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表彰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先进区县、先进单位范文
【发布单位】天津市
【发布文号】津政发〔2006〕027号 【发布日期】2006-03-30 【生效日期】2006-03-30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天津市
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表彰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先进区县、先进单位、先进集体和优秀组织
工作者、先进个人的决定
(津政发〔2006〕027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属单位:
2002年以来,全市各级政府和各部门,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市委与时俱进、力争上游、抢抓机遇、跨越发展的要求,争创一流,艰苦奋斗,为我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做出了重要贡献。为表彰先进,激励斗志,进一步巩固创模成果,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建设,市政府决定对在创模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18个先进区县、49个先进单位、327个先进集体、189名优秀组织工作者和1123名先进个人进行表彰。
希望受到表彰的区县、单位和个人再接再厉,为天津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全市各部门、各单位要认真学习他们的先进事迹,按照站在新起点、再创新优势、实现新跨越的要求,树立更高标准,追求更高水平,为我市实施“三步走”战略,加快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附件:1.天津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先进区县名单
2.天津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先进单位、先进集体名单
3.天津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优秀组织工作者、先进个人名单
二○○六年三月三十日
附件1
天津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先进区县名单
和平区 河北区 河东区 河西区 南开区 红桥区
塘沽区 汉沽区 大港区 东丽区 西青区 津南区
北辰区 武清区 宝坻区 蓟 县 静海县 宁河县
附件2
天津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先进单位名单
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天津市人民政府研究室
天津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
中共天津市委组织部
中共天津市委宣传部
天津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天津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天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天津市经济委员会
天津市教育委员会
天津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天津市建设管理委员会
天津市市容环境管理委员会
天津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天津市人事局
天津市公安局
天津市监察局
天津市财政局(地方税务局)
天津市规划局
天津市农村工作委员会
天津市水利局
天津市卫生局
天津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天津市统计局
天津市环境保护局
天津市国土资源与房屋管理局
天津市广播电视电影局
天津市机关事务管理局
天津市滨海新区管理委员会
天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天津港保税区管委会
天津市新技术产业园区管委会
天津市市政工程局
天津市园林管理局
天津市公安交通管理局
天津市海洋局
天津市燃气集团有限公司
天津市公共交通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天津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联通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天津广播电视电影集团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
今晚报社
天津人民广播电台
天津电视台
中国华北电力集团公司天津市电力公司
天津市供热办公室
天津市客运交通管理办公室
天津市公用事业管理办公室
天津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先进集体名单
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一处
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六处
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值班联络处
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会务处
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督查室
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信息处
天津市人民政府研究室三处
天津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城建法规处
中共天津市委办公厅会议处
中共天津市委办公厅行政处
中共天津市委宣传部新闻处
中共天津市委宣传部宣传教育处
中共天津市委规划建设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市统一执法办)
中共天津市委规划建设工作委员会宣传处
天津市外国专家局
天津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创建处
天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境与地区经济发展处
天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基础产业发展处
天津市经济委员会资源环保管理处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大港石化分公司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大港油田公司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大港油田集团有限公司
天津天士力集团有限公司
天津市一轻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天津纺织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天津市医药集团有限公司
天津市机电工业控股集团公司
天津钢铁有限公司
天津钢管有限责任公司
天津市冶金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天津建筑材料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华北电网有限公司天津大港发电厂
天津第一热电厂
天津乐金大沽化学有限公司
天津市蓟县工业经济委员会
天津市教育委员会教育教学研究室
天津市和平区教育局
天津市河西区教育局
天津市河东区教育局
天津市河北区教育局
天津市南开区教育局
天津市红桥区教育局
天津市津南区教育局
天津市东丽区教育局
天津市塘沽区教育局
天津市蓟县教育局
天津市宝坻区教育局
天津市武清区教育局
天津市开发区社会局
天津市第二南开中学
天津中学
天津七中
天津四中
天津市红桥区民族中学
天津市和平区岳阳道小学
天津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生物医药与环保科技处
天津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社会发展科技处
天津市公安局指挥中心研究室督办科
天津市纪委监察局执法监察室
天津市司法局法制宣传处
天津市财政局预算处
天津市财政局企业一处
天津市财政局教科文处
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天津市建设管理委员会城建管理处
天津市建设管理委员会质量安全处
天津市建设管理委员会综合计划处
天津市建设管理委员会施工管理处
天津市建设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天津市建设安全监督管理站
天津市市容环境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天津市市容环境管理委员会宣教处
天津市市容环境管理委员会环卫处
天津市市容环境管理委员会爱卫处
天津市市容环境管理委员会秩序处
天津市市容环境管理委员会街容处
天津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监察大队
天津市生活垃圾处理中心
天津市农村工作委员会村镇建设处
天津市水利局河道闸站管理总所
天津市水利局水源调度处
天津市卫生局后勤基建处
天津市卫生局疾病控制处
天津市卫生防病中心
天津市公共卫生监督所
天津市肿瘤医院
天津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办公室
天津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规划统计处
天津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市场监督管理处
国家统计局天津调查总队
天津市统计局社会科技统计处
天津市统计局工业交通统计处
天津市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处
天津市统计局人口统计处
天津市环境保护局大气环境保护处
天津市环境保护局固体废物及物理污染管理处
天津市环境保护局计划财务处
天津市环境保护局综合处
天津市环境保护局水环境保护处
天津市环境保护局自然生态保护处
天津市环境保护局办公室
天津市环境保护局人事处
天津市环境保护局开发管理处
天津市环境保护局科技标准处
天津市环境保护局调研室
天津市环境保护局监察室
天津市环境保护局法制处
天津市环境监测中心
天津市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
天津市环境监察总队
