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黄XX同志勤政廉政先进事迹材料
XXX同志勤政廉政先进事迹材料
XXX,男,1969年生,中共党员,大专文化,1986年参加公安工作,1998年6月至2011年3月任XX市公安局XX分局户政股股长,2011年3月至今任XX市公安局XX分局国内安全保卫大队政治教导员。参警以来,工作上,他任劳任怨,廉洁自律,是XX镇出名的“老黄牛”;面对群众,他视如亲人、热心服务,是群众的“贴心人”;思想上,他信念坚定,服从组织;作风上,他脚踏实地,求真务实。他正派的作风、扎实的工作、出色的成绩,赢得了单位领导的肯定和同志们的好评,2008年度被XX市公安局嘉奖,2010年获得荣获XX市优秀人民警察称号。
一、严于律己、廉洁从政
XXX同志着重加强学习“八荣八耻”以及十七大精神,严格遵守廉洁从政的有关规定,做到不沾不贪:一是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加强对党章的学习和领会,从思想上强化宗旨意识、党性意识,树立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二是严格遵守各项规定,做好自律工作,从不向单位、群众伸手,从不以工作之便搞个人利益;三是狠抓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不断加强完善本部门的制度建设和作风建设,XXX同志始终强调窗口服务要外树形象、内强素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十多年来,在XXX同志的领导下,我分局办证窗口风清气正。
二、勤奋学习、完善自我
政治理论学习方面,XXX同志始终坚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以完善自身的政治理论知识,提高自己的政治觉悟,树立与时俱进的理想信念;业务知识学习方面,XXX同志始终本着勤于学习、乐于学习的态度,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用他自己的话说“作为六十年代的人,要想入时俱进,就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第二代身份证刚换发的时候,为了掌握二代证的新技术和换发操作新程序,XXX同志每天下班后仍留在单位,独自学习到深夜,遇到疑难疑点,不耻下问,终于在短时间内全面掌握了二代证的新技术和换发操作程序。对此,市局领导称赞他是“学习的楷模”、“不知疲倦的老黄牛”。
三、立足岗位、默默奉献
XXX同志始终立足本职岗位,以强烈的工作责任心和默默奉献的工作精神,投入到公安工作当中。为了按时完成工作任务,他不计报酬,任劳任怨,牺牲自己大量的业余时间,自觉加班加点。对于他长期超负荷的工作,有人劝他,你都四十多岁了,别那么拼命。可他总是笑颜以待,无怨无悔。2011年8月新南村发生涉彝少数民族事件,他为了方便工作,将分局宿舍当做了他的第二个办公室,下班后,他将材料拿回宿舍,深夜研究,第二天又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开展工作。XXX同志从不贪图名利,每次论功行赏时,他总是将功劳让给他人,将辛苦留给自己。
四、不辞辛劳、心系群众
XXX同志始终坚持“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是“奋斗中的雄狮、群众中的菩萨”。无论是在户政还是国内安全保卫工作当中,他都能热情服务群众,以诚相待。2010年1月,在统计换发二代证时,XXX同志发现XX还有几人一直未换二代证,经了解是几个孤寡老人,后他亲自上门帮这几位老人收集照片、资料、换证,看到老人们生活艰苦,他慷慨解囊给每位老人一份慰问金,老人们感动得泪流满面。
五、热情服务、秉公执法
XXX同志从事公安工作已二十五年,从一个基层民警到股所队长,他一步一个脚印,靠的不是冲锋陷阵,也不是破大案要案,而是对群众一颗热忱的心、对工作一颗执着的心。他说户政作为公安窗口单位,一言一行直接关系到整个队伍的形象,因此他要求单位每位同志都要树立形象,热情服务,他自己也是身体力行,率先垂范,每天总是着装整齐,第一个赶到单位,打扫窗口,整理文件,十年如一日。在面对办证工作时,有些人用金钱诱惑,他每次都能秉公执法,经受糖衣炮弹的攻击,以一生清廉为忠诚护盾。2010年5月,一外地经商老板想入户XX,解决子女教育问题,由于XX已取消购房入户政策,其工厂也不够规模,便托人找到XXX并承诺事成之后给好处费,但当即便被XXX同志断然拒绝了。XXX同志就是这样已一点一滴的实际行动树立了良好的公安形象。
参警二十五年来,XXX同志始终兢兢业业、廉洁自律,以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老黄牛”形象,以视群众如亲人、视工作如生命的精神,深刻诠释着一名共产党员、一名人民警察的铮铮誓言。
第二篇: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
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
黄大年,男,汉族,1958年8月生,中共党员,2017年1月8日因病不幸逝世,享年58岁。
黄大年同志是著名地球物理学家、国家“千人计划”专家,曾担任国家“千人计划”专家联谊会第三届执委会副会长,吉林大学新兴交叉学科学部学部长、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黄大年是英国归侨、著名地球物理学家,生前担任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9年,黄大年毅然放弃国外优越条件回到祖国,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填补了多项国内技术空白。他秉持科技报国理想,把为祖国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作为毕生追求,为我国教育科研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材料整理二
黄大年同志是有浓厚家国情怀、强烈社会责任感和重道义、勇担当的中国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也是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言传和身教相统一,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的教师职业典范。作为航空地球物理研究领域享誉世界的科学家,黄大年同志归国后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全面提高了我国在地球深部探测重型装备方面的自主研发能力。
我校是以地质、资源、环境、地学工程技术为主要特色的行业性大学。在深地探测相关研究方面,黄大年同志与我校师生有着深远的渊源和紧密的联系,他所取得的成就为我校相关研究取得突破奠定了坚实基础,他治学为师的风范值得我们所有地球科学教育科研工作者认真学习。
