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 时政热点微专题(第一集)二十一 树文明榜样 扬清廉家风 创最美家庭5篇

时间:2019-05-13 06:33: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考政治 时政热点微专题(第一集)二十一 树文明榜样 扬清廉家风 创最美家庭》,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考政治 时政热点微专题(第一集)二十一 树文明榜样 扬清廉家风 创最美家庭》。

第一篇:高考政治 时政热点微专题(第一集)二十一 树文明榜样 扬清廉家风 创最美家庭

微专题二十一 树文明榜样 扬清廉家风 创最美家庭

【背景材料】

2016年5月15日,2016全国“最美家庭”揭晓暨全国五好文明家庭表彰会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家副主席李源潮出席。他希望各级妇联组织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家庭建设的重要思想,积极开展文明家庭创建活动,把广大妇女对个人幸福、家庭幸福的追求汇聚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追求中国梦的强大动力。长期以来,全国妇联联合多个部门广泛开展全国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近年来,全国妇联采取群众自荐互荐、网上评议等方式开展了寻找“最美家庭”活动。此次会上表彰了979户全国五好文明家庭和98户全国五好文明家庭标兵,揭晓了961户全国“最美家庭”。李源潮说,中国梦是国家富强梦,也是家庭幸福梦。希望各级妇联组织和广大妇女充分发挥在家庭建设方面的独特作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根于每个家庭。坚持以德立家,建设和睦家庭,使家庭成为妇女幸福的人生港湾;科学教子,用正确行动、正确思想、正确方法教育引导孩子,培养孩子健康成长;治家有道,以文明家庭为榜样,培育良好家风。要在党员干部中开展“树清廉家风、创最美家庭”活动,带动社会主义文明新风在全社会发扬光大。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沈跃跃主持会议。

【考点链接】 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

1.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在当前各国间综合国力的竞争中,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搞好家风建设,形成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氛围,有助于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

2.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能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评选全国“最美家庭”有利于弘扬家庭美德,并将其内化为实际行动,协调家庭关系,构建和谐社会。

3.文化对人的影响主要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从讲齐家故事、立家规家训到强家教家风等方面,各地创造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有利于培育清廉家风,营造良好环境,筑起反腐倡廉的家庭防线,促进更多“最美家庭”的出现。

4.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风的形成主要依托家教,通过家庭里长辈们的言传身教,对晚辈们产生潜移默化的教化作用,从而把道德规范、原则传递给家庭成员,使家庭成员的行为合乎道德要求,熏陶优良的品德。

5.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最美丽的画面、最温馨的瞬间、最幸福的场景、最感人的故事是历年寻找“最美家庭”活动的重要指标,用真心体会“最美家庭”,有助于我们形成健康向上的人格。

6.传统文化的继承。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历代先贤在建功立业的同时,都重视家庭建设,流传至今的大量优秀家风、家训、家书,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积淀着深厚的民族文化,成为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7.文化在继承中发展。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当下,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的良善家风已经刻不容缓,整理、挖掘我们中华民族传统家风内涵,寻找其与当代中国家庭的契合点及其鲜活案例,是寻找“最美家庭”的应有之义。

8.中华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各民族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因此,家风建设要注重弘扬民族精神。

9.大众传媒的作用。大众传媒具有创造、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要注重运用网络新媒体传播好家风正能量,把联系家庭的纽带连接得更加结实,促进家庭文明建设典型经验的广泛推广,从而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风美德。

10.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力,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关键,这就需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家训、家风传承有利于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全民族的凝聚力和创造力。11.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紧紧抓住思想道德建设这个中心环节。家风建设应该与思想道德建设相融合,引导家庭成员承家风、传美德,践行核心价值观,让新时代的家风文化在家庭中生根,在亲情中升华。

12.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风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自古以来,家庭就是社会安定和谐、人民幸福安康的重要柱石。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迁,不论生活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从生活与哲学角度分析

1.一切从实际出发。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一个好的家风的形成要求家庭成员一切从实际出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自觉抵制腐朽文化的冲击,使每个家族成员都做到正心、修身,不断提高自我修养,2.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为意识不仅能够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而且对人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好家风是一种道德力量。在当前反腐工作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重视家庭教育尤为重要。

3.实践及其特点。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它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具有客观物质性、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好家风是从祖辈们不断提高自我修养的实践中积累起来的,好家风能凝聚起强大的聚合力,我们应该不断为之添光添彩。

4.普遍联系的观点。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具普遍性、客观性,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家庭没有正气,就容易变成滋生腐败的温床。从近年来查处的一些案件看,出问题的干部普遍家风不正、家教不严,家属亲属相互影响、恶性循环,形成家族式腐败。

5.部分对整体的影响。中国共产党作为拥有8700多万党员的执政党,每一位党员的家风共同影响着整个国家和社会的风气。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党员,就应该有大局意识和看齐意识,从党的执政大局出发,向先进党员和优秀典型看齐,自觉营造良好家风。

6.事物的发展变化总是从量变开始,要重视量的积累,坚持适度的原则。孩子需要关爱,但太多的爱与关注可能适得其反,甚至“软化”孩子的生命力。孩子的第一次挫折很可能是从吃药、打针这些小事开始的。一旦出现了不好的苗头,就要把其消灭在萌芽状态。

7.坚持用联系、发展和矛盾的观点看问题。要一分为二的看待传统家风,甄别传统家风中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对待家风,对传统家风中的合理内容加以继承和弘扬。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对待家风,给家风注入时代精神和内涵。

8.矛盾的主次方面。家风中也有矛盾的两个方面,既蕴含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价值,也存在一些落伍于时代的内容。其中,前者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后者是矛盾的次要方面。我们对待家风,要抓住其本质和主流,避免受家风中落后内容的影响。

9.辩证的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对待家风要有“扬弃”的态度,保留家风中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克服传统家风中确实存在的一些落伍于时代的内容,为家风注入时代精神和内涵,积极推进新时代的家风建设,发挥家庭教育的长久效应。10.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导向。青少年时期是人一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青少年价值观教育的成功与否,不仅关系青少年自身的成长和发展,也关系到社会的和谐和稳定。因此,在家风建设中要注重对孩子价值观的培养。

11.人生价值的实现。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要实现人生价值就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在家风建设中要顽强拼搏,不断提高家庭成员素质,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

【跟踪试题】

1.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搞好家风建设,形成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氛围,有助于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关于文化与综合国力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A.家风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 B.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国际地位上升 C.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D.文化竞争力的高低是衡量国家实力的最重要因素 2.在评选全国“最美家庭”的活动中,广大居民努力培养自身的道德修养,弘扬中华传统家庭美德。这说明

A.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B.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C.文化具有丰富的形式

D.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3.某市从讲齐家故事、立家规家训到强家教家风等方面,创造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实施这些活动的原因是

①文化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②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③文化不仅影响人的交往行为、交往方式,而且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④一定的文化对社会生产方式有重大影响,对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重大影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家风的形成主要依托家教,通过家庭里长辈们的言传身教,把道德规范、原则传递给家庭成员,使家庭成员的行为合乎道德要求,熏陶优良的品德。这主要反映了 A.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B.文化影响人们在实践活动中的行为选择 C.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

D.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5.最美丽的画面、最温馨的瞬间、最幸福的场景、最感人的故事是历年寻找“最美家庭”活动的重要指标,要用真心体会“最美家庭”。因为这样可以 A.不断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提高人的整体素质 B.直接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C.更好地参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D.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6.当下,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的良善家风已经刻不容缓,整理、挖掘我们中华民族传统家风内涵,寻找其与当代中国家庭的契合点及其鲜活案例,是寻找“最美家庭”的应有之义。下列对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认识正确的是 A.应该完全继承并发展