天津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天津市环境保护科技信息中心
天津市环境保护局机关服务中心
天津市国土资源与房屋管理局房产管理处
天津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办公室
天津市农业环境保护管理监测站
天津市迎宾馆
南开大学
天津市电力公司路灯处
天津市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发展与环境保护局
天津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
天津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
天津市公安交通管理局宣教处
天津市公安交通管理局车辆管理所
天津市公安交通管理局秩序处
天津市公安交通管理局停车场和非机动车管理处
天津市市政工程局管理处
天津市市政工程局排水管理处
天津市市政工程局道路桥梁管理处
天津市创业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天津市园林管理局区县绿化建设管理处
天津市公路管理局外环线管理所
天津市海洋局海洋环境处
天津市燃气集团有限公司市场开发部
天津通用水务有限公司
天津港(集团)有限公司环保卫生管理中心
天津港(集团)有限公司第五港埠公司
天津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集团客户营销服务部
天津市林业局林果服务站
天津市气象科学研究所
天津市滨海新区管理委员会规划发展局
天津泰达新水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诺维信(中国)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天津丰通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行政执法检查局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环境保护局
天津港保税区环境保护局
天津北方网股份有限公司
天津日报社综合新闻部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资产管理处
今晚报社重要新闻部
今晚报社摄影美术新闻部
天津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广播
天津人民广播电台交通广播
天津人民广播电台经济广播
天津人民广播电台生活广播
天津人民广播电台滨海广播
新华通讯社天津分社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天津记者站
天津电视台新闻部
天津电视台都市频道
人民日报驻天津记者站
中国环境报天津记者站
天津市供热办公室规划技术处
天津市和平区环境保护局
天津市和平区市容管理委员会
天津市公安交通管理局和平支队
天津市和平区建设管理委员会
天津市和平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大队
天津市和平区卫生局
天津市和平区房地产管理局
天津市和平区供热办公室
天津市和平区市政园林管理局
天津市和平区环境卫生管理局
天津市河北区建设管理委员会
天津市河北区市容管理委员会
天津市河北区环境保护局
天津市河北区市政园林管理局
天津市河北区环境卫生局
天津市河北区卫生局
天津市河北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大队
天津市河北区人民政府新开河街办事处
天津市河北区人民政府月牙河街办事处
天津市河北区人民政府宁园街办事处
天津市河东区经济贸易委员会
天津市河东区市政园林管理局
天津市河东区环境保护局
天津市河东区环境卫生管理局
天津市河东区市容管理委员会
天津市河东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大队
天津市河东区建设管理委员会
天津市河东区监察局
天津市河东区房地产管理局
天津音乐学院附属中等音乐学校
天津市河西区市容管理委员会
天津市河西区环境保护局
天津市河西区环境卫生管理局
天津市河西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大队
天津市河西区城市建设委员会
天津市河西区市政工程管理局
天津市河西区园林管理局
天津市河西区经济贸易委员会
中共天津市河西区委员会宣传部
天津市河西区卫生局
天津市南开区市容环境管理委员会
天津市南开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大队
天津市南开区环境卫生管理局
天津市南开区园林管理局
天津市南开区人民政府华苑街道办事处
天津市南开区人民政府八里台街道办事处
天津市南开区人民政府万兴街道办事处
天津市南开区人民政府学府街道办事处
天津市南开区人民政府嘉陵道街道办事处
天津市南开区环境保护局
天津市红桥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天津市红桥区环境保护局
天津市红桥区市容管理委员会
天津市红桥区建设管理委员会
天津市红桥区卫生局
天津市红桥区园林管理局
天津市红桥区环境卫生管理局
天津市红桥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大队
天津市红桥区市政管理局
天津市红桥区监察局
天津市塘沽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天津市塘沽区统计局
天津市塘沽区财政局
天津市塘沽区环境保护局
天津市塘沽区建设管理委员会
天津市塘沽区卫生局
天津市塘沽区市容环境管理委员会
天津市塘沽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大队
天津市塘沽区园林管理局
天津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塘沽分局
天津市汉沽区建设管理委员会
天津市汉沽区市容环境管理委员会
天津市汉沽区经济贸易委员会
天津市汉沽区农村工作委员会
天津市汉沽区环境保护局
天津市公安交通管理局汉沽支队
天津市汉沽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大队
天津市汉沽区绿化委员会办公室
天津市汉沽区大田镇人民政府
天津市汉沽区人民政府寨上街道办事处
天津市大港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天津市大港区环境保护局
天津市大港区建设管理委员会
天津市大港区市容环境管理委员会
天津市大港区卫生局
天津市大港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大队
天津市公安交通管理局大港支队
天津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大港分局
天津市东丽区环境保护局
天津市东丽区建设管理委员会
天津市东丽区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委员会
天津市东丽区水利局
天津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东丽分局
天津市东丽区广播电视局
天津市东丽区人民政府无瑕街办事处
天津市东丽区人民政府张贵庄街办事处
天津市东丽区人民政府新立街办事处
天津市西青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天津市西青区妇女联合会
天津市西青区建设管理委员会
天津市西青区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委员会
天津市西青区环境保护局
天津市西青区水利局
天津市西青区教育局
天津市西青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天津东洋油墨有限公司
天津热带植物观光园
天津市津南区环境保护局
天津市津南区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委员会
天津市津南区建设管理委员会
天津市津南区水利局
天津市津南区监察局
天津市津南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天津市津南区咸水沽镇人民政府
天津市津南区八里台镇人民政府
天津市津南区北闸口镇人民政府
天津市津南区葛沽镇人民政府
天津市北辰区宜兴埠镇人民政府
天津市北辰区西堤头镇人民政府
天津市北辰区建设管理委员会
天津市北辰区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委员会
天津市公安局北辰分局
天津市北辰区水利局
天津市北辰区环境保护局
天津北辰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
天津市公安交通管理局北辰支队
中国天辰化学工程公司
天津市武清区环境保护局
天津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武清分局
天津市武清区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委员会
天津市武清区规划和国土资源局
天津市武清区建设管理委员会
天津市武清区卫生局
天津市武清区水务局
天津市武清区林业局
天津市武清区农业局
天津市武清区广播电视局
天津市宝坻区建设管理委员会
天津市宝坻区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委员会
天津市宝坻区环境保护局
天津市宝坻区林业局
天津市宝坻区广播电视局
天津市宝坻区水务局
天津市宝坻区卫生局
天津市宝坻区规划和国土资源局
天津市宝坻区财政局
天津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宝坻分局
天津市蓟县环境保护局
天津市蓟县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委员会
天津市蓟县建设管理委员会
天津市公安局蓟县分局
天津市蓟县规划和国土资源局
天津市静海县园林绿化管理所
天津市静海镇政府
天津市静海县环境保护局
天津市静海县市容委城管监察执法大队
天津子牙环保产业园管理委员会
天津市宁河县环境保护局
天津市宁河县建设管理委员会
天津市宁河县工业经济委员会
天津市宁河县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委员会
天津市宁河县园林管理局
附件3
天津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优秀组织工作者名单
张峻屹 王维基 杨金海 张秉银 边 江 钱长龙
齐二木 刘凤银 龚建生 沈东海 郑建民 李 栋
沈志建 史晓成 李亚力 吕广志 杨振江 王治平
贾 泓 何致瑜 王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贵阳市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
贵阳市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
工作简报
二00九年第二十二期(总第六十四期)
生态文明贵阳会议特刊
贵阳市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 2009年8月25日 领 导 小 组 办 公 室 邮箱:gyscmb@126.com
本期要目
