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发东山县关于0-7周岁贫困家庭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训练补助办法的通知

时间:2019-05-13 06:33: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印发东山县关于0-7周岁贫困家庭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训练补助办法的通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印发东山县关于0-7周岁贫困家庭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训练补助办法的通知》。

第一篇:印发东山县关于0-7周岁贫困家庭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训练补助办法的通知

ⅹⅹ县人民政府印发东山县关于0-7周岁贫困家庭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训练补助办法的通知

ⅹ政„2011‟1号

各镇人民政府,县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县各委、办、局,县各直属单位:

《ⅹⅹ县关于0-7周岁贫困家庭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训练补助办法》已经县政府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ⅹⅹ县县人民政府 二〇一一年九月 日

ⅹⅹ县0-7周岁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训练补助办法

第一条 宗旨依据

为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ⅹ委„2010‟ⅹ号)文件精神,根据《ⅹⅹ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镇弱势群体保障工作实施意见》《ⅹⅹ市0-7周岁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训练补助办法》(ⅹ政综„2011‟ⅹ号)的要求,紧紧围绕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遵循与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承受能力相适应的原则,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救助对象

属于ⅹⅹ县户籍、有第二代残疾证的0-7周岁残疾儿童(自闭症儿童可免证),在经省、市残联认定的定点公办、民办康复机构接受半年以上康复训练,并与康复机构签订协议的残疾儿童可接受补助。

第三条经费保障

0-7周岁贫困家庭残疾儿童康复训练经费每年在县财政预算经费中列支。

第四条 补助标准 补助标准为每人每月300元。第五条 补助程序:

1.申请。凡符合补助条件的残疾儿童,须提交下列材料:

⑴《漳州市残疾儿童康复训练审批表》(见附件);

⑵残疾儿童户口簿、监护人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⑶《残疾人证》或市级以上医疗机构出具的诊断书原件及复印件;

⑷所在康复机构提供的《康复评估表》原件及复印件; ⑸康复机构开具的税务或财政部门认可的培训费用发票;(6)监护人农行账户复印件。

2、申报与审批。由残疾儿童的监护人在每年11月10日-15日,向县残联提出下一年度康复训练补助申请,并填写《ⅹⅹ市残疾儿童康复训练审批表》。县残联对申请对象基本情况进行初审,并在《审批表》中签署审批意见。

3.结算。由残疾儿童监护人于每年2月10日—15日到县残联领取上一年度的补助经费。县残联将补助金转入补助对象监护人指定的农行帐户。

第六条 工作要求:

1.各镇残联要加大宣传力度,并及时摸清辖区内在训(治)残疾儿童情况,同时要动员有康复需求的残疾儿童走出家庭到康复机构进行康复;

2.康复训练经费是开展0-7周岁贫困家庭残疾儿童康复训练的专项资金,要单独核算,专帐管理。任何组织、机构、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平调、挤占、挪用。做到专款专用、落实到人,确保康复经费使用的安全性、有效性。

3.补助对象确定后,将在县残联网站公示,以体现公平、公正原则,维护开展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这项政府为民办实事的严肃性。

第七条 本办法自2011年6月1日起实施。由县残联负责解释。

第二篇:2011年 关于印发《厦门市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补助办法》(试行)的通知

关于印发《厦门市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补助办法》

(试行)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中共厦门市委厦门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的实施意见‣(厦委发„2008‟11号)精神,保障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工程顺利实施,促进残疾儿童今后平等接受教育和实现就业,市残疾人联合会、市财政局共同制定了•厦门市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补助办法‣,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厦门市残疾人联合会 厦门市财政局

二○一一年三月十日

厦门市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补助办法

(试行)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中共厦门市委厦门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的实施意见‣(厦委发„2008‟11号)关于“制订•厦门市残疾儿童康复

救助方案‣,对视力残疾、听力语言残疾、智力残疾、自闭症和脑瘫儿童的治疗、康复训练和辅助器具配备给予补助”的要求,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按照“抓早抓小,分类补贴、应补尽补”和“机构康复、社区康复、家庭康复三者有机结合”的工作原则,对本市有康复需求的残疾儿童实施抢救性康复给予费用补助,以减轻残疾儿童家庭康复费用负担,帮助残疾儿童重建生活自理、学习及交流的能力,促进残疾儿童融入、参与社会生活,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补助,是指政府主导、财政补贴和家庭承担相结合,以帮助肢残儿童(含脑瘫、小儿麻痹症,下同)、听障儿童、智障儿童、自闭症儿童及先天性白内障儿童及时接受功能补偿、启聪、启智、复明等抢救性训练和康复矫治的救助措施。第三条 残疾儿童康复补助坚持公开、公正、量力而行,与本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支付能力相适应的原则。第四条 康复补助对象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具有厦门市户籍;

(二)持有市残联核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或区级以上医疗机构出具的残疾诊断书;

