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感动中国教师陈斌强:绑着妈妈走过5年[推荐]
感动中国教师陈斌强:绑着妈妈走过5年
从家到学校,30公里,陈斌强把孝道洒给了沿路风景,留给了沿途的村庄。
感动中国组委会给予陈斌强的颁奖词: 小时候,这根布带就是母爱,妈妈用它背着你。长大了,这布带是儿子的深情,你用它背着妈妈。有一天,妈妈的记忆走远了,但爱不会,它在儿女的臂膀上一代代传承。
过去的一年,我们和陈斌强结下了不解之缘。作为首家报道陈斌强事迹的媒体,去年夏末,我们挖掘到了他背后的感人故事。
这位普通语文教师,将母亲绑在身后,骑着电瓶车每周往返于30公里的山路中,照顾老年痴呆症的母亲5年如一日。
昨天晚上8点,中央电视台揭晓“感动中国2012年度人物评选”获奖名单,浙江唯一候选人“孝子教师”陈斌强当选。
陈斌强的故事:
绑着妈妈走过5年
2012年9月7日,我们一起认识了这位磐安孝子,一名磐安县冷水镇中心学校的初中语文教师。
陈斌强的妈妈陈月光今年64岁,6年前患上了老年痴呆症,在陈斌强8岁那年,父亲因车祸去世,妈妈一人抚养了三个儿女。
也许是生活的磨难,让妈妈过早地患上了痴呆症,陈斌强一直感到愧疚。
有一天,妈妈擅自出门找不到回家的路,被送到了派出所,这让陈斌强下了一个决心:要时时刻刻看护着妈妈,带着她去上班。
就这样,为了照顾老年痴呆的母亲,陈斌强用布带绑着母亲去学校,风雨中坚持了五年。书写了一名乡村教师的人生范本。
这近半年来,我们一直默默关注着他对母亲的照顾;我们听完了他在冷水镇中心学校给学生上的最后一课;见证着他调到磐安县城后,一家人吃的第一顿团圆饭„„
有人说,妈妈得了老年痴呆,并不知道陈斌强对她有多好。陈斌强只说:“她也许不认识我是谁,也叫不出我名字,但她一定知道,这个人对她好,只要这样就够了。”
在现场,陈斌强带去了那根联系自己和妈妈的布带,在和敬一丹的对话中,他说:“我要把它珍藏起来,以后给孩子看看。”
敬一丹:大家一定都注意到了,陈老师走到大家面前的时候,手里拿着那根绑带,给我们大家看一下,这根绑带,它除了妈妈背过你,还背过谁吗?
陈斌强:它还背过我姐姐和妹妹,这根绑带应该是把三个孩子背大了。
敬一丹:我们看到,在你照顾母亲的这些年月里,流过很多汗,一个人的时候有没有流过泪呢?
陈斌强:有时候看着母亲,好像很孤独无助的样子,心里就挺想流泪的。
敬一丹:你妈妈笑起来的时候很好看。
陈斌强:对,就像孩子一样的,非常的天真。
敬一丹:你做的这些事情,再站到讲台上,面对学生的时候,会对学生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
陈斌强:很多学生在周记本上,在作文本上,都写这么一些话:老师我就非常佩服你,以后等我的爸爸妈妈老了,我也会学你,像你一样多陪陪他们。听了这些话,我就感到非常的欣慰。
敬一丹:我们知道你很少出远门的,那么这次到北京来出远门,谁来照顾妈妈呢?把妈妈交给谁,你能放心呢?
陈斌强:我交给妻子照顾的,这几天都是妻子照顾的。
敬一丹:其实你们的全家人,都在为妈妈尽孝。
陈斌强:对。
敬一丹:现在你的情况和我们在刚才短片里看到有一些变化了?
陈斌强:有,现在领导对我比较关心,各级领导都比较关心,现在已经把我的工作单位调到了县城的学校,我就不需要每个星期都带着妈妈骑30多公里的山路。我妈妈在冬天的时候,也不需要再忍受这种风吹雨打,所以呢比以前方便了很多。
敬一丹:这个绑带现在不需要?
陈斌强:现在这根绑带暂时不需要了,那么我可以把它留下来,珍藏起来。
敬一丹:将来呢?
