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劳模精神职工读本》系统诠释劳模精神
《劳模精神职工读本》系统诠释劳模精神
李丹
2013年4月28日,总书记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的讲话指出:“必须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发挥劳模作用。”“劳模精神,丰富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涵,是我们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2015年4月28日,总书记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的讲话指出:“在前进道路上,我们要始终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汇聚强大正能量。”2016年4月26日,总书记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指出:“劳动模范是劳动群众的杰出代表,是最美的劳动者。劳动模范身上体现的‘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是伟大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宣传劳动模范的先进事迹,号召全社会向他们学习、向他们致敬。”
以总书记关于劳模精神的重要论述为指导,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较全面系统地诠释劳模精神,对于发挥劳动模范引领作用,团结动员广大职工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这个目的,中国工人出版社推出了《劳模精神职工读本》。该书分:劳模精神——永不褪色的旗帜,匠心的永恒呼唤;第二章 爱岗敬业——尽职尽责、精益求精地地做好本职工作;第三章 争创一流——不断超越自我,创造优异的工作业绩;第四章 艰苦奋斗——保持自强不息、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第五章 勇于创新——以锐意进取、求新求变的勇气攀高峰;第六章 淡泊名利——锤炼廉洁自律、遵规守矩的高尚品格;第七章 甘于奉献——培育敢于担当、乐于付出的行为品质。对劳动、劳模和劳模精神的内涵意义和践行劳模精神的途径方法,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阐述,对广大职工学习理解劳模精神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在阐述过程中,贴近工作生活实际来阐述什么是劳模精神,如何运用劳模精神,其中穿插了众多的劳模事迹、轻松易懂的小故事,帮助和启发职工理解劳模精神的深刻内涵,力求具有思想性、理论性、知识性和操作性,并在各节后配以小结、各章后配以讨论题,帮助职工理解和思考劳模精神的内涵,从中得到教益和启示,汲取“精神元素”、“行动元素”和“梦想成真元素”。特别是,读者会感受到许多职工之所以成为劳模,最主要是体现着以“工匠精神”对待所从事的本职工作,匠心独具,勇于创新,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第二篇:有感于《劳模精神职工读本》
有感于《劳模精神职工读本》
鉴山野
2001年,我到局参建的青藏铁路项目看工地,指挥长余绍水陪我同行。由于海拔高而缺氧,人走路时有轻飘飘之感。上车时,手拉扶手稍一用力,好像气都喘不过来。在有各处项目经理和总工参加的会上,我讲了一个小时二十五分钟的话。讲话结束时,一阵难受。随即工作人员引我到氧气瓶旁,仅几十秒时间,顿觉清新。“只有感觉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的理解它”,氧气多么重要啊!当时顿悟:人们容易得到的东西便容易忽略。氧气每时每刻都在无声无息地服务着我们,可我们似乎并没有感觉到它的存在。
今天,当我读到由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向德荣主编的《劳模精神职工读本》这本书时,感到现时代的劳模精神与氧气所体现的精神多么相似啊!