(三)在市残疾人康复工作办公室和市残联认定的康复定点机构接受康复的7周岁以下肢残儿童、7周岁以下听障儿童(包括7至10周岁的语后聋儿童)、14周岁以下智障儿童、14周岁以下自闭症儿童、接受复明手术的7周岁以下先天性白内障儿童、实

施肢体矫治手术的7周岁以下肢残儿童、装配矫形器的7周岁以下肢残儿童、植入人工耳蜗的7周岁以下听障儿童、装配助听器的7周岁以下听障儿童(包括7至10周岁的语后聋儿童)。

(四)经市残疾人康复技术委员会评估具有功能重建和康复潜力。

第五条 残疾儿童康复分类补助标准:

(一)肢残儿童康复训练,每人每月最高补助2000元;

(二)听障儿童康复训练,每人每月最高补助1100元;

(三)智障儿童康复训练,每人每月最高补助1100元;

(四)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每人每月最高补助1500元;

(五)先天性白内障儿童复明手术,每例一次性最高补助8000元;

(六)肢残儿童实施矫治手术,每例一次性最高补助手术费10000元;

(七)肢残儿童装配矫形器,每例一次性最高补助装配费3000元;

(八)听障儿童配置助听器,单耳每例一次性最高补助购置费4000元,双耳每例一次性最高补助购置费8000元;

(九)听障儿童自费植入人工耳蜗,每例一次性最高补助购置费80000元。

多重残疾的儿童,每月康复补助按其较高补助标准的一个类别给予补助;低保家庭或一户有2名以上(含2名)残疾儿童的,经

申请和审核后,康复训练最高补助标准在上述基础上增加30%。第六条 康复补助仅用于康复机构针对残疾儿童康复需求提供康复服务所发生的费用,不包括医疗费用及教育费、幼托费等非康复费用。

第七条 康复补助按月份核定。当月康复费用扣除医保结算部分后,家庭承担部分未超过补助标准的,按发生的家庭实际承担额进行补助;当月家庭实际承担额超过补助标准的,按补助标准进行补助。

第八条 坚持家庭康复训练是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过程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一环,残疾儿童的家长须积极参加各级残联及康复机构组织的家长培训。在康复费用补助期内,残疾儿童家长参加培训出勤率达70%以上的,按核定的补助额100%给予补助;出勤率在50%至70%之间的,按核定的补助额80%给予补助;出勤率未达50%的,按核定的补助额60%给予补助。

第九条 肢残儿童康复治疗及训练、听障儿童听力语言康复训练、智障儿童开智综合训练、自闭症儿童行为矫治综合训练的补助执行周期原则上不超过3年。个别对象需要延长周期的,须家长提出书面申请,经市残联组织残疾人康复技术委员会评估认定后审批。

第十条 列入康复补助的残疾儿童必须在经厦门市残疾人康复工作办公室认定具有资质的本市康复定点机构进行康复训练。康复定点机构的认定及考核监管办法另行制订。

需要到本市以外地区的康复机构进行抢救性康复训练的,须提前向市残联提出申请,并提供所在地残联出具的该康复机构资质证明,由市残联审核批准,方能列为康复补助对象。

第十一条 康复补助不能重复享受,凡已在各级残联或其他渠道领取及享受康复补助费用的,不再受理其补助申领。第十二条 残疾儿童康复费用补助的申请:

符合上述康复补助条件的残疾儿童,由其监护人向户籍所在地社区居(村)委会办理申请,填写•厦门市残疾儿童康复补助申请表‣(见附件),并提供以下相关材料:

(一)残疾儿童户口簿、监护人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二)•残疾人证‣或区级以上医疗机构出具的诊断书原件及复印件;

(三)所在康复机构出具的•康复评估表‣原件;

(四)康复档案及病历资料;

(五)康复机构开具的税务或财政部门认可的各月份培训费用发票原件;

(六)残疾儿童家长培训手册;

(七)低保家庭还应提交民政部门出具的•低保证‣原件及复印件。

第十三条 残疾儿童康复费用补助的审批:

上述•厦门市残疾儿童康复补助申请表‣及相关材料由社区居(村)委会、街道(镇)残联、区残联逐级审核并汇总报送市残

联,由市残联组织残疾人康复技术委员会专家及相关人员审批。第十四条 残疾儿童康复费用补助款的发放:

康复补助款每年5月和11月发放,第一次发放区间为上年第四季度至当年第一季度,第二次发放区间为当年第二季度至第三季度。由市残联将当期经过审批后的康复补助款划入补助对象监护人的银行账户。

第十五条 市、各区残联、街道(镇)残联、社区(村)残协要做好政策宣传工作审核把关,建立台账。补助对象和补助金额确定后,要在所在康复机构进行公示,遇有不实情况,一经查实,将取消受助资格。

