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工匠精神背景下二爨书法文化在技工院校的教学培养和传承

时间:2019-05-13 07:20: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弘扬工匠精神背景下二爨书法文化在技工院校的教学培养和传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弘扬工匠精神背景下二爨书法文化在技工院校的教学培养和传承》。

第一篇:弘扬工匠精神背景下二爨书法文化在技工院校的教学培养和传承

弘扬工匠精神背景下“二爨”书法文化在技工院校 的教学培养和传承

——以爨宝子碑的用笔为教学案例

曲靖高级技工学校 秦自成

摘要:工匠精神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族精粹,“二爨”作为曲靖本土历史悠久的书法文化,技工院校在着力提高学生技术技能培养,加强课堂教学,传承工匠技艺的同时,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弘扬和传承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了解爨文化,保护好曲靖非物质文化遗产,从物质文化、精神文化、活动文化和制度文化人手,从历史传承和现代创新中不断引领、浸润,将工匠精神的内涵实质贯穿于学生学习生活的全过程,培养出大批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关键词:工匠精神;爨宝子碑;技工教育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016年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工匠精神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让人耳目一新,有媒体将其列入“十大新词”予以解读。在2016年中央电视台大型纪录片《致我们正在消逝的文化印记——工匠季》,由《老去的铁匠》和《寂寥的油纸伞》两个板块组成,引起了我们对传统工匠精神的追忆和思考,结合当前我国技工教育的发展,凸显了国家对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视。工匠精神作为时代发展、国家进步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职业素养的核心要义,必然要求技工院校在整个校园文化建设发展过程中一以贯之。作为一名高级技工学校的书法课教师,结合自身书法课的教学经历,在大力学习和弘扬工匠精神的背景下,一直致力于曲靖本土传统文化的研究和保护,尤其是对“二爨”(爨龙颜碑、爨宝子碑)书法文化进课堂,在技工院校做好对“二爨”书法的教学、研究和保护,旨在通过对“二爨”书法文化的教学培养,激发学生兴趣,做好曲靖爨文化在校园中的传承,以“工匠精神”的学习为契机,用“工匠精神”的内涵实质,加强技工院校“二爨”书法文化的的校园建设,使其更精、更优、更有特色、更具时代性,促进曲靖爨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认真开展好“二爨”书法的保护性教学工作。

一、案例背景

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电脑、手机的普及,人们的交流方式以及学习方式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技工院校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有所削弱,为继承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提高国民素质,有必要在技工院校加强书法教育。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29号)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国发[2015]46号)精神,进一步发挥学校在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工作中的基础性作用。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精神,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书法教育将纳入中小学教学体系,学生将分年龄、分阶段修习硬笔和毛笔书法,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书法教育对技工院校进行书写基本技能的培养和书法艺术欣赏,是传承 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培养爱国情怀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学生汉字书写能力,培养审美情趣,陶冶情操,提高文化修养,促进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爨宝子碑不是名家所书,也不讲究什么笔法,具有的是刀味、石味、民间味、野蛮味,和南朝正统的名人书家严守法度,笔意结构,书卷气形成强烈对比。学爨宝子碑就是要从这些不法、不名、不笔、不汉中去体味其精髓。

作为一名技工院校的老师,我结合自己承担的语文和书法课的教学,着重对爨宝子碑用笔方法、结子特征和艺术价值进行了教学研究,仔细研读了工匠精神读本,以现代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为目标,工匠精神集中体现在精益求精、精雕细琢、专业专注、创新创造的精神理念,做到手到、心到、神到,将一项技术、技艺发挥到极致的精神追求,这些往往都需历经几十年的磨炼,才练就惊世奇功,他们身上有着甘于吃苦、甘耐寂寞的奉献精神。同理,练习书法讲究心神合一、揣摩推敲,不断地摹帖临帖,讲求用笔严谨,结构自然,章法缜密,还要有滴水穿石、持之以恒的韧性。居于此,工匠精神和书法艺术对于培养技工院校学生的意志品质和德行操守,当真是有异曲同工之妙。于是乎,笔者在我校电气自动化安装与维修47班进行了以爨宝子碑用笔方法为例的教学示范,效果颇为显著。