陈斌强:将来我想可以让孩子看一下。
敬一丹:我想当这个绑带传到你孩子手里的时候,他也一定会非常珍视的。谢谢你。
颁奖花絮
昨天的颁奖晚会是录播的,节目是在春节前的1月26日录制的,这中间还有一些花絮。
带着一根布带去北京
这次去北京,陈斌强带去了那根将母亲绑在自己身上的布带。
1月22日,陈斌强出发前往北京,27日返回。来回乘的是飞机,这是陈斌强四十多年来第二次“上天”。
“第一次是5年前的暑假,那时候妈妈刚犯病,学校组织去大连旅游,刚好妹妹有空,把母亲带去照顾一段时间,我们一家三口坐了第一次飞机。”
从那以后,陈斌强就很少离开母亲身边,莫说长途或者短途旅游,就连学校提供的外出交流机会,陈斌强也放弃了。
录制节目,他是最淡定的
这次北京之行,陈斌强的行程很紧。他到北京的第二天就开始彩排。
25日上午,专门安排了媒体采访。
26日晚上就是正式录制了,这次时间长很多,有4个小时,还不包括前后的采访。
忙完录制,陈斌强的北京之行也就结束了。
陈斌强说,也就25日下午,他们去天安门前站了一会,拍了几张照片,然后去王府井那边吃了碗面,总算是“到过北京了”。
录制节目的时候,陈斌强是最淡定、也是最顺利的一位,虽然现场坐着1000名观众,但他“一次就过去了”。
本报记者对话陈斌强
照顾母亲教育学生
他的人生依然平常
记者:你母亲最近的身体状况怎么样?
陈斌强:她的老年痴呆症情况基本稳定,甚至有所好转。去年8、9月份的时候,每次吃饭都要我一口一口喂,有时还把碗摔地上,现在她都能自己吃饭了。
记者:是你现在能有更多时间照顾她,才产生的变化吗?
陈斌强:工作地方从乡镇到县城后,对我自己来说,要更辛苦,但对妈妈来说,她现在更安稳了。以前在冷水镇,妈妈住在学校,我照顾方便,但每周骑车来回,到冬天,她容易着凉。现在我每天从家到学校最多要10次来回,有20公里。不过,我每天照顾她的时间没有变。
她身体好转主要是她吃的药有了变化,你们报道了我的事以后,很多人都和我联系,送了很多药,还有理疗这些,效果不错,妈妈的睡眠和身体都越来越好,我很感谢他们。
记者:对待像你母亲这样的病情较重无法自理甚至无法说话的老人,你有什么特别的方法?
陈斌强:要把他们当成孩子来爱护,得了老年痴呆症的人,有很多常人看来很难理解的怪异行为,比如把身上的衣服扯破,把东西塞到马桶里等。周围的人也许能忍受几次,时间长了可能就会发火,其实他们感受得到,会害怕,会委屈,如果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来看待,就不会嫌弃他们了。
记者:评上了“感动中国”人物,对未来的工作、生活是更有利了还是更有压力了?
陈斌强:像我们这样的普通人,过一段时间这个称号也就淡化了,还是过普通的日子,不管是不是感动中国,我还是会像以前那样照顾母亲。
现在换了新学校,工作上的压力大了,不过,这和是不是感动中国人物无关。我觉得,一个老师如果不能教好我的孩子,他名气再大也不是好老师。
第二篇:2013感动中国人物陈斌强事迹
2013感动中国人物陈斌强事迹
【获奖名片】
陈斌强:孝更绝伦足可矜
【颁奖词】
小时候,这根布带就是母爱,妈妈用它背着你。长大了,这布带是儿子的深情,你用它背着妈妈。有一天,妈妈的记忆走远了,但爱不会,它在儿女的臂膀上一代代传承。
杜玉波:陈斌强自身的朴实行为给他的学生,也给整个社会上了极为生动的一课。他是一个真正有师德的好老师。
吴孟超:陈斌强付出的孝心,不仅抚慰母亲,也抚慰每一位中国人的心,这种中华民族朴素而真挚的人性之美,可以作为社会的良药。
【事迹】
《陈斌强:用行动注解孝德的好儿子》
陈斌强,38岁,浙江磐安县冷水镇中心学校初中语文教师。
陈斌强9岁时父亲车祸去世,妈妈独自抚养三个孩子长大。2007年,妈妈得了老年痴呆症,丧失了日常生活能力。
一天,陈斌强的姐姐在无意中提到,妈妈最大的愿望就是和儿子住在一起。陈斌强回忆起多年来妈妈对自己的付出,他决定再困难也不会丢下妈妈。
那时,陈斌强的儿子不到两岁,妻子建议他把妈妈送到养老院去,他说:“一个连儿子都不认识的老人,送到养老院,被欺负了怎么办?”为了照顾妈妈,他硬是把儿子提前一年送进幼儿园。
为了能每天亲自照顾母亲,他每天用一根布条把母亲绑在自己身上,骑着电动车行驶30公里去学校上班。开始同事们都不太理解,说:“这样带在身边照顾,一两天倒可以,一年两年怎么吃的消?”可陈斌强做到了,一连五年,风雨无阻带着妈妈上班。
