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移动深入推进实体渠道集中化改革,智慧渠道成利器
中国移动深入推进实体渠道集中化改革,智慧渠
道成利器
/朝闻通-新闻稿发布机构/
看到的-渠道集中化是大势所趋
在“互联网+”时代,OTT业务的冲击加剧,电信运营商被管道化趋势明显,曾经立下辉煌战功的实体渠道也面临巨大的转型压力。运营商急需突破传统的业务经营模式,适应新型业务发展环境,把握趋势重点,直面行业挑战。
中国移动在2015年提出了“管理集中化、运营专业化、机制市场化、组织扁平化、流程标准化”的指导思想,大力推进渠道集中化管理改革,为战略转型过程中保持市场优势奠定了坚实基础。随着渠道集中化的深入开展,来自管理幅度和地域跨度的压力,对中国移动的渠道支撑系统提出更高的要求。
渠道支撑系统的完善建设正是渠道集中化改革不可或缺的部分,它是渠道运营体系的经络,支撑和保障运营体系的正常运转;而改革的新流程、新举措,也需要通过支撑系统来固化、落实和执行。如何搭建一套架构灵活、可扩展且能快速响应业务变化的渠道支撑系统?如何解决多头管理、属地差异造成的信息不对称壁垒?如何精准量化并衡量渠道效能及风险预警体系等问题,成为摆在中国移动渠道管理人员面前的重要课题。
想到的-智慧渠道建设思路
渠道集中化是运营商提升实体渠道管理能力与运营能力的一次良好契机,不仅要整合实体渠道资源,还涉及组织结构、人力资源及KPI等权责调整、业务及管理流程的优化与重构。
渠道集中化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需要在结合标杆研究和各省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系统的评估和规划,从战略、管理、运营等层面,通过统一化建设、专业化营销、闭环化运营、标准化管理、信息化支撑等构建渠道集中化运营管理体系,协助开展渠道集中化运营,实现渠道效能的提升。
做到的-“注智、赋能、笃行”开启智慧运营新时代
2016年,中国移动通信集团陕西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陕西移动”)联合中兴软创率先建设了全新的渠道集中化运营管理平台(简称“智慧渠道”),深入调研和梳理渠道管理的现状和痛点,通过“渠道集中化、运营协同化、渠道电商化”的建设理念,形成企业级的统一渠道信息及管理中心,打造面向内外部客户的产品和商品自传播、自推广、自营销的多渠道协同运营平台,限度发挥全渠道在拉动业务销售、提供贴心服务、提升品牌价值的作用,为中国移动在陕西市场的渠道争夺战中赢得先机。
中兴软创智慧渠道以大数据作为创新的基石,采用总线化、组件化、服务化、资源云化、框架化的分层模式架构,以服务容器作为系统的核心,根据业务需求的特征进行归纳、分析和聚合,构建出具备适应特定业务场景的通用模块。在“纵”向层面,纵贯“省、市、县、渠道、店中商”五级的管理体系,在组织结构和管控模式方面支撑了跨层级和跨区域运营的可扩展性需求,实现自上而下的销售部署和资源调度的灵活配置能力。在“横”向层面,整合BOSS、BI、酬金、进销存等多系统数据及功能,统一渠道管理入口,提升渠道集中管理能力及使用效率;集中各类渠道数据,通过省市县“三级穿透”模式提升渠道的支撑能力;梳理并优化工作流程,通过大数据分析实现运营、分析、评估的闭环能力;加强线上线下渠道整合运营,通过互联网化手段提升全方位精细化协同能力。系统通过“注智、赋能、笃行”为陕西移动开启智慧运营新时代。
注智—智慧的大脑,专业决策
基于数字化主动学习和知识发现功能开展问题分析,通过知识沉淀及场景组合功能实现敏捷的策略输出并下达运营指令,构建智慧大脑,注智到渠道各个单元及环节。结合GIS技术立体化多维度构建渠道全视图,以岗位为基础定制不同的工作台,对管理层级和职责实现差异化支撑,实现多人多面,提升用户操作感知。
赋能—畅通的神经,灵活指挥
