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警河南总队濮阳支队借驻地文化提升部队凝聚力战斗力纪实

时间:2019-05-13 06:50: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武警河南总队濮阳支队借驻地文化提升部队凝聚力战斗力纪实》,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武警河南总队濮阳支队借驻地文化提升部队凝聚力战斗力纪实》。

第一篇:武警河南总队濮阳支队借驻地文化提升部队凝聚力战斗力纪实

龙都卫士的精神高地

武警河南总队濮阳支队借驻地文化提升部队凝聚力战斗力纪实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鲁宪甫 翟晓伟责任编辑:张衍飞2014-02-20 19:50 河南濮阳因位于濮水之北而得名,因发现“中华第一龙”闻名于世,素有“华夏龙都”之美誉。多年来,武警河南总队濮阳支队积极响应文化强国、文化强警的号召,紧紧围绕“开掘地域文化,激励战斗精神,实现强军目标”的要求,将地域文化融入政治环境、融入文体活动、融入课堂教育、融入队歌队训等多个方面,引导官兵从驻地文化中汲取传统营养,锤炼战斗意志,强化战斗精神,凝聚兵力士气,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凝聚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推动了部队科学发展、安全发展、创新发展。

一条学习感言引发的思想共鸣—— 民族精神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

“对炎黄子孙来说,龙的形象是一种符号,寄托着一种无法割舍的情感。‘龙的子孙’、‘龙的传人’等称谓,激励着每一个中国人奋发向上,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前不久,武警濮阳支队局域网上,一个名为“龙都卫士”的网友发出的学习感言,引起广大官兵的思想共鸣,先后被顶了数百次。

在这个支队,传播龙文化,传承龙精神已经成为官兵的自觉行动,大家自发地在感悟民族精神中践行使命,履职尽责。而这一切,都与驻地濮阳的龙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据支队政委靳恒伏介绍,支队组建不久,驻地发掘出距今6400多年的由三组蚌壳摆砌而成的龙虎图案。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年代最早、形象最逼真、龙文化内涵最丰富的龙形象,被国内外考古界公认为“中华第一龙”。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中华民族的象征,引导官兵传承龙文化,不仅具有历史意义,而且饱含时代意义。”在支队教育形势分析会上,靳恒伏的一席话引起与会人员的共鸣。

支队党委趁热打铁,举办龙文化专题板报展、在局域网开辟龙都论坛、设立龙文化室,成立龙文化俱乐部,开展“识龙”、“画龙”、“做龙”、“写龙”、“说龙”、“侃龙”、“唱龙”、“舞龙”等一系列活动。每年新兵一下队,他们就组织新兵实地参观“中华第一龙”,让大家了解龙文化的内涵,领会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加深对龙文化的认知,使大家自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

“革命战士活着就要像条龙,不能像条虫!”电影《英雄儿女》中这句台词已经成为支队官兵的口头禅。官兵也自发地将学习龙文化所焕发出的热情转化为履行职责使命的动力,他们把龙的精神展现在执勤处突、抢险救灾一线,为实现“能打仗、打胜仗”的强军目标提供了精神动力。

2010年,50年一遇的特大旱灾施虐中原,官兵们排除万难、展开历时90多天的救灾行动,为驻地灾后小麦奇迹般的大丰收立下功劳;2011年,驻地一小区发生火灾,官兵紧急出动,成功解救10名被困群众;2012年,官兵成功处置一起持刀劫持人质事件,受到武警部队通报表彰„„

据统计,近年来,支队官兵圆满完成各类急难险重任务100余起,抓获各类不法分子900余人,被人民群众亲切誉为“龙都卫士”。

参观“中华第一龙”纪念馆了解龙都文化。

借驻地文化提升部队凝聚力战斗力。

训练营区依然保持战斗文化。

一次问卷调查触动的心灵感知—— 传统美德用之不竭的动力源泉

亲情、友情、爱情被作为人间三大真情。而如今,社会上亲情缺认、友情缺位、爱情缺真的现场却屡见不鲜,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际和谐、家庭和谐和社会和谐。作为社会一分子,有不少“90后”、“95”后士兵也不同程度受到影响。前不久,这个支队组织问卷调查的结果就发人深省。

“有喜事了,你最先给谁打电话?”、“平时津贴有多少寄给了父母?”“探亲回家,你拉过几次父母的手?”春节前,这个支队围绕孝道组织问卷调查,看似简单的问题,回答却五花八门,“打电话不想父母想女友、津贴自己花还不够、没时间!”一个个温暖的话题换来的却是一句句冰冷的回答。

“一个连孝敬父母都做不好的人,还怎么能在战场上英勇献身!”看到调查结果,支队长王强若有所思。尊老爱幼、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濮阳市的清丰县因“孝廉”张清丰而得名,是全国唯一以孝子名字命名的县,我们不能守着金山喊贫穷。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文化是滋润思想成长的沃土,必须用孝道文化占领官兵的心灵世界,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很快,弘扬孝道文化,传承孝道美德的暖风在支队上下广泛吹起。支队因势利导,引导官兵深刻认识孝道文化在中国文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邀请专家学者走进警营,就孝道文化的时代内涵和现实意义展开对话,教育官兵摒弃其中糟粕,结合现实领悟传统。

