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疆对领导干部舆论引导培训 要求落实七项制度
新疆对领导干部舆论引导培训 要求落实七项制度
(2010-08-26 10:17:53)稿件来源:新疆日报
19日至25日,自治区党委政法委和宣传部共同举办自治区政法、综治、宣传系统领导干部舆论引导培训班。自治区党委常委、纪委书记、政法委书记、综治委主任符强,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屹分别在培训班上讲话。
符强强调,各级政法综治部门要积极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新闻记者通气会制度、媒体联动制度、新闻线索预告制度、24小时媒体求证制度、媒体监督反馈制度、突发事(案)件新闻媒体参与制度等,追求最佳的宣传效果。要努力提高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建立与新闻单位定期交流、良性互动,主动向媒体通报情况的有效机制。充分发挥媒体在政法、综治宣传舆论引导工作中的作用,充分尊重新闻舆论的传播规律,为媒体的正常采访活动提供便利,并自觉接受新闻舆论对政法、综治工作的监督。要建立和完善政法综治宣传舆论引导工作制度和机制,建设一支适应新形势的政法综治宣传骨干队伍,进一步加强领导,牢牢掌握舆论引导工作的领导权、主动权,确保政法综治宣传工作健康发展。
李屹要求,要深刻认识舆论引导工作的重要作用,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要突出做好重大部署、重大主题、重大典型的宣传报道,形成正面舆论强势;突出“热爱伟大祖国 建设美好家园”主题教育的宣传;突出做好对热点问题的引导,更好地解疑释惑、化解矛盾。进一步健全突发公共事件的新闻报道应急和快速反应机制,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和舆论引导水平。政法和宣传部门、新闻单位之间要加强沟通协调,打好主动仗、总体仗、组合拳,认真落实责任制,严守新闻纪律,从源头上杜绝违规报道突发事件。要准确把握新形势下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传播规律和特点,形成网上正面舆论强势,加强网上管理,坚决封堵有害信息并提高网上信息服务水平。国务院新闻办、公安部、中国教育电视台专家分别作辅导报告。全区政法、综治、宣传系统3000余名领导干部通过现场听课或电视电话系统参加了培训。
怎样同媒体打交道
信息时代,如何应对媒体,提高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已成为领导干部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今年3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在同全国县委宣传部长培训班学员座谈时强调,‚要把舆论引导的任务落实到基层,善待媒体、善用媒体、善管媒体,支持媒体采访报道,正确对待舆论监督,提高同新闻媒体打交道的能力。‛
结合多年在新闻宣传部门工作的实际,借这次机会,谈点粗浅的体会和建议。
(一)沉着冷静,有理有节。
党和国家越来越重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领导干部走上前台,直面媒体,引导舆论。他们沉着冷静,有礼有节,展示了良好的公共形象。许多党和国家的领导人是面对媒体的高手,给我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记得我在香港做记者时,时任全国政协主席的李瑞环‚巧答记者问‛,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那次记者招待会上,李瑞环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其中说到,希望特区政府精诚团结,共创香港美好明天。一位香港记者出了道难题:‚您刚才在讲话时说到 ‘特区政府要加强团结’,是不是意味着特区政府不团结?‛李瑞环回答得很机智:‚请问记者先生,我祝你身体健康,是不是意味着你身体不健康?‛
(二)真诚相待,以理服人。
某市规划局一副局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反问记者:‚你是准备替党说话,还是替老百姓说话?‛这一‚高论‛立即在广大网民中引起广泛争议和质疑。
