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扎根基层写忠诚 倾力协会建新村
扎根基层写忠诚
倾力协会建新村
——记京山县钱场镇桥河村计生协会会员
邵言红
座落在京山县南部,省道汉宜公路和随岳、武荆高速公路纵横互通处的钱场镇桥河村,活跃着一个村级计生协会组织,他(她)们能面对纷繁复杂的村情,把成百上千的村民三心凝聚起来,主动靠近计生协会组织,并自觉做计划生育的守法人,协会中有一名返乡计生会员——邵言红,他能扎根基层写忠诚,不仅赢得了村民的广泛信任,成为了村民的贴心人,而且还能带动协会、引导村民建设和谐富裕的桥河新村。
一、倾力服务,凝聚民心
面对成百上千的村民,村级组织靠行政命令是行不通的。那么靠什么来增强号召力和感染力?桥河计生协会在邵言红等会员一行的努力下,倾力服务于民,着力凝聚民心。一是营造文化氛围,宣传群众。邵言红会员与村计生协会在村级宣传厨窗中制作图文并茂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巨幅广告牌、板报、宣传栏和宣传橱窗等,既让人们学到生育知识,又受到优良环境的渲染和熏陶。二是搞好文艺宣传,教育群众。在邵言红会员一行的努力下,计生协会成立了舞狮队、篮球队、文艺团队,他们自编自演文艺节目,以计生先进典型为素材,演身边人,说身边事,形式新颖,风格独特,为群众喜闻乐见,使群众从中受到教育。三是创建会
员之家,吸引群众。在上级计生部门参与下,邵言红会员与协会一道积极筹措资金,在小区建起了高标准的会员活动室、群众文化活动中心、农民公园,使用面积达200平方米,方便了会员学习和活动。不定期开办计生培训班和知识讲座,仅2010年上半年,累计参加培训和接受教育的已达1800多人次。四是心与心交流,贴近群众。配合镇计生委的“零距离调查”,在村级协会会员和联系户之间开展了了解村民需求,解答村民疑难活动,把计生宣传服务送到各村民户。邵言红和会员们一道把《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直接送到居民手中。会员对协会工作鼎力支持,参与率达90%,宣传服务面达95%。
二、倾力民言,发展经济
作为计划生育协会会员的邵言红,他号召协会人员一是要带头富。人人都要有自己的产业,而且要有可观的产业。要别人做到的,他自己首先做到。近几年来,邵言红同志大力发展养猪、养鸡、养鱼、养鸭,兴办采石业,去年出栏肥猪500余头,笼养蛋鸡5000只,养鱼25亩,全年纯收入达70余万元。在他的带头带动下,全村有281户会员拥有了自己的产业,占会员总数的60%。二是带领富。他整合资源,建立联合公司,壮大集体经济。这个村有丰富的矿石资源,且有着30多年的开采历史,但村集体经济一直停滞不前,原来9家个体、集体投资者也都不见起色,有的亏本转产、停产,有的只能勉强养家糊口,更严重的危害是分散经营、无序开采,导致资源浪费,环境破坏。面对这种状况,他通过反复调查、座谈、思考,提出了整合资源、做强做大的构想。在计生协会的积极支持下,2004年底,他们成立了“京山县桥河石料有限责任公司”。公司成立6年来,有效地提高了资源利用率,确保了产品质量,提升了市场竞争力,实现了国家、集体、联营业主三赢。仅每年上交国家税收就达20万元,集体年增收60万元,分别比整合前年增14万元和50万元。他引导发展规模经济,形成特色产业,实现货卖堆山,增加会员收入。近5年来,在邵言红会员的带动下,计生协会会员以身示范带头富,强化责任带领富,典型引路带动富等方式,积极引导村民面向市场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全村已形成五大集约化致富特色产业。优质稻。全村去年发展2800亩,是全镇最大的优质稻生产基地。蛋鸡养殖。全村蛋鸡养殖规模达到24万只,年销售收入1400万元,年纯收入405万元,其中笼养蛋鸡2000只以上的农户就达80余户。仅此一项,全村人平增收2600元。生猪生产。全村专业养猪户就达60余户,年出栏生猪6000余头。四是加工业。全村已拥有规模大米加工企业2家,年创产值8000万元,纯收入260万元。运输业。全村已有50余户从事运输,年创收300万元。通过引导和带动,激发了全体计生协会会员想富、敢富、快富的积极性。特色产业户达到了224户,占总户数的52%。
三、倾力民享,建强新农村
