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生养成教育案例刘兴起
养成教育案例:班级之星
刘兴起
案例背景:
“以发展为本”的理念核心是:尊重儿童,相信儿童,促进儿童主动学习。教师要从每个儿童身上找到其闪光点,继而因人施教,帮助每个儿童在其原有水平上得到富有个性地发展。在新理念的启示下,在班级里竞选“班级之星”活动中,我以孩子们是活动的主人,为他们提供“敢想、敢做、敢说”的机会,帮助他们在竞选中增长自信,更让他们发现别人的长处,学习别人的优点,也能促进儿童社会性发展。案例
1、最乖的“班级之星”
每周五下午,我班孩子要进行本周的“班级之星”评选。经过孩子们讨论,大家总结出一套都认为客观、公平的竞选细则:一周内得到五角星最多的人,或者没有因为大错误被批评过的人。在此条件下由学生提名并详细说明提名理由,然后大家进行投票表决。每周的“班级之星”有资格参选每月的“班级之星”月冠军。
今天,由孩子们提名的“班级之星”候选人有童海赫、梁悦琪、胡彪,经过第一轮投票后,童海赫被淘汰,梁悦琪和胡彪的票数相同。在第二轮投票时,不论投谁的票都需要说出具体的理由,投梁悦开春票的人说的理由全部都是“她很乖的”“很守纪律的”;投胡彪票的幼儿都说“他很聪明,很会动脑筋”,最终的投票结果是:胡彪获胜,仅仅多出一票。梁有些懊恼,但没说什么,倒是那些投童海赫票的同学很不服气,都在相互嘀咕:“从来不回答老师提问的人能当班级之星?”,“就是嘛,他从来不举手的”,“可是她的选票真的是多一票啊”,“如果我可以投两票就好了”。
投胡彪票的幼儿高兴得又说又笑,相互庆祝,胡彪依旧一言不发,也没有兴奋的表情。案例
2、牛影哭了
又是一个周五,又到了评选“班级之星”的日子。今天幼儿推举的候选人是牟冉和牛影,推选理由几乎相同,两人都是做事认真,动脑筋积极,本周得到很多次表扬。可能由于上周的落选,今天的牛影看上去十分紧张。开始投票了,牛影闭上了眼睛,双手抱着脑袋低着头,当宣布牟冉的得票是9票时,牛影抬起了头,因为他能算出,全班22人,除去被评选的两人,还剩下20人,牟冉得到9票,他就有获胜的希望了,很可能是11票。他睁大了眼睛静静地等待着小朋友一个个数的数下去,最终宣布:“牛影11票”时,牛影哭了,哭得很伤心。牟冉笑笑说:“没关系,我下次再争取,一定会赢的!”
牛影哭着说:“我争取了一个星期了,这一个星期我告诉自己不要犯错误,这样就不会受批评了,我终于赢了,累死啦。”
案例
3、拉票电话
今天是周四,晚上8:50我的手机响了,是牛影的妈妈。她说:“明天应该是班级之星月冠军的评选日期,能否增加才艺表演,让牛影弹钢琴,帮助她竞选拉票,也让她得到锻炼,增加胆量。”我说:“竞选规则是学生当初定好的,我不能独自改动,你的建议很好,明天我向小朋友提出建议,看看能否在月冠军竞选时增加才艺表演,只要孩子们同意,就算承认了这条新规则。”
牛影妈妈说:“你们这么看重小孩子的意见啊?还要他们认可?” “这当然,他们是班级的小主人嘛,只要他们说的有道理,当然应该听他们的。何况迄今为止所有的班级之星都是孩子们自己选的,老师没插手。”
“那如果孩子们评选出来的人不是老师心目中的最佳人选呢?你们也不作暗示?”
