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地面气象测报业务软件修改及操作说明
地面气象测报业务软件修改及操作说明
县级气象机构综合改革地面气象观测业务调整配套软件使用《地面气象测报业务系统软件 OSSMO 2004》(V5.0.0)。有关软件修改及操作说明如下。
一、参数设置修改
1.在“参数设置”→“台站参数”中,基准站将人工定时观测次数由8次改为5次,基本站由4次改为3次,一般站不需更改。
2.基准站、基本站在“参数设置”→“台站参数”中,将观测项目“云”选择为“有量无状”,一般站选择为“无”。
3.以能见度自动观测作正式记录的站,在“参数设置”→“台站参数”中,将观测项目“能见度”选择为“有:自动站”。同时在SAWSS→“系统参数”→“选项…”→“其它设置”→“附加传感器参数”中,勾选“能见度传感器”复选框,根据本站实际情况,确定采集方式的单选按钮(详细说明见《地面气象测报业务系统软件(OSSMO 2004版)能见度自动观测处理方法》)。
二、“正点地面观测数据维护”模块修改
1.为了满足能见度自动观测的需要,在B文件中,增加能见度自动观测数据的存储内容,即在BaseData.mdb文件的tabPrimObservData1表中,增加AutoVisibility、MinVisibility和TimeMinVisibility等3个字段,分别为10分钟平均能见度、小时内最小10分钟平均能见度及其出现时间;在tabPrimObservData
2表中,增加
DailyMinVisibility、TimeDailyMinVisibility等2个字段,分别为日最小10分钟平均能见度及其出现时间。修改了B文件读取、保存的相关内容。在软件升级包时,将BaseData.mdb文件打包并自动覆盖。
注意:若对OSSMO 2004 V5.0.0以前版本在BaseData文件夹中的B文件进行相关操作,由于该B文件与现修改后的数据库结构不一致,软件会不正常退出,敬请注意。此时,需将相应B文件从BaseData文件夹中移走或删除后,重新操作,由软件按新的数据库结构形成B文件。若为之前版本的B文件,软件则会给出“XXXX文件的数据库结构与现行版本不一致,请移走或删除该文件后,重新操作!”的警告。
2.在窗口界面中,编报量文本框和云状、云码单元格均设为锁定状态,并置缺测,编报量文本框及其标签灰显。不与云量文本框的内容相关联。云高单元格为自动观测时,置为正常状态;为人工观测时均设为锁定状态,并置缺测。对于一般站,总云量、低云量文本框设为锁定状态,并置缺测,文本框及其标签灰显。总、低云量为微量与无云时,不作区分,一律以“0”输入和存储,均按无云对待。
在形成长Z文件时,Nh无论有无总低云量,均以缺测写入(“///”);当云高为自动观测,其值为空时,按“9999”写入。3.实现能见度自动观测的观测站,人工观测数据和有关统计值中的能见度文本框始终正常给出,其值取能见度分钟数据文件(VIIiiiMM.YYY)观测时(46~60分钟)内的最小10分钟平均能见度值,自动转换成以0.1km为单位去尾填入。
4.定时降水量只在08、14、20时以正常输入状态给出,08时输入20-08时人工雨量筒降水量,14时输入08-14时人工雨量筒降水量,20时输入14-20时人工雨量筒降水量(若14时没有观测人工雨量筒降水量,则输入08-20时人工雨量筒降水量)。
5.编报降水量按“20-08时量”、“08-14时量”、“14-20时量”给出,当为自动观测时,其值自动统计得到(只要某时次降水量出现缺测,包含该时次相应时段的累积降水量均置为缺测)。在B文件中,08时编报降水量约定存储的是20-08时累积降水量。当自动站在上述时间段的累积降水量不正常时,应在此输入人工雨量筒降水量。在08、14、20时定时观测中,若某时段累积降水量完整包含有上述人工雨量筒降水量,则用人工雨量筒降水量代替其自动站相应时段的累积降水量;其他时次仍以自动站各时次累加统计为准,只要有某小时值为缺测,则相关时段的累积降水量作缺测处理。
