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李林森先进事迹报告会学习体会
用生命谱写的乐章
——李林森先进事迹学习体会
李林森生前任四川达州万源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工作上他坚持党的干部路线和用人导向,公正严明;生活上严格要求自己和家人,从不用手中的权利徇私情、谋私利。2011年7月31日因身患癌症,治疗无效不幸去世,年仅42岁。李林森的模范行为和崇高品德赢得了广大干部群众的衷心赞誉,他的先进事迹视频报告会召开后引发强烈反响,掀起了一股组工干部学习李林森精神的热潮。
坚定信念,全心为民服务。李林森放弃当检察官的机会,选择去当村官,愿意让自己更加贴近人民,更好的为人民服务,他曾因在抗洪救灾中积劳成疾,昏倒在工作的第一线,醒来后又不顾医生劝阻投入到抗洪救灾的工作中,被老百姓称为“救命书记”,正是心中有着坚定的信念支撑他,才能如此忘我的工作为民服务。他虽然失去了在外人看来优越的岗位,但他得到了基层百姓的拥护和爱戴,李林森把为人民谋幸福、谋福祉作为自己的事业,并始终如一的坚持着奉献着,直指生命终止的那一刻。
清正廉洁,坚持公正用人。李林森始终坚持廉洁奉公的做人准则,经常用并不宽裕的工资帮助困难党员和群众,而他自己的肝移植手术费都是借的。李林森自觉落实重品行、重基层、重公认的用人导向,保证选人用人风清气正;敢于为
埋头苦干的干部说话,将在位置偏远紫溪乡一干就是15年的党委书记王承兴选任为市森林公安分局局长。在李林森同志任职期间,先后有18名优秀乡镇党委书记被提拔重用,11名长期坚守边远高寒山区乡镇的党委书记被交流回市直部门,18名家庭困难、需要照顾的基层干部得到妥善安排。
开拓创新,推动基层发展。李林森在基层工作十分注重推进组织工作改革创新,重视抓好基层组织建设,创造性地探索出“四评村官”方法,从根本上解决了村级换届中的贿选、拉票和家族、宗派势力介入等问题。李林森担任万源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后,为万源新时期基层组织建设实施了一系列工作措施,给万源基层党建特别是组织工作带来了生机和活力,被万源组工干部推崇学习。
李林森同志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的远不止这些,一个人有信念有坚持才能对事业拥有如此持续、饱满的热情,一个人在平凡的岗位上忘我工作、心系群众,直至生命的最后时刻,还能视党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这是源于对党的忠诚,源于人民所盼。他身上那种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崇高精神,值得所有党员干部学习,让我们的国家涌现出更多李林森式的好干部,只有这样,我们党的执政地位才能更加稳固,我们国家的未来将会更加辉煌。
第二篇:李林森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观后感
李林森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观后感
在观看了《李林森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的录像后,我大受感触,为李林森同志的先进事迹所感动,大受教育。
向李林森同志学习,就是要学习他对党忠诚、信念坚定的政治品格,学习他公道正派、公正廉明的职业操守,学习他与时俱进、开拓有为的进取精神,学习他自强不息、无私奋斗的崇高品德,学习他心系群众、真情为民的公仆情怀。
一要学习他的政治坚定。李林森对党无限忠诚,对党深深热爱,对党和人民赋予他的责任自觉担当,任何时候都不动摇,对党忠诚、对党的事业高度负责,要具有坚定地理想信念、鲜明的政治立场和较强的党性意识,在重大原则问题上分的清是非、在重大关头和各种风浪中经得起考验,始终同党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
二要学习他的公道正派。他坚持凭德才用干部,先后有18名优秀乡镇党委书记受到提拔重用;坚持重基层、重边远的用人导向,先后将11名长期坚守边远高寒山乡的党委书记被交流回市级部门。而且,他还坚持有所不为,面对跑官要官的人,他用“组织用人不是看钱多钱少”将人劝退;面对自己身边的人,他不搞裙带之风坚决、不搞亲亲疏疏,而是劝妹妹继续干好临时工,劝老部下接受安排到最边远的乡镇工作。这种公道正派作风,以廉洁自律为支撑,平时我们也要加强自律,做到办事公道正派。
三要学习他的真情为民。他将群众看的比什么都重要。面对被洪
水威胁的群众,他喊出“老百姓的命就是我们的命”,不顾个人安危组织救援;面对生活困难的老党员,他流下男儿泪,并自掏腰包进行资助。不仅如此,他始终对群众保持一份敬畏,他深知群众欢迎什么、痛恨什么,坚持安贫乐道、两袖清风,做到一个布包、一个纸箱上任,也一个一个布包、一个纸箱离任。这种群众观,真正体现了对群众的感情和责任,群众最为乐见,干部最应树立。基层党员干部更应坚持这种群众观,想人民所想、急人民所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四要学习他敢创新、会创新的创新观。老办法、老套路总有不管用、不够用的时候,组织工作是做人的工作,更加复杂,更加需要不断地改革创新。李林森深知这一点,他不满足当地组织工作现状指出“小县也要争一流、穷县更需大作为”。为此,他深入农村调研村级换届工作,创设了“四评村官”这一村官选拔方式,破解了村级组织缺带头人、带头人缺带动力的难题;亲自到高校开展引才工作,用特殊的政策和深切的诚意吸引人才,大大缓解了高层次人才短缺的窘境;不回避干部管理突出问题,制定“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不良操行档案”,促进了干部德的提高。这种创新观,既突出了创新的主动性,也突出了创新的实效性,不同于被动落实和伪创新。我们身在基层在处理问题、搞发展时,更要树立这种创新观。