“老实说,有几次选出的班级之星确实不能让我满意,但这反映了孩子的眼光,也反映出孩子的交往能力和人缘关系,细细琢磨会有答案的。当然,我们会在平时作好主流方向的积极引导,帮助他们辨别是非。”
“哦,原来你们是这样的。案例分析:
班级之星的评选,告诉了我许多平时不被自己重视的信息:
1、竞选活动的公平性
让孩子自己当家作主,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和他们是平等的;评选规则是他们自己制订的,他们会不折不扣地执行,更具有说服力;由他们自己选出的班级之星会在同伴中更有威信。
2、竞选活动的触动性
从牛影的泪水中,我看到了孩子为成功付出的艰辛努力;从牟冉的笑容中我找到了可贵的豁达和自信;从家长的建议中我知道了评选过程不仅仅只是孩子在参与,评选结果也不仅仅只是孩子的荣誉;从“老迟到”的改变中我明白了什么样的方法才能有效地督促一个人。案例反思:
第一次评选的结果至今让我难忘,选出了一位“最乖的”孩子,这所谓的“乖”就代表好吗?这让我想到了以前看过的一个讽刺小品:三名选手参加智力竞赛,两名积极竟答的选手被倒扣分数,在赛场上一言不发打瞌睡的选手最终获得冠军。被自己制订的规则套住的不仅仅是孩子,还有老师。显然,最终的结果有些无可奈何,一部分孩子已经意识到了,作为教师,我们当然也已经意识到了。
家长主动要求让孩子展示才艺以助拉票,其实家长的最终目的并不只是班级之星的名号,而是这位家长注意到了自己孩子的弱点,利用这种机会让孩子得到更多的锻炼。种种迹象表明,这是一个好的契机,是一个锻炼人的舞台。
虽然规则是孩子们在老师的引领下商量制订的,但他们的是非观念和规则意识却是在日常生活中一点一滴日积月累的,这里面有师长们以身作则,潜移默化的引领作用,更要有对正确是非观的正面的、积极的强化,这样才能制订出合理的、服众的规则,这就是“熏”。其次,在儿童良好习惯养成的过程中,“班级之星”的评选无疑是检验的标准,衡量的标尺。幼儿为了争取评上这个光荣称号,必须严格遵循各项好习惯的要求,告戒自己注意自身言行,形成这种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在过程中受 “熏”。策略:
1、为鼓励更多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更多他们建立自信,班级之星的评选可以多设奖项,拟定设立“文明之星”、“劳动之星”、“学习之星”、“才艺之星”等。
2、教师要以身作则,引导幼儿发现、学习同伴的长处,规范自己的言行。
3、争取家长的理解与配合,帮助家长了解评选背后的教育目的,家园共育,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康的心态。
养成教育案例
刘兴起
案例:李,男,主要表现:上课时不遵守纪律,坐不了多长时间就晃动椅子,经常惹周围的同学;注意力不集中,东张西望,上课回答问题要么答非所问,要么连问题都没听清楚;课余时间爱搞“恶作剧”,做作业时,经常拖拉,就是写了也是应付了事。
评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生活方式健康的表现,有利于自己形成良好的品德,有利于自己身心健康的发展,也有利于社会的文明。反之,不良的习惯、恶习是生活方式不健康的表现,是品德不好表现,这不仅有害于自己的身心发展,也有害于社会的文明。由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全社会关注的话题,教师责无旁贷。采取措施:
1、对于好动、经常违犯纪律的孩子,老师最需要的是爱心、关心和耐心,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入手,耐心纠正孩子的好动行为。教师应该从他的优点引导,就是肯定他的优点、长处、优势、特点的基础上,充分张扬其优点,发挥其长处,突出优势,发扬特点,使小李看到自己身上也有闪光点,也有潜在的能力,树立搞好学习的信心,产生积极的学习行为。
2、纠正中要坚持及时鼓励,积极强化,当孩子有一些自制行为的时候,当孩子能持续一定时间稳定注意的时候„„老师要及时肯定,并循序渐进对孩子提出要求。上课时,多注意他,时不时跟他进行眼神的交流,让他回答一些力所能及的问题。只要回答正确,就大力表扬,回答不对,也多鼓励,少批评。在这样的教育下,发现他一听到表扬,学习起来也带劲了。但由于现在已经是四年级了,训练的时间还不够长,在这个过程中仍有反复。但坚持下去,一定会看到他的进步。
3、引导李逐步扩大与人和睦相处的范围。要在孩子的意识中养成 “别人的事,也是自己的事”的观念,在与同学玩耍时要友好相待,要关心同学,体验与人和睦相处的喜悦。
良好学习习惯养成教育案例
刘兴起
学生学业的成功需要多方面的努力。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是帮助孩子取得学业成功的最有效的方式。在教学中,利用学科特点,从学生感兴趣的现象、话题入手,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自信心、求知欲,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良好习行为惯,让其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提高自我认识能力,树立成功意识,需要教师做长期的、细致的工作。
案例:学生杨冉,刚升入三年级时以语文、数学两科61分的最差成绩冠以“后进生”头衔。他衣着不整,少言寡语,不合群,又不遵守纪律,是班上的老大难。一天到晚总是忙忙乱乱的,做事毛手毛脚,慌慌张张,丢三落四的,每天上学总要把一些学习用具遗落在家里;平时挺聪明的,一到考试总因为马虎,错好多题;在家做些事也是摔坏这个,碰坏那个,父母、老师怎么提醒也没有用。