精神,一种强大而持久的力量,虽无形,但充盈天地,贯穿古今。在五千年的中国历史册页中,正是有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包括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和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的薪火相传、不断光大,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建立了新中国,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而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梦想不会自动成真。劳模精神是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虽然社会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劳模精神永不过时。让中国梦早日变成现实,需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劳模精神,让之得以发挥光大。弘扬劳模精神,体现在各个方面,为此,《劳模精神职工读本》以总书记关于劳模精神、劳动精神重要论述为指导,围绕“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及弘扬劳模精神的工作要求,以总概分述、层层递进的方式,论点明确、论据翔实,对劳模精神作了很好的诠释。
第一,阐述劳动、劳模和劳模精神的关系。有了劳动,才产生了劳模,正所谓“劳而优则模”;有了劳模才有劳模精神,这是劳模本能的体现。让读者通过读这本书,加深对劳动、体面劳动、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尊重劳动价值和劳模精神理解,从而进一步认识弘扬劳模精神现实意义,更加自觉地践行劳模精神。
第二,阐述我国劳模及劳模精神的沿革。中国的劳模最早诞生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到今天有近90年历史了。解放前、50年代、60至70年代、80至90年代、进入21世纪以来写劳模精神的时代特色。告诉读者在共和国的光辉历史上,我国各行各业、各条战线像长江后浪推前浪那样,涌现出成千上万的先进模范人物。这样,阅读《劳模精神职工读本》就读出90年来不变的劳模精神。时代的烙印,渗透其中,更增加了书的现实意义。历史永远是现实的出发点。该书在呼唤劳模精神过去需要、现在需要,将来更加需要。弘扬劳模精神,就是在引领,在劳动岗位作出的贡献越大,价值实现也就越多;劳模精神越是普及深入,劳模越是层出不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越是兴旺发达。
第三,阐述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其章节醒目:爱岗敬业——尽职尽责、精益求精地做好本职工作;争创一流——不断超越自我,创造优异的工作业绩;艰苦奋斗——保持自强不息、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勇于创新——以锐意进取、求新求变的勇气攀高峰;淡泊名利——锤炼廉洁自律、遵规守矩的高尚品格;甘于奉献——培育敢于担当、乐于付出的行为品质。作者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有理有据,言之有物,深入浅出,并贯穿着劳模事迹模块和小故事模块增强了书的实践性、哲理性和可读性。
第四,阐述践行劳模精神的途经和方法。笛卡儿认为:“最有用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为了读者学到“最有用的知识”,必须有“关于方法的知识”。该书回答了践行劳模精神的途经和方法,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操作性。各节附有小结、各章附有思考题,可以帮助和启发读者理解、思考劳模精神的深刻内涵,并学会在实际工作生活中践行劳模精神。
作者阐述劳模精神,引经据典,用小故事阐明了大道理。比如“懂得低头才能出头”的故事、“一篓活鱼和一根鱼竿”的故事、“抢救离出口最近的那副画”的故事、“只挑一个石头”的故事、“问题是什么”的故事、“吹走空肥皂盒”的故事等等。我上青藏线时曾悟出幸福的内涵:“当一个人的合理欲望(比如氧气)能得到最大限度满足的时候就是幸福。”在此书中,我找到了对应的公式:幸福=效用/欲望。
作者阐述劳模精神,语言鲜活、充满哲理,画龙点睛、发人深省。比如,谈定位:引用了“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人生没有如果,只有后果和结果”;“人生没有彩排,每一个细节都是现场直播”。谈敬业:“把敬业变成习惯”;“形成敬业的气场,需要三靠。一靠领导拢‘气’,二靠工作任务聚‘气’,三靠机制强‘气’”。谈合作:“沟通是合作的核心”。谈淡泊名利:“淡泊名利,就要做到心不动于红利之欲,手不伸于物流之诱,目不炫于七色之惑”。活得太累的人“太看重位子,总想着票子,倒腾着房子,假充着君子,思谋着裙子,总划着圈子,放不下架子,撕不开面子,眷顾着孩子,常装着孙子”。谈修养:“克制是必须的修行”;“欲少智慧多,心宽忘屋窄”;“降低欲望的高度,就是提高了幸福的程度”;“慎初、慎独、慎微”;“知足、知止、知耻”;“失小节之时,也就是毁大节之始”。谈成功:“追求最优需要坚持,需要量变到质变的积淀”;“成功的秘诀,一是学会奋斗,二是学会一直奋斗,三是学会在逆境中奋斗”。谈学习:“要树立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在学习中生活、在生活中学习的理念”;“学习是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工作是学习的延伸和深化”。
我们的社会,就像渴望新鲜氧气那样呼唤着劳模精神!
