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浙江政务服务网互联网服务资源入口整合实施指引试行
附件3
浙江政务服务网互联网服务资源
入口整合实施指南
(试行)
说明:本指引及相关接口规范、技术文档、联系方式等的更新版本,均在http://www.xiexiebang.com 孙柯 ***,sunk@hanweb.com
第二篇:“互联网 政务服务”的浙江创新汇总(模版)
“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浙江创新
本报记者 刘乐平
今天的浙江,说到改革,必然会谈到“四张清单一张网”。党的十八大以来,浙江在全国率先启动、大力推进以“四张清单一张网”为重点的政府自身改革,打造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投资环境最优的省份。
所谓“四张清单”,即行政权力清单、政府责任清单、企业投资负面清单、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清单;“一张网”即浙江政务服务网。“四张清单”是政府的履职清单、施政清单、服务清单,而“一张网”是它的实现载体。
对于“四张清单一张网”改革,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视之为“消除权力寻租空间、激发市场活力、打造最优发展环境”的重要举措。李强省长在每一个关键节点上都亲自谋划、靠前部署。两年多的时间里,8次专题研究浙江政务服务网建设工作。
为何如此看重这张网?因为这不是一张简单的网,而是浙江下的一着改革大棋——新常态下,位列中国经济第一方阵的浙江再出发。新一轮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构建全方位、全要素、全产业链的生态系统,其中以简政放权为核心构建的政务生态系统,被视为战略保障,而这张网正是我省深化政府改革的重要抓手。
上线不到两年时间,浙江政务服务网持续推进权力事项集中进驻、网上服务集中提供、政务信息集中公开、数据资源集中共享,网站建设稳步深入。在浙江这个“互联网+”普及度最高的省份,如果说,阿里巴巴是“互联网+商务”的结晶,那么浙江政务服务网便是“互联网+政务服务”的一场全方位实践。
权力上网
行政权力不再任性
行政权力是一种高能量的要素,天然具有扩张性。没有限制的行政权力,不利于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最好的办法是,将它“晒”在阳光下,让它的各种名目一清二楚,让它的运行透明可见。
从2013年年底开始,浙江全面梳理省级部门行政权力,历经清权、减权、制权3个环节,最终保留4236项列入清单,精简幅度超过六成。2014年,浙江除了完成制定“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还将企业投资负面清单、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清单纷纷制定出来。
但无论是哪种清单,都需要“上网”。
2014年6月25日,伴随浙江政务服务网的开通,我省在全国率先公布省级行政部门“权力清单”,涵盖42个省级部门的4236项具体行政权力,任何人只要登录浙江政务服务网,都可以查看包括权力实施主体、实施依据、行使层级等详细信息。
“上网”不是目的。两年多来,浙江政务服务网已上线省市县三级政府部门几乎所有的行政审批事项,在面向互联网提供办理指南、表格下载、投诉评价等服务的同时,还要实现一站式运行,其基本要求是“三统一”:统一认证、统一申报、统一查询。
以统一认证为例,过去各地也建集中性的网上政务平台,但部门之间仅仅是浅层次的网络链接关系,各业务系统都有独立的用户体系,互不认账。“我们着力打破‘诸侯割据’的局面。只要是政务服务网的注册用户,到任何部门办事都不必二次登录。”省数据管理中心主任陈新忠说。
政务服务网的核心功能是记录权力运行轨迹、公开权力运行流程、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基于行政权力清单,浙江构建了全省一体化的行政权力事项库,将每个事项的基本信息和详细流程录入数据库,还就权力名称、事项类型、法定依据、裁量权等进行规范比对,形成基本目录并逐项编号,实行动态管理。
同时,全省统一的行政权力运行系统也正在加紧建设。根据网上办理的便捷化程度,网站设计团队还对服务事项进行了星级评定。比如,像省财政厅、司法厅的相关事项,实行“网上申报、信任在先、办结核验”。先在线将事办成了,再让当事人到实体窗口核验取件。凡采用这一方式的,标注四星级。五星级就要求全程在线,基本实现办理“零登门”。
“这将大大有利于规范执法环节和步骤。这好比为权力事项编发了‘身份证’,建立起‘跟踪卡’,将形成全过程的闭环管理,努力使行政权力纳入法治化轨道。”陈新忠说,建设浙江政务服务网,就是通过信息化手段让“四张清单”落地生根,切实将该管的、该服务的做到位。
浙江政务服务网还有一大使命,即推进行政审批等权力运行流程的再造。眼下,许多省级部门和地市已经进行了探索。省建设厅依托浙江政务服务网平台,探索政务办理“机器换人”模式。衢州市推进商事登记网上并联审批试点,将工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证等按“一窗收件、内部流转、统一发证”方式联办。
数据进云
治理能力全面提升
全省有哪些重点建设项目正在开工?有哪些医保定点的医院?共有多少幼儿园、中小学,各自有多少在校师生?
