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浙江省警官学院监狱系统考试法律基础之民法
○ 民法是是规定并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间、法人间及其他非法人组织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 民法调整对象:平等主体间的财产关系和平等主体间的人身关系
◎ 基本原则: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公序良俗、禁止权力滥用 ◎ 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和特征
指由民事法律规范所调整的社会关系,也就是由民事法律规范所确认和保护的社会关系。特征:
1.民事法律关系是平等主体之间的关系
2.民事法律关系是基于民事法律事实而形成的社会关系.3.民事法律关系是以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 ★ 自然人
A.民事权利能力是民事法律赋予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从而享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普遍性、平等性、统一性、不可分离性)
B.民事行为能力自然人通过自己的行为从事民事活动,参加民事法律关系,取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能力
1.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18周岁,精神正常的人/满16周岁,以自己劳动收入谋生的人; 2.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已满10周岁、未满18周岁的,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人; 3.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未满10周岁,完全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人
C.宣告失踪:指经利害关系人的申请,由法院依照法定条件和程序,宣告下落不明满一定期限(2年)的公民为失踪人的民事法律制度。
宣告死亡:是指经利害关系人申请,由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判决宣告下落不明满一定期限的公民死亡的民事法律制度。
○ 法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社会组织
企业法人、机关法人、事业单位法人、社会团体法人
★ 民事法律行为:民事法律行为是指公民或法人以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为目的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合法民事行为 特征:
1、应是民事主体实施的以发生民事法律后果为目的的行为;
2、应是以意思表示为构成要素的行为;
3、应是合法行为。
一般成立要件:1.当事人。2.意思表示。3.标的(即行为的内容,也就是行为人实施民事行为所要达到的效果)
实质要件:
(1)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2)意思表示真实。
(3)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形式要件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民事行为还须具备形式要件才发生效力。比如有些民事行为,法律规定必须采取书面形式才能生效,或者履行公证、批准、登记程序才能生效,或者交付标的物才能生效。◎无效民事行为指欠缺法律行为根本生效要件,自始、确定和当然不发生行为人意思之预期效力的民事行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民事行为;因欺诈、胁迫而为的损害国家利益的民事行为;恶意串通的民事行为)
可撤销的民事行为是指已经成立且已生效,因为意思表示不真实或者其他法定原因,行为人有撤销权的民事行为。(重大误解;显失公平;欺诈、胁迫、乘人之危)★ 代理:代理是指代理人以被代理人(又称本人)的名义,在代理权限内与第三人(又称相对人)为法律行为,其法律后果直接由被代理人承受的民事法律制度 特征:1.代理行为是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后果的民事法律行为
2.代理人一般应以被代理人的名义从事代理行为 3.代理人在代理权限范围内独立为意思表示 4.代理行为的法律后果直接归属于被代理人
种类:委托代理;法定代理;指定代理(人民法院或有权机关)○ 代理终止原因:被代理人取消委托;被代理人死亡;代理人辞去委托;代理人死亡;其他不能为)○ 无效代理:民事行为因为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而归于无效 ◎ 物权:是指权利人依法对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
特征:1.物权是权利人直接支配物的权利,即物权是一种支配权
2.物权是排他性的权利
其一,物权人有权排除他人对物上权利之行使的干涉,可以对抗一切不特定的人,所以物权是一种对世权或称绝对权。
其二,同一物上不许有内容不相容的物权并存。
3.物权是权利人直接享受物的利益的权利,物权的目的在于享受物之利益。
★ 财产所有权:权利人对自己的财产依法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取得:分原始取得和继受取得
原始取得:1.先占;2.拾得遗失物;3.发现埋藏物或隐藏物;4.善意取得:无处分权人将不动产或动产的所有权移转给他人或设定他物权,受让人因善意而依法取得该物的所有权或他物权的制度;5.添附
继受取得:通过发了行为或法律事件
丧失:所有权的转让;标的物灭失;所有权主体的消灭;所有权的抛弃;所有权被强制消灭。★ 共有:指某项财产同时属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民事主体所有的民事法律关系
分类:按份共有(共有人按各自的份额对同一财产享有所有权);共同共有(基于共同关系发生的、各共有人对共有财产享有平等的所有权-连带责任)
○ 相邻关系:是指相邻不动产的所有人和使用人,在行使对不动产的所有权或使用权时,相互之间应当给予必要的便利或接受必要的限制所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
○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是指业主对于一栋建筑物中自己专有部分的单独所有权、对共有部分的共有权以及因共有关系而产生的管理权的集合性权利(成员权)◎ 债是特定民事主体之间以债权和债务为内容的法律关系
特征:债是一种法律关系;债是特定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债是特定当事人之间得请求为特定行为的法律关系;债是能够用货币衡量评价的财产法律关系;债是按照合同或者法律规定而发生的法律关系 ○ 债的发生、变更和消灭
发生:合同;单方允诺;侵权行为;无因管理(没有法定或约定的义务,为避免他人利益受到损失而进行管理或服务的行为);不当得利(无法律或合同上的依据,是他人财产受到损失而使自己获得利益的法律事实);缔约过失;其他原因
