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贯彻《关于加快苹果为主的果业产业化建设的决定》情况汇报(精)
贯彻《关于加快苹果为主的果业产业化建设的决定》情况汇报
关于贯彻《关于加快苹果为主的果业产业化建设的决定》情况的汇报
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以苹果为主的果业产化建设的决定》,是全省果业产业化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决定》提出的结构调整、科技推广、龙头企业扶持、市场开拓等方面的政策措施,深受果区广大干部群众的欢迎,对我市的果业产业化发展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近年来,我市上下认真贯彻落
实《决定》精神,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三个基地”建设为重点,以推广四项关键技术为突破口,强化果园管理,狠抓结构调整,壮大龙头企业,建全服务体系,开拓国内外市场,我市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明显加快,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经济的快速发展。
一、积极实施以“四项”关键技术为主的优果工程,促进绿色果品基地建设
优化区域布局,调整品种结构,以苹果为主的果业生产基地初具规模。从因地制宜、优质高效和果品国内市场多元化的需求出发,在区域布局上,坚持“增优生、稳适生、减次生”的原则;在品种结构上,分类指导,北部适度发展中熟、中晚熟,少量发展早熟,南部增加早、中、中晚熟,适度发展鲜加兼用品种。目前,全市苹果面积发展到万亩,其中以优系富士、滕牧号、美国号、皇家嗄拉、红王将等为主裁品种的优质苹果生产面积达到万亩,占苹果总面积的,改变了以鲜食为主,以晚熟为主,以富士,秦冠为主的结构趋同现象,早、中、晚熟比例由提高到。同时,发挥区域比较优势,结合退耕还林,在北部地区建成了万亩大枣、柿子等优质杂果基地。在南部地区建成了万亩梨、桃、黑荔、欧洲樱桃、葡萄、红提等时令鲜果基地。截止目前,全市水果面积万亩,其中苹果万亩,时令鲜果和杂果面积万亩,总产万吨,设施水果亩,全市水果产值占到全市农业总产值的,成为农民增收入的主要途径。以苹果为主,各类果业共同发展,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果业生产格局初步形成。
大力推广“四项”关键技术,全面提升果品科技含量。为了尽快实现果业生产由数量效益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我们采取“政府推动、宣传鼓动、培训促动、科技拉动、示范带动”的办法,大力推广“四项”关键技术,取得了明显成效。据统计,两年来,全市累计举办果业培训班期,培训技术人员和果农万人次,印发技术资料万份,建立各级“四项”技术示范园个,组建大改形技术服务队个,实施大改形万亩,推广强拉枝万亩,巧施肥万亩,果实套袋亿只,增加了果品科技含量,提高优果率。
发展标准化生产,加快绿色果品基地建设。为了推进绿色果品生产,进一步提高果品质量安全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我们高度重视果品质量安全工作。大力推广“果、畜、沼、窑、草”五配套的生态果园建设模式,目前全市果园建沼气池余口,果园生草万亩。全力推行统防统治,全市成立机防队个,果园统防统治面积达到万亩。每年集中开展两次大规模的果区农药市场清理整顿活动,基本做到了剧毒和高残留农药不准卖、不准卖、不准用。旬邑、彬县、礼泉等个基地县万亩水果已被国家认证为绿色果品基地。
二、发展壮大龙头企业,拉长果业产业链条
依托果业资源优势,引进培育果汁加工龙头企业。依托果品资源优势,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培育以果汁加工为主的果业生产龙头企业。截止目前,全市已引进了陕西海升、陕西富安、深圳通达、杨凌鼎盛、北京汇源、恒兴果汁等九家果汁加工企业,年生产能力万吨,消化鲜果万吨,加工果汁达万吨,出口万吨,创汇万美元。为了使来咸投资的龙头企业能够迅速做大做强,更好地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我们及时兑现招商引资承诺,落实优惠政策,提供优质服务,为落户咸阳的龙头企业提供了良好发展环境。通达果汁公司继续扩大生产规模,投资亿元,分别在彬县、长武又新建了两个果汁加工厂,年果品加工量提高到万吨,带动了县域经济发展。陕西恒兴公司果汁加工厂落户淳化后,去年春季,淳化县政府组织群众裁植了万亩澳州青苹加工专用果果树,兑现了合同条款,全县户果农与恒兴公司签订了收购合同,实现了企业与当地经济发展的“双赢”。
发展相关产业,增加农民收入。据调查,苹果从生产、加工到销售,涉及储藏、运输、包装等多个行业。近两年,我们把抓好苹果相关产业的培育和发展,拉大果业产业链条,做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全市建设各类果库万多个,年发展包装企业家,发泡网企业家,果袋企业家,每年从事果品运输的车辆达万辆,年产值达到万元,带动农民增收元。礼泉县多渠道投入资金亿多元,在全县建成年产值亿元涉及发泡网、包装箱等系列果品包装材料企业多家,使礼泉一跃成为西部最大的果品包装材料生产基地。
三、狠抓市场体系和社会中介服务组织建设,拓展国内外市场
果品销售体系日趋完善。全市有果品交易市场个,年交易量达万吨,交易额亿元。投资亿元建设的礼泉西北果品交易中心,是目前西北地区最大的果品批发交易市场。加大外出宣传促
销力度,在国内深圳、武汉、南京、满州里、上海、北京、厦门等大中城市设立销售窗口个,有人常年驻点销售,年交易量达到万吨,交易额亿元,每年通过边境贸易出口果品万吨,创汇亿元,在国内形成了比较稳定的销售渠道。
中介服务组织不断发展壮大。我们按照“民办、民营、民受益”的原则,鼓励、引导果区的县、乡、村各级组建果业协会或专业合作社,加化管理,规范运作,保证了各类果业中介服务组织的健康发展和逐步壮大。全市共组建果农协会个,会员人,各类中介服务组织达个,年经销果品吨以上的大户个。淳化十里塬果农协会在苗木提供、病虫防治、果品销售、信息服务等方面为果农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全程服务,深受果农欢迎。礼泉县果业商会,在县上扶持下,如今已足迹遍布全球,主要从事国外果商与陕西客户间交易,年销售额占全县果品产量的三分之一以上,创汇多万美元。淳化十里塬果工贸公司严格实行分类分级包装,不断改进包装质量,诚实守信,将淳化精品果销售到了香港超市和厦门超市。
果业信息网络基本形成。各县市区充分利用各类新闻媒体,及时发布果业产销信息,依托市农业局的信息平台建立了果业信息服务体系,已有个主产县,多个果业大镇,多个果业大户上了信息网,在生产、销售关键时期,及时提供技术咨询和供求信息服务,为果品生产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果品销售情况良好。今年我市苹果增收幅度较大,为使果农增产增收,全市各级提早动手,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全方位开展苹果促销活动。积极组团参加陕港经贸合作会,北京农交会、杨凌农高会,广泛宣传咸阳的苹果生产优势,打响咸阳优质苹果品牌,签订果品销售合同项,交易量万吨,交易额亿元。旬邑、淳化还举办了“金秋苹果采摘节”和“金秋果乡行”活动,有利地促进了果品销售。截止目前,全市已销售果品万吨,占总产的。