B.应该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C.应该先继承后发展 D.应该先发展后继承

7.要注重运用网络新媒体传播好家风正能量,把联系家庭的纽带连接得更加结实,促进家庭文明建设典型经验的广泛推广,从而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风美德。这说明 A.新的传媒出现,旧的传媒消失

B.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的大众传媒是当前文化传播的唯一手段 C.各种文化传播的方式各有自己的特点

D.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的大众传媒是当前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家风建设应该与思想道德建设相融合,引导家庭成员承家风、传美德,践行核心价值观,让新时代的家风文化在家庭中生根,在亲情中升华。据此回答8—9题: 8.关于思想道德建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 ②思想道德建设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 ③思想道德建设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前进方向 ④思想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标都是培育“四有”公民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9.下列选项中,属于我们今天进行思想道德建设的宝贵资源的是

①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的传统美德 ②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 ③率先致富能人的事迹 ④方志敏、雷锋、沈浩等模范人物的事迹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好家风是一种道德力量。在当前反腐工作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重视家庭教育尤为重要。从哲学角度讲,是因为

A.先进人物的意志能够突破规律的制约 B.意识是脱离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C.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 D.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反作用

11.从近年来查处的一些案件看,出问题的干部普遍家风不正、家教不严,家属亲属相互影响、恶性循环,形成家族式腐败。这一现象说明 ①应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了新的具体联系 ②联系具有客观性 ③是人为臆造联系的表现 ④联系是有条件的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2.青少年时期是人一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青少年价值观教育的成功与否,不仅关系青少年自身的成长和发展,也关系到社会的和谐和稳定。因此,在家风建设中要注重对孩子价值观的培养。这说明

A.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的活动具有导向作用 B.价值观对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导向作用 C.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导向作用 D.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

13.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党员,就应该有大局意识和看齐意识,从党的执政大局出发,向先进党员和优秀典型看齐,自觉营造良好家风。这是因为 A.只有从整体着眼,才能寻求最优目标

B.只有搞好局部,才能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C.事物联系具有客观性和多样性 D.联系具有普遍性

14.孩子需要关爱,但太多的爱与关注可能适得其反,甚至“软化”孩子的生命力。孩子的第一次挫折很可能是从吃药、打针这些小事开始的。一旦出现了不好的苗头,就要把其消灭在萌芽状态。这是因为

A.联系是客观的无条件的 B.量变必然导致质变的发生

C.量变是质变的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D.错误的意识将决定错误的行为

15.看待传统家风,一要甄别传统家风中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二要对传统家风中的合理内容加以继承和弘扬;三要给家风注入时代精神和内涵。这启示我们

①以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②以辩证否定的观点看问题 ③以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④以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6.对待家风要有“扬弃”的态度,保留家风中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克服传统家风中确实存在的一些落伍于时代的内容,为家风注入时代精神和内涵,积极推进新时代的家风建设,发挥家庭教育的长久效应。实现对家风的“扬弃”需要

①打破常规坚持否定立场 ②促使矛盾统一体的破裂 ③克服旧事物建立新事物 ④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7.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习近平同志指出,领导干部的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领导干部作风的重要表现。这深刻揭示了家风在作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一个社会的良好民风是以千千万万家庭的良好家风为基础的,一个执政党的良好党风政风也与广大领导干部的良好家风密切相关。家风与党风政风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现实生活中,一些领导干部之所以贪污腐化,与其家风不 正、家教不严有很大关系。新形势下,大力加强作风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必须深刻认识到领导干部的家风事关党风政风。

材料二

古语有云:一家不平何以平天下。家是我们每个个体所依附的物质保障和精神支撑。它能给人以温暖,并构建个体所需的归属感和存在感。而整个社会对于我们每一个小小个体而言亦是一个大家庭。维护好这个大家庭的和谐稳定也是我们所要面对的课题。这个大家庭或多或少的影响着我们周遭的一切,每一个细小的环节都和我们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也不可能脱离整体而孤独的存在,所以构建一个和谐安定的相处氛围显得尤为重要。从一个个小家庭上加以重视,大家各司其职,做好分内的工作,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分析领导干部家风建设的依据。(2)结合材料二,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说明如何加强家风建设。【参考答案】

1.C 2.D 3.D 4.A 5.A 6.B 7.D 8.B 9.B 10.D 11.C 12.C 13.A 14.C 15.D 16.D

17.(1)①文化影响的特点。家风作为一种文化,对家庭成员有潜移默化、持久深远的影响。良好家风能传承恒定价值理念,丰富人的精神生活,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②文化的社会作用。家风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传统价值观的组成部分,能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良好家风能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修养,培育良好社会风尚,推动社会的文明进步。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良的家风家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庭价值观的具体体现。培育优良的家风家教,是一项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有利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④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优良的家风家教承载着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培育优良的家风家教,有利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⑤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优良的家风家教,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要求。培育优良的家风家教,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2)①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要重视用部分的作用。一个家庭是由各个成员构成的,家风建设要真正做到正家风、严家教,重视各个家庭成员品德修养,满足个体成员所需的归属感和存在感。②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规划。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个体依附的物质保障和精神支撑,整个社会是一个大家庭,维护好这个大家庭的和谐稳定是我们要解决的重要课题。③对联系作具体分析,重视好的联系,避免坏的联系。家风好能传福音,家风差会生祸端。对领导干部而言,良好家风既是砥砺品行的“磨刀石”,又是抵御贪腐的无形“防火墙”。

第二篇:高考政治 时政热点微专题(第一集)三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激发经济发展活力

微专题三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激发经济发展活力

【背景材料】

新华社北京2016年3月31日电,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批转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2016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了10个领域50项经济体制改革重点任务。一是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改革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快重点行业改革,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二是完善创新驱动发展体制机制,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创新人才激励机制,营造保障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制度环境,加快新动能成长和传统动能提升。三是持续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健全有利于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的体制机制,强化降成本、补短板的制度保障。四是加快财税体制改革,完善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深化预算制度改革,推进税收制度改革,为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财税环境。五是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深入推进金融机构、利率汇率市场化、资本市场等改革,改革完善现代金融监管体制,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六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农业农村等体制创新,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完善扶贫机制,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七是加快构建对外开放新体制,深化外商投资体制改革,完善“一带一路”和国际产能合作体制,推进高水平双向开放。八是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资源总量管理和节约制度,完善环境治理保护制度,推进生态文明基础制度建设,推动形成绿色生产和消费方式。九是深化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医药卫生、文化体育等改革,完善社会组织管理体制,守住民生底线和社会稳定底线。十是加强改革试点和改革督查评估。《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增强推进改革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主体,提高方案质量,抓紧抓实改革方案制定、评估、督查、落实等工作,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推动改革举措早落地、见实效。【考点链接】

一、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 1.影响价格的因素。《意见》在强调深入推进价格改革时指出,要择机理顺居民用天然气门站价格,完善天然气管道运输价格机制。稳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积极稳妥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逐步建立分类管理、动态调整、多方参与的价格形成机制。2.就业是民生之本,政府为解决就业创造条件。《意见》提出,要构建对企业和个人创新创业活动的普惠性政策支撑体系,借助互联网等新技术,构建新型的创新创业支撑平台,创新监管方式,为新兴领域创新创业营造宽松环境。3.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意见》在强调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时指出,在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民航、电信等重点领域,选择一批国有企业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示范,进一步放大国有资本功能,提高国有资本配置和运行效率。4.鼓励支持和依法保护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意见》在强调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时指出,进一步放宽非公有制经济市场准入,废除制约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不合理规定,消除各种隐性壁垒,改善和优化服务。这有利于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5.发挥税收的杠杆作用。《意见》指出,要营造保障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制度环境。构建对企业和个人创新创业活动的普惠性政策支撑体系,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完善科技企业孵化器税收优惠政策。这有利于激发经济主体的活力。