消灭:履行;解除;抵销(互负债务,根据法律规定将双方债务相互冲抵);提存(有无债权人的原因而无法交付履行的标的物时,债务人将其交给提存机关以消灭债务的行为);债务免除;混同;债务更新 ★ 合同:合同是当事人或当事双方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关系的协议
特征:
1.合同是两个以上法律地位平等的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的协议。2.合同以产生、变更或终止债权债务关系为目的。3.合同是一种民事法律行为。
种类:单务合同和双务合同;有偿合同和无偿合同;有名合同和无名合同;要式合同和不要式合同;主合同和从合同;实践合同和诺成合同
◎ 要约:是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发出的希望与对方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发出要约的一方称要约人,接收要约的一方称受要约人 要约具备的条件:
(1)须是特定的当事人的意思表示(2)须向特定的受要约人发出
(悬赏广告、商业广告、自动售货机售卖商品、公共汽车驶入站台载客)(3)须具有缔约目的,表明经受要约人承诺即受要约的约束(4)要约的内容须具体确定,具备足以使合同成立的主要条款
◎ 承诺:承诺是受要约人同意要约的意思表示
成立条件:
①承诺须由受要约人作出 ②承诺须向要约人作出
③承诺的内容须与要约的内容一致。④承诺须在承诺期限内作出
○ 合同担保,指合同当事人依据法律规定或双方约定,有债务人或第三人向债权人提供的以确保债权实现和债务履行为目的的措施。如保证、抵押、留置、质押等。合同的履行,指的是合同规定义务的执行。
合同的转让,是指在合同依法成立后,改变合同主体的法律行为。
合同变更,指有效成立的合同在尚未履行或未履行完毕之前,由于一定法律事实的出现而使合同内容发生改变。
合同的解除,是合同有效成立后,因当事人一方或双方的意思表示,使合同关系归于消灭的行为。
合同终止,指合同当事人双方在合同关系建立以后,因一定的法律事实的出现,使合同确立的权利义务关系消灭。
○ 财产继承,是指因公民死亡时对其个人的财产进行继承而发生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 ◎ 财产继承特征:
(1).财产继承的发生原因具有特定性:财产继承是因公民死亡而发生的法律现象,这是财产继承发生的法定原因
(2)财产继承的主体范围具有限定性:法律规定范围内自然人;其他为受遗赠人。(3)财产继承的客体范围具有限定性:个人合法财产(4)财产继承的法律后果具有权利变更性
基本原则:
1、保护公民的财产继承权原则
2、继承权平等原则
3、养老育幼原则
4、互谅互让、和睦团结的原则
5、权利义务相一致原则 ★ 继承权的取得和丧失
一、取得:
A.法定继承:指按照法律规定的继承人范围、继承顺序、遗产分配原则进行继承的继承方式。1.代位继承:是法定继承的一种特殊情况,是指在被继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继承人死亡的情况下,由被继承人的子女的晚辈直系血亲代替该先死亡的子女继承被继承人的遗产的法律制度
2.转继承:被继承人死亡后、遗产分割前,未放弃继承权的继承人也死亡的,其应得的遗产份额转由他的继承人继承的,为转继承。
B.遗嘱继承:是指于继承开始后,继承人按照被继承人的合法有效的遗嘱继承被继承人遗产的法律制度
二、丧失:故意杀害被继承人的;为争夺遗产而杀害其他继承人的;遗弃被继承人,或者虐待被继承人情节严重的;伪造、篡改或者销毁遗嘱,情节严重的 ◎ 遗赠
将财产无偿赠与国家、集体或法定继承人意外的人,并于立遗嘱人死亡后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法律行为。
1、是一种要式法律行为
2、单方法律行为
3、遗赠人行使遗赠权不得违法法律的规定
4、标的仅仅是财产上的权力,不能是遗赠人财产中的义务
5、遗赠是遗赠人死亡后发生法律效力的行为
6、接受遗赠的权利人具有不可替代性 ◎ 遗赠抚养协议
遗赠人与抚养人签订的、由抚养人承担遗赠人生养死葬的义务,遗赠人将自己的合法财产的一部分或者全部于其死后转移给抚养人所有的协议。
1、是一种双方的、诺诚的法律行为
2、双务的、有偿的法律行为
3、优先适用
抚养人可为自然人可为集体所有制组织。为自然人时,与遗赠人间不能存法定的抚养关系。○ 人身权是指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的与其人身不可分离而又无直接财产内容的民事权利。
特征:
1.人身权与权利主体的人身紧密联系,不可分离
2.人身权具有不可转让性、不可剥夺性除法人、非法人组织的名称权可以依法转让外,任何权利主体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让其人身权。
3.人身权是一种没有财产内容、不直接体现财产权益的民事权利,人身权虽无财产内容,但与权利主体的财产权有一定的联系。其一,人身权是某些财产权取得的前提。其二,人身权可以转化为财产权。其三,人身权受到损害时的财产性补偿 4.人身权是绝对权和支配权。
○ 民事责任:是民事主体违反民事义务而依法应承担的民事法律后果 1.具有强制性和一定程度的任意性 2.具有财产性
民事责任以财产责任为主,非财产责任为辅。3.具有补偿性 补偿性,是指民事责任以补足民事主体所受损失为限。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民事责任也具有惩罚性。★ 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1.损害事实;2.实施行为;3.因果关系;4.过错 ★ 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确认民事责任归属时所依据的法律原则。
(一)过错责任原则
指民事主体只有在主观上有过错的情况下,才对因自己的行为造成的损害承担民事责任。
(二)过错推定
所谓过错推定,是指在法律有特别规定的场合,从损害事实本身推定行为人有过错,并对此承担侵权责任。
过错推定仍属于过错责任原则,即仍然要求行为人有过错才承担侵权责任.但是,过错推定有其特殊性,即实行过错举证责任倒置。
(三)无过错责任原则
所谓无过错归责原则,是指对造成损害的行为不再强调行为人主观上的过错,而仅以损害后果是由行为人造成的作为确定民事责任归属的法律原则。
(四)公平责任原则 ★ 免责事由:
一、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或者造成他人权利损害的
二、因受害人的故意或重大过失,使合同不能履行或造成自己权利损害的
三、因正当防卫、紧急避险造成他人损害而无不当或未超过必要限度的
◎ 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回财产;恢复原状;赔偿损失;赔礼道歉;消除影响;恢复名誉
○ 诉讼时效:指民事权利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在法定的时效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当时效期间届满时,人民法院对权利人的权利不再进行保护的制度
○ 除斥期间:指某种权利的法定存续期间,权利人若在此期间内不行使权利,期间届满后,该项实体权利即告消灭 ○ 短期诉讼时效(1年):身体受伤害求赔偿的;出售质量不合格商品未声明的(财产损失:2年);延付/拒付租金的;寄存财物丢/损的
长期诉讼时效:环境污染3年;国际货物买卖合同&技术进出口合同4年
最长20年
◎ 诉讼时效期间的中止、中断和延长
(一)诉讼时效的中止
指在诉讼时效进行期间,因发生法定事由阻碍权利人行使请求权,诉讼时效依法暂时停止进行。适用条件
