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英雄事例
27年前,第四军医大学大学生张华,为救一名淘粪老人而献出年轻的生命,而成为上世纪八十年代青年人的优秀代表。
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社会研究所所长周孝正表示,“‘80后’‘90后’是有个性、有想法的一代,可以为国争光,勇夺奥运冠军;可以在抗震救灾、奥运、国庆盛典、世博会中身体力行,展现志愿者风采;也可以结梯救人,英勇献身
著名作家魏巍曾专门给赵传宇就读的学校写信说,这“使我陷入深深的感动中,使我透过历史,重新看到雷锋的身影、雷锋高尚的灵魂!”
愿作革命螺丝钉”的雷锋精神,在进入一个浮躁的市场经济时代后,却也被很多人认为有点“傻
发生在中国的类似“大义”行为近年来屡屡见诸媒体,“80后”“90后”是行动的主角。例如,今年10月5日,广东韶关南雄市乌迳镇4名中学生为救落水女生,不慎滑入深水身亡。
去年3月,哈工大航天学院研究生何晓波、刘峰在松花江寒冷的冰窟中救起一对落水女孩,成为“2008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
2007年1月,长江大学学生赵传宇英勇跳入寒江,救起一位76岁老太太,并且不留姓名,感人事迹被传为美谈。
赵传宇因此当选湖北省十大道德模范,并于新中国60周年国庆大典上,赵传宇登上了“未来号”花车,展示一代大学生的风采。
雷锋是特定时代的人物,但其精神实质没有时代局限性。当代社会,人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实现个人在社会中的价值。”
第二篇:抗日英雄事例
抗日英雄事例
——狼牙山五壮士
狼牙山,以八路军五勇士浴血抗击日寇舍身跳崖而闻名于世。其实,狼牙山还是一座雄险奇伟,景色秀丽的名山。早在两千年前的战国时期,“狼山竞秀”就是当时燕国十景之一。远远可以看到群山中的一个山头上,有一组白色建筑,五角五层的狼牙山三烈士纪念塔,两座五角亭,一座石牌坊,一圈围墙。如今,这里既是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又是一座省级森林公园。作为一处旅游胜地,品位很高。
狼牙山坐落在易县西部的太行山东麓,距县城45公里,因其奇峰林立,峥嵘险峻,状若狼牙而得名。
狼牙山由五坨三十六峰组成,主峰莲花瓣海拔1105米,西、北两面峭壁千仞,东、南两面略为低缓,各有一条羊肠小道通往主峰。登高远眺,可见千峰万岭如大海中的波涛,起伏跌宕。近望西侧,石林耸立,自然天成,大小莲花峰如出水芙蓉,傲然怒放,涧峡云雾缥缈,神奇莫测。
狼牙山风光绮丽,漫山遍布苍松翠柏,飞瀑流泉,拥有丰富的动物和植物资源,动物有黄羊、乌鸡、锦鸡等,植物有松、柏、桦、枫等北方树种二三百种之多,涉足游览,可尽享森林浴之妙。秋季金风送爽时,坡岗沟壑之间,红叶吐艳,层林尽染,放眼望去,漫山猩红,可与香山红叶相媲美。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的作者是沈重
狼牙山五壮士当时幸存有葛振林、宋学义(现两位已去世)
授予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3名烈士“模范荣誉战士”称号。通令嘉奖葛振林、宋学义,并授予“勇敢顽强”奖章。