共产党员是先锋模范,我们应化感动为力量,用更加自觉的服务、更加严格的自律、更加主动的工作、更加积极的心态,来营造更多的感动。用实际行动树立党员干部良好形象。
第三篇:李林森先进事迹报告会文字实录
李林森先进事迹报告会文字实录
27日下午,李林森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在中组部机关举行,以下是文字实录。
[前方报道组]:李林森先进事迹报告会开始,报告团成员进场[15:59] [前方报道组]:报告团成员开始作报告,第一个发言的是四川省万源市委书记王成军,报告题目为《燃尽生命写忠诚》。[16:01] [王成军]:我叫王成军,现任四川达州万源市委书记。我报告的题目是《燃尽生命写忠诚》。[16:02] [王成军]:我们万源地处大巴山腹心地带,是川陕革命老区,到现在还是“国家级贫困县”。2006年底县级党委换届,我和林森同志成了一个班子的战友。在一起共事的五年里,他和我谈得最多的是如何加强组织、配强班子、选好干部、集聚人才,改变老区落后的面貌。[16:02] [王成军]:没过多久,正逢我市村级组织换届,林森同志非常重视,投入了全部精力,经常和组织部的同志蹲在村上,加班加点研究办法。当时有些人不理解:“不就是小小的村级换届嘛,用得着这么费劲吗?”林森同志耐心地说:“万源要发展,关键靠基层组织,重在选好书记。选好一个带头人,就能带富一个村,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16:02] [王成军]:林森同志曾经在3个乡镇当过“一把手”,基层工作经验丰富。他在调研中,发现村干部普遍老化、观念守旧、缺乏活力,一些地方宗族势力介入,基层组织软弱无力。针对这一现状,他精选8个不同层次的村,经过两个多月的试点,探索总结出“自我荐评、群众相评、组织考评、公开竞评”的“四评村官”模式,为农村优秀带头人脱颖而出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旧院镇红岩村的庞大兵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参加了“四评村官”,没想到经过层层闯关,成功当选了村党支部书记。原以为人选早已内定的庞大兵兴奋地说:“不看大姓小姓,不搞拉帮结派,凭本事竞争,大家服!”通过“四评村官”,一批乡村能人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当年全市新当选的村干部平均年龄36岁,比上届低了19岁,村级班子的整体素质大大提升。“四评村官”这一基层干部选任模式,得到了李源潮部长的充分肯定,要求向全国推广。[16:03] [王成军]:村级组织换届后,林森同志又提出要重视解决万源市人才短缺的问题。他经常给我算账说:“全市30岁以下的科级领导干部仅有3人,一些乡镇甚至找不出合适的班子成员,这样下去不行啊!”[16:04] [王成军]:2008年底,林森同志参加全国大学生就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后,他告诉我:“大学生就业难,正是我们贫困地区招才引智的好机会!”在林森同志的主张下,市委决定实施“千名大学生进万源”计划。他多次带队跑成都、到重庆,进高校、搞推介,千方百计动员大学生到万源建功立业。为引进一名建筑规划设计专业的研究生,林森同志主动找他面谈3次,又和他电话交流了8次。这名研究生被林森同志的求贤若渴所打动,终于来到了万源。在林森同志的努力下,短短的一年多时间,万源引进了300多名大学生,相当于过去8年的总和,其中还有10多名研究生。如今,在万源,偏远的乡村小学有了大学生教师,简陋的乡镇卫生院有了大学生医生,大多数乡镇有了大学生公务员。[16:05] [王成军]:作为组织部长,林森同志考虑最多的还是怎样选好干部、配强班子。他鲜明地提出选人用人要“重品行、重实绩、重基层、重公认”,对那些敢于攻坚克难、做出实绩的干部,对那些在基层一线、特别是艰苦地方埋头苦干的干部,总是为他们鼓与呼,积极向市委推荐使用。[16:06] [王成军]:紫溪乡是万源边远的高寒山乡,每年十月大雪封山,次年四月才冰消雪融。乡党委书记王承兴扎根紫溪,一干就是15年。去年初,组织部提名将王承兴调任森林公安局局长。常委会上,有人提出不同意见,说其他大乡大镇的党委书记都没这样安排,王承兴凭什么安排进城当一把手?面对质疑,林森同志坚定地说:“在那么偏远艰苦的地方,当了7年乡长、8年书记,从不向组织提任何要求,谁能做到?这样的干部不关心、不重用,怎么能体现市委的用人导向?!”后来,市委一致通过了对王承兴的任用。近年来,万源先后有18名优秀乡镇党委书记受到提拔重用,11名长期坚守边远高寒山乡的乡镇干部被交流回市级部门,18名家庭困难、需要照顾的干部得到了妥善安排。[16:07] [王成军]:林森同志坚持原则也是出了名的。他常说:“做人要有原则,做事要有准则。”一位在偏远山区干了5年的乡党委副书记,业绩很突出,多次获万源市优秀党务工作者和优秀共产党员,但因长期顾不上家,妻子一直闹,孩子中考也不理想。2009年,得知万源要动干部,他觉得机会来了,借向林森同志汇报工作之名送钱送物,希望“照顾”。[16:08] [王成军]:“歪门邪道你少来!”林森同志严词拒绝,厉声批评:“只要你干出实实在在的成绩,群众信任你,组织会考虑的!”其实,林森同志对这位干部的情况非常清楚。他多次向我说起这名干部的情况。后来,在林森同志提议下,这名干部被提名为另一个乡的乡长候选人。[16:10] [王成军]:在我的印象中,林森同志始终是一个对工作拼命投入、充满激情,做什么事都要做到最好的组织部长。去冬今春,万源发生了特大旱灾,他主动把灾情最严重的茶垭乡邱家坪村作为自己的联系点,组织发动22名党员组成“抗旱突击队”,起早摸黑在悬崖峭壁上开凿出了一条引水渠,解决了群众的用水困难。[16:11] [王成军]:去年夏天,万源还遭受了从未有过的特大洪灾。