2015年9月23日,浙江政务服务网“数据开放”专题网站正式上线,原本藏在政府机关抽屉里的数据,都将通过互联网开放,供访问、下载。这些数据包括身份户籍、社保、婚育、纳税等与浙江百姓生老病死、衣食住行攸关的基础信息,企业、组织机构的登记、资质、信用信息,及政府部门在行政执法、社会管理中积累的信息。
两年多来,这些数据从50多个孤立的省级机关大楼机房出发,通过一条层层加密设防的管道专线,被悄悄转移到省政府部署在浙江电信和华数集团的专用数据中心,“入住”阿里云。这场数据大迁徙,背后实际是一场打破部门数据壁垒、实现政府治理能力全面提升的“互联网+政务服务”革命。
这场大迁徙最早发轫于2013年11月26日。着眼于“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政府自身改革”,那是建设行政审批“一张网”的动议首次提出。彼时,中国电子政务发展已近20年。各地、各部门大多有自己的网站和系统,政府信息化领域呈现“诸侯割据”现象,企业、老百姓办事很多时候仍须靠跑腿敲章开证明。
根据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省级部门带头,一律不再保留原先的网上办事窗口,切实打造全省政务服务“单一入口”,消除“信息孤岛”、“信息烟囱”等弊端,让老百姓像淘宝网购那样,享有越来越多的政务服务。
及至2014年6月25日,“云”上的浙江政府数据完成首次整合,以“浙江政务服务网”的面貌问世,它又被称为“政务淘宝网”,是省市县所有政府部门大汇聚的服务门户,各级行政机关好比在淘宝网开店,谁的服务好、效率高,就容易比较。甚至在风格上也汲取了淘宝精髓——政府办不好事可给差评。
像一个超市,但又不仅仅是一个超市。依托这张网,实现了“四个集中”:权力事项集中进驻,网上服务集中提供,政务信息集中公开,数据资源集中共享。另一方面,一体化平台所积累的海量数据资源,将有力地破除长期以来的“信息孤岛”,推进政府治理现代化。
即便网站上线已近两年,政府的数据大迁徙也不过才起了个头,资源整合仍旧是未来相当长时间内的重要工作。为此,省领导在检查“一张网”建设工作时曾强调,今后凡新建的政府信息化项目,只要不涉密的,都应当在统一的政务云平台部署,数据资源都要汇聚到浙江政务服务网,否则不予立项。
服务入心
政府改革终为惠民
一份快递自温州市行政审批中心运管窗口寄出,不日便到了瓯海区一家运输企业负责人手中。这里面装的是运管部门为该企业换发的《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这是浙江省开展“证照网上申请、快递送达”试点的第一单业务。
2015年8月20日下午,这家运输企业负责人上传材料,在“浙江政务服务网”申报相关经营许可证到期换证;21日上午线上审查通过,下午企业就收到了新的许可证。原本需要拿着材料赶到审批窗口现场办理的手续,现在足不出户即告完成。
经济学家认为,现代政府治理,政府与公众的关系,将类似于服务供给者与消费者的关系。政府行使权力的重心,不再是为了管制,而是为公民提供更好的服务。归根结底,政府改革的终极目标是惠民。
浙江政务服务网的主旨是:“服务零距离,办事一站通”。办网之初,需求导向就是第一位的。谁的需求?当然是人民群众的需求。“我们不能在网上办一个朝南坐的‘衙门’,必须眼睛向下,努力对接企业、公众的现实需要,让‘民本’两个大字渗透办网的各个环节。”省政府办公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根据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全省各级行政机关在政务网上同台亮相、同场比拼,并且对行政审批进行星级标注,接受服务对象的评价。而随着平台功能的完善,凡适合网上办的事,在优化流程的基础上,全面做到在线运行。
打开网页,就能看到功能清晰的“2+4”入口。“2”即个人办事、法人办事两个主体板块;“4”即行政审批、便民服务、阳光政务、数据开放四个专项板块,从政府治理的不同维度展现内容。“这张网虽然还只是1.0版,但出发点很明确,就是将服务型政府建在网上,让群众办事更省力称心。”上述负责人表示。
以最受欢迎的便民服务板块为例,它设置了应用面广、办事频率高的婚育收养、教育培训、求职执业、纳税缴费等10多类主题栏目,就是为了聚人气,让公众真正喜欢上浙江政务服务网。
比如“纳税缴费”主题栏目,设计思路是,把老百姓除商务之外的各类支付一网揽尽。据介绍,网站已先行整合税务机关网上征缴、公安部门机动车违法缴款、支付宝水电煤缴费等存量应用资源,但这显然不是“一张网”的预定目标。
浙江政务服务网公共支付平台正在建设当中,将逐步对全省政府性收入实现一站式缴纳。高速公路违法缴费是首个应用项目,还将扩展到公务员招考、会计资格考试、高等教育、出入境管理等方面。最终目标是,凡缴费事项,只要在网上、在手机上轻轻一点,就可以轻松搞定。
政务服务插上“互联网+”之翼 于新东
