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害地质报告-雅安地震的相关研究

时间:2019-05-13 06:34: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灾害地质报告-雅安地震的相关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灾害地质报告-雅安地震的相关研究》。

第一篇:灾害地质报告-雅安地震的相关研究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关于雅安地震的相关研究

灾害地质学读书报告

Krisr [选取日期]

相关内容收集于网络

关于雅安地震的相关研究

雅安地震后,我带着以下问题到图书馆、互联网上查阅了相关资料,并作出此读书报告:

1、雅安地震是汶川地震的强余震?

2、对于雅安地震,为什么中外报道的震级数值不同?

3、地震预警系统到底是不是我们的一棵救命稻草?能够发挥多少的功力?

4、为什么地震不能完全准确预测?

一、雅安地震是汶川地震的强余震?

从汶川地震的破裂过程——断裂带从震央向东北反复破碎——来看,可以预计汶川震后在西南方向可能出现一个强震。

青藏高原的推挤积攒了大量应力需要释放,汶川地震把龙门山断裂带东北端的应力进行了有效释放。但龙门山一线是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应力累计,一端得到释放,另一端呢?

这是08年汶川地震的余震统计图。可以发现破碎是往东北方向去的 地表破碎270km。整个破碎带非常长 而反向上基本没动。

2013年4月20日,四川省芦山地震发生后,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和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相关科研人员联合发布了4.20芦山地震震源破裂过程反演初步结果。

地震发生后,科研人员从IRIS数据中心下载了地震数据资料用于研究地震震源机制和震源破裂过程。选取其中信噪比较高并且沿方位角分布比较均匀的31个远场P波波形(震中距位于30°<△<90°范围之内)数据进行点源模型的震源机制解反演;根据反演结果再利用31个远场P波波形并增加14个SH波波形资料用于震源过程反演。初始破裂点取USGS给出的震中位置。计算得到的地震矩为1.54×10**19Nm,Mw=6.7。最大滑动159cm。

结果表明:芦山地震为震级Mw6.7,震源深度10.2km的逆冲断层,破裂在断层面上的分布比较集中,震中区的地震烈度(中国地震烈度表,2008)约为9度。主震和余震分布于龙门山断层带西南端的彭县—灌县断裂带上,位于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后的库伦应力增加区域内(单斌等,中国科学D,2009年39卷5期),且两者震源性质相近均为逆冲断裂为主,表明该地震与汶川地震有密切关系,可视为汶川地震的强余震。

采用下半球投影,同时给出了点源模型的P波垂向位移理论图(红线)与资料(黑线)的拟合情况。图形下方给出了两组节面解(左下,λ,δ,θ,h分别表示错动倾伏角、断层倾角、断层走向、震源深度)和点源模型的震源时间函数(右下)。

二、对于雅安地震,为什么中外报道的震级数值不同?

雅安地震,中国国家地震局先速报5.9级,后改为7.0级,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则报为6.6级。这种差异是由地震震级计算标度不同造成的,USGS使用的是国际公认的矩震级,而中国还在采用被公认过时的面波震级,存在大震震级饱和,小震振幅记录受限等问题。

4月20日雅安地震,中国国家地震局先速报5.9级,后改为7.0级,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则报为6.6级。此后几次的余震震级报道中,中美所报数值也各有高低。同次地震,震级数值为何会如此的中外有别?其实,差异是由地震震级计算标度不同造成的,USGS使用的是国际公认的矩震级,而中国还在采用被公认过时的面波震级,存在大震震级饱和,小震振幅记录受限等问题。

地震的震级标度有多种换算方法,中国一般采用面波震级标度

1935年,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地震学家查尔斯·弗朗西斯·里克特(Charles Francis Richter)和宾诺·古腾堡(Beno Gutenberg)借鉴天文学中表示天体亮度的星等,共同提出震级划分法,用以区分当时加州地区发生的大量小规模地震和少量大规模地震。此标度原先用伍德-安德森扭力式地震仪测量,后来成为通用的里氏地震规模。这种地震规模度量方法是根据地震仪对地震波所作的记录计算出来的。地震愈大,震级的数字也愈大,震级每差一级,通过地震被释放的能量约差32倍。

虽然里氏地震规模并没有规定上限或下限,但是现代精密的地震仪则经常会记录到规模为负数的地震。加之,受当初设计里氏地震规模时所使用的伍德-安德森扭力式地震仪的限制,近震规模(ML)若大于约6.8级或观测点距离震中超过约600千米便不适用。后来研究人员提议了一些改进,其中面波震级(Ms)和体波震级(Mb)最为常用。在中国,各省地震局在地震震级标度中一般都采用国家标准GB17740-1999规定的面波震级(Ms),对震源浅且距离远的地震进行测定。

面波震级存在大震震级饱和,小震振幅记录受限等问题

但是,里氏地震规模存在缺陷,主要在于它与地震发生的物物理过程没有直接联系,并且由于“地震强度频谱的比例定律”的限制,里氏地震规模存在震级饱和现象。20世纪60~70年代,有科学家在研究全球地震年频度与Ms的关系时发现,缺失Ms超过8.6级的地震。他们认为,当Ms超过8.6级后,尽管地表出现更长的破裂,显示出地震有更大的规模,但测定的Ms值却很难再增上去,使得一些强度明显不同的地震在用传统方法计算后得出里氏地震规模的数值却一样。

此外,传统的地震仪对于周期为20秒的面波灵敏,计算面波震级的时候就是用20秒的面波。原则上说,面波震级不适用震级小于5级的地震。这是因为震级小于6级的地震,面波震级能记录到的振幅是受到限制的,那么,由它所计算得到的震级也就比实际值小。这就导致以往报道中,震级小于6级的地震,中国地震局所报的震级往往比USGS所报的要低零点几级。例如,2008年6月18日的四川省石棉地震,USGS报的是 Mb4.6级或Mw 4.7级,而中国报的是面波震级4.2级。

