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郧西加快推进人才兴县战略促进经济大发展的调查与思1

时间:2019-05-13 07:31: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郧西加快推进人才兴县战略促进经济大发展的调查与思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郧西加快推进人才兴县战略促进经济大发展的调查与思1》。

第一篇:关于郧西加快推进人才兴县战略促进经济大发展的调查与思1

关于郧西加快推进人才兴县战略促进经济大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事业兴衰,人才为本。人才促进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更需要人才。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县域经济科学发展,关键在人才。郧西县第十三次党员代表大会也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人才兴县战略以促进县域经济大发展,下好人才这盘棋,最大限度地引进人才、开发人才、使用人才和留住人才,实现由劳务输出大县向人力资源大县跨越,是人才兴县战略的核心,更是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建设实力郧西、幸福郧西、文明郧西、生态郧西、和谐郧西的重要保证。近年来,郧西县委、县政府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紧紧围绕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以“郧西人工程”为突破口,巧打“亲情牌”、“资源牌”、“人脉牌”、“政策牌”,搅活了人才队伍的一池活水,实现了县域人才发展与县域经济发展的“双赢”。但随着县域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才资源竞争的不断升级,特别是高技术人才和创新型人才的稀缺,在很大程度上给我县的人才工作带来了挑战,也增加了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不确定性。

一、我县人才队伍现状分析 截止去年底,全县6类人才共有46091人。其中党政人才2781人,企管理经营人才1310人,专业技术人才6991人,技能人才20192人,农村实用人才14758人,社会工作人才59人,全县每万人拥有人才760.9人。按职称分:高级

人,中级

人,初级

人。从专业上看:工程类

人,农业技术类

人,卫生技术类

人,教学人员

人,经济类

人,会计类

人,其他

人。按学历分:研究生

人,本科学历

人,大专学历

人,中专学历

人,高中及以下学历

人。从年龄上看:30岁以下

人,31至35岁

人,36至40岁

人,41至45岁

人,46至50岁

人,51至54岁

人,55岁以上

人(其中59岁

人)。

二、我县人才工作的措施与成效

近年来,在县委、政府的重视关注和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全县人才队伍建设有了较快的发展,数量和质量都有较大的提高。各级党委、政府对人才的培养、管理与使用日益重视,全社会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正在形成,各级各类人才在工作、生活、学习条件都比较艰苦的情况下,以事业为重,任劳任怨,埋头苦干,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了贡献。

1、加强组织领导,夯实工作基础。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成立了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把人才工作列入县委和组织部的年度工作要点和日常工作中,并制定下发《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职责、成员单位职责分工及运行规则》、《关于2009年度全县农村人才开发有关工作的通知》、《关于成立郧西县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工作协调小组的通知》、《关于“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毕业学员管理的建议》、《打好“人脉牌”,全力推进人才工作》、《关于大力实施“郧西人工程”加快全县经济社会事业科学发展的意见》、《人才工作要点》等一系列关于加强人才工作的文件,从政策和制度建设上给予了保障和支持。每年对于人才选拔、培养、教育等经费,县委、县政府都给予了大力的支持。2009年,由县政府规划建设,武汉市对口援建,投资350万元建成了城关镇农业科技培训示范基地,几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示范基地的培训示范功能日益丰富,并逐步形成了集科技培训和示范带动于一体,为我县培养了大量农村实用人才。

2、创新工作机制,盘活现有资源。通过各种途径、形式、方法,先后引进了一大批各行各业的专业技术人才。一是通过公开招考、选聘、对上争取等形式,畅通引才渠道,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力度。2010年初,拿出了团县委书记、上津镇镇长两个正科级职务及两个团县委副书记职务,面向全县,公开进行了选拔;6月,根据“六个一批”精神,一次性拿出30名乡镇(场、区)副职职位进行公选,9月,再次拿出3个乡镇(场、区)党政正职进行公选。2011年,根据省市委的安排,积极实施年轻干部成长工程,一大批年轻干部迅速成长,脱颖而出。这些措施的落实,为各级党政人才提供了展示水平、能力和才华的舞台,同时极大地提高了我县选人用人的公信度。为大力宣扬“郧西七夕文化”,先后面向社会公开招录了17名“七夕文化”产业人才,今年又积极向市委组织部申请了10名研究生来县工作。二是积极向上争取人才对口帮扶项目。一方面,通过争取选调生、西部志愿者、“三支一扶”计划等,大力引进“紧缺型”人才。县教育局、卫生局、团县委等单位先后和600余名大学毕业生签订了用人协议;另一方面,结合“武汉市与郧西县开展人才智力帮扶协议”的大好时机,积极开展两地之间的人才交流互动,先后选派两批干部前往武汉挂职学习。今年下半年,武汉市将选派一批高层次人才来县开展挂职服务活动。三是主打“人脉牌”,吸引成功人士回归发展。结合郧西经济基础薄弱、物产资源丰富、人脉人情活络的实际,坚持以“人脉牌”为突破口,大力发展壮大“回归工程”。截止去年底,全县“回归型”企业达200余家,已占民营企业总数的半壁江山。回归投资总额逾10亿元,其中回归投资亿元以上的企业5家,5000万元以上的8家,500万以上33家,安置城乡人员17900余人,成功人士为家乡基础建设捐资达3000余万。四是深入实施“大学生创业扶持计划”,鼓励大学生返乡创业成才。出台了由六个单位联合签发的《郧西县大学生创业扶持计划》,为郧西籍返乡创业大学生(含“一村一名大学生”、大学生“村官”)提供2—5万元贷款,财政2年贴息。

