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季节性冻土地区桥涵裂缝成因[优秀范文五篇]

时间:2019-05-13 06:41: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原季节性冻土地区桥涵裂缝成因》,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原季节性冻土地区桥涵裂缝成因》。

第一篇:高原季节性冻土地区桥涵裂缝成因

高原季节性冻土地区桥涵裂缝成因及预

2.1 混凝土原材料的原因

(1)水泥:在青藏铁路施工中,主要采用大通河牌、祁连山牌三种普通硅酸盐水泥,按青藏铁路高原冻土区混凝土 段全长1142km , 年平均气温在-2 ℃ ~

-6 ℃,日正负温度变化天昆仑山牌、数高达45 ℃,且干湿交替

频繁,冻融环境、风沙磨蚀等自然环境严酷。为了满足在青藏铁 路沿线恶劣的自然环境下进行混凝土施工的需要,确保混凝土 180d , 最高气温25 ℃,极端最低气温

耐久性技术条件要求,桥涵混凝土结构最小胶凝材料用量为 裂缝调查情况

1.1 涵洞裂缝类型及分布

在2 个标段142 座盖板箱涵中,风沙路段的涵洞比通道涵洞 的裂缝多,而通道涵的裂缝比过水涵的裂缝多。裂缝主要呈龟裂 纹和网状裂缝。涵洞裂缝主要分布在八字墙和盖板箱涵墙身。八字墙身裂缝在外侧迎风面,裂缝呈龟纹状,裂缝长度通常不超 过10cm , 裂缝深度2mm 以内,裂缝宽度在0.1~0.2mm 之间。盖板箱涵墙身裂缝主要呈倒八字形,裂缝长度5cm 左右,裂缝深 度2mm 以内,裂缝宽度在0.05~0.1mm 之间。预制盖板底部基 本没有裂缝,盖板上部有不规则的龟裂纹,裂缝长度5cm 左右, 裂缝宽度在0.1~0.2mm , 裂缝深度2mm。涵洞八字墙,箱涵墙 身裂缝,在混凝土拆模后第一天开始少量出现,到养护期结束后 3 个月基本稳定,经过一个冬季后,裂缝未发现新的变化。1.2 桥墩裂缝类型及分布 个标段15 座大桥,有181 个桥墩30 个桥台。根据调查, 桥台裂缝比桥墩裂缝多,桥墩有圆型墩和圆端型墩两种,圆端型 墩比圆型墩裂缝多,并且圆端型桥墩裂缝,多数集中在矩形面上。裂缝主要呈不规则的龟裂纹及竖向通长裂缝两种,龟裂纹长度 通常不超过10cm , 裂缝深度小于2mm , 裂缝宽度在0.04 ~

0.08mm 之间。个别竖向通长裂缝长度在1.5~3.0m 之间,裂缝 宽度均在0.1mm 以内。2 裂缝成因分析

混凝土裂缝原因是多方面的,由于裂缝是在混凝土浇筑完 工后至养护期形成的,此时结构物未受外力,故这些裂缝为施工 早期裂缝。从裂缝的形状、大小、深度来看,虽然涵洞和桥墩、台 的结构类型不同,但产生裂缝的特征和规律却很相似,裂缝主要 呈龟裂缝和网状裂缝。根据统计观察分析,我们认为混凝土产生 裂缝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400kg/ m3。由于水泥用量较大,水化热较高,水泥的化热引起的 内外温差是使混凝土产生龟裂缝的主要原因。另外水泥的异常 膨胀,也可以使混凝土在凝结硬化阶段产生小裂缝。