1.因法定事由而发生: 一是不可抗力; 二是其他阻碍权利人 其他障碍:(1)权利被侵害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没有法定代理人,或者法定代理人死亡、丧失代理权、丧失行为能力;
(2)继承开始后未确定继承人或者遗产管理人;(3)权利人被义务人或者其他人控制无法主张权利;(4)其他导致权利人不能主张权利的客观情形。2.法定事由发生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6个月内
(二)诉讼时效的中断
指已开始的诉讼时效因发生法定事由不再进行,并使已经经过的时效期间丧失效力,从中断时起,诉讼时效重新计算的制度。
(三)诉讼时效的延长 是指人民法院查明权利人在诉讼时效期间确有法律规定之外的正当理由而未行使请求权的,适当延长已完成的诉讼时效期间 适用条件:
1.延长诉讼时效所依据的正当理由(事由)是由人民法院依职权确认的 2.诉讼时效的延长适用于已经届满的诉讼时效
(四)诉讼时效中止、中断和延长的适用 1.普通、特殊均适用 2.最长仅适用延长
第二篇:2014年浙江警官职业学院《法律基础》考试大纲
《法律基础》考试大纲
发布日期:2014-04-0
1信息来源:人力社保厅
浙江警官职业学院招录培养警察类专业学生
2014年改革试点工作教育入学考试《法律基础》考试大纲
一、考试大纲说明
(一)考试内容要求
本大纲在考试内容和具体要求中,提出了三个认识能力层次的要求,即了解、理解、掌握。
(二)考试科目分值分配
法律基础(笔试)100分,其中:社会主义法治理念5%,刑法30%,民法30%,刑事诉讼法15%,民事诉讼法20%。
(三)题型与考核说明
1、试卷的题型一般为四种以上,题型主要有:名词解释、单项选择、多项选择、不定项选择、判断、简析、案例分析等。
2、试卷内容主要考核法律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重点考核运用法律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考试时间:90分钟。
二、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第一部分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1、理解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概念和基本要求;了解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制的关系;掌握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原则。
2、掌握“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内涵、目标和关键。第二部分刑法知识
1、了解刑法的概念;理解刑法的基本原则;理解刑法的效力范围。
2、了解犯罪的概念和基本特征;理解犯罪构成的概念;掌握犯罪主体的概念和条件;掌握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理解犯罪客体;理解犯罪行为、犯罪结果等犯罪客观条件。
3、掌握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的概念和条件。
4、掌握犯罪既遂、犯罪预备、犯罪未遂和犯罪中止的概念、条件和刑事责任。
5、掌握共同犯罪的概念、共同犯罪人的分类及刑事责任。
6、了解刑罚的概念;掌握刑罚的种类;掌握累犯的概念和种类;掌握自首的概念、种类和成立条件;理解数罪并罚的概念和一般方法;掌握缓刑、减刑与假释的概念及适用条件;了解追诉时效的规定。
7、重点掌握刑法分则中交通肇事罪;破坏交通工具罪;组织领导恐怖组织活动罪;生产销售假药罪;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信用卡诈骗罪;故意杀人罪;过失杀人罪;故意伤害罪;过失致人死亡罪;强奸罪;拐卖妇女儿童罪;绑架罪;非法拘禁罪;抢劫罪;盗窃罪;抢夺罪;诈骗罪;敲诈勒索罪;伪证罪;诬告陷害罪;包庇罪;强迫劳动罪;强迫交易罪;贪污罪;受贿罪;挪用公款罪;玩忽职守罪等常见罪名的特征。
第三部分 民法知识
1、了解民法的概念;理解民法的调整对象和基本原则;理解民事法律关系。
2、掌握自然人的有关法律规定;了解法人的有关法律规定。
3、掌握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特征和有效条件;理解无效的和可撤销的民事行为;掌握代理的概念、特征和种类;了解代理终止的原因、无效代理及其法律后果。
4、理解物权的概念和特征;掌握财产所有权的概念、内容和取得和丧失;了解财产所有权的种类;掌握共有的概念和分类;了解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和相邻权。
5、理解债的概念和特征;了解债的发生、变更和消灭;掌握合同的概念、特征和种类;理解要约与承诺;了解合同担保、合同履行以及合同的转让、变更、解除和终止。
6、了解财产继承概念;理解财产继承权的基本特征和基本原则;掌握继承权的取得和丧失;理解法定继承、遗嘱继承、遗赠、遗赠抚养协议的概念和相关规定;掌握遗产的范围和分配原则及其处理。
7、了解人身权的概念和特征。
8、了解民事责任的概念和特征;掌握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和归责原则形式和免责事由;理解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
9、了解诉讼时效的概念和种类;理解诉讼时效的中止、中断和延长;掌握诉讼时效期间的计算方法。
第四部分 刑事诉讼法知识
1、了解刑事诉讼的概念、任务;理解刑事诉讼法法的基本原则;掌握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制度。
2、理解刑事诉讼管辖的概念及确定原则;掌握我国刑事诉讼法关于职能管辖和审判管辖的规定。
3、理解刑事诉讼证据的概念、特征和种类;了解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与运用证据的原则。
4、掌握刑事诉讼强制措施的概念、特征、种类及其适用。
5、了解刑事诉讼程序;理解侦查终结、不起诉、上诉不加刑、死刑复核等相关规定。
第五部分 民事诉讼法知识
1、了解民事诉讼法的概念;理解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掌握民事审判的基本制度。
2、掌握民事诉讼管辖的概念和种类;掌握地域管辖相关规定;了解移送管辖、管辖权的转移和指定管辖相关规定。
3、掌握民事诉讼当事人的特征及种类;了解诉讼代理人的概念及种类。
4、掌握民事诉讼证据的种类;理解证明对象、举证责任、证据保全等民事诉讼证据有关规则。
5、掌握财产保全和先予执行的概念及适用条件;掌握民事诉讼中强制措施的种类及适用;了解期间、送达的规定。
6、了解民事诉讼程序;掌握撤诉、缺席判决、延期审理、诉讼中止和诉讼终结的相关规定。
三、考试参考资料
1、参考教材:高职高专法律类相关教材。
2、相关法律规定: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3)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第三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法律部分总结之第九章民法
第九章
民
法
第一节
民法概论
一、民法调整的对象
——民法是我国重要的法律,它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与每个公
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1、平等主体:
