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个人读书体会

时间:2019-05-13 06:15: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师个人读书体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师个人读书体会》。

第一篇:教师个人读书体会

教师个人读书体会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世界读书日”提出:“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将起到促进作用。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读书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关系一个民族的素质和力量,影响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一个不读书的人、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的这个方面正是取决于此。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

教师的读书不仅是学生读书的前提,而且是整个教育的前提。我们教育工作者如果不能以身作则,带头示范去读书,我们的孩子们怎么可能走进书屋。

我们作教师的工作很具体也很繁杂,往往是一些小事在耗费着我们的宝贵时间,但也是这些小而凡的事也成就着我们的学生。现在突然让我们教师腾出大块时间来读书,会人说,没有时间读书。我们的温总理是这样说的:“一个人一天总可以抽出半个小时读三四页书,一个月就可以读上百页,一年就可以读几部书。”要‘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即不仅要学会动脑,而且要学会动手;不仅要懂得道理,而且要学会生存;不仅要提高自己的修养,而且要学会与人和谐相处。”读书不是追随,而是要有自己的参与;读书不是接受,而是要有自己的创建;读书不是仰视,而是要有自己的发现;读书不是揣测,而是要有自己的判断;读书不是遵从,而是要有自己的批判。

选择了教师职业,就是选择了高尚,选择了教师就是把你的生命、你的智慧同青少年的成长捆绑在了一起。人是要有脊梁骨的,教师是要有师魂的,有了这种精神才会奋斗不息。奋斗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是要提升自己,育人先育己,修身齐家,首先是修身。提升自己要有养料,要读书!”阅读应成为教师的一种基本生活方式。在阅读中与大师对话、与社会对话、与自然对话、与自己的心灵对话,在对话中与学生一起成长。

“书籍是不能改变世界的,但读书可以改变人,人是可以改变世界的。读书可以给人智慧,可以使人勇敢,可以让人温暖。”

教师个人读书体会

北极乡中心校

刘文权

第二篇:教师读书体会

假期教师读书体会

2011年学校布置教师读书,作为一名教师深知“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要学的东西实在太多,而我们知道的东西又太少了。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添加,也有用尽的时候。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所以,我结合自己的需要想起了一本苏联当代着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书中共谈了一百条建议,读着此书,就好像有一位智者站在你面前,他循循善诱,给我排解烦恼,给我指点迷津,又犹如一位和蔼可亲而又博学的老人,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及时给我以帮助,让我充满信心。

书中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书中众多理论对我影响深远,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 “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一看着题目我就被深深吸引了。每学期开学的时候听到学校的教学计划、政教计划等等,我就感觉自己每天都很忙,我们经常听到老师们这样谈论“我忙,没有时间啊。”平时我也经常这样地抱怨。一天只有二十四小时,每天在单位工作的时间只有八小时,而且这八小时是排得满满的:备课、上课、批改学生的作业、辅导学习能力比较差的学生、还要时常接待家长、处理学生之间发生的摩擦,另外搞好班级的环境布置,完成大队部的工作等等,已经是有点应接不暇,更何况现在还要抽出时

间来搞科研;晚上回到家还要忙着家中琐碎的事情。那么教师的时间到底从那里来呢?带着这个问题与烦恼我仔细阅读了这一章节。书中写到: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

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我觉得自己是过的太安逸了,我不应该总是抱怨没有时间,抱怨事情太多,我应当在自己所教学的数学这门学科中,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成为入门的常识。在科学知识的大海里,我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一粟。明白了这些道理,一切抱怨都抛到了一边。每个成功人士的成功之处就是用他的终身的时间在扩大自己的知识海洋,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教师的时间问题是与教育过程的一系列因素密切相关的。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怎样使这些小溪永远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断的流水,这是我们安排时间时应该首先考虑清楚的!

古人云:“开卷有益”。常读书和常思考,会使我们勇于和善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作出严格的反省和内省,既不惮于正视自己之短,又要努力探究补救途径,更要擅于总结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经验,从中提炼出可供借鉴的精华,为理论的突破夯实根基。

第三篇:教师读书体会

微笑是对挫折的挑战。微笑的人并非没有失败,并非没有痛苦,只是他们勇于面对生命中的起起伏伏,将目光更多地停留在了美好的一面。如果一味苛求生活,怜悯自我,怨天尤人,愁苦只会越来越多。给生命一个真诚的微笑,才能拥抱整个世界。就像“千手观音”的那些演员,虽然是一群聋哑的姐妹,但她们那恒美的微笑、优美的舞蹈却打动了世界,让亿万观众动容。这正如有位科学家说:“微笑对于一切痛苦都有超然的力量,甚至能改变人的一生。”