(2)骨料:骨料主要包括粗骨料和细骨料,它在混凝土结构中 占主要数量。骨料的形状、大小、级配、含泥量以及热学性能、抗 碱性能,都对混凝土的膨胀收缩有着重要的影响。在藏北那曲地 区,细骨料为级配良好的中粗河砂,要求砂的含泥量不得超过 3 %;粗骨料为5~40mm 的碎石或卵石,要求石子的含泥量不得 超过1%, 石子的针片状颗粒总含量不得超过10 %。在实际施工 过程中,粗骨料级配差,配制混凝土时含砂率必然加大,砂浆量大 的混凝土干缩性大,这样容易产生干缩裂缝。若使用的石子粒径 偏大,级配不良,使用的砂子又过细,浇筑混凝土很容易使石子下 沉,砂浆上浮集中在某一断面,在凝结前发生塑性收缩,产生收缩 裂缝。另一方面,由于骨料级配不良,骨料中的泥份的收缩,使砂 石沉降分离、分层、泌水,细砂比表面积加大,混凝土失水快、收浆 快,容易产生沉降分层,形成薄弱断面,出现较长裂缝。在粗骨料 方面,由于碎石表面比卵石表面粗糙,它与水泥砂浆的粘结性比 卵石强,当水灰比相等或配合比相同时,两种材料配制的混凝土, 碎石混凝土强度比卵石高。在同等级混凝土中,卵石混凝土结构 表面裂缝比碎石混凝土结构裂缝多。骨料含碱量较高,碱—骨料 反应会因吸收周围水分产生化学反应,出现龟裂缝。2.2 当地气候条件的原因

桥涵所处施工地段,属高原亚干旱气候区,平均绝对湿度

3.1mb ,平均相对湿度51 %, 最小相对湿度0, 蒸发量远大于降水 量,年平均降水量428mm , 年平均蒸发量1783mm。气候严寒多 变,年平均气温-2.9 ℃, 最热月平均7.5 ℃, 最冷月平均-14.7 ℃,最大月平均日温差19.4 ℃。气压低,含氧量少,太阳 辐射强,总辐射量大,日照时间长,年平均大风(8 级以上)天数为 147d , 风沙大,平均雷暴日数75d。由于恶劣的气候环境,使得混 凝土内外温度和湿度的变化梯度加大,加剧了混凝土表面的干 缩。在干燥过程中,毛细孔水分蒸发使毛细孔形成负压,随着水 分的不断蒸发,负压逐渐增大产生收缩力,当收缩受到限制时产 生拉应力,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就会产生干缩裂缝。

2006 年

田慧生:高原季节性冻土地区桥涵裂缝成因及预防 第6 期215

较大,施工时间比较长,临时便道路况较差,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来 往频繁,若调度指挥不当,容易出现堵车,使混凝土供料不及时, 浇筑不连续,出现冷接缝,形成薄弱面,产生较长的接茬裂缝。(4),坍落度为

强度等级为C30 时,水泥用量可调整到小于350kg/ m3。试选混 凝土配合比时,尽可能采用较低的砂率,低用水量,低坍落度。(3)合理选用外加剂,不同外加剂品种对混凝土收缩影响区 别较大。应首选减水剂,因减水剂可以降低混凝土拌合用水,降 低水灰比,提高混凝土抗渗性能和抗拉强度,对减小混凝土收缩 十分有利;但过量掺入,混凝土泌水率加大从而增加沉降变形。引气剂也可掺用,混凝土中适量引进含气量可以减小混凝土泌 水沉降,有利于防止混凝土收缩开裂,有利于提高混凝土耐久性。早强剂和缓凝剂应慎重使用。

(4)有条件的掺加粉煤灰。一般可按水泥用量的10 %~ 15 % 掺用,这样可以提高拌和料的和易性,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 能,降低水化热,从而减少裂缝的发生。

(5)加强拌和站管理,严格控制材料进场和计量。引导碎石 采砂场生产合格的级配砂石,进场的砂石,要分级堆放,分级 合理安排施工机具,保持混凝土浇筑的连续性。混凝土 的拌和运输要满足连续浇筑施工需要,当远距离浇筑混凝土时,(6)厂、使用。