林森同志一方面要求各级党组织要行动起来,在抗洪一线中创先进,在灾后重建中争优秀,一方面带病牵头筹集救灾款,在他四处奔波下,短短一周时间就募集到1000多万元。这对一个遭受巨大灾害的贫困县来说是何等重要啊![16:11] [王成军]:林森同志与我同龄。在我的脑海里,他一直是很乐观、很开朗的人。市委决定的事情,他总是不折不扣地完成,任务再重,困难再多,也从来没有推辞过、畏难过。可是,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在身患癌症晚期的情况下仍然坚持工作了两年,这需要何等的毅力和意志啊!我记得,今年3月,林森同志还给我送来了厚厚三大本乡镇党委换届的报告,详细介绍了每个班子和每名干部的情况。可有谁会想到,那个时候,癌细胞已经在林森同志身上扩散,那厚厚三大本报告,竟成了林森同志的绝笔![16:11] [王成军]:今年7月31日12时25分,林森同志永远地离开了我们,走完了他短暂而又壮丽的42年人生历程……[16:12] [王成军]:每当夜深人静,我时常想起林森同志,想起和他一起共事的日日夜夜、点点滴滴。为什么他能始终做到公道正派、坚持原则,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为什么他总是那么关注基层、关爱人才、关心干部,而对自己却几近苛刻?为什么他总在追求卓越、开拓创新?为什么他有无限的工作动力,身患绝症,却仍然忘我工作?我想,那是因为他对党无限忠诚,把党和人民放在了心中最高位臵,甘愿为党的事业燃尽生命之火![16:13] [王成军]:林森同志为我们树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他的精神将永远留在万源这片红色的土地。我们一定要继承和弘扬他的崇高精神,努力完成他未尽的事业,为开创老区更加美好的明天而不懈奋斗![16:13] [王成军]:谢谢大家![16:13] [前方报道组]:第二个发言的是四川省万源市委组织部干部陈升涛,报告题目《我们都很想念您》。[16:14] [陈升涛]:我叫陈升涛,是万源市委组织部的一名干部,我报告的题目是《我们都很想念您》。[16:15] [陈升涛]:林森部长离开我们快两个月了,但在他身边工作的那一幕幕场景,时常浮现在我的眼前。[16:15] [陈升涛]:记得林森部长上任那一天,他就要求我们把忠诚作为一种职守、把服务作为一种责任、把创新作为一种求索、把优秀作为一种习惯、把清苦作为一种财富、把形象作为一种生命。我们把这六句话,制作成匾牌,至今还挂在部机关的走廊上。[16:15] [陈升涛]:林森部长常说:“组织部是渡人的梯子,关键在于坚持原则、公道正派。提拔干部,要让群众信服;使用干部,要让社会信服;调整干部,要让本人心服。”对申请工作调动的同志,他从不允许登门拜访,不允许单独汇报。他把长期在基层和一线工作的干部看得很重,总是想方设法为他们说话,为他们创造好的条件。但对部机关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他却要求很严。部办公室主任徐世和,被推荐提名为正科级干部人选后,大家都认为他会去一个条件好的乡镇。结果出乎意料,他被安排到一个边远的高寒乡任书记。林森部长主动找徐世和谈心:“组织部的干部用在哪里,大家都很关注。把你放得偏,条件是差了点,但锻炼更大。你要用成绩证明自己,也为组织部争光!”徐世和解开了心里的疙瘩,愉快地到了新的岗位。[16:16] [陈升涛]:在我们万源干部的眼里,林森部长是一个“贴心部长”。基层干部到他办公室,他都要亲自泡上一杯热茶,离开办公室,他一定要送到楼梯口。他常教导我们:“有的干部来我办公室哪怕只呆了一会儿,可能他们都考虑了很久!如果我们不热情或几句话就打发,会伤他们的心!”[16:16] [陈升涛]:“小县要有大作为,穷县更需争一流”,这是林森部长对组织工作创先进、争优秀提出的明确要求,他要求各个方面的工作都必须做到出新、出彩、出色。这些年,在他的带领下,我们创造了一大批党建工作品牌,摸索出的“四评村官”模式,有效地加强了村级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开展的“五议社区党组织”活动,激发了社区组织的活力,使群众满意率由72%达到96%;实施“千名大学生进万源”工程,大力缓解了人才紧缺的问题;建立“干部不良操行档案”,加强了对干部八小时以外的监督,等等。连续三年全省组织工作满意度民意调查,我市四项基本指标均居于第一档水平。[16:17] [陈升涛]:工作中,他总是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即便生病住院,他的病床上也随时放着手提电脑,部里的重要文稿,他都要亲手修改,坚持不满意不出手。记得有一次,我精心撰写了一部科教片脚本,满心欢喜地送给林森部长审定,却被他修改得面目全非,让我感到很不好意思。但经过林森部长的反复修改,这部片子被国家广电总局评为科技创新进步三等奖。[16:18] [陈升涛]:林森部长常把源潮部长“从严治部、从严律己、从严带队伍”的要求挂在嘴边,部里制定《组工手册》,细化了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的行为规范。一次职工会议,有一位同事迟到了两分钟,林森部长要求当场检讨,并厉声批评:“组织部是党委的形象部门,开会都迟到,怎么去给其他干部作表率?”[16:19] [陈升涛]:每一个新进组织部的同志,林森部长都会把“谈谈习惯优秀、追求卓越”作为一道考题,要求每一位同志“伏案能写、上台能讲、与人能处、遇事能办、对己能严”。[16:19] [陈升涛]:生活上,林森部长却给我们如沐春风般的温暖。组织部门工作很辛苦,经常加班加点,每次集体加班,只要他在部里,都会吩咐办公室安排可口的盒饭。林森部长还积极倡导“健康生活、快乐工作”的理念,要求我们每天再忙都要锻炼半个小时。而他自己,却拼命地工作,经常加班到深夜![16:20] [陈升涛]:平日里林森部长是那么关心我们,可是,作为部下,我们却没有在他最困难的时候帮他分担一点痛苦,连病情的真相,都是在他生命垂危的时候才知道。