四、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市果业发展虽然取得了不少成绩,发展的势头良好,但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可乎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在绿色果品基地建设生产水平上、平均亩产、果品质量与省外的山东和省内的洛川相比还有一定着距,按照标准生产的要求还需要加大病虫害的统防统治力度,进一步提高无公害生产水平,扩大“果、畜、沼、窑、草”五配套生态果园模式建设规模,尽快实现果业生产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的转变,推动果业生产步入节本增效的良性循环;二是在龙头企业建设上,还缺乏产、加、销一体化的大型企业集团,尤其缺少鲜果加工处理企业、面向国内外超市大型销售企业,北部苹果主产县急需通过招商引资建设大型现代化气调库,增加贮藏能力;三是果品销售上,名牌意识不强,各县虽有各自的品牌,但没有全市统一的品牌,果农在果品分级贮存中分级分类不严,包装档次需要提高,销售企业,销售大户销售高峰期收购资金短缺。诚信销售的思想意识还需要进一步深化。
针对存在的这些问题,我们需组织全市各县市区和有关部门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加以改进。
在绿色基地建设上,要在全社会倡导绿色观念。各级政府要把全社会营造绿色观念做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措施来抓,落实到果品生产营销的各个环节,要引导教育农民不但要观注果品生产的产量和效益,更要关心、生产方式对生产环境、消费者的影响,懂得在洁净的土地上用洁净的生产方式生产的果品才具有竞争力,才能卖上好价钱,要逐步建立健全,绿色果品生产质量检测服务体系。大力推行果品的标准化生产,坚持不懈的抓好果园种草,以草养畜,发展沼气,沼渣肥田,沼液喷施,减少化肥用量,推广病虫害统防统治,下大力气果区、农药、化肥、农用制塑料品市场,真正做到剧毒高残农药不准卖,不准买不准用,彻底查禁果用塑膜袋,力争明年完成万亩绿色果品基地认证。
加大龙头企业建设。依托现有的果业资源优势和现有基础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一批果品销售、贮藏、包装方面的龙头企业。同时加大果汁加工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对加工鲜果能力万吨以上,对果业生产有带动作用的企业,可认定为龙头企业,在基地建设、原料采购、设备引进、产品出口和信贷等方面予以支持。鼓励他们在提高果汁加工能力和质量的同时,积极开发果片、果饼、果干、果酒、果醋等产品,打破果品加工产品单一的格局。
不断适应市场需求,全方位抓好果品促销。把树立名牌意识和品牌效应当作果品促销的前提和关键来抓,尽快组建咸阳市果品集团公司,按股份制企业运作,各基地县成立分公司,统一注册果品商标,统一包装形式、规格、统一对外宣传,组织和带领广大果农闯市场,提升我市果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能力。教育广大果农树立诚信营销意识,组织各县要采取开设电视专题栏目、举办果农培训等多种形式,引导果农严格分类分级,保质保量,重合同,守信用。要大力推广旬邑、彬县等地在果箱中装信誉卡的做法,并形成制度。对在果品营销中诚实守信的典型,政府对其予以奖励,发挥他们的辐射带动作用。在果品市场综合治理上,市县两级政府要组织果业、交通、公安、法院等有关方面,做好优化营销环境各项工作,确保果品营销“绿色通道”畅通,及时处理果品销售中的各类问题,维护果商、果农的合法权益。改进果品包装,为了顺应市场变化,果品包装要向规范化、小型化发展,果箱颜色向多彩化发展,向箱内用果品托盘等高档化发展,千方百计满足市场需要。
完善和坚持市、县、乡三级果业领导管理和考核体系。市县两级政府的果业产业化领导小组,要加强果业产业化发展的宏观协调与指导,每半年召开一次领导小组成员和有关专家参加的会议,研究解决果业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重大问题,支持市县果业产业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充分发挥果业生产、加工、贮藏、流通各个环节的综合协调与管理职能。市考委办、市委办督查室和市政府督查室要完善和坚持以农民增收、质量效益、生态环境、投资环境为主要内容的果业目标考核责任制,年度考核、奖惩兑现,对果业发展做出贡献的县区、技术人员和企业给予奖励和表彰,以考核激烈机制推进果业尤其是苹果产业化集约化的发展。
加大对果业的资金投入力度。市财政在安排支农资金时要适当向果业倾斜,各县市区要在取消农业特产税的情况下,落实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扶持果业产业化发展,各基地县在安排基本建设投资、扶贫开发、老区建设、综合开发、多种经营等各种支农专项资金,山川秀美工程及水土保持、植树造林、生态环境建设等项目资金时,都要向果业产业化项目适度倾斜,金融部门要安排一定的资金,支持果业产业化建设。
营造良好的果业发展环境。市县两级宣传、科技、广电、技术质量监督、工商、税务、公安、物价等部门都要围绕以苹果为主的果业产业化发展履行好相关职能,加强对果农的技术培训,加大宣传力度,落实税费改革政策,依法打击制售伪劣农药、化肥和各种市场欺诈行为,创造公平有序的营销环境,保护果农和果商的合法权益,为果业生产者、经营者提供良好的服务。
第二篇:贯彻《关于加快苹果为主的果业产业化建设的决定》情况汇报
关于贯彻《关于加快苹果为主的果业产业化建设的决定》情况的汇报
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以苹果为主的果业产化建设的决定》,是全省果业产业化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决定》提出的结构调整、科技推广、龙头企业扶持、市场开拓等方面的政策措施,深受果区广大干部群众的欢迎,对我市的果业产业化发展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近年来,我市上下认真贯彻落
实《决定》精神,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三个基地”建设为重点,以推广四项关键技术为突破口,强化果园管理,狠抓结构调整,壮大龙头企业,建全服务体系,开拓国内外市场,我市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明显加快,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经济的快速发展。
一、积极实施以“四项”关键技术为主的优果工程,促进绿色果品基地建设
优化区域布局,调整品种结构,以苹果为主的果业生产基地初具规模。从因地制宜、优质高效和果品国内市场多元化的需求出发,在区域布局上,坚持“增优生、稳适生、减次生”的原则;在品种结构上,分类指导,北部适度发展中熟、中晚熟,少量发展早熟,南部增加早、中、中晚熟,适度发展鲜加兼用品种。目前,全市苹果面积发展到万亩,其中以优系富士、滕牧号、美国号、皇家嗄拉、红王将等为主裁品种的优质苹果生产面积达到万亩,占苹果总面积的,改变了以鲜食为主,以晚熟为主,以富士,秦冠为主的结构趋同现象,早、中、晚熟比例由提高到。同时,发挥区域比较优势,结合退耕还林,在北部地区建成了万亩大枣、柿子等优质杂果基地。在南部地区建成了万亩梨、桃、黑荔、欧洲樱桃、葡萄、红提等时令鲜果基地。截止目前,全市水果面积万亩,其中苹果万亩,时令鲜果和杂果面积万亩,总产万吨,设施水果亩,全市水果产值占到全市农业总产值的,成为农民增收入的主要途径。以苹果为主,各类果业共同发展,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果业生产格局初步形成。
大力推广“四项”关键技术,全面提升果品科技含量。为了尽快实现果业生产由数量效益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我们采取“政府推动、宣传鼓动、培训促动、科技拉动、示范带动”的办法,大力推广“四项”关键技术,取得了明显成效。据统计,两年来,全市累计举办果业培训班期,培训技术人员和果农万人次,印发技术资料万份,建立各级“四项”技术示范园个,组建大改形技术服务队个,实施大改形万亩,推广强拉枝万亩,巧施肥万亩,果实套袋亿只,增加了果品科技含量,提高优果率。