微笑是对世界的感恩。我们的境遇,春风得意也好,平平淡淡也罢,内心多一份知足,人生就多了一份甜美。无论生活给了我们多少失落与辛酸,以一颗感恩之心去微笑面对一花一木,人生才能变得从容、优雅、大气。我们曾看过这样的故事:同样是贫困的被资助者,有的心安理得地享受着别人的恩惠,甚至是以冷漠的姿态来接受,有的却能对他人给予真诚的笑脸。他们的结果,自然不言而喻。

如果人生需要一个完美的符号,没有比微笑更合适的了。微笑,它是甜美的歌声,能唱出生活的快乐;它是温暖的阳光,能驱散心头的阴影;它是无边的春风,能蓬勃事业的生机。

给生命一个微笑,用微笑面对人生。就如苍鹰自信地去搏击长空,就如河流欢快着去融入大海,我们的生活将因微笑而美丽,人生将因微笑而成功。

听韩玲老师《我的班级管理之道》心得体会

在这个炎炎夏日,我有幸到大连听了韩玲老师给班主任主任带来一场精彩绝伦的讲座。韩玲老师是北京市平谷区教委教研中心高中教科室主任,优秀班主任.。整整一天时间,大家完全忘记了几百人会场蜂拥的炎热,全身心地投入着。韩老师新颖独特的观点,精彩绝妙的语句,不时博得大家的阵阵掌声,让我这个一直热衷教育事业的年青人更加心潮澎湃。下面谈谈本人的体会:

怎样开始与学生的打成一片呢?听了韩老师的讲座,让我豁然开朗,何不像韩老师所讲的那样,第一次在全体学生面前亮相要打动学生的心,第一次上课要牵引学生的魂,让学生在第一天就爱上我这个老师。对,我们也要精心准备,来一次闪亮登场!先把自己重新包装一下,弄个新发型,选件新衣服,给新学生一个朝气蓬勃的感觉。当然,这只是外在,关键的是内涵。按照韩老师所讲的,在家里精心准备和学生第一次见面要说的话,在第一天就走进学生的心。初步是这样想的:“亲爱的同学们,我是你们的新老师。从今天开始,我们就要每天生活在一起了,你们知道吗?我和你们朝夕相处的日子远远要超过与我的家人在一起的日子,命中注定我是你们的知音,我要守着你们,守着你们的希望,所以,我会把你们也当成我的孩子一样,好好地教育你们,帮助你们,陪伴你们成长每一天,把你们培养成最棒的!我决定从今天开始努力了,不仅作你们的良师,还要作你们的益友,老师可想成为你们的好朋友了,你们呢?这样吧,想和我成为好朋友的就冲老师笑一笑,好吗?”我想,学生一定不会拒绝一个满面笑容,充满亲和力的老师的。接着,我会在精心备课下为学生上好第一节课,让学生真正的信服,遇到了一个好老师。“亲其师,信其道”地归于我们的旗下。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日后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们要像韩老师那样,始终把每一个学生定位为一个“孩子”,像父母亲一样爱学生,赢得了学生的无限信任,再难教的孩子也要想出办法来调教;并试着把家长定位为“朋友”,赢得家长的充分理解和大力支持,取得教育合力,为我们的教育推波助澜。

看到可敬、可亲又可爱的韩老师,做人做事,真是让我佩服万分。“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她永远谦虚,向前辈、也向后辈虚心请教。她乐观、开朗、积极向上,她远离“职业倦怠”,享受工作,在享受的同时累积收获。韩老师不仅为无数班主任树立了学习的榜样,而且无私地奉献自己的经验,和无数班主任一起分享自己的探究成果,引领我们在工作中收获成功的喜悦,享受成长的幸福。仿佛为我们指引着前行的道路,点亮了一盏明灯!

二、平和的心态是处理好师生关系的基础

韩玲老师说:“教师要站得高,看得远,事办的大气。”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要有一颗平和的心态。因为我们的老师在纠正自己学生的错误时,我们的心态会直接影响我们所要采取的教育行为,而我们老师的一些过激言行也许是不经意的,也许是当时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但对学生的内心伤害是很深的,或许一生都难以抹去。若不能以正常的心态处理学生的错误,教育行为就会变形,成为教师非正常情绪的宣泄。因此,在我们处理问题之前,我们应该先想一想,“我们的语言行为是否掺杂了自己的非正常情绪,”“我们是否有必要用批评的口气对待学生?”“我们这样做是在解决问题呢?还是在满足自己的某种需要?”

