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考宝典】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学院——北航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时间:2019-05-13 06:31: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爱考宝典】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学院——北航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爱考宝典】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学院——北航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第一篇:【爱考宝典】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学院——北航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原名航空发动机系,是北航 1952 年建校时最早成立 的、也是北航最具航空航天特色的院系之一。现建有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8 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1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和 2个本科培养专业(飞行器动力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其中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所对应的“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学科,是国家首批(1981年)博士点,1988年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在历次学科评估中稳居全国第一。建院60年来,为我国航空、航天、民航、能源等领域输送了大批高级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航空推进领域的全部八名工程院院士均为学院的毕业生。考研一对一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名师荟萃,有教授44人(博导42人),副教授38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7人; 80%的专任教师具有博士学位。学院科研实力雄厚,拥有“航空发动机气动热力国家科技重点实验室”和面向全行业的“航空发动机数值仿真研究中心”两个国家级科研基地,共获得国家级奖12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 1 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1 项,是北航获国家级大奖最多的院系之一。考研辅导班

一流的师资,一流的科研,孕育出一流的人才。学院应届本科毕业生60%以上继续攻读研究生,其中每年选拔30%以上的优秀本科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10%以上的优秀生可直接攻读博士学位。毕业生在航空航天动力领域具有极其明显的竞争优势,同时在民航、能源、船舶、交通、石油、电力等行业有着广阔的就业前景;学院的本科生、研究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100%。

2011年9月,教育部批示北航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为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学院,探索创新人才培养和教授治学的现代大学制度。学院将参照世界一流大学模式,聘请世界一流大师来院任教,完善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工程教育改革之路。

学院按“飞行器动力工程(国家试点学院)” 和“能源与动力工程”大类专业进行招生,本科四年采用“通识博雅”教育,前两年不细分专业,第三年按学生兴趣和综合考核成绩安排选择专业。学院从2012年开始实行本科生导师制,施行“一生一师”制的个性化培养方案,因材施教;实行赴境外一流大学游学制度,高考成绩进入北航前10%的优秀生(含保送生)优先选送到境外一流大学联合培养。考研辅导

系所设置:

航空推进系

航空推进系以航空发动机为工程背景,承担着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国家重点学科)、载运工具运用工程学科的建设,同时承担本科生“飞行器动力工程”和“交通运输”教学和人才培养任务。在科学研究方面,主要从事航空发动机总体性能、结构、强度、振动、控制、可靠性、测试试车等方面的研究,拥有航空发动机结构强度振动实验室、航空发动机控制实验室和航空发动机陈列室。

航空推进系是由以前的405教研室、406教研室、401研究室、404教研室中总体性能组组成,具有高水平师资队伍,优良的教学和科研环境,已取得了优异的科研、教学和育人成果。目前,全系有13位正教授,均是博士生指导教师,有6位副教授,其中一位是博士生指导教师,其余均是硕士是指导教师。承担的科研项目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面上项目,国家重大基础研究项目(是首席科学家单位),国家高技术研究计划项目,国家和军队的许多重大研究计划和研究项目。研究工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多项奖励,发表了许多重要的学术论文和技术专著。人才培养方面,产生了一项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等教学研究成果。

航空推进系是我国航空发动机强度振动、安全性、可靠性等研究和教学的重要基地,中国航空学会强度振动专业委员会和可靠性专业委员会均挂靠该系,并与航空、航天、船舶、民航、石油化工、能源等行业部门建立了密切联系,开展了广阔的科研合作及人才培养工作,并积极开展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向着国际知名的目标迈进。

培养定位:

以优势的航空推进学科群为依托,以先进航空推进技术为特色,通过三个培养体系的建设,通过科研与教学的互动,努力为我国国防和国民经济培养具有领军和领导潜质的高级人才。

主要领域:

航空发动机原理及性能,航空发动机结构强度及振动,航空发动机可靠性,航空发动机控制,航空发动机测试及试车、新型推进装置研究等方面。

教学设施:

大型和小型高速转子动力特性试验台,高温构件疲劳试验机,多种振动试验台,先进数据采集系统、先进信号分析系统,发动机控制系统试验台,发动机试车台。

师资力量:

共有教师28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11名博士生导师,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5名。

流体机械系

流体机械系主要涉及叶轮机械气体动力学、计算流体力学、湍流及旋涡流动、叶轮机气动弹性力学、气动声学、水声工程、叶轮机分离流动机理与控制、流体机械综合气动扩稳技术、民用叶轮机械技术开发、新能源动力及微小型动力等诸学科的教学与研究。流体机械系承担了大量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航空科学基金、航天科学基金、“国防973”和预研、型号及民用领域等科研项目。流体机械系是航空发动机气动热力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系在进行流体机械基础理论和工程应用研究的同时,开展了众多项目的流体机械实验研究,拥有:低速大尺寸压气机实验台、中速压气机实验台、高速跨音压气机实验台、低速轴流压气机尾流撞击实验台、平面叶栅和环形叶栅实验台、民用风机多功能实验台、流体声学实验台和大量先进的测量设备。

曾荣获多项国家及省部级各类科技奖。具有工程院院士、“国家安全重大基础研究”项目首席科学家、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等多名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主要领域: 叶轮机气动设计技术,叶轮机数值仿真技术,叶轮机内流测试技术,叶轮机内部复杂流动理论及控制,叶轮机内湍流及湍流模型,非定常综合气动扩稳研究,高超声速强预冷航空发动机,气动声学,风力机设计及风电场研究,水声工程等。教学设施:

中、低速大尺寸压气机试验台、高速压气机试验台、低速尾流撞击试验台、叶栅风洞、消声室、校准风洞、水槽和多套并行计算机群等。师资力量:

共有教师27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长江学者2人,教授11人,副教授9人,具有博士学位25人。

工程热物理系

工程热物理系以航空航天为背景,瞄准世界科技发展的前沿,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从事航空发动机及高超声速飞行器的传热、燃烧、热防护及新兴能源转化和利用、常规能源有效利用方面的高级工程设计及研究型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工作。

工程热物理系的前身是热工教研室(含实验室),为我校成立最早的教研室之一。曾承担了全校的工程热力学、传热学、热机学和热工测量学的教学任务。长期以来以重视教学而著称,一直保持较高的教学质量,为我国的航空航天事业和民用热工领域培养了大批的相关专业人才。为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1985年开始招收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本科生,2003年1月成立现在的工程热物理系。工程热物理系拥有大量国内一流、国际水平的航空发动机相关专业高水平实验研究设备和平台,主导建设和管理的热工实验教学中心2009年获得北京市示范实验教学中心称号。

工程热物理系以其崭新的面貌正在朝着北航争创“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目标进军。在工程热物理、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热能工程和动力机械及工程四个二级学科上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设国家博士后流动站。同时工程热物理系也是航空发动机气动热力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科学研究上,坚持“应用基础研究”及“工程应用”两个平台融合发展,注重学科交叉,承担和完成了大量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航空科学基金、航天科学基金、“国防973”和预研、型号、新兴能源及民用热工领域等科研项目百余项。工程热物理系经过多年发展,在旋转换热、航空航天先进热防护技术、湍流理论、微小型燃气轮机等科学研究方面取得了巨大成绩,为我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工程热物理系具有“沙丘驻涡火焰稳定器”国家发明一等奖获得者高歌教授,国家突出贡献专家、跨世纪人才陶智教授、徐国强教授、丁水汀教授和两届“国家安全重大基础研究”即“国防973”首席科学家陶智教授等中外著名学者。

主要领域:

旋转部件内部的流动与换热,太阳能热发电技术,分布式能源,微型发动机,湍流理论(创立湍流理性方程体系),高强度燃烧与火焰稳定技术(沙丘及龙卷风燃烧体系),涡升力及空气动力学(碟形飞行器),减阻降噪技术(潜艇声隐身),航空发动机余热增推技术,航空发动机热端部件的冷却研究,空气系统的设计,波瓣喷管的流动和换热,常规能源节能技术,高效换热器,加热、隔热、防热、储热技术,旋涡真空能基础理论与实验研究。

教学和科研设施:

多功能旋转换热试验台、旋转叶子外换热试验台、多功能风洞、两个科研教学用风洞以及一个大型热工教学基地。

师资力量:

拥有以高歌、陶智教授为代表的多名中外著名学者,现有教师22人,教授5 人,副教授7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12人。

热能工程系

热能工程系面向航空航天和新能源领域,主要开展航空发动机及冲压发动机进排气系统、燃烧室、涡轮等核心部件,以及新型燃料及利用、太阳能、低排放燃烧等新能源及节能减排领域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工作。为国家培养了院士、科研和技术骨干、知名企业家等大批优秀人才,取得了一大批重要科研成果,为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热能工程系承担了热能工程、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等学科的建设工作。其中“高性能液雾燃烧”是航空发动机气动热力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的五个科研方向之一。目前正全力建设航空科学国家实验室航空动力部,将燃烧方面的研究能力提升到与NASA Glenn研究中心,德国DLR燃烧技术中心等国际一流国家实验室水平。

在科学研究方面,先后承担了大量的国防973、863、国家自然基金、总装预研基金、国防预研、型号攻关等科研项目。在航空发动机喷雾与燃烧、飞行器红外隐身、生物燃料及应用、燃烧室冷却、矢量喷管、冲压空气涡轮、超跨音对转涡轮、太阳能、低污染燃烧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获得了多项国家及省部级科技奖,发表了大量的高水平文章。

在国际交流方面,与法国中央理工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牛津大学、普渡大学、康涅狄格大学、乔治亚理工学院等国际知名大学建立了紧密的教学和科研合作关系,包括联合培养博士、学术交流、合作研究等,引进了国家千人计划专家Sung教授,聘请了普林斯顿大学Law教授(美国工程院院士)为名誉教授,与普渡大学Mongia教授成立了中外联合燃烧基础研究团队,与牛津大学Edwards 教授(英国皇家院士)共同开展了太阳能光解制氢研究。

培养定位:

以先进航空推进技术为特色,以新兴能源发展为牵引,以前沿科研引入教学为支撑,以国际化促进水平的全面提高,努力为我国国防和国民经济培养具有领军和领导潜质的高级人才。

主要领域:

航空航天领域包括进排气系统气动热力学,航空发动机、冲压发动机、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红外隐身,航空先进涡轮理论与工程等。国民经济领域包括新型燃料及利用、太阳能、低排放燃烧等。

教学和科研设施:

气源:拥有国内高校最大的气源系统,为实验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燃烧:单头部高温高压燃烧试验台、旋流喷雾燃烧试验台、驻涡燃烧试验台、常低压燃烧试验台、燃烧不稳定性试验台、喷雾试验台、火焰筒气膜冷却试验台等。

气动:变马赫数风洞、多分力矢量喷管试验台和超跨音对转涡轮试验台。

仪器:多普勒激光测速仪,粒子图像测速仪,平面激光诱导荧光仪,红外热像仪,色谱质谱仪等先进仪器。

师资力量:

教职员工24人,其中国家千人计划专家1名,教授6人,副教授9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5人,具有海外留学和进修经历的教师占全体人员的比例为58%。

下载【爱考宝典】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学院——北航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word格式文档
下载【爱考宝典】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学院——北航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