☆2009生态文明贵阳会议隆重开幕
☆生态文明贵阳会议举行特邀演讲和午餐会演讲
☆环保部周生贤部长出席生态文明贵阳会议,并以《以建设生态文明为指导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环境保护新道路》为题作主旨发言
☆生态文明贵阳会议形成《贵阳共识》,胜利闭幕
☆2009生态文明贵阳会议隆重开幕
由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北京大学和贵阳市委、市政府共同主办的2009生态文明贵阳会议8月22日在花溪迎宾馆隆重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致信表示祝贺。全国政协副主席郑万通出席会议并致辞。英国前首相托尼〃布莱尔出席会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执行委员、生态文明贵阳会议秘书长章新胜主持会议。出席会议的嘉宾有:全国政协常委、人资环委主任张维庆,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经社理事会副主席、中国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李昌鉴等全国政协领导;联合国气候变化政府间专门委员会原副主席莫汗•穆纳辛格,联合国系统驻华协调总代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马和励等联合国官员;国家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张建龙,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副会长程涛等国家有关部委和组织的领导;北京大学校长、中科院院士周其凤,中国气象学会理事长、中科院院士秦大河,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中国生态道德教育促进会会长、北京大学生态文明研究中心主任陈寿朋,著名“熊猫专家”、北京大学生态文明研究中心主任潘文石等专家学者;省委副书记王富玉,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李军,副省长辛维光,省政协副主席吴嘉甫,市长袁周等省市领导;长沙市、南宁市、海口市、广州市、杭州市、昆明市和省内各市(州、地)主要负责人或相关负责人;国内知名企业家陈东升、知名人士李连杰,气候组织相关负责人等。
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林智敏宣读了贾庆林主席的贺信。贾庆林在贺信中说,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态,也是社会主义文明体系的重要内容。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标志着我们党对人类发展规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新的高度,这是我们党对人类文明的重要贡献。生态文明贵阳会议,对落实生态文明建设各项任务,进一步调动全社会各个方面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积极的现实性和指导性。贾庆林指出,十七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各地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探索,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开展工作,取得了许多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希望此次会议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围绕建设生态文明这一重大课题,深入研究包括生态建设在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综合性、全局性、前瞻性问题,深入探讨生态文明建设对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作用的规律。希望会议能够广开言路,广集群智,多提真知灼见,建睿智之言,献务实之策,为实现中央提出的“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目标,为传播生态文明理念、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郑万通在致辞中说,人类的文明史告诉我们: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以高投入、高耗能、高消费、高污染为特征的工业文明,在物质生产取得巨大发展的同时,对地球资源的索取已超出了合理范围,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已达到临界状态。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显得尤为迫切。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已日益成为全人类的共识。
郑万通指出,中华文明的基本精神与生态文明的内在要求是一致的,同世界发展的潮流是相通的。建设生态文明,不仅是对我国社会发展模式和规律认识的又一次深化,也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作出的新贡献。建设生态文明,保护生态环境是前提,要尊重自然,善待自然,正确认识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的关系,综合运用法律、经济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来保护生态环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关键,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全面实施清洁生产,加快形成有利于节能环保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努力构造一个以环境资源承载力为基础、以尊重自然规律为准则、以经济社会永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改善和保障民生是目的,要高度关注并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好住房、就业、医疗、上学、养老、交通、治安等民生问题,努力提高居民的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生态文明是个综合的系统工程,是长期的、艰巨的任务,要引导、维护、激励整个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向生态文明转型,不断提高公众的生态意识,倡导科学、节约、合理、适度的消费观念,使每一个人都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者、推动者和受益者。
郑万通指出,这次会议把“发展绿色经济——我们共同的责任”确定为主题,很有远见,也很有现实针对性。十七大以来,贵阳市把建设生态文明城市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切入点,以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制定了生态文明城市的规划,建立了生态文明城市的指标体系和监测办法,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各个方面的工作,取得了积极的成效。这次会议在贵阳召开,很有意义。真切希望这次会议通过深入探讨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关问题,分享先进经验和方法,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章新胜在主持会议时对会议进行了总体概述。他说,希望通过这次会议,搭建一个沟通和交流平台,增进各领域、各层次人士对生态文明的共识,促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模式的转变,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步伐。☆“2009生态文明贵阳会议”举行特邀演讲和午餐会演讲
8月22日上午,“2009生态文明贵阳会议”举行了特邀演讲。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委托环境资源司副司长何炳光宣读演讲稿,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张建龙,联合国系统驻华协调总代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马和励,中国生态道德教育促进会会长、北京大学生态文明研究中心主任陈寿朋,泰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陈东升发表了演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执行委员、生态文明贵阳会议秘书长章新胜主持会议。
解振华在演讲稿中重点阐述了对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看法,认为要从做大做强资源产业、鼓励消费者消费再生资源产品、构建节能环保产业的法律体系、支持技术创新等方面,振新绿色产业,迎来节能环保产业的春天。张建龙在演讲中阐述了加快现代林业建设在改善生态状况、促进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极端重要性,就加快现代林业发展提出了看法。马和励在演讲中对中国的发展模式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就改变生活理念、推广节能技术、发展低碳经济、开发新能源等方面发表了看法。陈寿朋在演讲中阐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倡导全社会加强生态道德教育,提高全民生态道德水平,让生态道德教育为生态文明建设添砖加瓦。陈东升发表了题为《和谐地球,简约生活》的演讲,谈了对生态文明的理解,倡导简约化的生活。
特邀演讲后,会议举行了午餐会演讲。著名“熊猫专家”、北京大学生态文明研究中心主任潘文石作了题为《诺亚方舟是在大雨前建立的》的演讲,阐述了生态文明建设相关问题。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李军主持午餐会演讲。
☆环保部周生贤部长出席生态文明贵阳会议,并以《以建设生态文明为指导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环境保护新道路》为题作主旨发言
