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喜爱的健康卫士: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院长雷方先进事迹(“德吉喇姆”的心愿)

时间:2019-05-13 06:55: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最喜爱的健康卫士: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院长雷方先进事迹(“德吉喇姆”的心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最喜爱的健康卫士: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院长雷方先进事迹(“德吉喇姆”的心愿)》。

第一篇:我最喜爱的健康卫士: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院长雷方先进事迹(“德吉喇姆”的心愿)

河南省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院长、眼科教授雷方,曾被96岁的躲族阿妈嘉珠称为德吉喇姆,意思是送光明的仙女。这名从事眼科临床工作20余年、连续10年16次参加国际和国家医疗队的女医生对记者说,我做的都是医生该做的,只想凭自己的努力让更多患者重见光明。

复明的躲族老阿妈连声叫她德吉喇姆

最近经常有记者问我:是什么让你连续10年参加医疗队?我仔细琢磨了半天,说实话,第一次参加医疗队前,确实没想过之后会连续参加。可是当我看到边远地区的白内障患者缺医少药、没钱做手术时,我感到,医疗队在那里要走的路还很长。再说,我也有这个条件,我的身体一直不错。雷方直率地说。

1998年3月,国务院残工委、国际狮子会、卫生部、中国残联共同组织的视觉第一,中国行动复明工程启动,雷方报名参加了国家医疗队。10年里,雷方多次担任国家医疗队队长和总队长,国外到过斯里兰卡,国内先后5次到西躲自治区、3次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足迹遍及宁夏、贵州等贫困边远地区,共为6000余名白内障患者实施复明手术。

每次在西躲,雷方都会大把大把地掉头发。2004年,雷方第三次进躲实施复明手术。当时他们走的是以艰险著称的川躲公路,往返3000多公里的路程,时有塌方和泥石流发生。回忆一路上的险象,雷方记忆犹新。我们经过大塌方102公路,山上的石头不时往下滚,我们只好走走停停,有时甚至还能看到翻到深沟的车子,就像打翻的火柴盒一样七零八落。

到达西躲自治区的几个偏远医疗点,医疗队要翻越海拔5100米的米拉山、海拔4500米的色秀拉山。医疗队员们不仅要面对高冷、缺氧、低气压,还有时而雨、时而雪的无常天气。有时走2天也看不见一户人家,途中途经村庄或者帐篷,我们就停下来逐户筛查。那里没有手术室,我们只能在临时武装起来的手术室里工作。那段日子,雷方天天工作长达十几个小时,高原反应严重时就吸着氧做手术,下了手术台后腿脚麻痹红肿、一按一个坑。

在林芝地区察隅县,医疗队发现了96岁的躲族老阿妈嘉珠。嘉珠阿妈在印度呆了50余年,在回到西躲前就因患白内障而双目失明。嘉珠阿妈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够看到子孙的样子容貌,可是她的白内障都长成了大硬核,加上年纪太大,手术存在一定难度和风险。为了让老阿妈重见光明,雷方决定为她手术。雷方清楚记得,拆纱布的那一刻,嘉珠阿妈生平第一次看见孙子、重孙子长什么样,她端详着亲人的脸,笑着、哭着,还牢牢捉住眼前这位高挑身材、脸庞白净的女医生的手,连声叫她德吉喇姆。

有她在,我心里就踏实了

采访中,雷方接到患者的求诊电话,抱歉地中断了采访,换上白大褂,急匆匆赶往门诊。

2009年,雷方成为河南省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院长,工作重心转移到医院治理。但是对于老患者或慕名而来的病人,雷方总是有求必应,为了不让患者白跑一趟,即使当天不出诊,只要在医院,她就会第一时间赶到诊室。

第二篇:我最喜爱的健康卫士先进事迹(定稿)