2.3 混凝土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的原因

(1)骨料进场控制不严。碎石厂对碎石的分级生产控制不严 格,当地的采石场、采砂场,对中粗砂、卵石级配把关不严,以及施 工单位进场的石子混堆、混放,导致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时好时 坏,造成混凝土质量波动,质量差的混凝土容易产生裂缝。(2)配合比控制不严,搅拌时间控制不好。由于拌合站管理 不到位,人工或机械投料不准确,使混凝土塌落度忽大忽小,导致 混凝土和易性不良。搅拌时间过短,拌合物不均匀,搅拌时间过 长,拌合物产生分层离析现象,最终造成混凝土匀质性差,容易产 生局部裂缝。

(3)混凝土浇筑供料速度不及时,连续性差。按青藏铁路环 境保护的要求,采用集中设置拌合站,减少对环境的破坏。由于 铁路施工特点,桥涵施工工点分散,桥涵一次浇筑的混凝土量比 30~90mm , 水胶比≤

440kg/ m30.38 , 胶凝材料为400~420kg/ m3 ,而部分 桥涵采用泵送法浇筑混凝土,坍落度为120~180mm , 水胶比≤

0.38 ,胶凝材料为420~。为了满足强度和可泵性要

求,该混凝土胶凝材料用量增加,这就引起混凝土体积收缩增大, 故泵送施工比斗送施工的混凝土结构物收缩裂缝多。(5)混凝土漏振与过振。漏振使局部混凝土的匀质性差,容 易产生不规则局部裂缝;过振使混凝土中石子下沉,砂浆上浮,表 面泌水量加大,砂浆的收缩大约是混凝土的3 倍。因此,砂浆量 过于集中的层面极易形成较长的贯穿裂缝。

(6)模板加工及拆模。桥涵施工主要采用大块定型钢模板, 大块钢模在混凝土浇筑振捣时,气泡不容易排出,当气泡聚集附 在钢模表面,形成混凝土表层的薄弱面,在拆模时出现裂缝。拆 模时间过早,混凝土强度较低,外力作用或振动,也可能产生局部 裂缝。

(7)混凝土养护方法不当。混凝土养护方法对裂缝的产生至 关重要。如果养护不到位,在风速快、气候干燥的条件下,就会使 混凝土的水分流失、蒸发得不到补充,混凝土失水后表面产生拉 应力,使混凝土开裂,出现不规则的裂缝。

综上所述,当地地材的“先天不足”和恶劣气候条件的影响, 决定了高寒地区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必然性。施工方面缺乏经验、考虑不周、疏于管理、措施不力,更进一步增加和加深了混凝土裂 缝出现的机率和程度。混凝土材料的自缩,混凝土本身的塑性收 缩和干缩,以及外界条件引起的冷缩和干缩叠加在一起,使得混 凝土在比较薄弱的断面,出现拉应力集中,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 从而导致混凝土裂缝。混凝土裂缝的预防和缓解措施

(1)改善粗骨料级配,使其空隙率减至最小;适当减小粗骨 料最大粒径(一般≤40mm),降低粗细骨料的粒径梯度。有条件 的尽量避免使用线膨胀系数较大的砂岩。骨料含碱量要严格控 制,混凝土骨料的砂浆棒膨胀率不得大于0.1 %, 岩石柱膨胀率 不得大于0.1 %。

(2)采用降低水泥用量的方法来控制混凝土的早期温度,当 要根据便道状况,距离长短、浇筑时间等情况,综合分析,合理配 置搅拌运输车,以满足连续浇筑的需要。

(7)采用“分层浇筑,一次到顶”的浇筑工艺,分层厚度一般 不超过50cm。振捣采用振动棒垂直振捣,振捣时不得采用振动 棒赶送混凝土,不得漏振或过振。要合理选定拆模时间,避开大 风季节拆模。

(8)加强养护措施,确保混凝土结构内外温差及降温满足温 控要求,避免混凝土过早失水。桥涵应采用“保湿、保温”养护,不 宜采用喷施养护剂或蒙裹塑料薄膜的方法,也不宜单纯采用洒 水养护。4 结束语