三、成为一名教课能手是开展教育教学的保证

一名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才能让学生真正的信服,不然,即使我们教师其他的方面做得再好,可课讲的不好,学生一样不会听我们的,所以我们教师一定要成为一名教课能手。韩玲老师给我们讲了美国学者的研究结果,“人有视觉优势者、听觉优势者、动觉优势者和触觉优势者,”这个理论我是第一次听说,反思自己的工作,上课有很多爱搞小动作的同学,我的处理方式往往是批评,现在想来他们很可能是动觉优势者,而视觉和听觉较差,如果在课下多让他们自己动手操作,也许就能掌握所学的知识了。

四、赏识、接纳问题学生促进整体水平的提高。韩玲老师说:“对于那些问题学生,你一定要用放大镜找他的优点,赏识他。如果用放大镜也实在找不到他的优点,那么你可以不赏识他,但是你必须接纳他,因为他是你的学生,因为他是一个孩子,一个还没有长大的未成年孩子”。每年每所学校,具体到每一届学生,每个班级都有或多或少的落后的学生。我们教师应该清楚的认识到学生犯错误是难免的,甚至是常有的事,如果我们老师只是一味的训斥,或挖苦、讽刺学生,往往是适得其反,势必促成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我们应该深爱并理解每个孩子,小心翼翼地触及孩子的心灵,善于肯定学生的进步,哪怕一点点,就是教育的成功。

反思一下自己,在平常的教学中,如果我的学生犯错误了,我就会点名批评,甚至会当着全班的学生的面来批评,因为我认为这样是“杀鸡儆猴”,是对学生、对班级都有益的。然而,韩玲老师以她的经历告诉我们,一定要避免当众点名批评学生。因为她认为学生的想法、作法比较单纯天真,而且学生气质各异、水平不一,做错事、说错话的情形时有发生。因此,我们教师应更多地研究这些错误的前因后果,思考解决问题的策略,帮助学生学会从错误和挫折中认识自己,认识世界,学会从错误走向正确。

通过这次的培训,在关于“对90后的学生如何教育”和“对问题学生如何教育”两方面,我在理论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充分的把理论联系到实际当中去,多思考,多实践,不辜负领导、家长和学生对我寄予的厚望,争取早日成为一名优秀的人名教师。

第四篇:教师读书体会

《美丽只在有无间》教师读后感

近日读了《美丽只在有无间》后,感触之多。做幸福快乐的教师,是每个教育者的原始追求,而多彩的教育现实往往使众多教师与自己的教育理想背道而驰;在多元浮躁的社会环境中,作为教师该如何守住内心的宁静、执著于专业的上进、享受教育的无限乐趣,从事几十年教育生涯,我们都知道:人人皆可成功,非不能也,是不行也,行则成;非不知也,是不恒也,恒则成。用书为心灵化妆,用读书为教育导航,我们教过成功的学生,他们对老师会是念念不忘,家长则认为老师是“真正的师者”。这不正是我们每个教育人所期盼的境界吗?

牵手感动,具有感动的人生才是完整美丽的人生,融入感动的教育才是具有生命意义的教育。即使在现代社会飞速发展,人们对物欲追求日胜的当今时代,生活中这样感动的故事仍俯拾皆是,只是需要我们去发现,去感知,去和它们牵手。一个关切的眼神、一声温馨的问候、一个善意的微笑都会令我们感动不已。感动是一种真情的投入,是一种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感动更是一种热情、一种善心、一种教育的美丽,一种情感和生命的升华。我们需要感动,教育需要感动!随着一个个鲜活的例子跳入我的眼帘,我切实被感动了,与此同时,也牵起了我内心深处的感动。“老师,我的孩子是您改变了他的人生。”这是一位家长见到我说的第一句话。“老师,我真感谢您!”他领着孩子提着水果来拜访我,接着说“老师,这是我第一次自己挣钱买的,就想送给您。”父子俩,幸福溢满心田。我牵着孩子的手,谈起他进步的历程,“今天不用上班吗?”我问,“要,先来看您,然后再去上班。”他轻快地回答。我还像孩子以往在学校一样嘱咐他,激励他,他父亲说:“老师,难怪孩子会想您,您总是说到他的心坎里。”临走,父子俩牵着我的手说:“老师,别太累了,要保重身体!”这样的话,也许你不会想到是出自一个学习障碍孩子的口吧?孩子的这种牵挂让我感动,让我感到自己所从事的特殊教育就是有生命意义的教育。

每一个孩子都是上帝送给我们的天使,而我们所认为的“差生”只是暂时折断了翅膀而已。这句话说的多好,面对这些折翼的天使,作为教师,我们的职责就是用爱心、耐心去为他们疗伤,让他们能够展翅高飞!