周生贤在发言中指出,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一项战略任务确定下来,提出要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推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去年9月,胡锦涛总书记首次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的战略高度。建设生态文明,在我国是形势使然。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工业化的任务尚未完成,传统工业文明的弊端日益显现。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约束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环境形势十分严峻,环境压力继续加大,保护环境已成为影响和制约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个关键问题。主动有效地破解这一难题,唯一正确选择就是大力建设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既是理想的境界,也是现实的目标。积极建设生态文明,努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是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赋予环境保护工作最根本的时代重任,是推进环境保护历史性转变的目标指向,是新时期环境保护事业的灵魂所在。必须高擎生态文明建设的大旗,积极做生态文明建设的倡导者、引领者和践行者,坚持用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眼光、战略思维和战略手段,来审视、谋划、解决我国突出的环境问题,摸索出一条代价小、可持续的环境优化经济发展的新路子,也就是要坚持以建设生态文明为指导,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环境保护新道路。
周生贤说,探索中国特色环境保护新道路,本质上就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改革开放30年是我国环保事业大发展的30年,也是不懈探索中国特色环保新道路的30年。中国特色环保 新道路,就是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发展道路指引下,坚持以人为本,立足中国国情,着眼现实和未来需要,妥善处理好“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和“需要什么样的环保、怎样环保”这两大问题,主动避免发达国家走过的“先污染后治理、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的环保老路,促进环境与经济的高度融合,实现清洁发展、节约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大力建设生态文明。总结30年来的探索实践,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探索中国特色环保新道路,必须准确判断环境保护所处的历史方位,继续推进历史性转变;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加快解决关系民生的环境问题;必须给环境以人文关怀,让江河湖泊休养生息;必须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有利于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必须尊重创造,鼓励各部门各地方大胆实践取得经验。
周生贤说,当前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过程中,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环境保护,明确提出,环境保护是重大的民生工程,要把应对这场危机看作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推进环境保护事业发展的机遇,要求把加强环境保护、大力发展绿色经济、振兴环保产业作为克服金融危机的重要举措,把生态环境建设培育成新的经济增长点。随着国家把扩大国内需求作为一项长期战略的实施,随着坚定不移地推进环境保护,必将带来“产业结构调整、消费水平升级、环境问题转型”等一系列新的变化,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和足够的应对准备。继续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环境保护新道路,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和绿色产业,毫不松懈地推进主要污染物减排,充分发挥环评制度的宏观调控作用,切实解决城镇环境问题,统筹加强农村环境保护,不断完善环境经济政策,大力研发推广高效绿色适用技术,提倡和引导绿色消费。在黔期间,周生贤在贵州省副省长辛维光陪同下来到贵州省环保厅、贵州环保科技园进行调研考察,听取了贵州省环保工作的汇报,看望并慰问了环保系统的广大干部职工。
☆生态文明贵阳会议形成《贵阳共识》,胜利闭幕
会议共识是: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潮流和趋势,不是选择之一,而是必由之路。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已日益成为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
会议强调,建设生态文明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观念和文化转变、产业转换、体制转轨、社会转型的方方面面。保护生态环境是前提;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关键;改善和保障民生是目的。
会议特别强调,大力发展绿色经济,既是摆脱目前金融危机的有效手段,也是实现中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会议一致认为,生态文明建设,城市是关键,科技是基石,企业是主战场,教育是根本,传媒提供软实力支持。
会议深刻体会到,贵州、贵阳致力于探索生态文明发展道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贵州就积极探索和践行“开发扶贫、生态建设”的持续发展道路,近年来,提出了“保住青山绿水也是政绩”。2007年,贵阳市贯彻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大精神,充分发挥气候凉爽、空气清新的比较优势,决定把贵阳建设成为生态环境良好、生态产业发达、文化特色鲜明、生态观念浓厚、市民和谐幸福、政府廉洁高效的生态文明城市。一年多来,进行了积极实践,取得了初步成效,今年6月被国家环保部批准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实践证明,建设生态文明在欠发达地区和发达地区都能获得成功。
鉴于以上共识,与会代表对建设生态文明提出倡议:
1、观念先行。加大宣传教育,在全社会形成广泛共识,形成生态城市的文化和理念,真正使生态文明理念深入基层、深入人心,把生态意识上升为全民意识、主流意识。
2、密切合作。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加强各领域的生态合作,特别是加强生态环保领域的技术合作,相互学习和探讨建设生态城市积极有效的办法和经验,形成城市间、地区间、国际间良好的合作与交流机制。
3、加大投入。政府要切实调整投资结构,加大在生态领域和绿色产业方面的投资,促进旅游文化等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的快速发展,推进新能源、新材料技术的普遍使用。加强水资源保护,扩大森林面积,充分发挥森林在吸收碳排放中的重要作用。
4、知行合一。全社会要切实行动起来,从现在做起,从身边事做起,履行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把生态文明的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形成绿色的生活和消费方式,做生态文明的忠实实践者。
5、进一步依靠科学技术。加强节能环保新技术的研发和推广运用。从保障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经济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高度出发,加强农业、林业、水资源和沿海及生态脆弱地区等领域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建设。
6、企业要积极转变发展方式。竭力克服当前工业经济面临的资源紧张、能源价格上涨和节能减排等压力,坚持循环生产,应用清洁能源,推广新能源,履行社会责任,携手创立符合时代发展的生态企业范式。
7、教育和传媒要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基础性、综合性和先导性作用。学校特别是大学要致力于建设合作交流平台,并拓展校际的联合研究、推广全国性的环境教育知识大纲,倡导建设绿色校园。传媒要充分运用新媒体,开辟新栏目,传播生态观念。
8、探索建立生态城市的评估和评价体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生态文明城市的内涵,从产业、环保、科技、教育、文化等多方面,建立完善符合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要求的评估办法和评价体系。
报:国家环保部、省环保局、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 送:市创模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发:各区(市、县)环保局
贵阳市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领导小组办公室 2009年8月25日(共印100份)
第三篇: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总结
篇一: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工作总结 芦淞区城乡建设局
2011年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 工 作 总 结
按照区委、区政府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工作安排,我局以“责任落实、行动迅速、工作到位、成效明显”为基本要求,全力开展建筑工地扬尘控制工作。精心组织、突出中心、整合力量、联合行动、依法行政、管罚并重,较好地完成了各项既定的目标任务,为改善我区空气环境质量,优化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环境作出了应有的贡献。现将我局扬尘整治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多措并举,全力推进创环模工作
(一)健全机构,细化目标