法律主体之间的关系可分为: 1)横向关系(平等主体之间)
2)纵向关系(主体之间属于领导与被领导,管理与被管理,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
2、财产关系:
——是人们在生产、分配、交换与消费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经济内容的关系。
特点:
1)这种财产关系一般基于自愿
2)这种财产关系一般都是有偿的
3)它包括财产流转关系和财产归属关系
案例:下列属于民法调整的法律关系有:
(1)五岁的甲将一块价值5000元的手表赠与幼儿园的女同学乙,甲父找乙父索要,遭乙父拒绝后向法院起诉。(2)某网络公司因漏税被税务局罚款5万元,公司不服向法院起诉。(3)丙盗窃所在公司价值1万元的仪器。
(4)丁是某大学学生,在一次期末考试中因作弊被监考老师抓获,学校对丁做出开除的处分,丁认为学校的处罚
过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5)大学毕业生小王在毕业找工作时因身高不够受到用人单位歧视,小王认为用人单位侵犯了劳动者的平等权,准备提起诉讼。
3、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
1)人身关系——没有财产内容,带有人身属性的社会关系,包括人格关系和身份关系。2)人格关系:基于生命、健康、名誉、肖像、隐私等方面的关系。3)身份关系:基于亲属等身份产生的亲属、监护等关系。
天津出现白酒品牌——锅得缸,相声演员郭德刚认为对其姓名权构成侵权
二、民法的基本原则
民法基本原则对民事活动具有指导功能,无论何种民事行为不得与我国民法基本原则
相违背。它是民法的立法原则;是执行法律、进行民事活动和处理民事问题的根本准 绳;是制定、解释、执行和研究民法的出发点和依据。
1、平等原则:
我国《民法通则》第3条规定:“公民在民事活动中的地位平等。”
平等原则是民法最基础、最根本的原则。 北京“人造美女”杨媛选美**
本案律师认为:中北京天九伟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主办的“第33届环球洲际小姐北京大赛”这项民事活动,应遵循民法的平等原则,只要符合主办方规定参赛资格条件,所有的参赛者在参赛地位上都是平等的,不因参赛选手的社会地位、职业、财富等不同以及是否有过整形而区别对待。
北京市东城区法院判决认为:由于参加选美比赛是一种合同约定的权利,这意味着,大赛主办方能否拒绝“人造美女”参赛,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如果主办方在赛前事先规定“人造美女”不得参赛或在报名时予以拒绝,“人造美女”自然无权参赛;如果事先没有禁止,主办方应遵循民法的平等原则,一视同仁地承诺,接受和让其参赛。主办方无权单方解除合同和取消其参赛资格。在杨媛案件中,主办方擅自取消其决赛资格构成了对“人造美女”的歧视,违反了平等原则。
2、自愿原则:
民法规定——参加民事活动(如买卖、赠与等)当事人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任何
机关、组织、个人不得非法干预。
3、公平原则:
民事活动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应当是公平的。
案例:王某进攻射门时,作为守门员的宋某封门,由于王某射门力量大且速度很快,宋某未接住球,球直接撞到宋某的腰部,宋某当场受伤。经送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治疗,诊断为右肾挫裂伤。宋某住院治疗34天,支出医疗费18862.60元。王某住院期间给付了5950元。2004年8月宋某诉至法院要求王某赔偿医疗费、误工费等合计28082.48元,其中精神损失费3000元,被告王某认为持辩称意见,不同意赔偿。原告则坚持赔偿要求。由于双方意见不一,调解不成。
法院审理后认为:原、被告自愿组织并参与足球比赛,被告的行为在主观上没有过错,客观上亦
不具有违法性。原告也没有证据证明被告有严重违反比赛规则或故意加害行为。所以,原告受伤应属 于竞技体育运动中的意外事件。故对原告要求被告承担侵权损害赔偿责任的请求,法院不予支持。然 而法官从人性化角度出发,考虑到虽然本案中的原、被告对损害的发生均无过错,但原告所受到的是 危及生命的肾挫伤。原告不仅身体上遭受了痛苦,而且经济上亦支出了较大的医疗费用。由原告独自 承担这一较大的损害后果,有失公平。因此,适用公平责任原则由原、被告来共同承担损害后果,由 被告给予原告一定的补偿,既符合法律规定又较为合理。据此,法院判决王某共计支付宋某经济补偿 计人民币8000元。
4、诚实信用原则:
民法反对弄虚作假,见利忘义,坑蒙拐骗等违背市场经济活动的基本道德准则。
5、公序良俗原则:
民法通则第七条:民事活动应当尊重社会公德,不得破坏社会公共秩序。
案例:王某因患严重的尿毒症,需要换肾。因为无法找到匹配的肾,一直无法做换肾手术。后来王某的 朋友张某找到王某,提出愿意以王的表兄的名义把自己的一个肾捐给王某,条件是王某支付20万元的营养费。双方为此签订了书面协议。王某手术成功后反悔不愿支付20万元,拒绝了张某的索款要求。张某见王某事后变卦,一怒之下,将王告上法庭,要求法院主持公道,要王某支付欠款20万元。
问:你认为法院是否会支张某的诉讼请求吗? 《人体器官移植条例》:
活体器官的接受人限于活体器官捐献人的配偶、直系血亲或者三代以内旁系血亲,或者有证据证明与活体器官捐献人 存在因帮扶等形成亲情关系的人员。
三、民事主体
1、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
指法律确认公民可以通过自己的行为行使民事权利,设定民事义务,对自己违法民事行
为承担民事责任的资格。
案例:大学三年级学生周某,21岁,因与同学张某发生口角,争吵中周某将张某的数码相机推到地上,数码相机被摔坏。张某要求周某赔偿,周某以自己还在读书,没有经济来源为由不予赔偿。张某就将周某的家长告到法院,要求法院判决周某家长替其赔偿。问:张某的诉讼要求是否会得到法院支持? 1)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种类分为
a.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指能够通过自己独立的行为取得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
①18周岁以上的精神正常的成年人 ②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视为完全行为民事能
力人 b.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只具有部分民事行为能力的人,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
务的资格受到一定的限制。
①10周岁以上 18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
②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
限制行为能力人只能从事与其年龄和智力相适应,对其生活属于必要,并且对行为
标的价值能够理解,对行为后果能够预见的的一些民事行为。此外,限制行为人的一些纯获利益不负义务,并且不损害他人利益的行为也是法律所允许的。 案例:小羽的父母热衷于购买彩票,15岁的小羽深受影响平时也比较关注彩票的中奖情况。一天小羽放学途经一彩吧,花10元钱买了5张福利彩票,后得知其中1张中奖1万元。第二天,小羽拿着到彩吧领奖时,工作人员发现其未成年并以小羽未成年为由,拒绝支付,并认为小羽作为未成年人,购买彩票的行为无效。小羽的父母知道后,与彩吧发生纠纷,后以小羽的名义把彩吧告上法庭。问:法院会支持小羽父母的诉讼请求吗?
