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肃州区打造国际明星城市好成绩、好思路、好做法汇报材料
肃州区打造国际明星城市好成绩好思路
好做法汇报材料
尊敬的杨主席、各位领导:
大家好!肃州区是酒泉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我市对外展示形象的重要窗口。近年来,在市级四大班子的坚强领导下,肃州区牢固树立‚管好城市,服务大市‛的工作理念,紧紧围绕‚城市管理是最大的民生工程‛这一核心目标,不断加快城市管理体制创新,加大城管基础设施投入,有机延伸城市管理覆盖范围,着力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积极探索适合我区实际的城市管理模式,逐步走出了一条管理体系完善、执法行为规范,科学化、数字化、精细化的城市管理道路。今年以来,按照市委市政府构建富裕、文明、和谐、幸福酒泉的总体目标要求,肃州区将城市管理工作于全面打造国际明星城市有机结合,创新管理思路、提高管理标准,以巩固发展城市管理体系为支撑,以广泛实施年度城市改造、整治项目为抓手,吹响了肃州区全力打造国际明星城市的号角。现将有关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健全体系促创新,建立完善大城管工作格局
肃州区城市管理体系建设突出科学、高效、特色3项重点,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有肃州区城市管理委员会,区四大班子亲自领导,为城市管理工作顺利开展提供牢固的组织保证;加快城管队伍建设,区城管执法局、城管各部门、各社区、城郊各乡镇成立有高素质专业执法队伍,科学规范进行城管执法,为城管委有效行使城市管理执法权提供坚强的后盾和完善的法制保障;明确责任分工,将城市管理权限根据区属各部门职责进行科学下放,为实施城市网格化、扁平化、精细化管理奠定坚实基础;建立城管监督体系,实现城市管理权与城管监督权的分离,建立‚三二一‛、‚十三一‛巡查机制,将城市管理监督职能渗透至城管每个角落,为实现精细化管理提供充足的动力;建立城市管理‚日检查、周评比、月通报、年考核‛的管理机制,充分调动城管责任单位的积极性,紧密联系城管责任单位,为全面构建大城管工作格局创造条件。截至目前,由20个社区、17个区属部门、6个城郊乡镇组成,涵盖城乡环境卫生管理、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市容市貌及村容村貌管理、交通秩序管理、客运服务管理、市场环境管理、城市环境保护、文化娱乐场所经营管理、居民小区物业管理、城市供热管理、‚门前三包‛管理、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地名管理等13个重点领域,重点工作城管委统一安排部署、城管部门协调联动、市民广泛参与的‚大城管‛工作格局已经形成。
二、突出重点抓整治,全面打响肃州城市形象塑造三大攻坚战
按照市委、市政府打造国际明星城市的总体部署,肃州区对照国际明星城市各项指标结合辖区城市环境现状,制定年度城市改造方案,于2月28日召开全区市容市貌暨城乡结合部环境整治动员大会,正式打响市容市貌综合整治、城市园林绿化和城乡结合部环境集中整治三大战役,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一是着力实施市容市貌整治。加强城市环境卫生管理,突出背街小巷、小区楼院、商贸市场、公厕、广场等薄弱区域的清扫保洁工作,延长日常保洁作业时间,累计清除卫生死角3万余处,清理建筑垃圾2000余吨。加大城区野广告清理力度,创新清理方式方法,累计清理各类楼道广告、地面广告、墙体广告18万余条。强化‚门前三包‛责任制落实,以街道、楼院为基础,以单位、商业门店为基准划分单元网格,实行‚门前三包‛责任包干制,累计拆除道路水泥斜坡2千余个,规范门前卫生不洁、秩序混乱等现象1.6万余次,门前三包责任落实率达到99%。全面推进交通秩序整治,着力破解重点路段、城郊出入口、商业街机动车、非机动车乱停乱靠、随意调头、三轮车违规驶入等交通管理难题。重点开展摩托车专项集中整治和两条线(祁连路和飞天路)交通秩序专项整治活动,依法查处规范违规停车1500余起,查处无证驾驶、醉酒驾车、超员、违反禁令标志等违法行为1400余起,城区交通秩序得到较大改善。进一步加强客运服务管理,开展以提高服务质量、规范经营行为、树立行业形象为中心的集中整治活动,切实纠正客运服务行业欺客宰客、服务态度恶劣、车内卫生不洁等现象50余次。全力改善市容秩序,完成投资1500万元,将城区21条严管街、8条道路沿线列为重点区域,集中对户外广告、违章建筑、占道经营等行为进行整治,累计清理马路市场12处、不符合标准的户外广告160余块,依法取缔占道经营、乱摆乱占摊点350余个,粉刷祁连路、酒嘉路等4条路段456家建筑物围墙。同时,配合市上实施祁连路、酒金路等路面改造工程和热电联供管网铺设工程,城市环境面貌得到显著改观。二是着力开展年度园林绿化工作。重点组织实施了城市园林绿化、城乡结合部和城市出入口、工业园区三大绿化工程,累计投资1.2亿元(含社会投资),栽植各类苗木120万株,新增绿化面积120万平方米,栽植苗木、新增绿化面积和投资金额指标,均同比增长100%以上。