6.过去天气描述时间周期按照调整后的定时观测时次自动给出初始值。
7.天气现象输入小键盘维护选取的时间分两种情况给出,即2013年8月之前仍以34种天气现象给出,从2013年9月开始按21种天气现象给出。
8.在云、能见度、天气现象相关性检查中,取消了相互配合的限制,如既使能见度<1.0km,没有天气现象配合,也只给出疑误提示。
9.对于基准站、基本站该模块只在08、11、14、17、20时5个时次,一般站只在08、14、20时3个时次的正点自动弹出。
三、“逐日地面数据维护”模块修改
1.增加能见度自动观测数据的显示、维护功能,增加日最小能见度的自动挑取功能。
2.为不对窗口界面作大的调整,云状内容仍保留,表格屏蔽方式给出。
3.天气现象输入小键盘维护选取的时间分两种情况给出,即2013年8月之前仍以34种天气现象给出,从2013年9月开始按21种天气现象给出。
4.修改了B文件读取、保存的能见度自动观测数据(包括时、日数据)内容,增加B文件与Z文件中能见度自动观测数据的对比。
5.修改了完整的当日逐时和日数据文件,增加能见度自动观测数据。
6.修改日数据打印输出内容,对于基本站(一般站),在第3页天气现象后面增加能见度自动观测数据输出;对于基准站,将云状输出内容更换为能见度自动观测数据输出。
四、“B文件→A(J)文件”模块修改
1.在与台站参数有关的赋值中,考虑基准站为5次、基本站为3次定时观测的情况。
2.确定云量、云状方式位时,考虑“云”为“有量无状”时的情况。对于基准站,云量按5次定时观测记录,方式位为A,5次定时观测以外的时次记录按缺测处理;基本站、一般站按3次定时观测记录,方式位为9。
3.云高自动观测时,方式位为B,按24个时次记录。人工观测时,基准站按5次定时观测记录,方式位为B,5次定时观测以外的时次记录按缺测处理;基本站、一般站按3次定时观测记录,方式位为9。
4.能见度自动观测时,方式位为B,包括24次定时值和自动观测日最小值及出现时间,从B文件读取形成A文件的相关内容。当为人工观测时,基准站按5次定时观测记录,方式位为A,5次定时观测以外的时次记录按缺测处理;基本站、一般站按3次定时观测记录,方式位为9。
5.根据参数库中的站类和定时观测次数,增加附加信息的“观测时间”,基准站按“10/05/08;11;14;17;20”、基本站按“10/03/08;14;20”写入。本模块兼容之前的版本。
五、“Z文件→A文件”模块修改
在与台站参数有关的赋值中,考虑基准站为5次、基本站为3次定时观测的情况。
本模块兼容之前的版本。
六、“A文件维护”模块修改
1.在“备注”页的“观测时次”中,增加“08;11;14;17;20”选项。2.天气现象输入小键盘按A文件的时间分两种情况给出,即2013年12月之前仍以34种天气现象给出,从2014年1月开始按21种给出。
3.基准站为5次人工定时观测,则对云量、云高、能见度(人工观测)强制将5个定时外的数据置为缺测,质控码置为8。
4.修改人工定时观测时次与站类不一致的情况,如基本站,人工定时观测时次可为3、4,基准站可以5、8、24,不以站类判断,改由A文件附加信息的值确定。
本模块兼容之前的版本。
七、“格检审核A文件”模块修改
1.因A文件中的定时观测次数只能从备注信息中提取,故与基本参数的人工定时观测次数的判断放在读取备注信息后进行。2.因在台站基本参数中增加了云的索引为“有量无状”的项,故修改A文件首行参数中要素索引与参数库中不一致的情况。
3.在云状观测取消后,云状按缺测参与量、状、天气现象及其他要素的审核判断。
4.当无云状观测时,取消云状与日照时数相关性的审核判断。
5.当无云量观测时,取消浅层地温空间变化规律的审核判断。
本模块兼容之前的版本。
八、“编制地面月报表”模块修改
1.增加能见度自动观测内容输出,内容包括24时次的能见度、日最小能见度和出现时间,月能见度出现回数。当为基本站、一般站时,在第8页后增加8.1页;当为基准站时,将原24时人工观测页的能见度,换为自动观测的能见度。
2.基准站云量、能见度仍为24次定时观测的方式位,但需按08、14、20时3次定时观测作日、旬、月统计,修改日、旬、月、量别日数统计处理。