我最喜爱的健康卫士先进事迹

——古交市乡村医生马俊生

马俊生,1963年出生在古交的一个偏远山村,1978年高中毕业,1979年从事乡村医生工作,自学中医知识给农民看病,任劳任职。不管刮风下雨,数九寒天,半夜三更,总是随叫随到,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常年扎根农村,克服从医环境艰苦,房屋设备简陋,收入待遇和社会保障水平低,学习、培训的机会缺乏等困难,怀着强烈的责任感服务农民,以朴素的情怀,高尚的品格,良好的技术为病人解除病痛,保护农民健康,赢得了卫生局的表扬和农民的好评,连续8届被村民推选为出席镇人大代表,2007年村卫生所被古交市人民政府评为优秀村级卫生所,并给予一台救护车作为奖励。2008年被古交市卫生局评为先进集体。马俊生被古交市卫生局评为卫生工作先进个人,2010年被太原市卫生局评为卫生系统先进个人,2011年被太原市卫生局评为全市卫生工作先进个人,2013年被太原市卫生局评为太原市最美乡村医生。

随着社会的发展,村民病种增多,马俊生感觉到医疗技术水平已远远不能满足病人的需求,看到病人痛苦的表情,自己却无能为力,为此自费去山西中医学院学习深造2年,提高了中医理论水平,为村民开展针灸、拔罐、清创、缝合、包扎。

从事乡村医生工作,经常半夜出诊,1983年,一天晚上的凌晨2点钟,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把马俊生从睡梦中惊醒,一名邻村的年轻人气喘吁吁的说他父亲起床小便时不省人事,马俊生简单问明情况后,急忙背起出诊包赶往他家。11月的冬天,白雪茫茫,寒风刺骨,气温在零下19度,又是山路,深一脚,浅一脚,几次跌倒再爬起来,差一点掉下山沟里,艰难的行走了一个半小时才赶到病人家中,根据病人的症状和体征初步怀疑是脑梗塞,他便随病人家属用小平车将病人送往路程40里的市中心医院救治,他返回家时两眼熬得通红,已是疲惫不堪。

一位81岁的孤寡老人,觉得胸闷头晕,认为自己感冒了,经过仔细询问和检查,发现胸部全是冰冷的水珠,考虑老人患的是心肌梗死,立即给老人输上氧气,与其他村民一道把老人送往医院急诊科,得到了及时救治,赢得了最佳治疗时间,病情得到控制。老人逢人就说,是马俊生大夫救了他一命。一天早晨,马大夫正吃早饭,一村民说他母亲上厕所时突然昏倒,不省人事,马大夫立刻放下饭碗,前去应诊,根据老人有高血压病史,初步诊断为脑出血,催促家人赶紧转往上级医院,经医院确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经及时治疗老人转危为安,这位84岁老人至今健在,老人的子女说要不是马大夫催促让老人转院,我们以为老人是感冒了,后果不堪设想。

2010年,一天晚上2点左右,忙了一天的马大夫身体极度疲乏,刚刚进入梦乡,一阵电话铃响起,一村民说他2岁的儿子哭闹不止,呼吸急促,让去看一看,马大夫急忙穿上衣服,带上出诊包,氧气袋,三步并作两步前去应诊,当时孩子已嘴唇发紫,呼吸困难,马大夫急忙给孩子输上氧气,告诉家长孩子可能是患急性喉炎,很容易窒息,危及生命,家长急的团团转,说家里没钱,半夜三更又没地方借,马大夫就把家里仅有的1000元拿出来垫付上,并陪同父母将孩子送往医院抢救,孩子终于脱险。一天晚上10点多,一夫妻抱着一小孩来就诊,孩子母亲说她拉小孩左胳膊给洗脸时,不知什么原因孩子就开始哭闹不止,并且不让别人动他的左胳膊,经初步诊断孩子是桡骨头半脱位,不到2分钟,马大夫就给孩子的胳膊复位,孩子父母高兴的不得了,他们说,要是去医院连租车带拍片最少也得花两三百元,当时就拿出100元表示酬谢,被马大夫婉言谢绝了。一8岁小男孩晚上8点高热抽风昏迷,经针灸治疗苏醒,为防孩子再次抽风马大夫在他家守了整整一个晚上,给予治疗,知道孩子退烧才离开。一家长说他家11岁的孩子经常早晨起床后肚子痛,去医院看过好多次,效果不是很好,通过询问了解,孩子是经常吃油炸食品的缘故,嘱咐不要给孩子吃太多的油炸食品,一个多月,孩子再没有说他肚子痛,孩子的家长高兴的说是马大夫的一句话,治了孩子一年多的病。