3、加大培训力度,提升人才水平。在引进各类人才的同时,亦高度重视本土人才的教育培训。一是通过举办技能培训班、“一村一名大学生”创业培训班、“阳光工程”等形式,对农村实用人才、技能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等进行了大规模多批次的培训。据不完全统计,已累计培训各类人才5万余人次。二是定期开展“送科技下乡”服务活动,组织抽调农业、林业、水利、畜牧、农机等部门专家组成“科技讲师团”,对那些交通不便、信息不畅的农民朋友进行深入浅出的科普讲解,为他们普及科学知识、推广先进技术。三是积极选派党政后备干部继续深造培训。借助各级党校教育培训平台,分批选派党政后备干部参与学习提升。与此同时,借助去年与武汉市签订人才智力帮扶协议的大好时机,先后选派两批干部前往武汉挂职锻炼,反响较好。

4、优化工作环境,形成良好氛围。充分利用“郧西周刊”、“郧西在线”、“郧西党建信息网”和郧西电视台等媒体,广泛宣传我县人才工作政策和优惠措施,进一步优化了人才工作环境。为激发外出成功人士回归创业的激情与热度,编印了全面展示外出成功人士的精美图集——《郧西精英》,在极大增强外出成功人士的荣誉感和归属感同时,也有效激发了本地人才的干事创业活力。加大对各类人才的典型事迹、创业经历的宣传,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5、加大奖扶力度,发挥人才作用。为充分调动各类人才干事激情和创造活力,县委、县政府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如鼓励各类人才开展创业、创办领办股份制经济实体;奖励在经济社会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致富带头人,开展优秀人才评选表彰活动等。在各类优惠政策的激励下,极大地提高了各类人才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今年初,县委、县政府更是一次性拿出五百万资金重奖了1700余名各类人才,极大地激发了人才干事创业的激情。

三、我县人才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我县人才工作面临着良好发展机遇。从外部环境看,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各个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的实体经济增速下滑,海外人才快速向我国回流,在上海、深圳等较发达城市,一些已经做到经理职位、有经验和资本的人才,已将目光投向县级城市寻找机会,而且随着我国产业布局的调整和我市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发展,产业分工向县级城市下向传递,必然带动大量人才的下向流动,为我们引进人才提供了庞大的人才资源供方市场。从县内情况看,我县县域经济的能级在不断提升,郧西正在成为湖北跨越式发展的新窗口。特色宽松的投资环境和贴心的服务,为我县赢得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实现了经济的跨越发展。至2010年,我县生产总值实现32亿元,农业增加值实现10.5亿元,工业增加值实现8.8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实现11.9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0.6亿元,以水电、机械、建材、医化、矿化、食品为主的六大骨干工业初具规模。与周边县市相比,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占第三名、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占第二名、财政收入增速占第三名、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速占第三名、外贸出口总额增速占第二名、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占第一名。强劲的经济发展势头为盘活我县人才资源提供了有力保障。

从人才特点看,人才资源是一种能动资源,并不会因为经济与社会的萧条而枯竭或停滞。经验表明,危机本身具有人才重组配置的功能。受国际金融危机、欧债危机冲击,一些发达国家企业破产、裁员增多、科研经费紧缩,一大批人才包括高层次人才面临失业危险,发展空间受到压缩。美国、加拿大、英国、日本等都不同程度地出现大规模失业现象。而在国内,大城市无不遭遇发展瓶颈,劳动力、土地、资源、环保等成本居高不下,而县级城市在这些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就个人来说,一线城市生活成本奇高,逃离“北上广”成了不少人的选择。这为我们引进更多更好的优秀人才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机和更为便捷的途径。