发展标准化生产,加快绿色果品基地建设。为了推进绿色果品生产,进一步提高果品质量安全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我们高度重视果品质量安全工作。大力推广“果、畜、沼、窑、草”五配套的生态果园建设模式,目前全市果园建沼气池余口,果园生草万亩。全力推行统防统治,全市成立机防队个,果园统防统治面积达到万亩。每年集中开展两次大规模的果区农药市场清理整顿活动,基本做到了剧毒和高残留农药不准卖、不准卖、不准用。旬邑、彬县、礼泉等个基地县万亩水果已被国家认证为绿色果品基地。
二、发展壮大龙头企业,拉长果业产业链条
依托果业资源优势,引进培育果汁加工龙头企业。依托果品资源优势,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培育以果汁加工为主的果业生产龙头企业。截止目前,全市已引进了陕西海升、陕西富安、深圳通达、杨凌鼎盛、北京汇源、恒兴果汁等九家果汁加工企业,年生产能力万吨,消化鲜果万吨,加工果汁达万吨,出口万吨,创汇万美元。为了使来咸投资的龙头企业能够迅速做大做强,更好地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我们及时兑现招商引资承诺,落实优惠政策,提供优质服务,为落户咸阳的龙头企业提供了良好发展环境。通达果汁公司继续扩大生产规模,投资亿元,分别在彬县、长武又新建了两个果汁加工厂,年果品加工量提高到万吨,带动了县域经济发展。陕西恒兴公司果汁加工厂落户淳化后,去年春季,淳化县政府组织群众裁植了万亩澳州青苹加工专用果果树,兑现了合同条款,全县户果农与恒兴公司签订了收购合同,实现了企业与当地经济发展的“双赢”。
发展相关产业,增加农民收入。据调查,苹果从生产、加工到销售,涉及储藏、运输、包装等多个行业。近两年,我们把抓好苹果相关产业的培育和发展,拉大果业产业链条,做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全市建设各类果库万多个,年发展包装企业家,发泡网企业家,果袋企业家,每年从事果品运输的车辆达万辆,年产值达到万元,带动农民增收元。礼泉县多渠道投入资金亿多元,在全县建成年产值亿元涉及发泡网、包装箱等系列果品包装材料企业多家,使礼泉一跃成为西部最大的果品包装材料生产基地。
三、狠抓市场体系和社会中介服务组织建设,拓展国内外市场
果品销售体系日趋完善。全市有果品交易市场个,年交易量达万吨,交易额亿元。投资亿元建设的礼泉西北果品交易中心,是目前西北地区最大的果品批发交易市场。加大外出宣传促
销力度,在国内深圳、武汉、南京、满州里、上海、北京、厦门等大中城市设立销售窗口个,有人常年驻点销售,年交易量达到万吨,交易额亿元,每年通过边境贸易出口果品万吨,创汇亿元,在国内形成了比较稳定的销售渠道。
中介服务组织不断发展壮大。我们按照“民办、民营、民受益”的原则,鼓励、引导果区的县、乡、村各级组建果业协会或专业合作社,加化管理,规范运作,保证了各类果业中介服务组织的健康发展和逐步壮大。全市共组建果农协会个,会员人,各类中介服务组织达个,年经销果品吨以上的大户个。淳化十里塬果农协会在苗木提供、病虫防治、果品销售、信息服务等方面为果农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全程服务,深受果农欢迎。礼泉县果业商会,在县上扶持下,如今已足迹遍布全球,主要从事国外果商与陕西客户间交易,年销售额占全县果品产量的三分之一以上,创汇多万美元。淳化十里塬果工贸公司严格实行分类分级包装,不断改进包装质量,诚实守信,将淳化精品果销售到了香港超市和厦门超市。
果业信息网络基本形成。各县市区充分利用各类新闻媒体,及时发布果业产销信息,依托市农业局的信息平台建立了果业信息服务体系,已有个主产县,多个果业大镇,多个果业大户上了信息网,在生产、销售关键时期,及时提供技术咨询和供求信息服务,为果品生产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果品销售情况良好。今年我市苹果增收幅度较大,为使果农增产增收,全市各级提早动手,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全方位开展苹果促销活动。积极组团参加陕港经贸合作会,北京农交会、杨凌农高会,广泛宣传咸阳的苹果生产优势,打响咸阳优质苹果品牌,签订果品销售合同项,交易量万吨,交易额亿元。旬邑、淳化还举办了“金秋苹果采摘节”和“金秋果乡行”活动,有利地促进了果品销售。截止目前,全市已销售果品万吨,占总产的。
四、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市果业发展虽然取得了不少成绩,发展的势头良好,但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可乎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在绿色果品基地建设生产水平上、平均亩产、果品质量与省外的山东和省内的洛川相比还有一定着距,按照标准生产的要求还需要加大病虫害的统防统治力度,进一步提高无公害生产水平,扩大“果、畜、沼、窑、草”五配套生态果园模式建设规模,尽快实现果业生产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的转变,推动果业生产步入节本增效的良性循环;二是在龙头企业建设上,还缺乏产、加、销一体化的大型企业集团,尤其缺少鲜果加工处理企业、面向国内外超市大型销售企业,北部苹果主产县急需通过招商引资建设大型现代化气调库,增加贮藏能力;三是果品销售上,名牌意识不强,各县虽有各自的品牌,但没有全市统一的品牌,果农在果品分级贮存中分级分类不严,包装档次需要提高,销售企业,销售大户销售高峰期收购资金短缺。诚信销售的思想意识还需要进一步深化。
针对存在的这些问题,我们需组织全市各县市区和有关部门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加以改进。
在绿色基地建设上,要在全社会倡导绿色观念。各级政府要把全社会营造绿色观念做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措施来抓,落实到果品生产营销的各个环节,要引导教育农民不但要观注果品生产的产量和效益,更要关心、生产方式对生产环境、消费者的影响,懂得在洁净的土地上用洁净的生产方式生产的果品才具有竞争力,才能卖上好价钱,要逐步建立健全,绿色果品生产质量检测服务体系。大力推行果品的标准化生产,坚持不懈的抓好果园种草,以草养畜,发展沼气,沼渣肥田,沼液喷施,减少化肥用量,推广病虫害统防统治,下大力气果区、农药、化肥、农用制塑料品市场,真正做到剧毒高残农药不准卖,不准买不准用,彻底查禁果用塑膜袋,力争明年完成万亩绿色果品基地认证。
加大龙头企业建设。依托现有的果业资源优势和现有基础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一批果品销售、贮藏、包装方面的龙头企业。同时加大果汁加工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对加工鲜果能力万吨以上,对果业生产有带动作用的企业,可认定为龙头企业,在基地建设、原料采购、设备引进、产品出口和信贷等方面予以支持。鼓励他们在提高果汁加工能力和质量的同时,积极开发果片、果饼、果干、果酒、果醋等产品,打破果品加工产品单一的格局。