6.推进收入分配公平。《意见》在强调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时指出,要建立反映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与企业经济效益和劳动生产率挂钩的工资决定和正常增长机制。完善最低工资制度,合理确定最低工资标准调整幅度。7.市场调节与国家宏观调控相结合。《意见》指出,围绕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深化改革,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矫正要素配置扭曲,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实现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的跃升。

8.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加强国际间经济技术合作。《意见》指出,要完善“一带一路”和国际产能合作体制。深入贯彻实施“一带一路”战略规划及三年滚动计划,务实推进中蒙俄等六大国际经济合作走廊建设,加强与相关国家发展战略对接。9.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意见》在强调推进生态文明基础制度建设时指出,要设立统一规范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制定出台生态文明目标评价考核办法,建立绿色发展指标体系。这有利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二、从生活与哲学角度分析 1.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见》指出,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并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2.坚持系统优化方法。《意见》强调,要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继续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事项,进一步简化审批程序,开展“证照分离”试点,改进和规范审批行为,清理规范中介服务,推广网上并联审批等新模式。3.抓好主要矛盾。《意见》强调,要针对突出问题、抓住关键点,围绕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大、结构性矛盾凸显、风险隐患增多等突出困难和问题加大改革力度,促进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使改革更加精准对接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

4.坚持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意见》指出,通过改革探索,在知识产权、科研院所、人才流动等方面取得试点突破,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经验。加快将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试点政策推广到全国,再建设一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高新区。

5.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每年的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都有不同的侧重点。2016年的意见中,“创新”二字出现了42次,显示了在宏观经济从探底向回暖的阶段,执政者掌舵改革的思路。

6.积极创造条件,促进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意见》强调,要改革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加快改组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搭建国有资本市场化运作专业平台。以管资本为主推进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职能转变。7.辩证否定要求我们要树立创新意识。《意见》强调,将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创新有机结合,合理安排改革试点,鼓励地方结合实际进行探索创新,发挥基层首创精神,及时总结基层改革创新中发现的问题、解决的方法、蕴含的规律,推动面上制度创新。【跟踪试题】

1.《意见》指出,要择机理顺居民用天然气门站价格,完善天然气管道运输价格机制。稳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积极稳妥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逐步建立分类管理、动态调整、多方参与的价格形成机制。影响商品价格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商品供求关系的变化

B.商品价值的变化 C.价值规律的作用

D.买卖双方讨价还价

2.《意见》提出,要构建对企业和个人创新创业活动的普惠性政策支撑体系,借助互联网等新技术,构建新型的创新创业支撑平台,创新监管方式,为新兴领域创新创业营造宽松环境。这说明

A.大力发展经济,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B.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市场就业机制 C.积极适应社会需求,转变就业观念

D.依法维护自己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

3.《意见》在强调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时指出,在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民航、电信等重点领域,选择一批国有企业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示范,进一步放大国有资本功能,提高国有资本配置和运行效率。上述材料表明

①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 ②国有经济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 ③国有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 ④国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意见》在强调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时指出,进一步放宽非公有制经济市场准入,废除制约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不合理规定,消除各种隐性壁垒,改善和优化服务。这有利于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这意味着

①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环境得到了进一步改善 ②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 分 ③非公有制经济和公有制经济地位相同,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④在市场竞争中,非公有制经济和公有制经济具有平等的市场地位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5.《意见》指出,要营造保障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制度环境。构建对企业和个人创新创业活动的普惠性政策支撑体系,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完善科技企业孵化器税收优惠政策。营造保障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制度环境的直接效果是 A.促进分配公平,达到财政收支平衡

B.激发经济主体的活力,提高企业生产效率 C.增加中低收入者收入,减轻小微企业负担 D.刺激居民消费需求,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6.《意见》在强调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时指出,要建立反映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与企业经济效益和劳动生产率挂钩的工资决定和正常增长机制。完善最低工资制度,合理确定最低工资标准调整幅度。这表明国家在

A.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

B.努力促进资源合理配置 C.积极推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

D.逐渐完善社会福利事业

7.《意见》指出,围绕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深化改革,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矫正要素配置扭曲,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实现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的跃升。市场的决定性作用之所以要与发挥政府作用相结合,是因为

①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有其固有的弊端 ②市场经济应坚持以宏观调控为基础 ③社会主义性质要求国家发挥宏观调控的职能 ④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之一

A.①②③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③

8.《意见》指出,要完善“一带一路”和国际产能合作体制。深入贯彻实施“一带一路”战略规划及三年滚动计划,务实推进中蒙俄等六大国际经济合作走廊建设,加强与相关国家发展战略对接。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必要性包括

①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必然要求 ②是合理配置资源和更好地利用国外资源的要求 ③是提高中国经济实力的根本之策 ④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9.《意见》在强调推进生态文明基础制度建设时指出,要设立统一规范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制定出台生态文明目标评价考核办法,建立绿色发展指标体系。这有利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在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基础制度建设的直接措施是()等措施,直接有利于

A.改善人民生活

B.促进经济发展

C.实施节能减排

D.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10.《意见》指出,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并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反映了 A.物质决定意识

B.意识的能动作用

C.主观符合客观

D.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11.《意见》强调,要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继续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事项,进一步简化审批程序,开展“证照分离”试点,改进和规范审批行为,清理规范中介服务,推广网上并联审批等新模式。材料启示我们

A.要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

B.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统筹全局 C.要注重事物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D.要重视部分的作用,以推动整体发展

12.要针对突出问题、抓住关键点,围绕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大、结构性矛盾凸显、风险隐患增多等突出困难和问题加大改革力度,促进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使改革更加精准对接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这体现的唯物辩证法道理是 A.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B.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C.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

D.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13.《意见》强调,要通过改革探索,在知识产权、科研院所、人才流动等方面取得试点突破,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经验。加快将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试点政策推广到全国,再建设一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高新区。上述要求体现的哲理是 A.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是辩证统一的 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依存的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

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是辩证统一的

14.每年的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都有不同的侧重点。2016年的意见中,“创新”二字出现了42次,显示了在宏观经济从探底向回暖的阶段,执政者掌舵改革的思路。这体现的哲理有 ①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②量变和质变的关系原理 ③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的具体特点 ④抓住主要矛盾

A.②③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15.《意见》强调,要改革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加快改组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搭建国有资本市场化运作专业平台。以管资本为主推进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职能转变。这蕴涵的辩证法道理是

①矛盾具有普遍性,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 ②发展具有客观性,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③矛盾具有同一性,要坚持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④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A.②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16.《意见》强调,将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创新有机结合,合理安排改革试点,鼓励地方结合实际进行探索创新,发挥基层首创精神,及时总结基层改革创新中发现的问题、解决的方法、蕴含的规律,推动面上制度创新。这表明

①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 ②创新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③推动复杂事物发展就必须集中力量抓主要矛盾 ④辩证法的本质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17.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6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根据《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2016年工作要点》和《政府工作报告》部署,现就《2016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提出以下意见》提出了10个领域50项经济体制改革重点任务。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增强推进改革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主体,提高方案质量,抓紧抓实改革方案制定、评估、督查、落实等工作,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推动改革举措早落地、见实效。

材料二 《意见》在强调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时指出,要制定出台重点领域(政务、个人、电子商务等)诚信建设实施方案。完善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逐步实现各地区、各有关部门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和整合。运用大数据加强对市场主体服务和事中事后监管,强化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积极发展信用服务业,开展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创建和信用大数据应用示范工程。全面推进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国家法人单位基础信息库。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府职能知识,针对经济体制改革提出合理化建议(至少4条)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参考答案】