机遇前所未有,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面临的挑战。就全县人才整体而言,由于经济发展不快、资金投入不足、政策环境不优、人才观念滞后等因素的影响,我们的人才工作与县域经济发展的需求之间、与人才自身的发展需求之间还存在矛盾,人才工作任重道远。一是人才观念落后导致的“识才”挑战。人才资源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没有形成,人才优先处于空谈。虽然成立了县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各成员单位的职责任务,但并没有真正形成党委政府“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的目标责任制,没有真正把人才发展主要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没有真正把人力资本投资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考核指标,人才优先发展的理念没有真正形成共识。对人才的发现甄别只局限于领导的观感和印象,更存在“唯亲是才”、“唯近是用”的歪风邪气,导致人才的埋没。另一方面,由于地理位置、经济待遇等影响,一些优秀人才不愿意来郧西工作和服务,虽然有人才需求,但却出现市场空置现象,引才工作面临困难。二是体制不全导致的“用才”挑战。没有或不完全形成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对人的管理停留在耍“大棒”的水平,强调通过“控制”和“服从”来实现人与事相适应,而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忽略了人的积极参与。只重视人的现实存在,注重人现实的教育文化程度,现实的工作能力、已经可以使用的体能,而忽视了人的进一步学习、提高的需求;只强调人的社会性,看重纪律、制度,通过制定各种规章制度来约束人的行为,而没有考虑到人的真正需要,把人看作是成本而不是可供开发的资源,把注意力集中的如何节约成本上,忽视员工培训开发等。这种人力资源管理使人不能尽其才、才不能尽其用,造成人力与人才的浪费。三是保障不力导致的“留才”挑战。当前随着各地经济突飞猛进地发展,区域竞争逐步演变为人才竞争,人才在区域竞争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全省人才工作会议上,李鸿忠书记明确提出了“大幅度增加人力资本投资比重,确保省市县三级人才发展专项资金不低于本级一般预算收入的2%”的要求,但遗憾的是我县人才发展专项基金尚切未有成立,人才的经济待遇、管理及相关服务无法保障,人才外流严重。据统计,近5年来,郧西引进各类人才1000余人,至今仍在职在岗者不逾半。另一方面,受人才流动机制和激励机制等限制,人才“流动慢、用不活”的现象存在。如机关事业单位人员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机制没有形成,乡镇等基层单位人员畅通的上行通道缺失,生产企业只从事生产经营、产品研发无需求等,造成即使引进了硕士、博士等高学历人才,也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呆不长留不住。另外,虽然《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等法律法规已经颁布多时,要求为劳动者交纳五大保险的禁令也三令五申,但考虑到全县招商引资的大环境,考虑到县内企业的实际困难,我县对这些政策的实施一直都是采取从松从轻的态度,致使全县的劳动合同签订率一直不高,企业五大保险的缴纳率一直上不去,拖欠员工工资的行为还经常发生,这些都导致了我县对人才的吸引力大幅下降。

四、关于我县实施人才兴县战略促进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

实施人才兴县战略,是实现郧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障。当前,我县社会经济发展进入到一个十分关键的时期,要实现县委、县政府提出的战略目标,就必须以更先进的理念、更优惠的政策、更灵活的机制,广泛吸纳和大力培养各类优秀人才。

首先要不拘一格“降”人才。围绕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研究制定《郧西县人才规划纲要》,初步搭建起我县人才队伍建设总的政策体系框架,对各类人才队伍建设的目标任务,提出具体政策和相关配套措施。