我们要积极引导广大教师自觉学习黄大年同志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是中华民族古已有之的优秀品格,是传承五千年文明、凝聚十三亿人心的根本力量。黄大年同志在名利双收的事业巅峰期,毅然放弃自己在海外半生奋斗赢得的一切,带着满腔热情回归祖国,肩负起科研领军的重任,并为之奋斗到生命的终点,一份拳拳报国之心溢于言表,令人感佩。作为以地质、资源、环境、地学工程技术为主要特色的大学,我校也将爱国情怀作为学校发展的精神指引。从新中国地质事业草创之时做“社会主义建设的开路先锋”,到遍览祖国的山河大地;从青藏高原研究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到积极对接“三深一土”等国家重大战略,爱国情怀为我校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爱国情怀就是自觉服务于国家建设需要和重大战略需求。我们要把学习黄大年同志的爱国情怀与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办学定位紧密联系在一起,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不断增强服务国家重大需求的意识,提高服务国家重大需求的能力,主动与国家重大战略对接,在积极承担、努力完成国家重大需求中谋划学校新发展。
我们要积极引导广大教师自觉学习黄大年同志教书育人、敢为人先的敬业精神。教书育人、敢为人先的敬业精神,就是要我们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身作则,率先垂范。黄大年同志履行教书育人的使命一丝不苟,凭借人格魅力和科研能力的双重感召力,培养了一批优秀地学人才。他在职业操守和人生信念面前敢为人先,为教师的敬业精神添加了一个生动注脚。地学是一个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的领域,与其他教学环节相比,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和锤炼品格具有更加明显的相辅相成关系。为了确保育人效果,包括我校在内的广大地学专业教师在野外卧冰躺雪、身先士卒,学生培养在野外,成果产出在大地。我们要把学习黄大年同志的敬业精神与引导广大教师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结合起来,继续发扬地质人坚韧不拔的优秀品格,在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攀登地球科研高峰的使命面前始终敢为人先。
我们要积极引导广大教师自觉学习黄大年同志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具有崇高的职业属性,国家和人民对教师寄托着高于其他职业的道德期望。“以出世的态度做人,以入世的态度做事”,黄大年同志在个人修养上不急功近利、不追名逐利、不争权夺利,但在国家利益面前却分毫不让。他掌握着数以亿计的项目经费,不仅自己甘于奉献,而且断然拒绝“拉关系”“搞请托”,为当今教育科研事业注入了一股清流。这种高尚情操与我校“艰苦朴素、求真务实”的校训精神高度契合。地学是一个“性价比”较低的专业领域,必须耐得住淡泊名利的清苦,耐得住甘于奉献的寂寞。我们要把学习黄大年同志的高尚情操与深入开展师德师风教育结合起来,在社会变革的浮华和喧嚣中,始终保持地质人敦厚质朴的本色,争做一名理想纯粹的教育工作者。
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材料整理三
“我是国家培养出来的,从来没觉得我和祖国分开过,我的归宿在中国” ——黄大年
他是一个至诚无私的爱国者,时刻惦记着养育他成长的这片土地,他的脉搏时刻和祖国一起跳动,祖国是他最大的眷恋!
2009年12月24日,黄大年教授走下飞机,迈出了回归祖国的第一步。虽然以前他也多次回国,但这一次,意义不同。他辞去了在英国公司的重要职务,挥别了共事多年的科研伙伴,说服妻子卖掉了经营多年的两个诊所,留下了还在读书的女儿……回到母校——出任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全职教授,开始为我国的航空地球物理事业耕耘、播种。
“为什么回国?”经常有人问他这个问题。
是啊,他为什么回国?在英国奋斗了18年,他已拥有了优越的科研条件和高效率的研究团队。他在英国剑桥ARKeX航空地球物理公司任高级研究员12年,担任过研发部主任、博士生导师、培训官。他带领由牛津和剑桥优秀毕业生组成的团队长期从事海洋和航空快速移动平台高精度地球重力和磁力场探测技术工作,致力将该项高效率探测技术应用于海陆大面积油气和矿产资源勘探民用领域。由他主持研发的许多成果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多数产品已应用于中西方多家石油公司,他也成了航空地球物理研究领域享誉世界的科学家,成为该领域研究的被追赶者。
他的家庭也早已超出了衣食无忧的水平线。位于剑桥大学旁边的花园别墅,宽阔的草坪,豪华的汽车,学医的妻子还开了两家诊所,他已成为少数跻身英国精英阶层的华人之一。这是多少人羡慕的生活,也是多少人奋斗的目标。舍弃这些回国,到底是为什么呢?
“我爱你,中国;我爱你,中国……”这句歌词或许是最好的答案!
无论身在何处,《我爱你,中国》都是他最喜爱的歌,歌里有他对祖国的深深眷恋:“回国的根源就是情结问题,我惦记着养育我成长的这片土地。”这是一个朴实而简洁的答案。
追溯他的成长历程,会发现对祖国的爱一直都是他最深的情结。
“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1982年1月,他在大学同学毕业纪念册上的留言就已表明了爱国报国的心志。
黄大年1958年8月出生在广西省南宁市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从小就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读小学时随父母下放到桂东南六万大山里的一个小山村,高中毕业后,17岁的黄大年考到地质队工作,作为物探操作员,他首次接触到了航空地球物理,并深深地爱上了这个职业。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黄大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长春地质学院(现吉林大学朝阳校区),从此与地球物理结下了一生的缘分。他先后完成了本科与硕士研究生的学业,并留校任教,破格晋升为副教授。1992年,黄大年得到了全国仅有的30个公派出国名额中的一个,在“中英友好奖学金项目”全额资助下,被选送至英国攻读博士学位。1996年,他以排名第一的成绩获得英国利兹大学地球物理学博士学位。黄大年回国报到后不久,又被派往英国继续从事针对水下隐伏目标和深水油气的高精度探测技术研究工作,成为当时从事该行业高科技敏感技术研究的少数华人之一。
一些老教师还记得当年送别黄大年时,他曾经深情地说“我一定会回来的。:”黄大年没有对师长食言,他更没有辜负父母的教诲。
2004年3月20日晚,他正在大西洋深水处与美国某公司开展技术攻关研究,却接到辗转而来的父亲离世前最后一通电话:“儿子,估计我们见不到最后一面了,我能理解你的处境。你要记住,你可以不孝,但不可不忠,你是有祖国的人!”两年后,母亲离世前给他留下的依然是这句话。父母的教诲给出了黄大年一生中几乎所有抉择的答案——祖国高于一切!
