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志宏:忠厚家风传久远(下篇)(5篇)

时间:2019-05-13 06:18: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周志宏:忠厚家风传久远(下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周志宏:忠厚家风传久远(下篇)》。

第一篇:周志宏:忠厚家风传久远(下篇)

忠厚家风传久远(下篇)

三、古稀之年的感悟和反思

在纪念父母恩德的时候,我还要怀着后悔愧疚的心情,反省自己青少年时的一些言行。

一是小时候贪玩,不听父亲要我好好习字的教导,毛笔字没练好,如今写字不成体,缺乏功力。真是‚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后悔莫及。

又记得 1960 年代初有一年农历七月十五,母亲要给去世的父亲烧化冥钱,让我在纸写字,我以迷信为由没写,很伤了母亲的心。1985 年我已年近不惑,在沈阳进修外语,课文内容有‚日本鬼节,亡灵省亲‛,还有西方的‚复活节‛,顿悟古今中外,在世的人们对故去的亲人总有一种难以忘怀的情愫,总要以种种的方式来表达,怎能以迷信二字轻易否定这种感情?(15 岁时懵懂无知,还以为掌握了科学和真理,人到中年,始幡然有悟,此后清明等节祭奠先辈,每年必行,一直延续至今,从不间断。父子亲情是一种天性,不能绝对地被政治观念所割裂。1959 年革命领袖回韶山,还到父母坟茔祭奠,何况平民百姓呢!2017-11-14 补注)

1960 年代初,看电影‚林冲‛后,母亲对林冲遭陷害与爱妻生离死别的场面深为唏嘘,(最近我看‚水浒‛电视剧的此情节,也有同样的感受)。但当时我少不更事,不知天高地厚,认为天下这种事很多,不足为奇,与母争论,也伤过母亲的心。

1967 年盛夏在家乡参加‚文革‛运动,被一派群众组织抓

清明祭祖

后排左起六嫂、六哥、二嫂、三嫂、三哥、四哥、五哥、笔者、五

前排左起七哥儿子、三哥女儿、三哥孙子、三哥女婿 押三天,使母亲担惊受怕,夜不能寝。累及老母,深感不安。

更令人汗颜的是 1966 年‚文革‛初期,我受极左思潮的影响,为了表示自己的所谓的革命立场,我竟对老母说 :我是人民的儿子,不是你的儿子。极大的伤害过母亲的心。

如今我早已成家立业,深深懂得‚生儿方知父母恩‛的道理。回想起来,对自己当年说过的蠢话,做过的蠢事感到十分愧疚。

对母亲已永无认错的机会,因为母亲已经不在了,只能在心中深刻的反省,吸取教训。

古语云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不改,是为过也‛。更何况是那么特殊的年代,有着那么沉重的社会和历史背景。(七哥来信 :“至于对过去年轻时代一些幼稚行动,因有其社会历史背景,加之认识水平所限,完全可以不必自责。人从小到大总是在学着走路,学着做人,道路曲折是客观规律,活到老学到老就是这个

意思吧。”)

今天以忏悔之心,纪念父母,知昨日之非,今后好自为之。恳求父母在天之灵,原谅我当年的幼稚和无知。

(注:以上摘自1998年写的‚布鞋伴我万里行‛2017-11-14)今天重新回顾这段历史,心情十分沉重。可谓痛心疾首,悔恨交加。1966年文革初期,我不但对慈母说了“我是人民的儿子,不是你的儿子”这样的绝情话。(我是母亲最小的儿子,在她心中是有出息的、值得骄傲的儿子,父亲去世后,母亲曾多次对邻居说,把我这最小的儿子抚养成人,就尽到责任了。现在我说出这样的话,对慈母精神上的打击,可想而知。母亲当时迷茫的眼神,痛苦的表情,讷讷的话语,我至今记忆犹新,一年后慈母病逝,我永远失去了认错的机会,令我痛悔一生。2017-12-04补记),还粗暴批判父亲的《家言》为“大毒草”。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事实证明父亲的《家言》原来都是金玉良言,也符合当今所提倡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至今仍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在物欲横流,世风日下的大环境下,尤其显得珍贵。而共产主义的理想,则是遥远的梦(年轻时代被号召“将亲身参加埋葬帝国主义的战斗”,曾使我热血沸腾,但并没有实现。而苏联、东欧的社会主义却已不复存在,目前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笔者1966、1967、1983、1984留在《家言》封面的文字。

党章规定的党员标准,如忠诚老实,言行一致。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不谋私利……我是认同并一直遵守的,但对许多位高权重的共产党内腐败分子,几乎成了一纸空文,近年来中国政坛发生的***、***、郭伯雄、徐才厚、令计划、孙政才等落马,出现一个个的利益集团,更令人深思!