照顾母亲的生活异常辛苦。陈斌强一天到晚连轴转:晚上9时,服侍母亲睡下;凌晨1时,准时起床抱母亲上厕所;清晨5时,闹钟响起,他要赶在师生之前起床,将母亲房间打扫干净,处理好母亲的大小便;早上7时喂过母亲吃饭后,开始学校一天的工作。
尽管生活上的事儿很多,可是陈斌强的教学任务却一点也没落下,他教着两个班语文,负责教初一学生广播体操,总管学校体艺2+1活动。他总说:“我是跑着走的。”
第三篇:2013感动中国观后感作文陈斌强(模版)
2013感动中国观后感作文
《感动中国》是一个不一样的节目,它能让我们知道那些英雄故事,每一篇故事都催人泪下,触动着我们的心灵,其中最让我感动的是陈斌强。
陈斌强,是一位平凡的初中老师,平时教学工作比较忙。五年前,他母亲得了老年痴呆症,不但生活不能自理,而且会因为乱走而丢失。作为儿子的他,没有因为这样而嫌弃妈妈,也没有因为这样而放弃照顾妈妈。为了更好的照顾妈妈,他五年如一日,“绑着妈妈”去上课。每天给自己制定了详细的作息时间表,喂饭,擦身、带着妈妈晒太阳„„,做到工作和照顾妈妈两不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个“孝子”的真正内涵。
“百行孝为先”。孝是一切道德的根源,是做人的基本要求,是一个人为人处世的根本,也是关心他人热爱祖国等道德品质形成的基础。古话说:父母对子女的爱比路长,子女对父母的爱只有筷子长。但是陈斌强老师对母亲的爱,从安文到冷水的那条路来来回回量了N回。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但陈斌强老师的孝行感动了全中国。陈斌强,做到了。
“动天之德莫大于孝,感物之道莫过于诚”。孝是 × 25 = 500
儿女向善向上的动力,是成功的阶梯。我被陈斌强老师的事迹深深感动!他做了应该做的事,平凡而稀有,不愧为老师!身教胜于言教!看了他的视频我感动的流泪了,感动的不仅是他对母亲的一时关爱,而是他对母亲的坚持,这十多年如一日的坚持,这需要多么大的毅力。这就是一种信念,一种使命感。有了这种使命感,虽然辛苦但他内心是幸福的,快乐的,我们要多关爱身边的人,提高幸福 感。静心试问自己:给予父母的好像太少,总是父母对我们关心多、操劳多。
每人都有一本难念的经,都会遇到大小不同的困难。怎样克服困难做到工作与家庭生活两不误,陈斌强老师就为我们深深上了一课。因此说学习陈斌强老师,就是学习他这种克服生活中的困难,不找借口、不转嫁家庭危机的行为。他这种尽心尽责的行为,是绝不平凡的美德,比拥有一个高学历,拥有多少金钱都要可贵,值得我们学习。× 25 = 500
× 25 = 500
第四篇:2013感动中国人物陈斌强颁奖词
2013感动中国人物陈斌强颁奖词
礼仪主持查阅次数:2218次发布人:范文网编辑
推荐阅读:感动中国2012人物颁奖典礼于2013年2月19日晚8点在央视一套综合频道播出,范文大全特意为大家整理了2013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词,...“感动中国”2012人物颁奖典礼于2013年2月19日晚8点在央视一套综合频道播出,范文大全特意为大家整理了2013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词,罗阳、林俊德、李文波、张丽莉、陈家顺、陈斌强、周月华艾起夫妇、何玥、高秉涵、高淑珍被选为人物。下面请跟我们一起走进爱与感动的海洋—— “感动中国”人物 拨动心灵深处的弦。
陈斌强:“绑着”母亲上班的孝子
【颁奖词】小时候,这根布带就是母爱,妈妈用它背着你。长大了,这布带是儿子的深情,你用它背着妈妈。有一天,妈妈的记忆走远了,但爱不会,它在儿女的臂膀上一代代传承。
【事迹】陈斌强,38岁,浙江磐安县冷水镇中心学校初中语文教师。
陈斌强9岁时父亲车祸去世,妈妈独自抚养三个孩子长大。2007年,妈妈得了老年痴呆症,丧失了日常生活能力。
一天,陈斌强的姐姐在无意中提到,妈妈最大的愿望就是和儿子住在一起。陈斌强回忆起多年来妈妈对自己的付出,他决定再困难也不会丢下妈妈。