一在人才培养方面,把完善培养机制放在优先地位。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强培训机构与人才需求单位对接。以校企合作、订单培训为纽带,开展培训机构与人才雪球单位的合作。使企业在合作中能招收到满意的员工,学校在合作中能够得到更快的发展。通过采取送教下乡、校企合作、校镇合作、订单培训等形式,分类实施技能培训。针对有回乡外出务工人员还乡创业和有创业愿望的人员,实行创业培训,通过培训全面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文化素质、政治素质和驾驭市场风险的能力,将他们培养成为新型的农民企业家。条件成熟时组织到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工作做的好的省、市等地学习,通过创业带动就业。对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意愿的本县农村劳动力,提供一次免费单项或中初级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转岗能力;对当年未能继续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实行半年至3年的职业技能教育,并对最终取得初、中级以上职业资格的,实行一定费用的学费补助;对农村大龄劳动力,开展免费适应性技能培训。对企业职工进行技能提升的培训。我们可以通过邀请高校专家教授来给县内企业中层管理人员进行企业管理方面的免费培训,并可以把它制度化,扩大培训规模,对企业有发展潜力的优秀员工也纳入培训范围,提升他们的职业成长机会,从而使企业的人才培养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二在人才引进方面,要大胆创新完善人才政策。引进人才,是人才队伍建设最有效、最经济的一条捷径。良好的人才政策对引进人才具有基础性和导向性作用,直接影响人才脱颖而出和有效聚集。根据我县实际,结合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企业改革等,制定和出台一系政策措施,进一步优化人才引进和使用的软环境,真正使人才引得进、用得好、留得住。特别是要紧紧围绕我县优先发展的重点产业,采取提供创业资金、贷款担保、税收返还奖励等方式,以及优惠购房规费、减免相关契税等优惠政策,吸引各方人才到我县创业、居住、置产、服务,重点是引进一批有创业经验,能带资金、带技术、带团队来我县创业的领军人才;引进一批具有较强技术研发能力、有创新成果、有创造价值,来我县开展合作创新的领军人才;引进一批具有一定知识和技能,能为郧西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的人力资源,不断增强郧西人力、人气和财气的吸引力和聚集力。

三在人才识别选拔上,要把创新理念和方式方法放在第一。全面推行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性选人用人制度,提高人才工作的透明度、公开性和公信力。一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原则。胡锦涛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明确要求,人才选拔任用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要形成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德才兼备的用人导向。这就要求我们在人才是识别判定上,要把德放在突出方面,以有没有德作为判定是不是人才的第一标准,无德之人无论有没有才都坚决排除在人才队伍之外。二要坚持唯才是举、任人唯贤原则。这就要遏制两种倾向:任人唯亲和任人唯言。“亲”指亲属和身边亲近的人,因为人才的选拔机制以及选拔的方式方法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心存私心者往往利用手中的权利,为亲属和身边人提供方便,挤占人才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时下还有一种风气就是任人唯“言”,把有无口才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来考察。有的同志尽管人品、工作能力都不错,就是因为口才不好,而“名落孙山”;而有的人尽管各方面不出众,甚至很平庸,却因为能说会道,得到了提拔重用。倘若这些能说会道的人确实是德才兼备者,重用当然应该。而倘若仅仅是“善言”而不善行就得以重用,恐失偏颇。三要坚持人有其才、能上能下原则。牢固树立人人皆可成才的观念,敢为事业用人才,让各类人才都拥有广阔的创业平台、发展空间,使每个人都成为对祖国、对人民、对民族的有用之才,特别是要抓紧培养造就青年英才,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对有特殊贡献的人才应大胆破格提拔任用,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

其次搭好平台“用”人才。要全力搭建宽广的平台帮助人才成大事成好事,既“人才辈出”,更“才尽其用”。一是实现人才需求单位与人才的有效对接,搭建人才创业平台。把优先引导人才向重点企业集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实施企业聚才工程,有效激发企业重视人才的动力,积极搭建“企”“才”对接平台。实施“131”工程,把优先扶持人才创业作为重点,搭建人才创业平台。优化创业环境,加大培育力度,引导并扶持各类人才大胆创业,充分激发各类人才创业活力。设立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设立1亿元的扶持基金,用3年时间引进扶持10家高新技术企业,面向全国招标筛选一批国内领先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环保等新兴产业,由创业扶持中心入股进行扶持,企业做大做强后由企业回购股份,不断滚大基金规模。二是建立设施完善、服务一流的人才市场,搭建人才流通平台。形成政府宏观调控、市场主体公平竞争、中介组织提供服务、人才自主择业的人才资源有效配置机制,实现人才市场的服务领域、服务功能的全覆盖。三是完善激励机制,搭建人才发展平台。激励是人才资源开发最重要的手段。要制定出台人才创新创业优惠政策,用人所长、用人所愿、用其当时,鼓励人才积极参与经济建设,将人才的收入与实际贡献直接挂钩,鼓励他们以知识、技术、成果、专利、管理等要素投资创业。建立人才表彰奖励制度,形成以政府奖励为引导、用人单位奖励为主体、社会力量奖励为补充的多元化人才奖励机制。加大优秀人才的宣传力度,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从政治、经济和社会地位等方面,对他们高看一眼,厚爱一份,做到一流人才、一流业绩、一流报酬、一流地位,营造支持创业、崇尚创新、鼓励创优的良好环境。