21世纪初,地震学者认为传统震级标度法已经过时,公认采用矩震级

1977年,同属加州理工学院的金森博雄教授提出一种物理含义更为丰富,更能直接反应地震过程物理实质的表示方法,即矩震级(Mw)。该标度能更好的描述地震的物理特性,如地层错动的大小和地震的能量等。传统的震级标度法与之对比,只是抓住某一种地震波的最大振幅来标征地震的大小,它们与地震波能量大小的关系只是一种统计关系,而地震波能量也只是地震释放总能量的一部分。到了21世纪初,地震学者普遍认为传统的地震规模表示方法已经过时。

地震的矩震级,既可由地震波记录反演计算获得,也可从野外测量断层的平均位错、破裂长度、实验室内测量的岩石剪切模量以及从等震线的衰减或余震推断的震源深度计算出来,不存在震级饱和问题,适用于地震规模大于3.5级到无限制的震级标度。例如,1960年智利大地震为Mw9.5级,2004年印尼苏门答腊海域发生Mw9.0级大地震。

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USGS报的是Mw7.9级,而中国国家地震台网最早报的是Ms7.6级,之后又将其修订为Ms7.8级,最后又改为Ms8.0级。但之后的国际科学研究中则统一采用Mw7.9级,可以说,中国采用的面波震级不但不与国际接轨,还容易让人产生误解。

三、地震预警系统到底是不是我们的一棵救命稻草?能够发挥多少的功力?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个概念,地震预警(earthquake early warning),不是地震预测或预报。地震预警是指在地震发生以后,抢在地震波传播到设防地区前,向设防地区提前几秒至数十秒发出警报,以减小当地的损失。

地震预警系统是指实现地震预警的配套设施。按照系统响应的顺序可包括:地震监测台网、地震参数快速判测系统、警报信息快速发布系统和预警信息接受终端。整套系统的特点是高度集成、实时监控、飞速响应,尤其是飞速响应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地震预警系统其实就是在和地震波赛跑,多跑赢一秒,就能多获得一秒的应对时间,用分秒必争来形容最为恰当不过。

预警系统面临一个尴尬的规律:越是地面运动强烈的极震区,能提供预警的时间就越短;对预警系统依赖越弱的地区,能提供的预警时间反而越长。拿汶川地震举两个极端的例子:离震中不到20公里的映秀镇,处于预警系统的响应盲区,基本没有可能获得提前预警;而距离震中约1500公里的北京,可获得大约3分钟的提前预警,但又几乎没有意义。日本也在其预警系统的宣传手册中提到,如果您距离震中太近,预警信息和地震波可能同时到达。在2008年6月14日,日本发生的里氏7.2级地震中,距离震中30公里的鸥州,在3.5秒后收到了预警信息,但此时破坏性的S波已经到达。在遭受严重冲击的栗原,地震预警信息只提供了0.3秒的应急时间。对应于距离震中50公里和80公里的居民,则分别获得了5秒和15秒的应急时间。

除去这些天生的缺陷,预警系统在关键技术上还没能做到十全十美,尤其是地震参数的快速判定。作为5个部署了地震预警系统的国家地区之一,日本的投入最大,性能也是最好的。然而2008年1月27日,日本时报(The Japan Times)一则标题为“地震预警系统再次失效”的新闻,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地震预警系统的现状。

部署地震预警系统,是一个整体的社会工程,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问题,需要综合考虑科技因素、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

一般来说,开发地震预警系统的地区,有如下特点:

1.地震发生频繁。如日本、台湾、墨西哥和美国加州都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地震活动频繁。只有频繁的地震活动才需要频繁的地震预警,来减轻地震造成的损失。如果不能减少一定的损失,那么部署这套昂贵的系统本身就是一笔损失。

2.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地震预警系统由于整合度高,对地震台站密度有要求且需要长期不间断运作。地震预警系统的警报终端还需要与相关行业和部门合作开发,如电视台、铁道部门、工厂、医院等等,都需要装备相应的警报终端才能发挥预警系统的功效。因此预警系统的部署成本并不算是低廉,对当地可能有一个长期的经济压力。

3.设防区域小,预警价值高。日本,台湾均为整体设防,因为他们需要防御的总面积偏小,美国的地震预警系统主要也是针对旧金山周边区域。同时,这些防御区域经济相对发达,高科技产业密集,人口密度大,长期预警的经济社会价值可观。

综合上述的情况,对于是否需要地震预警系统,科学界内仍未能形成一致的看法。支持的学者认为这是一个很棒的想法,可以减少地震灾害的损伤;不支持的学者认为这套系统成本高昂、功能有限,前途并不光明。2004年《科学》杂志有文章标题用“打赌”来形容各个国家对于地震预警系统的态度。迄今,我们仍无法看到这个赌局的结果。不过有一件事很确定,日本等国将继续在这个赌局上不断下注。

值得注意的是,到目前为止这里面只有墨西哥城的SAS系统是直接面向公众的一个地震预警系统。简单点说,就是说当地震来临的时候,只有这个系统是直接在最短的时间内直接通过电台、电视、手机等手段让民众第一时间得知。而其他的大部分预警系统主要是面对政府相关部门或者大型公众设备,水坝、核电站、高速铁路等,而从政府部门反应到发布到公众需要一定的时间,这个反应很容易就耽搁掉好不容易赢得的几秒救命的时间。为什么大部分的地震预警系统不直接面向公众?这是因为到目前为止,地震预警系统仍然处于摇篮阶段,虽然它很有效,但是毕竟它处于还研究阶段,还需要提高它的准确性和速度。

由于对数据的分析时间太短,获得的数据不完整等等很多问题,导致误报的可能性很大。日本的EEW系统和墨西哥的SAS都证明存在误报现象。要知道,作为社会影响重大的地震,一次误报会造成巨大社会恐慌和损失;更严重的是,误报会严重伤害地震局、政府的公信力,就像小时候听过的那个“狼来了”的故事一样,地震局误报几次,将来即便是预报正确,民众也不相信了,这才是最可怕的。

地震预警系统的基础是庞大而密集的地震台网,其数目越大,获得的资料越丰富,震中和震级的计算越准确,预警也越迅速。而我国的这项基础工作还有待完善,与国际水平相比,我国的数字台网建设不足。以强震台为例,日本的覆盖密度为1323台/万平方公里,美国为53台/万平方公里,而我国为0.3台/万平方公里。而只有打好了基础才能建立有效的预警机制。

四、为什么地震不能完全准确预测?