***(北京石油学院66届)、徐才厚(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68届)都是我的同龄人,大学期间接受的政治思想教育应该是一样的,更关键的是他们都是工农子弟、红五类,“根红苗正”,是学校的依靠对象,重点培养对象。日后也果然身居高位,跻身政治局委员、常委,分别担任中央政法委主任,军委副主席,权倾一时。可是都成了大贪官,身败名裂,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而我虽然出身于需要“背叛”、“划清界限”的家庭,但在参加工作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我在岗位上也有给我送钱的,送有价证券的,我都能严于自律,守住底线。也应该表扬老伴,当年她和我一样的态度,对这样的“好处”,分文不收!

不光是我,我的哥哥们也都是如此,都担任一定职务,负一定责任,象四哥,在香港任国有公司总经理时,甚至连制度规定应得的驻外津贴也不收,单拿上海纺织局一份工资。廉洁如此,近于迂。

而且下一代也继承了祖、父辈的美德,以下摘自2005年我给在市政府任职的侄女的信:

“周民:

附件是我上周日参加党支部组织的干部反腐廉政建设学习讨论后写的体会文章,发你们一阅。(详见后文笔者2017-12-04注)

去年十月在常时与你进行了交流,感到你继承了周家的优良传统,正直、善良,守住做人的原则。听你爸讲,侄女婿 在审计工作中也能坚持原则,我很高兴。我写的文章希望对 你们有些帮助。见面在即,详情面叙。

小叔叔

2005.02.05” 为什么我们兄弟能守住底线,奉公守法,我觉得与父亲的家教有极大的关系。父亲在《家言》中说:“勿存贪污之心,自堕人格”,“勿损人利己,终身要奉公守法,以身作则。”

当然还有学校教育和其他社会因素(值得深思的是,当年一些接受同样教育的同龄人中,却不乏贪官污吏。可见家教的重要。2017-12-06注)。

我在2005年“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曾作这样的分析:

‚作为一名受党多年教育的老同志,我衷心拥护党委开展‘保先’教育和党风廉政建设的部署,我将积极投入这些活动中去。我是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但37 年的工作经历中,特别是改革开放进入市场经济时代后,也曾遇到过一些诱惑。与外单位的工作交往中,都曾有人送我钱财、送我有价证券,都被我婉拒了。改革开放之初的1987 年,承蒙公司和部领导的器重和信任,我曾作为秦山核电公司三人监察小组成员,清查核电厂全部对外经济合同,组长是纪委书记,另一位成员是总会计师。(详见后文。笔者2017-12-04注)

总结自己这些年来反腐防变的成功经验,我觉得以下三方 面使我受益非浅: 一 年轻时代所受党的教育

青年时代,思想单纯,一张白纸,是建立人生观、价值观 的重要时期。这时接受的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乃至一生,是至关重要的。1963 年,我17岁上大学,有幸在北京度过了五年半难忘的时光。当时全国刚从三年困难时期复苏,政治、经济形势都很好,党的威信高,党风正,社会风气也正。我在学校受的又红又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当革命接班人的思 想教育,虽然有‚左‛的成分,有那个时代的局限和欠缺,但总体来讲,还是大有教益的。

许多优秀共产党员为了信仰献出一切,乃至宝贵的生命,给我一种震撼的精神力量。周总理一心为人民、一心为革命的光辉形象,严于律己、大公无私的高风亮节,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贵品质;焦裕禄心中装着兰考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感人事迹;雷锋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崇高精神……这一切,都深深地印在我脑海中,刻骨铭心、终生难忘。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根据后来披露的史实,我年轻时代的这几位光辉形象,除了‚心中装着兰考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焦裕禄已盖棺论定。周总理却褪去光环、走下神坛。而雷锋事迹在宣传上有虚假的拔高。