政务服务与“互联网+”本质上正是相通相生、相得益彰、融合统一的,相互之间具有极大的亲和力、极高的耦合度、极强的互补性,因而天生就是一对。
所谓政务服务,简言之就是指政府各级各部门在全面履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等职责与作用时,为社会各界各层、各行各业的人群办事创业提供便利、快捷、高效的一种服务。从这个意义上说,速度最快、效率最高、活力最强、配置最优就是政务服务的本质特点与内在要求。所谓“互联网+”,简言之就是指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所具有的强大渗透性、带动性、辐射性、成长性的基础上,把信息技术、互联网等运用到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中,从而使得相互之间融合促进,由发挥物理作用直至发生化学反应而带来巨大改造提升、倍增效益的一种最富有时代特色的前沿手段。从这个意义上说,应用强、覆盖广、反应快、效益大就是“互联网+”的本质特点与内在要求。政务服务与“互联网+”的内在统一性由此足见。因而,我省深化政务服务“一张网”建设,就是要建设集行政审批、便民服务、政务公开、在线互动、效能监察等功能于一体、省市县三级联动的网上综合型公共服务平台,把浙江政务服务真正装上“互联网+”的腾飞翅膀,迎来一场“互联网+”给优化政务服务带来的深刻变革。
第一,让政务服务插上“互联网+”之翼,可以极大缩短百姓办事创业的时空距离,有效增强政务服务的便商利民性。使得这一美好愿望真正落地的关键就是填平数字鸿沟、消除信息孤岛,让“互联网+”的即时反应触角延伸至包括老少边穷在内的所有地区和每一个角落。基层群众的“办证多、办事难”现象是困扰多年的问题,特别是偏僻落后地区老百姓办事的千辛万难更是非亲身经历所无法想象。“互联网+”极大改观这一困境,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充分应用,“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老百姓足不出户或者尽量减少折腾就能够享受便捷优质的商事、民事等政务服务的梦想成为现实。
第二,让政务服务插上“互联网+”之翼,可以广泛连接集成各项服务内容与功能举措,全方位增强政务服务的互通互联性。使得这一美好愿望真正落地的关键就是打破部门分割、实现信息共享,让“互联网+”的系统性解决平台更好地整合提升服务的精准性与全面性。一站式服务、集中性办理、无缝式对接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大目标任务,这就要求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破除服务信息孤立、封锁、垄断等现象,推动不同层级、部门、行业的平台资源整合、平台数据整合,实现权力事项集中进驻、网上服务集中提供、政务信息集中公开、数据资源集中共享,真正让群众体验到集中办事的快速高效。
第三,让政务服务插上“互联网+”之翼,可以有效提高对行政效能监督的宽度、深度和便捷度,切实增强政务服务的廉洁高效性,使得这一美好愿望真正落地的关键就是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监督纳入到网络的汪洋大海中,让“互联网+”的广覆盖、高频度能力为政务效能监督提供强大技术支撑。如果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成为加强群众监督的根源,那么,新的时代条件下互联网的监督可以说是全天候全覆盖的。因而,随着“互联网+政务服务”创新举措的进一步深化,“互联网+”将倒逼政务更加公开透明,通过互联网对各项政务工作展开监督乃至促进就能够更好发挥威力与效应。
第四,让政务服务插上“互联网+”之翼,可以极为有力转变服务的思想认识与能力水平,根本上增强政务服务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得这一美好愿望真正落地的关键就是更新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模式,让“互联网+”的思维特点与方式颠覆陈腐并开创政务服务的崭新境界。大力培育工匠精神不仅适用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适用于生产制造环节,其实也完全适用于服务环节包括政务服务。“互联网+”与生俱来的对市场效益标准、商业模式创新的推崇,使其一旦与政务服务相加融合就会有力促进诸如服务对象至上、服务质量精益求精、服务方式不断创新的精神在政务服务中蔚然成风。
(作者单位:省委政策研究室)
第三篇:2017浙江公务员考试面试热点:互联网+政务服务
http://zj.offcn.com