3.能见度自动观测的出现回数统计方法:将2、8、14、20时的10分钟平均能见度值,转换为以0.1km为单位去尾的值,再按《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的统计规定统计得到。
4.从2014年1月份开始,对于雷暴、闪电、飑、龙卷、烟幕、尘卷风、极光、吹雪、冰针等9种天气现象日数的统计值,一律以“—”给出。
本模块兼容之前的版本。
九、“Y文件维护”模块修改
1.在“备注”页的“观测时次”中,增加“08;11;14;17;20”选项。2.修改人工定时观测时次与站类不一致的情况,如基本站,人工定时观测时次可为3、4,基准站可以5、8、24,不以站类判断,改由Y文件附加信息的值确定。
3.从2014年1月份开始,对于雷暴、闪电、飑、龙卷、烟幕、尘卷风、极光、吹雪、冰针等9种天气现象日数的统计值,一律以“—”给出。
本模块兼容之前的版本。
十、“格检审核Y文件”模块修改
因Y文件中的定时观测次数只能从备注信息中提取,故与基本参数的人工定时观测次数的判断放在读取备注信息后进行。
本模块兼容之前的版本。
十一、SAWSS软件修改
在AwsFile模块中,修改读取B文件的内容,增加从B文件获取能见度自动观测的数据功能。
十二、航空报模块修改
因航空报仍保留雷暴、龙卷等天气现象的观测记录和编报,与常规地面观测业务的规定不一致,所以,有航空报任务的观测站,在航空报中仍要对雷暴、龙卷参与现在天气编码。
1.对于以电报方式形成航空天气报告的观测站,直接在现在天气文本框输入人工确定的电码即可,与原操作方式是完全一样的。
2.对于以数据文件形成航空天气报告的观测站,为了方便输入天气现象后,自动形成编码,在B文件中,增加编报中天气现象的存储内容,即在BaseData.mdb文件的tabPrimObservData4表中,增加WeatherPhenomenon字段,即航空报的天气现象另用一个字段保存在B文件,与原B文件在tabPrimObservData2中天气现象分开保存。
本模块兼容之前的版本。
第二篇:地面气象测报业务软件操作说明
地面气象测报业务软件操作说明
一、对比测试阶段
1.从3月20日9时(北京时,下同)起所有国家级气象站使用《地面气象测报业务系统软件 2004》(V4.0.0),仍按照现行业务规定编发气象报告和上传自动气象站数据文件(长Z文件),同时SAWSS软件会自动形成新格式的长Z文件。由各省(区、市)气象局制定此期间新格式长Z文件上传规定,以便于省级信息中心测试。
2.值班员应在定时观测时次启动“地面气象测报业务软件”的“正点地面观测数据维护”,按照要求生成新格式的长Z文件(保存在“AWSNet_test”文件夹下)。SAWSS软件中形成的旧格式的长Z文件仍写入“AWSNet”文件夹,同时备份在“AWSNet_BackMM”文件夹(MM为月份,软件自动形成,下同),值班员需对新旧格式文件进行对比,检查数据是否一致,以尽快熟悉数据格式和软件操作。
3.已完成地面观测数据报文传输方式调整的试点站,应直接使用《地面气象测报业务系统软件 OSSMO 2004》(V4.0.1)版升级。
4.此期间有关参数不需作任何修改。
二、业务正式切换阶段
1.所有国家级气象站从2012年4月1日08时(北京时)定时观测后,开始使用《地面气象测报业务系统软件 OSSMO 2004》(V4.0.1),各站完成升级后,基准站应在“参数设臵”→“台站参数”中,将人工定时观测次数由24次改为8次,其他台站不需更改。
2.软件升级后开始上传新格式长Z文件,同时停止编发天气报或加密天气报。SAWSS软件中形成的新格式长Z文件写入“AWSNet”,同时备份在“AWSNet_BackMM”文件夹,不再形成旧格式长Z文件。
3.在天气报或加密天气报时次,必须在正点后5分钟内通过地面气象测报业务软件的“正点地面观测数据维护”,输入人工观测要素和自动气象站数据异常时人工干预,完成“质控与数据保存”,形成新格式的长Z文件,该文件写入“AWSNet”,同时备份在“AWSNet_BackMM”文件夹,该时次的内容打印保存为宜。