最后优化环境“留”人才。要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归根结底,还是要以最优的环境吸引人才,以最大的诚意留住人才,多层面、多角度关爱人才,着力优化各方面的环境,让人才真正在郧西安家落户。一是要营造尊才氛围,优化人文环境。牢固树立“人才是经济发展的财富之源”、“人才就是竞争力”的观念,克服在人才问题上的各种不合时宜的观念,努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和鼓励创新的良好社会氛围,把对人才工作上关心、生活上贴心、政治上爱护结合起来,使我县成为本地区集聚人才、开发人才、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人才高地。要切实加强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建立“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的责任机制,统筹规划,密切配合,形成政府和社会共同推动、分层次、多渠道、良性发展的人才工作格局。二是建立领导联系制度,优化人才工作和生活环境。每名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各联系1名高层次人才、1名企业管理或专业技术人才、1名农村实用人才,定期与联系的人才谈心交流,了解他们工作、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并设法帮助解决。对子女入学、配偶工作等问题,实行“特事特办”,最大限度给予照顾。县领导定期走访慰问各类人才,主动倾听他们的心声,及时送去党和政府的关怀。三是加大资金投入,优化经济环境。按照省委书记李鸿忠的讲话和批示精神,按县级一般预算收入的2%设立人才专项基金,用于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并优先满足高新技术产业、农业基础产业,重点项目紧缺人才及各类高层次人才在科研、接受继续教育、课题申报等方面的需求。允许和鼓励企事业单位的人才在不影响本单位工作和服务对象利益的前提下,利用业余时间兼职、领办科技企业和从事科技服务、技术咨询,保护各类人才通过合法劳动获取收入。鼓励有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加大对优秀人才的表彰奖励力度,积极开展郧西县杰出人才、拔尖人才、创业致富能手等各类评选活动,对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给予大力表彰,创造一个鼓励各类人才脱颖而出的生动局面。

第二篇:关于加快推进人才兴县战略促进产业大发展的几点思考

关于 县加快推进人才兴县战略

促进产业大发展的几点思考

*县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推进科技进步,实施人才兴县战略。发达地区的发展经历告诉我们,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大力实施人才战略,盘活人力资源,最大限度地引进人才、开发人才和管理好人才,是促进产业发展的关键。*县是典型的农业大县、人口大县,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为我县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宝贵的人力资源,促进了我县近几年经济的快速发展。但随着*县承接产业转移步伐的进一步深入,*县的人力资源与产业发展之间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笔者最近通过深入园区一些企业调查了解招工用工方面的情况并作了一点粗浅思考。

一、我县人力资源与产业发展的不和谐

(一)高级管理人才与产业升级之间的矛盾。

*县虽然是劳动力资源大县,但农村劳动力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大部分进城务工农民都没能接受过系统的职业技能培训,从而造成劳动力产业化程度不高,从业水平较低。据相关数据显示,*县每年大中专(技校)毕业生3000多名,其中返乡就业的不到10%。笔者最近调研走访了红金工业园几家上规模的招商引资企业,80%的中高层管理人员是从外地聘请,或从总部派入。随着*县进一步深入承接产业转移、推进产业升级,高学历、高技能、懂管理人才的缺乏问题,会更加突出。

(二)承接产业转移所需大量劳动力与人才大量流失的矛盾。经调查,我县常年需工量在30人以上的工业企业共120多家,缺工企业46家,占38.33%,用工缺口达8000多人左右,平均每家企业缺174余人,其中县工业园区有各类企业167家,提供就 1

业岗位达25000多个,现有员工19800多人,用工缺口 5200多人,占全县缺员总数的65%;在人员需求结构上,一线生产技术工人缺3900多人占80%,普通管理人员缺900多人占19%,其它人员(主要是勤杂人员、保安等)近200人左右。可以说用工难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县企业发展的一大难题。但与此同时,我县作为一个劳务输出大县,仅09年向广东深圳输出的劳动力就达十万多人次。一边是本县企业招不到工人,一边是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大量外流。