[16:20] [陈升涛]:2009年7月,林森部长积劳成疾,住进了医院。我们都说去看看他,他却婉言谢绝:“我只是做了个小手术,但手术不大成功,需要休养一段时间,单位工作忙,你们就不要来了!”[16:21] [陈升涛]:两个月后,林森部长回到万源,可是身体已大不如前,面容发黑,常常感冒。但他仍然忘我工作,只有在中午或是晚上,他才独自一人拖着疲惫的身体去医院输液。[16:21] [陈升涛]:把工作当命,把事业当命!工作成了林森部长减轻病痛最好的良药![16:22] [陈升涛]:今年4月12日,林森部长实在不能坚持在办公室上班了,就把各股室负责人召集到他的宿舍研究工作。从早晨一直到下午两点,他都专心地听,不断地说,不停地咳嗽。咳出的血,他都小心翼翼地用纸巾捏住,不让我们看到。中午时分,他轻声告诉母亲:“妈妈,帮我削个梨子,我得补充点能量,实在撑不住了。”[16:22] [陈升涛]:回想起来,那5个多小时,对于林森部长来说,无疑是在挑战极限、透支生命![16:22] [陈升涛]:4月20日,林森部长最后一次离开万源去重庆医院。[16:23] [陈升涛]:在离城不远的青花镇,他缓缓下车,朝着万源的方向,久久凝望,望着那熟悉的山川,那熟悉的河流,还有那熟悉的村落,默默地落泪。[16:23] [陈升涛]:因为,他知道,这一去难归呀,那该是怎样的一种万般不舍……[16:24] [陈升涛]:重症监护室里,林森部长双目紧闭,面色蜡黄,嘴里还时不时艰难地念叨着乡镇党委换届、达州市党代表的推选等工作。[16:24] [陈升涛]:在给达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段再青的短信中,他说:“感谢领导的关心关爱,自己的工作远没有做好,惭愧呀!”——落款是不争气的李林森。[16:24] [陈升涛]:生命的最后时刻,林森部长依然把自己放得很低、很低……[16:25] [陈升涛]:短暂的凝望,似乎为了那最后的诀别。尊敬的林森部长走了,生命永远定格在了42岁英年。[16:25] [陈升涛]:电闪雷鸣,暴雨倾盆,巴山没了季节,只有被泪水打湿的八月……[16:26] [陈升涛]:鲜花似海,挽帐如云,小城的人们无不为这位远去的巴山儿子而悲伤、惋惜……[16:26] [陈升涛]:尊敬的林森部长,今天,我们朝着您安息的地方默默地鞠躬。[16:26] [陈升涛]:告诉您,我们会坚守承诺:公道正派,甘为人梯;[16:26] [陈升涛]:告诉您,我们都谨记着您的话:习惯优秀,追求卓越;[16:27] [陈升涛]:告诉您,我们永远感念您的深情嘱托:健康生活、快乐工作;[16:27] [陈升涛]:告诉您,我们都很想念您……[16:27] [陈升涛]:谢谢大家![16:27] [前方报道组]:第三个发言的是四川省达州市广播电视台记者王沪军,发言题目《群众眼里的李林森》。[16:28] [王沪军]:我叫王沪军,是达州市广播电视台的记者,我报告的题目是《群众眼里的李林森》。[16:29] [王沪军]:今年夏天,我有幸和新闻媒体同行一道,走进李林森同志生前工作过的地方,采访他的先进事迹。一幕幕感人至深的场景,让我的心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16:29] [王沪军]:2004年,李林森在宣汉县五宝镇任党委书记。这年9月,连日的暴雨成灾,地势低洼的五宝镇被洪水围困,数万名群众危在旦夕。[16:29] [王沪军]:80多岁的村民覃宗秀回忆说,她们一家人没有想到,汹涌的洪水这么快就冲进了底楼。老人拉着孙女往外跑,但被洪水堵了回来,被迫爬到了楼上。就在这时,李林森赶来了,两次背着老人和她的孙女,趟过齐腰深的洪水,把她们送到了安全地带。[16:29] [王沪军]:乡亲们回忆说,那场特大洪灾,全靠李林森他们。经过10多个小时的连夜搜寻,创造了两万多群众安全转移、无一人伤亡的奇迹。老百姓至今都感激地称李林森为“救命书记”。[16:29] [王沪军]:洪水未退,公路被淹。除了一身衣服,很多群众什么都没带出来,安臵任务异常艰巨![16:30] [王沪军]:“决不能让一个人饿倒、病倒!”在史无前例的大灾面前,李林森深知:全镇老小都看着他,自己代表党组织,自己就是主心骨![16:30] [王沪军]:李林森安排人找来红布、红纸,裁剪成红旗插在数十个临时安臵点上。在党员先锋队集结会上,李林森掷地有声地说:“老百姓看到红旗,就是看到希望!大灾面前,党组织就是群众的依靠!”[16:30] [王沪军]:为了完成好重建安臵任务,李林森一直超负荷地工作,透支着自己的身体。终于,在去救灾物资发放点途中,他两眼发黑,一头栽了下去——这已是几天内第3次晕倒。可一醒过来,他又一手打着吊针,一手掏出手机询问灾情。[16:30] [王沪军]:现场一位副县长看见,责备他“太不爱惜身体”,强行夺下手机。他火了,“还有那么多事等着我干!我躺下了,老百姓怎么办?”[16:31] [王沪军]:就是这样,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他和战友们就完成了省委、省政府“重建一个新五宝”的艰巨任务。一幢幢灾民新居拔地而起,一幅幅“共产党好”的门联透出了老百姓心中的喜悦……这场天灾,也让五宝人领略了李林森“拼命三郎”的精神。[16:31] [王沪军]:2006年2月,李林森从宣汉调往万源,消息不胫而走,乡亲们从四面八方赶来,放鞭炮为他送行。五宝镇不足两公里长的街道,他足足走了1个多小时。[16:31] [王沪军]:五宝镇干部杜吉田动情地说:“李书记调走的时候和来的时候一样,都是一个纸箱装书,一个布包装衣服,其他啥都没有。”[16:31] [王沪军]:在干部群众心中,李林森为什么那么受人尊重?让人不舍?这个一直萦绕在我脑海里的问题,从蜂桶乡一位老党员那里,我又一次找到了答案。[16:31] [王沪军]:李国元,让水坝村一位年过八旬的老党员,他曾是50年代的老乡长,老伴走得早,儿子常年在外务工。[16:32] [王沪军]:今年春节前,李林森下乡慰问困难群众。