第十六条 市残疾人康复工作办公室定期组织市残疾人康复技术委员会及相关部门,对残疾儿童康复定点机构的服务场所建设、设备器材装备、专业人员配备、康复管理水平、康复服务质量、康复矫治手段、康复训练效果、康复收费情况等进行检查考评。对于康复硬件不达标、康复管理随意、康复手段欠缺、服务质量不好、康复效果不佳及乱收费的机构,取消其定点资质。第十七条 市财政局对残疾儿童的康复补助工作、补助经费使用情况实施全程监督和管理,定期开展审计跟踪和绩效考评。第十八条 本实施办法自2011起执行。

附件:

1、•厦门市残疾儿童康复费用补助办理程序‣

2、•厦门市残疾儿童康复费用补助申请表‣

3、•厦门市残疾儿童康复补助费用审核表‣

4、•厦门市 残疾儿童康复补助情况公示表‣

主题词:残疾人 康复 补助 通知 市残联办公室 2011年3月10日印发

第三篇:盐城市6岁以下贫困家庭残疾儿童实施抢救性康复训练项目情况总结(...

盐城市6岁以下贫困家庭残疾儿童实施抢救性康复训练项目情况总结(2007-2011)

为贯彻执行省委、省政府对“6岁以下贫困家庭残疾儿童实施抢救性康复训练”项目,盐城市6岁以下残疾儿童康复工作,在省残联关心指导和市委、市政府重视、支持下,全市各界密切配合,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工作目标,经市县区残联共同努力,使6岁以下残疾儿童康复工作得到了健康良性发展。

一、项目实施概况

2007年,盐城市市委、市政府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盐城的高度出发,在全省率先启动了6岁以下残疾儿童康复工作。组织普查登记、鉴定筛查,全市共筛查出2323名残疾儿童。2010年全市第二次筛查;共筛查1921名残疾儿童;2011年全市第三次筛查共网上录入1670名残疾儿童.残疾儿童经过康复机构四年多的规范训练,保质保量完成了任务。为残障儿童将来回归社会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我市的6岁以下贫困残疾儿童康复训练工作逐步走上轨道

(一)、残疾儿童康复任务完成概况。

07年全市有767名残疾儿童得到了免费抢救性康复,其中视力残疾24名,听力语言残疾90 名,肢体残疾233名,智力残疾295名,孤独症20名,多重残疾 55 名。08年有822名残疾儿童得到了免费抢救性康复,其中视力残疾86名,听力语言残疾146 名,肢体残疾237名,智力残疾212名,孤独症29名,多重残疾112名。09年有803名得到了免费抢救性康复,其中视力残疾85名,听力语言残疾138名,肢体残疾237名,智力残疾197名,孤独症29名,多重残疾117名。2010年有1200名得到了免费抢救性康复,其中视力残疾143名,听力语言残疾163名,肢体残疾93名,智力残疾16名,孤独症12名,多重残疾41名。残疾儿童效果比较好的达45%左右,效果一般的达36%左右,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二)、机构分布及承担康复任务概况。

2008年《残疾人事业统计报表》统计,市本级3个,射阳2个,滨海6个,响水1个,阜宁2个,建湖1个,大丰1个,亭湖1个,东台3个。其中残联办7个,民办9个,其他4个。2009年新增机构3个。2010年康复机构为21个.二、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情况

(一)、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机构情况:

按照《县级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标准》、《6岁以下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机构标准》定点要求,为加强残疾儿童康复训练工作,制定了《残疾人康复训练工作职责》、《康复指导师工作职责》、《6岁以下残疾儿童康复训练计划》、《6岁以下残疾儿童康复训练绩效考核办法》等各项残疾儿童康复训练制度,建立残疾儿童一人一档、一人一策,针对性、目标性明确,确保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有序运行。

(二)、残疾儿童康复训练绩效:

2007年以来,对全市 3592 名6岁以下残疾儿童进行抢救性康复训练,目前在训残疾儿童1400人,其中在市级康复机构训练 330人,在县残疾人康复中心训练 1070 人。在实际工作中,机构坚持残疾儿童定点康复训练与家长对残疾儿童训练相结合,根据残疾儿童类型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档案,并分门别类对残疾儿童康复效果进行绩效评估,提高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效果。

通过康复,残疾儿童得到不同程度的有效恢复。2007年康复有效率接近90%,2008年2009年及2010年康复有效率超过90%,残疾儿童家长满意度98%以上。为残疾儿童早日回归社会,回报社会取得了一定成绩。

(三)、资金管理情况

我市9个县(市、区)残联对残疾儿童康复训练经费设立专项帐户,实行专款专用。严格审核审批制度,对康复训练资金使用进行专项管理,至目前,累计使用专项资金3475.81万元,其中2007为854.3万元,2008为607.21万元,2009为826.6万元,2010为1187.7万元。基本上保障了残疾儿童康复训练资金专款专用,为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提供了资金保障。