海漂的18年,黄大年的心和祖国一直连在一起,他关注关心祖国科技事业的发展,惦念着母校,无论是参加学术会议还是讲学,他招之即来。“对我而言,我从未和祖国分开过,只要祖国需要,我必全力以赴!”
2009年4月,当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刘财把国家“千人计划”(即“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有关材料试探性地发送给黄大年时,让他没想到的是,黄大年第一时间就把电话打了回来,并明确表示要认真考虑回国。
听到祖国的召唤,黄大年心潮澎湃。那朝思暮想的祖国啊,那片魂牵梦绕的土地啊,那些血脉相连的亲人啊,一瞬间占据了他的脑海。回家!一定要回家!
但当这一刻真的来临时,对谁都会是一种煎熬。团队里伙伴不舍地抱着他恳切地挽留,而最触动他的一幕是,妻子在卖掉自己苦心经营的两个诊所那天失声痛哭,“她是学医的,那是她一辈子的梦想”。面对黄大年的祖国梦,妻子放下了个人的梦想。
黄大年后来回忆说,离开英国更像是一场落荒而逃,“诊所里的药堆满了车库,车都扔在了停车场,什么都不管了”“必须立刻走,我怕再多待一天都有可能改变主意”。
“回想当初的选择,我没有后悔过。”这是黄大年常说的话,“为国担当,是父母从小的教诲。我是国家培养出来的,我的归宿在中国。”2009年12月30日,回国后的第6天,黄大年就与吉林大学正式签下全职教授合同,成为第一批回到东北发展的国家“千人计划”专家。
从英国回来,他失去了太多太多,但回到祖**亲身边,他就像希腊神话中的安泰站在大地上一般,拥有无穷的力量和豪情。“从海漂到海归一晃18年,得益于国家的强大,在各国才子强强碰撞的群雄逐鹿中,几乎从未败过!有理由相信,回归到具备雄厚实力的母校,一定能实现壮校情、强国梦。”这是黄大年在微信朋友圈有感而发的一段话。
第三篇: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
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我国知识分子历来有浓厚的家国情怀。在当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筑梦路上,广大知识分子更是围绕我国经济竞争力的核心关键、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国家安全的重大挑战,主动担当,积极作为。
今天我们来认识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黄大年。
黄大年是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25年前,他带着科技强国的心愿,出国留学、工作,成为国际著名的航空地球物理学家。
然而,当黄教授得知国家的召唤,他放弃国外的优厚条件,回国带领科研团队寻求技术突破,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4月19日,吉林大学召开《黄大年事迹报告会》,教师王郁涵回忆黄教授说过的话:“我一点都不想等到叶落了才归根,我想把我的所学交付给祖国。他说我和祖国从来没有分开过,只要祖国需要,我就义无反顾。”
这场报告会,正在吉林大学的校园里巡讲,师生共同缅怀一位逝去的教授——黄大年。
1977年,黄大年考入长春地质学院应用地球物理系,硕士毕业后留校任教。在当年的毕业纪念册上,黄大年的留言写到:“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心怀报国之志,1992年,黄大年被公派到英国攻读博士,并从事地球物理研究工作,成为这个领域研究高科技敏感技术的少数华人之一。
2009年4月,当得知国家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时,黄大年第一时间给母校打电话,明确表示要回国。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刘财教授回忆说:“黄老师就没有提一个钱字,但是就强调他在国外的做的这种高精尖的这种科研工作,以及这种工作回到国内来怎么开展。”
“我觉得对我来说很简单,因为简单的根源就是情结问题,惦记着养育我成长的这片土地。我们国家从一个大国向一个强国迈进过程中,它需要很多很多像我这样的回来参与建设。”
回国后的第6天,黄大年就与吉林大学签下全职教授合同,成为第一批回到东北发展的国家“千人计划”专家。他带着先进技术,重点攻关国家急需的“地球深部探测仪器”。这种设备就像一只“透视眼”,能“看清”深层地下的矿产、海底的隐伏目标,对国土安全具有重大价值。而这样的高端装备,国外长期对华垄断或封锁。
从零开始的黄大年,带着研究团队日夜奋战。他出差始终赶最晚的那一程,这样就不耽误白天工作;同事经常两三点钟接到他的信息,得知新的任务。
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 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教授马芳武回忆:“黄老师他说非常急迫,我们现在要创建双一流大学,一定要跟上时代快速地发展步伐。”
和家人聚少离多,让黄大年心怀愧疚,他在朋友圈感叹:“可怜老妻孤守在家,在挂念中麻木,在空守中老去”。
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吉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王献昌说道:“黄教授有一句话很典范的,他说我们等于说为国家损失了20年的工作时间,我们要把它补回来,那真的就是一种家国情怀,回来以后是只争朝夕。”
黄大年带领400多名科技人员,成功研制我国第一台万米科学钻——“地壳一号”,自主研制综合地球物理数据分析一体化的软件系统,提高国家深部探测关键仪器的制造能力。
2016年12月8日,黄大年因胆管癌住进医院。即便在病床上,打着吊瓶的黄大年还在改方案,给学生答疑解难。
黄教授的学生周文月告诉我们:老师刚打完点滴,这手还没有缓过劲来呢,然后就开始给他讲,所以我就拍下来这个照片。他跟我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一定要出去,出去一定要出息,出息了一定要报国。
2017年1月8日,黄大年因病逝世。众多师生带着伤痛和怀念,默默垂泪,悼念送别。
斯人已去,未尽的事业却仍在继续。黄大年生前规划的“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航空重力梯度仪研制,已通过阶段论证即将启动。昔日与黄老师并肩奋战的同事,正在让“地球深部探测仪器”从理论走向应用。
在吉林大学档案馆,黄大年写的入党申请书,读起来仍让人感慨:“人的生命相对历史的长河不过是短暂的一现,随波逐流只能是枉自一生,若能做一朵小小的浪花奔腾,呼啸加入献身者的滚滚洪流中,推动人类历史向前发展,我觉得这才是一生中最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事情。”
2017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汇总
2017年1月8日,著名地球物理学家、吉林大学黄大年教授因病医治无效,离开了我们,这不幸的消息震惊了吉林大学师生,也震惊了中国的学术界。我们用学习来纪念黄大年教授,下面是2017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
2017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1
黄大年教授走了!