看到李国元老人孤身一人住在破旧的土坯房里,心情格外沉重。他走进屋里到处看,摸着潮湿的被盖,眼泪直往下掉。他握着老人的手,连声说:“老乡长,您操劳了一辈子,没想到日子还这么难,我该做检讨,我这个组织部长当得不称职啊!”[16:32] [王沪军]:他当场就和当地干部一起商定帮助老人改造房屋的方案。临走前,他告诉老人:“一定要保重身体,等房子修好了,我再来看您。”[16:32] [王沪军]:这段时间,老人常常站在自家新房前,朝着山的那一边,不停地念叨:“林森部长说,他要来看我的,咋还没来呢?”[16:33] [王沪军]:李林森常在干部面前讲:“为群众服务的党才是共产党!做党的干部,就要时刻关心群众的冷暖。”[16:33] [王沪军]:李林森家里的日子,一直过得不宽裕。因为他总是自掏腰包,一百、两百地接济困难群众。直到两年多前,一家人还租住在不宽敞的房子里。有人问他:“你这样做值得吗?”李林森深情地说:“看到那些困难的群众,我就想起了自己乡下的父母,父母有困难,哪个儿女不急,这些乡亲也是我的爹娘啊!”[16:33] [王沪军]:在万源市白沙镇往川坝村采访时,我们见到了邓正怀。他双眼高度近视,妻子常年多病,两个儿子还在上小学。他对我说,在他一家最绝望的时候,是林森部长雪中送炭,给了他们生活的信心。[16:34] [王沪军]:去年春节前的一场大雪,压垮了邓正怀家的羊圈,山羊冻死了一大半。[16:34] [王沪军]:就在邓正怀一家陷入绝望的时候,李林森找到他家,拉着他的手安慰道:“老邓啊,我知道山羊是你家的命根子,但只要有人在,天大的坎都迈得过去!”[16:34] [王沪军]:李林森当即安排人手,帮助邓正怀转移剩余的山羊,还为他申请民政救助。[16:34] [王沪军]:临别前,李林森掏出了仅有的520元钱,交到邓正怀手里说:“快过年了,去买点年货吧”。[16:34] [王沪军]:在李林森的关心下,今年邓正怀家的山羊已经可以出栏了。老邓一直念着,要给他的恩人送一条最大最肥的羊腿,可是,这个愿望却成了他一生的遗憾。[16:35] [王沪军]:李林森病危的消息传出后,数以千计的人从四面八方赶来看望他。病房前、楼道间,站满了人,在这些人中,有的从来没出过这么远的门,甚至都没坐过火车。还有的根本就不认识李林森,只是被他的事迹感动了,一定要来看看这位大好人。[16:35] [王沪军]:8月2日晚,在李林森同志的追思会上,白发苍苍的老人来了,稚气未脱的学生来了,满怀感恩的山里农民也赶来了……这一夜,人人眼里都含着泪水,万源河西广场,成了泪水的海洋。[16:36] [王沪军]:一位姑娘举着“李叔叔,您一路走好”的横幅,哭得特别伤心。她叫熊静,是一名刚刚参加工作的大学生,专程从深圳赶来为李林森送行。[16:36] [王沪军]:2006年,因家庭困难凑不齐学费,在万源重点高中读书的熊静准备放弃学业,外出务工。[16:36] [王沪军]:就在这个时候,李林森来到熊静家,关切地说:“熊静,我了解到你的情况,学费的事你不要担心,以后,我们来帮助你!”[16:36] [王沪军]:从那以后,每学期开学前,熊静都能准时收到李林森资助的学费。后来,熊静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江西财经大学,还顺利拿到了双学位,并在李林森的教育引导下,光荣地成为了一名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16:37] [王沪军]:采访中,熊静告诉我们:她一定会像李叔叔那样,做一个好党员;一定要继续这份爱心接力,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16:37] [王沪军]:一次次地采访,一次次地感动,一次次地流泪。[16:37] [王沪军]:随着采访的深入,我慢慢地体会到有一句话的深刻含义:我们只有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我们只有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16:37] [王沪军]:谢谢大家![16:37] [前方报道组]:第四个发言的是李林森妻子、四川省达州市通川区统计局干部向琪,发言题目《我们能做的,唯有坚强》。[16:38] [向琪]:我是李林森的妻子向琪,我报告的题目是《我们能做的,唯有坚强》。[16:39] [向琪]:林森只是一名普通的党员干部,只是做了他该做的工作,组织上却给了他这么高的荣誉。作为林森的妻子,在这里,我要代表他、代表我们全家,向各级领导和同志们表示深深的感谢。[16:39] [向琪]:嫁给林森,是我这辈子最幸福的事,他阳光、帅气、干练、真诚。结婚之初,他在学校当老师,空闲时间相对较多,他几乎包揽了所有的家务,总是变着花样做好吃的。[16:39] [向琪]:1997年,已调到宣汉县检察院工作三年的林森,自愿申请下派到五宝镇梨耳村任村支部书记,成为了全县第一个“大学生村官”。从那时起,我们就聚少离多了。后来,随着林森职务的变化,他更忙了、也更累了。偶尔回到家里,书房又成了他的办公室,我也成了他的“秘书”,帮他收集资料、录入文稿,常常忙到深夜。虽然又苦又累,但我的心是甜的。[16:40] [向琪]:还记得2007年那个生日。那天,林森下乡调研去了,很晚都没接到他的电话,我的心里空落落的。没想到,第二天一大早,他却托朋友带回了一束巴山深处的山菊花。那一刻,我感到自己是世上最幸福的女人![16:40] [向琪]:天有不测风云。2009年7月,林森检查出肝癌晚期。这个消息,尤如晴天霹雳,我俩忍不住抱头痛哭。短暂的悲伤之后,林森擦掉眼泪对我说:“我不怕死,但我怕手中那些该做的事还没有做完,我怕父母和儿子知道了没法承受啊!”[16:41] [向琪]:我俩东拼西凑医疗费用,悄悄到医院做了肝脏移植手术。林森告诉我:“以后的日子,我俩得坚强面对,勇敢地生活下去。”靠着这种信念、这种意志,我和林森渡过了人生最艰难的两年。[16:41] [向琪]:为了少耽误工作,去年底的又一次手术,他把时间定在了12月28日。因为元旦要放3天假,可以利用放假时间住院,然后在4号就回单位上班。