市区机关干部人均植树达到40棵。其中,城市园林绿化工程完成投资750万元,改造公共绿地5.62万平方米,新建道路绿化带2公里;城乡结合部和城市出入口完成投资2500万元,实施了连霍高速公路出入口两侧、酒西苗圃、城市东入口等地段34.9万平方米的绿化工程;工业园区绿化完成投资6000万元,实施了东洞滩光电基地16公里行道树、西郊工业园区3.3万平方米特色景观带等重点工程。三是着力展开城乡结合部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完成投资3000万元,采取‚清、拆、建、围、绿、刷、整、配、管‛等9项措施,围绕酒火路、祁连路、金泉路、国道沿线、高速公路出入口等8条道路周边的75处重点区域,组织开展了较大规模的综合整治活动,清理垃圾死角1000余处,清运建筑、生活垃圾3000多吨,拆除改建围墙10多公里,有效提升了城乡结合部环境档次,预计6月底可基本完成整治任务。
三、创新思路强机制,努力打造国际明星城市
肃州区城市管理层面打造国际明星城市的总体思路是:积极应对城市管理复杂性的特征,以建立完善政府统一调度,部门协调联动,管理监督职能分离的大城管工作体系为牵引,以不断提高市民素质,切实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全面提升城市形象,努力打造宜居、文明、生态、幸福肃州为目标,加快市政建设步伐,提高城管执法效能,延伸城市管理触角,建立整治活动不间断,城市管理标准不降低,狠抓薄弱环节投入不放松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探索性地走出一条经营城市事事有人管,处处有服务,全民共参与的具有肃州特色的城市精细化管理道路。
1.规范城市管理,提高城管工作效率。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破解城市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认真履行城市管理职责。在城市管理中坚持‚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效能管理‛,在城管执法工作中做到‚既要城市‘脸面’,也顾百姓‘饭碗’‛。牢固树立城市形象塑造与地区经济发展相同步的城市管理理念,按照‚整洁、优美、宽松、安全、有序、和谐‛的目标,在提高城市品味,提高环境质量、提高市民素质中求突破,在‚绿化、亮化、美化、净化‛上下功夫,确定‚以人为本、疏堵结合、宽严适度、教育为主‛的城管执法目标。努力做到以素质提升促管理规范化,采取抓督办、抓考核、抓推广和重表彰分步实施的方式,围绕队伍建设全面推进规范化建设,使城管执法系统逐步达到统一编制、统一装备、统一制度、统一培训、统一执法、统一办公场所标识‚六个统一‛。推行网格化执法责任制,建立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奖励机制,建立城管周例会、月例会制度,每周由城管办召开专题会议,协调解决城管工作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以及职责不清、容易相互推诿扯皮的问题。城管委每月召开城管工作例会,研究部署城管重点工作,明确落实跟办单位、完成时限及标准,并跟踪督办落实情况。部门联动查处违法建设长效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明确部门职责,多法并用,多部门联合,确保城管执法工作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2.不断加大投入,配套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城市管理资金多元化投入机制,多渠道筹集城市管理和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把城市管理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形成以政府为主体、各类资本广泛参与的资金投入机制。按照先急后缓、市场化运作的原则,加快城区停车场、集贸市场、垃圾转运站等设施配套建设,切实解决马路市场、城区停车难、垃圾清运等问题。加强环卫园林设施建设。加强城郊6乡镇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城市精细化管理标准,建设垃圾中转站,规范设置果皮箱、垃圾收容器,配备垃圾收集车等设施设备。