不断适应市场需求,全方位抓好果品促销。把树立名牌意识和品牌效应当作果品促销的前提和关键来抓,尽快组建咸阳市果品集团公司,按股份制企业运作,各基地县成立分公司,统一注册果品商标,统一包装形式、规格、统一对外宣传,组织和带领广大果农闯市场,提升我市果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能力。教育广大果农树立诚信营销意识,组织各县要采取开设电视专题栏目、举办果农培训等多种形式,引导果农严格分类分级,保质保量,重合同,守信用。要大力推广旬邑、彬县等地在果箱中装信誉卡的做法,并形成制度。对在果品营销中诚实守信的典型,政府对其予以奖励,发挥他们的辐射带动作用。在果品市场综合治理上,市县两级政府要组织果业、交通、公安、法院等有关方面,做好优化营销环境各项工作,确保果品营销“绿色通道”畅通,及时处理果品销售中的各类问题,维护果商、果农的合法权益。改进果品包装,为了顺应市场变化,果品包装要向规范化、小型化发展,果箱颜色向多彩化发展,向箱内用果品托盘等高档化发展,千方百计满足市场需要。
完善和坚持市、县、乡三级果业领导管理和考核体系。市县两级政府的果业产业化领导小组,要加强果业产业化发展的宏观协调与指导,每半年召开一次领导小组成员和有关专家参加的会议,研究解决果业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重大问题,支持市县果业产业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充分发挥果业生产、加工、贮藏、流通各个环节的综合协调与管理职能。市考委办、市委办督查室和市政府督查室要完善和坚持以农民增收、质量效益、生态环境、投资环境为主要内容的果业目标考核责任制,考核、奖惩兑现,对果业发展做出贡献的县区、技术人员和企业给予奖励和表彰,以考核激烈机制推进果业尤其是苹果产业化集约化的发展。
加大对果业的资金投入力度。市财政在安排支农资金时要适当向果业倾斜,各县市区要在取消农业特产税的情况下,落实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扶持果业产业化发展,各基地县在安排基本建设投资、扶贫开发、老区建设、综合开发、多种经营等各种支农专项资金,山川秀美工程及水土保持、植树造林、生态环境建设等项目资金时,都要向果业产业化项目适度倾斜,金融部门要安排一定的资金,支持果业产业化建设。
营造良好的果业发展环境。市县两级宣传、科技、广电、技术质量监督、工商、税务、公安、物价等部门都要围绕以苹果为主的果业产业化发展履行好相关职能,加强对果农的技术培训,加大宣传力度,落实税费改革政策,依法打击制售伪劣农药、化肥和各种市场欺诈行为,创造公平有序的营销环境,保护果农和果商的合法权益,为果业生产者、经营者提供良好的服务。
第三篇:贯彻《关于加快苹果为主的果业产业化建设的决定》情况汇报
关于贯彻《关于加快苹果为主的果业产业化建设的决定》情况的汇报
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以苹果为主的果业产化建设的决定》,是全省果业产业化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决定》提出的结构调整、科技推广、龙头企业扶持、市场开拓等方面的政策措施,深受果区广大干部群众的欢迎,对我市的果业产业化发展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近年来,我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决定》精神,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三个基地”建设为重点,以推广四项关键技术为突破口,强化果园管理,狠抓结构调整,壮大龙头企业,建全服务体系,开拓国内外市场,我市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明显加快,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经济的快速发展。
一、积极实施以“四项”关键技术为主的优果工程,促进绿色果品基地建设
优化区域布局,调整品种结构,以苹果为主的果业生产基地初具规模。从因地制宜、优质高效和果品国内市场多元化的需求出发,在区域布局上,坚持“增优生、稳适生、减次生”的原则;在品种结构上,分类指导,北部适度发展中熟、中晚熟,少量发展早熟,南部增加早、中、中晚熟,适度发展鲜加兼用品种。目前,全市苹果面积发展到万亩,其中以优系富士、滕牧号、美国号、皇家嗄拉、红王将等为主裁品种的优质苹果生产面积达到万亩,占苹果总面积的,改变了以鲜食为主,以晚熟为主,以富士,秦冠为主的结构趋同现象,早、中、晚熟比例由提高到。同时,发挥区域比较优势,结合退耕还林,在北部地区建成了万亩大枣、柿子等优质杂果基地。在南部地区建成了万亩梨、桃、黑荔、欧洲樱桃、葡萄、红提等时令鲜果基地。截止目前,全市水果面积万亩,其中苹果万亩,时令鲜果和杂果面积万亩,总产万吨,设施水果亩,全市水果产值占到全市农业总产值的,成为农民增收入的主要途径。以苹果为主,各类果业共同发展,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果业生产格局初步形成。
大力推广“四项”关键技术,全面提升果品科技含量。为了尽快实现果业生产由数量效益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我们采取“政府推动、宣传鼓动、培训促动、科技拉动、示范带动”的办法,大力推广“四项”关键技术,取得了明显成效。据统计,两年来,全市累计举办果业培训班期,培训技术人员和果农万人次,印发技术资料万份,建立各级“四项”技术示范园个,组建大改形技术服务队个,实施大改形万亩,推广强拉枝万亩,巧施肥万亩,果实套袋亿只,增加了果品科技含量,提高优果率。
发展标准化生产,加快绿色果品基地建设。为了推进绿色果品生产,进一步提高果品质量安全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我们高度重视果品质量安全工作。大力推广“果、畜、沼、窑、草”五配套的生态果园建设模式,目前全市果园建沼气池余口,果园生草万亩。全力推行统防统治,全市成立机防队个,果园统防统治面积达到万亩。每年集中开展两次大规模的果区农药市场清理整顿活动,基本做到了剧毒和高残留农药不准卖、不准卖、不准用。旬邑、彬县、礼泉等个基地县万亩水果已被国家认证为绿色果品基地。
二、发展壮大龙头企业,拉长果业产业链条
依托果业资源优势,引进培育果汁加工龙头企业。依托果品资源优势,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培育以果汁加工为主的果业生产龙头企业。截止目前,全市已引进了陕西海升、陕西富安、深圳通达、杨凌鼎盛、北京汇源、恒兴果汁等九家果汁加工企业,年生产能力万吨,消化鲜果万吨,加工果汁达万吨,出口万吨,创汇万美元。为了使来咸投资的龙头企业能够迅速做大做强,更好地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我们及时兑现招商引资承诺,落实优惠政策,提供优质服务,为落户咸阳的龙头企业提供了良好发展环境。通达果汁公司继续扩大生产规模,投资亿元,分别在彬县、长武又新建了两个果汁加工厂,年果品加工量提高到万吨,带动了县域经济发展。陕西恒兴公司果汁加工厂落户淳化后,去年春季,淳化县政府组织群众裁植了万亩澳州青苹加工专用果果树,兑现了合同条款,全县户果农与恒兴公司签订了收购合同,实现了企业与当地经济发展的“双赢”。
发展相关产业,增加农民收入。据调查,苹果从生产、加工到销售,涉及储藏、运输、包装等多个行业。近两年,我们把抓好苹果相关产业的培育和发展,拉大果业产业链条,做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全市建设各类果库万多个,年发展包装企业家,发泡网企业家,果袋企业家,每年从事果品运输的车辆达万辆,年产值达到万元,带动农民增收元。礼泉县多渠道投入资金亿多元,在全县建成年产值亿元涉及发泡网、包装箱等系列果品包装材料企业多家,使礼泉一跃成为西部最大的果品包装材料生产基地。
三、狠抓市场体系和社会中介服务组织建设,拓展国内外市场