4.在非天气报或加密天气报时次,值班员应注意小时内自动气象站的数据采集情况,当发现自动气象站错误或数据异常时(通过SAWSS报警或查看SAWSS日志有疑误信息记载),在正点后通过“正点地面观测数据维护”,对疑误数据进行判断处理,完成“质控与数据保存”,这些时次的内容应尽量打印保存。当发现过去时次自动气象站数据有错误时,也应及时通过此方法进行处理。
5.新格式的长Z文件均应通过CNIS软件自动上传,由CNIS软件对上传数据文件检查该文件的传输情况。CNIS软件在上传数据文件时,首先检查该文件上传情况(检查时间为数据所处时次的当日和下一日),若该文件没有正确上传,则以正常文件名上传,若该文件已正确上传或以更正文件名正确上传,则根据最近上传一次的文件名确定本次上传文件名的更正格式,同时修改文件的首行更正标识。
6.在“正点地面观测数据维护”中,基准站非正点观测时次云、能见度栏按缺测处理,软件界面设计按灰显给出。
7.基准站、基本站夜间天气现象按夜间不守班台站的输入规定操作。
8.在A、Y文件维护中,基准站、基本站有关台站沿革变动情况的“夜间是否守班”改选为“夜间不守班”(即复选框不选)。
9.基准站自动观测的A文件、Y文件附加信息中 “观测时间”的格式改为:
10/08/23;02;05;08;11;14;17;20
10/24/24小时连续观测
三、承担人工观测方式的基准站
1.在升级自动观测方式的《地面气象测报业务系统软件 OSSMO 2004》时,对原人工观测方式软件升级。
2.从2012年3月31日20时(北京时)定时观测软件升级到V4.0.1版本后,应在“参数设臵”→“台站参数”中,将人
工定时观测次数由24次改为4次,因软件没有考虑基准站、人工定时观测次数为4次的情况,故将“台站类别”改为“基本站”。
3.软件涉及基准站的操作均按人工观测方式的基本站处理。
四、酸雨观测业务软件(OSMAR)在《地面气象测报业务系统软件 2004》升级至V4.0.0时,应同时升级至2.0.10。
五、有关未尽事宜,请详细查阅软件操作手册。
第三篇:地面气象测报业务软件操作说明
附件2:
地面气象测报业务软件操作说明
一、在《地面气象测报业务软件》的“参数设置”→“台站参数”中,基准站人工定时观测次数由24次改为8次,其他台站不需更改。
二、在“正点地面观测数据维护”中,基准站非正点观测时次云、能见度栏按缺测处理,软件界面设计按灰显给出。
三、基准站、基本站夜间天气现象按夜间不守班台站的输入规定操作。
四、在A、Y文件维护中,基准站、基本站有关台站沿革变动情况的“夜间是否守班”改选为“夜间不守班”(即复选框不选)。
五、在A文件附加信息中基准站“观测时间”的格式改为:
10/08/23;02;05;08;11;14;17;20
10/24/24小时连续观测
六、所有国家级自动气象站每小时增加上传逐分钟数据文件(Z_SURF_I_IIiii_YYYYMMDDHHmmSS_O_AWS-MM_FTM.txt),该文件随其他上传数据文件通过CNIS软件自动上传。必须在《地面气象测报业务软件》的“工作管理”→“选项”中将“在正点形成小时内逐分钟数据的上传文件”复选框选取(该内容写在SysPara.ini文件中,由[Synop_Para]段的AWSMinuteFullDataTransmit项记录),否则不会生成并上传。
小时内逐分钟数据上传文件由SAWSS软件在形成正点地面气象要素数据文件(新长Z文件)后,当AWSMinuteFullDataTransmit的值为1时,则自动形成。
若在《地面气象测报业务软件》的“正点地面观测数据维护”中,进行过某时次的“质控与数据保存”,则也会形成该时次的小时内逐分钟数据上传文件,该文件中正点的气温、本站气压、相对湿度以窗口界面的正点值为准,逐分钟降水量值以窗口界面的分钟降水量为准。当某小时需要补传小时内逐分钟数据上传文件时,可以通过此功能形成该文件。
第四篇:地面气象测报业务软件操作维护浅析
第2分会场
地面气象测报业务软件操作维护浅析
孙丽华,郭林,胡彩菊,郭莼雨,陈光
(河南省长葛市气象局,461500)
详细摘要