整合组织、市场、竞争、资源等多方信息,通过工具化和流程化手段,实现智能化的调度和派单,基于统一的政策下发和营销执行,建立全渠道的线上线下营销互动机制,提升全渠道集中分发和智能营销能力,推进实体与电子渠道O2O融合发展的创新模式,为实体渠道的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笃行—强健的四肢,精准触达
构建直管到厅、横向到边、反馈到省的协同机制,通过政策统一、全程可控的体系实现可视、有序、高效经营,通过扁平化的组织结构、线上线下协同以及渠道触点的统一管理,解决了信息对称和多方协同的问题,实现对外部客户的“知其意”、对内部管理和营维人员的“帮他营”、“协他管”、“暖他心”,为渠道运营管理带来了更大的效益提升。
收获的-推广运营效果良好
2016年9月,中兴软创智慧渠道在陕西移动成功上线,经过三个多月的试点和验收总结,系统于2017年1月在陕西全省推广运营,收获了“双提一降”的良好效果:渠道运营效益和效率明显提升,自有渠道终端销量提升10pp,实体渠道宽带承载率达到;核心商圈渠道份额提升4.7pp,占有率达到70%;结合运营效能评估进行关停并转,全省营业员减少约370人;养卡养机控制比例达到0.48%和0.12%,业务差错率仅为0.04%,有效降低了运营风险。
第二篇:推进邮储银行改革打造金融支农新渠道
推进邮储银行改革 打造金融支农新渠道
为更好地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福建省于2006年3月成为全国第一个开展邮政储蓄小额存单质押贷款的试点省份,于2007年9月成为全国最早开展邮储小额信贷七个试点省份之一,并于2008年9月进入全国首批开展个人商务贷款的试点省份之列,在构建邮储资金回流农村渠道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为了解邮储银行改革和支农业务发展情况,记者采访了福建银监局副局长胡艳超。记者: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建立现代农村金融体系,邮储银行在农村地区的机构网点仅次于农村信用社,请问你认为邮储银行应如何参与现代农村金融体系建设? 胡艳超:我认为今后邮储银行要从以下三方面参与现代农村金融体系建设:一是完善现有的农村基础金融服务功能。就目前而言,存取款、汇兑、代理支付等基础金融服务仍是广大农村地区的主要金融需求,这也是邮储机构长期以来在农村地区所承担的主要工作。虽然邮储银行加快了改革步伐,已经初步建立了商业性银行的公司治理架构和内控机制,但它的立足点仍然在农村,要致力于与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等涉农金融机构同建农村普惠金融服务体系。二是积极推动农村金融竞争格局的形成。过去几年,缺乏竞争的农村金融格局影响了农村金融服务水平的提高,是涉农企业、农户贷款难问题的主要根源之一。今后邮储银行将充分发挥网络覆盖面广、技术相对先进、品牌深入人心等众多优势,形成与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的竞争机制,重点加大支农信贷投入,推动农村金融服务在竞争中不断进步。三是推出更多有特色的现代金融服务产品。与农村信用社作为地方法人单打独斗的局面相比,邮储银行是全国性银行,在开发新金融产品特别是中间业务产品方面具有组织优势;与农业银行相比,邮储银行在农村的机构网点更多,并可借助邮政的人脉关系和延伸功能,扩大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邮储银行今后将抓住农村金融需求的新变化、新特点,在完善目前各项基础金融服务功能的基础上,依靠现代信息技术,有效引入和整合信贷、基金、理财、代理保险等产品,不断创新农村金融服务产品,形成具有自身特色和比较优势的核心竞争力,更好地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对现代金融工具的需求。