‚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是当年大力宣扬的共产主义精神,50多年来,十亿中做到的能有几人?邓小平在1975年说过:‚雷锋叔叔不在了。‛他还说过:‚革命是在物质利益的基础上产生的,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见《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在我看来,能够先公后私,先人后己,就很不错了。这也是我几十年来力求做到的。

我认同著名科学家王选所言:‚经验告诉我,一个人要有所成就,首先要做一个好人,‘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是绝大多数人,包括我自己在内,根本做不到的。我赞成季羡林先生关于好人的标准:考虑别人比考虑自己稍多一点就是好人。不过,我以为这个标准还可以再降低一点,就是考虑别人与考虑自己一样多,就是好人。‛(王选多次获国家科技奖,有两次奖金都高达500万,大多捐出。—见2006-02-21人民网)

而若干年了,不乏‚假大空‛的宣传,造就了许多言行不

一、口是心非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为正直的人们所不齿。2017-12-04笔者反思】 二 良好的家教

我幼年丧父,父亲身后没有留下什么财产,但留下《家言》 一文,是无价之宝。这个家训,是巨大的精神财富,永远教育和激励我,做一个真正的人,正直的人,有益于社会的人。《家言》中说:

‚为人以品行为立身之本,万事须循规蹈矩,光明正大,切勿可暗室欺心。‛

‚为人作事与自己作事,务必信义,忠诚,勿可虚伪。‛ ‚处处须为人着想,勿自私,勿损人利己,终身要奉公守法,以身作则。‛ ‚物资原为身外之物,我们惟求生活安定,只谋求正当利益。勿存贪污之心,自堕人格。‛

在1986 年8 月、1987 年12 月、1994 年元旦我一再温习父亲的教诲:写下了‚世风日下,要洁身自好。‛的自律之言,写下了‚先人遗训,受用不尽‛的感想。三 优秀文化的熏陶

这些年来,我一直保持读书的爱好,记了大量的笔记,这 些人类优秀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使我得益非浅。我深深体会到读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气质,改变一个人的思想。如: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因嫌纱帽小,致使枷锁扛‛; ‚不贪为宝‛;

‚有的人因为贪婪,把本该得到的也失去了‛; ‚钱有双戈,伤害古今人品‛; ‚清清白白做人,认认真真做事‛; ‚粉身碎骨全不顾,要留清白在人间‛; ‚广厦万间,夜眠七尺‛; ‚一失足成千古恨‛; ‚公生明,廉生威‛;

‚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这些箴言、警句、格言都富有哲理、发人深省。上述三方面的影响基本上指导自己的一生。使自己在世风 日下、腐败之风愈演愈烈的大环境中,在种种诱惑面前,有免疫力,能够守住精神防线,守住做人的底线,不忘记入党的

誓言:为人民服务,不谋私利。做一个名副其实的共产党员。

2005.01.30‛

以上是我2005年在单位“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活动中作的书面总结。

父亲忠厚老实、诚信待人的品性也在我们兄弟身上得到体现。象五哥坚持做人的道德,与普通女工的五嫂相濡以沫,互敬 互爱,在改善了工作条件和社会地位后,不见异思迁,不喜新 厌旧。

五哥去世后的当天,五嫂对三哥讲:五哥是一个好人。当大 学老师后,在不同时期有不止一位的女学生对他表露过爱慕之 情,心仪于他,愿与他结秦晋之好。五哥恪守做人的原则,把 住了道德的底线,严辞拒绝,与五嫂白头到老。

我待人真诚,几十年不变,这是父母的言传身教遗留给我的宝贵品质。

2004 年,分别了30 多年后,一位与我大学五年半一直同 寝室的挚友来看我,后来发表感言说我“真诚待人没有变,好 学精神没有变。” 联想到1965 年底我大学三年级,党组织召开群众座谈会 征求对我入党的意见时,也有一条评价是“对同学真诚”(摘自当年的笔记本纪录)。

一位保持多年联系的80 高龄的望年交(70 年代初和我 在同一班组接受“再教育”的老工程师)多次评价我“为人忠 厚、诚恳”。

我退休前发出《惜别三核》的电子邮件后,有年轻同事回 信:“我从工作伊始,就是您的手下,您那几年的工作中(1991—94 年),我真心地体会到您的忠实待人,诚恳待人。”

