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党管武装制度
党管武装制度
一、乡(镇)、厂矿事业单位党委书记和行政村(车间、队、店)的支部书记兼任民兵团(营、连)长。
二、大中型厂矿事业单位和乡、镇、街道办事处建立党的人民武装委员会、由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和武装部长担任武委会的正副主任、协调各方面的关系,解决好民兵、预备役工作的重大问题。
三、乡(镇)武装部长和农村民兵营长是党员的参加同级党委(支部)、厂矿企事业单位是党员的武装部长一般也应参加同级党委,未参党委(支部)的,在研究中心工作和民兵工作时,应列席党委(支部)会。
四、乡(镇)、街道办事处和厂矿企业单位党委要把民兵预备役工作列入议事日程,纳入工作计划,分工一名领导专管,至少每季度召开一次会议,专题研究民兵预备工作,并督促检查抓好落实。
五、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各级党委要做好专职武装干部和兵干部的选拔、培养、使用、管理工作。
六、党委(支部)和行政主要领导每年给民兵上政治课不少于二次,在民兵训练期间,要亲自到现场看望、慰问本单位民兵,了解训练情况,及时解决有关问题,鞭策、鼓励民兵努力完成训练任务。
七、积极组织民兵参加三个文明建设,在完成急难险重任务中充分发挥民兵组织的整体作用。
第二篇:如何加强党管武装制度
加强党管武装制度,推进民兵组织阵地建设
党管武装是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根本原则,是推进民兵组织建设的根本保证。加强党管武装制度落实,也是贯彻落实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的重要内容和实际行动,尤其是在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扎实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党管武装工作,不断提高党管武装工作质量,对于推进民兵组织阵地建设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就乡镇如何加强党管武装制度,推进民兵组织建设,我认为应当着重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不断加强党管武装的领导。对涉及武装工作的重大事项,尤其是开展民兵整组、征兵、组织民兵参加急难险重任务、实施国防动员等问题,党政主要领导要做到亲自部署、亲自参与、亲自组织指挥。
要坚持加强党的领导,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委的决策部署落实。坚持党管武装原则,是民兵组织建设的政治优势和优良传统,是赢得建设社会主义和巩固执政党地位的必然选择,也是党中央、中央军委赋予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职责。
要坚持管大政方针,党委、政府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中央军委关于加强武装工作的方针原则和指示要求,每年对武装工作做到有部署、有安排、有检查,保证各项工作有序开展。要坚持管组织实施,对涉及武装工作的重大事项,尤其是开展民兵整组、征兵、组织民兵参加急难险重任务、实施国防动员、群众参战支前等问题,党政主要领导要做到亲自部署、亲自参与、亲自组织指挥,对武装工作建设中所需人力、时间、场地、经费等重大问题,要坚持特事特办,加大投入力度,保证各项任务完成。
(二)要按照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要求,努力提高党管武装工作的能力。
要把党管武装工作的能力素质作为基层单位目标责任制考核的一项具体内容,统一部署、统一检查、统一评比。要利用各种会议的时机,请党管武装工作落实较好的单位谈体会、谈经验、教方法。同时,要把党管武装工作的能力素质作为党政主要领导目标责任制考核的一项具体内容,统一部署、统一检查、统一评比,通过各种形式的考核和考评,不断提高党政领导抓武装、建武装、用武装的能力水平。
(三)要夯实党的执政的组织基础,推动党管武装工作创新发展。
要下大力抓好民兵营(连)长队伍建设。结合自身民兵营(连)建设特点,进一步规范民兵营(连)长任命制度。对表现突出的民兵干部要优先提拔使用,为民兵干部后续发展注入动力。在不违背 村官直选的情况下,要规定民兵营连长必须是党员,优先退伍兵,年龄不超过40岁的男性。
武装工作必须紧跟形势,采取“围绕重点办民兵、围绕任务练民兵、围绕专业建民兵”,不断提高民兵快速动员和应急处突能力。要在服务大局上发挥党管武装的作用,组织企业民兵学经济、学管理、学科技,发挥他们推进经济发展模式转变中的生力军作用,主动承担急难险重任务,使党管武装为当地建设发展提速助力,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加力,为构建和谐社会发力,积极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发展新跨越。
第三篇:党管武装制度
党管武装制度
党管武装制度的基本框架可以用四句话来描述,即:统一领导,集中管理;军政主抓,多方参与;双重体制,职务互兼;纳入日程,议军学军。