抗日战争时期,在河北省易县狼牙山战斗中英勇抗击日伪军的八路军5位英雄,用生命和鲜血谱写出一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他们是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1军分区第1团第7连第6班班长、共产党员马宝玉,副班长、共产党员葛振林,战士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1941年8月,侵华日军华北方面军调集7万余人的兵力,对晋察冀边区所属的北岳、平西根据地进行毁灭性“大扫荡”。9月25日,日伪军约3500余人围攻易县城西南的狼牙山地区,企图歼灭该地区的八路军和地方党政机关。晋察冀军区第1军分区某部第7连奉命掩护党政机关、部队和群众转移。完成任务撤离时,留下第6班马宝玉等5名战士担负后卫阻击,掩护全连转移。他们坚定沉着,利用有利地形,奋勇还击,打退日伪军多次进攻,毙伤90余人。次日,为了不让日伪军发现连队转移方向,他们边打边撤,将日伪军引向狼牙山棋盘陀峰顶绝路。日伪军误认咬住了八路军主力,遂发起猛攻。5位战士临危不惧,英勇阻击,子弹打光后,用石块还击,一直坚持战斗到日落。面对步步逼近的日伪军,他们宁死不屈,毁掉枪支,义无反顾,纵身跳下数十丈深的悬崖。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壮烈殉国;葛振林、宋学义被山腰树枝挂住,幸免于难。马宝玉等5位战士的壮举,表现了崇高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被人民群众誉为“狼牙山五壮士”。晋察冀军区领导机关授予3名烈士“模范荣誉战士”称号,并追认胡德林、胡福才为中国共产党党员;通令嘉奖葛振林、宋学义,并授予“勇敢顽强”奖章,宋学义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为纪念和表彰5位抗日英雄,当地革命政府在棋盘陀峰顶修建了“狼牙山三烈士碑”。1959年5月重建,更名为“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聂荣臻为纪念塔题词:“视死如归本革命军人应有精神,宁死不屈乃燕赵英雄光荣传统”。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宋学义转业到地方工作,1971年逝世。葛振林1981年7月离职休养,离休前任湖南省军区衡阳军分区后勤部副部长,2005年3月逝世。
第三篇:黄继光等英雄事例
黄继光的英雄事例
1952年10月14日,上甘岭战役开始。10月19日夜,黄继光所在的二营奉命反击占领597.9高地表面阵地之敌。在反击中,遇到敌人一个暗藏火力点的疯狂射击,部队连续冲锋都没成功。眼看就要天亮,如果在拂晓前还夺不下高地,不仅使已夺取的阵地重落敌手,还会直接影响整个上甘岭反击战的胜利。在这关键时刻,黄继光参加了攻坚小组。在战斗中,攻坚小组的两位战友阵亡了,情况非常紧急,黄继光身上也连中了4枪,他昏了过去。联合国军的机枪声把他惊醒,他不顾一切顽强地爬到了联合国军的枪口旁边,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机枪眼,当场阵亡。
邱少云的英雄事例
次日中午,敌人的燃烧弹引燃了他身边的草丛,这时,他只须打滚翻身即可避免烧身。但为了避免暴露目标,他严守潜伏纪律,忍受着烈火烧身的剧痛,坚持一动不动,像一块巨石。直至壮烈牺牲,保证了整个战斗的胜利。
黄昏来临,出击的时间到了。战友们怀着满腔仇恨,高呼着为战友报仇的口号,排山倒海般地向敌人冲运河。才过了二十分钟,敌人全部被消灭,三九一高地上飘扬起胜利的旗帜。
战斗结束后,同志们在邱少云潜伏的位置上,看见他用双手在地上抠出的深深的土坑……