(三)人才服务机制与人力资源开发、人才健康成长之间的矛盾。

一是企业主普遍地缺乏人才引进、使用和培养的紧迫感和危机感。*县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人才竞争不如在沿海地区那么激烈,企业主普遍地缺乏人才引进、使用和培养的紧迫感和危机感。在观念上,一半以上的企业虽承认人才对企业的作用,但没有真正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在选人用人上,急功近利思想严重,重视实用型人才,注重即聘即用,重使用、轻培养,片面强调人才工作经验,忽视了对人才的提质培养,是典型的“拿来主义”。从调查情况看,60%的企业认同大学生的人才价值,但同时又认为,大学生没有实际工作经验,不愿花1-2年的时间进行大学生工作积累;在人才评价上,没有专门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和科学的人才评价方法,依赖企业老总的平时观察和个人好恶,难以保证其公平与公正,也难以发挥其对人才的激励作用。

二是政策保障机制滞后。虽然《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等法律法规已经颁布多时,要求为劳动者交纳五大保险的禁令也三令五申,但考虑到全县招商引资的大环境,考虑到县内企业的实际困难,我县对这些政策的实施一直都是采取从松从轻的态度,致使全县的劳动合同签订率一直不高,企业五大保险的缴纳率一

直上不去,拖欠员工工资的行为还经常发生,这些都导致了我县对人才的吸引力大幅下降。

三是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虽然,在思想上我县非常重视人才服务机制的健全,但在具体的工作举措上就显得有点薄弱。在政策的制订上,虽有大的方针政策,也出台了一些配套的措施,但具体执行起来较为困难;在管理方式上,还停留在比较粗放的政策引导性的阶段;在人才储备方面,虽有举办人才市场招聘会、发布人才信息、推行人事代理等用人制度,但还没有真正形成人才流动的绿色通道,没有充分发挥企业与人才的“桥梁”作用。

二 几点对策

(一)完善引进机制,破解高技能高学历、高技能人才紧缺难题。

敞开大门广招英才为我所用,是迅速壮大人才队伍的一种最便捷、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也是迅速提升我县人力资源竞争力、破解我县高学历、高技能人才缺失难题的有效途径。我县在人力资源引进方面,也有一些好的尝试。比如利用07年成立的学士后流动中心这个平台,搭建起了企业与所需高学历人才的交流平台,通过对企业引进的高学历人才在试用期内发放一定的生活补助,短短一年半的时间,就为县内企业引进了40名大专以上学历毕业生,其中4名硕士研究生,探索出了一条低成本解决我县私营企业引进高学历人才的新路。如果我们能够进一步加大投入,扩大补偿面,对企业引进的高技能人才和紧缺的管理人才也进行补贴,那么对化解我县企业难以引进企业高端人才的难题也有很大的帮助。

(二)完善培养机制,最大限度地开发人才资源。

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强培训机构与园区企业对接。以校企合作、订单培训为纽带,开展培训机构与园区企业的合作。

使企业在合作中能招收到满意的员工,学校在合作中能够得到更快的发展。通过采取送教下乡、校企合作、校镇合作、订单培训等形式,分类实施技能培训。

一是针对有回乡外出务工人员还乡创业和有创业愿望的人员,实行创业培训,通过培训全面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文化素质、政治素质和驾驭市场风险的能力,将他们培养成为新型的农民企业家。条件成熟时组织到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工作做的好的省、市等地学习,通过创业带动就业。

二是对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意愿的本县农村劳动力,提供一次免费单项或中初级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转岗能力;对当年未能继续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实行半年至3年的职业技能教育,并对最终取得初、中级以上职业资格的,实行一定费用的学费补助;对农村大龄劳动力,开展免费适应性技能培训。

三是对企业职工进行技能提升的培训。我们可以通过邀请高校专家教授来给县内企业中层管理人员进行企业管理方面的免费培训,并可以把它制度化,扩大培训规模,对企业有发展潜力的优秀员工也纳入培训范围,提升他们的职业成长机会,从而使企业的人才培养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三)完善管理机制,促进人才健康成长

一是实施还乡创业的优惠政策。通过转变政府职能,加快完善*县返乡创业园的发展规划,加快创业园区和商品流通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使园区成为返乡务工人员兴办各类企业的聚集地,改善返乡创业的环境;拓宽返乡创业的融资渠道,加强金融、财政对回乡创业企业的支持力度。返乡创业一般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是创业初级阶段,在这一发展阶段基本上是利用自己所积累的资金和掌握的技术进行生产经营;第二个是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准备进行扩大再生产的阶段。要根据各企业的具体实际情

况,对不同的创业者和处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给予不同的财政与信贷支持。要允许农民利用承包土地、房屋等进行抵押融资,解决创业过程中出现的融资困难问题。同时要建立激励机制,对返乡创业发展经济、扩大就业、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人数多等的创业者给予表彰奖励。