在支队党委引导下,官兵明白了“小孝治家,大孝治国”的道理。不仅加深了对父母、家庭的爱,更升华了对党、对国、对人民的大爱,并把大爱变成服务驻地人民群众的具体行动。直属中队连续5年与松涛苑敬老院开展“认亲”活动,为14名老人送终;武警华龙区中队12年不间断为独居老人开展亲情服务,帮助老人解决生活难题;武警濮阳县中队连续15年与西辛庄结成帮建对子,为村民无偿提供医疗服务;武警台前县中队15年不间断援助两名孤儿,帮助她们双双考上大学,目前已经毕业开始回报社会。

支队战士郭宗鑫扶贫解困的故事在濮阳家喻户晓。郭宗鑫家在农村,家境并不富裕的,却长期资助4名贫困学生,几年来为孤寡老人和贫困学生捐款捐物已达3万余元。2010年5月,郭宗鑫在即将启程探亲时,得知一位78岁的孤寡老人患病后卧床不起,且没有亲人在身旁照料,主动请示领导改探亲为照顾老人,直至16天后老人的生命走到尽头,他的事迹在当地引起强烈反响。

学习“三李精神”。

警营战斗文化长廊。

丰富的文化生活激发官兵潜能。

一次外出参观带回的精神宝典—— 成就事业必先品尝磨砺的艰辛 濮阳还是著名的“杂技之乡”,与河北吴桥并称为中国杂技“南北两故里”。在濮阳,流传着“上到九十九,下至刚会走,要说耍把戏,人人会两手”的民谣。

精彩的杂技人人爱看。这个支队与驻地豪艺杂技集团是共建单位,官兵可以定期观看杂技表演,《水秀》、《神龙部落》等经典杂技剧目让官兵大开眼界,现场领悟了杂技艺术的魅力。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每一次精彩的背后隐含的都是杂技健儿挥汗如雨的艰辛!”支队副政治委员李保奇在组织官兵观看表演后,引导官兵感悟成功背后的汗水,品味精彩背后的艰辛。他们积极与集团领导协商,把官兵带到演员的排练场,让战士们看到演员舞台光彩形象背后的艰辛付出;组织官兵与杂技健儿开展文艺联欢,让官兵了解演员的成长经历。在交往和活动中,官兵被杂技健儿那种持之以恒、不怕困难、为荣誉而战的杂技精神深深感动。支队党委又联系实际展开教育引导,有效激发了官兵爱党卫国的献身意识和使命意识,在训练场上掀起了爱警精武的热潮,促进了训练水平的提高。

欣赏艺术带来的变化令人欣慰,但他们远远没有止步于此。支队政委靳恒伏在给全体干部上教育课时说:“濮阳杂技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它之所以传承千年而不衰,靠的是艺术上的创新和文艺形式上的融合。这很值得我们带兵人在部队建设中借鉴。”

靳恒伏的一席话,开阔了干部们的思路,激发了干部工作活力。政治干部开动脑筋,将基层政治教育课变“填鸭式”灌输为“点餐式”互动,课件制作精美、授课方法灵活,内容结合实际,融入了音乐、动漫、视频等多种时代元素,受到了战士们的欢迎。训练场上,军事干部带头玩起了“双人推车”、“三足赛跑”、等游戏,文艺骨干在训练间隔表演快板书、二人转、对口秀„„时刻让官兵在训练中充满了快乐和激情。

这个支队始终坚持以《武警部队先进军事文化建设纲要》为依据,着眼提升软实力,不断提炼精神内核,大力加强各项基础文化设施建设,积极营造温馨的“精神家园”,厚重建设底蕴。部分基层中队把营区作为文化环境布置的主阵地,在营区配备写有励志格言板报、名言警句的灯箱,积极营造出具有部队特色的精神文化元素;对学习室、活动室、荣誉室等场所的文化环境布置做到内容贴切、美观协调,营造了浓厚的政治氛围,增强了部队警营文化的感染力。

借驻地文化资源推动部队建设,增强了凝聚力,提高了战斗力,近年来,在地方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这个支队在总队率先完成“四防一体化”、“四支队伍”建设和“执勤隐患归零”目标;连续多年荣获武警河南总队按纲建队先进支队、安全工作先进单位、军事训练一级单位等诸多荣誉,涌现出武警部队优秀共产党员郑如荣、武警部队优秀带兵干部罗群喜等一大批先进个人。

熟悉濮阳历史名人。

参观郑板桥纪念馆。

警营训练氛围浓厚。

官兵活跃在警营训练场。

下载武警河南总队濮阳支队借驻地文化提升部队凝聚力战斗力纪实word格式文档
下载武警河南总队濮阳支队借驻地文化提升部队凝聚力战斗力纪实.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