评析:学习不认真,做事马虎、毛躁、慌张、丢三落四是行为习惯较差的表现,这样的孩子往往待人热情外向,爱交朋友、爱帮助别人,他过高地估计自己,认为自己任何事都能办,可总是由于自己的毛病不能把事情办好,显然,这样的孩子做事计划性不强,做事条理性差,随意性太强。久而久之,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
采取措施:、扬长避短。当孩子对新鲜事物产生新奇感,有强烈热情时;当孩子对同学的一些事情表示要予以热情帮助时„„老师要及时对其正确引导,提示引导孩子如何才能把事做好?由于马虎会造成什么损失?引导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养成在做任何事时,都应认真细致,思考在前,就会使学生在思想上重视自己做事的成功率,由于事前的思考和重视结果,就会调动孩子自身的内在潜能,克服他做事马虎、毛躁、慌张、丢三落四的坏习惯。
2、事事养成计划性。老师利用晨会、周会或个别教育的时间,教育学生一个人不管做什么事,都应有一个周密的计划,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事前做哪些准备、如何开始等,也可以教会学生在做事之前用一小纸条,写上自己要用的物品及时间安排,如做到晚上整理书包,早上出门前的思考等,都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3、放手让其独立。经过帮助和引导后,应让学生独立完成某一件事,其间可能会碰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就让学生去碰,要知道对于学生来说:自己的教训是最好的教训,自己亲身体验的经验是最好的经验。
教育措施:在平日学习中,注重保护其积极性树立他的自尊心,在生活上多关心,让其体会到集体的温暖。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班级舆论、荣誉感、凝聚力,对约束学生行为,激励学生进步,往往比任何说教都有作用。
一次,杨冉同学课上突然呕吐住进了医院。在他住院的一个月中,全班学生以不同的方式向他伸出了热情温暖之手。有的送作业,有的补课,有的捐钱帮他付药费,„„在他最需要支持之时,集体支持了他;在他软弱退缩的之时,集体给了他信心;在他最痛苦之时,集体温暖了他;在他最困难之时,集体帮助了他。
案例反思:他开始热爱这个集体了,关心这个大家庭了。他变了,确实变了。杨冉同学在成功中感受到老师的理解、尊重,感受到同学们的友爱,这都为他上进的动力。经过努力与帮助,他无论在学习、纪律、人际关系等方面都有大进步,终于走出了问题生行列。如今,担任班中数学课代表的职务。教育是一门科学,育人成材是一种精雕细刻的艺术。学生有了缺点错误,教师给予的不能只是指责和批评,更需要的是热情的鼓励和真诚的认可,让我们每一位教育者充满爱心,让阳光撒满学生的心田,让每一个学生身心健康地成长。
养成教育案例
刘兴起
细想一下,在课堂教学中有许多习惯有待于养成,这些都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与督促,让我们在与学生相处的每一节课中都能够做到不断引导,用我们的细心和智慧让他们养成各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奠基。
情景再现:
语文课上,我们正在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一环节,在我布置完朗读任务之后,大家都投入到忙碌的准备过程中。一会儿,朗读开始了,只见杨阳同学声情并茂地朗读着,孩子们都在聚精会神地听着。当他读完后,突然,一个响亮的声音打破了寂静,“她读得太好听了!真像可爱的小松鼠!接着班级里不约而同的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又有学生说:“是啊,我们还没听够呢!”„„一时间学生的兴致大增,又有几位学生轮流展示了自己的朗读。站在一旁的我,惊讶之余更多的却是暗喜。
事件分析:
随时评价小伙伴的朗读,是我在语文教课教学过程中,总结多年课堂教学经验而采用的学生互评方式。在过去的教学中,都是我自己来评价学生,然后就鼓励学生今后如何去更好的朗读。孩子们好像兴致不高,我觉得这种评价方式有待改变,为了让学生在朗读中有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机会,所以,我在朗读课堂教学中开始尝试“小伙伴互相评价”。
最初,学生对这种评价方式不太适应,因为有许多的顾虑,有的胆小不敢在全班学生面前展示自己,有的不好意思评价别人,„„。于是我运用各种手段鼓励他们。每节上课时不断的、及时的进行提示和鼓励,又用“小红旗”的标志在收获园里进行奖励,既激发了学生的表现欲,又培养了参与精神和审美意识及情趣,使得课堂气氛变得十分活跃,一段时间以后,我的提示和鼓励逐渐减少,但参与的学生却越发增多,课堂中的掌声也此起彼伏,直至这节课。完全没有教师的提示,而我甚至也忘了这一点,但是“展示自我”已无法阻挡的成为一种良好的习惯、一种自信勇敢、互学互竟、互励共进的好习惯。
事件反思:
在开头的一幕发生之后,暗喜之余,我并没有松懈,我觉得我更应该抓住这个时机,让这种好习惯不断发扬下去。所以在开头的那一场景出现之后,我及时的奖励了这位第一个展示自我的同学,在下位学生展示之后,我也加入到掌声之中,并在评价时把学生引向合理、正确、全面的角度上,引导他们进行综合性评价,让每位学生都赢得掌声,都体会成功。
细想一下,在课堂教学中有许多习惯有待于养成,这些都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与督促,让我们在与学生相处的每一节课中都能够做到不断引导,用我们的细心和智慧让他们养成各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奠基。
三年级养成教育案例
刘兴起