3.加强监督管理,改善城乡环境卫生面貌。着力实施‚净‛化工程,进一步强化城区及城郊结合部清扫保洁作业时间、作业质量标准、作业任务的督促检查与落实,全面清除卫生死角,清理生活、建筑垃圾,时刻保持环境卫生干净整洁。按照条块结合的原则,强化城区背街小巷、居民小区环境卫生,消除城区主街道同背街小巷环境卫生面貌‚两张皮‛的现象。全面落实城郊结合部纳入城市管理的制度机制和保障措施,实行专人清扫、分层收集、集中清运、统一处理的日常管理机制,严格按照保洁路面标准,实现环境卫生‚五无四净‛目标,切实改变城郊结合部环境面貌,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4.创新管理机制,全面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坚持属地管理原则,切实抓好‚门前三包‛工作的组织、检查、考核及评比,由工商、执法等部门配合街道社区实行每两周一次的日常监督检查,把‚门前三包‛与个体门店经营户日常管理相结合,对责任不落实或落实不到位的经营户,限期进行停业整顿。开展‚门前三包‛创先争优活动,激励沿街企事业单位、社区民间组织等积极参与城市管理,实现市容管理与社区自我管理有效衔接,与企事业单位依法自治良性互动。建立城市绿线控制制度,禁止沿街门店占用绿化带经营,取缔绿地周边的马路市场,规范城中村临街面经营范围,限制不具备条件的临街店面经营洗车房和餐饮业,逐步建立门前绿化美化的长效机制。
5.开展集中整治,切实改善市容环境面貌。着力实施城区路段精品街创建工程、野广告治理净化工程等市容监管‚五大亮点工程‛,不断提高市容市貌水平。按照退路入室、清路治乱、用路有序、还路于民的思路,实施‚畅‛通工程,继续开展街巷环境综合整治,在城区主要地段规划建设便民集贸市场,引导沿街摊点‚进厅入市‛,切实解决占道经营和乱搭乱建等难点问题。在城区道路合理施划停车位,在主要地段规划建设停车场,切实解决城区机动车辆停放问题。巩固提高城乡结合部环境整治成果,深入开展制止违法建设专项整治活动,建立违法建设信息库,加大分类制违、重点拆违力度,完善查处和制止违法建设行为工制机制,彻底遏制‚城中村‛乱搭乱建势头,切实改善‚城中村‛环境面貌。
6.树立精品意识,提高城市园林绿化水平。着力实施‚美‛化工程,在打造城市景观,塑造城市形象上下功夫,实施一批示范效应强、景观变化快、带动作用大的特色项目,提升城市品味和影响力。以酒嘉城际公路建设为依托,整体绿化飞天路城区西入口段,建设沿线景观长廊。加大规划建绿力度,严格控制建筑红线后退距离,通过见缝插绿和规划布绿,多渠道增加城区绿化面积,引导有条件的单位和小区,拆除沿街面的实体围墙,实现绿化资源共享。加大庭院绿化监管力度,探索建立城市绿化多元投资新格局,营造政府绿化、社会绿化、全民绿化的良好氛围。
7.强化日常监管,规范城市物业管理服务。研究出台物业管理细则,健全完善供水、排水、供热等管理办法,物业小区的供水、供热、供电由小区物业统一管理。加强物业企业督促检查,规范物业收费、服务等行为,切实提高物业行业服务质量。采取领导包抓、按片负责、挂件销号、限期办理、跟踪落实等措施,加大物业矛盾纠纷调处力度,着力解决小区水电价格过高、物业行业税负过重、司法渠道不畅、设施维修责任主体缺位等问题。加强物业小区管理,重点在配套基础设施、清理卫生死角、绿化美化环境上下功夫,努力为居民提供宜居环境。
8.健全完善制度,建立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健全完善数字化城市管理体系,加快建立‚三网合一‛数字化城管网络平台,形成全方位、高效率运行的城市管理模式,推进城市管理数字化、科学化和网络化进程。严格落实‚日检查、周评比、月通报、年考核‛管理考评机制和‚三二一‛、‚十三一‛日常巡查制度,落实城市扁平化管理措施,健全完善城管统筹监察、执法全力主抓、部门协同联动、城管进社区、全民参与的大城管工作格局,不断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建立综合执法与市民信息交流平台,逐步形成依法管理、全面覆盖、综合执法、一专多能、部门协作、上下联动的城市管理执法新体系。积极创造条件,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宣传教育等多种手段拓展城市管理的广度和深度,做到了城区与城乡结合部、治标与治本、整治与疏导并举,努力建立管理严格、规范有序、结构合理、开放透明、高效运行、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
第二篇:肃州区打造国际明星城市实施方案
肃州区城市管理范畴建设国际明星城市
实
施
方
案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市第三次党代会和城市建设工作会议精神,深入推进我区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我区国际明星城市建设步伐,推动全区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实施意见》,结合我区城市管理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城市管理复杂性特征,以建立完善政府统一调度,部门协调联动,管理监督职能分离的大城管工作体系为牵引,以不断提高市民素质,切实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全面提升城市形象,努力打造宜居、文明、生态、幸福肃州为目标,加快市政建设步伐,提高城管执法效能,延伸城市管理触角,建立整治活动不间断,城市管理标准不降低,狠抓薄弱环节管理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探索性地走出一条经营城市事事有人管,处处有服务,全民共参与的具有肃州特色的城市精细化管理道路。努力打造定位明确、功能完善、特色鲜明、服务优化的国际明星城市。