OSSMO 2004版地面气象测报业务软件是一套综合业务应用软件,它适用于人工观测和自动观测方式的各类气象观测站, 以及各级审核部门对地面气象观测资料模式文件的审核及信息化处理,该软件与自动气象站监控软件(SAWSS)和通讯组网接口软件(CNIS)相结合,构成地面气象测报业务系统软件。
该软件日常运行中应注意的问题:一是使用自动站时要尽可能使监控软件处于运行状态,以确保数据采集和报文传输的正常;二是自动站监控软件运行时间较长后,可能会出现采集成功率降低或其它一些不正常的情况,因此每日20时以后重启一次计算机是很有必要的;三是计算机和采集器时钟的一致性和正确性是自动气象站能够正确采集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对时时要特别注意。地面测报业务软件操作中应注意的事项:一是若自动站风向记录缺测时,用人工站观测风向代替,可直接输入方位,由B文件转A文件时,风向会转为角度;二是地温传感器被积雪覆盖时,按正常程序观测取值不需特殊处理,但要在观测簿、报表备注栏中注明;三是地温传感器主要故障表现为取值范围的线性变化异常(一天中有几个时次出现突变,造成数据不可用),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工作认真仔细,每次正点之后要及时进入数据维护中,根据前后几个时次进行对比判断。如:5、10、15CM地温前后变化值比较大,应根据当时的天气状况、前后时次进行综合分析、对比,务必要正确判断取值是否异常,20-320CM地温变化值很小,值班员应进行多个时次监测对比判断;四是随着时间的增长,电缆线很容易出现氧化短路现象,影响数据的正常卸载,要求值班员认真巡视各电缆线接口。
关键词业务软件 操作 维护
地面气象测报业务软件操作维护浅析
孙丽华,郭林,胡彩菊
(河南省长葛市气象局,461500)
摘要:OSSMO 2004版地面气象测报业务软件是一套综合业务应用软件, 它适用于人工观测和自动观测方式的各类气象观测站, 以及各级审核部门对地面气象观测资料模式文件的审核及信息化处理,该软件与自动气象站监控软件(SAWSS)和通讯组网接口软件(CNIS)相结合,构成地面气象测报业务系统软件。本文重点介绍了其在日常运行及操作中应注意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关键词业务软件 操作 维护
1、地面测报业务软件日常运行中应注意的问题。
1.1使用自动站时要尽可能使其监控软件一直处于运行状态,以确保数据采集和报文传输的正常。
1.2逐日地面数据维护主要是对每天的定时观测编报保存在B文件的数据进行维护,输入无遥测项目的人工观测记录。
1.3每日20时后,都要对当日所有的定时数据进行校对、维护,按天气现象等项目输入规定,输入无遥测项目的人工观测数据,保存后对自动站原始数据文件和B文件进行备份,以确保数据文件的安全性。
1.4自动站监控软件是自动气象站采集器与计算机的接口软件。运行时间较长后,可能会出现采集成功率降低或其它一些不正常的情况,因此每日20时以后重启一次计算机是比较必要的。
1.5自动站监控软件中“网络主通道”和“网络辅通道”指示灯表示的是自动气象站组网后与中心站的通讯连接状态,红灯表示通道不通、绿灯表示通道为连通;“自动站”指示灯表示的是自动站监控软件与采集器的工作状态,绿灯表示监控软件没有对采集器进行操作,监控软件处于空闲状态,红灯表示监控软件与采集器不能或没有挂接,黄灯表示监控软件与采集器处于通讯状态;“系统”指示灯表示监控软件运行状态,当软件开始运行时
若能正确读取台站参数,则在软件运行过程中该指示灯为红、橙闪烁,否则指示灯一直为红色。
1.6时钟设置:计算机和采集器时钟的一致性和正确性是自动气象站能够正确采集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对时时要特别注意。
1.7正点数据上传查询可通过“通讯组网接口软件”进行查询,在弹出的界面上的“文件信息”中查看,注意看完后点击“隐藏”,如点击“关闭”里面的上传信息则会被清空,定时观测编报后上传的文件信息可在“工作管理”中“系统日志查询器”查询。