三、项目管理情况

(一)、多管齐下,为6岁以下残疾儿童康复工作的启动提供全方面保障。

残疾儿童康复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的部门、学科领域较多。为抓好此项工作,我市成立了以分管市长为组长,卫生、财政、民政、教育等多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为规范管理,建立建全康复机构准入制。2009年上半年我市出台了《盐城市6岁以下残疾儿童定点康复机构认定和管理办法》,强化了康复机构建设,提高了康复服务水平,提升了康复服务能力,更好地指导了残疾儿童家长为残疾儿童做好家庭康复训练。最近正在调研有关6岁以下康复机构规范化建设的问题,进一步落实县级康复中心及辅助器具纳入医疗定点单位.此暂行条约的出台和医疗定点单位落实必将为6岁以下残疾儿童康复训练的规范化管理及长效性奠定良好基础.(二)采取多种措施,大力宣传残疾儿童康复的重要性。目前我市开展的6岁以下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工作较为顺利。我们采取市县联动、充分发挥现有机构作用,积极整合利用社会资源的办法,在全省率先开展残疾儿童免费康复训练。2008年省残联先后两次在盐城、阜宁召开“全省6岁以下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工作现场会”及“全省县级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现场会”。2009年中残联“十一五”中期检查期间中残联孙宪德副理事长及吕世明副理事长在盐城调研期间对我市6岁以下残疾儿童康复训练工作给予了较高的评价,同时也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好评。市残联积极采用多种方式,广泛宣传贫困家庭残疾儿童免费康复训练工程的政策措施,宣传6岁以下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的重要性,通过各种媒体、报刊的宣传。提高了残疾儿童家长的康复意识,使残疾儿童免费抢救康复训练的知晓率达到了90%以上,引导残疾儿童家长积极配合我们的工作。不仅要对残疾儿童家长宣传康复知识,还要对残疾儿童家长进行自尊、自信、自强、自立教育,使其克服自卑心理,抢在6岁以下这个最佳康复期对残疾儿童进行康复。组织家长到康复机构参观,让他们亲眼看到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显效的事实,提高他们对康复重要性的认识。通过现场参观,实例介绍,使残疾儿童家长感到:残疾儿童的抢救性康复是必要的,同时必须要家长陪护康复训练,及时掌握训练的方法和要求,使家长在家庭康复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三)、康复机构认定。为了进一步提升机构的康复训练效果,完善机构建设。2009年9月份,盐城市康复机构验收评估组到9个县(市、区)对23个机构进行康复机构认定。2010年认定21个康复机构.(四)、举办全市康复人员及残疾儿童家长培训班,使康复工作人员和家长掌握了康复知识,提高了康复技能。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坚持以市级康复机构为平台,举办全市残疾儿童康复训练培训班,邀请市级康复机构的专业技术骨干讲课,讲解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方法、评估手段、操作程序以及档案建立等,进一步规范完善县级康复机构。针对残疾儿童的具体情况,制定家长分类培训工作计划,做好培训记录,按照培训任务数填写家长培训登记表,以便对培训回家的残疾儿童家庭进行定期回访。家长通过培训,掌握了康复知识,提高家庭康复的能力,能主动配合康复师对残疾儿童进行康复治疗。

(五)、强化康复机构建设,提高康复能力和康复质量。四年多来.我市建立由视力、听力、言语、肢体、智力及精神等六类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专家技术组,落实全市6岁以下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训练方案。注重康复师的培训和培养,以市级康复机构为依托,结合各县(市、区)的医疗、教育康复资源,建立康复训练体系。培训康复师和康复老师,使他们提高了康复技能,更好地帮助残疾儿童的康复,更好地指导残疾儿童家长为残疾儿童做好家庭康复训练。并能够熟练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保证各阶段数据清晰、鉴定准确、方案科学、组织严密、效果明显。

(六)、建立残疾儿童动态档案,及时掌握残疾儿童的动态情况。开展调查摸底工作,对查出的残疾儿童全部建档建卡,跟踪随访,掌握动态能够及时安排康复训练。建立残疾儿童随报制度。对辖区新生贫困家庭6岁以下残疾儿童发现一例、登记一例,进入残疾儿童康复数据库。实时掌握辖区新发生残疾儿童的数量、类别和康复需求等情况;康复训练机构建立健全残疾儿童康复档案及各项工作管理制度,规范康复训练项目和工作程序,实行跟踪随访制度,做好康复指导。

四、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是省政府组织开展的一项重大助残项目,开展康复训练工作四年多,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部分残疾儿童家长的康复意识不强。有些家长不懂得6岁以下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的重要性,到机构康复的只占筛查数的三分之一左右。有些家长不能正视现实,怕让孩子和外界接触。有些轻度的残疾儿童家长,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与较重的残疾儿童在一起,怕给自己的孩子带来后患。