从网友评论和科学网上其它有关地震的讨论文章看,大部分网友尽管没有什么科学根据,却依然一厢情愿地相信地震一定能预报,而把主张不能预报的观点当做是官方科学家们推卸责任的说法。一些所谓的非主流科学家们,特别是某些号称预报了此次地震的人,则趁此机会呼吁政府和社会重视自己的研究。而即使是那些“官方科学家”,在解释为什么不能预报的时候,也往往只是泛泛地说,我们现在对大地内部了解太少,因此现在全世界都还不能预报,似乎以后还是有希望预报的。

地震的发生,是由于岩石受力。当力大到一定程度,造成岩石发生断裂。断裂是突然的,这时能量被释放出来形成地震波。这种断裂发生有一定的随机性,正是由于存在这种随机性,注定了地震本身是不可能完全准确地预测的。地震的随机性,在一定程度上类似于现在非常著名的气象上的所谓蝴蝶效应。

蝴蝶效应是指动力系统在某些情况下对于初始条件非常敏感,微小的改变就足以使整个系统的演化完全不同(蝴蝶扇一下翅膀就可能引起飓风)。不过,实际上在气象上,并不是在所有情况下系统都处在这种对初始条件都很敏感的状态,在某些参数条件下系统是稳定的。例如,洛伦兹(Lorenz)当年发现蝴蝶效应时提出的 洛伦兹方程,在雷诺数较低时,存在稳定的动力学吸引子,因此这时蝴蝶扇不扇翅膀都没什么影响。只有当雷诺数较高时,才会出现奇异吸引子,这时才会出现蝴蝶效应。这也是为什么数值天气预报在较短的时间内是可能的。

不过,地震比气象更难预测,这不仅仅是因为我们看不到地下的情况,而是与地震本身的特点有关。导致地震的岩石断裂其实是经常发生的,但很多时候这种断裂只导致少量能量释放,引起小地震,对我们没有影响。然而有时,一块岩石断裂造成其它岩石受到更大的力,这又导致其它岩石断裂,这种多米诺骨牌效应的放大导致大地震。地震过后,在重新取得平衡的过程中会发生一些余震。但是,最终这导致地壳能量的释放,这时地震暂时停止,地壳再次开始蓄积能量,直到蓄积的能量再次导致地震。这一动力学过程导致地震形成所谓自组织临界系统(self-organized criticality system), 这种系统里动力学的吸引子正在临界点上,因此它具有高度的不稳定性和随机性。任何微小的变化都可能导致完全不同的后果。地震的次数和震级服从幂率分布(古滕堡-里克特定律),这正是自组织临界系统的特点之一。

对于自组织临界系统,也不能说完全无法预测。比如,一个沙堆可以作为自组织临界系统的例子。我们知道,如果往沙堆上不断注入沙子,沙堆坡度高到一定程度以后会发生崩塌。但是,由于沙堆不是完全规则的,到底何时发生这种崩塌,是发生大崩塌还是小崩塌,这有一定随机性,只能作出概率性预测。类似的,对于地震,根据一些异常现象和前兆,可以给出一些预测,也有些预测可能正确,但这些预测绝不可能是完全准确的,这是由自组织临界系统本身的随机性决定的,无论科学家再怎么努力,也不可能准确预言本身是随机的事物。当然,也有可能可以得到一些概率性预测。但是,由于概率性预测无法对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震级给出短期的、完全准确的预测,这样一来,政府就很难据此作出决策。我在上一篇博文“如果真有关于地震的预测该怎么办”里指出,在存在较多误报的情况下,政府即使收到了地震预报,恐怕都很难决定该不该实行疏散。该文自发表以来,虽然已被不少人浏览,但迄今我没看到谁提出任何可行的办法能够解决这个问题。

我国在邢台地震以后,就提倡走群众路线,搞地震预测,这收到了一定成效,成功预报了一些地震,我并不想完全否定这一点。但是,经过多年的研究,进展并不大,我认为这不完全是地震研究受不受重视的问题,而是由于地震本身的随机特性,注定了它难以被完全准确预测。因此,我们不应该再象过去那样,每次大震之后就大举上马地震预测研究,指望能临震预报出下次地震来--最终很可能是下次大震仍未被预报出来。应该转变思路,在地震长期预报的基础上,加强对建筑抗震能力的要求。实际上,象日本、美国等,尽管同样无法准确预报地震,但每次地震死亡的人数很少,这些经验是中国应该学习的。

第二篇:雅安地震专题

雅安地震专题

【背景材料】

北京时间4月20日8时2分,在四川雅安市芦山县(北纬30.3度,东经103.0度)发生7.0级地震。截至25日16时30分,四川芦山“4•20”7.0级强震共计造成196人死亡、21人失踪、12393人受伤。地震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立即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抓紧了解灾情,把抢救生命作为首要任务,千方百计救援受灾群众,科学施救,最大限度减少伤亡,同时要加强地震监测,切实防范次生灾害。要妥善做好受灾群众安置工作,维护灾区社会稳定。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第一时间赶赴灾区,现场指挥抗震救灾。【典型题例】

1、芦山地震发生后,总书记第一时间作出重要指示,李克强总理飞赴灾区,“抢救生命”、“救援群众”、“减少伤亡”、“做好安置”,人被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灾难就是动员令,灾情就是集结号。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到民间,迅速投入到抢险救援的战斗之中。这说明了什么?

答:①说明了党和政府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②党和国家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权,关注民生、情系民生,维护社会稳定。③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和党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2、作为一名中学生,你能为灾区做点什么?

答:①如果身处灾区,要勇敢加入到抗灾自救的行列中,做些力所能及的事。②如果不在灾区,可以组织动员社会各界发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向灾区捐款捐物。

3、在抗震救灾中涌现了许多无私奉献的英雄人物,作为一名中学生应如何学习他们的感人事迹?对参加公益活动有何启示?

答:①学习热心公益的精神,自觉承担社会责任,做负责任的公民;学习奉献的精神,积极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美德;学感恩的精神,主动关爱他人、回报社会。②在参加公益活动的过程中,既承担着社会责任,又在帮助他人,并使自身价值在奉献中得以提升;面对所承担的责任不言代价与回报;应积极主动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帮助他人,关心他人。

4、党和国家为什么要高度重视抗灾救灾工作? 答:①这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②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有利于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③这是继承和弘扬民族精神的需要。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5、应怎样向抗震救灾人员学习?