为了确保扬尘治理工作落到实处,完成上级赋予我局扬尘治理工作目标,成立了由局长肖立志为组长,易文亮、孙其祥为副组长,郭正明、唐乐平、戴军为成员的“扬尘污染整治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做到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制定了扬尘治理方案。
(二)严格实施扬尘控制规定
对建筑施工扬尘污染,实行标本兼治,严格实施全封闭施工、场地坪硬化、烟尘控制、运输车辆管理、施工湿法作业等五项强制性规定,确保了扬尘工作取得预期的效果。
(三)强化督查,严格执法抽调专门工作人员实行专项监督,并定期召开例会,听取汇报,研究工作进度,对扬尘情况做到了事前加强预防,事中加强监管,事后加强总结。同时,加大执法力度,对不符合要求的待建工地、施工工地、作业车辆等依法进行整改、处罚,坚决压住制造扬尘的源头。严格查处违法运渣车辆,有力地打击了渣土车的超载、冒载现象。
(四)广泛宣传,严格监督
一是利用政府网、电子显示屏、电视台、报刊、宣传手册等方式对扬尘整治工作进行广泛宣传、报道。二是对施工工地等扬尘控制重点单位进行定期宣传,并组织施工单位召开控尘工作会,提高其认识。三是采取扬尘整治工作简报、督办通知的形式对工作情况、取得成绩、存在问题及控尘工作不力的单位进行通报。四是公布举报28580955举报电话,利用社会舆论和群众力量进行监督。
二、创环模工作完成情况
(一)征地拆迁工地扬尘整治情况。在株醴路拆迁过程中,加强了打围和裸土覆盖工作,做到拆迁一处,规范一处。
(二)道路硬化及道路建设工地扬尘整治情况。投入400多万资金完成水泥(沥青)路19.911公里的村道硬化工作,同时启动了100公里乡村公路修建工作,改善乡村道路状况,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村道对主要道路的扬尘污染。
(三)园林绿化覆盖工作情况。按照市园林局统一规划和部署,我局以“增绿量、提品质、造精品、出特色”为指导思想完成了2011年绿化建设,主要有立体绿化、见缝插绿、老旧小区绿化、市场群特色绿化、校园绿化及广场绿化6个大项26个小项。打造了以“生态宜居”为主题的洗煤小区、神龙小区、翠塘小区等9个老旧小区;以“生态、景观相融合”为特色的裕景龙苑对面边坡、建宁大道桥头护坡及公厕立体绿化等亮点工程。极大的完善了城区绿化体系,改善了自然生态环境。
株洲市芦淞区城乡建设局 二○一一年十二月六日篇二:平江市2006年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总结
2006年平江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工作汇报平江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工作指挥部
(2007年1月8日)各位领导、同志们:
首先,我代表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指挥部对市创建办的各位领导给予我市创模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诚挚的谢意!下面,我根据《关于对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暨主题创建月活动进行督察考评的通知》(创建办?2006?20号)精神,就2006年我市创模工作情况作如下汇报,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所做的主要工作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健全组织
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我我市早日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是树立城市美好形象的迫切需要;是改善人民生活质量,提高城市文明程度的有效途径。2005年,市委、市政府在分析我市当时发展状况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五城联创”战略部署(即:以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龙头,带动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创建工作),加快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全市环境质量,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为全面贯彻落实这一决定,扎实推进我市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以下简称“创模”)工作,我们在2006年年初对此项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并于4月20日在市政府召开了全市创模动员大会,正式提出了争创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奋斗目标。“十一五”期间,我市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创模活动为载体,以改善环境质量和促进经济跨越式发展为出发点,以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为依托,以科技进步为支撑,以宣传教育为突破口,全面推进城市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打造城市品牌,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新型城市,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会上,成立了由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任总指挥,市环保局局长任副指挥,市委宣传部、市发改委等66家单位组成的市创模指挥部。同时,指挥部在市环保局设立了办公室,办公室下设综合协调组、环境整治组、技术档案组、宣传组、督办组等五个专项工作组。为切实加强对创模工作的组织领导,动员会后,各县区迅速落实会议精神,相继成立了由县区党委、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各有关单位组成的创模领导小组。形成了“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负责、部门分工、社会参与”的创模工作机制。
(二)分析差距,寻找薄弱环节,为创模工作奠定基础 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涵盖了社会、经济、环境以及卫生、园林等方面的内容,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在我国城市的具体体现,是城市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建设发展的结晶和精华。新时期,国家环保总局又赋予这项工作许多新的内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市创模办组织工作人员对《“十一五”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考核指标实施细则》、《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创建与管理工作规定》和《“十一五”“城考”和“创模”考核指标及其实施细则补充说明》等相关文件进行了深入的学习,并选派人员赴北京参加了国家环保总局举办的“十一五”创模考核指标培训班。通过学习,我们对当前全国创模面临的形势,创模的成功经验、存在的问题以及创模的总体要求有了更深的了解。对照新的考核指标,我们科学、全面分析了我市的现状:在五大类32项(包括2项参考指标)指标中,我市有15项考核指标达到要求,还有15项考核指标和2项参考指标未达到考核要求;其中,全年空气污染指数小于100的天数、城市污水处理率等7项指标与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考核要求差距较大;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率2项指标更是为零,创模工作任重而道远。
(三)拟定工作规划和方案,确保创模工作有序展开 一是编制创模规划。我们根据《“十一五”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考核指标实施细则》和《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创建与管理工作规定》,在借鉴外省市创模成功经验的同时,结合我市的基础条件和发展优势,明确了创模工作的难点与重点,特别是在制定创模的总体目标与主要任务时,既以创模指标体系为基点,又从更高层面和发展要求来考虑,从而使我们的创模规划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系统性、目标性和可操作性。目前,规划初稿已完成,正在进行修改完善。二是编制创模工作方案。为了确保创建工作有计划、按步骤扎实推进,力争到2007年底通过科学规划和前期投入,使全市各项创模指标初步具备申请创模的基本要求,申请国家环保总局考核认可我市创模的准入资格;力争到2010年底,使全市各项创模指标全面达到 《“十一五”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考核指标实施细则》要求,申请国家环保总局考核验收。市创模指挥部制定了《平江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工作总体方案》,并经市委、市政府审议,印发给相关单位。《总体方案》进一步明确了创模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领导组织,将创建工作分为四个阶段(即动员部署、宣传发动阶段(2006年4月--2006年12月);重点整治、全面推进阶段(2007年1月--2010年12月);自评申报、考核验收准备阶段(2011年1--6月);总结表彰、巩固提高阶段(2011年7--12月))。
在总体方案的基础上,我们编写了四个子方案(即:《平江市大气环境污染综合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平江市水环境污染综合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平江市固体废物、噪声环境污染综合整治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和《平江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宣传工作实施方案》),并将上述方案征求意见稿印刷后,发送到66家成员单位;之后,我们及时召开专题会议,对各单位反馈的意见进行了为期两个月深入细致的研究、论证。目前,子方案已基本成熟,即将上报市委、市政府审定、印发。