记得有一次,一位县长在接受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记者采访时,焦躁不安,态度野蛮。他不但不正面回答问题,更是语出惊人:‚在我的地盘,老子上管天,下管地,中间管空气。我怕什么!‛其表现在《焦点访谈》节目播出后,这位‚最牛县长‛成为全国出名的反面教材。
国家出版总署明确规定:‚合法的新闻采访活动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干扰和阻碍新闻采编人员合法的新闻采访活动。侵犯记者的采访权就是侵犯公众的知情权和自由表达权。‛
国务院条例规定,政府官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不能说‚无可奉告‛。采访报道是记者的职业,是正常工作。领导干部对待媒体首先要真诚相待,敢于面对,善于面对,不回避。最好的方式就是坐下来相互谈心、交心,以理服人。特别是在面对舆论监督时,能够以法律和政策为准绳,以事实为依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果避实就虚,再对答如流,也只能是百害而无一利。
(三)争取主动,为我所用。
媒体的主要职责之一是传播信息,应对媒体,就是帮助媒体接近事实真相,彻底扭转‚媒体前面说,党委政府后面避谣‛的被动局面。同时,把媒体当成一个说理的平台,灯不挑不明,理不辩不清,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来解决问题。要相信媒体的公信力,公众自有公道。
建立‚新闻发布制度‛,是争取主动的一个好方法。近年来,各级党政机关都纷纷建立了新闻发布制度。通过新闻发布,对一些重要政策、法律、突发事件、社会焦点难点问题,统一发布,表明态度,主动积极地引导舆论。
有人说,在突发事件的新闻传播中,可怕的不是记者抢发新闻,而是记者抢发的不是出自政府发布的‚新闻‛。谁第一时间发布新闻,谁就掌握了舆论的主动权。透明、开放才能赢得主动。对新疆‚7〃5‛事件的报道是个很好的例子。
新疆‚7〃5‛事件,引起了境外媒体的高度关注。事件发生后,自治区政府迅速成立了24小时开放的新闻中心,开通50余条网线,为境内外记者提供上网发稿便利。自治区政府多次在第一时间召开新闻发布会,及时公布相关信息,保证新闻媒体能够依据事实,准确、客观、公正地报道这一事件真相。
新加坡《联合早报》记者说:‚这是中国政府处理突发事件最迅速、最开放的一次。在那里采访很自由。政府主动提供信息,应对突发事件的速度之快,开放程度之高,令我大为惊讶!‛日本广播协会一位官员说:‚这次事件中国政府对外很透明。‛美国广播公司(ABC)驻京首席记者表示‚在乌鲁木齐采访很自由。‛
(四)把握时机,及时处置。
俗话说,‚三人成虎‛。湖南、陕西先后发生的两起‚华南虎‛事件,由于处理方法不同,结果也完全不同。
陕西‚华南虎‛照造假事件,因林业部门相关领导处置不当,在社会上引起恶劣影响,多名官员因此受到处分或免职。但湖南平江县对‚华南虎‛假新闻的处理就高出一筹。宣传部门及时出面调查,第一时间公布真相,避免了炒作。领导干部为何要提高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
日前,全国“两会”在北京召开,伴随着中国国力的快速增长和国际地位的迅速攀升,媒体特别是外国媒体对“两会”的关注程度正逐年升温。提高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促进媒体实事求是地对中国改革发展进行客观报道,树立和提升中国在人民心中、在世界上的形象,是各级领导干部的一项长期的重要工作。这与3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党校校长习近平在出席中央党校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强调的各级领导干部要提高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所要求的一致。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不断进步,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越来越大,重视媒体的作用、运用好传媒的力量,已经成为各级领导干部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首先,与媒体沟通的能力,其实就是执政能力的一种体现。一些地方在出现“突发性”事件后,可以通过媒体准确地、有影响力地传达政府的意思,说服公众、动员公众与政府合作,共同解决危机。但有些领导干部总是千方百计“捂着”、“掖着”、“盖着”,害怕新闻媒体报道,不向新闻媒体通报有关情况,一些谣言在群众中肆意传播,在网络中“满天飞舞”,群众、网民得不到真实信息,致使流言谣言错误地引导群众、网民的情绪,“突发性”事件逐步演变为大规模群体性事件,造成极为不良社会影响和巨大社会财产损失。便联想到瓮安“6〃28”、“华南虎照”、“躲猫猫”等事件,这集中反应出了一些领导干部还不善于同新闻媒体打交道。