(1)混凝土浇筑完工后,前期的预养温度控制和预养时间的 保证,对混凝土后期的强度和裂缝影响较大,应充分重视混凝土 前期的保温保湿养护。由于青藏铁路气候干湿交替频繁,干燥多 风、昼夜温差大,对混凝土的保温保湿问题要引起高度重视。桥 涵结构物,要采取有效的保温保湿措施,缓解因温差过大造成的 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压力差,避免混凝土表面失水过快而产生裂 缝,影响混凝土长期耐久性。(2)高寒地区的地材资源和气候条件,给混凝土施工带来不 利,混凝土裂缝的出现,使混凝土结构的长期耐久性受到影响。因此,预防和控制裂缝的发生,提高混凝土抗裂性能,需要设计、科研、施工等方面的重视和配合,要综合利用各种技术措施,在工 程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改进材料性能,才能最终达到混凝土长 期耐久性要求。

第二篇:公路沥青路面裂缝成因分析的论文

摘要:随着交通量的增加,轴载的增大和高等给公路上行车速度的提高,按照传统沥青规范修建的道路出现了严重的初期损坏现象,沥青路面早期破坏常见的现象有:泛油、波浪、拥包、裂缝、坑槽、松散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防治措施及维修后的检测措施。

关键词:沥青路面;早期损坏;防治措施

1路面早期破坏的原因

1.1路基方面

(1)设计与路段实际情况相差大,设计结构不合理。沥青面层结构选用不当,混合料类型不合理,沥青混合料配比设计不准确。

(2)路面厚度设计不足导致路面强度明显不能满足行车要求,交通运输发展迅猛,路面回弹弯沉值逐渐增大,满足不了交通量迅速增长和汽车载重明显增大的需求,沥青路面过早产生疲劳破坏,路面网裂伴随着纵向裂缝和形变产生。

(3)路线设计未对路面排水系统详细考虑,如路堑段纵坡宜20.3%,路线纵坡宜小于等于2%,凹曲线底部宜设计在涵洞处,井在边坡上设急流槽,超高段尽量避免设在路堑地段,原则上要求考虑加深边沟。

1.2路基施工方面

(1)路基填土含水量偏大,在冻胀作用下使路面形成裂缝。

(2)路基碾压不均匀,出现填土局部未压实或两侧密实度不够,使路基产生不同程度的沉陷,形成裂缝。

(3)旧路拓宽时,新旧路基衔接处理不符合技术规范要求,新路基压实度不够,造成路基不均匀沉陷或滑坡,形成裂缝。

(4)傍山公路半填半挖地段、桥台与填方接头处、路基施工未按规范要求,易造成自然沉降,经长时间行车作用易形成裂缝。

1.3养护管理方面

(1)养护不及时。沥青路面在行车作用下出现小面积松散,个别坑槽后,未及时进行养护。初期及时养护更为重要。

(2)养护方法不当,有些养护人员在沥青混凝土路面上采取人工喷油,人工洒料方法进行养护。

1.4基层施工方面

(1)目前,高等级公路路面结构基本上是半刚性基础层的结构,采用这样的结构有很多毛病,半刚性基层容易开裂,反射到表面,路面进水后,又很难排出,容易造成路面界面条件和受力状态的变化。

(2)基层、底基层、路面表面清除不干净。在铺筑上一结构层前,若路面结构层及路基表面的浮土、浮灰、浮砂清除不干净,在雨水作用下,浮层油料变软被行车挤压造成的高压水流冲刷成浆,进而波及到沥青面层表面。

(3)由于施工质量不好,无机结合料稳定基层没有拌和到底,底部留有素土夹层,在行车反复作用下导致路面产生块状裂缝。

(4)基层松散及系数控制不严而导致的二次补加层。

(5)在基层施工过程中,灰土的上、下横接缝因重叠或搭接过少而出现裂缝。

(6)部分基层压实度不足,在最大干密度确定的情况下,基层的压实度与混合料中粗、细集料的比例特别是粗粒料的含量密切相关。

1.5路面施工方面

(1)沥青混合料的组成。矿料级配,沥青含量,集料品种不符合设计规范要求,对原材料检验不严,对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控制不够,特别是矿粉和沥青用量不准,使沥青路面早期出现推拥,油包,松散,露骨,坑槽,裂缝等。