民法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接受奖励、赠与、报酬,他人不得以行为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为由,主张以上行为无效。”所以,小羽作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虽然购买彩票这一行为超出了
其行为能力,但小羽却因购买该张财票获取了较大利益,因此,彩吧应当向其支付1万元的彩金。
案例5:8岁的小光在红星小学读二年级。在一次体育上,体育老师孙某因临时有事,便让同学们自己做游戏,自己外出办事。在做游戏的过程中,小光不小心用竹竿将同学小亮的眼睛捅伤,后导致小亮的眼睛失明。小光的父母离异,小光随父亲生活。小亮的父母要求小光的父亲赔偿医疗费,残疾用具等费用15万元,小光的爸爸提出自己下岗,无法承担这一巨额赔偿费用,而且该事故主要是学校管理不善引起,应当由学校承担赔偿责任。
问:此案应当由小光,小光的父亲,母亲,孙老师还是学校来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c.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①10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 ②完全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 2)监护制度
a.概念——是对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的人身和财产及其他合法权益进行监督和保护的制度。
b.未成年人的监护人——父母;父母双亡的,由其祖父母、外祖父母、成年兄姐承当
法定监护职责。
c.精神病人的监护人——配偶;父母;成年子女;其他近亲属 d.监护人的职责
①保护被监护人的身体健康; ②照顾被监护人的生活; ③对被监护人进行管理和教育; ④保护和监管被监护人的财产; ⑤代理被监护人进行民事活动; ⑥代理被监护人进行诉讼; ⑦监护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案例:这一天,一场车祸永远夺去了她的父爱。父亲死后,敏敏和母亲李红相依为命。2002年4月份,出于生计李红出外打工,将敏敏交给敏敏的祖父母于海、方云照顾。李红外出打工期间接识了王刚并同居生子后再婚。敏敏的祖父母因此不再让李红接触敏敏。李红只好经常到敏敏的学校探望敏敏,并给其购买衣物。李红与于海、方云就敏敏的监护问题发生纠纷,虽经有关部门协调都始终达不成协议。2003年元月19日,敏敏住所地的某村民委员会指定于海、方云为敏敏的监护人,并制作送达了指定书。2003年2月11日,于海、方云以原告人的身份起诉被告李红,要求人民法院依法撤销李红的监护人资格。敏敏以第三人的身份参加了诉讼。
问:李红是否丧失对敏敏的监护权?村委会是否有权利为未成年人指定监护人?
本案涉及关于监护权的两个问题——
(1)监护权的丧失: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丧失监护权资格的法定条件有:①死亡;②丧失 监护能力;③存在对子女有犯罪行为、虐待行为或者担任监护人对该子女明显不利人民法院认为可以取消其监护权的情形。
(2)村委会有无指定监护人的权利: 《民法通则》第十六条规定,对担任未成年人的监护人有
争议的,由未成年人父母的所在单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在近亲
属中指定。村民委员会有指定监护人的权利。但指定监护的前提必须是未成年人的父母双亡
或丧失监护能力,其他法定监护人对担任未成年人的监护人有争议。
2、个人合伙:
1)概念——指两个以上公民按照协议各自提供资金、实物、技术等,合伙经营,共同
劳动。
案例:甲乙丙丁四人打算开一家饭馆,其中:甲出资3万元,乙出资3万元,丙为二级厨师以自己厨艺技术出
问:(1)如果饭馆所有资产折旧变卖后只有3万元偿债,甲乙丙丁四人是否应该自 资,丁提供自己家临街铺面,四人对饭馆的赢利平均分配。因经营不善,开张1年后,饭馆共欠外债5万。
己再拿钱偿还剩下的2万元欠款?
(2)如果甲乙丙三人为躲债都逃之夭夭,债主可否要求法院判定丁一人偿还全
部欠债?
案例:甲乙丙丁四人共同投资成立一家食品有限公司,四人各出资3万元,由于经营不善,公司开业一年以后欠债5万元,资不抵债宣告破产。
问:(1)如果公司所有资产折旧变卖后只有3万元偿债,甲乙丙丁四人是否应该自
己再拿钱偿还剩下的2万元欠款?
(2)如果甲乙丙三人为躲债都逃之夭夭,债主可否要求法院判定丁一人偿还全
部欠债?