2017浙江公务员考试面试热点:互联网+政务服务
热点背景:
2016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10部门《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开展信息惠民试点实施方案》,提出要加快推进部门间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简化群众办事环节、提升政府行政效能、畅通政务服务渠道,着力构建方便快捷、公平普惠、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体系。
面试预测题目:
陕西省政府日前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全省“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在今年年底前,基本建成省级“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全面公开政务服务事项。到2019年,建成省级统筹、部门协同、贯通市县乡村的多级联动“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最大程度利企便民。对于“互联网+政务服务”请谈谈你的看法。
中公解析:
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行动是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必然的要求,是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必不可少的创新手段,是建设法治社会政府服务型创新政府的重要支撑,是“互联网+”行动重要内容和有效保障体系。
与传统的电子政务相比,“互联网+政务服务”不是简单的“新瓶装旧酒”,而是技术、思维、资源等多个层面的整合创新。“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最大特点是建立一个政府部门信息共享的平台,打破原来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局面,从而使公共服务和政府管理登上一级大的台阶,实现政务服务的精细化、准确化、便捷化。
“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推行,初见成效:1.有助于提高政府行政效率。“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推行说明我国政府职能正向着服务型转变。“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推行减轻了政府窗口的工作压力,优化了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提高了办事效率,减少了出错次数,更避免了因疲惫、烦躁而产生纠纷。与此同时,政务服务流程的电子化、移动化也节约了办公成本,不但方便快捷,而且绿色环保。2.提升政府公信力。“互联网+政务服务”是政府管理创新的先导,不是简单地将传统的政府管理事务原封不动地搬到互联网上,而是在流程优化的基础上,用全新的方法和程序去完成原有的业务功能。网上审批的办事依据、标准、程序、结果等都公开公示,审批部门和办证市民也不见面,还利于减少权力寻租等腐败问题。3.减少企业、群众办事成本。互联网办理政务了,企业通过网络提交材料,各部门通过网络进行审批、反馈,领证时到大厅补签字就行了。互联网办理政务不但减少了企业、个人办理各类审批事项的时间,减少了时间成本,而且提高了资源利用率,降低了服务消费成本。
“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推行得到企业普遍认可,但还存在一些问题:1.基础设施建设不足,部分偏远农村没有网络全覆盖。部分工厂选址比较偏远的企业,例如铜鼓较有代表性的杉木、毛竹木材加工企业,因地处偏远,互联网没有通入工厂,导致一些企业无法利用互联网办理政务,不能第一时间知道政府发布的相关文件,进而影响到他们对市场行情的把握,不能及时作出合适的决策。2.“互联网+政务服务”宣传推广不到位。目前互联网政务宣传方式主要为办事大厅工作人员推荐,受众面小,宣传效率较低。大部分群众也是自行前往政府服务大厅办理政务,互联网政务利用率很低。3..部分互联网办理政务还需要提交纸质材料,同时“互联网+政务服务”系统没用同步加入电子印章、电子签名功能,部分证件工本费不能互联网缴纳。多重因素下导致“互联网+政务服务”距离“一站式”“一体化”的政务服务还有一定距离,仍有较大进步的空间。
http://zj.offcn.com