2、地面测报业务软件操作中应注意的事项
2.1若自动站风向记录缺测时,用人工站观测风向代替,可直接输入方位,在由B文件转A文件时,风向会自动转为角度。
2.2在“观测编报”菜单中有一项“校对气温/气压/降水量”,该项功能主要用于定时观测和编报时对将要用到的过去时次的数据进行校对,以确保计算编报的正确。此项的降水量校对尤为重要,因为降水量有时须人工干预,此种情况下易出错,故在有降水的时次要特别注意,记录作过修改后,必须存盘,数据仍存入B文件中,否则修改无效。
2.3在逐日地面数据维护输入中,程序仅考虑了对单个记录的格式错误检查,没有对相关记录进行矛盾检查。因此,在输入时要严格按各项输入规定执行。天气现象全天缺测时,输“//,.”。
2.4地温传感器被积雪覆盖时,按正常程序观测取值不需特殊处理,但要在观测簿、报表备注栏中注明。
2.5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各传感器容易出现故障:
2.5.1地温传感器,其主要故障表现为取值范围的线性变化异常(一天中有几个时次出现突变,造成数据不可用)。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工作认真仔细,每次正点之后要及时进入数据维护中,根据前后几个时次进行对比判断。如:5、10、15CM地温前后变化值比较大,要正确判断取值是否异常,应根据当时的天气状况、前后时次进行综合分析、对比;20-320CM地温变化值很小,应进行多个时次监测对比判断。
2.5.2雨量传感器
雨量传感器故障一般主要表现为记录值偏小(大)或无记录。因此,在日常仪器维护中应注意:网罩或漏斗有无堵塞现象;翻斗在翻转过程中有无阻滞现象;干簧管有无不发信号或多发信号现象;输出信号线有无破损、接线柱接触是否良好。
2.5.3电缆线接口
随着自动站系统运行时间的增长,各电缆线很容易出现氧化短路现象,影响数据的正常卸载。因此,在平时的工作中认真巡视各电缆线接口是很必要的。
参考文献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中国气象局编.-北京:气象出版社,2005.1
第五篇:2007年地面气象测报业务岗位考试试卷
2007年地面气象测报业务岗位考试试卷
一、填空题(20题,每题1分)
1.自动观测项目每天进行24次定时观测。
2.自动站的风向按度数,风速准确到一位小数记载。当风速≤0.2m/s时,风速照记,风向记_C。
3.采用七位格雷码盘的风向传感器,其分辨率为_2.8_°
4.E-601B型蒸发器的器口面积为3000cm。
5.融化着的雪下降到地面即融化成水滴,应记为天气现象。
6.自动站雨量滞后于降水现象结束时间后 小时以内确定是雨量的,人工修改到该降水时段的最后一分钟内。
7.观测簿8—910—1111—1213—14,气表-1应综合为8—9
211410„„14。
8.天气现象摘要为的现象包括 雨、阵雨、毛毛雨 天气现象。
9.全月无降水或仅有微量降水0.0时,月最长连续降水日数及其降水量、起止日期栏,均空白。
10.02时记录用自记记录代替、反查或计算求得的项目,其日、候、旬、月平均值的统计方法与四次观测记录的统计方法相同,但应在备注栏注明。
11.自记仪器因摩擦等原因,自记迹线在作时间记号后,笔尖未能回到原来位置,当记号前后两处读数气压≥0.3hPa(温度≥0.3°C,相对湿度≥3%)时,称为跳跃式变化。
12.气温在-36.0℃以下时,改用酒精温度表观测气温。
13.在炎热干燥的日子,为防止蒸发,降水停止后,要及时进行降水量观测。
14.OSSMO2004中,报文文件保存在SYNOP目录下。
15.国家气象观测站一级站执行《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办法》中关于国家基本气象站类观测环境的保护规定。
16.自动站传感器设备的更换中除可热插拔插头外,其他设备的更换均要求关闭采集器。