二、案例分析

(一)爨宝子碑简介

爨宝子碑为半圆形,整碑呈长方形,高1.83米,宽0.68米,厚0.21米。碑文计13行,每行30字。碑尾有题名13行,每行4字,额外15字,均正书。此碑的书法在隶楷之间,体现了隶书向楷书过渡的一种风格,为汉字的演变和书法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其极高的书法的地位。在书法史上与《爨龙颜碑》与《爨宝子碑》并称为“爨”,前者因字多碑大称“大爨”,此碑则被称为“小爨”。1961年3月,国务院正式批准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拨款重新修理工建碑亭,加固碑座。爨宝子碑碑刻署年为“太亨四年岁在乙已”(即东晋义熙元年,公元405年),因两晋有禁碑之令,故当时刻石极少,相对于当时社会大量流行的手札、墨迹来说,它是东晋碑版书法中一颗灿若星辰的明珠。自1778年出土于云南南宁(今曲靖市)后,即为世所重。其为云南边陲少数民族首领受汉文化熏陶,仿效汉制而树碑立传的。

(二)爨宝子碑临帖的用笔方法 1.点的写法

爨宝子碑字中点的形态颇多,姿态翩然,但多写为三角形,显得凝重峻利,棱角分明。学生在临写时不必刻意,意到便可,关键是要注意其大小向背之变化。

2.横的写法

爨宝子碑字中的横画,不似东汉时期八分书横,要求左低右高,中间凸起,俯仰多变,而多体现硬拙平直,有汉隶的遗韵但不作典型之蚕头燕尾状。如碑文中的“春”,有平行排叠横画类的字多以角出角落,从而显得翩翩起舞,映带呼应,富有装饰美和雕刻美。学生临写时应注意发力的连贯、峻爽,要一气呵成,不作刻意的逆锋,在笔的行进过程中保持中锋效果。

3.竖的写法

爨宝子碑字中凡取悬针笔势的竖画末端常带缓弯,甚至有个别字末点也做如此处理,如“令”。其中“将”的垂露竖也写成慢弯,强劲稚拙,古朴厚重。学生临写时要领会西南边陲少数民族刚毅、不易屈服的心理特征,不应过分追摹,那样会显得造作花哨。4.撇捺的写法

爨宝子碑字中撇捺画多取上翘状处理,尽现峥嵘风骨,有些字的捺已似成熟期楷书的笔势,如“人”字。学生临摹时要与楷书中撇角、捺角水平出锋进行区别。

5.转折的写法

爨宝子碑字凡横折处皆成直角,多用方笔,而凡有“口”字的地方或扁方或长方、正方,因字结体需要灵活处理,这样显得其四角周密,而有密不透风的坚实空间造型感,又不似传统楷书的围而不堵,该碑“口”字之四角垂直与楷书写“口”字时的上宽下窄状完全不同。爨宝子碑之精粹在于其朴厚严谨,含蓄古逸。学生整篇临写时要注意度的把握,既要得其形更要会其意,不仅学其表面的雄强粗犷、狂怪邪险,更要以蕴藉之笔,意在隶楷之间,体现出纯正高古的气息与品格。学生对于字中的精彩笔画,要突出主笔,如狮子搏兔,举重若轻,切勿含糊刻板、横冲直撞,力求做到用笔精准,而后精气焕发。

三、深入解读

爨宝子碑具有较高的书法艺术价值,康有为曾在《广艺舟双楫》中评其为“宝子碑端朴,若古佛之容”,又云“朴厚古茂,奇态百出,与魏碑之《灵庙》、《鞠彦云》皆在隶楷之间,可以考见变体源流”。它与书刻于公元456年的北魏《嵩高庙碑》风格接近。其立碑之时距书圣王羲之死时仅30年,却与世传右军法帖书风之清雅俊逸大为迥异。它朴茂古厚,大巧若拙,率真硬朗,气度高华,气魄雄强,奇姿尽现。究其渊源,因属隶变时期的作品,体势情趣、情态均在隶楷之间。寓飘然于挺劲,杂灵动于木讷。由于其脱胎于汉隶笔法,故而波磔犹存,相较于《张黑女》、《元怀墓志》等成熟的魏碑,它则更显得“原生态”。此碑字用笔方峻,起收果断,似昆刀切玉,字的造型奇特自由,似天马行空,神秘莫测,令人产生丰富联想。