受一些因素的制约,还有相当大比例的事项现在还没法实现全部网上审批,还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1.加强农村偏远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发展环境。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大力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设施水平和服务质量,改善当地企业发展环境。2.加大宣传力度,打通简政放权“最后一公里”。政府牵头网络媒体、电视报纸等宣传渠道,大力宣传互联网办理政务情况,并着力开发各类政务APP,加大与网络主流软件合作,如微信、支付宝网上缴税、扣款,社保、公积金查询等群众比较关注的政务。3.精简审批,增加互联网办理政务项目,.建立统一数据库,加大跨部门信息共享与业务协同力度。建立一套完整的体系,整合原本割裂在不同部门的数据,并加以分析,生成政务数据,用于改善公共服务,指导决策。政府应加快推进部门之间、地区之间及国家等各层级的数据信息联网共享,解决重复提交材料、重复审查以及跨区域申办人的身份、材料难核实等问题。同时,加快信用体系建设,通过加大电子签字、生物识别、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应用,强化信用约束,更好保障网上审批的顺利运行。
浙江中公教育
第四篇: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
阿拉善盟行政公署
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实
施意见
(征求意见稿)
各旗人民政府,开发区、示范区管委会,行署各委、办、局,中央、自治区驻盟有关单位:
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发〔2016〕55号)和《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内政发〔2017〕40号)精神,结合我盟实际,进一步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切实提高政务服务质量与实效,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建设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的总要求,不断提高现有电子政务基础设施使用效率,加快推进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利用,建设和完善全盟统一的政务信息资源中心和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规范和优化服务流程,创新服务方式,实现公开透明服务,最大程度利企便民,让企业和群众少跑腿、好办事、不添堵,共享“互联网+政务服务”发展成果。同时,推进“智慧阿拉善”建设,提升政府治理和公共服务的信息化、智慧化水平。
(二)基本原则
1.顶层设计、结合全局。按照国务院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总体部署要求,结合“放管服”改革各项任务,围绕政务服务需求和电子政务发展进行规划,从业务和组织层面重构政务资源。依据国务院办公厅“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体系建设指南,以自治区电子政务“一盘棋”、因地制宜的要求,按照统一架构和标准分级分层实施,将行政审批、电子监察、便民服务、中介服务等政务服务事项的网上办理通道和运行数据逐级接入,推动全盟政务服务“一张网”运行。
2.问题导向、分步推进。聚焦政务服务中跨地区、跨部门、跨领域的基础性和普遍性问题,从企业和公众反映强烈的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等问题出发,简化优化办事流程,推进线上线下融合,提供渠道多样、简便易用的政务服务。以服务对象为中心,优化政务服务架构、完善工作机制、打通信息壁垒,成熟一个、推出一个、实施一个。
3.资源整合、共享协同。充分利用已有资源设施,加强集约化建设,整合、优化存量信息化资源,拓展、延伸、完善已有政务服务平台功能,搭建全盟统一的政务服务平台,避免重复建设。打破各地区、各部门政务服务资源和信息系统的条块分割,实现政务服务数据的汇聚共享和业务协同。加强协作联动,明确责任分工,实现各地区、各部门整体推进。同时,做好制度安排,为“互联网+政务服务”提供制度和机制保障。