农民经济困难,就医环境差,小病不治,拖成大病,不管什么病,哪里痛,都习惯用止痛片、安乃近片解热止痛,以致延误病情,其结果是人财两空。作为一名乡村医生,马大夫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总是想方设法减轻农民的就医负担,免费用针灸、拔罐、推拿等方法给他们治病。凡是简单的清创、缝合、包扎等,30多年来没有收取一分钱的费用。

一位73岁的老人,患慢性结肠炎40多年,肚子一痛就泄,大小医院都去看过,总是不见好转,马大夫用艾灸治疗五天后,效果很好,老人感觉肚子很舒服,不像原来那样难受了。马大夫突发灵感,经过一年多的试验,制作完成了操作简便,安全有效的艾灸器,获得了国家专利,为村民免费治疗头痛、痛经、肩周炎、关节炎、胃十二指肠溃疡、过敏性鼻炎、颈椎病等,都收到了非常好的疗效,得到了病人的好评。

从2009年新医改开始,我市实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制度,作为一名乡村医生在为村民做基本医疗服务的同时,积极开展公共卫生服务,开展疾病预防知识,为村民建立健康档案率98%以上,为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体检率99%,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上门服务,开展健康指导,为适龄儿童进行预防接种率100%,按时完成新农合筹资工作,实行基本药物制度,减轻群众负担,现在村医的各种待遇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国家又承担了医疗保险责任,没有了后顾之忧,工作积极性更高涨了,在农村扎根工作的信心更坚定了。

从事乡村医生工作30多年来,马俊生逐渐认识到乡村医生是一个光荣而神圣的工作,今后一定要在工作中继续努力,掌握更多的医疗知识,用艾灸器结合中医配方去攻克高血压,糖尿病等疑难病,把中医发扬光大,争取创造较好的工作成绩,为广大农民排忧解难,为乡村医生增光添彩,做一名优秀的乡村医生,做乡村居民健康的守护神。

第三篇:我最喜爱的健康卫士先进事迹

我最喜爱的健康卫士先进事迹

——古交市乡村医生马俊生 马俊生,1963年出生在古交的一个偏远山村,1978年高中毕业,1979年从事乡村医生工作,自学中医知识给农民看病,任劳任职。不管刮风下雨,数九寒天,半夜三更,总是随叫随到,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常年扎根农村,克服从医环境艰苦,房屋设备简陋,收入待遇和社会保障水平低,学习、培训的机会缺乏等困难,怀着强烈的责任感服务农民,以朴素的情怀,高尚的品格,良好的技术为病人解除病痛,保护农民健康,赢得了卫生局的表扬和农民的好评,连续8届被村民推选为出席镇人大代表,2007年村卫生所被古交市人民政府评为优秀村级卫生所,并给予一台救护车作为奖励。2008年被古交市卫生局评为先进集体。马俊生被古交市卫生局评为卫生工作先进个人,2010年被太原市卫生局评为卫生系统先进个人,2011年被太原市卫生局评为全市卫生工作先进个人,2013年被太原市卫生局评为太原市最美乡村医生。

随着社会的发展,村民病种增多,马俊生感觉到医疗技术水平已远远不能满足病人的需求,看到病人痛苦的表情,自己却无能为力,为此自费去山西中医学院学习深造2年,提高了中医理论水平,为村民开展针灸、拔罐、清创、缝合、包扎。

从事乡村医生工作,经常半夜出诊,1983年,一天晚上的凌晨2点钟,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把马俊生从睡梦中惊醒,一名邻村的年轻人气喘吁吁的说他父亲起床小便时不省人事,马俊生简单问明情况