村级经济基础好了,就要让父老乡亲享受更多的实惠。切切实实为村民办几件好事、实事,惠民安民,把桥河建成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计划生育协会会员邵言红的最大心愿。在邵言红和协会的努力下,村级设立了“村容村貌整改基金、通讯及科普
信息进村入户基金、长寿老人生活补助基金、村民子女育才基金、村民就医免费参合基金、扶贫救灾基金”等惠民基金,为村民创业、发展及社会保障等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协会会员邵言红主动与村党支部、村委会沟通,他把改善民生作为新农村建设重点,着力推进“六大民生工程”。按照绿、香、美、净、亮“五化”标准和簇拥式的点缀绿化要求,拿出了全村田园式生态景观建设规划,实施新农村生态景观工程;对全村分散在16个湾村居住的240户居民实行了迁户囤地,集中建设2个居民小区,并全面开展以建设沼气池、改厨、改厕、改圈为主要内容的“一建三改”。对通村公路逐步安装太阳能路灯,并建设面积2380平方米的村级村民健身场等民生工作。2009年,桥河村被省政府确定为全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第二篇:扎根基层写忠诚 在基础建设中做奉献
扎根基层写忠诚 在基础建设中做奉献
——记某民警简阳的先进事迹
他是一名基层大队的普通民警,不善言辞,不喜表达,低调为人,踏实干事,一直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着。每天面对的是一样的机器和不一样的戒毒人员,长年在组织学员习艺生产中,用爱心和耐心浇灌学员心灵,用忠诚和奉献播种新生希望。扎根基层写忠诚,在基础建设中做奉献,他就是某民警简阳。
“因为有爱心,所以有耐心”
戒毒人员既是违法者,又是受害者和病人,他们心灵扭曲,身体受到严重摧残。对他们的教育矫治不是简单的行为习惯的强制改变,更重要的是要对他们进行法律常识、人生价值、社会适应能力的人格矫治教育。这是一项艰难而复杂的工作,是心灵与心灵撞击的工程。为了帮助戒毒人员重拾丢掉的自尊,重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重振实现自我的信心,他拥有常人无法理解的耐心,同事们不解,他却笑而不答,只是在工作笔记中写道“因为有爱心,所以有耐心。”
多年的一线管教经历,使他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能够透过戒毒人员的一个眼神、一个微小的动作知其心理活动,并对症下药地开展个别教育。戒毒人员李某,人高马大,服过兵役,吸毒十余年,劳教戒毒三次,强制隔离戒毒两次,入所时意欲称王称霸,常以“大哥”自居,经常与同伴发生摩擦。一次参加习艺生产,组长催促他快点集合,他不仅慢条斯理,迟迟没到指定位置,当班民警为此批评了他,他居然以心情不好为由,拒绝出工。为了挽救这匹“野马”,简阳主动将他要到自己的组上,随时接触他,多次找其谈话,逐渐了解到李某的心理症结,原来李某吸毒多年,家人早已对他彻底绝望,再加上李某性格偏执,好走极端,虚荣心、好胜心极强,于是破罐破摔。搞清楚了病因,简阳及时与大队管教、领导沟通商讨,决定采取约束与激励并举的个别教育法。一个月的时间里,简阳直接组织了两次小组民主生活会,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帮助引导李某认识错误,建议大队召开了一次全员参与的批评帮教会,对照所规队纪,宣布惩处结果,迫使李某反省检查。同时,给予生活上的关心和耐心的思想教育,引导他逐步认错服教。而且不失时机地发掘其闪光点,比如利用其文化素质较高、组织能力较强的长处,不时地交办一些打扫习艺区卫生、整理成品的事件,他都能认真地完成好。通过一段时间的巩固与锻炼,简阳与大队领导和管教协商,决定试用其为民管会成员。该员得知后当即表示,只要警官信得过,他一定尽最大努力改正不足,管好自己,干好民管会工作。半年多来,李某表现积极,并能主动用自己的矫治经历激励同伴,督促同伴听从管教,努力矫治。多年来,简阳用爱心和耐心,用智慧和汗水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危险、难改人员,许多人回归后重获新生,不时用电话或短信向他表示感谢。
忠诚敬业实现人生价值