2016年6月12日
第三篇:劳模精神
劳模精神
劳模是劳动者;“劳模”成绩贡献突出;“劳模”也需要社会对他们劳动的承认和对其价值的尊重。“劳模”们流血流汗,可我们不能让他们再流泪,他们之于祖国的贡献何其大也,我们有什么理由让他们在内心黯然哭泣呢?我们又怎能遗忘他们呢?由于时代不同,政治、经济环境也不同,以往的“劳模”没有被如今的时代和社会大众广为接受,这里面存在着一个价值标准的问题。笔者认为,对于这些“劳模”,我们应该永持感恩之心、敬重之意,更要给予他们一定的回报。这样的回报不能仅限定于“救济”,从制度上建立起恰当、合理的回报形式方为根本。
“劳模”是各行各业中具有实干精神、创新精神的劳动者的荣誉称号,是与时俱进者的象征。评选劳模就是要将这种实干、创新精神树立为一种社会新风尚,转化为其他劳动者学习的榜样、典范,从精神上激励全体劳动者作时代的楷模、国家的栋梁、拉动经济、社会健康和谐发展的“老黄牛”。
当选劳模意味着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劳动、精力和青春,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在琐碎的工作中留下鞭策他人的精神财富,用一仓吃不尽的精神食粮,来传承社会主流文化,弘扬中华民族不怕吃苦、敢于奉献、善于创新的劳动美德;当选劳模意味着在以后的工作中要更加努力,以昂扬的斗志和饱满的热情,踏踏实实地奉献在自己“清贫”的工作岗位上,作身边人的楷模;当选劳模意味着不求私欲名利,只求付出和奉献,不求回报宣扬,只求默默无闻;当选劳模意味着更加一如既往地做先进生产力发展方向上的“排头兵”
不管是哪个行业、那一阶层的劳动者,只要冠冕劳模这一称号,就要守得住清贫,不为鲜花和掌声所诱惑、动摇。人民劳模人民选,人民评选出的劳模,身上浓缩的是一种进取不懈的时代精神,体现出的是一种实干与创新相结合的民族精神,折射出的是一种奋发图强、勇立潮头的劳动精神,最终留给人们的是一仓世世代代用不完的精神食粮。
劳模就是动力,就是精神。新形势、新任务面前,劳模就要扛上比常人更重的负担,顶起比常人更重的责任,代表有责任感、使命感、压力感和紧迫感的工人阶级,紧握时代前进的脉搏,把这种动力、精神更积极地体现在实际行动上,用行动带动人,用精神感化人,引导和鞭策更多的劳动者锐意进取,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
从劳模的产生方式看,既有名额限制,又无量化标准,从上到下各级都是行政手段多于公众意识,所以,无论什么时候,无论什么行业,评选先进、劳模,当选的领导总比群众多。这也是现在劳模的认知度下降的原因之一。还有,对劳模各种待遇的资金来源,多是各级工会或财政支付,是纳税人的钱。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国家的名义给这些劳模的奖励,能起到本来意义上的作用吗?用什么标准来衡量呢?所以,把现在的劳模的荣誉和待遇脱钩,从精神文明角度看,也是对劳模的一种考验。因为真正的劳模,不应当是为了物质待遇而工作的。而国家不给劳模过多过繁的物质待遇本身,就增加了他们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信誉度。
“劳模”及“劳模精神”再次被提及、被热议,这本身就是社会大众对“劳模精神”回归的一种渴望,这也说明了“劳模精神”之于社会发展的重大作用和意义。不管时代如何变迁,社会如何变革,“劳模”是必要的,“劳模”群体的精神象征意义也是深远的。
劳模就生活在我们身边,我们身边劳模无处不在。
在我心中,劳模的形象是光鲜的,站在讲台,在万众瞩目和喝彩下领奖,身披红花,脸上露着喜悦的笑容。他们是一个耀眼群体,他们是一些默默奉献,把一切献给事业的人,是一些勤奋工作一丝不苟的人,是一些对工作精益求精、出色履行自己职责的人,在他们身上体现出来的是“劳动光荣”的神圣使命感,折射出来的是时代精神,他们是我们共和国的脊梁,是引领人们奋勇前进的旗帜,提起他们会使人们获得无穷无尽的动力,鼓舞人们去克服困难,夺取辉煌。但是走下领奖台的他们,实际工作生活中的他们,为此也付出了艰辛的劳动。
全国邮电系统劳模——罗淑珍,听了她的先进事迹,对自己触动很大。罗淑珍报告会上讲述了1951年的一天:北京市招考投递员她就去报了名,一考试就被录取,领导问她想干什么,她立即回答,服从分配,要干最累的工作,领导分配我当投递员并征求意见,她豪不犹豫、满口答应,从此,就和投递工作连在一起,从这时出发构建起了劳模罗淑珍职业生涯的基础。我们每一个邮政工作人员,都要从最基础、最深刻的点上找准自己爱岗敬业的切入点,没有这样一个切入点,就构建不起自己职业的坐标,没有这样一个坐标就没有方向,就没有动力。我常想劳模所从事工作在邮政行业并没有太大的差别,为什么有的人会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有的人却不能很好地履行好岗位职责,岗位一样,外部环境一样,结果却不一样。之所以有这样的差别就是起点的不同,这个起点不在外部,而在自己的心中,是自己对整个职业生涯最初的确定。我们学习劳模,就是要在自己心中树立一种信念,一种理念,并坚持不懈地为此而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职业结出丰硕的成果。