在所有孩子,当然也包括身有残疾的孩子的心灵深处最渴望的是他人的赞美,赞美是一种鼓励,胜过雨后绚丽的彩虹,在孩子心灵深处植入的是信心和力量,播下的是奋进的种子,使人充满活力和精神,同时也是一种肯定、认可,让孩子坚定发展方向。我们可以提出这样的口号:少批评、多鼓励,少训斥、多赞美。努力营造一种融洽温馨的师生关系。开展健康有益的教育活动,创设蓬勃向上,充满阳光的校园氛围,使同学们能够正确对待自我,悦纳自我,拥有自信、乐观向上的心态,既能接纳他人,又能获得他人接纳,积极面对学习生活中所面临的困难和压力。

抱怨导致失败,赏识导致成功。面对那些所谓的“坏孩子”、那些失群的孤雁,作为一名教师,你是选择抱怨还是赏识呢?对于这个问题,我有过这样的教学经历:班里来了一个女生,她不是智力落后的孩子,这一点我敢肯定,但她还是来到了我班,送她来的是她的姨妈,一番交谈之后,我知道了她的身世与境况,当时我的心里堵得慌,心里一直在念叨:这是一个好可怜的孩子。开始这个孩子从来不敢大胆的大声的说一句话,什么时候都低着头,看样子特别老实。就在我的印象里有了“老实”这个评价以后,意想不到的事开始发生了。我们班的教室门打开了,班级的图书少了几本,一调查,是她拿的。我的心里“老实”的评价打了折扣,看着老实,怎么还干出这事来?我问她为什么这么做,她只是低着头不说,我只能在批评了几句之后告诉她以后改了还是好同学。过了没有几天,一个同学的一本新《字典》又被她拿了,这回我真生气了,这还了得,我就严厉地批评了她,“你怎么回事,你不知道这是在犯错误吗?上次我没有告诉你吗?怎么就做不好呢?”一连串的批评让这孩子就没敢抬起头来,也没有敢吭声。“以后还这样吗?”头摇得就像拨浪鼓。我一看,这回好了,“有再一再二,不能有再三再四了啊。”过了一段时间,什么事也没有发生,我想这回有效果了。就在我偷着乐的时候,一个老师来找我,“中午,你班里的那孩子从窗户把我班的图书拿了出来,怎么办?我还防不及了。”这次,看同事气的那样,我倒是清醒了很多,到底怎么了?问题出在哪里?我把她叫来,这次我没有见面就批评,心平气和的说“你能告诉我你拿别班的图书干什么?”她低着头不支声,我又接着说:“你如果说出你的理由,不管是什么,我都不批评你。”她抬头看看我,怯懦的说:“我想看看。”我又问“你想看书,干嘛拿别班的图书?”她还是怯懦的说:“我家没有书。”这句话一说,我终于找到了答案,这个孩子家境特别不好,不是一般人能想象得到的,她三番五次的拿东西,就是她想玩、想用,但自己没有。来到学校,她不知道怎样来过这样的集体生活,怎样才能得到。我把她拉到跟前,我告诉她:“知道吗?你是个好孩子,以后你想用什么东西,可以告诉我,让我来想办法。今天这件事,如果你能告诉那个老师一声,我想她会而且很愿意借给你用的。”我从她的眼睛看到了一点变化,她突然抬起头说:“老师,我想吃冰淇沐。”我从兜里掏出二元钱,递给她,:“去买吧,剩下的钱可以买笔。”看她高兴地样子,我的内心一直在说:“这个孩子笑的样子真好看。”后来,我特别关注她,看到她穿得很薄,我就把有的同学穿过的好的、干净的衣服送给她。学校领导、老师们了解了她的家境,也都伸出了援助之手,学校开展“校园爸爸校园妈妈”的活动,同学主动和她结成对子,逢年过节都给她送新衣服,送学习用品和好吃的。后来这个孩子在学校表现的特别好,在班里是我的小助手,在学生中间,是一个会照顾人的好同学。她学会了感恩,把老师们给她的关爱平移给了其他需要帮助的弱小同学。

我们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还有很多的例子都说明,在罚与爱,赏识与抱怨的选择上,我们都应该多选择用爱的方式,用赏识的目光。教育是充满感情的事业,但不是意味着感性的做事,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作为老师,我们更应该冷静的理性的思考问题,不能在情绪化的状态下做事,做到用爱心、诚心、感恩的心和责任心来感染学生,靠自己的魅力和柔性来吸引学生,真正实现用心灵沟通心灵。

的确,作为教师反思应该成为我们每天的必修课之一,“三省吾身”是古代先贤留给我们的谆谆告诫,也应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在这个不断变化和发展的世界上,我们只有反思自己、学习别人,不断进取,才能开阔眼界,增强实力,有所作为。有眼界才会有境界,有实力才会有魅力,有作为才会有地位。这也是我今后在自我专业发展方面应该注意和要解决的实质性的问题之一。