答:①在学习上,刻苦学习,顽强拼搏,战胜学习中的一个一个困难,勇攀科学高峰。②在日常生活中,要关爱他人,见义勇为,维护正义。③当国家遇到困难时,要挺身而出,积极奉献,与国家共度难关

6、芦山“4•20”7.0级强震发生后,党和政府以及全国人民迅速投入抗震救灾的实际行动去,这体现的是一种什么精神?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指的是什么?这种精神对取得抗震救灾的胜利有什么重要作用?

答: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

作用: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灵魂和巨大的精神支撑。伟大的民族精神始终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

7、爱心互动:地震发生后,受灾的同胞,有的失去了双腿、有的失去了亲人,心灵遭受了巨大的创伤。这一刻,请用你的真诚和爱心写一条手机微信来激励他们,对灾区人民说句心里话来安慰他们。

例如:雅安平安,芦山好运;彩虹总在风雨后,要坚强!守望相扶,并肩战斗:就是天塌下来,也有全国人民共同顶着;雅安平安,中国加油!

8、匹夫有责:为发动更多的同学为灾区人民捐款捐资,你班准备召开一次主题班会,进一步提高同学们的责任意识,请你参与其中完成以下任务。(1)请你为班会拟定一个主题。示例:地震无情人间有爱;爱与责任同在;众志成城,抗震救灾;万众一心,抗震救灾;抗震救灾,人人有责;奉献爱心,抗震救灾;送温暖,献爱心,情系灾区;华夏同心,情系灾区等。(2)请你设计班会的活动步骤。略

(3)请你谈谈参与这次主题班会的感受或体会、活动意义。

答:体验到在灾难中所显示出来的伟大的民族精神;培养学生与人类同呼吸共命运的博大情怀,净化了灵魂,健全了人格;增强了社会责任感;体会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人间真情;真切体会到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内涵与实质。

(4)请你围绕主题,写一篇在班会上的发言稿。

提示:写发言稿的内容要求:首先要说明举行此次主题班会的目的。其次要指出“4·20”大地震灾害给灾区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巨大损失,给灾区人民心灵造成的巨大创伤。再次要表明自己的态度和应该采取的行动。

9、“我不哭,我很坚强”,雅安地震中受伤小女孩的一组照片,感动万千网友。那血迹中纯真坚强的微笑,正是今天中国面对灾难的表情。我们应学习小女孩哪些优秀品质?

答:①学习直面挫折、乐观的优秀品质;②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崇高精神;③坚强勇敢、顽强不屈的崇高精神;④自立自强、乐观向上的良好风貌。⑤感恩社会、奉献社会服务优良品质,积极实现人生价值等

10、抗震救灾纷纷捐款;普通群众自发到慈善机构捐款,孩子拿出了压岁钱,老人拿出了养老钱;献血队伍排成长龙。(1)请对他们的行为进行简要的评析。

答:①承担社会责任,不计较代价和回报。可以把自己并不宽裕的生活费挤出一部分捐出来,只因为有更需要的人;为了人民的生活安定、生命安全,无私奉献,甚至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正因为有他们在履行责任,我们的生活才更加安全,更加多彩,更加温暖,更加充满希望。②这种奉献精神,是社会责任感的集中表现。我们应该以他们为榜样,自觉承担社会责任。(2)我们应该怎样向他们学习?青少年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应如何学习和宣传抗震救灾精神?

答:①热心公益,服务社会。学习他们敬业乐群、公而忘私、舍己为人的无私奉献精神和见义勇为、扶危济困的优良品德。②要胸怀天下,承担起关爱社会的责任,共同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③当国家处在困难时刻,要主动为国分忧,勇担重任,与国家共渡难关。④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立场成才,报效祖国。

①思想上: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主动为国分忧、与国家共渡难关的责任意识;②学习上:努力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立志成才,报效祖国;③生活实践上: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发扬抗震救灾精神。

11、地震无情人有情,更有力的社会支持,凝聚爱心共振的雄浑力量。救灾军车翻下山崖,村民下河救人;车辆经过路旁,群众投进食品和饮用水;街头献血点,挽起衣袖排队;媒体及时通报救灾进展,微博搭建寻亲平台„„“我们都是雅安人”的口号,今天响彻神州。爱心涌流之下,是亿万人民休戚与共、心手相连的情怀,是中华民族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的精神。这是我们历经磨难积淀的文明财富,也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与挑战的力量之源。全国各界纷纷向灾区伸出援助之手。这体现教材哪些道理?

答:①中华民族具有扶贫济困的优良传统。②中华民族的团结友爱的伟大民族精神。③亲社会、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责任意识。④爱是一种内心的感动,更是一种行动。⑤只有大家同心协力,各尽所能,才能营造出一个互助互爱的幸福家园;⑥树立起强烈的责任意识,挑起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⑦团结就是力量;团结互助的集体,可以使我们感受到他人的温暖。

12、地震发生后一位网友通过微博表示,看到很多人受伤进医院。其中,一位受伤的小女孩,尽管身上有血迹,但她微笑的说“我没事,我不哭,我很坚强”。小女孩的镇定和坚强感动了很多网友,网友表示,“你一笑便是整个沧海,美了这个人间。

生活中难免会遭遇挫折与不幸,我们该如何战胜挫折,学会坚强?

面对困难和挫折不要惧怕,树立自信心;冷静分析挫折产生的原因;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树立坚定的理想和目标等。

13、当地震发生时,我们未成年人应该怎么做?