还有一位同事回信说:“真诚待人,正直处事……勾勒出 您的人生。”

这么多年来,我能始终得到“真诚待人”的评价,很感欣 慰,这也是父母遗泽的体现。

我在大学时追求进步,争取入党,已被列入发展对象,1965年底,已召开征求群众意见的座谈会,后文革开始,没有实现。

经过十年浩劫,看到太多的虚伪妄为和丑恶现象,思想轰毁,主观上已没有入党的愿望。

后来在新单位由于工作需要,入了党,曾获“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1987年,在秦山核电公司,我被任命为三人监察小组成员,组长是单位纪委书记,另一位成员是总会计师。任务是清查秦山核电五十多个涉外经济合同。

大背景是十三大后赵紫阳上台,国务院成立监察部,核工业部及下属重点单位均成立相应机构。第一件重点工作就是清查对外交往中的腐败。秦山核电公司涉外合同很多,是核工业部重点监察单位。单位纪委书记和总会计师都不谙科技,需要一名正直可靠、外语熟练的技术人员,参加监察小组工作,承蒙单位领导信任,把我选上,在纪委书记的领导下,较好地完成了任务。那时我还不是党员,纪委书记建议我争取入党,今后工作方便些。我于1991年才入了党。

我大学毕业后,我被分配到东北一水电工地接受“再教育”,工作条件,生活环境都很艰苦,政治氛围更感压抑。我有过迷茫,有过苦闷,但没有沉沦。默默积蓄力量,巧妙地利用毛语录英文版学习外语,等待云开雾散的一天。后来被调到所建设的电厂,从事技术工作,在东北极其艰苦生活环境中以工作为重,坚守了17年。考虑到读小学的女儿将来的前途,才坚决要求调离。

1985年,我作为电力部的技术骨干调到核工业部,参加秦山核电建设。我全过程参加了秦山一期、三期核电工程的建设和运行,1992年、2003年分别荣获二等功和一等功。期间还参加了巴基斯坦核电站的调试工作,为中巴友谊,尽了一份心力。退休后又应聘中国核电工程公司任技术顾问多年。直到近七十岁彻底告别工作生涯。亲身见证了核电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艰难过程,为核工业第二次创业的起步和发展尽了自己的绵薄之力,感到自豪和欣慰。

今年五月份,我随上海清华校友艺术团,参加中央电视台《出彩中国人》节目的录制,恰逢父亲逝世60周年纪念日,在登台前,我真真切切想起了早逝的父母,心中涌动着缅怀和感恩之情…… 后来我写了《出彩中国人》参赛随感一文:

‚……

感恩的是我们能三次登上中央电视台的舞台,向全国人民展示我们这个群体的风采,广而言之,展现的是我们这一代人的经历和精神,这就是艰苦奋斗的精神,就是爱国奉献的精神!我们用一曲《我爱你中国》,震撼了全场,掌声雷动,‘台上台下,哭成一片’(引用杨导微信)。连评委也哽咽,导演也垂泪。我们用歌声感动了年轻人,也重新感动了我们自己。我们中间有 87 高龄的新中国第一代飞机设计师,有一生工作在大漠戈壁、献身核事业的将军,有教书育人、‘桃李满天下’的资深老教授,还有各行各业的专家、高级工程师和管理者……

几十年的风雨沧桑,历经艰难,我们把自己的青春年华和毕生精力都奉献给祖国,为国家的昌盛,民族的振兴,社会的发展,人民的幸福尽了自己的心力。

在共和国这座大厦,我们或梁或柱,或砖或瓦,都是优质品。我们可以无愧地回首过去,可以坦然地面对今天。

我们充分享受辛苦付出后的轻松和愉悦。即使到了年迈体衰,满头银发,我们的生命还有自己的光华和精彩!我们参加《出彩中国人》,是一种展示,更是一种传承。

去年我们参观了西南联大旧址,在展厅看到我们熟悉的先生们的照片,我们曾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清华园,亲聆他们的教诲,使我们受益终生,我们继承了老一辈的精神,为祖国、为人民做出了我们的贡献。也想把这种精神传递给下一代。