宽容我们的孩子

——《给你一颗包容的心》读后感

近段时间总是在《给你一颗包容的心》这本书中畅游。雨果说:“世界上最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是啊,宽容是一种美德,是一种修养,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教育方式。在学校里同事之间需要宽容,但我觉得对学生的宽容我们也不能忽视,作为班主任我们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本着尊重学生、宽容学生的原则去关注每一位学生。在我的班级里我尽量把维护学生的自尊心放在第一位,给学生反思自己行为的时间和悔改的余地,在宽容的氛围中赢得学生对我的信任和拥戴。所以在我个人看来宽容是一种爱,其魅力就在于它可以使人的思想改变,让人的灵魂得以重生。

我们都知道转化后进生的工作是教育工作中的难点。后进生的进步与否关系到班级凝聚力的形成,是班集体是否进步的重要标志。因此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教育工作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何转变他们的思想、使他们振奋精神,摘掉后进的帽子,增强前进的勇气,获得成功的欢乐呢?我认为尊重、理解、宽容与信任是调动后进生积极向上的法宝,是为他们铺设成功之路的基石。因此,在书籍的先进理念的指导下,我试图将宽容教育的方法运用于班级管理之中,促进后进生的迅速转化,增强了集体的凝聚力。工作实践中,我深切的体会到教师对学生的信任是促进后进生奋发向上的催化剂。有一次,班上一名男生告诉我说:“老师,咱班的小A总是在厕所门口解小便。”我把他找来询问,他说:“不是我,我没有做过。”这学生平时比较孤寂,外表倔强自负,内心却十分胆怯自卑,总认为别人瞧不起自己,如果对他采用无的放矢的批评或劈头盖脸的责骂是无济于事的。因此我并没有追究他,还为他“平反”,我在班上说:“有人怀疑是小A干的,其实他怎么可能去犯这种错误呢?因为只要有一点道德观念的人都不可能干出这种事的,我们都应该相信他。”事后,他主动来向我坦白说:“邢老师,对不起,事情是我做的,那天因为懒得往厕所里进,一时糊涂犯了严重的错误,当时我不敢承认,是怕受挨批评。我很后悔犯下的错误,请原谅。”听了他一番发自肺腑的谈话,我的内心感到由衷的欣慰。从此以后,他的进步越来越大,这一转变使我体会到,教师的信任可以激发学生战胜困难的勇气,增强信心,从而获得成功的欢乐,而教师的理解与信任则是为他铺设成功之路的基石。

前天,又发生了一件事,我又深深感到——教师对学生的理解可以减少一分学生对教师的生疏与惧怕,增添一分师生间的期望与信赖,从而产生思想上的共鸣,收到预期的教育效果。有一次中午预备铃响起,我开始对班级课堂纪律松散提出具体整改要求,坐在后排的一位同学却趴在桌上睡觉,我大声令其站起来并开始训斥,谁料他非但不接受,反而说:“不是我想睡,而是……”我打断了他的申辩:“要上课了睡觉,还有理由?给我闭嘴!”他只好低下了头,但我看出了他一脸的不服气。我恼怒之极,命其课后到办公室。然而,一下课他却拿着书包请病假回家了。从此,他不再亲近我,并且再也不见他昔日为班级事务忙碌的身影,常常对我的话充耳不闻,有时还故意拗着劲。事后我才知道,他那日因为头天晚上感冒发烧,早上坚持上学,实在支持不住才打盹。我心里一阵愧疚,想到自己的简单粗暴使他蒙受身体与心灵的痛楚,真是极不应该。假如当时我能让他把话说完,情形就大不一样了。我由衷地体会到:宽容教育对沟通师生情感起着重要的作用。假如我们能够正确使用宽容的教育,相信我们一定会和孩子们头顶一片天,我们一定会和孩子走的更近、更亲!

和学生在一起

——读《做最好的老师》序言有感 “我可以非常自豪地说,从教30多年来,风华正茂也罢,人到中年也罢,默默无闻也罢,‘暴得大名’也罢,普通教师也罢,‘教育大家’也罢„„这一切都没有改变我的生活状态,那就是——

我一直都在一线,一直都在讲台,一直都和学生零距离!”

我想,这也是老师乃至很多的教育专家能够“扬名四海,其乐无穷”的根本所在。

一、离开学生何谈“教育”?

马克思说过:“教育是促进个人的独创的自由发展。”可见,教育是根据学生个体的不同差异而为其服务的。我们都知道,每个年龄段的孩子特点有所不同,同一年龄段的孩子也各具特色,而孩子的年龄特点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会随社会环境、文化氛围、人文情感、价值观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所以,不深入学生,不和学生零距离接触,便谈不上“真正的教育。”

现实的教育也证明了这一点。

今年,由于领导考虑到我身体的不适,这学期让我担任其它学科教学,这对于我这个自工作以来一直担任语文教学兼班主任,天天和学生打成一片的老师来说,确实徒增了很多空虚落寞和手足无措。课时少了,和学生见面的机会少了,开学一个多月,竟还有学生的名字叫不出!和家长的交流少了,学生在家的情况不了解,除了上课之外,一天之内学生在校的其他表现也不了解!孩子们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有什么快乐,什么不快乐——这一批学生的心理特点较之上一批学生有什么不同?在教育他们时应注意些什么?„„随之而来的教育问题真是无从谈起。所以我说,做老师一定要做“班主任”!

