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道德小银行(最终版)
“道德小银行”试行方案
一、活动宗旨
为了加强对学生的基础道德教育,促进学生良好行为的形成,扩大先进事迹的正面榜样作用,拓展我校道德实践活动的研究渠道,同时培养学生的经济意识,特试行“道德小银行”。以“道德银行”为载体,让整个校园洋溢文明和谐之情,使我校的德育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
二、“道德小银行”的内涵
以学生中的“文明行为和道德善举”为内容,以“银行储蓄”为手段,以“榜样教育”为途径,以“激励提高”为目的的一种教育载体。
三、活动目的
重在自我教育、自我激励,强化学生做好事、爱集体的意识,激励学生从点滴积累的实际行动中提高自身道德素养,体验助人为乐的情感,培养关心集体,关心他人,奉献爱心的良好品质,培养初步的经济意识。
四、储蓄内容
(一)班级账户及个人账户实行电子管理。
(二)道德小银行流通币种为“文明币”。由道德小银行总行印制,加盖学校公章有效。
五、储蓄办法
(一)储蓄额的存入:(A)好人好事类:
1、经校领导批准,集体为学校做好事一次(5元)。
2、个人拾到物品上交学校(1元)。
3、集体为个人献爱心捐赠、捐物(5元)。
4、集体为集体献爱心捐赠、捐物(10元)。对表现突出的集体,经校委会研究,酌情增加。
5、个人为学校、集体做与教育、教学有关的好事(1元)。
6、帮助单位或个人做好事一次,受单位领导或受帮助人好评,经核实(3元)。(B)文明言行类
1、敢于制止同学中的不文明行为(1元)。
2、在社会上能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积极宣传,有较大影响的(3元)。
3、每天课间操上下楼均能做到“三轻”、做操认真的,一周为中队加(5元)。
4、积极参加环保小公司活动,为每周产生的环保小经理所在的中队加(2元)。
5、每周仪容仪表检查中,年级分数最高的班级加(5元)。(C)荣誉类
1、个人获得新市区一等奖(1.5元),二等奖(1元)、三等奖(0.5元)。市级一等奖(2元),二等奖(1.5元)、三等奖(1元)。自治区级一等奖(2.5元),二等奖(2元)、三等奖(1.5元)。国家级一等奖(3元),二等奖(2.5元)、三等奖(2元)。
2、中队获得一面流动红旗(3元)。
3、板报评比优胜的中队(4元)。
4、班级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大型活动,第一名(6元),第二名(4元),第三名(2元)。新市区级一等奖(8元),二等奖(6元),三等奖(4元)。市级一等奖(10元),二等奖(8元),三等奖(6元)。自治区级一等奖(12元),二等奖(10元),三等奖(8元)。国家级一等奖(14元),二等奖(12元),三等奖(10元)。
5、集体积极承担学校安排的各项工作(4元)。(D)积极开展社区活动,受到家长、社区好评:
雏鹰假日小队能正常开展活动(班级共5元)。活动中有显著成绩,在社区有良好影响的(再加3元)。
(二)储蓄额的扣除:
1、违反行为规范条列扣除2分。
2、有严重违规违纪现象,产生不良影响(经校委会讨论,酌情从班级账户中扣除5至20元)。
3、中队没有按要求、按时完成任务,经校委会研究酌情扣除。
4、学校明确做过要求的,一人违反扣除一分。
五、储蓄操作
1、账户的开设及使用
学校少先大队部为“道德银行”的总行,大队辅导员为总行行长,推选大队长为总行副行长;各中队为“道德银行”的分行,各中队辅导员为分行行长,推选工作认真负责、责任心强的同学为分行纪检员。总行及时公布每个分行的电子帐户。
上一学期,在31个中队的共同努力下,我校在年终综合验收中取得了优秀的成绩,因此,为每个帐户存入100元的储蓄币为开户基金。
以上可加分的条件,只要经查属实,均可由总行行长在账户中记 载,存入相应的文明币,使分越积越多,德越积越厚。各分行均有自己的电子账户,分行行长、纪检员可随时查阅账目情况,但无更改权。当学生违反校纪校规时,则从帐户中支取相应的文明币。
2、以鼓励为主的评价机制
为了配合“道德小银行”的运作,以及在学生中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学校各部门结合班级量化考核的实际情况给与奖励。
(1)少先大队及时公布各分行的财务情况。
(2)期末,总行将根据“道德账户”中的分值进行考核,评出文明中队,并与优秀班级、优秀班主任的评比挂钩。
(3)各分行依据本方案,结合本行实情对本分行储户给予存入、支取文明币。
六、备注
1、校外的好人好事必须有单位(个人)的感谢信或电话通知,雏鹰假日小队活动必须要有相关社区的反馈材料。
2、方案中涉及的“集体”以班级(中队)为单位,参加的人数必须是班额的四分之三及以上。
3、总行存折见本文档,各分行复制自己的存折,设每位学生的账户,及时填写,并进行备份。当分行账户与总行出现出入时,以总行账户为准。
4、学生个人通过自己文明的行为获取文明币,可作为校内流通。每学期末,将文明币在学校指定地点兑换成自己喜爱的物品;跳蚤节时,可用文明币购买物品。
5、本方案解释权属于校“道德银行”总行。必要时,结合本校实际情况,经校委会研究后方可调整本试行方案。
第二篇:道德小银行工作总结
道德小银行工作总结
(2013-2014)第二学期