他是一名鞋厂的生产干事,主要负责组织学员习艺生产。每天面对的是一样的机器和不一样的戒毒人员,机器的运转轰鸣与戒毒人员的安全操作,就是他每天眼中最多的风景。但是由于鞋厂的生产工序多,技术难度大,一级品率要达到97.5%以上。而戒毒人员普遍素质低,参加习艺的时间一般在一年左右,习艺技能掌握慢,且大都行为懒散,好逸恶劳,主动性差,因此在保证学员掌握生产技术安全生产的同时如何提高经济效益是他首先考虑和解决的问题。
面对产品合格率不高,厂方的不满意,领导的焦虑,他和同事们一起,想方设法,调动戒毒人员的潜能,向技术要管理,向管理要效益,注重细节,精细管理,把小事做细,把虚事做实,整合优化资源配置。一是加强安全生产教育,提高安全生产意识。针对流水线长,生产工具多,危险源多,安全隐患多的实际,扎实开展岗前培训,教会学员掌握安全操作规程,同时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明确责任,落实到人;开展“安全在我心中”教育,落实安全生产各项规章制度,重点细化工具管理规定,严格收发、领取等规定。二是齐心协力,多措并举谋发展。针对容易出现的产品质量问题,多次以如何抓好安全生产、提高产品质量和产量为题召开小组讨论座谈会,引导各条线上的学员根据自身对工序掌握的情况,指出存在的安全隐患和容易出现不良产品的环节,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为大队的安全生产、稳步提升产品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长期以来,他带领的分队完成的产品质量和数量都在全队名列前茅。
讲党性顾大局,默默无闻甘于奉献
他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英雄事迹,他只是长期在基层,忠实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在基础建设的平凡岗位上,默默地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简阳同志1990年参加工作以来,肯学上进,从高中学历到本科学历,从工人到民警,从群众到党员,从民警到中队领导,先后在劳务点、入所队、医院、基层大队和中队的不同岗位工作,始终坚持了一个原则,那就是讲党性顾大局,默默无闻甘于奉献。无论工作岗位如何调整,他总是坚持自己的党性不变,时时处处始终把组织的需要摆在第一位。
2008年,在管理体制扁平化调整中,全所取消中队级行政级别后,简阳同志从中队领导成了一名普通党员民警,并从工作相对轻松的医院调到工作环境和压力较大的某,一直到现在。面对所谓的工作“逆境”和组织的需要,以及工作的压力,他总是能及时调整心态,正确对待个人得失,毫无怨言,积极面对新的工作,干一行爱一行。今年年中,车间更换新产品,他毫不犹豫的挑起了重担,亲自向厂方技术人员学习新工艺,掌握新标准,培训学员,带头生产新产品,在很短的时间内让生产线走入正轨,保质保量的、安全顺利的完成了生产任务。一开始,有的同事感到不解,说“人到中年了,你还干什么呀”、“你图个啥呀”,他总是平静的说:“不图啥子,我是党员嘛,该做的”、“在某,我也快算老同志了,在年青人面前要有点样子”、“只要组织需要嘛”。多么朴实无华的语言啊。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在他的感召下,大队先后调整和分配来的新同志、年青民警,都能很快扑下身子,安于工作。几名年青民警还在他的带动和介绍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组织。有的同志还走上了大队领导岗位。如今,同事们每每看到他在生产线上一丝不苟的指导学员生产的身影,都在心里竖起了大拇指,暗自鼓足了干劲:“这才是党员啊”、“我也该做出点成绩来了”。
简阳同志就是这样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用自己对党和事业的忠诚,用自己对组织和职责的奉献,用自己默默无闻扎根基层建设的精神,赢得了同事们的赞许和组织的肯定,在基层基础建设中树立了榜样,在群众中树立了党员的良好形象,多次被推荐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民警、优秀公务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