述林业产业的现状与变化
一、简介与现状:
巴中市位于四川盆地东北边缘,辖巴州、南江、通江、平昌一区三县、188个乡镇,面积1.23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98万。
巴中历史悠久,文化深厚,特色鲜明。夏商建古巴国,春秋属巴子国,东汉置县,北魏置州,三国、隋唐文化遗迹多。这里曾是全国第二大苏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和首府,具有光荣的红色革命传统,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和共和国的诞生作出了特殊贡献。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徐向前、李先念、陈昌浩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创建了全国第二大苏区——川陕革命根据地。12万巴山儿女参加红军,其中4万多人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生命。有446位共和国将军曾在这块红色的土地上战斗过,其中巴中籍将军27位。
2008年末,全市林地面积1034万亩,森林覆盖率54%,活立木蓄积3680万立方米。拥有米仓山、镇龙山、天马山、空山4个国家森林公园和“光雾山·诺水河”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有各类动植物2400多种(有乔、灌木1300多种,草、藤本421种,源于植物的中草药1386种,野生动物670多种),其中云豹、巴山水青冈等国家Ⅰ、Ⅱ级保护动植物65种,被世界银行专家称为“四川盆地北缘山区重要生物基因库”。境内银耳、金银花、黄羊、天然气等特色资源丰富,南江县被誉为“中国核桃之乡”、“中国金银花之乡”、“中国红叶之乡”、“中国黄羊之乡”,通江县被誉为“中国银耳之乡”和“溶洞之乡”。市内处处可见“百里溪岸百里林,山峦叠翠色青青,村前村后绿树合,林茂粮丰景色新”的秀美景象。丰富的森林资源和秀美的自然风光使巴中成为秦巴山区重要的天然氧吧,为森林生态旅游业提供了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
巴中既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重点地区,又是集中连片贫困山区,巴中的优势在山,希望在林。历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林业工作,始终坚持“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科学发展”的思路,全市保持了林业用地面积增加、有林地面积增加、活立木蓄积增加、森林覆盖率增加、林业产值增加,无重特大毁林案件、无危险性森林病虫灾害、无重特大森林火灾发生的“五增三无”势头,先后多次获得全国造林绿化、护林防火、退耕还林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先进单位等荣誉,连续七年获得省政府“李冰杯”嘉奖。
二、林业发展及变化:
林权改革全面推进。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林改工作,坚持“四级书记抓林改”不放松,层层成立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和林改办公室,并从人力、物力、财力等各方面提供了有力保障,形成了“县上领导、乡镇组织、村社操作、部门服务”的四级联动工作机制,抓住了勘界发证和落实责任两个关键环节,扎实推进林改工作。2009年年底前将全面完成主体改革任务。同时,积极探索林改配套改革,力争用五年时间,基本建立健全资源保护体系,不断提高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水平。
林业产业迅猛发展。全市产业基地初具规模,已建成速生丰产商品林基地100万亩、核桃为主的干果基地35万亩。2008年,全市核桃产量800多万公斤,产值2亿元;金银花330万公斤,产值1.3亿元;“两耳一菇”(银耳、木耳和香菇)340万公斤,产值1.4亿元,米仓山牌山核桃、南江金银花、巴山银杏等一批林产品品牌初步形成。森林生态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年接待游客60多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300多万元。2008年全市林业总产值13.79亿元,农民人均林业纯收入389元,全市林业产值以年均20%以上速度递增,林业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两大工程顺利进行。至2008年底,全市共营造天保生态公益林181万亩,完成中央投资计划37401万元,对全市945万亩森林全部落实了管护责任。森林防火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体系建设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完成退耕还林工程建设117.2万亩。工程覆盖全市三县一区的188个乡(镇)、5个管委会(办事处),2220个村,涉及36.1万退耕农户,132.9万林农直接从中受益。
资源安全有力保障。围绕巩固林业建设成效,加强森林保护体系建设,基本形成了以森林公安为主体、资源林政为骨干的森林资源保护管理体系。近几年来,按照国家和省厅的安排部署,先后开展了绿剑行动、绿盾行动、猎鹰行动、天保行动、天保二号行动等一系列专项治理行动,有效保护了森林资源,维护了生态安全,巩固了发展建设成效。
按照中央和省、市委林业工作会议的部署,全市进一步理清了大交通形成后的林业工作思路,今后将重点打好“三张牌”:
绿色生态牌。全市将牢固树立抓生态就是抓发展的理念,突出生态区位优势,利用丰富的森林资源,坚持生态保护优先、生态建设为主不动摇,紧紧抓住灾后重建、天然林资源保护和退耕还林等国家重点工程建设的发展机遇,把生态建设作为巴中林业的重中之重,作为一项产业来抓,积极创建绿色美好家园。
产业园区牌。巴中是低山深丘地区,又是贫困地区,林业要坚持走生态产业发展之路,建立布局合理、类型多样、功能完备、效益良好、区域优势明显、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生态产业体系,重点抓好以核桃为主的干果产业园区和以桤木为主的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园区建设,实现富民兴林目标。
第二篇:结合我国城市规划管理的现状与要求谈谈你对城市规划编制过程的理解
结合我国城市规划管理的现状与要求谈谈你对城市
规划编制过程的理解
城市规划编制过程包括规划的组织编制和颁布实施的审批管理。
规划的组织编制包括:
组织编制城乡规划的主体,编制城乡规划的依据以及城乡规划强制性内容。
首先要明确编制城乡规划的主体,现阶段城市规划管理需要也一直需要国家的控制与强制力要求,因此,国家参与编制,以及成为编制的主体是必然的要求。
1.城镇体系规划
(1)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由国务院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编制。