17.交接班必须严肃认真,当面做好四交接:包括现用的仪器、设备、工具;值班用规范、技术规定、表簿等;本班的天气变化及其特点;下一班要继续完成的工作和其它注意事项。
18.百叶箱中最低温度表感应部分中心离地面的标准高度是1.52米。
19.质量考核中,自动站数据缺测个数以A 文件中的记录为统计依据。
20.全年中任意1440分钟最大降水量不足 10毫米时,15个时段各栏均空白。
二、判断题(正确打“√”,错误打“×”。共20题,答对得1分,答错倒扣1分,不答不得***1021415072
分)
1.若同一降水现象某两段的相隔时间虽在15分钟内,但其间歇时间却跨在日界两边时,则
起止时间照抄,不必进行综合。√
2.地面和曲管地温表被水淹时,一般可照常观测。须在备注栏注明。√
3.不影响水平能见度,但严重影响垂直能见度。可按实际情况记录总低云量记“-/-”
云状栏记“-”或可辨认的云状,且在备注栏备注。√
4.当Fn布满全天时,天边的Fn易误为Sc,故必须以天顶的云块结构来判断。√
5.雨后出现露,照常记露。√
6.天空完全为云层遮蔽,总云量记10,如从云隙中可见青天;记10-;全天空无云,总云
量记0,有少许云,记1。×
7.最高温度表调整后,把表放回到原来的位置时,先放感应部分,后放表身。√
8.自动观测每分钟降水量有缺测时,各时段年最大降水量及开始时间可以从缺测时段人工
观测的定时降水量记录中挑选。√
9.在自动气象站采样中,所有项目的瞬时值实际上是一定时间段的平均值。√
10.无降水但因雾、露、霜等造成自动气象站有降水记录时应进行人工干预并修改各类文件
中的数据。×
11.若台站出现大风时,只要自动站采集运行正常,没有运行监控软件,大风数据也不会丢
失。×
12.凡观测到突然发作的强风,持续时间短,出现时瞬时风速突增,风向突变,气象要素随
之也剧烈变化,应记为飑。出现飑时必须同时记大风。×
13.雷暴应从整体出发鉴别其系统,记录其起止的时间和方位,切忌零乱记载。当多方闻雷
而无法判别系统时,则记Z。×
14.日照时数全天缺测时,若全天为阴雨天气,则日照时数日合计栏记“0.0”。√
15.编发重要天气报后应进行数据保存。×
16.1百帕(hPa)等于1毫巴(mbar)。√
17.冰雹的最大直径大于10m时才需测定冰雹的最大平均重量并记入纪要栏。×
18.1hpa等于0.96mm水银柱高。×
19.天空为Ns,降连续性雨,突然远方闻雷声,虽然看到云和降水的性质没有变化,也应记
Cb。×
20.ReportFile文件夹存放着格检审核信息文件、地面气象观测数据信息化文件及月年报表的位图文件。√
三、选择题(20题,每题1分)
1.出现在Ns、As、Cb等降水云层之下,以上层云为背景时,常呈暗黑色或深灰色,具有以
上特征的云是(C)。
A. FsB.FcC.Fn
2.使用ossmo2004,微量降水输入(B)。
A. 0.0B.0C.00
3.因视程障碍现象影响,某定时能见度仅90米,则气簿-1能见度栏记(B)。
A.0.1B.0.0C.0.09
4.把自记仪器向自记笔杆的一面倾斜到30°—40°,如笔尖稍稍离开钟筒,则说明笔尖对
纸的压力(A)。
A.适宜B.过大C.过小
5.气压表必须垂直悬挂,应定期用铅垂线在(C)的两个位置上检查校正。
A.相对B.相互平行C.相互成直角
6.在观测中发现地面温度表损坏,(C)。
A.按缺测处理B.按实有记录读数加备注C.用地面最低温度表酒精柱读数代替
7.在自动观测数据中,当某定时(A)数据缺测时,不能用前、后两定时数据内插求
得。
A.降水量、水汽压、露点温度、风向B.水汽压、露点温度、风向、风速
C.相对湿度、水汽压、露点温度、风向
8.秃积雨云与鬃积雨云区别的要点是(C)
A.对流是否强盛B.是否伴有雷阵雨C.云顶白色丝缕结构是否明显
9.在各类气象电报中,Cb云码所含的云量与气簿-1中记录Cb量是(B)。
A.完全一致B.有时相同有时不同C.完全不一致
10.湿球用水如不是纯净的蒸溜水,会造成湿球示度(B)。
A.偏低B.偏高C.不受影响
11.我国现行的观测规范将云分为三族十属二十九类,其中低云为五属(C)类。