一个人学业的失败不是一个小问题,但是我们没有理由失去信心。帮助学生取得学业成功需要多方面的努力。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是帮助孩子取得学业成功的最有效的方式。养成教育是一项十分复杂而又十分具体的工作。培养学生任何一种良好习行为惯,都需要做长期的、细致的工作。作为教师责无旁殆。
案例:李*,女,七年级学生。主要表现:上课听讲不专心,小动作特别多,随便说话现象较严重经常与同桌或前后桌打闹、嬉笑。
评析:这样的孩子主要是注意力和自控力存在问题,缺乏对自尊自律的认识。通过家长也了解到,该生在家写作业时也是小动作不断,话特别多。由于自己纪律差,经常影响周围的同学学习,经常和周围同学发生发生摩擦,甚至在课堂上与同学吵闹,影响大家学习。为此教师必须意识到这个问题对孩子的课堂学习可能产生的影响。当学生打断课堂秩序时教师简洁而及时的纠正才是有效的。针对该生的表现,我进行了以下做法:
首先与其进行了耐心细致的谈话和思想教育,指出存在的问题及造成的后果,鼓励其树立信心,该掉坏的学习习惯,做个受人尊敬的好学生。
其次,发现闪光点即使是一点点好优点也及时表扬。使其在全体同学面前树立威信,找到尊严。再者,与家长及时联系,用老师、家长相互签字当天的表现,或简短的便条概括学校的表现和学习情况。
另外,我还利用学习小组通过学习行为互助的方式,督促其行为习惯的养成。
经过一段时间的共同努力,该生进步明显,基本养成了较好的学习及行为习惯。
小学生养成教育案例分析
刘兴起
案例:
小林一天到晚总是忙忙乱乱的,做事毛手毛脚,慌慌张张,丢三落四的,每天上学总要把一些学习用具遗落在家里;平时挺聪明的,一到考试总因为马虎,错好多题;在家做些事也是摔坏这个,碰坏那个,父母、老师怎么提醒也没有用。
评析:
做事马虎、毛躁、慌张、丢三落四是行为习惯较差的表现,这样的孩子往往待人热情外向,爱交朋友、爱帮助别人,小林过高地估计自己,认为自己任何事都能办,可总是由于自己的毛病不能把事情办好,显然,这样的孩子做事计划性不强,做事条理性差,随意性太强。久而久之,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
采取措施:、扬长避短。当孩子对新鲜事物产生新奇感,有强烈热情时;当孩子对同学的一些事情表示要予以热情帮助时„„老师要及时对其正确引导,提示引导孩子如何才能把事做好?由于马虎会造成什么损失?引导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养成在做任何事时,都应认真细致,思考在前,就会使学生在思想上重视自己做事的成功率,由于事前的思考和重视结果,就会调动孩子自身的内在潜能,克服他做事马虎、毛躁、慌张、丢三落四的坏习惯。
2、事事养成计划性。老师利用晨会、周会或个别教育的时间,教育学生一个人不管做什么事,都应有一个周密的计划,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事前做哪些准备、如何开始等,也可以教会学生在做事之前用一小纸条,写上自己要用的物品及时间安排,如做到晚上整理书包,早上出门前的思考等,都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3、放手让其独立。经过帮助和引导后,应让学生独立完成某一件事,其间可能会碰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就让学生去碰,要知道对于学生来说:自己的教训是最好的教训,自己亲身体验的经验是最好的经验。
第二篇:养成教育教学反思刘兴起
养成教育教学反思
刘兴起
案例:本班学生王静,是个智商普通,情商较高的学生。在学习方面她总是表现得兴趣不高,提不起精神,但提起除学习以外的其它事情来,马上就来了精神,说得眉飞色舞,似乎对家常理短的事情非常精通。最近一段时间,小王出现了做不完作业的现象,在第一次做不完作业后,我对其进行了批评教育,与之谈心,他也保证以后在也不会犯类似的错误,保证会保质保量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但到第二天,他又没有完成作业,还撒谎说,他做起了,落在家里了,我当时气愤极了,觉得他无药可救了,不配做一个学生。
评析:现实生活中,就是有这样一种学生,智商一般,情商很高,这类型的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和兴趣淡然,对学习上的问题不愿动脑筋去思考,不愿花费精力,但对家常理短的事情,却表现得头脑灵活,有说不完的话。这类型的学生一般语言表达能力强,善于交际,长大以后也回有所成就,会在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发挥自己的特长,实现自己的价值。对于学生出现的做不完作业的现象不必反应过激、冲动,教师应耐心教育,想方设法激发其学习兴趣,促起改正坏毛病,在学习上有所长进。
方法:1、与家长沟通,了解家长对小于的教育方式是存在不当之处,对其学习习惯的培养是否有欠妥的地方,教师与家长应深入交流,相互反省,针对孩子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共同商量对策。
2、面对学生所犯的错误和学习、生活上存在的坏习惯,教师要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由于一时的冲动而说出伤害孩子有效心灵的话,该孩子的成长蒙上阴影,给自己的教学生涯留下遗憾。
3、小学阶段是人生中最基础的学习阶段,这个阶段不仅要学到基础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习惯决定行为,行为决定命运。”作为一名小学教师,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责无旁贷,为了让每一个可爱的孩子有一个美好的明天,教师应更有信心,更有恒心,更有耐心,付出自己的真心,让每一个孩子健康快乐地度过每一天。
2011.01
第三篇: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案例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案例