(2)当沥青面层的空隙率较大时,沥青面层的通透性增大,外界水易侵入结构内部。

(3)施工当中未按照施工工艺和程序进行施工,部分路面混合料离析和不均匀容易造成局部渗水,使路面出现病害。

(4)施工中压实不足,片面追求平整度,不能在温度较高的时候及时压实,不敢采用轮胎压路机,这样就造成了路面表层看起来很平整,通车不久就很快衰减。

(5)施工机械设备陈旧,不配套,使混合料的配合比计量、拌和均匀性、压实度、平整度等受到很大影响。

(6)沥青混合料加热温度过高,沥青和矿料拌和时,沥青便被矿料的高温灼焦、使沥青老化、路面强度不足,产生松散、坑槽等病害。

2周围环境影响

(1)老化和环境因素。在严冬,沥青材料最易破碎,其强度将难以承受由温缩引起的拉伸应力,可能由于路面的温缩和翘曲在路表出现微裂缝。

(2)沥青路面裂缝扩展的影响因素。沥青路面开裂主要由交通和环境因素引起,与行车荷载有关的沥青路面开裂的典型例子就是龟裂。这种类型裂缝是由于温度下降或干缩变形时沥青路面结构层收缩引起的。

(3)交通荷载诱发裂缝。根据经典的疲劳强度理论,交通荷载引起的沥青路面裂缝产生于受约束层底部,然后向上扩展到路表。这种裂缝应出现在车轮轮迹处,应为横向裂缝。

(4)环境因素诱发裂缝。事实上,由环境因素诱发的裂缝通常呈现为横向裂缝,这是因为温度下降或干湿变化而收缩变化的应力一般在纵向最大。在特殊条件下,如高摩擦力和温度或含水是急剧下降,就可能产生横向裂缝,在这种情况下也可能产生典型的块裂。

(5)荷载与环境因素对沥青路面开裂的综合影响。与交通荷载和环境因素相关的应力不是彼此孤立的,而且在许多气候条件下,沥青路面裂缝在白天主要受交通影响,而夜晚主要受环境因素影响。

3新建沥青路面裂缝的预防

(1)材料的选择。根据道路所在地区的气候条件和混合料类型选择结合料,对于水泥处治基层,如果条件允许,最好使用温度膨胀系数低的骨料。对于沥青结合料,使用某些聚合物或添加剂可以提高其抗裂能力。沥青混合料中的集料应选用表面粗糙,石质坚硬,耐磨性强,嵌挤作用好,与沥青粘附性的材料,尽可能使用人工砂代替圆形颗料的天然沙。

(2)路面结构设计。显然,所设计的道路必须能适应客观存在的交通荷载水平和温度条件。若道路随载力不足,将加速路面疲劳开裂过程。

在设计中应特别注意路面排水与防水措施:

(1)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沥青混合料级配也是一项重要因素,在合理选择混合料级配时,应兼顾其高温稳定性,疲劳性能和低温抗裂性,以及耐久性等各方面的要求。对受拉疲劳开裂的研究表明,沥青用量从4.2%增加到6.2%,可以使用25m板长为基层的密级配沥青碎石路面的抗疲劳寿命由10年延长到45年。

(2)设计应力吸收层。设计应力吸收层,对减缓反射裂缝的产生与扩展有明显的效果,可使裂缝处相对位移产生的应力传到面层时大为减少,可明显减弱裂缝尖端应力的奇异性,降低应力强度因子,而吸收层的弹模越低,防裂效果越好。就目前常用的材料而言,土工织物与沥青橡胶薄膜的弹模较低,变形率越大,且不存在低温脆化问题,效果最佳。