二、发展目标
城乡环境改善提升阶段:准确把握‚做美城市‛的深刻内涵,坚持市容形象提升、园林绿化建设、城乡环境改善三方面任务整体推进的原则,通过整治建设,着力实施一批城市形象塑造工程,重点解决一批城市管理难点问题。使城市基础设施完善率,城市绿化覆盖率,城市化率等指标明显提升,城市人口承载力逐渐增强,区位发展优势日益突出,城市发展特色逐步彰显,人居幸福指数显著提高,为实现全区经济、社会、文化转型跨越发展提供良好的宜居、宜商环境。
精细化管理体制机制完善阶段:紧密结合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突出科学、高效、特色3项重点,加强城市管理组织领导,加快城管队伍建设,推进城市扁平化管理,深入城市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强化市民文明宣传教育,逐步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使城市管理范畴逐渐延伸,管理效率大幅提升,管理标准不断提高,管理方式更加科学,市民文明素质显著提高。
三、主要任务
1.规范城市管理,提高城管工作效率。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破解城市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认真履行城市管理职责。在城市管理中坚持‚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效能管理‛,在城管执法工作中做到‚既要城市‘脸面’,也顾百姓‘饭碗’‛。牢固树立城市形象塑造与地区经济发展相同步的城市管理理念,按照‚整洁、优美、宽松、安全、有序、和谐‛的目标,在提高城市品味,提高环境质量、提高市民素质中求突破,在‚绿化、亮化、美化、净化‛上下功夫,确定‚以人为本、疏堵结合、宽严适度、教育为主‛的城管执法目标。努力做到以素质提升促管理规范化,采取抓督办、抓考核、抓推广和重表彰分步实施的方式,围绕队伍建设全面推进规范化建设,使城管执法系统逐步达到统一编制、统一装备、统一制度、统一培训、统一执法、统一办公场所标识‚六个统一‛。推行网格化执法责任制,建立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奖励机制,建立城管周例会、月例会制度,每周由城管办召开专题会议,协调解决城管工作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以及职责不清、容易相互推诿扯皮的问题。城管委每月召开城管工作例会,研究部署城管重点工作,明确落实跟办单位、完成时限及标准,并跟踪督办落实情况。部门联动查处违法建设长效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明确部门职责,多法并用,多部门联合,确保城管执法工作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2.不断加大投入,配套完善基础设施。建立健全城市管理资金多元化投入机制,多渠道筹集城市管理和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将城市管理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形成以政府为主体、各类资本广泛参与的资金投入机制。按照先急后缓、市场化运作的原则,加快城区公厕、停车场、集贸市场、垃圾转运站等设施配套建设,切实解决如厕难、停车难、清运难等问题。加强环卫园林设施建设。加强城乡结合部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城市精细化管理标准,建设垃圾中转站,规范设置果皮箱、垃圾收容器,配备垃圾收集车等设施设备。
3.加强监督管理,改善城乡环境卫生面貌。着力实施‚净‛化工程,进一步强化城区及城乡结合部清扫保洁作业时间、作业质量标准、作业任务的督促检查与落实,全面清除卫生死角,清理生活、建筑垃圾,确保早上7点至晚上22点期间城区环境卫生干净整洁。按照条块结合的原则,强化城区背街小巷、居民小区环境卫生,消除城区主街道同背街小巷环境卫生面貌‚两张皮‛的现象。全面落实城乡结合部纳入城市管理的制度机制和保障措施,实行专人清扫、分层收集、集中清运、统一处理的日常管理机制,严格按照保洁路面标准,中心城区基本实现‚七无‛目标,即无违章搭建,无乱张贴、乱涂写、乱刻画,无垃圾死角,无乱设户外广告,无占道经营,无车辆乱停乱放,无‚白色污染‛,切实改变城郊结合部环境面貌,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4.创新管理机制,全面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坚持属地管理原则,深入理解‚门前三包‛责任制内涵,切实抓好‚门前三包‛工作的组织、检查、考核及评比,由工商、执法等部门配合街道社区实行每两周一次的日常监督检查,将‚门前三包‛与个体门店经营户日常管理相结合,对责任不落实或落实不到位的经营户,限期进行停业整顿。开展‚门前三包‛创先争优活动,激励沿街企事业单位、社区民间组织等积极参与城市管理,实现市容管理与社区自我管理有效衔接,与企事业单位依法自治良性互动。建立城市绿线控制制度,禁止沿街门店占用绿化带经营,取缔绿地周边的马路市场,规范城中村临街面经营范围,限制不具备条件的临街店面经营洗车房和餐饮业,逐步建立门前绿化美化的长效机制。