2)个人合伙的特征——合伙人基于共同的目的和利益集合在一起,共同劳动,共同收益,共担风险,对合伙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a.无限连带责任——区分合伙与有限责任公司的关键。
b.无限责任——合伙人除了以自己的出资对合伙债务承担责任,还以出资以外的自己的财产对债务承担责任。
c.连带责任——每一个合伙人都有义务清偿合伙的全部债务,不受出资额的限制。
3、法人:
1)概念——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
务的组织。法人是民法中相对于自然人而言的另一大类民事主体。法人制度
也是民法中的重要制度。
2)法人的特征
a.法人独立以自己的名义承担责任,其债务不能转移给国家或者法人成员。
b.法人仅以自己所有或经营管理的财产对外承担债务的清偿责任。
有限责任(出资人以自己的出资额为限对法人的债务承担责任,法人以自己所有及 经营管理的财产对其债务承担责任)
3)法人的分类
a.企业法人 b.机关法人 c.事业单位法人 d.社会团体法人
第二节 民事法律行为
一、民事法律行为
1、概念:公民或法人设立、变更或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合法行为。
民事法律行为作为一种具有法律效力的民事行为是与缺乏有效要素的无效民事行为和撤
销民事行为相对应的。
2、民事法律行为的生效要件: 1)主体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a.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b.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c.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案例:甲自幼深得其外祖母的疼爱。1995年冬天,甲(6岁)在乙家里居住。外祖母对甲说,你好好学习,我给你10万元,将来上大学用。其后外祖母以甲的名义在银行为甲存上10万元,并告知甲,存折由外祖母保存,甲听后非常高兴,回家后即将此事告知其母亲乙。1999年6月外祖母去世。乙兄妹三人在分遗产时,乙提出其母为甲存入银行的10万元存款应当归甲所有,不能作为遗产;而乙的哥哥和妹妹都主张,这10万只是母亲为鼓励甲好好学习以甲的名义存的钱,并未将存折直接给乙,因此该存款也为遗产,应当由他们兄妹三人共同继承。
问:该存款是否为甲所有?
注意:10周岁以下的无民事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所进行的某些习惯所允许的,或者与生活密切相关 的细小的民事行为,如购买文具,乘坐公共汽车买票等,一般认为是有效的。此外,无民事行为能力 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接受奖励、赠与、报酬等对本人有利而又不损害他人利益的“纯获利 益”的行为是民事法律行为,合法有效。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民法通则》第十二条规定:“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只能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16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能够以自己的劳动取得收入,并能维护当地群众一般生活水平的,可以认定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2)意思表示真实
a.所谓意思表示,是指向外部表示要产生一定民事法律效果的意思的行为。它包括意
思和表示两方面的内容。
①所谓意思,是行为人欲发生民事法律后果的意思即行为的目的,称为效果意思;
②所谓表示,是行为人以一定形式表达出其意思,所表达出的意思称为表示意思,效
果意思与表示意思应当相一致。意思表示的形式主要有口头形式、书面形式和默
示形式。
b.意思表示真实有两项要求——
①行为人的意思表示是自愿作出的,不是在受他人的欺诈、胁迫或在重大误解的情
况下作出的;
②行为人的意思表示是真实的,是与自己内心的意愿完全一致的。3)不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共道德
民事行为中意思表示不得与法律,社会成员的共同利益,社会经济、政治秩序,社会
道德风尚相违背。
案例: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一份从境外购买免税香烟并运至国内销售的合同。甲公司依双方约定,按期将香烟隐匿在集装箱内运至境内,但乙公司提走货物后,以目前账上无钱为由,要求暂缓支付货款,甲公司同意。3个月后,乙公司仍未支付货款,甲公司多次索要无果,遂向当地人民法院起诉要求乙公司支付货款并支付违约金。问:法院是否会支持甲公司的诉讼请求
案例:张某是一名成功民营企业家。因患绝症,临终时写下遗嘱:其所有的企业的股权50%留给自己的妻子,但是条件是妻子不和别人再婚,否则就取消妻子对企业股份的所有权。张某去世后2年,张妻与李某结婚,被张某的儿子告上法院,称张妻违背了张某在遗嘱中的条件,要求法院取消张妻对企业50%股份的所有权。
问:张某儿子的诉讼请求是否会得到法院的支持?
3)附条件和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
a.附条件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附条件民事法律行为是指双方当事人在民事法律行
为中设立一定的事由作为条件,以该条件的成就与否(是否发生)作为决定该民事法
律行为效力产生或解除根据的民事法律行为。附条件民事法律行为是法律为了适应社
会成员在生产或生活中的各种特殊需要而设立的一种特殊的民事法律行为。
案例:甲、乙双方签订有效期为5年的房屋租赁合同,但是在合同中约定如甲在外地工作的儿子于该租赁合同有效期内调回本市工作的话,该租赁合同即行解除,那么,甲的儿子调回本市的事实就是所附条件,它的成立是合同效力解除的根据。
b.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概念——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是指双方当事人在民事法律
行为中约定一定的期限,以期限的到来决定其效力产生或者终止的民事法律行为。
二、无效民事行为
1、概念:缺乏民事法律行为的要件的行为,因而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民事行为。
无效民事行为:民事行为自始无效,行为成立时就无效;民事行为当然无效,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可以主张无效民事行为当然无效的问题,是任何人在任何时间,都可以主张
无效。向法院确认民事行为无效后的法律后果是返还原物和赔偿损失。
2、无效民事行为的种类:
1)行为人不具有行为能力的民事行为
2)一方以欺诈、胁迫或乘人之危的手段使对方当事人做出的违背自己真实意思表示的民
事行为,并且损害国家利益
3)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利益 4)违反国家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 5)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案例:9岁的小明喜欢学校里的同班女同学小红,于是偷偷将父亲价值5000余元的手机赠与小红,小明父亲得知真相后找小红父母索要,遭小红父亲拒绝后,无奈向法院起诉。
问:你认为法院会支持小明父亲的诉讼要求吗?为什么?
案例:张某与刘某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2008年9月共同购买了一辆兰博基尼跑车,张某和刘某结婚初期感情非常好,但是到了2009年7月,刘某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于是两个人的感情日益淡薄,张某决定与丈夫离婚。为了多分财产,2010年4月,张某瞒着丈夫刘某将双方的跑车偷偷地以50万价格卖给了朋友杨某,杨某承诺等张某离婚后把差价补给张某。2010年8月,张某诉至人民法院要求与刘某威离婚,这时候刘某才发现兰博基尼跑车被自己的妻子给卖了,刘某起诉到法院,要求法院撤销这一买卖行为。
问:法院会不会支持刘某的诉讼要求?