后,急忙背起出诊包赶往他家。11月的冬天,白雪茫茫,寒风刺骨,气温在零下19度,又是山路,深一脚,浅一脚,几次跌倒再爬起来,差一点掉下山沟里,艰难的行走了一个半小时才赶到病人家中,根据病人的症状和体征初步怀疑是脑梗塞,他便随病人家属用小平车将病人送往路程40里的市中心医院救治,他返回家时两眼熬得通红,已是疲惫不堪。

一位81岁的孤寡老人,觉得胸闷头晕,认为自己感冒了,经过仔细询问和检查,发现胸部全是冰冷的水珠,考虑老人患的是心肌梗死,立即给老人输上氧气,与其他村民一道把老人送往医院急诊科,得到了及时救治,赢得了最佳治疗时间,病情得到控制。老人逢人就说,是马俊生大夫救了他一命。一天早晨,马大夫正吃早饭,一村民说他母亲上厕所时突然昏倒,不省人事,马大夫立刻放下饭碗,前去应诊,根据老人有高血压病史,初步诊断为脑出血,催促家人赶紧转往上级医院,经医院确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经及时治疗老人转危为安,这位84岁老人至今健在,老人的子女说要不是马大夫催促让老人转院,我们以为老人是感冒了,后果不堪设想。

2010年,一天晚上2点左右,忙了一天的马大夫身体极度疲乏,刚刚进入梦乡,一阵电话铃响起,一村民说他2岁的儿子哭闹不止,呼吸急促,让去看一看,马大夫急忙穿上衣服,带上出诊包,氧气袋,三步并作两步前去应诊,当时孩子已嘴唇发紫,呼吸困难,马大夫急忙给孩子输上氧气,告诉家长孩子可能是患急性喉炎,很容易窒息,危及生命,家长急的团团转,说家里没钱,半夜三更又没地方借,马

大夫就把家里仅有的1000元拿出来垫付上,并陪同父母将孩子送往医院抢救,孩子终于脱险。一天晚上10点多,一夫妻抱着一小孩来就诊,孩子母亲说她拉小孩左胳膊给洗脸时,不知什么原因孩子就开始哭闹不止,并且不让别人动他的左胳膊,经初步诊断孩子是桡骨头半脱位,不到2分钟,马大夫就给孩子的胳膊复位,孩子父母高兴的不得了,他们说,要是去医院连租车带拍片最少也得花两三百元,当时就拿出100元表示酬谢,被马大夫婉言谢绝了。一8岁小男孩晚上8点高热抽风昏迷,经针灸治疗苏醒,为防孩子再次抽风马大夫在他家守了整整一个晚上,给予治疗,知道孩子退烧才离开。一家长说他家11岁的孩子经常早晨起床后肚子痛,去医院看过好多次,效果不是很好,通过询问了解,孩子是经常吃油炸食品的缘故,嘱咐不要给孩子吃太多的油炸食品,一个多月,孩子再没有说他肚子痛,孩子的家长高兴的说是马大夫的一句话,治了孩子一年多的病。

农民经济困难,就医环境差,小病不治,拖成大病,不管什么病,哪里痛,都习惯用止痛片、安乃近片解热止痛,以致延误病情,其结果是人财两空。作为一名乡村医生,马大夫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总是想方设法减轻农民的就医负担,免费用针灸、拔罐、推拿等方法给他们治病。凡是简单的清创、缝合、包扎等,30多年来没有收取一分钱的费用。

一位73岁的老人,患慢性结肠炎40多年,肚子一痛就泄,大小医院都去看过,总是不见好转,马大夫用艾灸治疗五天后,效果很好,老人感觉肚子很舒服,不像原来那样难受了。马大夫突发灵感,经过一年多的试验,制作完成了操作简便,安全有效的艾灸器,获得了国家专利,为村民免费治疗头痛、痛经、肩周炎、关节炎、胃十二指肠溃疡、过敏性鼻炎、颈椎病等,都收到了非常好的疗效,得到了病人的好评。