5.开展集中整治,切实改善市容环境面貌。着力实施城区路段精品街创建工程、非法广告治理净化工程等市容监管‚五大亮点工程‛,不断提高市容市貌管理水平。按照退路入室、清路治乱、用路有序、还路于民的思路,实施‚畅‛通工程,继续开展街巷环境综合整治,在城区主要地段规划建设便民集贸市场,引导沿街摊点‚进厅入市‛,切实解决占道经营和乱搭乱建等难点问题。加快品牌商业街改造建设步伐,突出街区文化、商业特色,按照一街一景的布置要求,对商业门店门头牌匾进行统一规范。强化城区交通秩序管理,在城区道路合理施划停车位,在主要地段规划建设停车场,切实解决城区机动车辆停放问题。巩固提高城乡结合部环境整治成果,深入开展制止违法建设专项整治活动,建立违法建设信息库,加大分类制违、重点拆违力度,完善查处和制止违法建设行为工制机制,彻底遏制‚城中村‛乱搭乱建势头,切实改善城乡环境面貌。
6.树立精品意识,提高城市园林绿化水平。着力实施‚美‛化工程,在打造城市景观,塑造城市形象上下功夫,实施一批示范效应强、景观变化快、带动作用大的特色项目,提升城市品味和影响力。以酒嘉城际公路等重点项目建设以及城乡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实施为依托,整体绿化飞天路城区西入口段、连霍高速,东出入口等城乡结合部景观长廊。通过见缝插绿和规划布绿,多渠道增加城区绿化面积。加强新建小区绿化指导,着力改善居民小区生态环境,严格控制公共绿地土地用途变更。注重城区普通树木与观赏性树木的合理搭配,彰显城市道路特色。加大城市园林绿化管护力度,及时跟进树木修剪、防虫工作,确保树木成活率达到98%以上。
7.健全完善制度,建立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健全完善数字化城市管理体系,加快建立‚三网合一‛数字化城管网络平台,形成全方位、高效率运行的城市管理模式,推进城市管理数字化、科学化和网络化进程。严格落实‚日检查、周评比、月通报、年考核‛管理考评机制和‚三二一‛、‚十三一‛日常巡查制度,落实城市扁平化管理措施,健全完善城管统筹监察、执法全力主抓、部门协同联动、城管进社区、全民参与的大城管工作格局,不断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建立综合执法与市民信息交流平台,逐步形成依法管理、全面覆盖、综合执法、一专多能、部门协作、上下联动的城市管理执法新体系。积极创造条件,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宣传教育等多种手段拓展城市管理的广度和深度,做到了城区与城乡结合部、治标与治本、整治与疏导并举,努力建立管理严格、规范有序、结构合理、开放透明、高效运行、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
四、保障措施
1.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区上成立肃州区建设国际明星城市领导小组,负责国际明星城市建设工作的安排部署、统一协调、考核监督。各城管单位要把建设国际明星城市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总体规划、统一目标、统一部署、统一考核。区建设国际明星城市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深入调查研究,搞好组织协调,推动创建工作扎实开展。各职能部门和各县(市、区)要按照全市整体规划要求,各负其责,紧密配合,全力推进,抓好落实。
2.加强部门协调联动。全区上下要强化全局意识,积极支持、参与建设国际明星城市工作,形成上下一心、各方参与的创建合力。各部门要认真抓好责任范围内创建任务的落实,制定创建方案,完善保障措施,巩固已完成的项目,攻坚薄弱环节,确保各项目标按要求完成。要加强协调配合,整体联动,齐抓共管,形成的强大合力,全面保障建设工作快速推进。
3.全力提供投入保障。建设国际明星城市,既要搞好基础设施等硬件建设,又要强化市民素质的软件建设;既要抓好城区、街办,又要抓好城乡结合部和所辖农村;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努力让生活和工作在我区所有公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和建设国际明星城市成果。这就要求我们要进一步的加大投入,同时要广泛调动社会各方面参与争创的积极性,广开融资渠道,努力形成财政投入,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相互补充的投入机制,吸收更多的资金,为建设工作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和物质支撑。