其次,提高与媒体打交道的素质能力,也是培养较高的政治素质和过硬的业务素质的具体体现。“一言兴邦,一言丧邦”。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不强,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把握不准确,对国家的方针政策法规不能了如指掌、耳熟能详,对本部门的工作情况没有深入了解和掌握,在摄像机镜头前没有保持良好的个人形象,以致在媒体面前讲错话、讲假话、不讲话,结果往往会使事件的进展情况和干部先进事迹宣传报道不出去,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得不到及时反映和解决,不实的传言得不到及时澄清,给党委、政府带来了负面影响。信息化时代媒体大发展带来了许多新情况、新变化,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在瞬息万变的新形势下,做到积极、主动地面对媒体,并协助媒体进行各种调查、采访,充分运用现代传媒工具在第一时间发布权威可靠的信息,用强有力的正面舆论引导占领新闻宣传舆论阵地,以准确可靠的新闻事实回答某些传言和歪曲报道。这正是新形势下担负领导工作必备的一种过硬素质。
第三,善与媒体打交道,就是为自己在公众中树立良好形象打下心理基础。媒体监督本质上是人民群众利用新闻媒体对社会公共事务行使民主权利而进行的监督活动。我国宪法总纲第二条第二款规定:“人民依据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这是媒体监督的最根本依据。媒体监督就是代表人民通过对事物的评价和批评,明辨是非、维护真理、伸张正义,促进事物的转化、影响事物的进程,从而实现对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的管理。媒体监督越来越被“民主学者”及广大群众寄予厚望。媒体监督的广度和深度被看作一个国家政治民主程度的重要标志。善与媒体打交道,就是善与公众相处,尊重媒体,就是尊重公众;善待媒体,善用媒体,善于将媒体监督作为一种改进工作的手段,这既体现了一个地方党委、政府及其领导干部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态度,也是检验一个领导班子或一名领导干部的思想境界和执政能力的“试金石”。
各级领导干部要提高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把新闻宣传、舆论引导工作作为执政和全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占领舆论阵地,把握舆论导向,引导社会热点,化解社会矛盾,形成有利于本地区本部门各阶段的中心任务、重点工作顺利开展的舆论环境。这是新形势下对各级领导干部的具体要求,也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迫切需要,更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表现。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第二篇:主管部门对医疗废物和污水处理制度与岗位职责落实情况的监管评价要求
主管部门对医疗废物和污水处理制度与岗位职责落实情况的监管评
价要求、细则和整改措施
针对医院医疗废弃物处理中存在的管理体系不健全、医务人员认识不足、废弃物分类不严格、基本卫生设施不能满足需要等问题,采取建立有效的组织管理体系,健全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加大培训教育的力度;严格废弃物的分类和收集要求;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建立医疗废弃物中转站;强化监督管理等相应对策,使医院废弃物处理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
关键词:医疗废弃物;规章制度;感染管理
医疗废弃物的处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部分,需要有健全的组织管理体系、科学的规章制度、明确的岗位职责、相配套的设施和监督管理机制。我院是一所拥有700张床位的综合性医院,月平均产生15000kg医疗废弃物。近年来,在医疗废弃物的处理过程中,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对策,取得一定的成效,现介绍如下。1医疗废弃物处理中存在的问题