二是开展各类企业创建活动。引导企业善待员工,改善环境设施,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改善劳动条件,着力优化工作环境。配备图书阅览室、影视娱乐室、学习培训室、健身运动场,积极开展职工文艺、体育竞赛活动和其他职工喜爱的娱乐休闲旅游活动。

三是强化执法,优化就业环境。加大劳动执法力度,对严重违反劳动法的必须予以处罚。大力推进劳动合同制度,提高劳动合同的履约率。严格执行最低工资标准,坚决打击无故克扣、拖欠职工工资行为。

四是扩大企业社会保险覆盖面。在确保员工合法权益得到维护和现行参保政策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允许企业灵活选择缴费基数、参保费率和缴费方式参加社会保险,以比较灵活的方式扩大企业社会保险覆盖面。比如在缴费方式上,养老保险按月缴费,医疗、工伤保险可自主选择按月、季、半年、年缴费等方式;在享受待遇上,选择参加8%基本医疗保险的企业,其女职工还可额外享受生育医疗费用报销待遇,其男职工配偶无固定工作的,也可享受生育医疗费用报销待遇等。通过出台优惠政策来优化县里用工环境。

第三篇:辽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推进商标战略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

辽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推进商标战略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

(辽市政发〔2010〕19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为加快推进商标战略的实施,不断增强全市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区域经济核心竞争力,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根据《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商标战略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辽政发〔2010〕7号)精神,现结合实际,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发展壮大新兴产业、壮大县域经济、推动服务业大发展、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等工作重点,以提高全市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区域经济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大力实施商标战略,积极营造有利于商标培育发展的政策环境、法制环境和市场环境;加快形成“企业主体、市场导向、政府推动、社会支持”的商标发展机制;大力加强商标品牌基地建设,重点培育优势产业商标集群,努力形成一批代表辽阳产业和区域优势、代表辽阳企业竞争力和形象的驰名商标企业,发挥引领和区域聚集作用,推动商标战略与经济工作深度融合,为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以企业为主体,鼓励自主创新。充分发挥企业的积极主动性,建立健全商标注册、运用、保护和管理制度,通过整合资源,集聚优势,不断提高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培育自主知识产权,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

(二)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导向相结合。提高各级政府及其部门在推进商标战略中的服务能力,引导企业按照市场规律,提升品牌信誉和影响力,树立企业良好形象。

上传者知盟网 http://

(三)坚持数量与质量并重,关键在于质量。在全面推进商标战略的基础上,确定区域和产业重点,以优势行业企业为争创驰名商标重点,促进企业产品结构调整,带动产业升级。实现“争创一件驰名商标、带动一个产业升级、促进一个区域经济发展”的目标。

(四)坚持创立与保护并举。加大商标培育力度,鼓励和扶持企业认定省、市著名商标,帮助企业申报驰名商标。进一步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依法查处侵犯商标等知识产权违法行为,为实施商标战略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三、目标任务

工作目标:到2012年,在全市建立较为完善的商标注册、使用以及商标培育、发展、保护的工作机制,市场主体运用商标战略的能力显著增强,商标在促进技术成果转化为市场价值以及保证产品和服务质量方面的功能得到充分体现,形成一大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和知名度的商标,发挥商标在市场中的引领作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实现“商标兴市、商标兴企、商标兴农”。注册商标数量大幅度增长,力争新增注册商标300件,总数超过3000件。力争新创驰名商标4件,全市驰名商标总数达到6件;新发展省著名商标15件,总量达到70件;新增市著名商标30件,总量超过80件。

主要任务是:

(一)围绕沈阳经济区建设发展战略,建设商标品牌发展基地。重点结合我市“一个基地,四个重点产业”以及新城、新市镇建设,普及商标知识,大力推进商标注册引导,加大培育著名商标、驰名商标力度,形成注册商标、运用商标、保护商标、管理商标的商标品牌示范基地。

(二)围绕发展壮大新兴产业,形成商标品牌集群。以宏伟区芳烃及精细化工、辽阳县钢铁和有色金属加工、灯塔市佟二堡皮装裘皮加工等产业为重点,通过园区的开发建设,形成产业集聚和产业链。以产业集群为依托,形成商标品牌集群,争取注册商标20件,培育市著名商标5件,省著名商标5件、驰名商标1件。

(三)继续引导装备制造、农副产品加工、矿产建材生产等产业企业提高商标战略意识,整合和盘活现有商标价值资源,做好商标注册和商标战略的宣传工作,提高企业商标知名度,争取注册商标20件,培育市著名商标10件,培育省著名商标6件,驰名商标2件。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销售收入超亿元的新兴高科技企业实行跟踪服务。