[16:41] [向琪]:很多时候,为了节省时间,林森总会悄悄地调快输液速度。一次次的推针输液,他的手背布满了密密麻麻的针眼,血管萎缩,实在没地方扎针了,医生只好在他手臂上臵入静脉留臵针。[16:41] [向琪]:术后半年,出现了排异现象,反应非常强烈,林森的手指、脚趾关节开裂,拿东西、走路都钻心地痛。病痛折磨得他大把大把地吃药,每天准备的药,都要用饭盒来装。[16:42] [向琪]:我经常说他:“命都快没了,你还这样,到底图个啥呀?”他笑着安慰我:“别生气了,等忙完这次机构改革,我就休息!”可这事儿一完,他却又说:“等党代会结束吧”……[16:43] [向琪]:林森虽然生了病,但他依然坚守自己做人做事的原则。记得有一次,有个干部提着现金来到我们家,希望调整干部时给予关照。林森非常生气地说:“把钱提回去,组织用人不是看谁钱多钱少!”那人借洗手之名,把钱丢到厕所就走。林森发现后,提着钱就追了出去,硬是把钱还了回去。第二天,那人又来我们家,结果林森门也没让他进。[16:43] [向琪]:对别人是这样,对家里人他也不徇私情。林森的大妹妹,因为企业破产,一直打着临工,多次求哥哥帮忙找份工作,可林森都没有答应。他说:“我这个组织部长不是给家里人当的,要是我这样做,别人会怎么看?”林森住院后,妹妹来探望他,他拉着妹妹的手说:“妹妹呀,哥哥没帮上你们,不要记恨哥哥呀!”大妹妹哭着说:“哥,你都病成这样了,怎么还把这事儿放在心头哇?!”[16:44] [向琪]:林森的父亲是教师,严格的家庭教育,使他从小就懂得了忠孝的道理,但繁忙的工作,使他无法长期守在父母身边。为此,他常常深感歉疚。[16:45] [向琪]:2009年7月父亲生日那天,一家人都围在一起给老人过生日。到了中午,父亲迟迟不宣布开席,而且焦躁不安。一直没等到儿子祝福电话的老人,在满屋子客人面前发火了。可老人哪里知道,那时,他的儿子正躺在手术台上,做着肝移植手术啊![16:45] [向琪]:林森自从检查出肝癌来,我们一直瞒着双方的老人,特别是瞒着他的父亲,因为老人患病多年,林森担心影响父亲的心情和治疗。直到今年5月初,达州市委主要领导到医院看望林森的消息见报后,父亲才知道了真相。父亲盯着报纸,看了又哭,哭了又看,哭喊着:林哪,我的儿![16:46] [向琪]:林森患病后,为锻炼儿子的心理承受能力,他会有意无意地给儿子讲:生活总会有风风雨雨、沟沟坎坎,你是男子汉,面对困境,要学会调节心态,要坚强勇敢地面对。[16:46] [向琪]:以前很少给孩子买衣服的林森,最近两年只要到外地出差,就会给儿子买衣服,而且衣服的型号总会大很多。不知情的儿子每次都埋怨爸爸买的衣服不合身。林森总是笑着说:“大点儿好,大点儿好,能多穿几年呢。”[16:46] [向琪]:儿子哪里知道,这些“大点儿好”的衣服,饱含着爸爸对你多么深沉的爱啊![16:47] [向琪]:在林森的影响下,儿子阳阳也学会了宽容、谦让和坚强。6月19日这天是父亲节,阳阳给重病的爸爸发了一条深情的短信:“亲爱的爸爸,您一定要加油!命运不相信眼泪,我们能做的,唯有坚强!”[16:48] [向琪]:在儿子面前,林森永远都是一幅笑容。但再坚强的外表下都是肉长的心![16:48] [向琪]:很多个夜晚,我都被他的抽泣声惊醒,看到林森望着手机上儿子的照片泪流满面。[16:48] [向琪]:他对我说,最好在儿子暑假期间去往天堂,好让儿子心理有个缓冲期,开学的时候能正常上课,不影响学习。没想到他竟然真的在这个暑假离我们去了。[16:48] [向琪]:在重病监护室里,林森断断续续地给我交待:“梨树乡荆竹坝村李代菊的两个娃娃,不知道学杂费凑齐了没有,你把省委今年七一表彰奖给我的那5000块钱,交给李代菊,算是一点心意。还有,草坝镇老党员郭钊贤的老伴肺气肿,不知道好些没有,找机会你去看看……”[16:49] [向琪]:当林森的生命进入倒计时,他给父亲和母亲发了最后一条短信:“爸爸、妈妈,生命仅是个过程,我们都要想开些,我走后,您们一定要多保重。”[16:49] [向琪]:他对我说:“人生一世,草木一秋,都要去的。”[16:50] [向琪]:他说:“人都是哭着来的,我要笑着去!”[16:50] [向琪]:他说:“后事简单点,就回老家去,那里有山,有水,向着阳光,是一个很温暖的地方……”[16:50] [向琪]:7月31日上午,林森要我给他念达州日报上市上开“两会”的消息,听着听着,他就昏迷了过去,我紧拉住他的手,一次又一次地呼喊:“林森,林森,你醒醒,你醒醒啊……”[16:50] [向琪]:但林森终究再也没有醒来……[16:50] [向琪]:林森就这样走了,带着对亲人的不舍走了,带着对乡亲们的不舍走了,带着对组织工作的不舍走了,带着对这个世界的不舍走了,永远永远地走了……[16:51] [向琪]:但在我和儿子的心里,他从来就不曾离开!林森,我要对你说:我们相濡以沫十几年,你对人生的态度、对事业的执着,你的坚强、你的善良,已经浸入我和儿子的血脉!林森,你放心吧,我一定会把儿子培养成才,让他做一个像你一样的人。[16:51] [向琪]:谢谢大家![16:51] [前方报道组]:最后一个发言的是万源市白沙镇水井坝村党支部副书记白光华,发言题目为《成长道路上的一盏明灯》。[16:53] [白光华]:我叫白光华,是一名大学生村官,我报告的题目是《成长道路上的一盏明灯》。[16:54] [白光华]:回首我从东北到万源,源于林森部长的一条短信。[16:54] [白光华]:那是我大学的最后一个学期,我和同学们四处找工作。一天,一位万源的同学给我看了一条短信:万源籍大学生朋友,你好!家乡既是你施展才华的舞台,也是你回报父老乡亲的平台,真诚邀请你回来建设家乡。落款是组织部长李林森。[16:54] [白光华]:组织部长亲自发招贤短信,让我们感到十分惊讶和感动。恰好,那段时间国家正在招募西部计划志愿者,我就报名选择了万源。[16:55] [白光华]:清楚地记得那天是9月16号,我们来自全国各地的31名志愿者,从成都集中出发,坐了7个多小时的火车终于到达万源。刚下车,一位高高大大、一笑就露出两个酒窝的大哥对我们说:“我叫李林森,代表市委来接你们,欢迎你们来到万源!”