4.服务驱动、开放创新。发挥新一代信息技术潜能,运用互联网、大数据思维,创新服务模式,拓展服务渠道,开放服务资源。以群众需求为出发点,以技术创新、数据开放为着力点,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充分利用政府和社会力量,形成顶层设计与实践互动,规范先行与平台支撑、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的共建、共享发展格局。
(三)工作目标
2018年底前,盟本级政务服务平台和政府办公业务平台基本建成,盟本级政务服务事项全面公开,核心政务办公业务普遍协同,政务服务和政务办公标准化、网络化水平进一步提升。2019年底前,政务服务和政务办公实现盟、旗区、苏木(乡镇、街道)、嘎查(村、社区)四级联动运行,盟本级政务大数据中心基本建成。2020年底前,实现政务服务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建成覆盖全盟的数据共享、业务协同、一网办理的“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政务办公实现办文、办会、办事整体协同运行;政务大数据在政务服务、政府管理和科学决策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政务服务和政务办公的效率和智慧化水平大幅提升。
二、主要任务
(一)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高速畅通、覆盖城乡、质优价廉、服务便捷的互联网基础设施。将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地方城乡规划,提升骨干网络容量和出口带宽,大幅降低上网资费。推进农村牧区行政村(嘎查)光纤通达,第四代移动通信(4G)网络全面覆盖城市和乡村,主要公共场所的无线接入点数量进一步增加,提高(移动)互联网覆盖范围和访问速度,优化公众上网环境。
确保与政务服务相关的盟本级部门和旗(区)政府全部接入电子政务外网,利用自治区通信管理局牵头建设的光网络资源,逐步将电子政务外网的覆盖范围延伸至苏木(乡镇、街道)和嘎查(村、社区),为基层政务服务等应用提供基础设施保障。推进全盟电子政务外网应用承载,梳理各地区、各部门公共服务信息系统,条件成熟的逐步依托电子政务外网迁移到“智慧阿拉善”云计算中心运行,为网上政务服务提供支撑和保障。(盟经信委、盟发改委、盟财政局,盟大数据发展局、盟通管办牵头,相关部门配合)
(二)规范网上服务事项。依据法定职能全面梳理行政机关、公共企业事业单位直接面向社会公众提供的具体服务事项,编制政务服务事项目录,2018年底前通过盟行署门户网站和政务服务中心网站集中公开发布,并实时更新、动态管理。实行政务服务事项编码管理,规范事项名称、条件、材料、流程、时限等,逐步做到盟、旗(区)、苏木(乡镇、街道)“同一事项、同一标准、同一编码”,为实现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提供无差异、均等化政务服务奠定基础。(盟行署办、盟编办、盟行署法制办牵头,相关部门配合)
(三)规范梳理行政权力事项。落实国家推进行政许可标准化和《行政许可标准化指引(2016版)》要求,持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各级政府和部门依申请的各项行政权力运行流程图和服务指南,加强审批服务事项标准化管理。建立各级政府、部门权责清单动态调整机制,继续承接落实好国家、自治区和盟本级取消和下放的行政许可事项。(盟编办、盟行署法制办牵头,相关部门配合)
(四)建设全盟统一的电子证照库。持续推进注册登记制度改革,深入推进“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积极探索开展“一址多照”、“一照多址”等试点改革。推进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证“两证合一”,探索推行登记全程电子化、电子营业执照和简易注销登记制度改革。重点围绕民生服务、企业登记、社会事务、投资审批等事项,在各部门数据共享、业务协同的基础上建立统一的电子证照应用服务,实现新增纸质证照签发与电子证照同步生成,既有纸质证照逐步实现电子化,最终建立与自治区衔接的盟、旗(区)、苏木(乡镇、街道)三级标准统一、格式规范的电子证照库,实现电子证照共享互用,让数据多跑路,企业、群众少跑腿。(盟市监局、盟人社局、盟地税局、盟统计局、盟国税局、盟大数据发展局牵头,相关部门配合)