果品销售体系日趋完善。全市有果品交易市场个,年交易量达万吨,交易额亿元。投资亿元建设的礼泉西北果品交易中心,是目前西北地区最大的果品批发交易市场。加大外出宣传促销力度,在国内深圳、武汉、南京、满州里、上海、北京、厦门等大中城市设立销售窗口个,有人常年驻点销售,年交易量达到万吨,交易额亿元,每年通过边境贸易出口果品万吨,创汇亿元,在国内形成了比较稳定的销售渠道。
中介服务组织不断发展壮大。我们按照“民办、民营、民受益”的原则,鼓励、引导果区的县、乡、村各级组建果业协会或专业合作社,加化管理,规范运作,保证了各类果业中介服务组织的健康发展和逐步壮大。全市共组建果农协会个,会员人,各类中介服务组织达个,年经销果品吨以上的大户个。淳化十里塬果农协会在苗木提供、病虫防治、果品销售、信息服务等
第四篇:关于我县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的汇报
关于我县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的汇报
长武县人民政府 2011年5月
主任、副主任、各位委员:
受县政府委托,我就我县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做以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近年来,我们按照县委、县政府 “工业立县、果畜富民”的总体思路,把以苹果为主的果业生产作为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和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来建设,采取壮大生产基地、提升果品质量、培育龙头企业、壮大服务组织、提高组织化程度等措施,有力地推进了全县果业产业化的进程。目前,全县苹果面积已发展到24万亩,挂果面积14万亩,总产24万吨,产值8.5亿元,人均果业纯收入3250元,发展果品加工、贮藏、营销企业13家,果业中介组织486个,以苹果为主的果业已成为我县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工作。
一、壮大基地规模,夯实产业化发展基础
农产品基地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前提。多年来,我们紧紧抓住基地建设这一基础不放松,认真贯彻执行县委、县政府关于加快苹果基地建设一系列文件精神,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相对集中、连片栽植”的原则,每年都把苹果基地建设列为果业工作的主要任务和重点项目,抓落实,使我县以苹果为主的果业基地规模不断扩大,2008年到2010年三年,全县新建果园 3万余亩,引进和栽植玉华早富、秦阳等名优新品种示范园5280亩。到目前,全县苹果面积已发展到24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80%,人均1.4亩,覆盖农户3.8万户,以苹果为主的果业已成为我县规模最大的农产品基地,被命名为“中国苹果之乡”。
二、推进标准化生产,全面提升果品质量
果品质量是产业化发展的生命线,近年来,我们积极制定果品生产标准,大力推进果业标准体系建设,不断优化技术路线,创新管理模式,积极推进标准化生产,全县认定无公害果品基地5万亩,绿色果品基地10万亩,有机果品基地2280亩,生产标准不断提高。
一是持续不断地推广以“四项关键”技术为重点的标准化生产技术。为确保果业提质增效,我们以“大改形、强拉枝、巧施肥、无公害”四项关键技术为重点,强力推进标准化生产。在大改形中,突出“间伐改形”这一重点,实行整村、整乡推进;在强拉枝中,突出春秋两个关键时期;巧施肥着重以有机肥为重点,合理搭配氮、磷、钾肥;无公害管理重点抓好病虫害统防统治,突出绿色有机果品生产,坚决抵制高毒、高残留农药使用,加大生物制剂农药及诱虫带、粘虫板、诱虫灯的推广力度,并把果实套袋作为绿色、无公害产品的突破性措施来抓,全县年果实套袋率达到95%以上,红富士全部实行套袋化。目前,全县已实施果树大改形14万亩、强拉枝20万亩、巧施肥22万亩,推广无公害病虫害防治22万亩,安装太阳能杀虫灯600盏,推广使用粘虫板、诱虫带3万亩,“四项关键”技术入户率达到了90%。通过实施“四项关键” 技术,全县优果率达到了76%以上,连续多年被省、市评为果园管理一等奖。
二是加强示范园建设,推进标准化管理。示范园是最直观的教材,是果农受教育、推动工作开展的加速器。在示范园建设方面,我们采取领导包片,技术干部包乡镇、包示范园的办法,实行组织机构、技术力量、工作措施“三到位”。制定了《优质苹果示范园建设标准》,细化落实工作任务和措施。在示范园内高标准应用四项关键技术,推广防雹网、使用太阳能杀虫灯、粘虫板、果园生草、秸杆覆盖等技术,完善果园基础设施建设,安装果园护栏10公里,为整体发展创出新路子。截至目前,全县已建成各级示范园300个,总面积2万亩,其中省、市级示范园21个。示范园优果率达到了80%以上。以庵里、马寨、地掌、长灵、关路、巨家、安家塬、王东、十里铺、地掌为代表的示范园,成为辐射带动我县果园管理上台阶、上水平的典型。
三是强化技术培训,提高果农素质。果农是果业生产的主体,质量要提高,果农是关键。近年来,我们坚持把提高果农整体技术水平作为建设现代果业的重点,采取技术培训、科技入户、科技示范、农业信息化等多种渠道,使每个农民成为果品生产的行家里手。我中心把果园管理技术编印成小册子,印制成年画,分发到全县所有果农手中。在果园管理关键时期,聘请了日本以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省果业局、咸阳职业技术学院等专家举办培训班,并组织县、乡技术干部深入基层,进村入园,现场操作,加强对果农的培训。同时,在县电视台开办了《果业资讯》专题 节目,组织开展务果状元现身说法,巡回宣讲及科技赶集活动,调动了广大果农推广四项关键技术的积极性。在全县组织开展了四届果业科技“百、千、万”下乡活动,把技术、信息、农药送到了田间地头和果农手中。近年来,我县年培训果农3万人(次)以上,印发资料1万余份,培养了一支2000多人的农村骨干技术队伍,在果业生产中发挥了主要作用。
三、培育发展龙头企业,搭建产业化发展的平台
发展产业化,离不开企业的发展。配套企业的发展,能够推动一个产业的升级,带动一个区域经济发展。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也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以苹果为主的果业产业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快果业产业化的决定》等文件,指导我县果业产业化发展,并通过招商引资先后吸引大荔县杨耐冬、扶凤县杨献彬、郑林科以及陆伟斌、刘继民、陈立军等客商和通达果汁、咸果集团、中盛果业公司等企业落户我县,发展果品加工、贮藏、营销企业,促进了我县果业产业化的发展。目前,全县拥有省级果业龙头企业1家,市级5家。拥有年产量1.2万吨的果汁厂一个,果品分选线6条,惠远果业公司、咸阳果业集团,中盛、华夏、振兴、隆鑫、明洪、昌盛、福汽、兴盛、长乐等13家果品贮藏营销企业。到目前,全县气调、冷藏量达到8.2万吨,可占到全县苹果总产量的34%,在全省名列前茅。通达果汁厂年消化残次果8—10万吨,年上缴税金260万元,直接增加果农经济收入5000多万元,并解决了120余人的就业问题,彻底解决了我县及周边地区果农卖果难的问题。咸果集团已成为省级果业 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惠远公司是目前我县规模最大、也是咸阳市规模最大的果品贮藏企业,总贮藏量已达3万吨,年营销果品能力5万吨,公司2006年被认定为市级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10年果季贮藏苹果2.5万吨,营销苹果4万多吨,销售收入9800万元。其中出口苹果700吨。中盛公司是一个集绿色果品生产、加工、科研、外贸出口为一体的现代化中型市级重点龙头企业。2010年,完成苹果贮藏、加工、销售5000吨,其中出口240吨,华夏、振兴、明洪公司都是市级龙头企业,它们坚持以营销促发展,同广州、昆明、武汉等地众多客商建立了长期的供货关系,使果农的果品通过这些企业进入市场,实现增值增效、随着企业数量的增加和规模膨胀,对果农的生产和销售的带动作用增强,全县40%以上的果农户已“融入”产业化经营的圈子,企业和果农的利益联接机制不断完善,去年庵里果业专业合作社与宁波三江购物俱乐部有限责任公司鉴定购销合同,实行定单生产,销售160万斤,收入387万元,实现了企业与果农共赢。另外,我县目前还有果袋生产厂7家,发泡网厂1家,这些企业既拉长了产业链,又拓展了龙头企业自身发展领域,消除了果农的后顾之优,全县“生产、加工、贮藏、营销”为一体的产业化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四、创新服务机制,增强产业化经营活力