“统一领导,集中管理”。即:党中央、中央军委对人民武装实行统一领导,并使人民武装置于党的各级组织的直接领导和控制之下;无论是地方党委、政府还是军事系统对人民武装的领导,都是在党中央的统一领导下,按照党中央统一的思想、统一的方针、统一的部署实施的。人民武装按行政区划组建,实行区域性分级管理;区域性人民武装建设的领导权属于各级地方党委,并对党中央、中央军委负责;各级地方党委应根据本辖区的实际,就如何落实党中央、中央军委赋予的人民武装建设的各项任务,制定和采取必要的政策、措施,对本区域的人民武装建设作出切合实际的安排;各级地方党委认为需要调动和使用人民武装时,必须报请党中央、中央军委批准,经批准后方可带领人民武装在本行政区域内执行法律规定的政治或军事任务。
“军政主抓,多方参与”。即:各级地方党委通过同级政府和军事机关实施对人民武装的具体领导;各级地方政府和军事机关,在地方同级党委的领导下,具体负责本区域的人民武装建设;在人民武装的问题上,各级政府直接对同级党委负责;各级军事机关在对上级军事机关负责的同时,也对同级地方党委和政府负责;党中央、中央军委从人民武装建设的特殊性出发,自上而下建立由党领导的、由党政军和其他有关方面领导参加的多元化议事、协调机构,并通过该机构,协调、调动各方面的力量,以保证人民武装建设的顺利实施。这个机构就是各级人民武装委员会和各级国防动员委员会。“双重体制,职务互兼”。即:省以下各级人民武装的军事领导机关与同级地方党委、政府在组织体制上有隶属关系;省以下各级人民武装的军事指挥机关既是军队的区域性军事指挥机关,又是同级地方党委的军事部和政府的兵役机关。各级地方党委的最高领导与同级人民武装军事指挥机关党委的最高领导有直接的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省以下各级地方党委的书记兼任同级军事指挥机关党委的第一书记,在党的职务上为军事指挥机关党委的最高领导;省以下各级人民武装军事指挥机关的党委书记,兼任同级地方党委的常委,在党的职务上为同级地方党委的领导成员。
“双重体制,职务互兼”,使省以下各级人民武装的军事指挥机关置于上级军事机关和地方党委、政府的双重领导之下,并充分利用了双重领导体制的机制和功能,不仅可以确保党管武装原则的落实,而且也给党对人民武装的领导和人民武装建设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纳入日程,议军学军”。即:人民武装建设是党的工作的组成部分,是各级党委、政府担负的军事工作职责和必须完成的政治任务,直接领导和管理人民武装建设,是各级党委、政府主要的军事活动之一;各级地方党委、政府和军事机关应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人民武装建设,使之与地方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了解人民武装建设和使用的基本规律,掌握领导人民武装的方法,提高军事工作的能力,既是各级党委、政府领导和管理人民武装建设必备的条件,也是党管武装原则所提出的基本要求。“纳入日程,议军学军”,在制度上表现为:地方党委、政府人民武装工作例会制度、党政领导人民武装建设现场办公制度、党政领导参加大型军事活动制度、党政领导接受军事教育制度等。
第四篇:党管武装制度
一装厂党管武装工作制度
1、武装工作领导制度。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做到:管组织指挥、管建设方向、管政治建设、管解决重大问题。
2、“双重领导”制度。坚持武装工作由上级军事机关和各级党委、总部(厂部)双重领导(隶属行政序列,党委代行管理)。
3、武装工作会议制度。坚持各级党组织每年召开一至两次武装工作会议,分析形势、部署工作、解决重大问题。
4、企业领导兼职制度。坚持单位的党、政主管领导分别担任民兵团长、政委、连长、指导员制度。
5、专武干部管理制度。坚持专武干部由集团公司武装部统一管理,科以上干部由第一部长和政委任命,科以下干部由集团公司武装部任命。
6、纳入企业管理制度。坚持武装工作纳入企业工作目标管理并与经济责任制挂钩考核。
7、“国防日”活动制度。坚持各级领导每年参加一至两次“国防日”活动,厂级领导由公司组织,科级领导由厂武装部组织。
8、参加政工例会制度。坚持专武干部参加同级单位每月的政治工作例会,汇报和部署武装工作。
9、领导办公制度。坚持厂级领导半年一次到武装部办公制度,研究解决问题,指导武装部工作。
10、交接班制度。坚持各级党委、行政班子换届时进行武装工作交接班制度,做到:换一人交一人,换一班交一班,保持党管武装工作的连续性。
第五篇:党管武装制度
党管武装制度
为了做好党管武装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民兵工作条例》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1 党委保证《国防法》《兵役法》《民兵工作条例》及上级有关民兵预备役工作指示在本单位的贯彻执行。
2 把民兵预备役工作列入党委议事日程,统筹安排,做到有计划、有检查、有总结。3 把民兵预备役工作与书记、厂长的任期目标责任制挂钩。
4 党委设立厂国防教育领导小组,研究布置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全民国防教育工作,利用党校、政校等阵地对全厂干部职工进行国防教育。
5 党委每半年召开一次“议军会”主要讨论研究民兵预备役工作情况,解决人武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布置有关民兵预备役工作任务的贯彻落实。
6 党委分管领导,每月到人武部现场办公一次,听取人武部关于当月工作汇报,及时解决民兵预备役工作急需解决的问题。
7 根据干部工作的有关规定和权限,党委对专武干部、民兵干部进行培养、推荐、选配以及管理教育工作。
8 按照有关规定,党委保证民兵预备役工作,在人员、时间、经费等方面的落实。9 厂党委、行政领导要每年过一次军事生活,做到管武、知武、爱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