罗盛教的英雄事迹
1952年1月2日清晨,罗盛教和战友宋惠云一起去河边练习投掷榴弹。正值隆冬季节,河面已被厚厚的冰雪盖住,几个儿童正在滑冰,笑声阵阵。忽然,传来了呼救声,有人掉进冰窟窿了!罗盛教抓起自己的帽子,往地上一扔,一弯腰,直冲过去。他一边跑一边飞快地脱掉身上的衣服,接着跳进了冰河里。过了好一会,罗盛教才浮出河面,深深吸了口气,又钻进水里。又过了一会,罗盛教终于将落水的孩子托出水面。当那少年两臂扒住冰面往上爬时,突然,哗啦一声,冰又塌了,少年连人带冰又落入水中。这时罗盛教全身已冻得发紫,体力已快消耗殆尽,但他却又一次潜入水中,好久,才用头和肩将少年顶出水面。这时宋惠云已将一根电线杆拖到河边,少年抱住电线杆被拉上了岸。人们急切地等待着罗盛教,然而,他却再也没有上来。为了救落水的朝鲜儿童,罗盛教英雄献身。
第四篇:学习抗震救灾英雄事例
学习“抗震救灾英雄少年”有感
地震灾难,无情地夺走了许多孩子的父母、亲人、朋友,或许他们的心灵会有创伤。但是,我们看到一个个勇敢的少年站立起来,在废墟中展现英雄无畏、舍己为人的精神光芒。尽管一些少年痛失亲人,家园被毁,心灵受创,但是,磨难出真才,从小感知新生,便是灾难之于他们,也是灾难之于每一个中国人的最大礼遇。这些少年英雄的事迹,已经广为网友们熟知,他们的坚强让所有人为之感动,他们的精神让我们看到灾后重建的希望,他们的行为更足以成为所有青少年的榜样。
我所敬佩的抗震救灾的英雄小少年是年仅只有9岁的林浩。林浩,男,9岁,四川省阿坝州汶川县映秀镇渔子溪小学二年级学生。
地震发生的那一刻,林浩正走在教学楼的走廊里,他被从上面滑落的两名同学砸倒在地。作为班长,在被埋废墟时,他带领同学一起唱歌,战胜恐惧。爬出废墟后,发现一名昏倒的女同学,他立即把同学背到安全地带。紧接着,他又一次返回废墟,救出了另一名受伤的同学。在抢救同学的过程中,林浩的头部被砸破,手臂严重拉伤。医生给他检查完身体后,他拒绝救助站人员帮助,自己穿好衣服,和姐姐、妹妹一起从映秀镇步行7个多小时,安全撤离到都江堰。
你用自己的弱小的肩膀,扛起得不只是两个弱小的生命,更是整个中国的希望。也许你还很弱小,也许面对公众你还很稚嫩,然而,你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所有的人:中国有你,中国不倒!四川有你,四川不倒!
你们那种精神永不放弃的精神不正是奥运精神吗?
2008年是中国最令世人瞩目的一年,北京2008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挥洒民族个性,感受华夏文明,时间一分一秒的把我们带向北京奥运会,希望北京奥运会将会是最好看的一届,我为北京而骄傲,为中国而骄傲。千年历史的泱泱大国,千年文化底蕴的深厚积淀,千年民族梦想的殷殷期盼,千百万人的关注与祝福,千千万万个日夜的不懈努力与付出一下子汇聚成为了只有千日的待,奥林匹克色彩终于有了中国红,中华民族的伟大腾飞不再是梦想,让五环旗飘扬在北京的上空。
富强、民主、和谐,我们生存的同一个世界;更高、更快、更强,我们憧憬的同一个梦想!
四川加油!中国加油!奥运加油!
第五篇:消防队救火英雄张建勇的英雄事例
消防烈士
大火中,张建勇走了,因吸入大量有毒气体,抢救无效,于2009年2月10日凌晨3时许不幸牺牲。
而此时距离他30岁的生日只有16天。
作为北京市红庙消防中队指导员的他,第一个冲进中央电视台新址园区在建的附属文化中心工地火场,在他和战友的努力下,被困人员全部获救。
他本有活下来的希望,因为戴着空气呼吸器的他本可避免毒气的侵入。但他却将空气呼吸器递给了被困人员,也将生的希望留给了被困人员。
请大家记住他,这个沈阳小伙子,张建勇!