近年来,全县围绕苹果这一主导产业,采取多形式,多领域、多渠道的方式,加快产业服务体系建设。目前,全县拥有果业协会和果业技术推广站各1个,乡镇果业综合服务站11个,村级苹 果专业合作社组织15个,果业科技示范户2500户,经过培训,培养发展果品中介服务组织486个,这些组织,特别是以果行为主的中介组织,每年组织销售苹果,占到总产量的80%以上,成为果品销售的主力军。同时,为了创新服务机制,营造产业化发展经营良好氛围。县上也成立了果业产业化发展领导小组,指导全县果业产业化发展。县上还将果业产业化企业发展列入全县招商引资的重点内容,多次组织参加省、内外的各种洽淡会,进行果业招商引资。县上积极扶持发展产业化企业,在果业企业用地、银企对接、重点项目申报、企业认证、贷款贴息等方面为企业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为了加快产业化发展步伐,县上每年都在基地建设、示范园建设、果品促销、宣传培训、企业建设等方面投入资金促进发展,2008年到2010年三年县上共投入产业化发展资金1046.7万元用于基地建设补助、示范园建设、促销宣传、新技术推广、培训交流以及果业专业合作社、果业重点企业小额贷款贴息等,大大增强了果业产业化发展的后劲。
五、强化宣传促销,全力开拓营销市场
一是每年在果品营销工作开始前,专门召开会议研究部署营销工作,下发《长武县果品宣传促销工作方案》,成立领导小组,加强协调服务。二是强化舆论宣传。依托目前注册的“醇古红”、“中盛园”、“绿琪”商标,开展强势宣传。2008年以来,我们组团参加了省、市组织的各类大型宣传营销推介会8次,先后在昆明、南昌、上海、杭州、咸阳、渭南等地举办了长武苹果展销洽谈会。2007年和2009年还分别赴英国、荷兰、日本进行了宣传 交流。2009年,在陕西日报、农业科技报、咸阳日报、华商报做了宣传,在凤凰网、咸阳电视台做了专题报道,制作了大型喷绘宣传版面和长武苹果网页,创作了歌曲《高原果乡》、快书《长武果业三十年》、小品《果园**》、协助陕西电视台拍摄了电视剧《咱村的苹果红了》、拍摄了碎戏《果乡趣事》等,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宣传长武苹果。近期,我们又与陕西日报及时联系,将做专版宣传。三是优化营销服务。我们已连续多年设立了果品促销一厅式办公室,抽调法院、公安、交警、工商、植检等部门人员,实行联合办公,24小时值班,及时处理各种营销纠纷,保护果商和果农的合法权益。近几年来,一厅式办公室共处理各种纠纷1700余起,涉及果品3.5万吨,此项工作也多次受到省、市部门的肯定。四是创造性地在包装实现了突破,我们印制了长武苹果专用礼品箱、高档手提箱,制作了长武苹果手提袋,同时教育引导果农分级、分等包装销售,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县果品销售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连续多年,我县果品销售顺畅,2009—2010年出现了连续两个价格高稳年份,特别是去年创历史新高。目前,全县果库贮存苹果已销售完毕。
六、存在问题及今后工作建议
总之,近年来,我们在果业产业化发展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促进了果业生产的发展,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一是基地规模相对偏小,品种结构有待调整,发展布局不均衡。经过多年努力,我县苹果面积虽有较大发展,但相对于其它县区来讲,规模还比较小,加之在现有的果园中15年 生以上面积达到5万余亩,同时受公路、铁路建设、城市建设、老园退化等因素影响,我县果园面积呈下滑趋势,且在现有果园布局上呈现出北塬几个乡镇面积所占比重大(占全县总面积的70%),南塬的枣元、巨家、亭口、冉店几个乡镇面积较小,而且苹果栽植塬地面积大(占67%),沟坡面积小(占33%)。我县山坡地资源充足这一优势没有发挥出来。从现有栽植品种来看,以中、晚熟品种为主,早、中熟品种比例较小,从而导致苹果货价期短、影响了果业效益的进一步提高。二是果业配套服务体系薄弱,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果品质量不高。全县果业技术服务体系薄弱,尤其是乡村两级缺乏技术推广队伍,加之受技术队伍、基础设施等因素的影响,县级果业技术推广站的创新能力、新技术研发能力不强。同时,受乡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影响,现有果农作务水平不高,接受新技术能力差,在新技术的应用、推广方面不主动、不配合,致使技术落实不平衡,加之果农投入意识不强,在主要环节,比如有机肥投入、花果管理等方面投入不足,土壤有机质低、果园密度大,影响果品质量提高,同时,花期低温、霜冻等自然因素,也是影响果品质量进一步提高的一个重要原因。三是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普遍规模小、带动能力不强。龙头企业是发展果业产业化的火车头,它的带动能力强弱决定了果业产业化的规模进程和效益。目前,我县果业企业大都处于发展的初期,规模小,吸引外来资本和投入不多,规模效益低,带动能力不强,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当有限,而且少数龙头企业没有建立起配套基地,对农户的带动作用就更小了,现阶段,我们还缺乏专业的贸易批发市场、高档包装箱生产还处于空白,冷链运输还没有形成气候。四是果业产业化经营程度不高。企业重加工、重流通、轻培育、轻服务;基地建设重生产、重数量、轻市场、轻流通,企业和农户之间还没有真正建立起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机制。同时,我县果业专业合作组织数量少,功能不完善,带动作用发挥不充分。五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的资金不足。由于果业企业投入见效缓慢,受自然影响比较大,银行放贷的风险大,单笔成本也相对高,银行放贷积极性不高,成为制约我县果业配套产业发展的瓶颈。
在今后工作中,我们的思路是: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壮大果业基地规模为基础,以提质增效为重点,以市场为导向,以示范园建设为抓手,实施板块推进,推动标准化生产,全力发展绿色有机果品,积极培育扶持龙头企业,努力开拓国内外市场,全力打造长武苹果优势品牌,不断提升长武苹果市场综合竞争力,推动果业生产持续健康发展,为新农村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主要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扩大基地规模,夯实产业基础
积极推广大苗建园,调整优化品种结构。“十二五”期间,每年新建果园1万亩,使全县苹果面积发展稳定到26万亩。
2、大力推进果业标准化生产,提高果品质量