……‛

结束此文时,以深深的感激之情,接受父母的厚赐 :您们不仅赐给我血肉之驱,而且还赐给我珍贵的受用不尽的精神财富。使我们能来到这个世界,并生活得有价值,有意义。儿女对父母的最好报答,就是长大成器。对父母的最好纪念就是牢记父母的教诲,身体力行,并发扬光大。

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愿九泉之下的双亲含笑安息。

(此文对自己年轻时说的错话,做的错事,进行反思。对当年一时的灵魂迷失、人性泯灭,发自内心地忏悔,并用大半生的实际行动来救赎、来改正、来弥补。以告慰九泉下的双亲,也求得自己良心的安宁。2017-12-06笔者)

周氏(老三、六、七、八)四兄弟及子侄辈集体撰写 老八周志宏执笔 2017年12月终稿

附录1

金秋相聚在西安

2011年9月24日下午我们兄弟妯娌(三哥、嫂,五嫂、八弟、丽君以及我和晓玉)一行七人,分别从上海、常州同乘T138次车,于次日上午抵达西安。东道主按排了三辆轿车,侄女文娟作为总代表,前来接站,为西安聚会拉开了序幕。

作为东道主的伟弟、玉华经过长期精心策划,确定方案,动员全家,有条不紊的促成这次家庭聚会。难得的是,在我们启程前,文生、利文千方百计为我们购买卧铺车票,还特地设宴欢送。在西安期间,文娟发挥了主力军作用,不仅按排用车还做全程陪同的“导游”。在参观世界园博会那天,甚至让正在读高三的儿子焦宁请假一天,负责为我们拉装饮料、食品的小车,充当“志愿者”,解决了大问题。平时他在家,也主动承担家务,这是家长言传身教、耳濡目染的结果。焦戈在百忙中,尽量抽出时间接送大家,为我们提供方便。为解决九人团队的接待住所,腾出文娟入住不久的三房二厅二卫新居,作为我们团聚,共聚亲情的温馨“宾馆”。宽暢明亮的客厅里,洋溢着欢声笑语,果盘里干鲜果品天天花样翻新。电视机旁还特地摆放了一盆盛开的百合花,更是寓意深远:象征大家庭幸福美满。伟弟、玉华提前一天专程去西安购买螃蟹,为我们接风洗尘。在此期间,他们配合默契,起早摸黑,为我们张罗了半个月的一日三餐,而且品种多样,立求适合各人的口味,国庆节那天,在饭店举行了隆重的庆国庆、庆团聚的“双庆宴会”,并特邀亲家一同参加,18人欢聚一堂,共享天伦之乐。临走前还特地请了特级厨师及西安饺子馆的传人,操办佳肴、品尝特色水饺,为我们饯行。

聚会期间,外出活动按排得丰富多采∶先后参观了世界园博会、西安博物馆、半坡遗址、兵马俑、华清池;去了革命圣地延安及黄帝陵、壶口瀑布以及后起之秀、山水优美的“金丝峡”,并到“农家乐”品尝各种山区野味及别有风味的石锅鱼„„。西安的著名景点,几乎都留下了我们的脚印,玩得很开心,真是既饱眼福,又饱口福。国庆期间,凯凯、牛崽也特地前来与我们共渡佳节,三代人同泡温泉,真是难得浪漫、潇洒一回,其乐融融。

西安聚会,给我们留下了难忘的回忆,在一起的十五个日日夜夜,整天沉浸在无比幸福和欢乐之中。兄弟亲如手足,妯娌和睦相处,伉俪恩爱情深。尤其是三哥、三嫂虽己步入耄耋之年,仍老当益壮,和我们在一起游山玩水,谈笑风生,很是佩服、羡慕。这与他们注意日常养生保健、生活规律、管住嘴、迈开腿、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是分不开的,也是坚持不懈的结果。真是最美不过夕阳红,祝愿他们在未来的岁月里,天天拥有好心情,健康快乐每一天,珍惜健康带来的幸福生活,携手共度美好人生。的确人老不在年龄,贵在心理年轻,要有一颗平常、不老的心,生命在于运动,现在社会上所以出现老年病年轻化趋势,其不良生活方式就是其中的重要原因,吃得好、动得少也有密切关系。所以坚持“知识就是健康“这一理念,不断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就显得格外重要,他们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值得我们借鉴,并认真付诸实践。今后准备将定格在瞬间的照片及DV所摄精采画面进行剪辑,制作光盘分送大家,连同伟弟、玉华赠送给我们的“乱针锈画”等礼品,一併留作永久纪念。