带着他对祖国的无限眷恋,带着他对事业的无限留恋,带着他对学生的无限惦念„„
2017年1月8日,黄大年教授因病不幸逝世。1月13日上午9时,长春市殡仪馆西辰厅内庄严肃穆。来自社会各界的近800人在这里送别黄大年教授。偌大的告别厅装不下太多的悼念,省领导来了,国家有关部委领导来了,国内外专家学者来了,同事们来了,学生们来了„„人们默默垂泪,几十名学生跪倒一片,痛哭失声„„
他到底是怎样一个人,能让人们如此惋惜,能让人们如此不舍?
“我是国家培养出来的,从来没觉得我和祖国分开过,我的归宿在中国” ——黄大年
他是一个至诚无私的爱国者,时刻惦记着养育他成长的这片土地,他的脉搏时刻和祖国一起跳动,祖国是他最大的眷恋!
2009年12月24日,黄大年教授走下飞机,迈出了回归祖国的第一步。虽然以前他也多次回国,但这一次,意义不同。他辞去了在英国公司的重要职务,挥别了共事多年的科研伙伴,说服妻子卖掉了经营多年的两个诊所,留下了还在读书的女儿„„回到母校——出任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全职教授,开始为我国的航空地球物理事业耕耘、播种。
“为什么回国?”经常有人问他这个问题。
是啊,他为什么回国?在英国奋斗了18年,他已拥有了优越的科研条件和高效率的研究团队。他在英国剑桥ARKeX航空地球物理公司任高级研究员12年,担任过研发部主任、博士生导师、培训官。他带领由牛津和剑桥优秀毕业生组成的团队长期从事海洋和航空快速移动平台高精度地球重力和磁力场探测技术工作,致力将该项高效率探测技术应用于海陆大面积油气和矿产资源勘探民用领域。由他主持研发的许多成果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多数产品已应用于中西方多家石油公司,他也成了航空地球物理研究领域享誉世界的科学家,成为该领域研究的被追赶者。
他的家庭也早已超出了衣食无忧的水平线。位于剑桥大学旁边的花园别墅,宽阔的草坪,豪华的汽车,学医的妻子还开了两家诊所,他已成为少数跻身英国精英阶层的华人之一。这是多少人羡慕的生活,也是多少人奋斗的目标。舍弃这些回国,到底是为什么呢?
“我爱你,中国;我爱你,中国„„”这句歌词或许是最好的答案!
无论身在何处,《我爱你,中国》都是他最喜爱的歌,歌里有他对祖国的深深眷恋:“回国的根源就是情结问题,我惦记着养育我成长的这片土地。”这是一个朴实而简洁的答案。
追溯他的成长历程,会发现对祖国的爱一直都是他最深的情结。
“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1982年1月,他在大学同学毕业纪念册上的留言就已表明了爱国报国的心志。
黄大年1958年8月出生在广西省南宁市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从小就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读小学时随父母下放到桂东南六万大山里的一个小山村,高中毕业后,17岁的黄大年考到地质队工作,作为物探操作员,他首次接触到了航空地球物理,并深深地爱上了这个职业。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黄大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长春地质学院(现吉林大学朝阳校区),从此与地球物理结下了一生的缘分。他先后完成了本科与硕士研究生的学业,并留校任教,破格晋升为副教授。1992年,黄大年得到了全国仅有的30个公派出国名额中的一个,在“中英友好奖学金项目”全额资助下,被选送至英国攻读博士学位。1996年,他以排名第一的成绩获得英国利兹大学地球物理学博士学位。黄大年回国报到后不久,又被派往英国继续从事针对水下隐伏目标和深水油气的高精度探测技术研究工作,成为当时从事该行业高科技敏感技术研究的少数华人之一。
一些老教师还记得当年送别黄大年时,他曾经深情地说:“我一定会回来的。”黄大年没有对师长食言,他更没有辜负父母的教诲。
2004年3月20日晚,他正在大西洋深水处与美国某公司开展技术攻关研究,却接到辗转而来的父亲离世前最后一通电话:“儿子,估计我们见不到最后一面了,我能理解你的处境。你要记住,你可以不孝,但不可不忠,你是有祖国的人!”两年后,母亲离世前给他留下的依然是这句话。父母的教诲给出了黄大年一生中几乎所有抉择的答案——祖国高于一切!