(五)整合构建全盟综合政务服务平台。充分利用已建成的电子政务外网和四级政务服务系统,以电子证照库、电子印章系统及行政权力运行库等为支撑,以电子监察、数字认证等系统为保障,以盟政务服务中心网站为门户,加快整合、构建全盟综合政务服务平台,做到政务服务事项“应上尽上、全程在线”,各地区、各部门的在线服务系统要与综合政务服务平台进行数据、业务流程和身份认证的互联互通,实现“群众办事一个入口”、“内部监管一个平台”、“用户认证一个号码”、“运行保障一套规范”的“一张网”运行模式。
利用统一的政务服务资源,积极推进平台服务向移动端、自助终端、热线电话等方面延伸,为企业和群众提供多样、便捷的办事渠道,创新公共服务供给。逐步整合各地区、各部门现有的政民互动渠道,建立统一的政务服务互动平台,集中接受社会公众的咨询、求助、意见、建议和投诉,实现“一个平台、诉求汇总、分类处置、统一协调、各方联动、限时办理”。(盟行署办、盟大数据发展局牵头,相关部门配合)
(六)推行政务服务一体化电子监察。强化行政权力监督,推进盟本级、旗区、苏木(乡镇、街道)、嘎查(村、社区)四级政务服务平台电子监察系统的协同互动,整合各级政务服务、公共资源交易等平台的视频监控系统,构建全盟统一的电子监察平台。(盟行署办、盟大数据发展局牵头,相关部门配合)
(七)加强政务服务线上线下一体化管理。进一步规范盟、旗区政务服务中心建设和管理,明确各级政务服务中心职能职责,形成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和管理机制。加快实体政务服务大厅功能升级,积极推动公共服务事项进驻,探索将部门分设的办事窗口整合为综合窗口,原有窗口人员转入后台专职从事审批,由“多头受理”改为“一口受理”,为群众提供项目齐全、标准统一、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务。实体政务大厅管理机构要强化对单位进驻、事项办理、流程优化、网上运行、驻场中介机构的监督管理,推进政务服务阳光规范运行。推动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加强苏木(乡镇、街道)、嘎查(村、社区)便民服务点(代办点)建设,实现苏木(乡镇、街道)和有条件的嘎查(村、社区)便民服务点(代办点)基本覆盖。加快实现基层服务网点与网上政务服务平台无缝对接,推动旗区行政审批事项受理窗口下移,建立“基层窗口受理、材料网上流转、主管部门审批、基层窗口反馈”的办事模式,让群众可以在基层便民服务点(代办点)就近办事,打通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盟、旗(区)政府门户网站、政务服务平台以及实体办事大厅加快提供蒙文版线上线下政务服务办事指南。(盟行署办牵头,各旗〔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办公室配合)
(八)整合构建全盟政府办公业务平台。在目前电子公文一体化平台运行基础上,以电子印章、电子文件、二维条码、数字认证、公文立体交换等信息和流程的标准化为主体,构建统一的办公业务系统标准规范体系,整合公文、会议、政务信息等办公业务系统,建设盟本级综合办公业务平台,推进盟本级平台与各级政府、部门办公业务系统的兼容、协同运行,优化办公流程,实现办公业务集约化和扁平化应用。充分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空间地理信息和移动互联等信息技术,打破时间、地域的约束,实现实时办公、异地办公,提升办公效率。(盟行署办牵头,各旗〔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办公室配合)
(九)建设盟政务大数据中心。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暂行办法》(国发〔2016〕51号)和《内蒙古自治区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推进方案》(内政办发〔2017〕169号),依托“智慧阿拉善”云计算和大数据中心,建设全盟政务信息共享交换平台,编制政务信息资源目录,加快推进公民、法人、地理空间、电子证照等基础信息,以及政务服务事项、投资项目、社会信用等业务信息共享应用,实现数据资源集中和跨区域、跨层级、跨部门共享交换和业务协同,不再为个别应用单独建设机房、搭建硬件、基础软件平台和实施数据汇聚,避免数据重复采集和重复汇聚。做好与自治区政务信息共享交换平台的对接工作,制定相应的数据采集、处理、交换的技术标准和管理办法,落实数据交换及维护责任,为后续进一步整合有关部门、企业和社会数据提供统一的技术架构和管理机制。
加强对政府部门、企业事业单位及其他公共服务机构数据的统筹管理,制定实施政府数据开放标准规范,建设政务数据共享开放网站,提供统一的数据开放目录和入口,按需开放业务数据或应用接口。优先推动医疗、卫生、环境、交通、旅游、文化、质量、气象等领域的政府数据向社会开放,推动能源、电信等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公共服务机构逐步开放其履职过程生成的数据资源。(盟大数据发展局牵头,相关部门配合)