二、离开学生何谈“教学”?

“诗意的教学”是在充分掌握教学特点和学生心理特点的基础上创造的“诗意” ;“灵动的教学”也是在熟知学生所思所想的条件下,进行充分预设后的“灵动”。可以说,不“读懂”学生就没有“精彩的教学”。

作为老师应立于学生之中,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反思,不断研究,所以,老师的底蕴越来越丰厚,知识越来越渊博,教学越来越娴熟,科研越来越深入,所以,自然就“硕果累累”“暴得大名”了。“仿佛是刻意追求(我一直把学生的满意当作我工作的目标),又仿佛是无意之间(的确没有想过要去争名夺利)也许是“有意栽花”,也许是“无心插柳”„„“成就”这东西就是这样,越是“有心去追”,越是“道路狭窄”;越是“无心去干”,越是“垂手可得”。所以我说,“实干”“实践”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守住的阵地,无论你是普通教师,还是教育领导,脱离了实践,脱离了学生,便如无水之鱼,不断消耗自己的体力,直到窒息;便如断线之鸢,毫无目标地四处飘荡,最后却不能落叶归根。和学生在一起,才能称得上是“教师”;和学生在一起,才是“负责任”的教师;和学生在一起,才是“快乐”的教师;和学生在一起,才有可能成为“最好的教师”!

“我要时时提醒自己,我是一名教师,我的生活在讲台,我的生命在学生。”“生活在学生中,就是幸福,就是最好!”我只有一个愿望,就是当自己风烛残年、静观桃李之日,能够“我心平静,我心踏实”,并能自豪地说——比起“昨日”的自己,我是一名“最好”的老师,因为,我始终和“学生”在一起!

读《教育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后感

走上教育教学的岗位,一直以工作忙为借口,很少能再静下心来认真读书,有关教育教学的专著读得更加少,总觉得这些教学专著台太高深太枯燥。可是当我真正走进《教育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一书的时候,猛然发现,马克斯.范梅南所描述的理论和案例其实离我们很近,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每天每一个平凡的工作日里。

在这本书中,作者对教育机智有如下几个观点:机智表现为克制;机智表现为对孩子的体验的理解;机智表现为尊重孩子的主体性;机智表现为“润物细无声”;机智表现为对情境的自信;机智表现为临场的天赋。机智意味着指向他人的实践;机智就是”打动”他人;机智是不可以事先计划的;机智支配着实践„„所以说,教育机智是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不断总结、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从而形成的一种教学修养,是教师的人生阅历、文化修养、个人学识长期积淀的结果,是一门教学的艺术。

读完全书,有一种与大师对话的感觉,自己的一些困惑也有了答案,发现自己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其实一直都在不自觉地运用教育教学机智。如在平行班不同的班级上同一教学内容时,就需要教师用到教学机智。如果只按照教案按步就搬的话,效果一定不理想。这就需要教师针对各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有关教学内容作相应的调整。总之一切教学活动应围绕学生展开,努力当好学生学习的好伙伴。那么所有的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另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能较好地运用教学机智,那么你的课堂一定是充满活力和激情的。孩子们喜欢你也喜欢上你的音乐课。在这里,他们学得轻松愉快,就算遇到了困难,也不用担心因为大家会很快帮忙解决;就算偶尔犯点小错,也能很快得到大家的谅解。在这里,他们袒诚相处彼此信任,他们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在快乐中学习,也在学习中体验着快乐!

当然运用教学机智的前提就是要做到全面了解学生,时时关注他们。要做到这一点对于我们艺术教师来说或许有些困难,但是再大的困难也得努力去克服。俗话说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只有尽快做到了解所教班级的每一个孩子才能更好地实施我们的教学计划。这一点,我们不妨可以向有经验的班主任老师多请教请教。

同时,还应该尽快尽可能地了解教材,对所教的课程内容有个总体设想,并对各单元内容有个比较清晰的认识。接下来就是得精心设计每一课的教学程序了。(即课时教案)在此基础上,熟悉每个教学环节,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灵活应对课堂中生成的一些实际问题。这就体现了教师一定的教学机智。