从2009年新医改开始,我市实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制度,作为一名乡村医生在为村民做基本医疗服务的同时,积极开展公共卫生服务,开展疾病预防知识,为村民建立健康档案率98%以上,为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体检率99%,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上门服务,开展健康指导,为适龄儿童进行预防接种率100%,按时完成新农合筹资工作,实行基本药物制度,减轻群众负担,现在村医的各种待遇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国家又承担了医疗保险责任,没有了后顾之忧,工作积极性更高涨了,在农村扎根工作的信心更坚定了。

从事乡村医生工作30多年来,马俊生逐渐认识到乡村医生是一个光荣而神圣的工作,今后一定要在工作中继续努力,掌握更多的医疗知识,用艾灸器结合中医配方去攻克高血压,糖尿病等疑难病,把中医发扬光大,争取创造较好的工作成绩,为广大农民排忧解难,为乡村医生增光添彩,做一名优秀的乡村医生,做乡村居民健康的守护神。

第四篇:我最喜爱的健康卫士:阜阳市人民医院儿科主任医师刘晓林先进事迹(“两次首报”背后的故事)

安徽省阜阳市的刘晓林之所以出名,是由于她在两起重至公共卫生事件中挺身而出,在第一时间向有关部分做了报告。报告的结果是大批患病儿童得到及时救治,事件在公众的关注下得以平息。

这两起事件就是曾震动国内外的阜阳大头娃娃事件和手足口病疫情。

熟知刘晓林的人都清楚,两次报告都由她而起并数奇然,背后是刘晓林作为一名医生强烈的责任意识、救死扶伤的崇高精神和对医学未知现象的追求探索。

固然目前刘晓林已退居二线,但她依然没有离开她钟爱的救死扶伤的神圣岗位。2011年12月31日,刘晓林披上了大红绶带,成为安徽省十位我最喜爱的健康卫士之一。两周后,刘晓林又站在了全国我最喜爱的健康卫士的颁奖台上。

第一次报告:拯救大头娃娃

2003年5月21日,年仅4个月的阜南县张寨镇杨顺被家中的老人送进阜阳市人民医院儿科。进院时孩子面部浮肿虚胖,出现阵发性抽搐,全身皮肤溃烂,神情萎靡。实验室检查表明,孩子总蛋白、白蛋白、免疫球蛋白均明显低于正常值,孩子有严重贫血;心激酶水平增高,提示孩子已有心肌损害。

当时还是儿科主任的刘晓林给杨顺做了抗感染治疗,补充了维生素、白蛋白和免疫球蛋白,经11天治疗后,杨顺症状好转出院。

令刘晓林没想到的是,此后类似的病人一位接一位地出现,有时病房能同时出现几个这样的婴儿,他们都有相同的体型:一个大大的头,四肢短小,体重偏轻,体质极差。医生们都很纳闷,怎么会有这么多这样的病娃?

刘晓林思考很久,以前生活困难时期,婴儿的母亲假如没有奶水,孩子用米糕喂养,就会出现类似的症状,当时被称之为米糕娃娃。可如今的孩子都是用奶粉喂养的,怎么也会出现这样的症状?是喂养方法不对,喂养量不够,还是奶粉的质量有题目?

医生让患儿家属取来奶粉包装罐,结果发现都是那几个熟悉的面孔,证实孩子可能就是吃了这样的奶粉才得病的。刘晓林立即拨通了医院医务科的电话,医务科又向政府做了报告。刘晓林还让患儿家属到消协、工商局举报,打市长热线电话和12315电话投诉,呼吁社会关注劣质奶粉损害婴儿健康的题目。她还把电话打到了阜阳市电视台,电视台在黄金时间连续开展了相关的健康教育,提示群众把握科学的喂养知识,进步识别伪劣奶粉的能力。

紧接着,是媒体对大头娃娃事件狂风暴雨般地集中报道。

事后,有关部分对阜阳市售的奶粉进行了检测,发现了55种劣质奶粉。最差的奶粉,其蛋白质含量仅0.37%(国家规定婴儿奶粉的蛋白质含量应该在16%~18%),而受害者尽大部分是由老人抚养的留守儿童。