记者: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期内,邮储机构在农村地区只存不贷,被形容为农村资金的“抽水机”,这与邮储机构所占有的农村金融市场份额很不相称。请问邮储银行成立后,如何构建邮储资金回流农村的新机制? 胡艳超:实事求是地看,邮储银行在支农方面既有优势,也有劣势,优势主要是网点数量多,具有服务农村的天然网络优势;劣势主要是以前在农村吸收的资金大部分采取上存方式,没有开展支农信贷的经验。邮储银行要搞农村金融服务,关键是要扬长避短,在积极学习借鉴其他商业银行支农信贷做法、弥补自身经验不足的基础上,充分发挥邮储银行城乡的网络优势和庞大丰富的客户信息优势,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主要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一是大力拓展邮储银行信贷资产业务。邮储银行要在已开办的小额存单质押贷款、小额贷款的基础上,大力拓展个人商务贷款等支农信贷业务新品种,并不断积累支农信贷经验,优化信贷管理流程,完善利率风险定价机制,积极探索收益能有效覆盖风险并能较高效益的各类支农信贷业务,重点加大对农村地区的信贷资金供给,大力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二是深入开展同业贷款合作。按照“互补优势、互换市场、互惠共赢”的原则,积极加强与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各类金融机构在支农金融业务方面的合作,借助其他金融机构良好的资产营销和管理能力,通过协议存款、参与银团贷款等方式,将大宗邮储资金批发出去,投入农村基础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等领域,拓宽支农信贷渠道。三是不断扩大代理资金业务。记者:你认为当前邮储银行的改革难点以及下一阶段推进邮储银行改革的总体思路是什么? 胡艳超:当前邮储银行改革的难点主要有以下三方面:一是各级邮储银行虽然成立,但缺少现代商业银行的各项经营管理制度。二是邮储银行成立后如果仅依靠自营网点,服务覆盖面十分有限,如何继续发挥邮政网络平台,构建与邮政公司的新型战略合作关系是改革中的最大难点。三是邮储银行具有金融从业经历及经营管理经验的人才严重短缺,成为严重制约邮储银行业务开展的“短板”。为实现邮储银行改革目标,我们认为下阶段要从以下几方面推进邮储银行改革:一是指导新成立的邮储银行以现代商业银行为标杆,以完善公司治理为抓手,由上至下建立健全各级组织管理体系,加强银行经营管理制度特别是风险管理制度建设,促进邮储银行在组建之初就构建较为良好的制度基础。二是根据相互独立、互利共惠的原则,在继续推进邮储银行与邮政公司的人财物分离工作的同时,着手建立与邮政公司全新的战略业务合作关系,重点是明确继续由邮政公司代理邮储业务的有关代理机构网点的性质和管理方式,对一些仍需与邮政公司共享的资源进行合理的责权利划分,形成科学有效的委托代理关系。三是根据以人为本理念,加强邮储银行人才队伍建设,采取公开招聘等方式积极引进优秀金融专业人才,加强现有员工的金融业务培训,强化合规和风险管理意识,以适应现代银行经营管理需要。记者:从监管者的角度,下一步对邮储银行的监管工作思路是什么?
胡艳超:为促进邮储银行稳步健康发展,我认为,今后应重点加强以下监管工作:一是积极向新成立的邮储银行灌输现代商业银行理念,按照商业银行监管标准引导邮储银行明确当前存在的差距,采取有效措施尽快赶上。二是严格实行市场准入监管。继续按照“成熟一个、批准一个”的原则,督促邮储银行严格按照监管要求设立机构、配备高级管理人员;根据“内控优先、风险可控”的要求,指导邮储银行稳步拓展各类新业务。三是实行分类监管。区分邮储银行自营与代理机构情况,分别制定不同的监管措施,实行分类监控和动态跟踪;各级邮储银行尽快明确与同级邮政公司之间的界面划分,建立防火墙,防止风险传染和利益冲突。四是指导邮储银行加强内控建设。五是继续深入推进合规建设和案件专项治理。在巩固“合规文化年”活动成果的基础上,深入开展“规范操作年”活动,督促邮储银行内部建立规范化操作无差错评比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