罗淑珍劳模事迹在我心里引起触动还有一点,就是当一个人把自己的职业溶入到一个事业中,那么这份职业带给她的就不是单纯的岗位,而是自身心灵的一种升华。罗淑珍同志是这样说:每天骑车送信都要经过天安门,感到很光荣、很自豪,心里一直牢记着“人民邮政为人民”的宗旨,心里充满了使命感、责任感,感到这是一份多么有意义的工作。就这样简简单单的几句话,说出了一个非常深刻的道理,我们每一个人都要从事一种职业,如何在履行职责中获得乐趣,关键在于自身是不是将职业与一个时代的主流精神结合起来,只有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出色的工作,充实的生活,从而构成像罗淑珍劳模这样的生活基调。这给我们这些年轻的邮政职工的心里留下了更多亮丽的风景线。“人民邮政为人民”是罗淑珍从事邮政工作的座右铭,也是她勤奋工作责任意识的来源,她对每份邮件都倾注了自己深深的感情,她是用心在工作,这是我们每一个邮政职工要学习关键点。
我最敬佩罗淑珍同志还有一点就是她创新精神,罗淑珍同志在投递中由于非常重视每一个细微处,使她具有了敏锐的职业观察力,她从准确投递每一个邮件入手,发明了许多新的投递方式。罗淑珍同志的“喊信”方式都与众不同,既准确又亲切,很有吸引力,让用户一听如沐春风。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效果就是罗淑珍同志心里装着每一封信,每一个用户,急他们所急,想他们所想。这样一种极其简单工作方法,她也倾注了心血,做出了创新,她真是一位使每一个邮政职工在工作中获得动力的榜样,她的形象在我心中永远是高大的。
从细微入手,从点滴做起的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这三点是我学习罗淑珍劳模精神后,在心中触动最深的。这三点不是空洞的,在罗淑珍同志那里都有着非常具体,非常实在的内容,罗淑珍劳模在我心中有着永久的魅力,根源就在这里。因为这三点使她可亲、可近,是实实在在的劳动模范,也是可以学到手的宝贵财富。我想我们每一个职工都向罗淑珍那样勤奋的工作,我们的邮政事业一定会可以更加繁荣,我们邮政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第四篇:学劳模精神
学劳模精神,走好人生路
劳模劳模,或许在大多数人看来劳模离我们很远,或许是毫不相关,至少我在进入大学前劳模对我来说就像是新闻里的一个词,会经常听到但会一笑而过。然而当进入大学后的一次学劳模活动才让我发现我对劳模的认识是多么浅薄。劳模是这个时代的领跑者,他们走在了所有人的前面,他们的精神也是,学劳模精神可以帮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使我们的在人生路上可以少走弯道。
为我们上课的是吴尔愉老师,是一位被国家评为优秀劳模的空乘服务员。当她走进教室的时候我们感受到了一种美丽,是一种让人忽略其年龄的美丽,我完全看不出她已是46岁的人,当时就觉得她比在她这个年龄层次的绝大多数人都活得精彩,活得出众。接下来的一个多小时里她为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我觉得这一课对我产生巨大的影响,甚至可能影响我的一生。
她首先教会我们要笑对生活,刚与我们见面的时候她就在微笑,她的微笑在给我们一种如遇春风的感觉的同时还有一种从容不迫的感觉,就好像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与挫折她都可以从容面对,世上根本没有任何事可以难倒她,在与我们会面的一个小时内她一直保持着这种笑容,正如她自己所说的生活不可能事事如意,既然你避不开那些不如意的事,那还不如以微笑去面对一切。虽然以前我也听过类似的话,但多半是不以为然,认为当困难与挫折降临时心烦还来不及呢那还有心情去微笑面对,但直到见到了吴尔愉老师我才明白既然无法躲避困难与挫折那还不如以一个好的心态来面对困难与挫折的洗礼,也就是用微笑来面对生活,面对生活中的一切。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吴尔愉老师并没有同我们将一些深奥的大道理,而是教我们该如何站、如何坐、如何蹲、如何与各种不同的人说话、在各种宴会饭局上应如何运筹自如,彬彬有礼,并亲自示范了一些动作,我很感谢她并为用一些大道理来搪塞我们,而是教会我们如何待人接物,这些东西是学校里的老师不会教我们,但走向社会一定会用到的。我从中学到了不管你做什么事都必须现学会如何做人,毕竟我们是在社会中不可能不与人交往,除非你与世隔绝从此生活在深山老林中。她所说的一些特定场合的礼仪有很多是我以前所不知道的,但她用她的一些亲身经历告诉我们在生活中的很多时候细节往往决定一切。
劳模是走在时代前端的人,但劳模也是人,也会为生活家庭乃至工作而烦恼,只不过他们可以很好的处理好这三方面的关系,而很多时候他们只是认认真真从一点一滴小事做起,踏踏实实工作,老老实实做人,这就是我们应学习的劳模精神。
学劳模精神,走好人生路是我们学习劳模的最终成效。
第五篇:弘扬劳模精神
弘扬劳模精神,谱写校园文化建设的新篇章