(四)广泛动员,上下联动,形成浓厚的创建氛围一是积极开展了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六〃五”世界环境日期间,市创模办结合“莫使旱地变荒漠”和“生态安全与环境友好性社会”主题,开展了以“创建绿色家园,构建和谐平江”为主题的大型宣传活动,向市民散发了大量创模宣传材料和《环境保护宣传资料》,与网通公司合作编制并向16500多个用户发送了环保短信。各县区政府以创建活动为载体,以发放资料、悬挂图片、民意调查、现场释疑、开辟专栏、万人签名、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深入企业、深入社区,让全市人民真正感受创模、关心创模、支持创模、投身创模。二是编印了《创模简报》。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全市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工作的宣传引导,全面反映创模工作的进展情况,调动各行各业和广大市民群众参与创模工作的积极性,推进创模活动广泛深入地开展,市创模办定期编印并向各有关单位分发了17期(每期100份)《创模简报》(以下简称《简报》)。《简报》以反映全市创模工作总体发展态势为主题,以宣传市委、市政府和市创模指挥部关于创模工作的重要决策和部署,创模标准和条件为重点;以宣传各县区、各部门创模工作的进展情况,推广先进典型、经验为主要内容,及时反映了创模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曝光和批评后进的典型和不文明行为,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同时,我们编印完成了《平江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文件汇编(第一辑)》,正在向各成员单位分发。
(五)统筹兼顾,互相联动,及时汇报工作进展 一是坚持“五城联创”协同运作。“五城联创”有利于我市篇三:2012年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工作总结(刊印版)2012年怀化市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 工 作 总 结
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是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2012年,市创模办在省环保厅、市委、市政府等上级领导部门的关心指导下,在市环保局的正确领导下,根据我市“五城同创”工作的统一部署,结合实际,发挥优势,争创特色,扎实推进了我市的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工作。并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相关文件中对创模的要求,切实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一、2012年创模工作完成情况
(一)从全面创模工作入手,努力夯实创建基础 2012年7月4日,怀化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创建全国生态示范市总结表彰暨“五城同创”动员大会。市委书记李亿龙作了重要讲话,市委副书记、市长李晖作了动员报告,会议由市委副书记李军主持,省环保厅副厅长谢立出席并讲话。会议的召开也标志着怀化市建设全国生态市第二阶段工作,即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全面启动。
为加强对我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工作的领导,市委、市政府成立了怀化市“五城同创”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安排,成立了怀化市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工作小组,工作小组下设创模办(市环保局生态办),具体负责我市创模的技术资料收集、宣传策划、业务指导、监督检查和沟通协调工作。各成员单位指定了创模工作联系人员,从机构、人员落实等方面保证了我市创模工作的开展。市创模办成立后,积极开展工作。
1、加强创模技术指引。搜集国家有关创建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文件、资料、方案,提供给各相关单位作创模参考。
2、认真制定创模方案。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考核指标及其实施细则(第六阶段》,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了《怀化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实施方案》(怀政办函?2012?121号),明确了指导思想、工作目标、计划、主要措施和组织领导。
3、细化分解创模任务。按照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标准,对26项考核指标进行细化、分解,做到每一项指标都有责任部门。市政府与28家市直机关单位及13个县(市、区)政府签订了《怀化市创建环保模范城市2012工作目标管理责任状》,将工作任务分解明确到了相关的责任单位,制定了明晰的工作步骤和时间表,提出了详尽的工作措施,切实有效的落实了创建工作责任制,初步建立了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合作,市民广泛参与的创模工作机制。
4、考察外地创模经验。为了将我市创建“国家级环保模范城市”工作科学有序的开展起来,开阔创模工作视野,学习和借鉴外地创建国家级环保模范城市的先进工作机制、理念和经验。2012年10月,创模办组织有关人员赴山东省的寿光市、临沂市考察学习创模工作经验。认真听取了外地环保部门创建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工作经验介绍,参观了部分重点建设工程,并结合我市实际工作中的难点和一些具体问题与环保部门进行交流和探讨,撰写了创模考察报告,并以《创模简报》的形式上报给市委、政府的领导。
5、积极营造创模氛围。积极与新闻媒体协同配合,全方位开展创模宣传。怀化日报、怀化电视台、怀化人民广播电台播发、刊登各类创模新闻稿件100多条(篇),及时报道了各地、各有关部门开展创模和群众参与创模的情况。市环保局结合“六五”世界环境日宣传活动,与芷江县联合举办以发展绿色经济、倡导绿色消费、保护生态环境、共建和谐家园为主题的“生态文明建设下基层”大型文艺巡回演出。还组织300多名志愿者在中坡森林公园开展“清除白色垃圾”环保公益活动。开展环保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活动,使创模工作进一步贴近群众,收到较为显著的成效。市教育局积极开展环保主题教育,推进环保教育实践。他们下发《关于在全市开展中小学环保主题教育的通知》(怀教通[2012]80号),在全市中小学生中广泛开展环保主题教育系列活动。精读一本环保书,组织参加湖南省“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知识竞赛活动,开展“亲子环保金点子征集活动”举办以“珍惜地球资源,转变生活方式,倡导低碳生活”为主题的手抄报比赛,不断提升学生们的环境意识。市创模办还编发了创模工作简报6期,上报给市“四大家”领导参阅,并在怀化环保网站上刊载。
6、建立创模档案。该工作是创模成功的关键工作之一。根据国家环保总局关于《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技术要求及资料整编要求》,2012年12月中旬,创模办在通道侗族自治县组织召开了第一次全市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现场调度暨培训会。市创模办针对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考核指标解析进行了培训。要求县(市、区)创建办在相关资料收集、整理,资料、数据档案符合创模考核要求,做到真实性、科学性、逻辑性、准确性,对有关创模数据要认真核实,口径统一,确保各项数据准确无误。
7、建立健全工作协调制度。按照李晖市长在“五城同创”动员报告中的要求,建立健全“一月一调度、双月一巡查、一季一通报、半年一小结、全年一讲评”的工作协调制度。创模办结合环保系统的工作特点,将创建工作的调度督查与环保系统的各项专项检查有机的结合起来,对本系统、本部门的创模工作进行自查和督查,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从规范管理入手,打击环境违法行为
1、严把环保准入和“三同时”关。从严执行“四个不批”,即不符合国家环保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的项目,坚决不批;选址选线与规划不符,布局不合理的项目,坚决不批;对饮用水源保护敏感地区产生重大不利影响、群众反映强烈的项目,坚决不批;在超过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生态破坏严重,且未恢复的地区,对增加排污总量和严重影响生态环境的项目,一律不批。强化“三同时”管理,扭转重审批轻监管,少数项目环保“三同时”落实不到位的被动局面。各级环保部门着眼于推进经济转型发展,认真落实建设项目环评和“三同时”管理制度,切实把好环保准入关,全市环保审批项目582个,其中市本级审批项目99个,为上级环保部门审批我市重点项目出具预审意见35个,为27个重点项目提供“绿色通道”审批服务,完成环保“三同时”验收项目18个,规模以上工业项目环评审批率和“三同时”执行率均达100%。
2、有效开展执法整治。深化重金属污染治理工作,省里确定整治的我市35家重金属污染企业完成整治验收,8个中央专项资金项目已完成4个,列入《湖南省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的10个产业结构调整项目已关停到位、13个治理项目基本完成治理任务,列入《长江中下游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的4个工业污染防治项目和5个重点区域污染防治项目已完成3个、在建5个、另1个已启动前期工作,并新争取中央重金属污染治理项目8个、专项资金达2500万元。完成了水上餐饮整治任务,全市30家水上餐饮企业取缔关闭20家,其余10家通过整治验收。开展了废塑料加工利用行业污染专项整治工作,对37家废塑料加工利用企业全部进行整治。进一步加强危险废物环境专项整治,全市25家危废产生单位、2家危废经营单位全部完成整治验收。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市政府发布了《怀化市区饮用水源保护区管理暂行办法》,完成20个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基础环境调查评估,对7个县(市、区)的12个湖库型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环境进行了检查。开展了市区环境污染集中整治行动,督促市区19家三产企业安装油烟净化设施,
第四篇: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工作汇报材料
为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提升城市品位,推动生态市建设,实现湖州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自2001年开始,我市开展了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工作。几年来,我市“创模”工作得到了各级各部门的高度重视,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响应和积极参与,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取得了明显成效,2004年10月和2005年8月先后顺利通过了省级预验收和国家专家技术评估。下面,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将我市的“创模”工作汇报如下:
一、实施“十大工程”,“创模”取得明显成效
“创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工作量大、涉及面广、任务繁重。我们加强组织领导、统一思想认识,始终把“创模”同解决人民群众日益关心的环境问题相结合、同缓解环境要素制约相结合、同提高城市品位和增强城市魅力相结合,以实施“十大工程”为抓手,努力夯实“创模”工作基础。
一是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以改善水质为目标,以废水排放总量控制和达标排放为主要手段,全面开展了水环境综合整治。积极推进污水处理厂和配套截污管网建设,中心城区先后建成凤凰、市北、碧浪3座污水处理厂。加强工业污水防治工作,先后对中心城区范围内印染、电镀、化工、酿酒、建材等30多家企业进行了关停,对20多家企业进行了搬迁。严格控制排污总量,对全市1002家污染企业实施排污许可证管理制度,全市工业废水装置日处理能力达到33万吨。加大市河整治力度,实施了“清河道淤泥、清河内网簖、清河内停靠船只、清沿岸违章建筑、清两岸垃圾”的“五清”大行动,有效地改善了河道水质。开展了合格饮用水源地创建活动,加强了对中心城区自来水厂取水口周围敏感区域的环境管理,搬迁了西门船舶交易市场,确保饮用水源安全。
二是大气污染防治工程。在中心城区范围内实行联片供热,新建项目一律集中供热,加快淘汰落后燃煤锅炉。加快实施城市气化工程,投资1.77亿元,铺设天然气管道74.2公里,城市气化率达到99%以上。加强对电厂燃煤的管理,禁止使用高硫、高灰煤炭。加快工业废气处理设施建设,日处理能力达1.53亿标立方米。开展机动车尾气污染综合防治工作,推广无铅汽油,大力实施畅通工程,提高汽车通行速度,减少尾气排放。加强对建筑扬尘的管理,用商品混凝土全面取代自拌混凝土。实施矿山开采和运输粉尘治理,采用先进开采方式减少爆破扬尘。
三是城市噪声达标工程。以创建噪声达标区为抓手,加强对城市噪声的监管。巩固市区内机动车禁鸣成果,扩大禁航范围,降低城市交通噪声。严格控制施工噪声,强化夜间施工审批制度,在中考、高考等重要时段执行严厉的噪声管制措施。加强对餐饮、娱乐、装修等社会噪声的管理。中心城区噪声达标区总面积达到25.84平方公里。
四是环保基础设施工程。加大环保基础设施投入力度,规划、建设了城市污水处理工程、集中式饮用水源工程、危险固体废物处置工程、垃圾集中焚烧处置工程、环城河治理工程、天然气一期工程、废弃矿山治理工程等40个环保重点建设项目,目前许多项目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全市已建成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10座,日处理能力达25万吨,在建污水处理厂11座,建成后生活污水日处理能力将达到51.5万吨。其中中心城区3座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达7万吨,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了72.21%。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日处理能力870吨。市医疗固体废物处置中心对全市所有2302个医疗点实现全覆盖,处理率达到100%。
五是生态产业发展工程。合理调整城市产业布局,大力发展“低污染、低消耗、高效益”的产业,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形成了浙江欧美环境工程公司等一批环保产业龙头企业。加快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湖州开发区被列为省级工业循环经济试点。目前全市已有25家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计,50家企业通过了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18家企业被评为市级绿色企业。充分发挥“太湖、山水、生态”的优势,挖掘和整合资源,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成立了湖州太湖旅游度假区管委会,推动太湖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加快生态农业发展,大力开发无公害农产品。
六是城市生态景观工程。充分发挥湖州依山傍水、山水清远的自然生态优势,着力打造富有江南水乡特色的生态型城市,初步形成了“河在城中、城在水中、人在绿中、房在林中、山在景中”的生态环境。在保护好传统园林的基础上,又建成了凤凰公园、市民广场等十多处现代园林。涌现了阳光城等二十多处园林式大型住宅小区,其中3个住宅小区分别获得联合国迪拜最佳人居环境奖、全国人居经典和全国鲁班奖。开发了长兜港和旄儿港沿岸风景线、滨河公园、湖州历史文化名人园等一大批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互融合的生态景观工程。建设了苕溪大桥、南太湖大桥等各具特色的桥梁,成为城市的标志性景观。
七是城市形象美化工程。结合旧城改造拆房增绿、新区开发“抢”地建绿、小区建设以楼促绿、道路建设以路带绿、河道整治以水引绿,多管齐下搞好城市绿化。几年来,中心城区平均每年新增绿地100公顷以上。针对我市矿山开采点多、量大、破坏生态的情况,市委、市政府以四铁精神(铁的决心、铁的措施、铁的手段、铁的纪律),大力实施矿山整治,近几年来共关闭矿山259家,并
持与时俱进,立足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才能使环境保护工作更有针对性;只有不断地把环境保护的意识融入到各项工作中,才能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因此,我们把“创模”的目标定位在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的良性互动上,把工作重点放在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上,把“创模”视野从城市扩展到了农村,积极探索和实践,努力走出一条具有湖州特色的“创模”之路。
一是持之以恒,始终坚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两手抓。市委、市政府对环保工作一直非常重视,1998年我市坚决拥护太湖流域’98零点行动的决策,自觉执行零点行动各项整治措施,圆满完成零点行动各项整治任务。之后,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作为打造服务政府、责任政府的具体举措,以创建“天蓝、地绿、水净、人和”的美好家园为目标,加大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推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1999年起,我市全力投入国家环保总局部署的“一控双达标”活动。2000年完成“一控双达标”任务。在此基础上,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于2001年及时作出了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决定。通过几年的努力,全市上下进一步增强了对“绿水青山是湖州的金山银山、生态优势是湖州的最大优势”的认识,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努力将自然生态优势转化成经济发展的优势。近几年来,湖州经济发展始终保持了二位数的增幅,而工业废水排放量目前约为1.05亿吨,比1997年多排放861万吨,但工业化学耗氧量排放仅为0.8万吨,比1997年减少了8万吨。此外,总磷、氨氮的年排放量也均有一定幅度的减少。
二是突出重点,积极推进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湖州是太湖的主要上游水源地,是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的重点区域,湖州的水污染防治不仅对改善湖州生态环境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对太湖全流域水环境的污染防治具有更重大的意义。因此,我市的“创模”没有局限在中心城市的创建上,而是将眼光放到了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全局中。在’98太湖流域零点行动中,我市对251家印染、化工、造纸、酿酒等企业进行了治理,关闭了67家治理不达标企业,特别是坚决关闭了安吉县第一纳税大户孝丰纸厂的制浆生产线,减少COD年排放量2万吨,彻底消除了西苕溪上游最大的污水源。从那时起,我们坚持把水环境整治作为湖州环保工作的重中之重。八年来,坚定不移,始终致力于加快推进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环境污染整治,加快推进生态市建设和“创模”进程,切实把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牢牢抓在手中、落到实处。目前,全市四大水系水质保持稳定,其中西苕溪各支流水质常年保持在Ⅰ、Ⅱ类,干流水质从原来的V类、劣V类提高到现在的Ⅲ类。
三是城乡统筹,不断开创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新局面。坚持用城乡统筹的思想指导“创模”工作,努力将“创模”工作的理念辐射到全市,城市管理的手段推广到县区,环境保护的设施延伸到农村。通过推进城乡供水、治污、垃圾处置三个“一体化”,推动城乡环境保护事业的统筹发展。着力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近三年来,投入资金2亿多元,大力推进百万农民饮用水工程,改善了38万农村群众的饮水条件;用全国最先进的环境工程技术建成了基山村膜法水厂,为确保边远地区农村饮用水安全提供了一条新路。着力推进城乡治污一体化:在省内率先实现中心城市和所有县城建有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并积极推进各主要城镇规划、建设生活污水处理厂;在农村采用美国阿科蔓技术和湿地处理技术等多种方式推进生活污水处理。着力推进城乡垃圾处置一体化:加强城郊结合部卫生管理,不断拓展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覆盖范围;建成了医疗固体废物处置中心,医疗固废收集覆盖全市所有医疗卫生点;2001年起开展村庄环境整治工作,建设了一批农村垃圾中转站和垃圾收集点,全市初步建立了“村收集、乡镇清运、县区集中处置”的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置网络。“创模”工作还带动了各县区的生态建设,安吉县坚持生态立县,创立了全国第一个“生态日”和全国第一个“环境优美乡”。