―如果我成为一名警官,我将全身心地投入到消防部队的建设中去,我将义无反顾地听候祖国的召唤,无论多么艰苦,我都会努力地克服掉一切困难,献身消防事业,努力成为新时代的一名优秀的消防警官‖
——摘自张建勇的警官报告表
他,第一个冲进火场
北京市消防局新闻发言人骆原透露,当晚接警后119指挥中心迅速调派27个中队、85辆消防车,共595名消防官兵前往扑救。昨日,张建勇所在的红庙消防中队一名中队领导介绍了张建勇救援的前后。―作为中队指导员张建勇在此次灭火战斗中担任前方指挥,他带领了10名战士首先到达现场,当时,火势迅速蔓延,浓烟已将整个大楼包裹,形势十分危险。‖―由于火是从上往下烧,当时大楼电梯还没有切断电源,张建勇等人坐电梯来到了30楼,简单了解大楼起火的总体情况,并和领导沟通了救援计划,想要救火必须从上而下进行,但30层的高楼无法取水,于是张建勇便派人走楼梯下楼铺设水带返回30楼,这时电梯已经停运。‖―30层,战士们往返,还要架设水带,需要一段时间。与此同时张建勇领着其他战士展开侦查工作,寻找被困在楼内的部分保安和工程项目负责人。官兵们发现火情极为复杂,且在14楼发现了被困人员,此时烟气严重影响视线,行动非常困难。疏散了被困人员后,火情已无法控制,张建勇下令官兵往下撤,同时将官兵集中在一起,确保互相照应。‖
同事事后整理张建勇的遗物时发现,由于现场烧熔的可燃物不断滴落,张建勇佩戴的头盔竟重达20多斤。
他,把防毒面具给被困人员
当消防战士们下到8楼时,已经几乎难以行动。最终,有3名消防员成功到达1层,但随即与外界彻底失去联系。
后续赶到的消防官兵立刻展开救援,于晚上11时30分,将被困在一层和八层的官兵解救出来。但张建勇因吸入大量有毒气体,抢救无效,不幸牺牲。在扑救期间,除张建勇外,还有6名消防员和1名工地工作人员受伤。
在获救的消防员中,有人回忆起这样一个感人的细节,―火场内大量毒气弥漫,消防官兵佩戴空气呼吸器进行现场施救,即便这样,都不能保证安全。可是在张建勇及五名战士进入火场下到14楼时,发现有人员被困。张队长跟我们再三强调‗不管怎样,我们一定要把被困人员带下去‘,当时,被困人员因吸入过量的毒气,生命垂危,张队长在自己没有任何保障的情况下,把自己的空气呼吸器给被困人员戴上。‖―把空气呼吸器让给了被困人员,就等于是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别人。‖中队一名领导说。
他,每次出警后总过问有人受伤没
在红庙消防中队,张建勇的同事周强说,张指导员―平易近人‖,―他比我长几岁,还是指导员,但没有指导员的架子,总是跟我们打成一片,休息时,他还能跟战士们一起玩玩牌,性格很开朗,像大哥一样。‖
既是战友又是老乡的杨磊说,―张建勇特别关心战士,每次出警过后都询问战士们是否受伤,没想到这次……‖
红庙中队的业务资料中显示:从当兵入伍,张建勇一直都是业务骨干。他在被任命为中队的中队长时,他的承诺就是―要当一名合格的中队长,就要不怕困难、勇挑重担‖。
张建勇的妻子目前在北京一家医院工作,父母在沈阳市沈北新区黄家乡的老家。昨日,张建勇的父亲张铎、母亲吕春菊也在晚10时许赶到北京。
他,这个月应过30岁生日
张建勇,男,汉族,辽宁沈阳人,1979年2月26日出生,1998年12月入伍,大专文化程度。2002年6月提干,历任中队排长、副中队长、中队长,现任红庙中队指导员,副营职,上尉警衔。
1999年曾被支队评为业务标兵;2003年在垡头地区第五届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成绩突出,被评为十佳学习个人;2004年因工作突出,荣立个人三等功1次;2006年在世青赛消防安全保卫中成绩突出,被北京市朝阳区评为先进个人;2007年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08年在奥运消防保卫工作中表现突出,荣立个人三等功1次。
[编辑本段]中国传媒大学
教授男,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男,汉族,浙江省鄞县人,1953年1月生于上海。中共党员。现任当代电影杂志社社长、主编,电影连环画刊主编。专业职务职称为高级编辑(正高)。
1978年毕业于兰州大学中文系,分配至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工作,任现代文学研究室实习研究员;1983年调入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任中国电影历史研究室副主任、助理研究员;1991年任当代电影副主编、编辑部主任;2000年任当代电影主编、杂志社常务副社长;2004年任当代电影杂志社社长、主编。兼任社会职务主要有:中国夏衍电影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法人代表;中国广播电影电视报刊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常务理事;夏衍电影文学奖评选办公室副主任、第三至第七届夏衍电影文学奖评选委员会委员;本届电影审查委员会委员。