有人作过这样的比喻:孩子的心田是一块奇怪的土地,你播下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你播下行为的种子,就会获得习惯的收获;你播下习惯的种子,就会获得品德的收获;你播下品德的种子,就会获得命运的收获。我真切地感受到比喻的精妙。现代教育家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因此,班主任往往十分重视养成教育。班级是学生学习、成长的土壤,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一个良好的班风与学风的形成,是与班主任善于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分不开的。
一、班主任是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塑造者
班主任是小学生的启蒙老师,是小学生文明行为的塑造者。孩子一入学接触到的第一位教师是班主任,和学生接触最多的也是班主任。大的方面包括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学习指导、能力培养、文体活动等,小的方面诸如怎样正确背书包、怎样学扫地、怎样削铅笔、怎样摆放学习用具等,都离不开班主任的指导。凡是成熟的班主任都十分注重学生文明素质的培养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这是建设优良班风和学风的基础。每当接到新的班级,我与别人不太相同的地方,就是不去特别钟情于学生的分数,也不忙于去强化知识的传授,而是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上,从要求学生的站姿与坐姿开始,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课堂上,要求学生坐端正,懂规矩,守纪律。学习上要求有了问题不忙于发问,而是先自己认真想一想;想了以后还不懂,再去问老师。这样反复训练,学生不仅提问的质量高,而且也培养了多思考的好习惯。在工作上要求学生做事有条理,从书包怎么放,作业怎么交,预备铃后干什么,等一一加以规范训练;要求学生每干一件事多应想想轻重缓急。在生活上要求养成讲究整洁卫生的习惯,我带的班要求教室的桌子、椅子都排成一条线,每天早晚拖地、擦桌子。每个同学要净化自己脚下的一块地方,任何时候都要保持自己座位下的清洁。总之,我把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作为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工作,很多学生都从这项工作中终身受益。因此,小学班主任是小学生成长过程中最直接、最具体的引路人,是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塑造者。
二、班主任是班级养成教育的实施者
班级实施养成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它要求班主任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根据班级的具体情况,精心设计科学安排,严格管理,有步骤、有计划地实施。在养成教育中,班主任要十分重视班级育人环境的建设。因为班级育人环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影响学生文明行为的养成。我充分利用现有的环境条件,因地制宜,美化班级,办好班级黑板报和学习园地,设置图书角,搞好班级环境卫生,不断提高精神文明程度,“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学生在舒适、安静、优美的班级环境中学习,情操得以陶冶,心灵得以净化,使班级环境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起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作用。
三、班主任是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示范者
示范是儿童最初和最基本的学习行为的方式。示范具有广泛性,榜样、形象甚至社会生活各个方面都构成了示范作用。在班级工作中,班主任的示范作用,使养成教育能“可见、可学、可仿、可行”,班主任的行为、形象乃至人格对于学生具有重要影响。所以一个教师必须时刻检点自己,他应该感到,他的一举一动,都处在最严格的监督之下,世界上任何人也没有受着这样严格的监督。小学生模仿性强,可塑性大,最成长中又总是自觉或不自觉的喜欢模仿自己的老师。教师好的品质,自觉的道德行为可以为学生所效仿。过去,我在上课板书的时候总是习惯地把粉笔顶端的坚硬部分折断,并随手扔在地上。不料,有一次几个学生到黑板前做题时,也都不约而同、动作熟练地把粉笔头折下来扔在地上,我感到很奇怪,一问学生才知道,这是从我那儿学来的,而且全班学生都学会了。我这才恍然大悟,以后无论在课堂上还是在日常中,我都十分注意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给学生以好的影响。良好的习惯是生活方式健康的表现,有利于自己形成良好的品德,有利于自己身心健康的发展,也有利于社会的文明。反之,不良的习惯、恶习是生活方式不健康的表现,是品德不好表现,这不仅有害于自己的身心发展,也有害于社会的文明。由此,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是全社会关注的话题,教师责无旁贻。