1.1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和管理体系不健全
医院废弃物处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部分,必须有明确的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而医院对医疗废弃物的处理按照以往的惯例,由后勤部门负责日常的污物、污水处理,管理上脱节。绝大多数从事垃圾处理的人员素质较低,缺乏必要的知识培训,操作随意性大。管理疏于监督,使医院废弃物分类收集、转运工作难以落实。1.2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
医务人员及后勤人员对医疗废弃物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如处理污物时未戴手套等相应的防护设施,工作人员经常发生针刺、锐器伤等。有研究证实,有20种病原体可经针刺传播,其中针刺伤后可能发生致命的艾滋病和乙型肝炎,医院领导对医疗废弃物处理工作重视不够,未把此项工作摆放到议事日程。1.3医疗废弃物分类不明确
各类医疗垃圾混放,医院内大部分废弃物是没有危害性的普通废物,如包装纸盒、外包装袋以及未受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普通药瓶、一次性塑料输液瓶及输液袋等。但医疗垃圾一旦混放,不仅给搬运处理带来难度,增加处理费用,而且有可能流入社会,危害人民健康。1.4基本卫生设施不能满足需要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一次性医疗用品广泛使用,医疗废弃物数量明显增加,而病区内污物处臵室设施陈旧,污物柜容量小,垃圾桶无盖,标签不醒目,未配备毁形器等;垃圾袋薄、颜色单一等,堆放时间过长,极易造成环境污染。2对策 2.1明确职责,建立有效的组织管理体系
2.1.1成立医疗废弃物管理委员会,医院法人代表为医疗废弃物管理第一责任人,科主任为各科室第一责任人。2.1.2护士长或负责消毒隔离的护士具体分管医疗废弃物管理工作,后勤总务处为医疗废弃物医院内收集、转运、暂时贮存等的管理主要部门;医院供应室为使用后的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的主要回收、转运部门;医院感染管理科为医疗废弃物安全管理监控部门。
2.1.3在医院医疗废弃物管理部门第一责任人指导下,负责各项规章制度的建立并具体组织实施;负责指导、检查医疗废弃物分类收集、转运、暂时贮存过程中各项工作的落实和职业安全防护工作;负责组织全院性医疗废弃物分类收集、安全管理的培训工作;负责组织对医疗废弃物流失、扩散和意外事件发生时的紧急处理工作,并及时报告第一责任人;负责指导有关医疗废弃物登记资料的保存和管理;负责及时分析和处理医疗废弃物管理工作中的其他问题。2.2加强培训教育的力度
2.2.1由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培训教育,使全院职工明确医疗废弃物的概念,理解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充分认识到关心环境、预防医院感染、正确处理医疗废弃物是每个人的责任;自觉执行分类、贮存、运送和处理医疗废弃物的操作程序。
2.2.2每年新职工岗前培训中加强医疗废物处理方面的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对每一批新到岗的病区清洁工人进行理论知识培训和操作演练。
2.3严格医疗废弃物的分类及收集方法
2.3.1医疗废弃物可分为感染性废弃物、病理性废弃物、损伤性废弃物、药物性废弃物和化学性废弃物。
2.3.2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属感染性废弃物,使用后投入黄色垃圾袋内收集。手术及其他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废弃人体组织、器官、医学实验动物的组织、尸体、病理切片后的废弃人体组织、病理腊块等,先以甲醛浸泡或冷冻保存后装入黄色垃圾袋内,由专人送火化场焚烧。细菌室废弃的病原体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等高危险废弃物,应在密闭的情况下送压力蒸汽灭菌,再放入黄色垃圾袋内单独收集处理。检验科及其他实验室、研究室废弃的血液、血清及其他固体医学标本,投入内衬防渗双层黄色垃圾袋的塑料桶内收集。少量过期、淘汰、变质、废弃的一般性药品,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家规定标准执行。2.4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