(四)围绕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形成特色农村品牌群体。积极开展农产品商标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和集体商标的论证和申报工作。积极发挥品牌促进农业市场化的功能,大力推进农业专业大户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品牌化、产业化经营。支持争创农产品驰名、著名商标,增加农产品附加值。继续扶持已经具备一定规模和市场优势的小北河袜业,刘二堡鞋业、胶条,沙岭床上用品,灯塔服装,太子河花卉等行业提高商标意识,树立自主品牌。争取注册商标20件,培育市著名商标10件,省著名商标2件。对县域工业园区,按照各自特色分类指导,形成品牌牵动的良性工作格局。

(五)围绕推动服务业大发展快发展,实施现代服务业商标战略。引导企业积极推行服务业连锁化、品牌化经营,创新服务产品,促进规模经营,提高竞争能力。新注册服务业商标20件,培育市著名商标5件、省著名商标2件。

(六)围绕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争创国际知名品牌。鼓励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商标的产品出口企业,通过《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协定》和pct(patenet cooperation treaty专利合作条约)申请商标国际注册和国际专利注册,增加商标和专利的国际注册数量,维护企业海外商标权益,促进外向型经济健康发展。引导出口企业商标国际注册3件,定牌加工企业商标注册率达到80%以上。

四、实施步骤和具体措施

(一)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实行政策激励机制。

1.鼓励市场主体加快发展,增加数量,提高质量。支持全民创业,凡国家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入的领域,全部向社会资本开放;放宽市场准入条件,简化行政许可审批项目;引导支持具备条件的个体户登记注册为企业,完善主体治理结构;支持企业做大做强,拥有驰名商标的核心企业注册资本500万元以上,有2个以上子公司,总资本达到1000万元,可申办企业集团。

2.对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省著名商标认定企业的商品和服务,符合政府采购规定的,予以优先采购。

3.驰名商标、省著名商标企业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进行品牌宣传所发生的各种费用,可不受比例限制,计入管理费用。

4.支持金融机构开展商标权和专利权质押贷款业务,鼓励和引导各类金融机构、风险投资、创业投资基金及社会资金加大对商标信息开发利用及商标服务的支持力度。

5.以驰名商标作为企业字号的,冠“辽宁”行政区划不受注册资本、行业、组织形式的限制;驰名商标企业免于年检。

6.对驰名商标、省著名商标企业,在有关资源要素保障方面给予倾斜,在技术改造、技术引进、科研立项、财政贴息等方面优先扶持。帮助有条件的驰名商标、省著名商标企业申请国家的各类政策性基金。对商标国际注册的企业给予适当补贴。

7.市政府对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的企业一次性给予100万元奖励,对省工商局认定的省著名商标并且当年纳税超过200万元的企业一次性奖励10万元(奖励不兼得)。各县(市)区政府对获得中国驰名商标或省市著名商标的企业和有关人员,也要适当给予奖励。

(二)积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鼓励有条件的企业通过自办、联合组建或购买等方式,建立研发机构,推进科技成果和专利技术转化,提升核心竞争力,为实施商标战略提供技术支撑。

(三)促进企业商标价值的开发利用。支持企业以商标为纽带,通过投资入股、质押融资等方式,实现商标价值的转化、利用和提升。引导企业加强商标文化建设,积淀商标的历史文化价值,提高商标的凝聚力。

(四)加强商标无形资产管理。引导企业改制改组和组建企业集团中将商标无形资产的运作和企业有形资产的重组结合起来,实现优势互补。要将国有企业的商标纳入国有资产管理范围,防止企业在经营、转让过程中商标资产的流失。

(五)加强商标专用权保护,完善协作查处机制。建立商标行政执法与司法保护相结合的维权体系。构建区域内、外打假维权机制,为自主品牌开拓省内外、国内外市场提供有力支持。

(六)加强组织领导,完善组织保障机制。市实施品牌战略工作联席会议负责全市商标战略的统筹规划、组织协调、梯队建设、分类指导、舆论宣传、效能监督、考核奖励等工作。各成员单位要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各县(市)区政府也要成立相应机构,将商标战略工作列入目标责任制考核范围,围绕市政府重点工作任务,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具体的工作规划,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加快推进商标战略的实施。

辽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〇一〇年十一月二日

下载关于郧西加快推进人才兴县战略促进经济大发展的调查与思1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郧西加快推进人才兴县战略促进经济大发展的调查与思1.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