4.加大宣传引导。各责任单位,新闻媒体要精心制定宣传方案,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大张旗鼓地宣传建设国际明星城市的重大意义和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及时总结推广建设过程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对各种不文明行为进行公开曝光,促其整改。各级各部门要通过互联网、公益广告、新闻专题等多种方式,全方位、多层次地扩大宣传,广泛收集群众意见建议,努力营造城市管理共同参与,明星城市人人创建的良好氛围,最大限度地激发市民参与建设肃州、美化肃州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三篇:打造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需要正确处理好的讲解
打造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需要正确处理好的
八个关系
-------对编制和实施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的建议
邢修桂
今年初春,我省精心谋划多年的关于设立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构想终于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目前,省相关部门和沿江各市正在抢抓这样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编制规划,力求在未来建设产业转移示范区中分得更多的蛋糕。笔者认为,要高质量地编制和实施好这份规划,需要正确处理好八个方面的关系:
(一)正确处理好全面规划与重点突破的关系。全面与重点的关系是唯物辩证法关于统筹协调的根本方法,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编制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毫无疑问首先要对规划范围、发展目标、功能定位、产业方向、生产力布局、基础设施建设、长江岸线利用、生态与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规划。但皖江地区涉及的城市较多,如果参照2006年《沿江城市群“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来规划,该区域共有8个城市,加上沿江的巢湖流域在内,省会合肥列入规划也在情理之中。这样,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规划范围,在行政区划上就涉及9个地级城市和60多个县(市、区),覆盖了安徽二分之一以上的行政区域。应当说编制和实施这样一个规划,对于更好地承接产业转移,加速安徽科学发展、推进崛起进程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但在规划范围和实施的步骤上,如果在九个城市同步启动、平均用力,恐因战线长、范围广,基础设施不配套、产业集聚程度低及兄弟城市之间的无序竞争等因素,影响示范区建设的进程和效果。笔者建议,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突破、以点带面和先下游、后上游,先沿江、后纵深,先配套、后承接的思路,优先选择与长三角城市群接壤的“一山两湖”即马鞍山、芜湖、巢湖三个城市进行示范区的起步区建设。因为这三市的区位优势、交通条件、产业基础、配套服务,以及与长三角的合作关系,完全可以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核心区域先行先试,探索经验后再向皖江其它城市逐步推开。
(二)正确处理好争取政策与营造环境的关系。建设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是我省第一个被上升到国家层面的区域发展战略规划,我们要抓住这一重大机遇,努力争取国家政策聚集。比如,可以争取比照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享受国家给予的综合配套改革、重大项目布局、保税物流体系、金融改革、开放合作等方面的政策支持,以推动皖江城市进一步提高承接产业转移水平、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探索区域合作新途径、培育区域发展新优势,从而赢得跨越式发展。但打铁尚需自身硬,在积极向上争取政策的同时,我们还要立足自身,营造一个适宜承接产业转移的良好环境。比如,在政策创新上,重点推动扶持政策体系建设,制定出台一批鼓励支持产业转移的政策措施,形成吸引、鼓励产业转移的良好政策环境。在基础设施建设上,以城际铁路、高速公路、长江大桥、机场等为重点,加快完善皖江城市带与长三角的一体化综合交通体系,形成承接产业转移的快速物流通道。在政治生态营造上,着力推动思想解放,强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流程再造,努力提升机关服务效能,深入开展平安建设,切实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浓厚氛围。