1.B 2.B 3.A 4.A 5.B 6.A 7.C 8.C 9.C 10.B 11.C 12.B 13.C 14.C 15.B 16.D

17.(1)①政府要认真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加强对经济体制改革中的重点任务进行监管。②政府要履行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依法严厉打击各种破坏经济体制改革的违法犯罪活动,为经济体制改革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③政府要履行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④政府要履行加强社会建设职能,建立完善覆盖城乡的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制定和推行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方案。

(2)①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客观上对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提出了紧迫要求。信用是重要的宏观调控手段,信用具有货币属性,能够实现一定的经济政策功能,成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

②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保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需要。在良好的市场信用环境下,一国的市场规模会因信用交易的增长而成倍增长,从而拉动经济、增加就业。因此,要扩大市场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就必须加快建立社会信用体系。

③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防范金融风险和深化金融改革的需要。当前,国际金融形势出现新的变化,国内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面临新的任务,都要求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提高我国金融竞争力。应对所面临的挑战的需要

④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改变当前信用秩序紊乱状况的需要。让守信者获得种种收益,让失信者遭到市场的淘汰。这样一种意识和文化的形成与确立,不能仅靠简单的教化来解决,而必须要依靠规范的信用制度来实现。

第三篇:高考政治 时政热点微专题(第一集)十二 分析宗教形势任务 全面提高工作水平(模版)

微专题十二 分析宗教形势任务 全面提高工作水平

【背景材料】

2016年4月22日至23日,全国宗教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是时隔15年来党中央再次召开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出席会议。习近平在讲话中强调,新形势下,我们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分析我国宗教工作形势,研究我国宗教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全面提高宗教工作水平,更好组织和凝聚广大信教群众同全国人民一道,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俞正声在总结讲话中指出,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科学分析了宗教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明确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深刻阐述了宗教工作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标志着我们党对宗教问题和宗教工作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是指导我们做好新形势下宗教工作的纲领性文献。

【考点链接】

一、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

1.要加强党对宗教工作的领导。要建立健全强有力的领导机制,做好对宗教工作的引领、规划、指导、督查。要广泛宣传党关于宗教问题的理论和方针政策,宣传宗教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宗教方面宣传舆论引导。党的基层组织要切实做好宗教工作,加强对信教群众的工作。

2.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宪法规定,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宗教信仰自由作为公民的一项权利,得到了宪法和法律的保障。

3.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密切联系。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也是一个多宗教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和天主教都有全国性和地方性组织。民族问题的解决有利于解决宗教问题,而宗教问题的解决也有利于民族问题的解决。

4.宗教问题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工作全局。宗教问题始终是我们党治国理政必须处理好的重大问题,宗教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特殊重要性,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关系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关系社会和谐、民族团结,关系国家安全和祖国统一。

5.国家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要提高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用法律规范政府管理宗教事务的行为,用法律调节涉及宗教的各种社会关系。要保护广大信教群众合法权益,教育引导广大信教群众正确认识和处理国法和教规的关系,提高法治观念。

6.我国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要抵制境外势力利用宗教对为进行渗透。习近平强调,要坚决抵御境外利用宗教进行渗透,防范宗教极端思想侵害。要高度重视互联网宗教问题,在互联网上大力宣传党的宗教理论和方针政策,传播正面声音。

7.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习近平强调,做好宗教工作,必须坚持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要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8.要密切联系广大信教群众。习近平指出,宗教团体是党和政府团结、联系宗教界人士和广大信教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要为他们开展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尊重和发挥他们在宗教内部事务中的作用,努力建设高素质领导班子。

9.实行政教分离。处理我国宗教关系,必须牢牢把握坚持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强化党的执政基础这个根本,必须坚持政教分离,坚持宗教不得干预行政、司法、教育等国家职能实施,坚持政府依法对涉及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宗教事务进行管理。

10.加强无神论教育。共产党员要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无神论者,严守党章规定,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党的宗旨,绝不能在宗教中寻找自己的价值和信念。要加强对青少年的科学世界观宣传教育,引导他们相信科学、学习科学、传播科学。

二、从生活与哲学角度分析 1.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是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从我国国情和宗教具体实际出发,汲取正反两方面经验制定出来的,其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要最大限度把广大信教和不信教群众团结起来。

2.按客观规律办事。规律是客观的,要求我们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习近平指出,做好新形势下宗教工作,就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认识和对待宗教,遵循宗教和宗教工作规律,深入研究和妥善处理宗教领域各种问题。

3.联系的普遍性与客观性。习近平指出,同宗教界结成统一战线,是我们党处理宗教问题的鲜明特色和政治优势。要坚持政治上团结合作、信仰上相互尊重,多接触、多谈心、多帮助,以理服人,以情感人,通过解决实际困难吸引人、团结人。

4.部分影响整体。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宗教问题始终是我们党治国理政必须处理好的重大问题,宗教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特殊重要性,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关系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关系社会和谐、民族团结,关系国家安全和祖国统一。

5.矛盾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在信仰上存在差异,但与二者在政治经济上的根本利益的一致性相比,这是比较次要的差异。如果把这种差异看得过重,甚至不适当地进行夸大,就会造成群众之间的对立,把信教群众推到对立面上去。

6.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们不能强制人们放弃唯心主义,也不能强制人们相信马克思主义。凡属于思想性质的问题,凡属于人民内部的争论问题,只能用民主的方法去解决,只能用讨论的方法、批评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法去解决,而不能用强制的、压服的方法去解决。

7.想问题、办事情要善于抓重点。习近平强调,做好党的宗教工作,把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坚持好,关键是要在“导”上想得深、看得透、把得准,做到“导”之有方、“导”之有力、“导”之有效,牢牢掌握宗教工作主动权。

8.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习近平强调,新形势下,宗教工作范围广、任务重,既要全面推进,也要重点突破。要结合各宗教情况,抓住主要矛盾,解决突出问题,以做好重点工作推进全局工作。各级党委要提高处理宗教问题能力,推动落实宗教工作决策部署。

9.抓住事物的本质和主流。我国宗教工作形势总体是好的,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得到贯彻,党同宗教界的爱国统一战线不断巩固,宗教工作法治化明显加强,宗教活动总体平稳有序。实践证明,我们党关于宗教问题的理论和方针政策是正确的。

10.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和教育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深入挖掘教义教规中有利于社会和谐、时代进步、健康文明的内容,对教规教义作出符合当代中国发展进步要求、符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阐释。

11.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习近平指出,宗教工作本质上是群众工作,必须认真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把做好信教群众工作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进一步密切党同信教群众的关系,使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联合起来,共同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跟踪试题】

1.习近平强调,要建立健全强有力的领导机制,做好对宗教工作的引领、规划、指导、督查。要广泛宣传党关于宗教问题的理论和方针政策,宣传宗教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宗教方面宣传舆论引导。党的基层组织要切实做好宗教工作,加强对信教群众的工作。加强党对宗教工作的领导是因为

①中国共产党重视自身的先进性建设 ②中国共产党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 ③党的建设是我国当前最大的政治问题 ④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我国宪法规定,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宗教信仰自由作为公民的一项权利,得到了宪法和法律的保障。这表明我国

A.社会主义民主具有真实性 B.鼓励发展宗教事业 C.积极发展文化教育事业 D.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3.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也是一个多宗教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这启示我们

①解决了民族问题就解决了宗教问题 ②解决了宗教问题就解决了民族问题 ③民族问题的 解决有利于解决宗教问题 ④宗教问题的解决有利于民族问题的解决

A.①③ B.①④ C.③④ D.②④

4.宗教问题始终是我们党治国理政必须处理好的重大问题,宗教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特殊重要性。解决宗教问题