主要学术专著:
当代中国电影(主编陈荒煤,大型丛书当代中国分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9月出版)主要撰稿者(撰写―绪论‖、―第一编‖、―第二编‖和―大事记‖等约20万字)和统稿者。
中国电影图志(珠海出版社1995年8月出版,获国家图书二等奖和广东省优秀图书一等奖)副主编,撰写―第二编‖,并负责全书的体例设计、撰稿协调、文字统稿及出版、宣传等。
中华文学通史(主编张炯、邓绍基、樊骏,―九五‖国家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华艺出版社1997年9月出版)撰稿者之一,撰写第六卷第十章第二节和第七卷第十九章第三节(近现代文学编电影文学部分,共约3万字)。
此外,主编(或副主编,但实际为执行主编)专业学术书籍有:当代电影论丛(8卷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年出版),夏衍电影文学奖获奖剧本集(1—6集),忆荒煤等。
[编辑本段]中山大学副教授
男,博士,副教授。1974年11月出生于河南巩义,1996年获中南大学学士学位;1999年获南开大学硕士学位;2003年获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催化、超分子、材料化学等方面的研究,在国际重要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
研究领域:催化化学、超分子化学、材料化学。
工作简历:
2006.09 – 至今: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副教授;
2003.10 – 2006.09:英国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博士后;
2002.08 – 2003.08: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催化研究所,博士后。
讲授的主要课程:结构化学、超分子化学、现代物理化学试验技术等。
主要科研论文(部分):
1.Jianyong Zhang, Xingling Xu, Stuart L.James*, ―Solution state coordination polymers featuring wormlike macroscopic structures and cage-polymers interconversions‖, Chem.Commun., 2006, 4218-4220.2.Jianyong Zhang, Philip W.Miller, Mark Nieuwenhuyzen and Stuart L.James*, ―Polar self-assembly: Steric effects leading to polar mixed-ligand coordination cages‖, Chem.Eur.J., 2006, 12, 2448-2453.3.Xingling Xu, Mark Nieuwenhuyzen, Jianyong Zhang and Stuart L.James*, ―Effect of coordinating solvents on solution speciation and the crystallisation via ROP of a triphos-silver coordination cage‖, J.Inorg Organomet.Poly, 2005, 15, 431-437(special issue for the 60th birthday of Richard J.Puddephatt).4.Jianyong Zhang, Stéphanie Morlens, Liliane G.Hubert-Pfalzgraf* and Dominique Luneau, ―Synthesis, characterization and molecular structures of yttrium trifluoroacetate complexes with O-and N-donors: Complexation vs hydrolysis.‖, Eur.J.Inorg.Chem., 2005, 3928-3935.5.Jianyong Zhang, Liliane G.Hubert-Pfalzgraf* and Dominique Luneau, ―Synthesis, characterisation and molecular structures of Cu(II)and Ba fluorocarboxylates complexes‖, Polyhedron, 2005, 24, 1185-1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