持之以恒地推广“四项关键”技术,大力开展标准化果园建设,实施板块推进,进一步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利用2—3年时间,建成洪家、地掌2个万亩苹果标准化产业示范区;加强肥源 建设,重点抓好农家肥和堆沤造肥,示范推广果树秸杆粉碎发酵还田技术,扩大种草面积,力争在三年内使有机肥建设有较大改观;全面加强技术培训,创造机会,组织果技干部和果农出外研修学习,每年计划培训技术骨干100人,力争三到五年全县轮训一遍。
3、加快配套产业发展,提高产业化水平
紧紧围绕“龙头”做文章,用抓工业的理念抓好果业产业化发展,对现有果业企业采取升级、改造等办法,提高档次及管理水平,并着力培育一批加工、流通、服务和基地型的龙头企业,用3—5年时间,再新发展3—5户实力强的果品营销龙头企业,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力争到2015年,使全县果品贮藏能力达到12万吨,商品处理能力达到5万吨,年鲜果出口能力超过万吨。同时,我们要加大对果业专业合作社的培育和发展,到“十二五”末,全县新发展果业专业合作社80家,大力开展农民经纪人培训,引导农民经纪人与龙头企业建立关系,实现单纯从事农副产品收购向生产、加工、贮藏、运输等一体化经营方式转变,全县新培养果品经纪人200余人,使全县果品经纪人超千人,成为农民增收的带动力量。
4、强化宣传,强力打造长武苹果优势品牌
采取多种形式,进一步强化宣传工作,在宣传现有的“绿琪”、“中盛园”、“醇古红”、“雁鸣”等品牌的基础上,加快“长武苹果”品牌的注册及完善工作,并把有机、绿色、无公害苹果的生产及宣传做为我县果业占领国际、国内市场的制高点进行宣传,从而提高长武苹果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突出有机、绿色、无公害这一品质特色,强化宣传和推介,努力打造长武苹果产地品牌,不断提高我县苹果在国内外市场占有率和知名度,扩大市场影响,给力果业产业化发展。同时要按照“网络化、连锁化、规模化”的发展思路,采取设立直销窗口、设点经销、果行代销等方式,不断拓宽销售渠道。国内市场在现有广东、福建为主的东南市场基础上,不断繁荣和增强华南、西南市场,开拓浙江及东北等市场;国际市场重点扩展以俄罗斯为主的东欧市场,以越南、新加坡、老挝为主的东南亚市场和英国、荷兰为主的西欧市场,大力开展进军超市行动,加强与人人乐、沃尔玛、爱家超市的联系,扩大长武果品市场占有率,推动果业又快又好发展。
5、完善机制,加大果业生产的投入
要健全果业生产服务体系,着力解决果业技术力量不足,人员青黄不接,基础设施较差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建立健全能够充分调动果农生产积极的投入机制,鼓励果农加大果园投入,采取财政资金扶持政策,支持果业产业发展,并多渠道争取农业产业化项目,推进现代果业健康发展。
第五篇:绵阳市委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奶业产业化建设的决定
绵阳市委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奶业产业化建设的决定
2004-03-0
2绵委发[2003] 15 号
各县(市、区)委、人民政府,高新区、科创区、经开区、农科区、仙海区党工委、管委会,科学城办事处党委、办事处,市级各部门:
近年来,随着我市经济快速发展,奶业总产值以每年26%的速度增长,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态势。大力发展奶业,已成为农业结构调整的突破口,成为农民增收的切入点,成为农村致富奔小康的助推器,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为把我市建成全省奶业大市,发挥奶业在建设绵阳科技城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重要作用,特作如下决定:
一、明确产业定位,加强科学规划,认准发展目标
(一)牛乳是营养全面而丰富的食品,含有能促进人体发育以及维持健康水平所必需的营养成份。近年来,我市城镇居民喝牛奶的比例已接近1/5。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牛奶的需求还在不断膨胀,对牛奶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需求水平正向新的层次跨越,形成了巨大的奶业发展空间,呈现出巨大的市场潜力,具有无限广阔的前景。
(二)奶业是我市畜牧业的重要支柱,种草养牛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标志。我市境内生态环境良好,草畜资源丰富,不少地区和广大农户具有养牛的传统和积极性,发展奶业的条件得天独厚。但不容忽视的是,我市奶牛养殖的市场化运作体系尚未形成,体制、机制创新滞后,经营理念落后,技术水平低,投入不足,特别是奶源基地建设滞后,已严重地制约了我市奶业的发展。各级各部门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妥善处理和解决这些问题,促进奶业有一个大的发展。
(三)全市奶业发展的目标是:2004 年全市奶牛存栏力争达到1.2 万头,到2005 年,实现奶牛存栏2 万头,种草5 万亩,建成奶牛养殖小区30 个,年产鲜奶6-8 万吨,实现工业产值3亿元。到2010 年,全市实现奶牛存栏5 万头,种草10 万亩,建成奶牛养殖小区150 个,年产鲜奶15 万吨,实现工业产值6 亿元。到2020 年,实现奶牛存栏10 万头,种草20 万亩,年产鲜奶30 万吨,实现工业产值10 亿元以上。
(四)我市奶业发展的思路是:政府引导,企业带动,创新机制,多元投入,全面发展,做大做强。
在2003年—2005 年间,建成以“雪宝”和“阳光”两个乳业公司为中心的乳品加工基地。乳品加工企业要起点高,设备先进,管理科学,创新营销,确保质量,跨进全省一流乳制品企业的行列,成为我市奶业发展的龙头。
2003年—2005 年间,我市奶源建设要以涪城、游仙为重点,带动安县、江油、三台等地发展,因势利导,尽快形成奶业产业带。奶牛养殖要走建设规模化养殖小区与农户分散饲养相结合的路子,大力发展规模化养殖小区。雪宝、阳光要率先建立起奶牛养殖核心示范区。规模养殖小区要实行集中喂养,“统一防疫、统一供料、统一供精、统一配种、统一挤奶、统一收购”的全过程标准化生产。小区建设要力求做到功能齐全、配套完善、管理先进,科学喂养,质量为先,在积极扶持高产奶牛繁育中心和核心示范区的同时,引导和鼓励奶牛散户走进小区。
2003年—2004 年在涪城区形成以“雪宝”乳业为依托,带动建立起10 个规模在500 头以上的奶牛养殖小区,全区奶牛存栏总数要力争突破6000 头。
2003年—2004 年,在游仙区形成以“阳光”乳源为依托,带动建立起7 个规模在500 头以上的养殖小区,扶持存栏牛在100头左右的大户14 户,全区奶牛存栏总数力争突破4000 头。
在涪城、游仙重点发展的同时,其它县区也要从实际出发,搞好规划,依托乳品加工企业,建立起高标准的饲养小区,鼓励有条件的农民和其它人员进入小区,发展奶牛。
(五)在奶业发展中,市畜牧局要发挥指导和服务的重要职能,要根据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制定奶业发展中长期规划;按照“适度集中、突出重点、合理布局”的原则规划、建设好规模养殖小区和养殖大户;督促奶业发展的各项政策得到有效落实,做好各方面的协调工作,为发展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
二、制定落实优惠政策和措施,积极引导全市奶业快速健康发展
(六)用新型工业化理念指导奶源基地建设,使奶牛养殖业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劳动密集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尽快形成以高产奶牛繁育中心、龙头企业核心示范小区、规模养殖小区为主体的集中饲养、机械挤奶的现代化生产体系。严格执行无公害生鲜牛乳生产技术标准和生产技术规程,建设生态、安全、优质、高效的奶牛养殖园区。