当时,我们都很感动,组织部长这么忙,居然还亲自到车站来接我们。他的和蔼可亲,一下子就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16:55] [白光华]:我大学学的是网络专业,刚到万源,被分配在白沙镇党政办公室工作。后来又被抽调到市机要局,负责网站的管理维护和下乡采访等。[16:56] [白光华]:有一次,林森部长下乡特意带我随行,前往峰桶乡让水坝村。早上天刚蒙蒙亮就出发,车开了2个多小时,又走了近3个小时山路。到了中午,我们在村小学那破旧的教室里,看到一群7、8岁的娃娃,正就着几根咸菜下饭。[16:56] [白光华]:林森部长含着泪水告诉我:“光华,我今天绕道带你来这里,就是想让你感受一下高寒山村的真实生活。孩子们实在太苦了,我们都应该为他们做点什么啊!”在那之后,我主动联系了一名留守学生,还经常向林森部长汇报自己的想法。每一次见面或是通话,他总是喜欢和我谈人生、谈理想,鼓励我扎下根来,建设万源。[16:56] [白光华]:林森部长对我们外省来的年轻人特别关心,他知道我们吃不惯又麻又辣的川菜,每次他家属到万源的时候,林森部长总会给我们打电话,问问我们在不在城里,让我们去他家改善伙食。刚到万源的那个冬天,他还特意安排组织部的同志,给我们每人发了一床电热毯。在我的记忆中,这种事是爸爸妈妈才能想到的,他却做到了,用着电热毯,真有在家的感觉。[16:57] [白光华]:在我们志愿服务快要结束的时候,市委召开座谈会议,林森部长语重心长地对大家说:“虽然现在万源的条件艰苦,但国家很重视西部的发展,很重视老区的建设,一切都会好起来的。老区的建设需要你们,山里群众盼着你们留下来!”[16:57] [白光华]:那段时间,父母经常打电话叫我回去。他们年纪大了,需要我回去照顾。但想起林森部长推心臵腹的话语,想到这两年自己的亲身经历,我觉得:万源有干事创业的舞台,我应该留下来,不能就这样回去![16:58] [白光华]:后来,我顺利通过考核,如愿成为一名大学生村官,在白沙镇水井坝村担任党支部副书记。岗前培训时,林森部长结合他的工作经历说:我也当过村官,农村工作首先是要与农民群众有感情,与他们交朋友……培训期间,他还找我们轮流谈心,他那兄长般的教诲,让大家心里热乎乎的。[16:58] [白光华]:水井坝村是一个偏远的贫困山村。这里很适合种土豆,土豆淀粉含量高、口感好,远近都有名气。但老百姓一没技术二没销路,土豆种植一直没有形成规模。[16:58] [白光华]:一次,林森部长到白沙镇检查指导工作,我作为村官代表,在座谈会上建议,市里要进一步加大投入,通过发挥远程教育的作用,提高群众科技水平,加快发展土豆种植业。[16:59] [白光华]:林森部长对我的建议很感兴趣,随后便安排远程办的同志到村上安装了投影仪,送来了技术资料。他还为我们请来了农技专家,讲授土豆种植技术。[16:59] [白光华]:为了打开销路,林森部长又启发我,用掌握的网络知识,在互联网上开个网店,把土豆推出万源,推向全国。如今,我们水井坝村已建起了千亩土豆基地,去年仅土豆收入一项,农民人均纯收入就增加了400多元。[16:59] [白光华]:林森部长还很关心我的婚姻大事,张罗着给我介绍对象。今年4月,我结婚的时候,林森部长第一时间发来短信:老弟,新婚快乐![16:59] [白光华]:可是,没过几天,我却听到了林森部长病危住院的消息。这一下子让我惊呆了!我急忙和妻子赶到医院,去看望林森部长。虽然他已不能正常进食了,但看到我们带去的结婚喜糖,他还是坚持要吃一颗。他把糖含在嘴里,蜡黄枯瘦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17:00] [白光华]:本来,我和妻子说好在林森部长面前不哭的,但那个时候、那种情景,我俩的泪水还是不争气地流个不停。[17:00] [白光华]:像我这样,受林森部长感召,大学毕业来到万源的年轻人,还有很多。在我们的成长道路上,都得到了林森部长无微不至的关怀、指点和帮助。去年村级组织换届,我们镇青龙嘴村的大学生村官、村主任助理潘毅,通过“四评村官”,成功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还有我们镇的选调生李根,来自华北平原。刚到万源时,面对山区恶劣的自然条件,特别不适应。林森部长知道后,多次嘱咐镇党委书记给予关心。后来,李根很快适应了山区生活,工作也渐入佳境,去年底被提拔为茶垭乡党委副书记。[17:01] [白光华]:目前,我们万源151名大学生村官中,已有8人担任了村党支部书记或村主任;32名选调生中,已有15人走上了乡镇领导岗位。[17:01] [白光华]:鸟儿感谢天空,因为天空给了它自由;[17:02] [白光华]:鱼儿感谢大海,因为大海给了它生命。[17:02] [白光华]:我们感谢林森部长,因为他的关心和教导,我们懂得了怎样去做人、做事。[17:02] [白光华]:虽然林森部长已经离开了我们,但他那兄长般的关怀、那暖人心扉的话语、那饱含深情的嘱托,却永远留在了我们的心中。我们一定会牢记林森部长的教诲,像他那样做人做事,扎根基层,艰苦奋斗,把自己全部的青春和热血,献给老区人民,不辜负林森部长对我们的殷切期望。[17:02] [白光华]:谢谢大家![17:02] [前方报道组]:报告团成员发言完毕,全场掌声雷动。[17:03] [前方报道组]:今天报告会到此结束,感谢关注。[17:19]
第四篇:李林森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心得体会
世界因你而不同
“一个世界有你,一个世界没有你,让两者的不同最大,这就是你一生的意义”——李开复《世界因你而不同》。当我们在想着怎么去做好那个“你”时,在四川万源市就有一位在平凡岗位上用生命续写着不平凡事迹的忠实的人民公仆,他叫李林森,世界因他而不同。