海漂的18年,黄大年的心和祖国一直连在一起,他关注关心祖国科技事业的发展,惦念着母校,无论是参加学术会议还是讲学,他招之即来。“对我而言,我从未和祖国分开过,只要祖国需要,我必全力以赴!”
2009年4月,当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刘财把国家“千人计划”(即“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有关材料试探性地发送给黄大年时,让他没想到的是,黄大年第一时间就把电话打了回来,并明确表示要认真考虑回国。
听到祖国的召唤,黄大年心潮澎湃。那朝思暮想的祖国啊,那片魂牵梦绕的土地啊,那些血脉相连的亲人啊,一瞬间占据了他的脑海。回家!一定要回家!
但当这一刻真的来临时,对谁都会是一种煎熬。团队里伙伴不舍地抱着他恳切地挽留,而最触动他的一幕是,妻子在卖掉自己苦心经营的两个诊所那天失声痛哭,“她是学医的,那是她一辈子的梦想”。面对黄大年的祖国梦,妻子放下了个人的梦想。
黄大年后来回忆说,离开英国更像是一场落荒而逃,“诊所里的药堆满了车库,车都扔在了停车场,什么都不管了”“必须立刻走,我怕再多待一天都有可能改变主意”。
“回想当初的选择,我没有后悔过。”这是黄大年常说的话,“为国担当,是父母从小的教诲。我是国家培养出来的,我的归宿在中国。”2009年12月30日,回国后的第6天,黄大年就与吉林大学正式签下全职教授合同,成为第一批回到东北发展的国家“千人计划”专家。
从英国回来,他失去了太多太多,但回到祖**亲身边,他就像希腊神话中的安泰站在大地上一般,拥有无穷的力量和豪情。“从海漂到海归一晃18年,得益于国家的强大,在各国才子强强碰撞的群雄逐鹿中,几乎从未败过!有理由相信,回归到具备雄厚实力的母校,一定能实现壮校情、强国梦。”这是黄大年在微信朋友圈有感而发的一段话。
“作为中国人,无论你在国外取得多大成绩,而你所研究的领域在自己的祖国却有很大的差距甚至刚刚起步,那你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成功” ——黄大年
他是一个目光高远的科学家,在科研上他始终是一个被追赶者,他的梦想是把地球变成透明的。
作为享誉海内外的卓越科学家,黄大年关注的不仅仅是当下的科研,而是祖国未来30年、50年在航空地球物理领域要达到的目标——巡天探地潜海,向深地深海深空进军。
地球深部隐藏着多少秘密,是人类一直以来不断探索研究的重大课题,这不仅是科研人员的梦想,也是一个国家的战略需求,而地球深部探测计划就是找到开启“地球之门”的钥匙。国家实施这一计划,给黄大年提供了无限宽广的舞台。
作为计划的重要部分,探测技术装备从军事工程、国防安全到能源资源探测开发,都是必需的利器。曾在国外生活多年的黄大年深知这一装备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也深知国外是如何严控这一装备对华出口的。
“这是国家发展无法回避与绕开的话题,必须突破发达国家的装备与技术封锁。”一回国,黄大年就被国家选为“深部探测关键仪器装备研制与实验项目”的负责人,该项目是国家“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下设的第9项目。黄大年一方面协助国土资源部完善战略部署,另一方面又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担任项目直接负责人,从一名尖端科技研发科学家变身为一个大国的战略科学家。
5年间,国家财政投入该项目约4.4亿元人民币,被认为是当时国家“千人计划”专家科研项目中获得国家财政支持力度最大的一个。
这个项目以吉林大学为中心,汇集了400多名来自高校和中科院的优秀科技人员。经过5年的时间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地面电磁探测系统工程样机研制取得了显著成果,为产业化和参与国际竞争奠定了基础;固定翼无人机航磁探测系统工程样机研制成功,填补了国内无人机大面积探测的技术空白;无缆自定位地震勘探系统工程样机研制突破关键技术,为开展大面积地震勘探提供了技术支持和坚实基础;成功研制出万米大陆科学钻探工程样机“地壳一号”,为实施我国超深井大陆科学钻探工程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装备支持;自主研制出了综合地球物理数据处理与集成软件系统,为深探计划实施提供强有力技术支持;建成首个国家“深部探测关键仪器装备野外实验与示范基地”,为规范管理仪器装备研发和引进程序提供了验证基地„„这些成果,为实施国家地球探测计划奠定了技术经验和人才储备,全面提高了我国在地球深部探测重型装备方面的自主研发能力,加速了我国地球深部探测进程。
在2011中国科技十大进展的盘点中,评选专家认为“深部探测专项开启了地学新时代”;2014年,该专项被25位院士推选为“中国地质学会2013十大地质科技进展”;2013年,黄大年教授的团队入选第一批“国土资源科技创新团队培育计划”;2014年,团队获得第五届中国侨届创新团队奖。2016年6月28日,“深部探测关键仪器装备研制与实验项目”通过评审验收,专家组最终结论是:项目成果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这是国内大型项目评审中的最高评价。2011年,作为国家“863计划”资源环境技术领域主题专家,他负责策划、协调和组织中科院、高校等高科技资源形成高科技联合攻关团队,承接科技部“863计划”航空探测装备主题项目,开展军民两用技术研究。
“他与探测仪器专家合作研发深地探测仪器装备,与机械领域专家合作研发重载荷物探专用无人机,与计算机专家合作研发地球物理大数据处理与解释,涉猎地学、信息、军民融合等多个领域。”黄大年的大学同学、吉林大学仪电学院教授林君对他的研究了解得更深一些。