①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 ②关系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③有利于社会和谐、民族团结 ④有利于国家安全和祖国统一

A.①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5.习近平强调,要提高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用法律规范政府管理宗教事务的行为,用法律调节涉及宗教的各种社会关系。要保护广大信教群众合法权益,教育引导广大信教群众正确认识和处理国法和教规的关系,提高法治观念。这表明我国

A.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B.鼓励发展宗教事业 C.积极发展文化教育事业 D.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习近平强调,要坚决抵御境外利用宗教进行渗透,防范宗教极端思想侵害。要高度重视互联网宗教问题,在互联网上大力宣传党的宗教理论和方针政策,传播正面声音。据此回答6—7题:

6.上述材料表明

A.我国政府依法对宗教事务进行管理 B.我国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C.我国宗教信仰自由权利得到切实的保证 D.我国宗教界积极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7.抵御境外势力利用宗教对我国进行渗透是为了

A.抵制外国宗教的渗透,不再与外国宗教团体发生联系 B.保证我国的宗教团体与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 C.保证我国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 D.促进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的团结 8.习近平指出,宗教团体是党和政府团结、联系宗教界人士和广大信教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要为他们开展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尊重和发挥他们在宗教内部事务中的作用,努力建设高素质领导班子。这表明

A.我国宗教领袖由政府任免 B.我国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C.我国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D.我国保护一切宗教活动

9.习近平强调,共产党员要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无神论者,严守党章规定,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党的宗旨,绝不能在宗教中寻找自己的价值和信念。要加强对青少年的科学世界观宣传教育,引导他们相信科学、学习科学、传播科学。加强对青少年科学世界观教育的意义在于

①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 ②有利于正确对待宗教 ③只要坚持科学精神,就能发展好社会主义经济和文化 ④有利于使人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④ D.②③④ 10.习近平强调,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是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从我国国情和宗教具体实际出发,汲取正反两方面经验制定出来的,其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要最大限度把广大信教和不信教群众团结起来。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

A.做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B.要立足于实践,在实践中认识和把握世界 C.要坚持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D.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要坚持真理

11.习近平指出,做好新形势下宗教工作,就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认识和对待宗教,遵循宗教和宗教工作规律,深入研究和妥善处理宗教领域各种问题。材料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A.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B.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C.要尊重事物发展客观规律 D.物质是运动的主体,是运动的承担者

12.习近平指出,同宗教界结成统一战线,是我们党处理宗教问题的鲜明特色和政治优势。要坚持政治上团结合作、信仰上相互尊重,多接触、多谈心、多帮助,以理服人,以情感人,通过解决实际困难吸引人、团结人。从辩证法角度说明

A.社会生活、社会交往提供和丰富了意识的内容

B.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C.学习和实践是人们获得正确认识的根本途径

D.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13.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宗教问题始终是我们党治国理政必须处理好的重大问题,宗教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特殊重要性,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关系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关系社会和谐、民族团结,关系国家安全和祖国统一。材料蕴含的主要哲理是

A.立足整体就能实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B.要立足整体,对系统内部结构进行优化组合 C.整体决定部分,整体的性质决定部分的性质 D.要重视部分对整体的重要影响作用

14.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在信仰上存在差异,但与二者在政治经济上的根本利益的一致性相比,这是比较次要的差异。如果把这种差异看得过重,甚至不适当地进行夸大,就会造成群众之间的对立,把信教群众推到对立面上去。这启示我们

①坚持联系的观点,处理好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的关系 ②承认矛盾,解决矛盾,以利益的一致性代替利益的差异性 ③在统一中把握对立,彻底消除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是的差异 ④在对立中把握统一,求同存异以实现共同利益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④ 15.我们不能强制人们放弃唯心主义,也不能强制人们相信马克思主义。凡属于思想性质的问题,凡属于人民内部的争论问题,只能用民主的方法去解决,只能用讨论的方法、批评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法去解决,而不能用强制的、压服的方法去解决。从唯物辩证法角度看,材料体现了

A.坚持两点论、全面的观点

B.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C.矛盾发展是不平衡的,要分清主流与支流 D.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6.习近平强调,做好党的宗教工作,把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坚持好,关键是要在“导”上想得深、看得透、把得准,做到“导”之有方、“导”之有力、“导”之有效,牢牢掌握宗教工作主动权。上述材料所体现的哲理是

A.要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

B.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C.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存在与发展起决定作用

D.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17.习近平强调,新形势下,宗教工作范围广、任务重,既要全面推进,也要重点突破。要结合各宗教情况,抓住主要矛盾,解决突出问题,以做好重点工作推进全局工作。各级党委要提高处理宗教问题能力,推动落实宗教工作决策部署。这启发我们要

A.抓住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 B.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C.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D.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18.我国宗教工作形势总体是好的,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得到贯彻,党同宗教界的爱国统一战线不断巩固,宗教工作法治化明显加强,宗教活动总体平稳有序。实践证明,我们党关于宗教问题的理论和方针政策是正确的。材料体现的哲理是 ①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处理主次矛盾 ②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③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④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19.习近平强调,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和教育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深入挖掘教义教规中有利于社会和谐、时代进步、健康文明的内容,对教规教义作出符合当代中国发展进步要求、符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阐释。从哲学角度看,这体现了

①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②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③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④社会生活有其自身发展规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习近平指出,宗教工作本质上是群众工作,必须认真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把做好信教群众工作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进一步密切党同信教群众的关系,使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联合起来,共同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材料体现了

A.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和历史的创造者 B.政府要把人民群众的一切事务都管理好 C.民生问题是政府一切工作的中心 D.求真务实是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 13.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习近平强调,做好新形势下宗教工作,就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认识和对待宗教,遵循宗教和宗教工作规律,深入研究和妥善处理宗教领域各种问题,结合我国宗教发展变化和宗教工作实际,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用以更好指导我国宗教工作实践。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支持我国宗教坚持中国化方向。

材料二习近平强调,做好宗教工作,必须坚持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要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是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从我国国情和宗教具体实际出发,汲取正反两方面经验制定出来的。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要最大限度把广大信教和不信教群众团结起来。

(1)联系材料一,说明如何理解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2)结合材料二,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知识,分析如何做好宗教工作。【参考答案】

1.D 2.A 3.C 4.D 5.D 6.B 7.B 8.C 9.C 10.A 11.C 12.D 13.D 14.B 15.D 16.C 17.C 18.C 19.A 20.A 21.(1)①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要引导信教群众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维护祖国统一,维护中华民族大团结,服从服务于国家最高利益和中华民族整体利益。②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要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③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要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文化,努力把宗教教义同中华文化相融合。④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要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自觉接受国家依法管理。⑤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要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2)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要坚持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相适应。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是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应从我国国情和宗教具体实际出发,汲取正反两方面经验。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要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要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要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③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和历史的创造者,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要最大限度把广大信教和不信教群众团结起来。只有这样才能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第四篇:高考政治 时政热点微专题(第一集)五 中共中央开展“两学一做”教育活动