10月8日兵分三路:三哥、嫂去甘肃天水访友,定弟返沪上班,我们与五嫂及丽君又顺路游览了古都开封城,直至10月28日三哥、嫂离开西安回常,这次聚会才正式落下惟幕,终于画上园满的句号。

这次聚会收获很大,在一起促膝谈心,广泛交流了思想,相互关糸更加和谐、并共同切磋、探讨了养生保健方法,受益匪浅。还对下一次阖家大团园的时间定在2013年国庆节,形成了共识。到那时正值第八届”中国花博会”在常举行,又是秋高气爽,很是合适。这次西安聚会全过程秉承了周家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良好家风。是一次热情好客、无私奉献的优良传统的大发扬、大体验。愿发扬光大,代代相传。东道主无微不至的周到服务,为这次聚会作出了贡献,尽到了地主之谊,我们深深的感受到了真挚和珍贵的亲情,胜过闪闪的黄金。千言万语难以表达我们的感激之情、感恩之心。现祇能用“四个非常” ―――非常感谢、非常精采、非常园满、非常难忘,来表达我们共同的心声、作为对这次聚会的概括。

虽然聚会己过去了二个多月,但在一起欢聚的情景仍记忆犹新,将永运留在记忆中。

期盼着2013年国庆节的再次阖家大团园,到时盛况定会更空前、更精彩、更难忘。

老六振全 2011年12月28日

附录2 亲情满得园

2013年周家大聚会散记

2013年10月1日,带着期盼、带着笑脸、带着按捺不住的兴奋,周家大院的各支,从古都西安、南京,从浦江之畔的上海,从大潮之乡海盐,从故里常州市区,来到了武进的得园会馆——内有江南庭院,外有田园风光,时隔八载的聚会选中的这个如诗如画的所在。

甫一下车,亲情和喜悦便扑面而来:常州的接待团队六叔一大家、文生夫妻,热情的招呼每个家庭,安排住宿,嘘寒问暖,六叔还忙着记录一个个温馨时刻。先到的家庭很快就加入了接待的行列,各支亲人陆续到达,一声声呼唤惊动湖水,一张张笑靥染红秋景。餐桌上、套间里、庭园中、草坪上,亲人们倾心交谈,长辈关心小辈,小辈问候长辈,同辈交换生活、工作、学习的体会。说不完的话,诉不完的情,唯有天伦之乐才能让51个人同时变得喋喋不休。

同2005年第一次聚会一样,家族所有成员都来了。凝聚力显示了家族的传统,这是跟我们爷爷奶奶的身传言教分不开的。作为周家大院第二代中健在的最年长的兄弟,三叔成了理所当然的家族历史的发言人。他慢言细语,娓娓道来,叙述了周家祖先从明朝初年来到常州直到他们这辈的传承脉络。三叔在发言中讲述了我们的爷爷克己让人、恪守道义的故事。小叔的《金秋感言》将爷爷树立的家风具体到手足情深、孝悌之为、精忠报国等方面,给大家,特别是小辈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我们的爷爷奶奶是平凡的,但他们恪守儒家传统,穷则独善其身,达者兼济天下。在艰难的战争岁月,以自己的言传身教养育第二代。在这样的家风熏陶下,第二代人几乎都为社会作出了一定的贡献——餐风露宿四海为家、应用“推腹构造理论”,在被前人认定“无煤区”,首次发现一片大煤田,被评为全国地质科研成果一等奖。并获国务院颁发的“有特出贡献的优秀中青年专家”证书和政府特殊津贴殊荣的老二;终身从事基础教育工作、成绩斐然、桃李芬芳的老三;克己奉公、严于律己、改革开放之初,就奉命闯入商海,先到香港,后去美国创办国有公司,业绩卓著,中外名刊相继报道的老四;学养深厚、开创国内社会心理学先河,著书多部,屡次重印的老五;终身从事邮电物资供应工作,多次获得局级先进等光荣称号的老六;不畏艰苦、迎风傲雪为绿化西北高坡做出贡献,并获中央有关部门表彰的老七;一生转战水电、核电,在秦山三期核电站工程建设中,荣立一等功,“立功、立德、立言”的老八。