A.10B.12C.14D.15
12.自动站以(A)为观测时钟;当与电台报时的北京时相差大于30秒时,在正点后要调
整采集器的内部时钟。
A.采集器的内部时钟B.计算机时间C.值班室钟表
13.当分钟数据不正确时,只能在(J)文件中对其进行修改。
A.JB.AC.B
14.天气现象中冰针属于(C)现象。
A.降水B.地面凝结C.其它
15.平均雪深不足0.5厘米时,雪深栏(A)。
a.记为 0b.记为 0.0c.空白d.照实记录
16.对温湿度传感器的日常维护主要是(C)。
A.用清水清洗过滤罩B.用酒精清洗过滤罩C.用软毛刷清洁过滤罩
17.蒸发量的大小,(A)。
A.当空气的湿度为定值时,空气温度越高,蒸发量越大
B.当空气的温度为定值时,水汽压越高,蒸发量越大
C.与风速成正比D.与气压成正比
18.自动观测正点数据缺测处理的优先顺序为(D)。
A.自记记录;前后正点数据间内插;有效分钟数据;人工补测
B.有效分钟数据;自记记录;人工补测;前后正点数据间内插
C.人工补测;前后正点数据间内插;自记记录;有效分钟数据
D.有效分钟数据;人工补测;前后正点数据间内插;自记记录
19.直管地温表球部周围填有铜屑,其作用是使温度表具有(C)。
A.较好的密封性B.可靠的保护性C.必要的滞后性D.良好的导热性
20.各种天气现象和界限温度的初终间日数,应该(A)。
A.包括初日和终日B.不包括初日和终日C.只包括初日D.只包括终日
四、气象电报(10分,错漏1处扣1分,扣完为止)。
写出重要天气报告的报文型式,并简述发报标准。
0段:(WS)GGggW0IIiii
1段:6RRR17RRRR911fXfX915dd919MWDa925SS934RR939nn96RRR97RRR98RRR
2段:555XX***94WTT95HHgHg995HA
2五、记录整理与输入(10分,错漏1处扣1分,扣完为止)。
1.采用测报软件,将下列天气现象录入数据文件。(要求天气现象用代码表示,空格用)·10-11 12Z-12 12-12 12-12(NNE18.0m/s)12-12(NE 21.0m/s) 12-12(5mm)12注:11Cb≥5成(天顶)12Cb≤2成 08***5360649 0810 2936
解答:
1000-1149,17 1205-1236;Z,80 1206-1249,15 1208-1210'1229-1236,89 1208-1213,18 1208,.2.根据描述记录总云量、低云量、云状和天气报云码。
系统发展的波状云,云块间可见青天,结构松散,连续云层中多数云块的视宽度角大于5°,可见量4成(1500),另有1成浓积云,2成淡积云(1200)。
7/7
Sctra Cuhum Cucong
86800
六、叙述自动气象站日常工作(10分,错漏1处扣1分,扣完为止)
⑴ 保持自动站设备处于正常连续的运行状态,每小时正点前10分钟要查看数据采集器的显示屏或计算机显示的实时观测数据是否正常。
⑵ 每日日出后和日落前应巡视观测场和值班室内的自动气象站设备。巡视的主要内容包括:查看各传感器是否正常、雨量传感器的漏斗有无堵塞、地温传感器的埋置是否正确、风向、风速传感器是否转动灵活、直接辐射表跟踪是否正确等。
⑶ 自动气象站的降水量可供编发天气报、加密天气报、加密雨量报、重要天气报用。每日08、20时仍须人工观测雨量筒的降水量,并记入观测簿中定时降水量栏作为正式记录。⑷ 定时输入人工观测记录,通过地面测报业务软件完成规定气象报告的拍发或上传,气象记录报表的编制或数据文件的制作。
⑸ 02、08、14、20时定时观测的数据需抄入观测记录簿中(基准站除外)。
⑹ 每日20时后必须认真检查当日数据是否齐全,并做好当日数据文件的备份。⑺ 自动气象站的数据出现缺测时,按第23章中规定进行补测。
⑻ 定期取回无人值守自动气象站的数据。
七、叙述你站1930—2010的所有地面测报工作流程。(10分,错漏一处扣1分,扣完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