微专题五 中共中央开展“两学一做”教育活动

【背景材料】

为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巩固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进一步解决党员队伍在思想、组织、作风、纪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保持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党中央决定,2016年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以下简称“两学一做”学习教育)。2016年4月6日上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工作座谈会在京召开,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对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作出部署。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在座谈会上讲话强调,总书记重要指示深刻阐明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重要意义、基本要求和主要任务,为开展学习教育指明了方向,要认真学习、很好贯彻。开展学习教育,要把党章党规与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贯通起来学习、统一起来领会,注意区分层次、区分对象,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党员领导干部要学得更多更深一些,深刻领会系列讲话的丰富内涵和核心要义,深刻领会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要坚持以学促做,引导广大党员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按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做合格共产党员。要强化问题导向,带着具体问题学,针对具体问题改,把解决问题贯穿学习教育全过程。要突出经常性教育特点,贯彻好“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发挥好党支部在从严教育管理党员中的应有作用。各级党委(党组)要加强对学习教育的组织领导,推动领导机关、领导班子、领导干部走在前列、当好表率;坚持分类指导,具体化、精准化地抓好学习教育,调动好基层党组织的主动性创造性;坚持把学习教育同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工作结合起来,做到两手抓两促进。【考点链接】

一、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

1.我国的国家性质。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主要解决一些党员漠视群众疾苦、与民争利、执法不公、吃拿卡要、假公济私、损害群众利益等宗旨观念淡漠问题。这体现了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2.党的性质和宗旨。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解决党员队伍在思想、组织、作风、纪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有利于保持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践行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3.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和执政能力。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深刻领会系列讲话的丰富内涵和核心要义,深刻领会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有利于提搞党的建设的科学化水平,提高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水平和执政能力。

4.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部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就是要推动党内教育从“关键少数”向广大党员拓展,保证全党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5.中国共产党要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的一项重大部署,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有力抓手。确保学习教育取得实效有利于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有利于完善党的执政方式。6.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总书记强调“‘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的一项重大部署”。发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作用和价值,有利于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二、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

1.文化对人的影响的主要来源在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巩固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有利于保持对党忠诚、树立清风正气、勇于担当作为,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2.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在生活实践体验中形成的。要通过“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开展,对照先进先辈标准,查找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行有哪些差距等等,不断在实践中纠偏纠错,这有利于升华广大党员自身素养。3.优秀文化塑造人生。学习是文明传承之途、人生成长之梯、政党巩固之基、国家兴盛之要。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基础在学。学习党章党规,重在明确基本标准、树立行为规范。“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有利于丰富广大党员的精神世界,增强其精神力量。

4.文化反作用于政治。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有利于引导广大党员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守规矩防线,不触碰纪律红线。只有在学习教育中为广大党员“补钙铸魂”,才能使他们政治信仰不变、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

5.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在一些党员中存在违反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不注意个人品德,贪图享受、奢侈浪费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有利于提高广大党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坚定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

6.树立正确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要把学习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同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结合起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7.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要通过网络聚焦不同领域不同行业学习教育的典型做法,宣传各地各部门各单位涌现出来的优秀党员干部典型,鼓励基层党员、党支部来稿,倾听最基层的鲜活声音。要充分发挥大众传媒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的作用。

三、从生活与哲学角度分析

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全国基层党组织所处的环境、条件和面临的问题、任务各有不同。只有坚持从实际出发,根据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不同单位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分类指导,才能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防止走过场和形式主义。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开展“两学一做”教育活动,是面向全体党员深化党内教育的重要实践,是推动党内教育从“关键少数”向广大党员拓展、从集中性教育向经常性教育延伸的重要举措。这有利于提高党员的思想认识,提高履行宗旨意识的自觉性。

3.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要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开展“两学一做”教育活动,要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教育引导党员尊崇党章、遵守党规,努力使广大党员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4.部分影响整体,要重视部分的作用。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基层党组织坚强有力,党员发挥应有作用,党的根基就能牢固,党就有战斗力。开展此项学习教育,就是让党的每一个组织都坚强起来,每一个细胞都健康起来。5.量变与质变的关系。“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是一次活动,要突出正常教育,依托“三会一课”等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发挥党支部自我净化、自我提高的主动性,真正把党的思想政治建设抓在日常、严在经常。因此,要重视量的积累。

6.矛盾是普遍存在的,要坚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要结合实际确定学习方式,为基层留出空间。要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和全党工作大局开展学习教育,坚持两手抓,防止“两张皮”和片面化。

7.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根据参学对象的不同,分类别、分批次进行学习教育,以灵活多样的形式、丰富的学习载体、易懂易解的授课方式,不断增强学习效果,引导党员保持干事创业、开拓进取的精气神。8.要抓好主要矛盾。“两学一做”必须落实主体责任,发挥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主体明确了,才能找到工作的切入点、着力点和有力抓手。落实主体责任,是搞好“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牛鼻子”,必须学会牵住这一“牛鼻子”推动工作。

9.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要引导广大党员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明白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坚守规矩防线、不触碰纪律红线,做一名政治信仰不变、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的合格党员,树立心怀群众的价值观。【跟踪试题】

1.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解决一些党员漠视群众疾苦、与民争利、执法不公、吃拿卡要、假公济私、损害群众利益等宗旨观念淡漠问题。这说明 A.我国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B.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C.我国的民主具有全民性和真实性 D.我国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2.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解决党员队伍在思想、组织、作风、纪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这有利于

①体现党的性质宗旨,践行党的执政理念 ②履行党的管理职能,完善党的执政方式 ③发挥党的领导作用,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④赋予党的执政资格,提升党的执政能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尽好责、抓到位、见实效。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坚持

A.科学执政

B.民主执政

C.依法执政

D.依法行政

4.部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就是要推动党内教育从“关键少数”向广大党员拓展,保证全党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这体现了党是 A.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管理者和调控者 B.社会主义一切事务的领导者 C.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D.基层政权的建设者和促进者 5.总书记强调“‘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的一项重大部署”。发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作用和价值,有利于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由

A.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的 B.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决定的 C.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决定的 D.中国共产党自身的特殊利益决定的

6.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有利于保持对党忠诚、树立清风正气、勇于担当作为,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其文化生活依据是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②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④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7.要通过“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开展,对照先进先辈标准,查找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行有哪些差距等等,不断在实践中纠偏纠错,这有利于升华广大党员自身素养。因为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是

①天生的,与生俱来的 ②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逐步培养出来的 ③通过接受文化知识教育逐步培养出来的 ④通过参与文化活动逐步培养出来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学习是文明传承之途、人生成长之梯、政党巩固之基、国家兴盛之要。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基础在学。学习党章党规,重在明确基本标准、树立行为规范。上述材料表明,优秀文化能够

①满足人的一切精神需求 ②激励人们不断创造美好生活 ③促进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 ④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有利于引导广大党员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守规矩防线,不触碰纪律红线。只有在学习教育中为广大党员“补钙铸魂”,才能使他们政治信仰不变、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这主要因为

①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 ②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相互影响 ③一定的文化会给政治以重大的影响 ④经济是基础,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政治决定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在一些党员中存在违反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不注意个人品德,贪图享受、奢侈浪费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有利于提高广大党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坚定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这启示我们

A.要提高道德认识 B.要遵守道德准则

C.要重视道德实践

D.要加强道德监管 11.通过网络聚焦不同领域不同行业学习教育的典型做法,宣传各地各部门各单位涌现出来的优秀党员干部典型,鼓励基层党员、党支部来稿,倾听最基层的鲜活声音。这体现了 A.大众传媒是当前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B.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C.大众传媒的出现导致旧的传媒难以发挥作用 D.大众传媒只会促进、不会阻碍社会文化的发展

12.开展“两学一做”教育活动,是面向全体党员深化党内教育的重要实践,是推动党内教育从“关键少数”向广大党员拓展、从集中性教育向经常性教育延伸的重要举措。提高党员的思想认识,提高履行宗旨意识的自觉性。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动力 ②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③人的真理性认识中包含着谬误成分 ④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循环过程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13.开展“两学一做”教育活动,要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教育引导党员尊崇党章、遵守党规,努力使广大党员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这表明 A.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同步发展 B.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14.要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和全党工作大局开展学习教育,坚持两手抓,防止“两张皮”和片面化。这个要求的哲学依据是