(十)推进“智慧阿拉善”建设。根据《关于推进“互联网+”行动建设“智慧阿拉善”的指导意见》(阿署发〔2015〕89号)要求和“智慧阿拉善”顶层设计规划,加快推进“智慧阿拉善”建设。以云计算中心和公共信息基础平台建设为基础,为智慧城市应用系统提供统一的计算、存储、网络等信息基础设施、基础信息资源库以及信息安全和容灾备份管理。建设集城市可视化综合管理调度、综合应急指挥、统一呼叫服务、统一运维管理等功能于一体的智慧城市综合运营管理服务中心。实施和完善智能交通、智慧医疗、智慧城管、智慧社区、智慧文化、智慧旅游、智慧环保等应用工程,提升政府治理和公共服务的创新能力和信息化、智能化水平。(盟发改委、盟经信委、盟财政局、盟大数据发展局牵头,相关部门配合)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在盟“放管服”改革协调小组的统一领导下,统筹推进“互联网+政府服务”的各项工作。针对政务信息资源整合共享等关键任务,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督查落实、监督考核等,建立定期工作交流和通报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各地区、各部门要根据本意见,制定详细工作方案、出台具体制度文件,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和成果形式,并将任务分解到位,落实到人。
(二)加强工作监督和考核评价。建立和完善“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监督和考核评价机制,将各旗区、各部门的工作任务纳入年终实绩考核目标,定期督查和通报阶段目标的完成情况,对工作落实不到位的给予批评问责。发挥社会和舆论监督作用,接受、公开企业和公众在网上办事过程中的问题,及时回应关切,对社会反映强烈的问题开展专项督查和重点督办。积极运用第三方评估手段开展政务服务评估评价,促进各地区、各部门不断提升政务服务水平。
(三)全面公开服务信息。各地区、各部门要在政府门户网站、政务服务网站和实体政务大厅集中、全面公开与政务服务事项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文件、通知公告、办事指南、审查细则、常见问题、监督举报方式和网上可办理程度,以及行政审批涉及的中介服务事项清单、机构名录等信息,并实行动态调整,确保线上线下信息内容准确一致。探索开展政务服务大数据分析,跟踪和预判公众办事需求,由被动式服务向主动式、智能化、个性化服务转变。
(四)重视网络和信息安全。加强“互联网+政务服务”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各级政务服务各平台和办公系统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相关安全责任。根据平台或系统的安全属性开展相应的分级保护定级备案、等级测评等工作,建立各方协同配合的信息安全防范、监测、通报、响应和处置机制。加强对电子证照、身份认证、网上支付等重要系统和关键环节的安全监控。严格执行保密审查制度,加大对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等重要数据的保护力度,不断提升信息安全风险防范能力。
(五)加大培训和宣传力度。围绕“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定期组织开展培训,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多种形式的的公职人员教育培训机制。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培养,建设一支既具备互联网思维与技术应用、又精通政务服务的专业化队伍。做好政务服务的宣导工作,提高“互联网+政务服务”的社会认知度和群众认同感。
(六)强化运维支撑。建立统一管理、分级负责、流程规范、安全高效的“互联网+政府服务”运维管理体系。根据实际业务需要,对政务服务系统和实体政务大厅的技术、功能进行更新升级,为不断优化业务流程、提升服务效率提供支撑。适当引入运维服务外包,提高运维管理专业化水平,降低管理成本。盟、旗(区)要为“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的运维提供资金保障,将运维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确保资金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