在黄大年及其团队的努力下,超高精密机械和电子技术、纳米和微电机技术、高温和低温超导原理技术、冷原子干涉原理技术、光纤技术和惯性技术等多项关键技术进步显著,快速移动平台探测技术装备研发也首次攻克瓶颈,突破国外封锁。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刘财告诉记者,在黄大年回国前,我国对于航空重力测量的研究,尤其是重力梯度仪的研制,仅停留在理论和实验室样机研究阶段,在他的带领下,团队已经进入了工程样机研究阶段。在数据获取的能力和精度上,我国与国际的研发速度相比至少缩短了10年,而在算法上,则达到了与国际持平的水平。
“航空移动平台探测技术装备项目作为精确探测的高端技术装备,我们用5年时间完成了西方发达国家20多年走过的艰难路程,取得的进展和成果填补了我国空白,将意味着中国又成功抢占了一个国际前沿科技制高点,对推动国防安全建设和深地资源勘探具有支撑作用和重要意义。”这是战略科学家黄大年对这一项目进展的定位与评价。
在英国学习和工作期间,黄大年致力于开展高精度重磁场探测装备及数据处理解释方法技术研究工作。回国后,他首推我国的实物车载、舰载、机载和星载“快速移动平台探测技术”研发工作,这是世界科技强国竭力追求的核心技术,也是国家科技实力的重要标志。
2010年10月,吉林大学成立了“吉林大学移动平台探测技术研发中心”,黄大年为带头人。团队集中研究了能够在空中、水面和深水环境下,高效率获取空间分布的重力场、磁场、电磁场、放射性能谱和光电等数据的地球物理探测方法和技术,构建服务于陆地、海域、复杂地理环境和地质条件下的精确移动测量技术体系。
在带领团队冲上一个又一个国际前沿科技制高点的过程中,黄大年一直在推动科研团队与国际的融合。他利用自己在国外多年积攒下的人脉和声望,多次带团出国考察,并促成合作事宜。
一次,黄大年带队考察,国外的研究机构为了专门接待中国考察团停止工作半个月,不惜成本将处于零下200摄氏度的产品进行解冻,并拆开让中国考察团仔细观察。此情此景,让随团考察的中国科学院院士罗俊大为感慨:“我从事这项工作这么多年,这是第一次受到西方发达国家如此隆重的接待。”
爱迪生曾说过,有所成就是人生唯一的、真正的乐趣。在这个层面上,黄大年始终都在用自我成就与国家需求的紧密结合,塑造着一种超越个人快乐的伟大志趣。
2017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2
我国知识分子历来有浓厚的家国情怀。在当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筑梦路上,广大知识分子更是围绕我国经济竞争力的核心关键、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国家安全的重大挑战,主动担当,积极作为。
中央电视台推出系列报道《家国栋梁》,为您讲述知识分子无愧于时代的奋斗故事。今天我们首先来认识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黄大年。
黄大年是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25年前,他带着科技强国的心愿,出国留学、工作,成为国际著名的航空地球物理学家。
然而,当黄教授得知国家的召唤,他放弃国外的优厚条件,回国带领科研团队寻求技术突破,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4月19日,吉林大学召开《黄大年事迹报告会》,教师王郁涵回忆黄教授说过的话:“我一点都不想等到叶落了才归根,我想把我的所学交付给祖国。他说我和祖国从来没有分开过,只要祖国需要,我就义无反顾。”
这场报告会,正在吉林大学的校园里巡讲,师生共同缅怀一位逝去的教授——黄大年。
1977年,黄大年考入长春地质学院应用地球物理系,硕士毕业后留校任教。在当年的毕业纪念册上,黄大年的留言写到:“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心怀报国之志,1992年,黄大年被公派到英国攻读博士,并从事地球物理研究工作,成为这个领域研究高科技敏感技术的少数华人之一。
2009年4月,当得知国家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时,黄大年第一时间给母校打电话,明确表示要回国。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刘财教授回忆说:“黄老师就没有提一个钱字,但是就强调他在国外的做的这种高精尖的这种科研工作,以及这种工作回到国内来怎么开展。”
“我觉得对我来说很简单,因为简单的根源就是情结问题,惦记着养育我成长的这片土地。我们国家从一个大国向一个强国迈进过程中,它需要很多很多像我这样的回来参与建设。”黄大年教教生前采访。
回国后的第6天,黄大年就与吉林大学签下全职教授合同,成为第一批回到东北发展的国家“千人计划”专家。他带着先进技术,重点攻关国家急需的“地球深部探测仪器”。这种设备就像一只“透视眼”,能“看清”深层地下的矿产、海底的隐伏目标,对国土安全具有重大价值。而这样的高端装备,国外长期对华垄断或封锁。
从零开始的黄大年,带着研究团队日夜奋战。他出差始终赶最晚的那一程,这样就不耽误白天工作;同事经常两三点钟接到他的信息,得知新的任务。
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教授马芳武回忆:“黄老师他说非常急迫,我们现在要创建双一流大学,一定要跟上时代快速地发展步伐。”
和家人聚少离多,让黄大年心怀愧疚,他在朋友圈感叹:“可怜老妻孤守在家,在挂念中麻木,在空守中老去”。
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吉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王献昌说道:“黄教授有一句话很典范的,他说我们等于说为国家损失了20年的工作时间,我们要把它补回来,那真的就是一种家国情怀,回来以后是只争朝夕。”