A.矛盾的双方各有其特点 B.矛盾是双方的对立统一 C.矛盾的双方相互转化

D.任何事物之间都是矛盾的

15.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基层党组织坚强有力,党员发挥应有作用,党的根基就能牢固,党就有战斗力。开展此项学习教育,就是让党的每一个组织都坚强起来,每一个细胞都健康起来。这从哲学上启示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 A.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B.积极创新,培养创造性思维

C.部分影响整体,要重视部分的作用 D.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性

16.“两学一做”必须落实主体责任,发挥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主体明确了,才能找到工作的切入点、着力点和有力抓手。落实主体责任,是搞好“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牛鼻子”,必须学会牵住这一“牛鼻子”推动工作。这些说法表明

A.要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B.要善于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 C.要善于抓住事物的内部矛盾 D.要善于解决特殊矛盾 17.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总书记对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提出了三点具体要求。一是“要把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到每个支部、每名党员。”二是立足于学、致力于做,做知行统一的自觉践行者。总书记强调,“‘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基础在学,关键在做。”三要突出问题导向,强化问题意识,确保取得实际效果。总书记曾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所以,在“两学一做”思想教育问题上他强调“要突出问题导向,学要带着问题学,做要针对问题改”,从而把解决问题贯穿于学习教育全过程。材料二2016年4月8日,由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主办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专题网站正式上线运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专题网严格按照总书记对在全党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作出的重要指示要求,通过中央精神、权威发布、各地动态、学习交流等26个栏目,及时准确传递中央关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最新部署和各地贯彻落实情况,立体报道学习教育的成效和反响,生动反映学习教育的典型经验,准确提供权威可靠、形式丰富的学习教育资料,引导广大党员积极参与,综合汇聚各界群众的意见建议,努力搭建“两学一做”网上综合信息平台。

(1)结合材料一,运用生活与哲学知识分析如何落实习总书记对学习教育提出的要求。(2)联系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搭建“两学一做”网上信息平台的必要性。

【参考答案】

1.B 2.B 3.A 4.C 5.A 6.D 7.D 8.D 9.C 10.C 11.B 12.A 13.D 14.B 15.C 16.A

17.(1)①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对任何事物,我们都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为此,要把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到每个支部、每名党员,不留死角,不搞“特区”,打通全面从严治党的“最后一公里”。②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基础在学,关键在做。我们要重视实践,通过“两学一做”教育引导广大党员的自觉行动,以学促做、以知促行、知行统一,做知行统一的自觉践行者。③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我们要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克服错误的社会意识。在“两学一做”思想教育问题上要突出问题导向,学要带着问题学,做要针对问题改,从而把解决问题贯穿于学习教育全过程。

(2)①人是文化上的创造者,又是文化的享受者。利用网络搭建“两学一做”信息平台,鼓励基层党员、党支部来稿,倾听最基层的鲜活声音,有利于生动反映学习教育的典型经验,帮助广大党员树立心系群众的价值观。②网络作为一种新的新闻传播工具,具有传媒性。“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要利用好网络这一载体,引导广大党员积极参与。办好“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专题,有利于使广大党员通过网络信息平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③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专题网站正式上线运行,有利于通过网络沟通和共享,解决党员队伍在思想、组织、作风、纪律等方面的问题,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

第五篇:高考政治 时政热点微专题(第一集)二 加强安全体系 推进全球核安全

微专题二 加强安全体系 推进全球核安全

【背景材料】

2016年第四届核安全峰会美国东部时间3月31日在华盛顿开幕。本届核峰会进一步凝聚了核安全国际共识,进一步推动了核安全能力建设,进一步推进了核安全国际合作,对后峰会时代的核安全体系产生了重大影响。中国向峰会提交了《中国核安全领域进展报告》,详尽介绍了中国在国家核示范中心建设和运营、强化核材料和放射性材料管理、打击核材料非法贩运、提升核应急水平、加强涉核网络安全、建立辐射环境监测体系等方面取得的重要进展。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峰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就加强国际核安全体系、推进全球核安全治理全面阐述中国的政策主张,宣布中国加强本国核安全并积极推进国际合作的举措。峰会发表政治性公报和支持国际原子能机构、联合国、国际刑警组织、打击核恐怖主义全球倡议、防扩散全球伙伴计划核安全工作的5份“行动计划”。文件体现了中国的“核安全观”理念,彰显中国在国际核安全事业上的引领作用和大国担当。这次峰会以“加强国际核安全体系”为主题,共有52个国家的领导人或代表,以及国际组织负责人与会。峰会发表的《2016年核安全峰会公报》表示,自2010年以来历届核安全峰会提升了国际社会对上述威胁的认识,并为增进核安全采取了许多切实、深远、持久的措施。历届核安全峰会还通过进一步批准和实施核安全国际法律文书等措施,在国家、区域及全球层面强化了核安全体系。4月1日,第四届核安全峰会在华盛顿闭幕。【考点链接】

一、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

1.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峰会发表的《2016年核安全峰会公报》,提升了国际社会对上述威胁的认识,并为增进核安全采取了许多切实、深远、持久的措施,在国家、区域及全球层面强化了核安全体系。这说明,共同利益是国家之间合作的基础。

2.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近年来,随着核能、核技术的广泛应用,核材料安全风险上升,核恐怖主义严重威胁了世界和平与安全,妨碍世界的共同发展。确保核武器和核材料的安全、减少核扩散,是国际社会的当务之急。这体现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3.国家间存在着复杂的利益关系,国际社会需要协调国家间的利益,处理好国家间的矛盾,促进国际关系健康发展。打击恐怖主义必须摒弃双重标准。无论恐怖活动打着什么旗号、针对哪个国家、采取何种手段,都要坚决予以打击。

4.国际关系是多方面的,有政治、经济、军事等关系,形式上是多样的,竞争、合作和冲突是其基本形式。各国要根据安理会决议,协同好国际、地区和国内层面的行动,加强合作,坚决遏制恐怖势力蔓延的势头。

5.联合国坚持以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金合作与发展为宗旨,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人道主义援助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构建人类“核安全”命运共同体也要充分发挥联合国的主导作用。

6.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的外交政策。近年来,我国以理性、协调、并进的核安全观为指导,全面推进核安全工作,在国家核安全示范中心建设、加强涉核网络安全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这符合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

7.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习近平在讲话中围绕构建公平、合作、共赢的国际核安全体系,全面阐述中国政策主张,并宣布中国加强本国核安全并积极推进国际合作的举措。这符合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二、从生活与哲学角度分析

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当前,国际社会的核安全认识不断提高,任务、职责逐渐定向,达成诸多管理措施。但各国对核材料、核设施的管理仍存漏洞,致使核灾难幽灵徘徊不散,难以高枕无忧。全球核安全峰会正是为应对这一威胁而召开的。

2.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中国奉行“理性、协调、并进”的核安全观,其内涵核心为“四个并重”,即“发展和安全并重、权利和义务并重、自主和协作并重、治标和治本并重”,它是现阶段中国倡导的核安全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体现了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3.要树立整体的观点。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中国核安全观具有全局性、战略性、持久性,有助于构建公平、合作、共赢的国际核安全体系,有助于提升全球核安全水平,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赢得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

4.事物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要注重量的积累。保障核安全不能一蹴而就,要做长期的努力。特别是2010年华盛顿峰会以来,中国积极采取措施增强国家核安全能力,不断完善有关法规和监管体系,大力加强人员培训,并保持着良好的核安全记录。