我认为教师的教育机智并非天生的,而是教师在学习教育理论、总结教育经验、努力参加教育实践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教师综合运用各种教育能力达到成熟地步的表现,是教师掌握了高超的教育艺术的表现。同时也是教师观察的敏锐性、思维的灵活性、意志的果断性、教育的技巧性等几方面独特心理特征的结合。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我将不断学习,努力提升自己各方面的水平,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

第五篇:教师读书体会

教师读书之乐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夕阳之辉。一个人的一生中之所以能不断提高,与其始终如一的学习是分不开的,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无涯。知识是没有穷尽的,坚持学习让人始终处于不败之地。反之,没有知识的不断补充和积累,人便会落后于时代。歌德说过,谁落后于时代,就将承受那个时代所有的痛苦。特别是在现今知识爆炸的年代里,不能接触新的知识便会被时代所淘汰

对于我们教师学习新的知识来面对新的挑战,更是不可忽视的。它能提供我们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正如高尔基所说,没有任何力量比知识更强大,用知识武装起来的人是不可战胜的。但是由于工作的限制,上班族们不能向学生那样坐在课堂里学习,而读书就成了我们最有利的知识武器,通过书本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业余时间,也不受空间的限制,方便的学到新的东西,扩展新的思路。总的来说,读书对于我们个人成长的好处可体现在几个方面

一、读书可以让我们站在更高的高度来看问题,从而少犯错误,少走弯路。

牛顿说过他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是因为站在巨人的肩上看得更远,科学巨人的虚怀若谷自然值得我们学习,我们还可以从中学到更有价值的东西。书籍对于整个人类的关系,好比记忆对于个人的关系。书籍记录了人类的历史,记录了所有的新发现,记载了古今历代所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只有认真的学习前人的经验和理论,才能在一个更高的高度上来看问题,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并有一个较高的起点。书本是前人智慧的结晶,是他们的研究成果和经验的体现,通过对他们的学习,发现对自己有用的东西。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来不断的完善自己,大大的促进了个人的成长。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这样说,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发展,也是这样来实现的。试想,如果每个人都是从头开始,那么,无论多么伟大的人,做出多么大的贡献,人类社会最终还是在原地踏步。由此更可见读书的重要性了

二、读书开阔人的视野

书本中的知识可谓是包罗万象,他能拓宽我们的视野,让我们的知识更全面。从而能够更深刻的思考问题,事物都是广泛联系的,现代的许多实践都证明了各种信息的相关性,如果只知道一个领域的信息,必然会有碍于自身的发展,掌握更多方面的知识,才能使未来的不确定风险降至最低。就像做股票的人都应了解当今的政治经济形势,以便能更好的分析股票走势一样。研究物理学的学者们都要有一定的化学和其他基础,才能有所成就。记得一位诺贝尔获奖者在复旦做讲演时就曾说过,现代科学已没有明显的界限,你必须对相关的科学都有所了解才行。

在这方面,伟大的导师恩格斯就是一位广泛学习的典范,他虽然只上过中学,但由于他发奋读书,十九岁时就能用十二种语言说话和写文章,在参加工作实践后,他也没有间断过学习和研究,从而被马克斯称为一部真正的百科全书。广博渊深的知识,对恩格斯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准确的传播科学共产主义理论有很大的帮助。

从它的经历中,我们可以体会到知识的力量,更能体会到书本做为人类掌握知识力量的有力武器的巨大作用。

三、读书有助于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人生来无善亦无恶,关键是正确的引导。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有一位良师益友就能起到很积极的作用,书本就是这样的一位。一本好书就如一个好的导师,它能教你如何做人,做一个于己于社会都有用的人。书籍能安慰我们的心灵,使我们摆脱悲哀和痛苦的羁绊;书籍可以使枯燥乏味的岁月化为令人愉快的时光。书必将各种信念注入我们的脑海,使我们充满崇高的欢乐和思想,从而使我们入神忘情,灵魂升华。

所以我们要倡导并支持读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做一个称职的教师,以带动教育事业的蓬勃健康的发展!

读书塑造教师心灵

在徐汇区跟岗学习期间,我读了《塑造教师:教师如何避免易犯的25个错误》一书,感到这本书是一本难得的好书。

《塑造教师:教师如何避免易犯的25个错误》一书中,著名的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卡罗林博士,收集了职前教师们回忆的近200个在学生时代所经历的最不愉悦,且记忆犹新的事件。这些事件,涉及幼儿园、中小学以及大学的学生生活,包括班级管理、学生活动、课堂教学、成绩评定、师生交往等等方面,内容丰富,举例生动形象,真实地反映凝固了教师在教育管理中易出现的种种错误。读着这本书,如身临其境,从所举教师的错误当中,思索着,对照着,是一种很好的学习。特别是从这些案例中进一步理解了学生的感受,又一次站在学生的视角审视我们的许多教育现象和处理方法。