黄大年带领400多名科技人员,成功研制我国第一台万米科学钻——“地壳一号”,自主研制综合地球物理数据分析一体化的软件系统,提高国家深部探测关键仪器的制造能力。
2016年12月8日,黄大年因胆管癌住进医院。即便在病床上,打着吊瓶的黄大年还在改方案,给学生答疑解难。
黄教授的学生周文月告诉我们:老师刚打完点滴,这手还没有缓过劲来呢,然后就开始给他讲,所以我就拍下来这个照片。他跟我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一定要出去,出去一定要出息,出息了一定要报国。
2017年1月8日,黄大年因病逝世。众多师生带着伤痛和怀念,默默垂泪,悼念送别。
斯人已去,未尽的事业却仍在继续。黄大年生前规划的“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航空重力梯度仪研制,已通过阶段论证即将启动。昔日与黄老师并肩奋战的同事,正在让“地球深部探测仪器”从理论走向应用。
在吉林大学档案馆,黄大年写的入党申请书,读起来仍让人感慨:“人的生命相对历史的长河不过是短暂的一现,随波逐流只能是枉自一生,若能做一朵小小的浪花奔腾,呼啸加入献身者的滚滚洪流中,推动人类历史向前发展,我觉得这才是一生中最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事情。”
2017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3
2017年1月8日,著名地球物理学家、吉林大学交叉学科学部学部长黄大年教授因病医治无效,离开了我们,这不幸的消息震惊了吉林大学师生,也震惊了中国的学术界。
几天来,同学、好友向我致电询问病情始末,电话不断。他们难以相信这一悲痛的事实,而我每次在陈述大年已离开了我们,都泪如泉涌。与大年相识、相知近四十载,我们共同为地球探测装备自主研发而奋斗的往事历历在目。夜里,我辗转反侧,大年的音容笑貌一直在眼前浮现。
与大年相识在1978年,这是恢复高考的第一年,是在长春地质学院物探系金属物探专业新生报到的日子,大年来自广西地质队,我来自辽宁乡村。大年分在3773班,我分在3771班。我们金属物探专业四个班的同学一起上课,一起在地质宫二楼阅览室上自习,我俩经常共同讨论问题。1982年毕业留校,大年留在物探系,而我分到了仪器系,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许下心愿,共同努力,发展地球物理方法,研制属于我国的地球物理探测仪器。
我们真的有缘。1982年,我俩又在学校组织的教师英语高级班学习一年英语。之后共同研修物探系硕士研究生课程。1990、1991年我赴英国留学、交流回国后,1992年大年也获得了国家留学基金资助,同样赴英国求学。送大年出国的时候,大年坚定地对我说,老同学,再会,我一定会把国外的先进技术带回来!
大年从未忘记自己对祖国的承诺。从1992年到英国访问、学习、工作共计18年,大年总是惦念着母校,经常回访交流,以拓展师生们的国际视野。物探系77级留校的同学还有杜晓娟和我,为了便于大年常回来,专门为大年申请了学校的流动编。2009年,中科院和吉林大学共同组织申报“深部资源探测关键仪器装备与实验”重大项目时,需要紧急召集海归优秀人才组建团队。大年听闻,义不容辞地处理掉剑桥的住房,作为吉林大学第一个国家千人计划人选,和夫人一起,于2009年12月全职回到了母校,组织全国优势研究团队,开启了国家千人计划作为首席科学家的深地探测关键装备攻关研究。2016年由多位院士专家组成的验收会上,大年带领的研究团队,经过短短6年的刻苦攻关,所完成的深地探测仪器装备成果获得了国际领先水平的高度评价!
大年忘我的工作,令人难以想象。2010年以来,大年跨学科组织团队,与探测仪器专家合作研发深地探测和海洋反潜,与机械领域专家合作研发大载重量无人机,与计算机专家合作研发地球物理大数据处理与解释,涉猎地学、信息、军事和军民融合等多个领域。作为老同学,我总是愿意给他最大的帮助。仪电学院分别自2009年从国外引进的骨干人才曾晓献、从中科院长春光机所引进的刘杰、从高压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留校的杨大鹏等均派到大年团队,以支撑他不断拓展研究领域的脚步。回国后,大年不知疲倦,几乎是夜以继日的连续工作。2016年12月初,大年晕倒在出差途中。组织上安排大年检查,2016年12月4日,大年检查完出院又到办公室工作,我到大年办公室,看到大年脸色不好,劝大年在家休息几天。为了不影响工作,大年紧接着又到北京出差。刘杰在北京给我打电话,说黄老师身体不好,需要回长春住院。8日大年住院,14日手术之后,刘杰给我发短信,告知手术做完了,让我放心。15日早上,我心急如焚,尽管大年的秘书告诉我手术后在ICU无法探望,我和仪电学院余国友书记还是不放心,坚持去医院看望了大年的家属。当听到手术成功、术后不用化疗时,心里感到安慰。回来后一直盼望大年能早日康复,没想到„„
第四篇:某公司经理同志勤政廉政的先进事迹
借清风扬起风帆—记**经理***同志勤政廉政的先进事迹市场经济如茫茫大海,无情竞争,优胜劣汰。在其中,燕尾航运公司这个负债260多万元的“老船队”,昔日辉煌不在,今日船搁浅滩,被场“退盐转养”的迎头巨浪打得首尾难顾,团团乱转。在这危难之时。**第十七任“船长”义无反顾,走马上任。他驾驶着“船头”,拖带着燕尾航运公司这个“老船队”,重整旗鼓,调整航向,借清风扬起风帆,将搁浅的船队驶离浅滩。他就是燕尾航运公司经理***。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对此,***同志却有他自己独道的见解。他说:“航运的解困发展会有一个艰苦而又漫长的拼搏过程,仅靠‘三把火’是远远不够的”。于是,他一连点燃起九把火,这九把火,点燃了职工的激情,点亮了职工的视野,点起了船队祝愿启航吉祥的震天响的鞭炮。借清风扬起生命之帆,带领他的“船队”,起锚远航。第一把火,点燃刹“三费”之火,重塑党员干部的良好形像。