(2)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由省或自治区人民政府组织编制。
(3)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由城市人民政府或地行署、自治州、盟人民政府组织编制。
(4)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由县或自治县、族、自治族人民政府组织编制。
(5)跨行政区域的城镇体系规划由有关地区的共同上一级人民政府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编制。
2.城市总体规划
(1)直辖市的城市总体规划由直辖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
(2)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城市以及国务院确定的城市的总体规划,由省、自治区人民政府组织编制。
(3)其他城市的总体规划由城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
3.镇总体规划
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总体规划由县人民政府组织编制。
其他镇的总体规划由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
4.控制性详细规划
城市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组织编制城市的控
制性详细规划。
镇人民政府根据镇总体规划的要求,组织编制镇的控制性详细规划。
5.修建性详细规划
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和镇人民政府可以组织编制重要地块的修建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应当符合控制性详细规划。
6.乡规划、村庄规划
乡、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乡规划、村庄规划。
其次编制城乡规划依据也是不可少的,国家可分为超大城市,大城市,中等以及小城市,其可适用的范围不同,同时还需根据当地的自然,资源,经济,历史等情况来分析,做到从实际出发的城市规划管理要求,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符合防火,治安,防灾害等,做到与上位规划以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做到三规合一,同时以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城市政府及其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意见为依据,一些重大规划问题的解决必须以国家有关方针政策为依据,上级人民政府对下级人民政府制定城乡规划有责任提出指导性意见。
最后是强制性内容,强制性内容涉及区域性发展、资源利用、环境保护、风景名胜资源保护、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公共利益和公共安全等方面,是正确处理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城市规划颁布实施的审批管理
与组织编制一样,我国规划颁布实施的审批管理采用分级审批。
审批城乡规划的程序分为.
前置程序
(1)报请审议。
(2)规划公告。公告的时间不得少于三十日。
(3)上报程序
在城市规划法律规范中一般规定城乡规划由组织编制机关上报。
(4)批准程序:书面批复
(5)公布程序
城市规划颁布实施的审批管理需要一定的、健全的规划决策机制,目前我国城市规划管理,以及行政法治就要求对城市规划领域进行规范,也就是如上的组织编制,审批,实施,监督检查等一系列的行政行为,而在审批管理之中也需要如
此步骤进行规范控制,申请,公告,上报,批准,公布以及后面的实施以及检查监督,都是必不可少的。
在我国,许多时候只有领导是决策者的情况每每发生,地方政府和部门规划自由裁量权过大,对行政审批缺乏约束制度和监督机制,同时此类信息的闭塞使得公众监督以及公众参与的力度薄弱,使得城市规划决策背离城市规划目标,公共利益的最优化被群体,个体利益所替代,因此,规划公告阶段的加强是规划审批管理阶段的必然要求,也是城市规划管理的必然趋势。
在批准程序阶段,“木已成舟”的规划许可内容进行建设的违法建设工程,规划局以不影响城市规划为依据,做出了准予变更的行政决策,这种现象表明,由于规划行政管理部门内部缺少有效的制约制度,使得规划部门的行政管理人员,不正确或不正当使用手中的规划许可权,以及批准的管理机制必不可少。
城市规划组织编制和审批管理是人民政府为了实现一定时期经济、社会和环境发展目标,为市民创造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依法制定规划的过程,因此它必须落实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以及要求,贯彻执行城市规划法规和方针政策,协调解决城市规划编制过程中的重大矛盾,促进城市规划编制水平的不断提高。也就是必须具有系统,前瞻,政策,科学,法制性,也必须同时符合人们大众的需要。
第三篇:请结合护理学发展史谈谈你对中国护理现状的认识与发展
请结合护理学发展史谈谈你对中国护理现状的认识与发展
彝良县陈铮
展望
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人类对于自身健康越来越重视,护理人员已打破了原有的传统,扩大了工作的范畴,在许多国家和地区护士已走出医院的大门,深入社区、家庭、学校等各种基层单位,参加初保。在未来护理专业人才的择业面会更加的广泛,但是目前随着人们的教育水平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除护理工作的范围和内容将有新的变化外,人们对护理人员的要求也将会越来越高,因此在未来,护理人员只有具备高学历、多学科知识和较强的护理技能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满足社会的需要。
现状:
令人担忧的事,由于高等教育扩招给中专教育造成了前所未有的招生压力,卫校、护校已很难找到优质生源,虽然国家继续投资兴办医学中专教育,但不可否认近几年来医学中专教育的生源质量、教育质量都出现了严重的下滑,已远非建国初期直至90年代初期的中专,这些毕业生大多数连英文文献都不会检索,怎能从事科学研究?如果再不加强中专教育的师资、改革中专教育的内容、逐步实现分级工作的模式,中国护理面临的将不仅仅是原地踏步,恐怕要出现严重的倒退现象。
中外在护理观念、高等教育、政策资金支持等众多方面存在巨大差异。解决中国护理问题的当务之急是增加护士编制、加快高教发展、提高护士待遇、转变工作模式,这四驾马车同时驱动才能逐步使中国护理走上正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