(三)正确处理好积极承接与主动招商的关系。目前东部沿海地区集中了全国70%的纺织业、80%的服装业和制造业以及90%以上的加工贸易,根据长三角“要建立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基本产业结构框架”新定位,这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多数要实行转移。而皖江城市带区位独特、交通便捷,资源丰富、成本低廉,产业齐全、配套较强,在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要利用好这些综合比较优势,争取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的最佳“洼地”。但中部各省的情况相似、目标相同、动作相仿,为了更多地承接产业转移,他们纷纷打出“组合拳”,开出更高的优惠筹码。由于资本的逐利性,它会向那些条件更为优越的地方流动。因此,我们千万不能被动地等待承接,更应当主动走出去,要把积极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与招商引资有机结合起来,加强政策宣传,强化招商引资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利用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等方式,以及中博会、徽商大会、厦洽会等各种重大招商平台,争取在这一轮承接产业转移的竞争中获得更大的份额。
(四)正确处理好结构调整与自主创新的关系。在这次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中,皖江城市产业结构抗风险能力不强的问题充分暴露出来。因此,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实质上也是调整皖江城市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难得机遇。我们打造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必须把握新趋势、立足高起点,加快调结构、实现新跨越。要把承接产业转移与支撑产业升级结合起来,加快淘汰落后产能、落后工艺和落后的技术与设备,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要与落实国家出台的相关产业振兴规划结合起来,加快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应变能力;要与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结合起来,针对皖江城市产业特点,重点承接一些能够延长产业链、回收处理再生资源等先进技术,实现循环发展和清洁生产。与此同时,要加快构建皖江城市区域科技创新体系。根据皖江城市带产业发展方向,整合皖江城市科技资源,围绕优势产业的关键技术、新产品开发、新工艺应用,建设若干省级和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工程实验室和企业技术中心,提高区域研发水平和行业技术水平。还要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产学研联合,建立区域科技资源共享平台,积极参与泛长三角科技分工与合作,积极引进跨国公司和国内大企业在皖江城市设立研发中心,使皖江城市带成为我省创新成果密集区,不断提高皖江城市的核心竞争力。
(五)正确处理好产业同构与错位发展的关系。目前,沿海地区的产业呈现以产业链条为纽带进行整体转移的新特点,这就要求承接地不仅具备较强的产业配套能力,还应避免产业同构引起的内耗竞争。但皖江城市间产业同构现象是不言而喻的。如合肥、芜湖、滁州3市都生产家电;芜湖、宣城、巢湖、马鞍山4市都生产水泥。再就汽车产业来说,华菱重卡已在国内市场占有重要的份额,据说江淮、奇瑞也在着手推出重卡生产线。皖江城市间自家兄弟打价格战的现象时有发生,无疑将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障碍。因此,加强对皖江城市产业发展的指导和协调,逐步理顺和明确区域内各城市的产业定位和分工,扎实抓好产业发展上下游配套,加快形成皖江城市带的产业特色和产业集聚,做大做强皖江城市的优势产业显得十分必要而又紧迫。比如,马、芜两市在钢铁、汽车、水泥、港口物流等产业方面可以错位互补,避免同构无序竞争。这方面马钢与奇瑞开展了战略合作,与巢湖市合作开采铁矿,为皖江城市间开展深层次的产业分工合作开了一个好头、作出了榜样。