①保持冷静,不要慌张;②不能在教室内乱跑或争抢外出;③靠近门的同学可以迅速跑到门外,中间及后排的同学要紧靠墙根,双手护住头部;④在教师的组织下有序撤离;⑤如果地震后被埋在建筑物中,应先设法清除压在腹部以上的物体,创造生存条件,等待救援。

第三篇:海地地震灾害报告

加勒比岛国海地当地时间2010年1月12日16时53分(北京时间13日5时53分)发生里氏7.0级地震.首都太子港及全国大部分地区受灾情况十分严重.震中位于首都太子港西南16公里的加勒比海域,震源深度约为10公里.震中烈度为X.在发生7.0级地震稍后不久,海地又相继发生了震级分别为5.9级和5.5级的地震。截至2010年1月26日,海地地震进入第15天,世界卫生组织确认,此次海地地震已造成22.25万人丧生,19.6万人受伤。此次地震中遇难者有联合国驻海地维和部队人员,其中包括8名中国维和人员遇难。

地震发生后,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12日发表声明,对海地当天发生强烈地震表示关切,并且表示联合国组织正在听取有关灾情的初步报告,密切跟踪当地的情况发展,同时国际社会纷纷伸出援手,表示将向海地提供人道主义援助,中国也派出中国国际救援队飞赴海地实行救援任务.根据美国科罗拉多州地质调查的分析师说,这是海地自1770年以来发生的最强烈的地震,并且地震发生后余震不断,最强烈的余震达到5.9和6.4级,不但为救援数以千计埋在废墟之下的民众带来了极大困难,更为无数处于恐慌中的平民带来了严重威胁,而且未来海地继续发生严重灾害的可能性仍然存在。太子港街头出现极度混乱局面,呼喊者、哭泣者、四处寻找失散亲友者和无家可归者构成了海地大地震后的一幅幅真实写照。据拉美及西方各大媒体报道,数以万计民众失去居所。地震发生后,海地当地黑帮组织和从倒塌监狱中逃脱的罪犯趁火打劫,将急需的救援物资洗劫一空.一场里氏七级强震让“灾难之国”海地雪上加霜。全球知名风险管理顾问公司最新评估显示,地震给海地造成的经济损失将达数亿美元。公告称,海地当地建筑多属混凝土及砌体结构,并无防震所需的加固措施,因此强震过后建筑大规模坍塌,即便是设计规范的建筑也难逃在地震中受损,据此估计,海地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将达数亿美元。海地首都太子港及其约两百万人口将深受地震影响,地震遇难者将数以万计。震前由于海地连年天灾及政局不稳,海地民众生活困苦不堪,全国逾一半民众每天的生活费不足一美元。经过此次强震,海地当地人民的生活又一次陷入水深火热之中.针对海地地震的成因, 根据美国地质勘探局网站公布的地震定位及震源机制,海地地震发生在加勒比地区, 此地区是非常活跃的地震带,因此这一地区很容易发生地震, 海地位于加勒比板块和北美板块交界处,属于地震频发区。世界上其他地方发生的地震大多是一个板块俯冲到另一板块下导致,而此次强震却是由于美洲板块中的加勒比板块和北美板块相互挤压所致。这种类型的地震通常震源较浅,并能释放巨大能量。此次地震的震源仅位于地下10公里左右,因此造成了此次海地的巨大损失。

就目前而言,专家仅能预测今后10年到20年发生大地震的百分率,更高级的预测尚无可能。不过,地震界有句谚语:地震不杀人,建筑物杀人。因此,提高建筑物抗震标准能大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人类即使不能预测或躲避地震,也能采取很多措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震后重建所面临的困境。作为一名土木人,我们的责任就是建造坚固的房屋,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使人们免受失去家园、失去亲人的痛苦.

第四篇:灾害地质参考答案

1.填空题(30′)---13小题; 2.名词解释(20′)10小题; 3.问题【简答题+论述题】(50′)--------------4小题。

一、填空题(19选12)

1、地质灾害危险性是地质灾害自然属性的体现,评价的核心要素是

地质灾害的活动强度

2、灾害敏感度分析的基本要素包括人口密度

、建筑物密度和价值

、工程价值、资源价值、环境价值

、产值密度

等。

3、地质灾害的分级方案有

灾变分级

、灾度分级

、风险分级。

4、地质灾害灾情评估的内容包括

危险性评价、易损性评价、破坏损失评价、防治工程评价。

5、减灾系统工程的主要内容有监测

、预报

、防灾、抗灾

、灾害评估、救灾

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行为过程。

6、地质灾害防治的基本原则必须遵循

预防为主的原则

、全面规划与重点防治的原则

、防治地质灾害与其他社会经济活动相结合的原则、防治工程最优化原则 等原则。P33

7、地质灾害的监测内容包括

成灾条件 的监测,成灾过程

的监测以及

地质灾害防治效益的反馈监测。P31

8、地质灾害管理的手段主要有

经济手段、行政手段

、法律手段

技术手段

等四种。P36

9、减轻地质灾害的措施有灾害监测、灾害预报、灾害评估、防灾、抗灾救灾、安置与恢复、保险与援助、宣传教育与减灾立法、组织与指挥

。P27

10、地质灾害的属性生特征既有

自然属性

又有

社会经济属性

。P3

11、根据评估时间,地质灾害灾情评估分为 灾前预评估、灾期跟踪评估 和

灾后总结评估

三种类型。

12、地裂缝的特征主要表现为

地裂缝发育的方向性和延展性

,地裂缝灾害的非对称性和不均一性,灾害的渐进性 和

地裂缝灾害的周期性。

13、滑坡分类按滑动面与岩土体的类型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三种类型。

按滑动面与层面关系的分可分为均质滑坡(无层滑坡)、顺层滑坡和切层滑坡三类;按斜坡岩土类型分可分为:粘性土滑坡、黄土滑坡、堆填土滑坡、堆积土滑坡、破碎岩石滑坡、岩石滑坡六类;按滑动力学性质分可分为牵引式、推落式、平移式和混合式四类;还可按发生年代分为现代滑坡、老滑坡、古滑坡等。

14、防治滑坡的工程措施,大致可分为_消除或减轻水的危害_、_ 改变滑坡体的外形,设置抗滑建筑物_及_改善滑动带的土石性质 三类;