德育内化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品德评价就是让学生德育内化的一种很好的途径。只有通过师生共同确立评价内容,共同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采用多元化的评价主体,才能使学生德育内化,促进学生发展。
德育内化是指学生把一定社会的思想、政治等道德等要求转化为学生自身的需要,也就是学生对德育的要求入耳、入脑、入心,从而变成自己的行动,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如何使道德内化成学生自身行为,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越来越成为一个紧迫问题,其中学生品德评价就是让学生德育内化的一种很好的途径。学生品德评价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过对学生品德发展水平的评判,为改进德育工作提供依据的德育方法或活动。如何才能使品德评价成为学生德育内化的途径呢?我校利用道德小银行的激励方式,有效的促进了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
一、道德小银行让师生共同确立品德评价的内容
以前品德评价内容基本上是由学校和教师确定的,学生极少有发言权,形成了学生不明白不知晓要评价内容,对其行为没有指导意义。要使评价内容内化成学生成为,最好是让学生大面积参与,共同来确定评价内容,让学生知晓评价内容。
首先,让学生来选择共同评价内容。教师提供《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礼仪常规》、生存安全和健康消费等前沿德育内容,让学生来来选择。学生在在选择中会受到极大的教育的,同时也让学生明白哪些行为是必须遵守的,哪些是行为是不允许的。
其次,让学生选择个性化内容。每位学生实际情况不同,如果不顾实际,整齐划一,将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制约其的主体意识的形成和个性的发展,所以在制定统一评价内容时应留一定的空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而制定,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最后,教师把关评价内容。教师在学生选择评价内容时要指导,给学生逐条解释,对学生选择出的内容要进行修改,这样才能确立起较全面的、符合教育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富有地区性、时代性、开放性、生活性、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和兴趣的评价内容,增强德育的实效性。
二、道德小银行确定师生共同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
品德评价指标是评价目标的具体化、操作化的表现形式,是评价者的价值取向和价值判断标准,它主要解决评价什么,判断目标达到什么程度。评价是否能顺利进行,关键是能否构建起科学的评价指标。
当评价内容确定后,然后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来讨论指标的设立,把要评价的内容细化和具体化、形成容易理解、方便操作的各级指标;根据学生自身实际情况设置各级指标的权重,这样,使评价更具有针对性和操作性,让学生都明白自己的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
三、道德小银行确立多元化的评价主体。
过去的品德评价重视教师和学校评价,轻视甚至忽视家长评和学生自评,置学生于“被审”地位,出现了评价主体的严重“错位”,缚束了学生的主动性的积极性,不利于自我教育和管理。新课程理念要求形成教师、家长、学生等互相参与、交互作用的多元化的评价主体,这样才能使德育内容内化成学生自觉成为。
学生评与教师评相结合。教师具有较高的评价水平,评价客观准确,但是每位教师与学生呆在一起的时间很有限,且学生在教师面前尽量隐藏其言行,稍有不慎评价会出现很大的片面性。学生年龄相同,兴趣相近,长期生活在一起,无话不说,互相影响很大,彼此了解深刻,评价较全面;如果正确引导,采用学生互评、小组评或班委评等方式进行,其教育作用可能远远胜过教师,有利于自我管理能力提高和正确的班集体舆论的形成,使评价内容内化成每个学生和班集体共同的行为。
校内评与校外评相结合。自评、学生评和教师评均属校内评,作用意义已讲清楚。校外评主要是家长评,还可吸收社区中思想觉悟高、懂教育、热爱教育的人士等参与,使教育延伸到家庭和社区,有利于家长的教育水平的提高,使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同步共振,协调发展,使学生的行为在校内校一致,使其内化的行为得到强化。
四、道德小银行充分发挥品德评价的教育功能