三、可撤销的民事行为
1、概念:指又叫相对无效的民事行为,依照法律的规定,可以因行为人自愿的撤销行为而
自始归于消灭的民事行为。
2、可撤销的民事行为的特点:
1)在撤销前,其效力已发生,而且未撤销,其效力不消灭。
2)可撤销的民事行为的效力消灭,以撤销行为为条件。可撤销的民事行为的撤销,应由
撤销权人向人民法院提出。
3)可撤销的民事行为一经撤销,被撤销的民事行为从行为开始时无效。
3、可撤销的民事行为的种类:
1)行为人对行为内容有重大误解的民事行为
2)显失公平的民事行为。
3)一方以胁迫、欺诈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之下订立的合同,受害方也可以撤消。
案例:李某的父亲生前是一个集邮爱好者,去世时还留有几本邮票。李某对邮票从不感兴趣,李某觉得这些邮票不好处理。一日,李某的朋友刘某来吃饭,无意间发现了这几本邮票,刘某也是一集邮爱好者,他随即表示愿意全部购买,最后以5000元的价格将邮票全部拿走,李某对这一价格也比较满意。事过不久,李某从父亲生前的一朋友处得知,他父亲所留的邮票中,有5张相当珍贵,可能每张都值5000元;李某立即找到刘某,要求退还刘某的5000元钱。取回邮票,但刘某坚决不同意。双方协商不成,李某诉至法院,要求撤销合同,返还邮票。
问:李某与刘某间买卖邮票的行为的效力如何?
第三节
民事代理
一、代理的概念
——《民法通则》第63条:“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实施民事法律
行为,被代理人对代理人的代理行为,承担民事责任。”
委托授权 代理行为
被代理人————代理人—————第三人
二、代理的特征
1、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实施代理行为。
2、代理人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3、代理行为直接对被代理人发生法律效力。
三、民事代理适用的范围
1、代理各种民事行为。
2、代理实施某些财政、行政行为。
3、代理民事诉讼。
案例:魏某与女朋友李某恋爱2年有余,决定结婚。魏李二人办好了各种手续、证明,做好了婚前体检,约定2009月9月9日9点去民政局办理结婚登记。等到9月9日那天,魏某突然生病卧床,于是委托好友王某代理自己同女友一起去办理结婚登记手续。
问:按照我国相关法律规定,王某是否能代理朋友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为什么? 代理适用的限制——
(1)具有人身性质的民事法律行为不得代理。
(2)双方当事人约定一方亲自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不适用代理。
四、民事代理的种类
1、委托代理:根据被代理人的委托授权而产生的代理关系。相应地,被代理人又称为委托
代理人,代理人又称为被委托人。如甲公民委托律师代理民事诉讼。
2、法定代理:它是根据法律的规定而直接产生的代理关系。法定代理主要是为保护无民事 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合法权益而设定的。
3、指定代理:它是根据人民法院或者行政主管机关的指定而产生的代理关系。指定代理主
要适用于在社会生活或民事诉讼过程中需要代理人代为法律行为,而没有代
理人或无法确认代理人的特殊情况。
五、代理权的行使
——代理人应当在授权范围内积极行使代理权,维护被代理人的利益。
1、禁止滥用代理权:
1)自己代理——指代理人以被代理人的名义与自己进行民事行为 2)双方代理——指一人同时担任双方的代理人从事民事行为
3)恶意串通——代理人与第三人恶意串通,进行损害被代理人利益的行为
案例:张某在一家笔记本电脑公司工作。张某的朋友李某认为张某在笔记本电脑公司工作,了解相关的市场行情,产品信息,便委托张某替他买一台笔记本电脑。恰好张某自己利用工作之便购买了3台返修笔记本电脑准备倒手卖出,于是就以新笔记本电脑的价格卖给了李某。事后,李某发现,起诉至人民法院。
问:按照民法关于代理的规定,对于李某的损失应当由谁来承担责任?
案例:甲接受乙的委托帮助其采购一批MP3,不久之后,甲又接受丙的委托帮助其销售一批MP3。甲为了使丙多赚一些利润,于是就以高出同期市场价格30%的价格帮助乙采购了这批MP3。后乙获悉真相将甲告到法院,要求甲赔偿自己受到的损失。问:按照我国民法相关规定,乙的诉讼要求能否得到法院的支持? 案例:张某接受学校的委托,代理学校购买一批教学用电脑。张某在一家电脑商店购买电脑时,私下与商店老板约好,如果张某同意商店提高这一批电脑的价格,商店可以给张某2万元的回扣。合同签订履行后,学校因为张某这一行为遭受了近20万元的损失。
问:张某的代理行为是否有效,如果学校将商店起诉到法院,法院将如何处理?
2、无权代理: 1)无权代理的概念
——指没有代理权的代理。这种代理的效力处于待定状态,只有经过被代理人的追认,代理才能有效成立。如果被代理人不予追认,则由代理人承担民事责任。2)无权代理的种类
a.没有代理权的代理行为 b.超越代理权的代理行为 c.代理权终止后的代理行为
第四节
诉讼时效
一、诉讼时效的概念:
在法律规定的诉讼时效期间内,权利人提出请求的,人民法院就强制义务人履行所承担 的义务。而在法定的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之后,权利人行使请求权的,人民法院就不再予 以保护。
案例:张玉与刘云系朋友,1998年10月8日张玉因家中买房向刘云借款人民币2万元。当时,张玉向刘云写有借据,借据上写明在1999年10月以前还清。到还款时间,张玉未向刘云还款,也未提及此事。因和张玉关系很好,刘云也不好意思提及此事。直到2004年2月,刘云见张玉既不还款,也从不提及此事,只好向张玉说明他等钱用,希望张玉尽快还他。谁料,张玉却声称并无此事。刘云大怒,遂将张玉诉至区人民法院,要求张玉归还借款并支付逾期归还的利息。问:法院是否会受理刘云的诉讼,为什么?