2.4.1总务科为每个病区改建污物柜,将原来敞开式的垃圾桶改建成密闭式,各科室均特制各类废弃物的明显标记,贴于墙上,分类收集,严禁将医疗废弃物混入其他废弃物和生活垃圾内。配备毁形器及锐器收集桶。
2.4.2医院特制印有各类标志的红色、黄色、黑色垃圾袋,黄色垃圾袋收集医疗垃圾,黑色垃圾袋收集生活垃圾,红色垃圾袋收集放射性及其他具有生物毒物的特殊垃圾,不得混放。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使用后立即毁形,投入黄色垃圾袋内;采血用的一次性注射器、真空采血器及其他受体液、血液、分泌物污染的一次性注射器使用后,不要套护针帽(以防引起针刺伤),不用毁形,直接投入锐器收集桶内收集。未受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青霉素瓶等废弃物、一次性塑料输液瓶及输液软包装袋等,可按普通垃圾处理。以节省成本和减少污染。
2.4.3设立医疗废弃物、生活垃圾暂时贮存中转站,专人管理,以安全贮存和集中转运各种医疗废弃物和生活垃圾。2.4.4医疗废弃物盛装不能超过垃圾袋或容器的3/4,转运前必须进行有效封口(垃圾袋扣死结,容器加盖),防止渗漏。盛装医疗废弃物的每个包装袋或容器表面必须附警示标识和标签,标明废弃物名称、产生单位、类别、日期、签名和其他(需特别说明的内容)。
2.4.5临床工作人员在处理或接触医疗废弃物时,应戴乳胶手套或橡胶手套,避免裸手直接接触废弃物,尤其是损伤性废弃物。医疗垃圾处理完毕立即用流水洗手并消毒双手。2.5医疗废弃物医院内转运工作要求2.5.1医疗废弃物产生地工作要求,各科室医疗分类收集点(污物间或处臵室)有统一的医疗废弃物分类收集方法的文字说明,并按规定进行分类收集。转运前的医疗废弃物应进行有效封口,并贴有文字说明的标签和标准的警示标识。检查垃圾袋是否有破损,如有破损,应及时加套一层黄色垃圾袋,以防转运过程中渗漏。废弃的一次性低危险性注射器、输液器由供应室回收,并按规定进行科室、废弃物名称、数量或重量、收集时间登记,交接人双方签字。
2.5.2医院内转运工作要求,医院总务处负责安排专人对全院各科室医疗垃圾进行上门收集转运。根据各科室医疗垃圾产生量的不同,转运工作人员每天按规定时间(避开病房开饭时间)、用专车到各科室收集已分类包装的医疗废弃物,并从规定的路线将医疗垃圾转运至医疗废弃物暂时贮存中转站。转运人员在转运前应检查包装袋或容器的警示标识和标签是否符合要求,并按规定进行登记,内容包括:医疗废弃物产生科室、废弃物名称、重量或数量、收集时间、交接人双方签名或盖章。每天运送结束后,应在指定地点对运送车辆和工具进行及时清洗和消毒。
2.5.3医疗废弃物暂时贮存中转站应有醒目的“禁止吸烟、禁止饮食”警示标识,集中回收所有医疗废弃物,必须贮存在固定场所的专用垃圾桶(由取得许可证的医疗废弃物集中处臵单位提供)内并加盖,禁止在非贮存地点倾倒、堆放或就地存放。医疗废弃物最终由取得本市卫生行政部门许可证的医疗废弃物处理单位定时上门回收,根据医疗废弃物产生量每天至少回收1次,用清洗干净的垃圾桶更换回收已盛装的医疗垃圾桶,做到密闭转运,根据定点回收交接登记联单制度填写转移联单,双签字后双方各持1联保存,至少保存3年。2.5.4医疗废弃物院内转运及定点回收交接登记联单制度。为规范交接转运登记,医院统一编印“医疗废弃物转运登记本”、“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发出登记本”。废弃一次性低危险性注射器、输液器与其他医疗废弃物及高危险性废弃物分开登记。每次回收和转运交接双方均应进行交接登记,登记内容包括:废弃物产生科室、数量或重量、收集日期、交接双方签字。所有医疗废弃物最终由苏州市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的医疗废弃物处臵单位定时上门回收,并根据定点回收交接登记联单制度填写转移联单,交接双方各持1联保存。2.6加强监督管理
医院将废弃物管理列入管理考核内容,医院感染管理科定期对医疗废弃物处理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同时配合卫生执法部门进行常规检查,并将结果与奖惩挂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