15、滑坡的分类;P107 按滑动面特征划分①顺层滑坡②切层滑坡

按滑动性质划分①牵引式滑坡②推动式滑坡③混合式滑坡

按滑坡的组成物质成分:土质滑坡(①堆积层滑坡②黄土滑坡③粘性土滑坡)和岩层滑坡 按滑体规模划分浅层滑坡、中层滑坡、深层滑坡、极深层滑坡

按滑坡形成机制划分楔形体滑坡、圆弧面滑坡(演化过程坡脚蠕动变形、滑坡后缘张裂扩张、滑坡中部滑床剪短贯通三个阶段)、顺层滑动的滑坡(沿单一层面滑动的滑坡和坐落式平推滑移型滑坡)、复合型滑坡、堆积层滑坡、崩坍碎屑流型滑坡、岸坡或斜坡开裂变形体、倾倒变形边坡和溃屈破坏边坡。

按主滑动面成因可划分堆积面滑坡、岩层面滑坡、构造面滑坡和同生面滑坡。按滑体厚度分巨厚层滑坡、厚层滑坡、中厚层滑坡、薄层滑坡。按发生年代分为现代滑坡、老滑坡、古滑坡等 安滑体运动速度分缓慢性滑坡、崩塌性滑坡 按滑坡在道路上的位置分路堤滑坡和路堑滑坡等 按发生年代分为现代滑坡、老滑坡、古滑坡等

16、泥石流的防治措施。

两大类:工程措施(排导工程、拦挡工程、综合整治工程)和生物措施(林业措施、农业措施、牧业措施)

17、地质灾害防治的基本途径与措施。P34 基本途径: 1)控制灾害源、消除或减弱灾害体的活动能量,减少灾害威助。2)对受灾体采取防护或避让等保护措施使其免受灾害破坏,或强受实体对灾害的抗御能力。

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1)削弱灾害活动强度措施;2)受灾体防护措施;3)监测预报措施;4)灾害避让措施。

二、名称解释(20选9)

1、地质灾害:是指在地球的发展演化过程中,由各种自然地质作用和人类活动所形成的灾害性地质事件。

2、灾害:自然或认为环境中对人类生命、财产和活动等社会功能的严重破坏,引起广泛的生命,物质或环境损失;这些损失超出了受影响社会靠自身资源进行抵御的能力。

3、风险分级:是在灾害活动概率分析基础上核算出来的期望损失的级别划分。

4、社会经济易损性:指受灾体遭受地质灾害破坏机会的多少与发生损毁的难易程度。

5、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IDNDR):1987年12月11日第42届联合国大会通过第169号决议,决定把1900~2000年定为“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

6、实时监测预报:是集数据自动采集、处理、建模、预测预报与信息的短程、中程及远程传送与一体的集成技术与方法。

7、保值效益(Z):对灾害地区现有资产的保障属于直接经济效益,Z=J-T Z为保值效益J为灾害损失价值T减灾投入资金。

8、地质灾害灾情评估:是指对由于地质灾害造成的自然环境恶化,人类生命财产损毁或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资源、环境发生严重破坏的现象进行调查统计、分析、评估的工作。

9、海水入侵: :由于滨海地区地下水动力条件变化,引起海水或高矿化咸水向陆地淡水含水层迁移而发生的水体侵入的过程和现象。

10、地甲病:是一种因环境缺碘或富碘所引起的地方病。

11、灾变分级:是对地质灾害活动强度、规模和频次的等级划分。(分特大、大、中、小型四个等级)

12、地质灾害易损性:是指在一定地质灾害强度下,对社会、经济、人民生命财产、公共设施等造成潜在危害的可能性,是表征一个区域内地质灾害可能造成的破坏程度的重要指标。

13、荒漠化是指在干旱、半干旱和某些半湿润、湿润地区,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各种因素引发的土地退化。

14、水土流失: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的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壤侵蚀及水的流失,是一种渐进性地质灾害。

15、膨胀土:指的是具有较大的吸水后显著膨胀、失水后显著收缩特性的高液限粘土。膨胀土的矿物成分主要是蒙脱石,为一种高塑性粘土。

16、环境灾害: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环境恶化所导致的灾害,是除自然变异因素外的另一重要致灾原因。其中气象水文灾害包括:洪涝、酸雨、干旱、霜冻、雪灾、沙尘暴、风暴潮、海水入侵。地质地貌灾害包括:地震、崩塌、雪崩、滑坡、泥石流、地下水漏斗、地面沉降。

17、保产效益:指减灾资金投入后对未来经济收益的保障,主要为受益地现有规模的工农业年产值,可称为保产效益。保产效益等于灾害防治投入资金与受益地区的生产总值之比。

18、特殊土是指某些具有特殊物质成分和结构、赋存于特殊环境中易产生不良工程地质问题的区域土,如黄土、膨胀土、盐渍土、软土、冻土、红土等。

19、三废:工业三废”是指工业生产所排放的“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的总称三废。

20、岩爆又称冲击地压,是指受强大地压的脆性煤、矿体或岩体,在其极限平衡状态受异破坏进向自由空间突然释放能量的动力现象,是一种采矿或隧道开挖活动诱发的地震。

三、问题(7选4)

1、矿井透水前有何征兆?

矿井透水:矿井周围含水层的水涌出,填满矿井,使矿井废掉。当采掘工作面遇到河床,采空区等地质条件时会出现“透水”事故。答:1)挂汗:积水区的水在自身压力作用下,通过煤岩裂隙;2)挂红;3)水叫;4)空气变冷;5)出现雾气;6)顶板淋水加大;7)顶板来压,底板鼓起;8)水色发深,有臭味;9)采掘工作而有害气体增加,积水区自外散发出的瓦斯、CO2和H2S等有害气体;10)裂缝出现渗水,如果出水清净,则离积水区较远,若浑浊,则离积水区已近,另外,在发生透水前还能出现岩缝中有淤泥、片帮、冒顶等现象。

2、滑坡产生的成因机制和形成条件。

滑坡:指在自然地质作用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下,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整体”或者局部保持岩土体结构而向下滑动的过程和现象及其形成的地貌形态,称为滑坡。

成因机制:(1)滑动面与斜坡稳定性的关系(2)滑坡的发育阶段:①蠕动变形阶段②滑动破坏阶段③压密稳定阶段。

滑坡的形成条件:(1)地形地貌(高陡斜坡通常比低缓斜坡更容易发生滑坡)(2)地层岩性(地层岩性软弱在水和其它外营力作用下强度降低而易形成滑动带)(3)地质构造(滑坡沿断裂破碎带成群分布及各种软弱结构面控制滑动面的空间分布)(4)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进入滑坡体增加滑体重量,还起到润滑作用,降低抗剪强度、水位上升,静水压对滑体产生浮托力,降低有效正应力和摩擦阻力、地下水对周围岩土长期作用改变岩土体的性质和强度、地形水运动产生的动水压对滑坡的影响,90%以上的滑坡与水的作用有关)(5)人类活动(不合理的开挖和坡面上的加载、振动、采矿)

3、叙述地面塌陷、岩溶地面塌陷的成因机制和形成条件,两者有何区别?