二、普通诉讼时效——2年
三、特别时效
1、短期诉讼时效:1年
1)身体受伤害要求得到赔偿 2)产品质量问题
3)延付或拒付租金 4)寄存财物丢失或被损坏
2、长期诉讼时效:4—20年
主要用于一些取证耗时费力的疑难案件以及涉外纠纷,以及从权利人不知道自己权利被
侵害的,自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最长为20年。
案件:下列诉讼时效为1年的案件是:
(1)张某租用李某的住房6个月,但是支付了3月租金后一直拖欠后3月的房租;(2)旅客甲寄存在火车站小件寄存处的旅行箱被被寄存处损坏;(3)王师傅帮李某加工一批衣服,李某一直没有付加工费;(4)杜某与邻居发生矛盾,被邻居打伤;
(5)方某购买一台电视机,观看半年后发生质量问题。
第五节
善意取得制度
案例:大学生刘某将自己的数码相机借给了同学李某。李某却因一时缺钱背着刘某将数码相机卖给了同学黄某。黄某在买相机的时候并不知道相机不是李某的,便付钱拿走了相机。后来,刘某发现了此事,向找到黄某向其索要相机。问:按照我国民法有关规定,刘某是否有权向黄某索要数码相机?按照法律规定,应当如何处理此纠纷?
一、概念
原物由占有人转让给善意第三人时,善意第三人一般可以取得原物的所有权.所有权人
不得请求善意第三人返还原物.二、善意取得的条件
1、占有人是基于所有人的意思占有财产
2、第三人是有偿的善意的取得财产
3、对于货币与一些无记名的有价证券,无论是否依所有人意思占有,也不论善意第三人是
否有偿取得,都成立善意取得
案例:下列属于善意取得的是:
(1)甲将偷来的乙的手表卖给了丙,丙不知表为赃物(2)甲将借来的乙的手表卖给丙,丙不知表不是甲的
(3)甲将替乙保管的手表赠送给了丙,丙不知道表不是甲所有的(4)甲将替乙保管的1000元钱赠给了丙,丙事先并不知道1000元是乙的
第四篇:2014年安徽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之法律常识部分-民法七条线
【导读】安徽事业单位招聘网为您提供:2014年安徽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之法律常识部分-民法“七条线”,欢迎加入安徽事业单位QQ群: 119499091。更多信息请关注安徽人事考试网http://wuhu.offcn.com
推荐阅读:
2014安徽省事业单位考试笔试面授辅导课程
2014安徽省事业单位考试笔试网校辅导课程
2014上半年安徽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专题
1.民法总论部分主要有民法概述、民事法律关系、自然人、法人、民事法律行为、代理和时效与期间七个部分的内容。民法总论是对民法总体概貌的阐述,通过学习,能够掌握较扎实的民法学基本理论,进而能够运用民事法律分析现实生活中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备考时应当做到:
(1)了解:民法的含义、调整对象和渊源。
(2)熟悉:民事法律关系、民事法律行为、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宣告失踪与宣告死亡。
(3)掌握:各有关民事法律制度,如代理制度、时效制度等。
2.物权部分主要的知识点有物权概述、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四个部分的内容。物权法作为财产归属法,属于民法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财产转移的基础权利。在学习过程中,应当做到:
(1)了解:物权的概念及其分类、担保物权的概念、特征和种类、占有。
(2)熟悉:物权的法律效力、物权变动及其原因和原则。
(3)掌握:所有权、用益物权的概念和特征、用益物权的分类、抵押权、质押权和留置权的含义、成立和法律效力及其实现。
3.债权部分主要的知识点有债的概述、合同法总论和合同法分论三个部分的内容。债权交易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因此债权方面的法律规范也是考试中经常考查的内容。在学习过程中,应当做到:
(1)了解:债的概念及其分类、债的担保。
(2)熟悉:租赁合同、承揽合同、委托合同、保管合同。
(3)掌握:无因管理与不当得利、合同的成立和生效、赠与合同、买卖合同。
4.人身权部分主要知识点有人身权概述和人格权种类两部分的内容。
人身权是我国公民和法人的人身关系在法律上的体现和反映,并不是考试中的重点。在学习过程中,应当做到:
(1)了解:人身权的分类。
(2)熟悉:人格权的种类。
(3)掌握:各相似人身权之间的区别。
5.知识产权部分主要知识点有知识产权概述、著作权、专利权和商标权四部分的内容。知识产权的知识零散,且分散在各个法律法规之中,但仍以三部法律,即《著作权法》、《专利法》和《商标法》为主要学习对象。在学习过程中,应当做到:
(1)了解:知识产权的概念和特征、强制许可使用、外观设计专利与著作权的关系、驰名商标。
(2)熟悉:作品的概念及构成要件、职务作品、邻接权与著作权的联系与区别、侵犯专利权的行为的界定。
(3)掌握: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不受著作权法保护的对象、合理使用、法定许可使用、商标的分类。
6.继承权部分主要知识点有继承法概述、法定继承、遗嘱继承和遗产的处理四个部分的内容。
继承权作为我国民法的重要权利,对财产所有权延伸和我国家庭养老育幼的作用具有重大意义。在学习过程中,应当做到:
(1)了解:继承权概念和特征、继承权法律关系、我国《继承法》的基本原则。
(2)熟悉:法定继承、遗嘱继承和遗赠、遗赠扶养协议的基本规定。
(3)掌握:遗产处理原则及各类继承纠纷的解决。
7.民事责任部分主要知识点有民事责任概述、侵权行为的民事责任和违反合同的民事责任三个部分的内容。
民事责任是民事活动引起纠纷后民事主体应承担的民事法律后果,主要分为侵权之责和违约之责两种,对于现实解决民事纠纷有着重要意义。在学习过程中,应当做到:
(1)了解:民事责任的法律特征。
(2)熟悉: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民事责任的基本形式。
(3)掌握:违反合同的民事责任、一般侵权行为的民事责任和特殊侵权行为的民事责任。
更多内容查看安徽人事考试网、安徽公务员考试网、芜湖人事考试网、安徽事业单位招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