那时,陈斌强的儿子不到两岁,妻子建议他把妈妈送到养老院去,他说:“一个连儿子都不认识的老人,送到养老院,被欺负了怎么办?”为了照顾妈妈,他硬是把儿子提前一年送进幼儿园。
为了能每天亲自照顾母亲,他每天用一根布条把母亲绑在自己身上,骑着电动车行驶30公里去学校上班。开始同事们都不太理解,说:“这样带在身边照顾,一两天倒可以,一年两年怎么吃的消?”可陈斌强做到了,一连五年,风雨无阻带着妈妈上班。
照顾母亲的生活异常辛苦。陈斌强一天到晚连轴转:晚上9时,服侍母亲睡下;凌晨1时,准时起床抱母亲上厕所;清晨5时,闹钟响起,他要赶在师生之前起床,将母亲房间打扫干净,处理好母亲的大小便;早上7时喂过母亲吃饭后,开始学校一天的工作。
尽管生活上的事儿很多,可是陈斌强的教学任务却一点也没落下,他教着两个班语文,负责教初一学生广播体操,总管学校体艺2+1活动。他总说:“我是跑着走的。”
第五篇:感动中国——陈斌强、何玥
陈斌强:“绑着”母亲上班的孝子
【颁奖词】小时候,这根布带就是母爱,妈妈用它背着你。长大了,这布带是儿子的深情,你用它背着妈妈。有一天,妈妈的记忆走远了,但爱不会,它在儿女的臂膀上一代代传承。
【事迹】陈斌强,38岁,浙江磐安县冷水镇中心学校初中语文教师。
陈斌强9岁时父亲车祸去世,妈妈独自抚养三个孩子长大。2007年,妈妈得了老年痴呆症,丧失了日常生活能力。
一天,陈斌强的姐姐在无意中提到,妈妈最大的愿望就是和儿子住在一起。陈斌强回忆起多年来妈妈对自己的付出,他决定再困难也不会丢下妈妈。
那时,陈斌强的儿子不到两岁,妻子建议他把妈妈送到养老院去,他说:“一个连儿子都不认识的老人,送到养老院,被欺负了怎么办?”为了照顾妈妈,他硬是把儿子提前一年送进幼儿园。
为了能每天亲自照顾母亲,他每天用一根布条把母亲绑在自己身上,骑着电动车行驶30公里去学校上班。开始同事们都不太理解,说:“这样带在身边照顾,一两天倒可以,一年两年怎么吃的消?”可陈斌强做到了,一连五年,风雨无阻带着妈妈上班。
照顾母亲的生活异常辛苦。陈斌强一天到晚连轴转:晚上9时,服侍母亲睡下;凌晨1时,准时起床抱母亲上厕所;清晨5时,闹钟响起,他要赶在师生之前起床,将母亲房间打扫干净,处理好母亲的大小便;早上7时喂过母亲吃饭后,开始学校一天的工作。
尽管生活上的事儿很多,可是陈斌强的教学任务却一点也没落下,他教着两个班语文,负责教初一学生广播体操,总管学校体艺2+1活动。他总说:“我是跑着走的。”
何玥:主动捐献器官的小学生
【颁奖词】正是花样年华,你却悄然离开。你捐出自己,如同花朵从枝头散落,留得满地清香。命运如此残酷,你却像天使一样飞翔。你来过,你不曾离开,你用平凡生命最后的闪光,把人间照亮。
【事迹】人物介绍:何玥,女,12岁,广西桂林人,小学生。因肿瘤扩散至脑部组织,2012年11月脑死亡。在她听说自己的生命只剩3个月时,决定将自己的器官捐献给需要的人。
“虽然我们的女儿没了,但我们帮她完成了心愿,我们很欣慰!”在演播室,何玥的父母从走上舞台的那一刻起,就几度泣不成声。
去年4月,何玥即将小学毕业之时,被查出患有高度恶性小脑胶质瘤。9月初,她的病情突然复发,肿瘤扩散至脑部组织。在听说生命只剩3个月时,何玥做出了父母亲人都难以理解的决定„„
那天,何玥对刚打工回家的父亲说的第一句话是,“爸爸,我想把器官捐出去,行不行?”吓了一大跳的父亲把何玥骂了一顿,因为按桂林老家的风俗,人死后尸体被剖开无异于大逆不道。何玥哭了:“我希望能尽自己的能力给别人生的希望。”最终,爸爸妈妈含泪同意了。11月17日凌晨0时10分,小何玥在医院里走完了短短12年的人生路。凌晨4时,她的两个肾被送到解放军第181医院捐给了两名患者,她的肝也救助了需要的病患。
在旁人眼里,何玥一直是个品学兼优有爱心的孩子。家里满满一面墙贴着“三好学生”之类的荣誉奖状。2008年汶川地震时,她曾让父母捐出一个月的工资。被查出脑瘤后,学校为她捐钱,她却要把钱捐给更需要的人„„
为了给小何玥治病,何玥父母已经欠下了10万元的债务。但为了完成女儿的遗愿,他们拒绝了器官捐献的补贴,也从未主动找过接受何玥器官救助的患者。他们想以最美的方式,实现女儿的“最美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