地面塌陷是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洞)的一种地质现象。

岩溶地面塌陷定义:覆盖在溶蚀洞穴之上的松散土体,在外动力或人为因素作用下产生的突发性地面变形破坏,其结果多形成圆锥形塌陷 坑。

地面塌陷分为:岩溶塌陷和非岩溶性塌陷。诱发地面塌陷的因素: 矿山地下采空与地下工程中的开挖; 排水疏干与突水突泥作用; 过量抽采地下水; 人工蓄水; 人工加载 ;人工振动; 地表渗水。岩溶地面塌陷 成因机制:

地下水潜蚀机制,形成过程大体可分如下四个阶段:(1)在抽水、排水过程中,地下水位降低,水对上覆土层的浮托力减小,水力坡度增大,水流速度加快,水的潜浊作用加强。(2)隐伏土洞在地下水持续的动水压力及上覆土体的自重作用下,土体崩落、迁移,洞体不断向上扩展,引起地面沉降。(3)地下水不断侵蚀、搬运崩落体,隐伏土洞继续向上扩展。(4)当上覆土体自重压力超过了洞体的极限强度时,地面产生塌陷。

真空吸蚀机制:随着岩溶水水位持续下降,岩溶空洞体积不断增大,空洞中的气体气压不断降低,从而导致岩溶空洞内形成负压。岩溶顶板覆盖层在自重及溶洞内真空负压的影响下剥落或塌落,在地表形成岩溶塌陷坑。

其他岩溶地面塌陷形成机制 A包括重力致塌模式、冲爆致塌模式、振动致塌模式和荷载致塌模式等其他岩溶地面塌陷的成因模式。B应当指出,岩溶地面塌陷实际上常常是在几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发生的。例如洞顶的土层在受到潜蚀作用的同时.往往还受到自身的重力作用。

形成条件(1):岩溶地面塌陷的地质基础:a可溶岩及发育程度;b覆盖层厚度、结构和性质;c地下水运动。(2)动力条件:引起岩溶地面塌陷的动力条件主要是水动力条件的急剧变化,由于水动力条件的改变可使岩土体应力平衡发生改变,从而诱发岩溶地面塌陷。

4、崩塌产生的成因机制和形成条件。

崩塌:在陡峻的斜坡上,巨大岩块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而猛烈地向下倾倒、翻滚、崩落的现象。崩塌形成条件

崩塌是在特定自然条件下形成的,地形地貌(高--高度大于30M的、陡--坡度一般大于45°)、地层岩性(脆性岩石或上硬下软)岩体结构(不同块段发育着方向、规模各异的结构面--高陡裂隙)和地质构造(①断裂构造对崩塌的控制②褶皱构造对崩塌的控制)使崩塌的物质基础;降雨、地下水的作用、振动力、风化作用以及人类活动多崩塌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崩塌的力学机制:

崩塌是岩体长期蠕变和不稳定因素不断积累的结果。崩塌体的大小、物质租车、结构构造、活动方式、运动途径、堆积情况、破坏情况千差万别,但崩塌的产生都是按照一定的模式孕育和发展的,按崩塌发生是受力状况的不同可分①倾倒崩塌②滑移崩塌③鼓胀崩塌④拉裂崩塌⑤错断崩塌。

5、什么是地质灾害?其如何分类分级的?我国地质灾害发育及分布规律是什么? 答:

一、地质灾害:是指在地球的发展演化过程中,由各种自然地质作用和人类活动所形成的灾害性地质事件。

二、地质灾害的类型

大致可分为两类:(1)由地质作用引起或地质条件恶化导致的自然灾害都划归为地质灾害。(2)仅限于以岩石圈自然地质作用为主导因素而形成的自然灾害。

其他分类:①按空间分布状况分:陆地地质灾害和海洋地质灾害两个系统②按灾害成因分:自然动力型、人为动力型及复合动力型③按地质环境变化的速度分:突发性和渐进性地质灾害

三、地质灾害的分级方案:灾变分级、灾度分级、风险分级。地质灾害分级反映了地质灾害的规模、活动频次及其对人类与环境的危害程度。

四、中国地质灾害发育状况:中国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灾种类型多,发生频率高,分布地域广,灾害损失大。

五、中国地质灾害的空间分布规律:根据地质灾害宏观类别、结合地质、地理、气候及人类活动环境因素,可将中国地质灾害划分为四大区域。

1.平原、丘陵地面沉降与塌陷为主地质灾害大区。2.山地斜坡变形破坏为主地质灾害大区3.内陆高原、盆地干旱、半干旱风沙为主地质灾害大4.青藏高原及大、小兴安岭北段地区冻融为主地质灾害大区

6、地面沉降、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具备哪些相关性?