作为周家的第三代,这些往事我们并不是第一次听说,得园聚会更大的意义在于:第四代已经懂事或开始懂事,他们可以也应该接受周家的传统教育,我们要把这些精神财富落实为周家代代传承的宝典。

值得欣慰的是,耳濡目染第二代的勤恳敬业,第三代的13位在各自的工作领域都已成为担纲人物,在家里尊老爱幼,以身作则,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第四代的13个孩子,更是后生可畏,在不远的将来,定将成为家庭和社会的中坚力量。

10月2日的晚餐,三代51人把酒言欢,畅所欲言。三代代表发言、唱歌、跳舞、游戏、走秀,在艺术CEO的指挥下,音响师,主持人,表演者各司其职,配合默契。欢歌笑语,发自肺腑的亲情;长枪短炮,留下动人的场景。有理由相信,那宏大的场景将成为伴随我们终生的记忆。

三天的相聚,时光短暂,而情义深长。它是大家族一次寻根之旅,一个亲情洋溢的节日,一段交流思想的时光,一次开心快乐的聚会,更重要的是,它是对周家传统的肯定与继承!

家庭和睦、人丁兴旺、欢乐祥和,连老天看到这样的景象,也忍不住为我们助兴。10月1日入园时桂花还没什么动静,当我们畅叙亲情时,不知不觉间却已满园流芳。

飘香、流芳,源远流长。多么美好的寓意,周家大家族会人丁兴旺,蓬勃发展!

一切是那么美好,下次聚会已在期待中了。

周洁 2013年10月于南京

第二篇:“我的家风家教故事”及廉政主题征文:“自力更生”——家风传久远

“我的家风家教故事”及廉政主题征文:“自力更生”——家风传久远

如果人生中有几部“书”,值得用一生的时间去品读,领悟和践行,我想其中最关键的一部就是我的父亲,一位面朝黄土背朝天老实巴交的农民。他用他的一言一行诠释了什么叫做“自力更生”,也以这四字真言教育了他的子女要靠自己的努力获得幸福的生活。

父亲出生于解放初期,在那个缺衣少食的年代,年少的父亲不得不跟随父辈下田劳作,也正是因为过早地体会到生活的艰辛,养成了他吃苦耐劳的性格,更重要的是坚定了他“自力更生”的信念,他常挂在嘴边的话是毛主席“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八字箴言。他非常厌恶好吃懒做的人,特别是现今社会普遍存在的“啃老族”,他是深恶痛绝的,他时常告诫我们“人活着只要还能做事,就一定要靠自己的双手去打拼,决不能当社会的寄生虫”。

早些年,村里掀起了一股“卖地”热潮,不少城里的有钱人纷纷到农村买地建别墅,许多亲戚朋友认为靠地种田不仅辛苦而且收益甚微,因此他们就都把自家的地以“不菲的价钱”卖掉了,有了钱,大家也不干活了,依仗着那笔资金,享起了清福。只有父亲不为所动,依旧是每天下地劳作,任凭那些有钱人三不五时地登门造访,丝毫不为外界所动。许多人劝父亲把地卖了,至少可以得到好几十万,下半辈子都可以衣食无忧了。但是父亲坚决地回说人不能忘本,那是祖传的家业,是祖祖辈辈们用自己的双手自力更生打造出来的,现在的人都太浮躁,留有一块地,既可以劳作锻炼身体,也可以让自己的心留有一块“净土”。因为这事,母亲和父亲怄了不少气,但父亲的行为却让我们这些儿女看在眼里,我们对父亲更多了份深深的敬佩之情。

父亲从小就对我们要求严格,教育我们自己的事要自己做,遇到困难了也要自己先想办法努力解决。他常开玩笑说“靠人,人倒;靠树,树倒;靠自己最好!”小时候看到别人的父亲对他们孩子的事亲力亲为,甚至包办好了一切,总觉得父亲无情。后来渐渐长大,父亲的思想和行为已深深地印记在自己的身上,才意识到这是一笔多么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我的人生道路上,自力更生已成为我的信仰。