二是康复机构未能及时建立严格的资格准入机制。康复机构不规范。个别康复机构不负责任,应付式康复。康复达不到预想的效果。

三是康复经费不足。市及县(市、区)残联则有个别单位有很少的的配套经费,加之省经费是按2007年的标准设施的,由于物价上涨,伙食费远低于现行物价.单靠省项目经费远远满足不了残疾儿童的训练.四是康复机构的康复技术水平亟待提高。康复机构康复治疗人员、康复医师、康复护理人员、康复工作人员明显不足,同时专业技术人员中又缺少中、高级技术职务人才,专业技术水平不高。达不到理想的康复效果。教育上的特教人员较少。听力、智力、孤独症教学一线人手少,未能够做到大课与一对一小课相结合;效果不佳。

五是康复机构虽已将能够将医学康复与特殊教育相结合,但未形成“气候”。

六是康复服务网络难以形成。对贫困家庭6岁以下残疾儿童实施抢救性康复,难以建立市、县、镇、村(居)四级服务网络,对已经在机构康复回来的残疾儿童,社区、家庭康复跟不上,导致回去后出现反弹。

七是对贫困家庭6岁以下残疾儿童实施抢救性康复,还未形成长效机制。省政府关于6岁以下残疾儿童实施抢救性康复项目已设施四年多时间,但是残疾儿童的康复需要较长期的一个过程。工作中定点机构康复与社区、家庭康复转介与承接不充分,不能确保残疾儿童离开机构后,康复训练的延续性。

八是6岁以下制度不完善,导致部分残疾儿童频繁上访.整改措施:

为了进一步推进残疾儿童免费抢救性工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进一步总结经验,查找不足,从经验中抓提高,针对问题做工作。

(一)、科学规划,统筹安排。残疾儿童康复训练工程坚持属地管理的原则,抓紧制定长效管理实施方案,科学规划,统筹安排,既要着眼长远,建立残疾儿童动态数据库,扎实做好各项基础性工作,又要立足当前,根据全市6岁以下残疾儿童上报数量,有效解决本辖区贫困家庭6岁以下残疾儿童康复训练问题。要长远规划,精心组织,狠抓落实,打好实施残疾儿童康复训练工程攻坚战。2009年上半年我市出台了《盐城市6岁以下残疾儿童定点康复机构认定和管理办法》已不适应目前的形势,有关6岁以下康复机构规范化建设的问题,进一步落实县级康复中心及辅助器具纳入医疗定点单位等等措施势在必行.(二)、严格管理,注重实效。加大督导检查力度,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根据工作目标加强资金管理,保证专款专用;各有关部门齐抓共管,形成合力,为残疾儿童提供筛查、建档、输送、康复、随访等全方位服务;加强对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机构的行业管理,努力提高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效果,推动残疾儿童康复工作健康发展。

(三)、加强领导,强化责任。残疾儿童的抢救性康复工作在市残工委的领导下,强化部门责任。残联要建立残疾儿童康复训练工作制度及市、县、乡、村四级康复工作网络;负责残疾儿童家庭的组织、宣传、发动和贫困状况调查工作;督促康复训练机构人员经常与残疾儿童家长沟通、对接了解情况,做好家长的思想政治工作。经常到康复机构检查康复儿童的到位情况,康复的质量情况。卫生部门做好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机构建设和康复治疗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教育、卫生及残联要审定定点康复训练机构资格,确认康复治疗技术人员资格及智力、孤独症、听力教师的资格;财政部门对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保证配套资金及时拨付到位。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康复机构和残疾儿童家长的医患沟通,及时掌握残疾儿童的康复训练的动态情况,把6 岁以下残疾儿童免费抢救性康复工作做细做实,真正达到家长满意,政府满意,社会满意。

2011

年5月23日

盐城市残疾人联合会

第四篇:关于印发《湖南省乡村医生从事公共卫生服务劳务补助办法》的通知

各市州财政局、卫生局:

经省人民政府同意,决定从2008年起对乡村医生从事公共卫生服务给予补助。现将《湖南省乡村医生从事公共卫生服务劳务补助办法》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工作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湖南省乡村医生从事公共卫生服务劳务补助办法

二○○八年三月四日

附件:

湖南省乡村医生从事公共卫生服务劳务补助办法

为健全我省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稳定乡村医生队伍,为村民提供安全、有效、方便的公共卫生服务,根据国务院《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湘发[2003]3号)有关要求,决定对乡村医生从事公共卫生服务给予劳务补助。

一、补助原则

(一)统一筹资,分级负担。按照政府购买公共卫生服务的原则,省、市(州)、县(市、区)财政每年按一定比例安排专项资金,用于乡村医生从事公共卫生服务的劳务补助。筹资比例适当照顾贫困地区、纳入省西部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地区、血防疫区和少数民族地区。

(二)专人专补,动态管理。明确乡村医生公共卫生职责任务。根据乡村医生职责任务完成情况实行专项补助。每年核定一次乡村医生队伍,因各种原因没有承担公共卫生任务的不享受该项补助。