李林森,男,汉族,四川宣汉县人,李林森生前任四川达州万源市委常委、组织部长。他坚持党的干部路线和用人导向,大力推荐使用扎根基层、埋头苦干的干部;注重改革创新,主持推进的“四评村官”等多项工作得到地方党委和上级组织部门的充分肯定;严格要求自己和家人,从不用手中的权力徇私情、谋私利;始终以事业为重,即使身患癌症,仍然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拼命工作,2011年7月31日因治疗无效不幸去世,年仅42岁。李林森的模范行为和崇高品德赢得了广大干部群众的衷心赞誉。日前,中央组织部追授李林森“全国优秀组织工作干部”称号。
李林森同志的先进事迹集中体现了一名基层组织部长对党无限忠诚、对人民高度负责、对自己严格要求的高尚品质。李林森同志为党的事业鞠躬尽瘁、人民群众当亲人、为民尽责的公仆情怀,真心实意地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我们不仅仅是要缅怀这位党的好同志,更重要的是要学习李林森同志的精神,学习他坚持党的组织原则、公道正派的职业操守,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坚持按制度办事、按规矩办事;学习李林森同志勇于开拓创新、奋发有为的进取精神,像他那样锐意进取,求真务实,努力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学习李林森同志严格要求自己、清正廉洁的优秀品德,像他那样光明磊落、淡泊名利,始终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
我是一名大学生村官,是深入群众的基层的“学生官”,以前在校园那份安逸思想绝对不能再出现在我的脑海。来到基层,我就要面对现实,悟透一个“学”字,从有字之书向无字之书转变,与农民做到从远距离向零距离贴近,努力补习政治理论课、国情乡情村情课、基层方法课。做好一个村官,更要做好一名村民,做人民群众的知心人、贴心人、暖心人。在基层我要努力让世界因有“我”而不同!
易家湾镇红旗村村官:肖荣彪
2011年10月25日
第五篇:李林森学习体会
李林森教会了我们什么
------学习李林森同志事迹有感 周小淳
听完李林森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感触良多。整场报告会全方位的展示了李林森同志对党的忠诚、对事业的热爱、对干部的关爱、对群众的深情,感人肺腑,催人泪下,令人敬佩,给予了我们心灵的洗礼、灵魂的震撼和思想的教育。可以说,这名基层组织部长的英年早逝给我们留下了无尽的遗憾,但他曾经火一样的存在为也我们留下了无尽的精神财富。我们缅怀李林森同志,最好的方式就是继承和发扬他先进的思想观念和优秀的工作作风。
我们要学习李林森同志对党、对人民的一片忠诚之心。李林森的忠诚,源于他对党的深深热爱,对工作的尽职尽责,对责任的勇于担当。担任万源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期间,他致力于组织工作的创新发展,提出“小县也要争一流、穷县更需大作为”的工作理念,创造了“四评村官”等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在全省领先的工作经验,组织工作满意度各项指标连续三年位列全省第一方阵,开创了万源组织工作的新局面。他的忠诚,是他做好组织工作的动力源泉。
我们要学习他爱群众、敬群众的群众观。群众在干部心中的地位决定了干部的品味。一些干部把群众当做对立面,当做达成目的的手段,这种丑化、矮化群众的行为无形当中也丑化、矮化了自己。李林森不然,他将群众看的比什么都重要。面对被洪水威胁的群众,他喊出“老百姓的命就是我们的命”,不顾个人安危组织救援;面对生活困难的老党员,他流下男儿泪,并自掏腰包进行资助。不仅如此,他始终对群众保持一份敬畏,他深知群众欢迎什么、痛恨什么,坚持安贫乐道、两袖清风,做到一个布包、一个纸箱上任,也一个布包、一个纸箱离任。这种群众观,真正体现了对群众的感情和责任。
我们要学习他一身正气,坚韧不屈的铮铮风骨。在身患肝癌的近三年来,他强忍病痛,依然夜以继日为党的事业和山区群众脱贫致富呕心沥血,直至生命垂危。这充分体现了组工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秀品质和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崇高精神境界。他不为金钱所诱、不为名利所惑、不为人情所困,自觉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利,诠释了组工干部公道正派、甘为人梯的职业精神,树立了新时期组工干部的崇高形象。
我们要学习他一颗丹心,真挚情怀为民奉献的精神。在灾后重建的艰难日子里,李林森总会三、五百元不等地把工资捐给困难群众,在五宝镇担任党委书记的三年间,他自己没有积攒下一分钱存款。他总是说,要把自己放得很低很低,要把群众始终装在心里最重的位臵。他病危之后千人探望、病逝之后万人同悲的场景,诠释了“爱人者人恒爱之”的深刻内涵。
其实李林森同志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的远不止这些,我时常在想是什么可以使一个人对事业拥有如此持续的、饱满的热情,在平凡的岗位上忘我工作、心系群众,直至生命的最后时刻,还能视党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是源于对党的坚定信念,还是因为我们本身来自于群众,明白群众所需所求所急所盼……不管是什么,从他身上我看到了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崇高精神,这应该就是我们学习的楷模,也是我们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精神动力,我们应该自加压力,团结奋进,开拓创新,公道正派,清正廉洁,履职尽责,用实际行动树立组工干部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