四是创新机制,努力探索环保投入运行新模式。坚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与政府宏观调控相结合、依法管理与政策激励相结合、政府推动与社会参与相结合,初步形成了“投资多元化、治污集约化、运行市场化、管理规范化”的环保投入运行新模式。从1998年以来,共投入环保资金近100亿元,为“创模”“十大工程”提供了强大的资金支持。不断加大财政环保资金投入力度,建立了生态市建设资金,专项用于生态市建设项目补助。不断健全和理顺治污价格机制,污水处理费已调整到平均每吨0.91元,增强了民间投资建设污水处理设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探索治污设施市场化运营新模式,市区医院污水处理设施由专业公司实行市场化、专业化运行管理,成为全国示范项目。德清县率先建立了生态补偿机制,对承担水源涵养、生态林保护任务较重的乡镇实行财政保障型体制。安吉县建立生态公益林利益补偿机制,对已开发成旅游景点的生态公益林,以生态资源入股的形式参与门票分红,较好地协调了林农经济利益与公众生态效益的关系,保障了生态公益林建设。
四、立足科学发展,推动环保事业上新水平
刚刚结束的我市五届九次党代会明确把生态优市作为“十一五”期间湖州加快科学发展的四大战略重点之一,努力把我市建设成为现代化生态型滨湖大城市。到2010年,我市主要河流地表水要继续稳定保持Ⅲ类标准,空气环境质量要保持二级,生态环境质量要进一步改善。为实现这一目标,我市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将按照“治旧控新、管建并举”的思路,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进一步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以科学的发展观统领“十一五”期间的环境保护工作,坚持环境保护基本国策,把环境保护摆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落实
第五篇:贵阳市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
贵阳市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
工作简报
二00九年第二十期
(总第六十二期)
贵阳市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2009年8月10日 领导小组办公室邮箱:gyscmb@126.com
本期要目
☆贵阳市委书记李军出席开磷集团1.5亿块石膏砖支持贵阳市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启动仪式
☆贵阳市长袁周要求积极推进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工作 ☆贵阳市长袁周要求贵州华能焦化加快工程建设进度,保障市民用气稳定
☆贵阳市长袁周在会同省环保厅工作组赴开阳、息烽检查工作时强调,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可持续发展
☆贵阳市委书记李军出席开磷集团1.5亿块石膏砖支持贵阳市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启动仪式
8月4日上午,开磷集团1.5亿块石膏砖支持贵阳市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在金阳市民广场正式启动。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李军出席启动仪式,并向贵州开磷集团授予了农村危房改造工程特别贡献奖牌。市委副书记、市长袁周作讲话。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跃南,市政协主席陈石出席启动仪式。启动仪式由副市长帅文主持。
磷石膏标砖是贵州开磷集团利用工业废渣、废气、废水自主研制的一种建筑材料,其强度、耐水性、抗冻性、放射性等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砖技术标准。此次开磷集团支持贵阳市农村危房改造工程的1.5亿块石膏砖,将重点用于我市2.6万户一级危房的改造。
袁周代表市委、市政府及受助危房户向贵州开磷集团全体干部职工表示了感谢。他说,贵阳市作为全国首家建设循环经济生态城市试点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认的全球惟一的循环经济试点城市,发展循环经济、实施废物利用一直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宗旨和理念。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开磷集团经过多年自主研发,利用废弃的磷石膏生产出了合格的磷石膏砖,为促进我市循环经济发展,促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袁周要求各区、市、县有关部门利用好这批磷石膏砖,按照公开、透明、平等的原则,及时将磷石膏砖发放到农村一级危房农户的手中,帮助危房户们早日建好自己的房屋,确保年底前保质保量完成我市今年的农村危房改造任务。
省经贸委主任班程农,省环保厅厅长郭猛,省建设厅副厅长姬保山,省国资委副主任刘维敏,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郭应祥,市政协副主席龙永平,市政府秘书长董兰杵出席启动仪式。
☆贵阳市长袁周要求积极推进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工作 8月3日,贵阳市长袁周主持召开第26次市长办公会议,听取贵阳市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工作相关情况汇报。
在2007年决定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后,贵阳市积极推进相关工作,一是编制了《贵阳市生态文明城市总体规划》、《贵阳市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指标体系及监测方法研究》,涉及中小学生和广大市民的《贵阳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读本》,正在制定全国首部生态文明建设地方法规--《贵阳市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条例》;二是积极推进生态旅游、高新技术等低污染、低能耗产业的发展,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三是积极推进环境综合整治,城市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相关工作得到了国家环保部的充分肯定,作为全国仅有的两个省会城市之一(另一个是杭州市)和两个西部地区之一(另一个是云南省洱源县),于今年6月被国家环保部列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听取汇报后,袁周要求,各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相关工作,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推进我市循环经济,以及环境整治等相关工作。
☆贵阳市长袁周要求贵州华能焦化加快工程建设进度,保障市民用气稳定
7月29日,市委副书记、市长袁周在副市长翟彦、市政府秘书长董兰杵的陪同下,率市有关方面负责人对贵州华能焦化煤气扩能技改工程进行调研。
贵州华能焦化制气股份有限公司日产60万立方米煤气扩能技改工程是贵阳市的实事工程、民心工程,项目投产后将从根本上解决贵阳市冬季供气不足的问题。目前,四号焦炉已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44亿元,占总投资的70%,形象进度和投资进度都超额完成了任务。袁周实地查看了四
号炉建设情况后,要求企业必须争分夺秒、攻坚克难,确保四号焦炉年底前投产送气,同时做好相关工作,力争5号炉年内要开工建设,切实解决我市冬季供气不足的问题。在调研过程中,袁周还要求企业进一步加大污染治理力度,确保今年底前实现污水“零排放”。
☆贵阳市长袁周在会同省环保厅工作组赴开阳、息烽检查工作时强调,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可持续发展
8月5日,市委副书记、市长袁周会同省环保厅厅长郭猛率领的省环保厅工作组,来到开磷集团120万吨磷铵项目、息烽循环经济精细磷煤化工工业园等地,对企业的环境保护工作进行现场检查评估,帮助企业进一步完善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
开磷集团120万吨磷铵项目是我市的重点工业项目。袁周和省环保厅工作组来到已经建好的厂区,详细了解生产工艺以及环保控制进展情况。工作组在对企业生产流程进行实地检查后,建议企业在加快磷渣堆积场建设进度的同时,采用磷渣回填到矿井的方法,确保60万吨磷铵项目点火开工后,磷渣全部填充回矿井掩埋,并对可能造成的污染进行24小时跟踪监测。同时,要求企业进一步加大环境监测保护力度,采取有效措施,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双促进。
正在建设中的息烽循环经济精细磷煤化工工业园,占地面积3.2平方公里,是我市调整产业结构、打造产业集群的重要项目。目前,园区内5万吨黄磷技改工程和10亿块磷石膏标砖生产线已初具规模。园区还将规划建设30万吨合成氨、30万吨氯碱等多个项目,在今后3至5年内,总投资将达100亿元。在园区,袁周和省环保厅工作组检查了5万吨黄磷技改工程施工现场和10亿块磷石膏标砖生产建设现场。据了解,企业通过科研成功开发了以磷渣为生产原料的磷石膏标砖,既解决了黄磷生产形成的“三废”问题,又产生了新的经济效益,该项目已被列入国家重点环保建设项目。随着项目的发展,园区最终将实现零排放。
省环保厅工作组对于园区采取循环经济理念发展生产的做法给予高度评价。工作组认为,开磷集团依靠循环经济理念,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环保部门将积极协助企业,在发展生产的同时,进一步完善环境保护工作,严格执行国家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通过共同努力,促进企业发展,保护生态环境。
袁周说,贵阳市在发展过程中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希望企业按照循环经济理念,一手抓生产经营,一手抓环境保护,按照环保部门提出的要求和建议,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对可能出现环境污染隐患的各生产环节进行拉网式排查,科学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让青山长绿、碧水常在,使贵阳市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
报:国家环保部、省环保局、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 送:市创模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发:各区(市、县)环保局 贵阳市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领导小组办公室2009年8月10日(共印100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