地面沉降:指在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影响下形成的地表垂直下降现象。

滑坡:指在自然地质作用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下,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整体”或者局部保持岩土体结构而向下滑动的过程和现象及其形成的地貌形态,称为滑坡。

泥石流:斜坡上或沟谷中松散碎屑物质被暴雨或积雪、冰川消融水所饱和,在重力作用下,沿斜坡或沟谷流动的一种特殊洪流。特点是爆发突然,历时短暂,来势凶猛和巨大的破坏力。

地面塌陷是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洞)的一种地质现象。关联:

①都属于地质灾害,且在我国是比较常见的。一般情况下,除了地面沉降其他三种都可能出现在山区。一般来说,地面塌陷出现岩溶地区,地面沉降出现在平原抽采地下水地区。②水在其中起到很大得作用

滑坡、泥石流对水的敏感性很强,滑坡、泥石流爆发的高峰期与降水强度较大的夏季基本同步。单次降雨强度和持续时间是诱发滑坡或泥石流灾害发生与发展的重要因子。

面广地面沉降与地下水开采量和动态变化有着密切联系,过度的抽取地下水会造出地面塌陷。

地面塌陷分为:岩溶塌陷和非岩溶性塌陷。过量抽采地下水;人工振动; 地表渗水等是诱发地面塌陷的因素 ③受重力的影响

滑坡、泥石流属斜坡地质灾害,重力是斜坡地质灾害的内在动力。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岩土体结构特性、新构造活动及地下水等条件是影响斜坡失稳的主要自然因素

地面沉降的特点是波及范围广,下沉速率缓慢,往往不易察觉,有自重影响 ④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大 ⑤人类工程对其影响大

7、海水入侵的防治措施。

(1)海水入侵:由于滨海地区地下水动力条件变化,引起海水或高矿化咸水向陆地淡水含水层迁移而发生的水体侵入的过程和现象。(2)海水入侵的防治措施:

1、合理开采地下水淡水资源

2、开展人工回灌

3、阻隔水流

4、预报。

第五篇:雅安地震思想汇报[推荐]

身为党员,定期的进行思想汇报,自我总结和反省,才能始终保持党员的先进性,xiexiebang.com范文大全特意为大家整理了关于2013年5月思想汇报范文的相关材料,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帮助。

尊敬的党支部:

2013年4月20日,我国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8时2分发生7.0级地震,心中是无比的不安,希望不要像2008年的512地震一样那么多的鲜活的生命就在那一瞬间被剥夺了,此时我能做的只是在这里默默地为雅安的人们所祈祷,希望他们能够平安,只要人在,一切都还会有希望。我们的李克强总理也在当天的13时15分从北京乘飞机前往四川雅安地震灾区,指导抗震救灾工作。这充分的体现了我们党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的重视,我们的总理不顾个人的安危,亲自上前线指挥救援工作,也给一线的救援队伍做了一个强有力的后盾。

四川雅安地震发生后,习近平、李克强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抓紧了解灾情,把抢救生命作为首要任务,千方百计救援受灾群众,科学施救,最大限度减少伤亡。同时要加强地震监测,切实防范余震带来的次生灾害,妥善做好受灾群众安置工作,维护灾区社会稳定。根据总书记、李克强总理重要指示精神,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汪洋立即召开会议作出工作部署,决定启动国务院抗震救灾1级响应。目前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军队、武警部队有关方面紧急赶赴灾区慰问受灾群众,指导抗震救灾工作。

灾难到来我党第一时间计划组织救援活动,最大限度的减少伤亡的人数。而对于我们在校的大学生我们所要做的就是追随党的步伐,安抚身边家庭位于震源地带的同学,积极协助学校的工作,积极参加即将进行的募捐活动,为我们雅安的市民出一份自己的微薄之力。

面对国家的一系列积极的救援活动,要我更加确信追随中国**的信念。我也时刻以我是一名党员而感到自豪,我也会在今后的日子里不断加强自己的思想政治修养,不断加强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和理解。在学习上我也要我要专心学习专业知识,做到理论、实验两手抓。面对一次次突如其来的灾难我们仍然没有办法准确的进行预测,但我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终有一天我们将会找到一个办法,减少国家的损失和人员的伤亡。在工作上一定积极配合学校的工作,尤其是针对这次灾难学校所安排的各种募捐活动,我一定竭尽所能,同时也会号召身边的同学参与其中,展现出我们当代大学生的爱国热情。

以上是我在思想、工作、学习等方面的汇报,我和我的师生们将密切关注雅安地震的近况,配合党组织和学校的倡议,随时做好准备为雅安地震的抢险救灾和灾后重建做出自己的贡献。

汇报人:XXX

xiexiebang.com范文网(FANWEN.CHAZIDIAN.COM)

下载灾害地质报告-雅安地震的相关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灾害地质报告-雅安地震的相关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应对雅安地震[最终定稿]

    应对雅安地震,民众远比汶川时成熟 2013-04-20 14:12:52 归档在 时事评论 | 浏览 45225 次 | 评论 163 条 应对雅安地震,民众远比汶川时成熟汶川地震时,媒体反复宣讲的词语,居然......

    雅安地震思想汇报

    思想汇报 敬爱的党组织: 2013年4月20日,我国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8时2分发生7.0级地震,心中是无比的不安,希望不要像2008年的512地震一样那么多同胞的生命就在那一瞬间被剥夺了,此......

    雅安地震慰问信)

    篇一:给雅安数万受灾群众的慰问信 给雅安数万受灾群众的慰问信敬爱的雅安同胞:你们好! 今悉四川省雅安市发生地震,并造成多人被夺去宝贵生命等重大损失,对此北京中航化安全阀销......

    雅安地震朗诵稿

    雅安,我们为你祈福! 作者 蓝诺 (2013年4月20日8时2分在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震源深度13公里。)抖动的大地扭曲了清晨的阳光倒塌的高墙碾碎了甜美的梦乡凌乱的瓦砾埋......

    雅安地震感言

    雅安地震感言 2013年4约20日8时2分,在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北纬30.3度、东经103.0度)发生7.0级地震,震源深度约13千米,据悉,震中位于龙门乡马边沟附近。 当我们看到这些字时,我的心......

    2013雅安地震广播稿大全

    歌曲《My Love Will Get You Home》02.18 乾臻:欢迎大家准时收听“二中之声”广播站为你带来精彩广播我是播音员:黄乾臻惠萍:我是播音员:黄惠萍今天我们将为大家介绍四川雅安......

    雅安地震演讲稿

    篇一:雅安地震的演讲稿 雅安地震的演讲稿 亲爱的同胞们:今年的4月20日注定是让国人铭记的一天。当天,在雅安发生了里氏7。0级的大地震,能量相当于400颗广岛原子弹,把无数阳光......

    雅安地震事迹

    “不能救亲人,就让我多为受灾群众做点事” 4月22日,当记者赶到芦山中学救灾物资发放点找到卫晓时,他正在帐篷里为群众登记发放救灾物资。说起家中遇难的亲人,卫晓的眼圈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