案例:鸿儒,男,8岁,小学一年级学生,在幼儿园里就比其他孩子明显好动,思维反应各方面不比同龄的孩子慢。上小学后,这种情况有增无减,主要表现在:上课时不遵守纪律,坐不了多长时间就晃动椅子,经常惹周围的同学;注意力不集中,东张西望,时不时在课堂上打打“太极拳”;上课回答问题要么答非所问,要么连问题都没听清楚;课余活动爱搞“恶作剧”,做作业时,经常拖拉,;回家后据家长反应,书包一扔,就开电视机,开始看动画片,一看就没完没了,总要看到8、9点钟没有动画片了,这样就会影响第二天的上课质量。评析:上网查阅了有关多动症症状的表现,发现其特征表现为:1、学习、做事不注意细节、粗心大意。2、做事时难以集中精力。3、对别人的讲话经常似听非听。4、经常不能完全按要求做事。5、经常很难安排好日常学习和生活。、经常不愿意或回避那些需要用脑的事情。
7、经常丢一些常用的东西。8、经常容易因无关刺激而分心。
9、经常忘事。鸿儒注意力不集中,偶有集中注意的时候也是短暂的,且很容易受外界的影响而转移,多动是该症比较突出的症状之一,“多动”不仅是活动过多,而且活动时动作不协调,学习困难,任性冲动情绪不稳定均是症状之一,而且鸿儒的脑子并不笨,比较好动容易分心,使得学习成绩只能屈居下游,纵上所述,鸿儒具有较多的多动症表现,但是,具有较多的多动症表现并不一定说是多动症。
方法: 1、对于好动的孩子,老师最需要的是爱心、关心和耐心,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入手,耐心纠正孩子的好动行为。教师可以从他的优点引导,就是肯定他的优点、长处、优势、特点的基础上,充分张扬其优点,发挥其长处,突出优势,发扬特点,使他看到自己的潜在能力,树立搞好学习的信心,产生积极的学习行为。、纠正中要坚持下面鼓励,积极强化,当孩子有一些自制行为的时候,当孩子能持续一定时间稳定注意的时候„„老师要及时肯定,并循序渐进对孩子提出要求。上课时,多注意他,时不时跟他进行眼神的交流,让他回答一些力所能及的问题。只要他回答正确,就大力表扬,回答不对,也多鼓励,少批评。在这样的教育下,发现他一听到表扬,学习起来也带劲了,数学成绩也有了明显的进步(做题的速度还有待提高)。但由于现在才一年级,训练的时间还很长,在这个过程中仍会有反复,我会有耐心的帮助他的。、让孩子适当进行一些手脚协调、左右手协调、手脚与身体其他部位协调之类的活动,对纠正孩子好动行为有明显的效果。我们学习“方位”这一课时的时候,就多叫他表演小游戏,使他在快乐中得到了锻炼,精力也集中多了。
总之,小学生喜欢直观教育和形象教育,班主任本身就是小学生学习和效仿的榜样,在小学生心目中,班主任又是最可依懒的人,最应服从的人,班主任的示范教育对小学生来说就是无声的命令。因此,班主任应当严于律己,从我做起,为人师表,言行一致,成为学生的表率,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班主任自己应自己首先做到,在养成教育中,班主任应成为小学生最直观、最重要、最活生生的典范。
第四篇:小学生养成教育成功案例
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个人成功案例
学生学业的成功需要多方面的努力。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是帮助孩子取得学业成功的最有效的方式。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专心听讲的行为惯,让其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提高自我认识能力,树立成功意识,需要教师做长期的、细致的工作。
[案例]:
我担任六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张国恒是我的学生,上课的时候他总是听一会儿,就不自觉地东瞧瞧、西看看,桌面上有什么东西就不停摆弄,每堂课上,我都要提醒他好几次。自然,没少挨批评,家长方面也很重视。可是,他还是老样子。一堂课上要溜几回神,等到老师提醒而转过神来听课时,由于前面的知识没听全,一知半解,就又忍不住做小动作,平时的作业自然拖拉,成绩总是不理想,真是让我着急。我发现他上课不够专心,作业做到一半就不认真完成了,更气人的是开学到现在,每次轮到他值日扫地还没有扫完就提前跑回家。我多次很严厉地批评了他。可是轮到他值日又发现他这样做了,我想我前几天刚刚批评他,怎么又这样了?我找来了他的家长,他的家长反映,在家里他也是这样的,家长一直提醒他,可还是改不了。我想,这是他长期以来养成的习惯不好,要慢慢帮助他改掉所以我就找一些习惯比较好的学生和他做同桌,以此来潜移默化他,我想通过勤快的学生的影响和我的帮助,一定能把他的习惯培养好。我找他好好的谈了几次心。告诉他,别的同学都能做得到,作业也是完成的这么好,要他向别人学习。他是一个很聪明的男孩子,经过我和他谈心之后,就把别人作为自己的榜样,尽量让自己和别人做的一样好。在一段时间之后,他有了很多的进步,因此我鼓励他,让他做了小组长,(因为组长要检查同学的作业完成不完成的)他非常开心。可是,毕竟要改掉一个不好的习惯是很难的,所以有好几次我都“威胁”他,如果再不好的话,就把小队长标志收回来。这样的“威胁”对他很有用,他为了“保住”他的“官衔”,在一点点地进步。这次考试他得了A。作业也完成了,地也扫完了才回家。我们大家都看到了他的进步。张国恒的事例,让我再一次觉得小学生习惯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因此,在我们的教育中,尤其是小学初始阶段,对于小学生习惯的培养不可忽视。良好习惯的养成是大量良好行为不断积淀的过程,习惯形成的前提是某些具体行为的练习和熟练。良好习惯是大量良好行为积淀的结果,习惯培养是养成教育的主要内容。没有大量规范化日常行为要求和训练,习惯的形成是困难的。