这本书更吸引我的是,在每一个案例后都有“处方”的形式,对发生的事件给予分析,帮助读者找出问题的根本。这些分析根据人的心理发展的理论,提出许多现代教育理念,强调了对学生的尊重、理解,关注、欣赏、支持、帮助,突出了作为教师应有的对学生真诚的爱。诸如:“当你身处一个手指责别人的时候,剩下的四个手指其实在指责自己”,“优秀的教师,善于挖掘不擅长表现的学生其他方面的优点”,“通情达理的老师会注意黑板礼节——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上黑板做题时的感受”等等。

做教育教学工作10多年来,我觉得教师的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功与失败,表扬学生还是批评学生,促进学生进步还是抑制学生发展,是我们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想想自己也许在不经意间我的言语伤害了孩子,我却不知道。这本书中介绍的知识能让我恢复平静,保持心理平衡。

教育是事业,而教师是职业。我们从事的是教师这一职业,担负的却是教育的责任。师与生之间,维系在一起的是爱,因而爱也就成为了教育永恒的主题。“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不留痕迹的爱,我希望自己能够达到这个境界。”多么朴实的一句话。正是这样朴实的一句话,道出了张思明对教育的理解,表明了他对教育工作的态度——用心去做。用心做教育,就要拥有一份童心。

教师与学生构成了教育的主体,教师是施教者,学生是受教者,而两者并不是对立的,教师与学生间的和谐成为了教育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保障。在教育活动中,由于学生的年龄因素决定了学生的思想,他们有自己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视角,作为与学生有一定年龄差距的老师,则必须要拥有一颗学生一样的童心才能与学生走得更近,才能走进学生内心深处,使教育活动以最小成本取得最大效益。

用心做教育,就要奉献一片爱心。

“爱孩子是连母鸡都会做的事”。学生在老师的眼中就是孩子。既然是孩子,我们就得用我们的爱来教育他们。我们每天最主要的工作是什么,上课、批改作业?不是,那只是我们工作中很小的一部分,我们主要的工作是把我们的爱给学生,并且,要把我们的爱给每一个学生,不要有所遗漏,因为,如果你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原来每个孩子都是那么可爱。用心做教育,就要竖立一颗恒心。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不是朝夕之功,而是一个周期性较长的工作,也许作为我们来说,体会到的只是重复:上课、作业、辅导„„,然而,正是在这单调的重复中,学生却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变化:年龄在渐渐长大,知识在逐步增多,思想越来越成熟,与人交往的能力越来越强„„当然,这些不会展现在我们面前,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学生的一言一行体会得到。这是我们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教育的结果。我们每个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经过多次思想工作,顽固不化的调皮学生爱上了学习;经过耐心辅导,成绩落后的学生迎头赶上„„这些都是我们长期教育的结果。

下载教师个人读书体会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师个人读书体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读书个人体会

    有人说,你在郁达夫故都的秋风里漂泊,你在朱自清朗月映照下的静谧的荷塘里嬉戏,你在忧国忧民的范仲淹笔下流淌,你在浔阳江头琵琶女的乐声中回荡……可我要说,书,你是我生活中一道永......

    个人读书体会

    个人读书心得体会 也不知是什么时候迷上了读小说,反正就是对文学,对作家情有独钟,个人读书心得体会。现与大家分享、交流一下我个人的读书经历。 文学是人文的一个主支,它包括......

    英语教师读书体会

    《现代中小学英语教师素养》读书心得 马淼淼 《现代中小学英语教师素养》这是一本集中小学英语教师综合教学技能指导的教材,课堂用语篇针对英语教师语言基本功要求,编写了英语......

    教师读书体会文章

    好老师的常识结构应当由三块构成,即精深的专业常识,坦荡的人文视阈,深厚的教育理论功底.这些个又是从何而来?是读书学习。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的自我成长、进步,更大的得益于......

    教师读书体会文章

    教师读书体会文章 好老师的常识结构应当由三块构成,即精深的专业常识,坦荡的人文视阈,深厚的教育理论功底.这些个又是从何而来?是读书学习。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的自我成长、......

    教师读书体会(精选五篇)

    阅读体会 曾有人这样形容读书:“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我相信阅读对一个人的影响是终生的。在新课......

    《致教师》读书体会

    《致教师》读书体会 新教育这一教育理念,近几年如火如荼,新教育实验在各地蓬勃发展,取得了累累硕果。我也曾听过几场新教育的报告,但是对新教育还是了解的不全面。寒假里我阅读......

    教师读书体会演讲稿

    书 香 溢 满 人 生———读《名师最有效的激励智慧》有感 常言道:"茶亦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不需花。"自古以来,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多种多样,而读书作为其中一种既普通又直接但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