(三)绩效考核,以考定补。建立乡村医生绩效考核制度,每年组织对乡村医生从事公共卫生服务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补助挂钩。工作成绩优异者要给予表彰,对未能完成规定任务的乡村医生,应根据工作量相应扣减财政补助,连续两次年终考核为不合格的,要按照《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通知其所在村予以解聘,重新选聘乡村医生。

二、补助对象的核定

(一)补助对象的基本条件:(1)具有敬业精神,恪守职业道德,努力钻研业务,受到村民广泛好评;(2)经县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依法注册,服从卫生行政部门管理,在村卫生室执业并承担公共卫生服务的乡村医生、执业助理医师和执业医师;(3)身体健康、能胜任公共卫生服务工作。

(二)补助名额确定原则。原则上每个行政村核定1名乡村医生,对服务人口超过2000人,或服务半径超过2.5公里,可适当增加乡村医生名额,但一个行政村最多不超过2人。对暂未设卫生室的行政村,由乡镇卫生院或邻近村卫生室承担公共卫生服务。

(三)核定程序。首先由取得资格的乡村医生本人申请,村民委员会组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从符合条件的乡村医生中推荐提名,经乡镇卫生院、乡镇政府审查并签署意见后报县卫生局审定、县财政局备案。

三、乡村医生主要公共卫生任务乡村医生要根据《湖南省村卫生室公共卫生服务管理规定》(试行),在县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公共卫生机构和乡镇卫生院的组织、指导下,承担责任区域内的公共卫生任务。

(一)协助开展疾病预防控制。执行传染病初级诊断、登记和报告制度,依法及时报告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物中毒、职业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协助乡镇卫生院开展预防接种宣传、组织和接种工作。协助乡镇卫生院开展疾病的监测报告和管理等工作。属血吸虫病疫区的,在上级血防机构、乡镇卫生院的指导下开展血吸虫病预防控制工作。做好疾病预防控制相关信息及资料的整理、统计和上报工作。

(二)落实妇幼保健措施。做好本村孕产妇的摸底、登记、孕期巡访、保健检查和产后访视工作。积极开展妇女、儿童各期保健知识宣传教育;协助开展常见妇科病查治、儿童体检。

(三)收集卫生监督信息。协助卫生监督机构和卫生监督员做好卫生法制宣传;协助指导食品等相关行业遵守卫生法律法规,从业人员执行食品卫生规范和标准;协助做好食品餐饮和村民大型聚餐的卫生宣传教育与管理;收集、掌握食品等相关行业及其从业人员信息,发现违法行为及时报告卫生监督机构。

(四)开展经常性健康教育活动。指导开展本村的爱国卫生运动,协助开展改水改厕工作。

(五)完成县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公共卫生机构及乡镇卫生院布置的其他工作。

四、补助标准与经费筹集

(一)补助标准:从2008年起,根据省公安厅统计的上农业人口数,地方财政按照服务农业人口每人每年1元的标准对乡村医生从事公共卫生服务给予补助。今后将随着经济发展及各级财力的增长,逐步提高补助标准。服务人口不足1000人的行政村,各市州、县市区制定具体补助办法时,可适当给予倾斜。

(二)资金筹集:从事公共卫生服务的乡村医生劳务补助列入各级财政预算。国贫县、省贫县、纳入省西部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血吸虫病疫区及少数民族自治县(区)的补助经费,省和市(州)、县(市、区)财政按6:4的比例分担,其他地区按5:5的比例分担。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提高配套标准。市(州)和县(市、区)财政分担比例由各地自行确定。

五、补助拨付方式各县(市、区)对乡村医生从事公共卫生服务实行目标责任管理。对乡村医生的劳务补助,根据全年目标责任考核情况,每年年底一次性发放。资金具体拨付程序如下:

(一)县(市、区)卫生局每年1月底前完成当年补助对象的调整与确认,下达公共卫生目标任务书和考核方案,并将《年从事公共卫生服务乡村医生花名册》报送县财政局。

(二)市(州)的乡村医生补助资金在6月底前下达;市(州)财政局、卫生局于7月底前联合向省财政厅、卫生厅报送省级财政补助资金申请报告(包括上年和本年有关工作开展情况)、当年省级财政补助资金申请表及其他材料(包括上年省、市、县三级补助资金拨付到位的凭证等)。

(三)省财政厅、卫生厅对各地申报材料审核后,及时核拨省级补助资金。

(四)县(市、区)卫生局在每年12月5日前完成对乡村医生的考核,并将考核结果、拟补助金额进行公示。

(五)县财政局审核卫生局上报的相关资料,在12月15日前将各级财政安排的乡村医生劳务补助录入中国农民网(乡镇财税信息网),通过‘一卡通’发放。

六、工作要求

(一)对乡村医生从事公共卫生服务给予劳务补助,关系到乡村医生的切身利益,体现了各级人民政府对乡村医生的关心。各地卫生、财政部门要积极配合,密切协作,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要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切实做好乡村医生的宣传发动工作,确保该项工作积极、稳妥、有序地进行。