(七)城市近郊要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优质牧草,大力推广秸秆青贮技术,实现以草换粮、以草换牧、以草换肉、以草换奶、以草换生态、以草换效益,农牧结合、种养并举的大格局。各级政府要积极支持规模化养殖的奶牛小区建设,对各类投资主体利用“四荒”地建设奶牛养殖小区或修建奶牛圈舍以及投资主体在已依法取得使用权的土地上建设奶牛养殖小区或修建奶牛圈舍的用地,一律视为农业生产用地,不得以任何方式收取土地占用费和其它税费。
(八)逐步规范龙头企业与奶农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强化带动能力。鼓励企业之间、企业与奶农之间、奶农与奶农之间组建各类不同形式、不同性质的公司、合作组织,形成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本为核心,以利益为纽带,加工企业与奶农紧密结合,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济利益共同体。合理协调好加工企业与奶农的利益联结关系,大力推广“订单农业”。实行最低保护价收购,建立保护机制,切实保护好奶农的积极性。企业要合理规划建设收奶站,方便奶农售奶。小区要实行机械化集中挤奶,确保牛奶的卫生与质量安全。
(九)切实完善奶牛业的管理和服务链条。市、县畜牧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畜牧行政执法,切实规范奶牛医疗、配种和饲料产销市场秩序,加强对龙头企业乳制品和奶牛养殖小区牛奶质量的检测;要加强技术服务体系建设,由畜牧主管部门牵头,分期分批组织对畜牧管理人员、兽防人员、种草养牛业主及奶农进行政策、业务知识、科技推广的培训,搞好技术指导和技术服务,特别要在规模养殖小区的建设、疫病防治、指导奶农科学喂养、引进和培育良种、新技术推广等方面狠下功夫,力争建成一批高标准的奶牛养殖小区。
(十)金融、保险部门要积极筹措资金,大力扶持奶产业发展。银行、信用社要把奶产业作为投入重点,给予资金倾斜和利率优惠。农业银行重点支持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建设,所需信贷资金由龙头企业提供担保;商业银行应对雪宝、阳光两家龙头企业设立收购资金专户,给予信贷支持,并派员跟踪管理服务;农村信用社重点解决农户饲养奶牛的资金需求。市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中心和市天力担保公司要积极拓展业务,为奶农购买奶牛提供贷款担保。保险公司要全面开展奶牛保险,为奶农提供优质服务,其保费由乳品加工企业、奶农、财政按一定比例缴纳,发生风险赔付时赔偿金首先用于偿还金融机构贷款,以此化解奶农和金融机构的风险。
(十一)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发展奶业。积极引进和扶持市外奶牛养殖业主和国内外知名企业以及有志于奶业发展的企业、单位到我市发展,享受奶业发展全部优惠政策。鼓励社会闲散资金和其它行业的闲置,资金通过参股、合资等形式参与奶业开发。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围绕种草养牛、乳制品加工等环节,搞好项目编制论证和申报,争取国家政策性资金支持。
(十二)鼓励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私营业主、离退休人员、下岗职工、外出务工返乡人员投资奶业。支持农业科研人员、科研机构以及事业单位干部职工以多种方式创办奶牛养殖企业或到乳品加工企业工作,成绩突出者予以晋升和奖励。
(十三)各级政府要加大财政扶持力度。从2004 年起,连续三年从市财政安排的农业产业化资金中切实投入奶源基地建设。乳品加工企业也要多渠道筹措资金用于奶源基地建设。各县(市、区)政府要相应安排配套资金用于奶源基地建设。从2004年起,市财政每年在支农预算中列奶牛发展专项资金,用于龙头企业的贷款贴息或有偿扶持,连续三年不变。要积极帮助和支持龙头企业发展成为国家级龙头企业,积极争取国债资金和国家有关扶持资金。
(十四)以“雪宝”、“阳光”乳业为代表的龙头企业要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加大项目建设和技改力度,提高鲜奶处理能力,提升产品档次,加强经营管理,不断开拓市场,抓住近几年乳业高速发展的契机,发挥其在奶业发展中的支撑带动作用,不断延伸产业链,打造知名品牌,让产品走向全省乃至全国。
(十五)畅通奶业发展绿色通道,凡在市境内运输奶牛、鲜奶、饲草(料)的机动车辆,交通、公安交警、农机主管部门要核发“绿色通行证”,为其提供优质服务,确保畅通。质量技术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积极扶持龙头企业实施名牌战略,争创中国名牌、省级名牌和无公害奶产品。对获得国家、省知名品牌的乳制品加工企业,分别给予奖励。
(十六)要充分发挥各种宣传阵地和媒体的积极作用,大力营造奶业发展氛围,重视培育奶文化,运用各种有效途径,普及牛奶科普知识,正确引导消费群体。
(十七)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实施学生奶计划的意见,全面启动学生奶工程。由各级政府牵头,教育部门与畜牧部门组织落实,对获得学生奶定点生产单位的乳制品企业实行税费优惠,加强监管,确保其提供优质奶品,全面解决学生喝奶难的问题。
三、切实加强对奶业产业化建设工作的领导
(十八)奶业产业化建设是事关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和人民身体健康的长远大计,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奶业产业化建设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重大举措,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制订相应的规划和措施,主动解决奶业发展中存在的各类矛盾和问题。
(十九)建立目标考核和奖惩机制。凡在奶业规划范围内的县区,要将奶业发展作为当地政府工作目标的重要内容,年终进行考核。从2003 年起,市、(县、市)区政府每年要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奖励奶业发展先进单位和个人。
(二十)成立全市奶业发展领导小组,负责对该项工作的领导、组织和协调。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市畜牧局,同时抽调专门人员组成工作班子,负责全市奶业发展的各项具体工作。
附:绵阳市奶业发展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中共绵阳市委
绵阳市人民政府
二○○三 年十 月十四 日
附
绵阳市奶业发展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组 长:马 华 市委副书记 副组长:董维全 市政府副市长 成 员:张学民 市委副秘书长 刘文榜 市政府副秘书长 刘登成 市委农办主任 聂兆和 市财政局局长 梁安礼 市国土局局长 杨昌隶 市畜牧局局长 姜德玉 绵阳质监局局长 陈和平绵阳国税局局长 高 宇 市地税局局长 郭 伟 市农行行长 余志宣 市人保财险公司总经理 赵 黎 市委政研室副主任 胥执俊 市农发办主任 殷德辉 市交通局副局长 符 涛 市人民银行副行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杨昌隶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