5坚持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核能的发现不仅可以给人类带来取之不尽的新能源,也给世界带来了毁灭性的武器。随之而来的核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引起国际社会的重视。中美核安全合作联合声明,中美核安保示范中心建成运行。

6.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要创造条件促进矛盾向好的方面转化。目前,世界现存大量可用于制造核武器的核材料,足以制造出超过十万枚核炸弹。这些物资一旦落入恐怖主义分子之手,就可能造成灾难性的后果。因此要对核材料和核技术实现有效的保护。【跟踪试题】

1.第四届核安全峰会发表的《2016年核安全峰会公报》,提升了国际社会对上述威胁的认识,并为增进核安全采取了许多切实、深远、持久的措施,在国家、区域及全球层面强化了核安全体系。各国加强核安全合作的基础是

A.各方存在共同的利益

B.各方有共同的奋斗目标 C.各方有共同的经济政治制度

D.各方对国际形势持相同意见

2.近年来,随着核能、核技术的广泛应用,核材料安全风险上升,核恐怖主义严重威胁了世界和平与安全,妨碍世界的共同发展。确保核武器和核材料的安全、减少核扩散,是国际社会的当务之急。上述材料蕴含的主要信息有

①当今世界仍然很不安宁 ②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旧秩序仍然存在 ③恐怖主义成为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 ④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成为时代的主旋律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

D.①④

3.打击恐怖主义必须摒弃双重标准。无论恐怖活动打着什么旗号、针对哪个国家、采取何种手段,都要坚决予以打击。下列对恐怖主义认识正确的是

A.恐怖主义是维护世界和平的主要障碍

B.恐怖主义源于经济的落后

C.恐怖主义属于国家行为

D.恐怖主义威胁世界的和平与安全

4.各国要根据安理会决议,协同好国际、地区和国内层面的行动,加强合作,坚决遏制恐怖势力蔓延的势头。材料主要表明国际关系的内容是

A.政治关系

B.经济关系

C.文化关系

D.军事关系

5.构建人类“核安全”命运共同体要充分发挥联合国的主导作用。这是因为联合国的宗旨是 ①协调国与国之间的各项行动 ②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③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④发展国际间的友好关系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6.近年来,我国以理性、协调、并进的核安全观为指导,全面推进核安全工作,在国家核安全示范中心建设、加强涉核网络安全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这表明中国

①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不搞对抗、不搞冲突 ②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建设性作用 ③支持联合国的一切工作 ④积极发展与区域性国际组织的关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习近平在峰会讲话中围绕构建公平、合作、共赢的国际核安全体系,全面阐述中国政策主张,并宣布中国加强本国核安全并积极推进国际合作的举措。此举体现了中国坚持 A.求同存异思想,推动世界各国共同发展 B.合作共赢理念,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安全 C.和平共处原则,主导国际政治经济秩序 D.开放包容态度,顺应多极化发展的潮流

8.当前,国际社会的核安全认识不断提高,任务、职责逐渐定向,达成诸多管理措施。但各国对核材料、核设施的管理仍存漏洞,致使核灾难幽灵徘徊不散,难以高枕无忧。全球核安全峰会正是为应对这一威胁而召开的。从唯物论的角度看,材料体现的哲学原理是 A.意识的能动作用

B.物质决定意识

C.一切从实际出发

D.规律具有客观性 9.中国奉行“理性、协调、并进”的核安全观,其内涵核心为“四个并重”,即“发展和安全并重、权利和义务并重、自主和协作并重、治标和治本并重”,它是现阶段中国倡导的核安全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材料体现的唯物辩证法道理是

①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②运用了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③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 ④强调了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中国核安全观具有全局性、战略性、持久性,有助于构建公平、合作、共赢的国际核安全体系,有助于提升全球核安全水平,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因而,赢得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这说明

A.整体的功能一定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 B.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变化影响到部分 C.部分统率整体,整体服从和服务于部分 D.部分的功能及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

11.保障核安全不能一蹴而就,要做长期的努力。特别是2010年华盛顿峰会以来,中国积极采取措施增强国家核安全能力,不断完善有关法规和监管体系,大力加强人员培训,并保持着良好的核安全记录。这体现的哲理是

①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②事物的发展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③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④事物总是向前发展的

A.③④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12.核能的发现不仅可以给人类带来取之不尽的新能源,也给世界带来了毁灭性的武器。随之而来的核安全问题已越来越引起国际社会的重视。这启示我们

A.要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B.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 C.要将理想付诸行动

D.要有艰苦奋斗的精神

13.目前,世界现存大量可用于制造核武器的核材料,足以制造出超过十万枚核炸弹。这些物资一旦落入恐怖主义分子之手,就可能造成灾难性的后果。因此要对核材料和核技术实现有效的保护。由此可见

A.矛盾双方没有对立,就没有统一 B.矛盾双方的斗争性不能脱离同一性

C.矛盾双方互相依存,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D.矛盾双方依据一定条件各向其相反方向转化 14.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全球核安全离不开每一个区域的安全。作为地区重要国家,中国也在充分发挥地区作用,努力为本地区搭建一个可靠的核安全治理环境。中、日、韩三国将建立合作框架,承诺在地区核安全标准、区域应急响应机制和监管能力等领域开展合作行动。从自身到国际,从合作到分享,在参与构建国际核安全体系进程中,中国始终与世界同行。加强核安全是一个持续进程。核能事业发展不停步,加强核安全的努力就不能停止。展望未来,中国将继续积极参与核领域全球治理,同各国携手合作,构建“核安全”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增进人类福祉作出更大贡献。

材料二 2016年1月14日,国家核安全局、国家能源局和国防科工局联合发布《核安全文化政策声明》。声明指出,中国奉行“性、协调、并进”核安全观,其内涵核心为“四个并重”,即“发展和安全并重、权利和义务并重、自主和协作并重、治标和治本并重”,它是现阶段中国倡导的核安全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是国际社会和中国核安全发展经验的总结。声明的发布,充分体现了我国政府对确保核安全的高度重视。推进核安全文化建设,强化全行业从业人员的核安全文化素养,提升全社会的核安全文化认知水平,对保障公众健康和环境安全、促进核能与核技术利用事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结合材料一,运用国际社会知识,说明构建“核安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要性。

(2)结合材料二,运用市场经济有关知识,说明如何促进核能与核技术利用事业可持续发展。【参考答案】 1.A 2.D 3.D 4.A 5.A 6.A 7.B 8.C 9.B 10.D 11.C 12.A 13.D

14.(1)①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构建“核安全”人类命运共同体,顺应了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的时代潮流,有利于消除核恐怖主义根源,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②加强国家之间在和平与安全领域合作,是世界多极化发展的客观要求。构建“核安全”人类命运共同体,顺应了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有利于建立国际新秩序。③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长期稳定的、和平的国际环境。构建“核安全”人类命运共同体,有利于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有利于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④各国严格履行核安全国际义务,构建“核安全”人类命运共同体,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符合我国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也符合世界各国的共同利益。

(2)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加强宏观调控,为促进核能与核技术利用事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政策等方面的支持。②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按着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基本要求,既重视经济功能也重视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③坚持以人为本为核心,重视人文关怀。不断提升从业人员的核安全文化素养,为促进核能与核技术利用事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力支撑。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要建立和完善我国核与辐射安全法律制度,强化对放射性污染的防治,保障人民健康和环境安全。⑤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在总结我国放射性污染防治的实践经验,借鉴国际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核能核技术利用安全机制。

下载高考政治 时政热点微专题(第一集)二十一 树文明榜样 扬清廉家风 创最美家庭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考政治 时政热点微专题(第一集)二十一 树文明榜样 扬清廉家风 创最美家庭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