张国恒虽是六年级,却还未养成上课专心听讲的良好习惯。另外,客观因素方面也会影响他上课专心听讲,例如,对上课所讲的内容不感兴趣,不适应教师的讲课形式或不喜欢任课教师,或者,平时他很少受到教师的关注,而教师的批评对于他来说也许正是一种关注,潜意识想得到教师的关注,所以不认真听讲。不管是主观原因,还是客观原因,像张国恒这样的学生是不会听课的学生,这点对他们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方法]:
像张国恒这样不会听课的学生一定每个班级都有,原因也可能是多方面的。我分析完原因,找到原因,采取了以下方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他的成绩已上升的一个新台阶
1、关注鼓励
给予他比较多的关注。小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的关注,比如,平时交往中,摸摸学生的头,拍拍学生的肩膀,都会让他们感到自己在教师心目中是有位置的。在上课的时候,我经常提问他,一是可以使他集中注意力听课;二是可以促使他思考问题。在对学生听的习惯的培养中,表扬鼓励是学生最能够接受的方式。因此我在课上经常关注他,用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去捕捉他的进步,及时进行表扬,让他也能享受到喜悦,促使他学会倾听。
2、榜样示范
老师是孩子们的偶像,老师的一举一动会带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此后,每当他在发言的时候,我首先带头倾听,在他发言的过程中,留给他思考的时间,不打断他的回答。对他的发言,给予适当的评价。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上课时多采用新鲜、有趣、生动、形象的事物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外也适当增加活动性的内容,让他多参加,使他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
3、加强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
上课前我让学生调整好情绪,说说自己今天高兴的事,使他有良好的精神状态,这样他才能认真听讲。为了不分散他的注意力,我要求他将与上课无关的东西都放在书包里。在听讲时,让他拿笔随时记下重点内容。
4、建立互帮对子
引导他交一些努力学习的伙伴,在同伴交往中,受到热爱学习、不断上进的良好影响。他在课上很少主动举手发言,对于这一点,我把她与另一位年龄相仿的,较活泼的女孩调成同桌,成为互帮对子,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 张国恒上课愿意举手,愿意合作交流,而且愿意先做完作业再玩,我想再这样继续下去,他一定会有更大的提高。
5、家校联合,双管齐下
与他多沟通谈心,了解他的心理情况。和他家长交谈的过程中,我告诉家长他的进步,教育家长别在他面前说他不行,要经常地鼓励他。在家辅导孩子写作业时要耐心,更要引导他自己读题,自己思考,相信自己的能力。
总之,对于他,我花了不少心思和精力,逐步引导他上课认真听讲的习惯,提高他的语文成绩。我想培养学生上课认真听讲的习惯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也需要我教师更多的耐心与付出……
第五篇:小学生养成教育案例分析
小学生养成教育案例
教师:陈丹丽
李娜是我们班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女孩,我还清楚地记得刚开学的时候,她用那甜美的声音向我问好,非常有礼貌,所以一开始的时候我让她担任领操。可是开学几个星期下来,我发现她上课不够专心,学习习惯非常差,动作也很慢,整天把自己搞得脏兮兮的,对她进行批评也没什么大的作用。所以我让一个各方面表现都比较优秀的学生担任领操,换下了她。但是我觉得这个小姑娘是很有灵气的,我决定帮帮她。有一次,我发现她喜欢在桌子上乱涂乱画,我就很严厉地批评了她,可是过几天又发现她这样做了,我想我前几天刚刚批评她,怎么又这样了?我找来了她的家长,她的家长反映,在家里她也是这样的,写字桌上第一天刚擦干净,第二天又被她画满了,她家长一直提醒她,可她还是改不了。我想,这是她长期以来养成的习惯不好,要慢慢帮助她改掉。不要小看这只是行为习惯不好,这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学习习惯。因为我发现过几次,上课的时候她有时候也会不知不觉地低下头去在桌上画画。所以我就找一些习惯比较好的学生和她做同桌,以此来潜移默化她,我想通过学生影响和我的帮助,一定能把她的习惯培养好。在给她换同桌的时候,我找她好好的谈了一次心。告诉她,别的女孩子是多么的爱干净,学习成绩也是学么的优秀,要她向别人学习。她是一个很聪明的女孩子,经过我和她谈心之后,她就觉得自己把别人作为自己的榜样,尽量让自己和别人做的一样好。在一段时间之后,她有了很多的进步,因此我鼓励她,让她做了小队长,她也非常开心。可是,毕竟要改掉一个不好的习惯是很难的,所以有好几次我都“威胁”她,如果再不好的话,就把小队长标志收回来。这样的“威胁”对她很有用,她为了“保住”她的“官衔”,在一点点地进步。这个学期的班干部换选中,她被学生们推荐为中队委员,我们大家都看到了她的进步。这个事例让我觉得小学生习惯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良好习惯的养成是大量良好行为不断积淀的过程,习惯形成的前提是某些具体行为的练习和熟练。没有大量规范化日常行为要求和训练,习惯的形成是困难的。良好习惯的培养要从细节着手。习惯培养中严格的行为要求必然也要求对细节的重视,是那些容易出现行为问题的方面。