(二)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要组织乡镇卫生院切实抓好对乡村医生的管理和考核,督促、指导乡村医生开展公共卫生服务,提高乡村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与水平;要建立乡村医生考核档案,考核要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三)各市(州)、县(市、区)要及时、足额安排配套资金,严格执行补助资金拨付方式,完善监督检查制度,做到专款专用;严禁虚报冒领、挤占挪用该补助资金,对违反规定的单位和直接责任人要以财政违法行为论处。

(四)各地要积极争取政府重视和有关部门支持,在做好补助发放工作的同时,将村卫生室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与村民委员会办公场所、学校、村民集体活动场所等统筹安排。要整合现有乡村卫生资源,合理布局乡镇卫生院下设服务网点与村卫生室。卫生室的选址应考虑交通便利、方便村民等因素。要加强村卫生室人员和设备的配备,完善基本医疗、用药、收费及服务的相关制度,逐步规范管理。

第五篇:关于印发《杭州市区灵活就业补助和社会保险费补贴办法》的通知

关于印发《杭州市区灵活就业补助和社会保险费补贴办法》的通知

杭州市区灵活就业补助和社会保险费补贴办法 为了贯彻落实《中共杭州市委、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完善促进就业长效机制的若干意见》(市委〔2009〕10号)精神,鼓励和支持杭州市区的持《杭州市就业援助证》的人员(以下简称持证人员)从事灵活就业,进一步推动就业再就业工作,制定本办法。

一、补贴对象

灵活就业补助和社会保险费补贴(以下简称灵活就业补贴)的对象为按规定申报灵活就业并以个体劳动者办法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持证人员。

二、享受灵活就业补贴的要求、程序和所需资料

(一)申报灵活就业

要求享受灵活就业补贴的人员,必须先向户籍所在街道(乡镇)劳动保障管理站申报灵活就业,提供《杭州市失业证》、《杭州市就业援助证》,困难家庭还需增加提供《杭州市困难家庭救助证》,填写《杭州市持杭州市就业援助证>人员灵活就业申报表》(附件1)。街道(乡镇)劳动保障管理站受理后,对其提供的证件、缴纳社会保险费和领取失业保险金情况与杭州市就业事务管理系统信息核对,通过审核的与其签订《享受灵活就业补助和社会保险费补贴协议》(附件2,以下简称协议)。

申报灵活就业的人员尚未以个体劳动者形式在主城区缴纳社会保险费的,需先办理参保手续并缴纳社会保险费后方可申报灵活就业。协议期内中断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应将有关社会保险费补齐,不愿补齐的,应签订《承诺书》(附件3),协议期内已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月份可按规定享受灵活就业补贴。

灵活就业补贴自签订协议当月起享受,签订协议当月未缴纳社会保险费的,自缴纳社会保险费之月起享受;签订协议当月仍领取失业保险金的,自停止领取失业保险金之月起享受。

“协缴”人员和参加征地农转非人员双低养老保险的人员须按个体劳动者缴费办法再次缴纳社会保险费才能享受灵活就业补贴。

只缴纳一种社会保险费的持证人员,也可按规定享受灵活就业补贴。

因已在异地享受一次性缴纳社会保险费政策导致无法转移社保关系从而不能在主城区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持证人员,可凭在异地享受一次性缴纳社会保险费政策证明及参保地社保经办机构出具的再次缴纳社会保险费证明申报灵活就业。对有固定工作单位却未签订劳动合同的,不能申报灵活就业,而应当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按规定办理各项手续后享受用人单位吸纳就业政策。

对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一年的人员,协议签订至到达法定退休年龄当月。协议期限视为就业期限,该期限内不能再享受除培训以外其他就业再就业扶持政策。协议期限内持证人员确定享受灵活就业补贴标准的条件发生变化的(除因年龄到达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两年外),应签订《灵活就业变更协议》(附件四),灵活就业补贴标准分段计算。

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的持证人员自签订协议后的次月起停止领取失业保险金,其未享受完的期限予以保留,协议期满或中止后可继续申领未领完的失业保险金。

(二)报告灵活就业情况

在协议期限内,申报灵活就业人员在协议期限内应每季向户籍所在社区劳动保障服务室如实报告灵活就业的工作内容、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和劳动收入等情况,填写《杭州市灵活就业人员情况表》(附件5)。不按规定履行报告义务的,街道(乡镇)劳动保障管理站填报《杭州市灵活就业人员中(终)止协议情况表》(附件6),经区劳动保障部门批准后,可以解除协议。

街道(乡镇)劳动保障管理站和社区劳动保障服务室应做好报告灵活就业的衔接工作。街道(乡镇)劳动保障管理站每月将上月申报灵活就业人员的名册移交至相关社区劳动保障服务室,并书面告知申报灵活就业人员按规定到相关社区报告灵活就业情况。