(3)施工质量。铺筑路面材料时,应该遵循正确的施工原则。

4半刚性基层反射裂缝的预防

(1)结构层顶部切槽。这种方法是结构层碾压后在其顶部预切槽口,深度约为层厚的1/3~1/4。

(2)沥青乳液接缝。这种预开裂技术是在结构层碾压前切割一条缝直至层底,并在缝壁内注和速破沥青乳液。

(3)嵌入硬质波浪形夹片。这种技术形成所谓的“活性接缝”。

(4)嵌入柔性塑料带。这种技术是在刚处理的摊铺材料中埋入柔性塑料带,以形成裂缝,其厚度大约为结构层厚度的1/3。保证了裂缝处有效的传递荷载能力。

(5)结构层底部预开裂。与(1)类似,通过在结构层底放置三角开采木板或木块,减少水硬性结合性结构层横断面,使首先在该处产生裂缝。

5复合式沥青路面裂缝的预防

复合式路面是用沥青混凝土铺筑在旧水泥路面上,反向裂缝的预防如前所述,采取的措施还包括:

(1)铺筑20cm全厚式沥青混凝土。

(2)在水泥混凝土和沥青混凝土之间铺设应力吸收层。

(3)采用裂缝固定技术后,再铺筑三层体系的防裂沥青混凝土面层。

(4)在原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一层3cm厚的钢纤维混凝土,再铺沥青混凝土。

(5)锯开水泥混凝土面板。

(6)用1~2mm厚,0~10cm宽的弹性沥青层覆盖裂缝。

(7)用水泥砂浆或环氧树脂填充来限制混凝土板的移动和填充水泥混凝土板下脱空。

(8)用沥青或改性沥青注入裂缝或接缝来阻止水渗入到下部结构。

(9)在水泥处治基层接缝处上的沥青加铺层内预切缝并灌填缝料。

第三篇:泵送混凝土温度裂缝的成因和防治

泵送混凝土温度裂缝的成因和防治

泵送混凝土不仅能改善混凝土的施工性能,对薄壁密筋结构少振捣或不振捣施工,而且的实践能减少收缩、防止裂缝、提高抗渗性、改善耐久性。但是某些工程表明,泵送混凝土强度不足、凝结异常时有发生,特别是裂缝普遍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结构的抗渗性和耐久性,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重点分析温度裂缝产生原因,找出防止裂缝的措施。

1.温度裂缝产生的原因和特征

温度裂缝多发生在大体积混凝土表面或温差变化较大地区的混凝土结构中。混凝土浇筑后,在硬化过程中,水泥水化产生大量的水化热,导致内部温度急剧上升,而混凝土表面散热较快,就形成内外的较大温差,较大的温差造成内部与外部热胀冷缩的程度不同,使混凝土表面产生一定的拉应力,当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极限时,混凝土表面就会产生裂缝,这种裂缝多发生在混凝土施工中后期。

温度裂缝的走向通常无一定规律,大面积结构裂缝通常纵横交错;梁板类长度尺寸较大的结构,裂缝多平行于短边。裂缝宽度大小不一,受温度变化影响较为明显,冬季较宽,夏季较窄。1.2影响因素和防治措施

混凝土内部的温度与混凝土厚度及水泥品种、用量有关。混凝土越厚,水泥用量越大,水化热越高的水泥,其内部温度越高,形成温度应力越大,产生裂缝的可能性越大。

对于大体积混凝土,其形成的温度应力与其结构尺寸相关,在一定尺寸范围内,混凝土结构尺寸越大,温度应力也越大,因而引起裂缝的危险性也越大,这就是大体积混凝土易产生温度裂缝的主要原因。因此防止大体积混凝土出现裂缝最根本的措施就是控制混凝土内部和表面的温度差。1.2.1混凝土原材料和配合比的选用 a.水泥品种选择和水泥用量控制