尊重每一位学生,“以人为本”,是对每一位教师的基本要求。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的过程便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是充满了人情味的心灵交融。这样老师才会产生热爱之情。对于李娜这样聪明伶俐,但是习惯比较差的学生,我发觉对她进行全班的批评好像没什么大的作用,相反和她敞开心扉,以关爱之心来触动她的心弦,倒是非常有用的。现在的小学生,别看他们年龄小,可是他们都非常要面子,你要是太严厉的批评他,效果反而不大。因此,我觉得作为一名老师,我要做他们的“知心”。就如我对待李娜那样,当她做错事时,很真诚的和她谈心,让她感受到老师对他的信任,感受到老师是自己的良师益友。让她感受到老师给自己带来的快乐,让她在快乐中学习、生活,在学习、生活中感受到无穷的快乐!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促进了师生的情感交流,在转化后进生工作中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个学生的情况都是不一样的,因此我们必须弄清楚学生的具体情况,从而确定行之有效的对策,因材施教,正确引导。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在养成良好习惯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反复现象,这样,教师平时的督促就是显得更为重要,要通过经常性的督促检查,使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养成自觉的习惯。李娜从一个习惯比较差的学生转化为一个习惯比较好的学生,其中我的督促是起了很大作用的。
教育案例分析
教师:吴克兰
我曾经的学生,韩某,男,11岁,小学五年级学生,开学后作业经常少做,甚至不做,母亲、老师批评后干脆不去上学。
当时经过和她母亲的交谈了解到,她的父亲是个不负责任的人,在韩某年幼的时候,就经常受到父亲的打骂,但是,当父亲心情好的时候,又会满足儿子一切合理与不合理的要求,这就造成了他既胆大怕事又固执任性。二年前,父母又离了婚,使他受到很大打击,加上母亲常常在儿子面前哭诉自己的不幸,使这个小孩情感更加脆弱,心理压力更大,觉得自己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干脆不去上学,采取有意回避的态度,压抑自己。通过家访,我明白了他不上学的原因是受到心理上的困扰。由于家庭的忽然变故,使她失去原有的心理平衡,变得更加焦虑不安,感到孤立无助,继而逃避,这是一种高度焦虑症状的消极心境。我认识到这时候家长和老师不闻不问,或批评责骂他,不仅不会消除这种不健康的心理,反而会增强这种心理。
首先我认为造成他心理不堪重负的原因主要在于家庭,因此,我加强与其家庭联系,让其父母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责任感,使这个不完整的家庭也承担起教育孩子的重任。我一次一次地用课余时间进行家访,做好他母亲的思想工作,希望她承认现实,面对现实,树立起生活的信心,尽量不要在儿子面前哭诉、埋怨,因为这样于事无补,反而会增加他的心理负担,影响他的健康成长。还设法联系到孩子的父亲,说服他多用一些工余时间回来看看儿子,多点关心他,尽到一个父亲的责任,不要让家庭关系而毁了孩子。经过多次推心腹的交谈,终于使他们接受了我的建议。由于家庭与学校共同努力,使孩子的心理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不再逃避,也愿意跟同学们交往,渐渐地回到学校上课了。
其次爱护、尊重学生。其实,学生的心灵是最敏感的,他们能够通过老师对自己的态度来判断老师是否真心爱自己。同时,他们也渴望老师能够时时刻刻关心爱护自己,在师生间、同学间架起爱的桥梁,使他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恢复心理平衡。问题是,有些老师走进了“爱”的误区,对“爱学生”的认识表面化,以为不讽刺不挖苦不歧视不体罚就是关心爱护,以为嘘寒问暖为学生提供物质帮助就是关心爱护,以为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考试分数就是关心爱护,有人说,对学生,可以没有爱,但要尊重。我却以为,尊重就是一种爱,真正的爱不能没有尊重。很难想象,一个无视学生人格、漠视学生尊严的教师,会是一个热爱学生的教师。一个善于爱的教师,他一定懂得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学生的尊严,因为“只有教师关心学生的人的尊严感,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反之,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就会阻碍学生的进步和发展,甚至毁掉他们的前途。一个善于爱的教师,他一定懂得尊重学生的个性。
再有给以较多的情感关怀,因为对学生而言,学校教学的本身,就是其生活中的主要内容,学生的交际,大部分是围绕其自身的学习生活展开的。因此,我们教育的内容,就应该模拟学生的学习生活进行训练;就应该利用多种手段创设情景进行教育,教育是一项伟大的育人工程。人是具有情感的,所以情感关怀在教育中处于相当重要的位置。学生的过分冷漠实际上是一种精神情感的失调,教师给以较多的情感关怀,可以收到明显的调节疗治效果。
因此我认为他的本质是好的,如果与家长配合共同对他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和帮助,他是会有改变的。经过一学期的了解及教育,这位同学有了一定的进步,正如人的性格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一样,要彻底改变是要经过长时间的努力。现在他对老师信任了,他对生活也满怀信心,能够按时上课,完成作业,在班里成为一名积极向上的好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