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专访山东省青岛聚裕农机合作社理事长于兵初
三次转身成就行业先锋
——专访山东省青岛聚裕农机合作社理事长于兵初
“加快农业的组织和制度创新,在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基础上,着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着力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当记者看到农业部部长韩长赋的这番话时,不禁眼前一亮:在促进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中大放异彩的农机合作社,不正是韩部长所说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吗?
目前,农机合作社已逐步发展成为农业机械化作业的主力军,在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和社会化服务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那么,农机合作社这一群体为何会发挥出如此重大的作用?它的发展有何规律可循?它的未来又将是什么样的走势?
作为山东省农机合作社的典型代表,山东省青岛聚裕农机合作社(以下简称为聚裕合作社)在2013年入选全国农机合作社示范社,在由农机360网举行的第四届“精耕杯”品牌评选活动中又斩获“创新示范合作社三十佳”这一殊荣,它的发展或许能够为我们带来一些启发。近日,记者采访了这家合作社的理事长于兵初,请他为我们谈谈聚裕合作社的发展之路。
弃城返乡,出租车司机变身农机手
于兵初表示,进入农机行业连他自己都没想到。“我原来在市里开出租车,起早摸黑干一年的话能赚五万块钱,”于兵初说道,“2000年以后,市里的出租车生意每况愈下,我打算转行做点小本生意,一直没找到合适的机会,后来听一个亲戚说小麦收割机效益不错,一年干上20来天就能挣三四万块钱。”
起初于兵初并不相信这件事,还把它当成笑话跟别人调侃,没想到人家说确有其事,于兵初仍然半信半疑,经过多方了解才知道此言不虚。原来,每到麦收时节,农机手就驾驶小麦收割机转战各小麦主产区,前前后后能忙上20多天,虽然辛苦,但也确实能挣到钱。
于兵初心动了,20来天挣三四万,那一年剩下的300多天随便干点啥也比在市里开出租车强啊!于是,于兵初果断把出租车卖掉买了台小麦机,从市里杀回了乡下,这一年,是2003年。购机当年于兵初就跟当地的老机手一起奔赴安徽、河南展开跨区作业,在短短20多天的时间里就赚了3.7万!
“是小麦收割机给了我信心,让我相信农机也可以挣大钱!”尝到甜头的于兵初在随后几年的时间里又购进了多种农机,成为当地远近闻名的农机大户。为更好地开展跨区作业,于兵初还发起成立了青岛聚裕农机合作社并担任理事长一职。合作社成立后,积极开展跨区作业,社里的每个机手都赚了钱。
土地托管,农机手变身成“保姆”
然而,随着收割机市场保有量越来越大,跨区作业的生意渐渐困难起来。如何才能开辟新的收入来源?于兵初一直在思索。鉴于聚裕合作社农机种类全、数量多,当地农机局建议于兵初进行土地托管,“土地托管不仅可以保障合作社和农机手的收入,还可以降低农民的种植成本,减轻农民的劳动负担,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对于农机局的建议,于兵初也非常认可。2009年,聚裕合作社开始进行土地托管。于兵初介绍道,聚裕合作社的土地托管主要分为两种类型:半托管和全托管,所谓半托管就是农民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不同的服务类型,全托管就是为农民提供一条龙服务,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保姆式”服务。
为更好地开展土地托管、提高托管质量,于兵初成立了小麦抢收大队、玉米抢收大队、机械耕种大队、运输大队和田间管理大队等五个农机大队。目前,合作社的土地托管面积已经达到12660亩,“把土地交给我们,农民省心、省事、省钱,合作社则可以获得稳定的收入,农机手也有活干,是个多赢的合作。”
“现在,土地托管收入已经成为合作社三大收入来源中最稳定、数额最大的一项,”于兵初对记者说道,“从2011年到现在,我们合作社跨区作业的面积减少了一半。为了保证托管土地的作业质量,我们打算从明年起停止跨区作业这项服务。”
进军流转,“保姆”变身为农场主
鉴于土地托管的种种优势,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把土地交给合作社打理,选择全托管的人也越来越多。“后来有的农民直接找到我,说自己没有时间、没有精力种地,希望我把地包下来,一年给他几百块钱的承包费。”于兵初笑着说道,聚裕合作社流转的第一块土地就是这样得来的。
2012年9月,聚裕合作社开始大规模土地流转。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合作社流转的土地已经达到731亩,并且大都集中连片。合作社在这些土地上种植了小麦和玉米,小麦主要供应当地的面粉厂,玉米主要销往周边的养殖场,完全不用担心销路问题。
于兵初表示,合作社从土地流转方面获得的收益更为可观:与半托管相比要高出一倍以上,与全托管相比也明显高出一筹。“从长远来看,土地流转是大势所趋,我们现在的全托管服务就是为以后的土地流转做准备的。”
普通粮食作物的收益毕竟有限,为了提高单位面积的产出,于兵初在土地流转的第一年就种了十多亩经济价值更高的黑小麦。于兵初介绍道,黑小麦的蛋白质、维生素含量远高于普通小麦,它的面粉价格也远高于普通小麦的面粉价格,因而经济效益极为明显。
于兵初并没有盲目扩大黑小麦的种植规模,“现在都是我自己联系超市、企事业单位和蛋糕厂,销路还不是特别稳。如果销路打开的话,我打算把黑小麦的种植面积扩大到二百亩。”
通过采访我们发现,聚裕合作社在发展过程中,始终立足当下稳扎稳打,既不保守,也不冒进,能够准确把握每一次发展节点的变化,稳健、明智的发展策略最终成就了一个全国农机合作社示范社。作为这一合作社的理事长,于兵初善于把握每一次机会,通过三次踩在政策节点上的华丽转身,于兵初从一个普通的出租车司机蜕变为全国农机合作社示范社的理事长,这种转变令人钦佩。我们希望中国能够涌现出更多于兵初式的农民,如此何愁农业不强、农民不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