康有为的尊碑思想源于碑学本身所蕴含的艺术本真和初始原朴,而这恰是自唐以来渐失灵性的帖学所缺乏的。南朝禁碑,云南却有碑,这恰巧填补了南朝无碑的空白。爨宝子碑的署款为太亨四年,而查历史年表,晋朝却没有太亨年号,云南地处西南边疆,书法石刻甚少,文化基础薄弱,爨宝子碑就是谜一样的存在。与中原地区相比,云南是蛮荒之地,引弓抱鞍之民,受中原文化熏陶较少,所以爨宝子碑不似南朝书法讲究法度,又少了潇洒妩媚的书卷气,也缺了魏晋的儒雅飘逸之风,更多的是任性为之、自成一格的霸悍雄强的南蛮之气。如此举一反三,把爨宝子碑的字体与其他字体进行对比,加深学生的印象,使学生更加容易掌握爨宝子碑的字体特征和书法之美。

四、案例反思

通过在技工院校开设书法课,加强对“二爨”书法文化的教学,有利于对曲靖本土爨文化的弘扬和传承。科学安排书法课的教学时间,注重培养学生的书法功底,了解“二爨”书法文化,不断临摹、学习,充分发挥习字格在读帖和临写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观察“二爨”的笔画、结构和内涵,在临摹的过程中,形成意在笔先的意识。重视对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和态度的培养,尤其是“二爨”学习的初始阶段,先对爨文化中的碑石文化、姓氏文化、盟誓文化、鬼主文化和遑耶文化1着重进行讲解,对学生的书写态度、书写姿势、书写用具的使用 1鲁刚.爨文化特色新探[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07(2).和保持书写环境整洁进行指导,并做严格要求。遵循书法学习循序渐进的规律。以“二爨”的书写笔画为起点,从单字练习到篇章练习,从观察临帖到独立书写,科学、合理、系统地安排教学进程,使学生逐步掌握“二爨”的基本技法。不断强化书写实践,通过课堂练习、书写作业和各学科书面作业等多种方式来保证学生的书写量。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在板书、作业批改和日常书写中发挥表率作用,成为学生认真书写的榜样。尝试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方法,对“二爨”书法教学采用书写实践、作业展示、欣赏评价、讨论交流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引导和鼓励学生通过互联网获取丰富的书法教育资源,加强交流,构建开放的网络书法教学平台,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重视课内外相结合,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书法、用书法,积极开展“二爨”书法教育实践活动,在学校通过社团活动、兴趣小组、专题讲座、比赛展览、艺术节、文化节等多种形式,创设“二爨”书法学习环境和氛围。在课外时间充分利用少年宫、美术馆、博物馆、名胜古迹等资源,拓展“二爨”书法学习空间,开展学校间和地区间交流活动,鼓励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应用书法学习成果,增强实践能力。

《诗经·卫风·淇奥》曰:“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工匠精神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族精粹,“二爨”作为曲靖本土历史悠久的书法文化,技工院校在着力提高学生技术技能培养,加强课堂教学,传承工匠技艺的同时,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弘扬和传承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了解爨文化,保护好曲靖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好“二爨”书法文化在技工院校的教学培养和传承,要从物质文化、精神文化、活动文化和制度文化人手,把握历史传承和现代创新的关系,将工匠精神的内涵实质贯穿于学生学习生活的全过程,培养出大批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让爨文化走进学校走进课堂渗入学生的心灵世界,使学生能便利地学习、了解、感悟、研究爨文化的各种价值,引领学生做好爨文化的传承发展创新,丰富其活力和生命力,促进爨文化现代价值的实现,能更好地把爨文化的无穷魅力展现给世人,使曲靖更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向社会,服务社会。

参考文献:

1.鲁刚.爨文化特色新探[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07(2).2.袁军,许小俐,赵霞.教育手段在国外非物质文化保护中的作用及对我国的启示[J].三峡大学学报,2008(30).3.王金红.文化表征与历史建构广爨文化”研究之反思[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6(4).4.李慧萍.论工匠精神与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融合[J].机械职业教育,2016(12).

下载弘扬工匠精神背景下二爨书法文化在技工院校的教学培养和传承word格式文档
下载弘扬工匠精神背景下二爨书法文化在技工院校的教学培养和传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