大学毕业后,志向当一名人民教师的我,连续几年参加教师招聘考试却屡屡名落孙山,心灰意冷之下,变得自暴自弃,那段时期我经常流连于网吧和娱乐场所,钱花完了就找母亲和哥哥姐姐要,渐渐变得享受安逸,不思进取,甚至一度产生“就这样混一辈子”的想法。这一切父亲都看在眼里,他没有训斥我半句,他只是照常地劳作,看书,读报,每天过得充实而快乐。有一天,我看到父亲在练书法,他挥笔洋洋洒洒地写下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我愕然,那是我学生时代的座右铭,那是我的精神信仰,我终于意识到这样无所事事的自己跟那些“啃老族”有什么差别,那不仅是父亲也是自己所厌恶的呀!终于,我醒悟了,开始发愤图强,如愿实现了自己的理想。现在偶尔有同学向自己抱怨他们当初放弃了自己最初的理想,至今仍无法实现经济独立,还要依靠家里的时候,我都会暗自庆幸自己当初的幡然大悟,也对父亲当时看似无意实则用心良苦的“点醒”表示感激。祖辈传下来的“自力更生”的理念确实让自己受益无穷!

自力更生——父亲言传身教的道理虽朴实无华,却意蕴深厚,让我受益良多。如今我也是一名父亲,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时刻不忘父亲的教诲,以同样的信念教育自己的后代。“自力更生”将成为我们的家传之风,家传之训一直传承下去!

第三篇:第二周国旗下讲话稿:发扬宏志精神,实现青春跨越

第二周国旗下讲话稿:发扬宏志精神,实现青春跨越

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发扬宏志精神,实现青春跨越》。

XX年9月,宏志班在xx市xx实验中学创立了。从那时起到今天,历经三年时光,自强不息的田中人用青春和汗水换来了宏志大树的刚健与挺拔,铸就了xx中学今日的丰硕与芬芳。特别是XX年、XX年两年中考,宏志班的同学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有90多名宏志生录取到四星级高中,圆满的完成了教育局下达的扬中、附中指标,这些数据不断刷新着田中教学质量的新高度,赢得了家长、社会的刮目相看和高度赞誉。

喜人的成绩面前,我们追寻原因:到底是什么让田中学子不断书写美丽的传奇?我想:应该就是宏志精神。

什么是宏志精神呢?宏志精神的核心就是“自强、勤奋、感恩”。

《易经》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古往今来,成就大事之人,都是自强之人。勾践卧薪尝胆,实现了“三千越军可吞吴”的壮举;祖逖闻鸡起舞,赢得了东晋军事家的美名;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铸就了《红楼梦》的绝世经典。人生的道路漫长而又精彩:我们要学会在阳光中欢笑,在阴霾中坚强,在狂风中抓紧希望,在暴雨中坚守理想;自强不息,乐观向上,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人生之路。

唐代文学家韩愈在《进学解》中指出:“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成功与勤奋形影不离。由于勤奋,司马迁写成了震古烁今的文学巨著《史记》。由于勤奋,陈景润摘取了“皇冠上的明珠”,成为著名数学家。由于勤奋,居里夫人发现了“镭”,获得诺贝尔物理奖。一勤天下无难事,只要我们勤奋就没有办不到的事情。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在感恩的历史长河中,流淌着无数古今中外名人的感恩故事。古有诸葛亮七出祁山,报答刘备三顾茅庐之恩。今有伟人毛主席,邀请他的老师参加开国大典。伟人之所以伟大,名人之所以出名,是因为他们都拥有美好的品质——感恩。我们也要学会感恩,只要心怀感恩,我们便会发现,生活原来如此美丽!

同学们!宏志精神是田中学子追求卓越的精神源泉,宏志精神是田中学子奋勇前进的不竭动力。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在宏志精神的指引和感召下,我相信田中学子必将不负众望,乘风破浪,扬帆远航,创造更加灿烂的辉煌。

下载周志宏:忠厚家风传久远(下篇)(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周志宏:忠厚家风传久远(下篇)(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