所谓“三费”,即:招待费、雇车费、差旅费,他首先从刹“三费”开刀。他说:“打铁还得自身硬,从我开始,从我做起”。来客接待按照“从严、从简、从需”的原则。外出办事正常乘班车,不管是去新浦、灌云办事,还是连续下江南现场办公,经理和办事员都是享受同等待遇。他就是这样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外出乘班车,吃快餐,住小旅社。职工群众看在眼里,心中服气;老年工人听在耳里,心里顺气;机关干部也受感染,更加争气。第二把火,点燃“改革改制”之火,转换机制求发展。航运的“造血功能”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庞大“肌体”的需要。于是,他按照私有化经营理念,连续动作,先后出台九项改革方案。一是改革分配制度;二是改革劳动用工制度;三是停报职工医疗费;四是停发长期病假40%的工资;五是精减机关人员;六是将燕尾和碱厂两线船队逐步改为挂机船;七是扶持发展外河船队;八是改革劳保金缴纳制度;九是协议解除职工劳动关系200人。第三把火,点燃“三公开”之火,伸张正义,打击歪风。困难企业矛盾多,问题多。对此,他以“公开、公平、公正”为准则,时时处处维护企业和职工的利益。三年多来,他坚持原则,不怕恼人,一切按规定办事,做到敢抓、敢管、敢处理。面对极个别人的当面威胁,电话恐吓,甚至将污物抹在家里窗户上,都动摇不了他治理环境的决心。就连他的亲舅舅有错他也决不放过,并给予严厉的批评教育。第四把火,点燃“星星”之火,借用国家政策,打好“擦边球”。航运企业被职工戏称为出大门都需求人的集体单位。三年多来,他争取县地税局减免航运的6万多元欠税款;争取县保险处为12名粉洗盐工,参照盐工提前办理了退休手续;争取县供电局把未纳入计划的航运电力线路,投入10多万元,增补计划并改造完毕;争取市港航、港监部门,减免部分船检、管理费用等,千方百计,想方设法,借助外力来发展壮大自己。第五把火,点燃“情感”圣火,化解退休职工的敌对情绪。自93年起,因企业经济滑波,企业对退休工人实行减资发放,一些退休职工联合起来,要求补发企业欠发的97万元资金。他反复向退休职工亮家底,讲形势,谈发展。在航运经济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他向退休职工承诺:二年内逢中秋、春节,四次将12个月共18万元补资兑现。情感的力量促使退休职工,化敌对为友好,化干戈为玉帛。第六把火,点燃“炼钢炉”之火,苦炼内功强筋骨。他要求机关干部:“花小钱办大事,少花钱多办事,不花钱能办事”。他对自己更是严格要求。他要求机关干部对他进行监督。他常说:“不该拿的我拿了,你们都可以拿。不该报的我报了,你们也可以报”。有一次,他哥哥带母亲去看病,想让他找个车送一下。他只丢下一句话:“私事找我干什么?车子自己找,车费自己付”。
第五篇: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杨黄岭小学 马桂敏
“以黄大年同志为榜样”“学习他教书育人、敢为人先的敬业精神”,总书记对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的重要指示,为我们在新形势下弘扬敬业精神、共筑伟大梦想注入了强大思想和行动力量。
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黄大年同志以澎湃生命搏击、以开拓创新追梦,为我国教育科研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他的感人事迹犹如一把熊熊燃烧的精神火炬,点亮奋斗者心中的梦想,指引追梦人风雨兼程的脚步。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在科研教学中,黄大年不知疲倦地求索,充满激情地登攀。有人说他是个“疯子”,他却以“中国要由大国变成强国,需要有一批‘科研疯子’”作答;有人劝他注意身体,他却始终惜时不惜命,甘做刻苦钻研的“拼命黄郎”;他不爱钱财爱人才,为了让学生们搞好学习研究,他自费给班上24名同学每人买了一台笔记本电脑……工作是他的挚爱,学生是他的牵挂。在年复一年攻坚克难的繁重工作中,黄大年把岗位看作体现人生价值的哨位,把事业当成报效国家的战场,无惧困难、无畏拼搏、无私奉献,取得多项创新突破,获得比肩世界一流水准的科研成果。在黄大年身上,人们看到坚如磐石的信念、“主一无适”的执着,无不被他那种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的敬业精神所深深打动。
成功没有捷径,人生需要努力。黄大年取得的成就背后,是几十年如一日的潜心钻研和不懈奋斗。古人讲“君子素其位而行”。也许我们的岗位很普通,所做的工作很平常,但正如人生舞台上“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平凡的岗位也可以干出不平凡的业绩。实现中国梦这个宏伟目标,需要汇聚来自各行各业、各种岗位无数普通人的智慧和力量。人间万事出艰辛。像黄大年那样,既胸怀远大理想,又脚踏实地辛勤耕耘,从自己做起,把本职做好,人生的道路才能越走越宽,美好的梦想才能变为现实。
敬业要有恪尽职守的责任心,更要有勇于开拓的进取心。已经功成名就的黄大年回国之后,不是养尊处优“吃老本”,而是争分夺秒踏上了科研创新的新征程。他深知,中国只有牢牢抓住创新这个“弯道超车”的关键,才能赶上历史潮流、赢得发展先机。因此,他以一股“疯魔劲”全身心地投入事业,夜以继日地忘我工作。他谋赶超、求突破,搞交叉、促融合,8年间取得累累硕果,向祖国和人民交出敢为人先、勇攀高峰的优异答卷。敬业方可成事,创新才能兴业。在百舸争流、千帆竞渡的当今时代,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只要我们勇于创新善于开拓,奋发有为不懈进取,就能在岗位上建功立业,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