(三)协议中止

申报灵活就业人员在协议期内被用人单位招用、自谋职业自主创业、从事社区公益性服务岗位服务、户口迁出原街道(乡镇)以及由于其他情况不能从事灵活就业的,应向街道(乡镇)劳动保障管理站提出协议中止申请并填写《杭州市灵活就业人员中(终)止协议情况表》,街道(乡镇)劳动保障管理站签署意见后中止协议并返还《杭州市就业援助证》。协议中止人员凭就业登记证明(或劳动合同,或注明已由单位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杭州市持杭州市就业援助证>人员参保证明单》)、营业证照、《社区公益性服务岗位上岗协议》、户口迁移证明等资料的原件及复印件,和《杭州市灵活就业人员中(终)止协议情况表》及其他规定资料按规定申请享受灵活就业补贴。

出现中止灵活就业情况但未及时办理协议中止手续的,应补办手续,灵活就业补贴享受期限截止至出现中止灵活就业情况的前一个月为止。

对申报灵活就业的人员在协议期内由用人单位补缴社会保险费并已享受灵活就业补贴的,应退回用人单位缴纳社会保险费期间的灵活就业补贴。

协议中止后的一个月内用人单位可凭协议中止人员的《杭州市就业援助证》和《杭州市灵活就业人员中(终)止协议情况表》办理就业登记手续。

(四)灵活就业补贴的申请、审核和拨付

协议期满、中止后的6个月内,申报灵活就业人员向与其签订协议的街道(乡镇)劳动保障管理站申请灵活就业补贴,并附下列资料:

1、《杭州市就业专项资金申请表》;

2、《灵活就业补助和社会保险费补贴申领名册》(附件七);

3、协议;

4、《杭州市灵活就业人员情况表》复印件;

5、劳动保障、财政部门需要的其他资料。

签订过《灵活就业变更协议》的人员,还需提供该协议。在异地享受一次性缴纳社会保险费政策人员还需提供在异地享受一次性缴纳社会保险费证明及参保地社保经办机构出具的协议期内继续缴纳社会保险费证明。

街道(乡镇)劳动保障管理站受理灵活就业补贴申请后,应及时与社区劳动保障服务室共同对其进行核实,必要时要进行实地检查,同时将资金申请表、申领名册中填写的证件、参保证明等内容与杭州就业事务管理系统信息进行核对,在每月5日前将初审同意的上月申报材料,报区劳动保障部门复核,区劳动保障部门复核同意后每月25日前填入《杭州市就业专项资金审批表》报市劳动保障部门核定。市劳动保障部门核定后递交市财政局核拨,并在资金到位后5个工作日内将资金拨付到相关单位、个人。

(五)证件、档案管理

申报灵活就业人员的《杭州市失业证》由街道(乡镇)劳动保障管理站收回,《杭州市就业援助证》由街道(乡镇)劳动保障管理站代管,档案由区劳动保障部门代管。协议期满不续签的,街道(乡镇)劳动保障管理站应返还其《杭州市就业援助证》。

三、申报灵活就业的管理

(一)社区劳动保障服务室应将本社区申报灵活就业人员的享受政策情况等记入管理台帐,实施跟踪管理,及时了解掌握其就业动态和就业状况,积极提供有关就业服务。发现有弄虚作假等不符合申报灵活就业条件的,应及时上报街道(乡镇)劳动保障管理站。街道(乡镇)劳动保障管理站查实后,填报《杭州市灵活就业人员中(终)止协议情况表》,经区劳动保障部门批准解除协议,不予享受灵活就业补贴。

(二)街道(乡镇)劳动保障管理站对申报灵活就业人员,应在杭州就业事务管理系统中将其就业状态改为“申报灵活就业”,在其《杭州市就业援助证》的就业情况栏内注明“申报灵活就业”及其期限,并建立基础台帐,严格管理。对申领灵活就业补贴要认真审核把关,防止虚报冒领等情况的发生。

(三)区劳动保障部门应对申报灵活就业人员纳入计算机管理,建立台帐,按规定严格审核申请资料,加强监督管理。对于违反政策规定骗取灵活就业补贴的要严肃处理,情节严重的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四、其他

(一)灵活就业补贴的资金来源、监督、检查管理等按杭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杭州市财政局《杭州市就业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有关规定执行。

(二)本办法自2009年7月1日起实施。萧山区、余杭区和各县(市)可根据本办法精神,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具体实施办法。

附件:1.杭州市持《杭州市就业援助证》人员灵活就业申报表

2.享受灵活就业补助和社会保险费补贴协议 3.承诺书

4.灵活就业变更协议

5.杭州市灵活就业人员情况表

6.杭州市灵活就业人员中(终)止协议情况表7.灵活就业补助和社会保险费补贴申领名册

下载印发东山县关于0-7周岁贫困家庭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训练补助办法的通知word格式文档
下载印发东山县关于0-7周岁贫困家庭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训练补助办法的通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