【摘要】校园文化的建设任重而道远,我们将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目标,引导少年儿童牢固树立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观念;努力学习劳模“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薄名利、甘于奉献”的精神,积极推动学校发展、促进校园文化的良性发展,基本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优良风尚!【关键字】劳模精神 校园文化建设
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梁启超曾说过:“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他们的身上有没有理想与追求直接关系到党的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兴衰成败,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丽中国梦能否实现。劳模精神是劳动模范体现出的精神。具体来说,包括了劳模那种坚定理想信念、以民族振兴为己任的主人翁精神;那种勇于创新、争创一流、与时俱进的进取精神和开拓精神;那种艰苦奋斗、艰难创业的拼搏精神;那种淡泊名利、默默耕耘的“老黄牛”精神和甘于奉献、乐于服务的忘我精神;那种紧密协作、相互关爱的团队精神。劳模精神正如一盏明灯,指引着青少年前进的方向。因此,弘扬劳模精神,以劳模精神引领校园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让劳模精神走进校园,成为青少年成长成才的精神动力。让劳动模范与学生“零距离”接触,感受劳模精神,引导青少年崇敬劳模、学习劳模,崇尚劳动、热爱劳动。以弘扬劳模精神丰富校园文化内涵建设,把劳动创造美好未来的精神理念植根于青少年的思想建设中,鼓励他们学有所长、学有所用。开设劳模讲堂,让劳模走进学校、课堂,讲述自己的成才故事和亲身经历,让青少年学生以劳模为榜样,坚定学习信念,树立远大理想,把个人梦想与中国梦有机结合,在成就自我的同时为国家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二、让劳模精神发挥延展效应,成为师德建设新的推动力量。将“劳模精神进校园”活动,与青蓝工程、师德先进评选表彰等活动有机结合,倡导教师学习劳模、争当劳模,进一步提升教师爱岗敬业、奉献事业的精神境界,把追求理想、塑造心灵、传承知识当作职业生涯的最高追求,关爱每一名学生,以真情、真心教育和影响学生,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和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引路人。
三、让劳模精神成为党员干部勤政廉洁教育的新要求。把劳模精神作为勤政教育的重要内容。结合当前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倡导学校党员干部带头发扬劳模精神,出实策、鼓实劲、办实事,不图虚名,不务虚功;自觉抵制教职工反映强烈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以身作则带领教职工把各项工作要求落到实处。
四、让劳模精神推动教育事业向更高水平迈进。
按照“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工作要实、做人要实”的要求,以“劳模精神进校园” 活动为载体,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为党干好事业,为民树好形象。要大兴实干之风,把实干作为一种品格、一种追求、一种作风,真正把实干体现在抓学校发展、抓课堂改革、抓服务师生上,体现在摸实情、谋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上,使各项工作和业绩经得起群众检验。
校园文化的建设任重而道远,我们将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目标,引导少年儿童牢固树立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观念;努力学习劳模“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薄名利、甘于奉献”的精神,积极推动学校发展、促进校园文化的良性发展,基本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优良风尚!
【参考文献】
1、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2、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