第二次报告:揭开手足口疫情真面目

我这里要特别提到一个人,那就是刘晓林医生,是她首报了今年的手足口病疫情!卫生部部长陈竺进步了嗓门说:一位好的临床医生,就要对临床出现的不平常症状产生警觉,并且有报告意识。

第五篇:我最喜爱的健康卫士:广东省开平市玲珑医院副院长董淑猛先进事迹(大山里又有了追梦人)

清晨7时,32岁的董淑猛穿过弯弯曲曲的山间小路,往一个近乎与外界隔尽的山村,探看一群特殊老人。这是董淑猛天天要完成的工作。他要往探看的,是54位身残体弱的麻风病休养职员。董淑猛是只有3名医生、5名护理员的广东省开平市玲珑医院副院长,该院是麻风病专科医院,而玲珑村是麻风病休养职员集中居住村,这里的村民均匀年龄73岁。

玲珑这个名字很好听,不知道的人会有很美的联想。2004年,大学毕业的董淑猛带着梦想,走进了这个有着美丽名字的特殊医院。他是玲珑医院55年来引进的第一位本科毕业生。

签下15年合同

到玲珑医院工作,是特别偶合的机遇。董淑猛说。

2004年年初,即将从扬州大学医学院皮肤病与性病学专业毕业的董淑猛,在江西省一家医院实习,第一次接触麻风病病人。病人畸形的肢体、流脓的伤口、躲闪的眼神,总在他眼前晃动,董淑猛怎么也忘不了。

董淑猛和在江西中医学院求学的女友徐娜偶然在网上看到广东省开平市玲珑医院的招聘信息,立即给这家麻风病专科医院打往了电话。接电话的老院长张荣卫兴奋不已,由于自他20年多前来到玲珑医院后,已先后看到10多名医护职员耷拉着脸进来又匆匆地离开,做梦都没想到还会有刚毕业的大学生想到这里来。

求贤若渴的老院长立即邀请董淑猛来医院看看。

然而,玲珑医院的条件让董淑猛始料不及:这里只有一台旧显微镜,没有电视,没有网络,也没有任何娱乐设施,唯一与外界保持联系的就是一部电话;医院阔别城区,即使买一袋洗衣粉也要跑几十里的路。这样的现实让董淑猛犹豫了,但他没有直接拒尽,只是说回往考虑考虑。

在回校的火车上,董淑猛收到了来自老院长的一条短信:好儿女志在四方,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往工作,这里工作有苦有甜,还有美美人生。感动于老院长的诚恳,经过认真考虑的董淑猛和徐娜毅然南下,并签下15年的合同,立志把青春献给麻风病防治事业。

董淑猛的出现,让已快退休的老院长倍感欣慰:大山里又有了追梦人!

有爱心,就不会有恐惧

2004年7月,董淑猛到玲珑医院上班。给麻风病病人治疗,除了用眼睛观察外,有时还得用手直接触摸病人溃烂的部位,这让董淑猛心里产生了一丝畏惧。第一天上班,董淑猛戴着口罩、憋着气,不仅是害怕传染,仅伤口上的气味就让人难以忍受。

老院长很理解他们的心情:现代医疗条件下,麻风病发现及时,可以治愈;防护得当,不会传染。他耐心地对董淑猛说,被亲人遗弃的病人,需要治疗,更需要关爱。只要有爱心,你就不会有恐惧感。老院长语重心长的话语,董淑猛装在心里,回味了无数遍。

没过多久,董淑猛就可以很坦然地和病人一起聊天了,偶然还到病人家里串串门。病人也非常喜欢这个有着娃娃脸、戴眼镜的年轻人,每次看到他到玲珑村里来都非常兴奋,都主动跟他打招呼。

渐渐,董淑猛内心的恐惧感荡然无存。

下载我最喜爱的健康卫士: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院长雷方先进事迹(“德吉喇姆”的心愿)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最喜爱的健康卫士: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院长雷方先进事迹(“德吉喇姆”的心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