(六)正确处理好依托基础与无中生有的关系。皖江城市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一方面,我们既要依托现有的产业基础,大力发展产业配套,培育产业集群。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淀,皖江地区的马钢公司、铜陵有色、海螺集团、奇瑞汽车等一批重点企业和品牌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进而带动了冶金、汽车及零部件、建材、化工等配套产业的快速发展,延长和拓展了产业链,促进了相关产业集群的兴起。在这方面,芜湖机械工业园便是很好的范例,他们通过完善产业配套建设,推进装备制造业集聚,短短两年时间就集聚了 600 多家机械制造企业或相关配套企业。另一方面,我们要创新发展理念,积极做好“无中生有”的文章。引进和发展一些没有产业基础而又有利于调整产业结构、推动城市战略转型的产业。这方面的典型事例很多,如芜湖奇瑞汽车产业和方特旅游业的蓬勃发展,马鞍山食品产业、软件和动漫产业的快速集聚,无为煤化工生产基地的落地建设,都是“无中生有”的成功典范。事实证明,这些“无中生有”的产业,最有希望实现“爆发性”成长,能够迅速形成产业集群,成为各地加快发展的“秘密武器”。
(七)正确处理好区域竞争与合作双赢的关系。长三角和皖江城市带分属两个不同的发展区域。一方面,长三角城市要保持更高水平、更长时间率先发展;另一方面,皖江城市要奋力追赶、谋求进一步缩小与长三角城市间的差距,因此,区域间的竞争是难免的。但有比拼才有活力,有竞争才有发展,有合作才能双赢。近年来,皖江城市通过与长三角城市间的积极对接,已经形成了良好的产业互动,如宝钢与马钢签署《战略联盟框架协议》、芜湖与上海合作建设芜湖核电站、滁州与上海共建承接产业转移园以及宁镇扬马的旅游合作促销等。今后,这种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将更加紧密,皖江城市要在承接产业转移中加速提升与长三角的产业关联度。一种是强化垂直的产业关联。着力发展成为长三角的原材料、农副产品及相关配套产业的生产基地,在服务长三角、甘当配角中发展壮大。另一种是强化水平层面上的关联。借助长三角的技术力量和产业优势,通过产业链放大产业集群功能,优化产品结构,延伸产业链条,把大项目做成大产业,实现共赢发展。皖江各市在进行开发区、产业园的规划和建设时,要为将来承接产业转移充分预留产业链伸展的空间,做到承接一个大项目,就能形成一条产业链,进而带动一方经济快速发展。
(八)正确处理好主体实施与主导推进的关系。应该说,改革开放以来,皖江地区的开发开放曾几度被提上议事日程。1990年省委、省政府提出“抓住机遇、开发皖江”;1995年出台实施《关于进一步推进皖江开发开放若干问题的意见》和《安徽省长江经济带开发开放规划纲要》;2006年又部署推进《沿江城市群“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但由于实施主体不明确,缺少目标考核督查机制,实施的效果并不理想。而省“861”行动计划和江苏省的沿江开发规划的实施时间虽然较短,效果却非常好,其中的关键原因就是两者都建立了一套科学的协调推动机制和考核评价体系。我们知道,一份好的规划只是提供了一个方向、一条路径,如何抓好规划的实施、使美好的蓝图尽快变成皖江城市共享的成果才是最主要的。因此,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规划和建设,一方面,要充分发挥皖江区域内各城市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规划和建设中,皖江城市是主体,是最大的受惠者,一定要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主动地做好承接工作。要紧紧“跟上去”,争取国家和省政策支持;加快“走出去”,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迅速“沉下去”,加强自身软硬环境建设,为更好地承接产业转移创造良好条件。另一方面,省里要建立协调推进机制,成立高层次的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协调议事机构,由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牵头主导示范区的发展,定期研究协调解决皖江城市带在承接产业转移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建立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考核体系,定期加强督促检查,每年进行考核、评比与奖惩,确保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作者单位:马鞍山市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