大体积钢筋混凝土引起裂缝的主要原因是水泥水化热的大量积聚,使混凝土出现早期升温和后期降温,产生内部和表面的温差。减少温差的措施是选用中热硅酸盐水泥或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在掺加泵送剂或粉煤灰时,也可选用矿渣硅酸盐水泥。再有,可充分利用混凝土后期强度,以减少水泥用量。因此,在取得设计单位的同意后,可用56天或90天抗压强度代替28天抗压强度作为设计强度。b.掺加掺合料

国内外大量试验研究和工程实践表明,混凝土中掺入一定数量优质的粉煤灰后,不但能代替部分水泥,而且由于粉煤灰颗粒呈球状具有滚珠效应,起到润滑作用,可改善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粘聚性和保水性,从而改善了可泵性。

特别重要的效果是掺加原状或磨细粉煤灰之后,可以降低混凝土中水泥水化热,减少绝热条件下的温度升高。1.2.2施工工艺改进 a.搅拌工艺

采用二次投料的净浆裹石或砂浆裹石工艺,可以有效地防止水分聚集在水泥砂浆和石子的界面上,使硬化后界面过渡层结构致密、粘结力增大,从而提高混凝土强度10%或节约水泥5%,并进一步减少水化热和裂缝。b.振动工艺

对已浇筑的混凝土,在终凝前进行二次振动,可排除混凝土因泌水,在石子、水平钢筋下部形成的空隙和水分,提高粘结力和抗拉强度,并减少内部裂缝与气孔,提高抗裂性。c.养护工艺

为了严格控制大体积混凝土的内外温差,确保混凝土质量,减少裂缝,养护是一个十分重要和关键的工序,必须切实做好。

混凝土养护主要是保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保温能减少混凝土表面的热扩散,降低混凝土表层的温差,防止表面裂缝。

2、有关裂缝的处理措施

裂缝的出现不但会影响结构的整体性和刚度,还会引起钢筋的锈蚀、加速混凝土的碳化、降低混凝土的耐久性和抗疲劳、抗渗能力。因此根据裂缝的性质和具体情况,我们要区别对待、及时处理,以保证建筑物的安全使用。混凝土裂缝的修补措施主要有以下一些方法:表面修补法,嵌缝法,结构加固法。2.1表面修补法

表面修补法是一种简单、常见的修补方法,它主要适用于稳定和结构承载能力没有影响的表面裂缝以及深进裂缝的处理。通常的处理措施是在裂缝的表面涂抹水泥浆、环氧胶泥或在混凝土表面涂刷油漆、沥青等防腐材料,在防护的同时为了防止混凝土受各种作用的影响继续开裂,通常可以采用在裂缝的表面粘贴玻璃纤维布等措施。2.2嵌缝法

嵌缝法是裂缝封堵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它通常是沿裂缝凿槽,在槽中嵌填塑性或刚性止水材料,以达到封闭裂缝的目的。常用的塑性材料有聚氯乙烯胶泥、塑料油膏、丁基橡胶等等;常用的刚性防水材料为聚合物水泥砂浆。2.3结构加固法

当裂缝影响到混凝土结构的性能时,就要考虑采用加固法对混凝土结构进行处理。结构加固中常用的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加大混凝土结构的截面面积,在构件的角部外包型钢、采用预应力法加固、粘贴钢板加固、增设支点加固以及喷射混凝土补强加固。

裂缝是混凝土结构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它的出现不仅会降低建筑物的抗渗能力,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功能,而且会引起钢筋的锈蚀,混凝土的碳化,降低材料的耐久性,影响建筑物的承载能力,因此要对混凝土裂缝进行认真研究、区别对待,采用合理的方法进行处理,并在施工中采取各种有效的预防措施来预防裂缝的出现和发展,保证建筑物和构件安全、稳定。

(作者:浙江中成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樊炳海 裘冬明)

下载高原季节性冻土地区桥涵裂缝成因[优秀范文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原季节性冻土地区桥涵裂缝成因[优秀范文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