过去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把品德评价也只当作单一的评判工具,单纯地诊断受评者达的水平的程度,没有把品德评价当作一种综合教育活动,忽视了其导向和教育等功能,为评价而评价,教师感觉增加了额外负担,学生感觉到害怕,都被动参与,评价内容不可能成为学生自觉行为。新时期的品德评价在不放弃鉴别功能同时,应更充分发挥其导向和教育功能等。
首先,学生在制定评价内容和指标中得到教育。学生在选择评价内容时必须大量阅读教师提供的材料,从中学生会受到极大的教育。使学生明白自己的哪些行为应遵守,哪些行为不允许,每种行为应到达到的目标,这种学生有了明期的行为准则,具体的奋斗目标,为其德育内化奠定了基础。
其次,评价中使学生行为内化。学生品德评价过程实际上是非常有效的教育活动、方法和手段。他评可加强对学生行为进行监控,促进学生良好品行的养成,强化家长和教师的教育管理作用。家长评可以把教育由校内延伸到校外,强化教育合力。互评可以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可以互相取长补短。自评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有利于激励学生的内在动因,调动其积极性。这样,肯定的评价结果,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加自信心,否定的评价会促进学生发奋改进。总之,充分挖掘品德评价的教育功能,在内外教育合力下,学生的行为逐渐与评价内容趋于一致。
总之,学生在选择评价内容和制定指标过程就是德育中的“知”,包括学生在内的各种评价合力就是“行”和“意”,评价结果转化成“情”,这样通过品德评价全过程促使教育目标内化成学生自身行为,使德育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才能促进学生走进生活,自我发展,不断完善学生人格,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
第三篇:道德小银行工作总结
道德小银行工作总结
(2013-2014)第二学期
德育内化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品德评价就是让学生德育内化的一种很好的途径。只有通过师生共同确立评价内容,共同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采用多元化的评价主体,才能使学生德育内化,促进学生发展。
德育内化是指学生把一定社会的思想、政治等道德等要求转化为学生自身的需要,也就是学生对德育的要求入耳、入脑、入心,从而变成自己的行动,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如何使道德内化成学生自身行为,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越来越成为一个紧迫问题,其中学生品德评价就是让学生德育内化的一种很好的途径。学生品德评价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过对学生品德发展水平的评判,为改进德育工作提供依据的德育方法或活动。如何才能使品德评价成为学生德育内化的途径呢?我校利用道德小银行的激励方式,有效的促进了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
一、道德小银行让师生共同确立品德评价的内容
以前品德评价内容基本上是由学校和教师确定的,学生极少有发言权,形成了学生不明白不知晓要评价内容,对其行为没有指导意义。要使评价内容内化成学生成为,最好是让学生大面积参与,共同来确定评价内容,让学生知晓评价内容。
首先,让学生来选择共同评价内容。教师提供《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礼仪常规》、生存安全和健康消费等前沿德育内容,让学生来来选择。学生在在选择中会受到极大的教育的,同时也让学生明白哪些行为是必须遵守的,哪些是行为是不允许的。
其次,让学生选择个性化内容。每位学生实际情况不同,如果不顾实际,整齐划一,将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制约其的主体意识的形成和个性的发展,所以在制定统一评价内容时应留一定的空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而制定,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最后,教师把关评价内容。教师在学生选择评价内容时要指导,给学生逐条解释,对学生选择出的内容要进行修改,这样才能确立起较全面的、符合教育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富有地区性、时代性、开放性、生活性、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和兴趣的评价内容,增强德育的实效性。
二、道德小银行确定师生共同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
品德评价指标是评价目标的具体化、操作化的表现形式,是评价者的价值取向和价值判断标准,它主要解决评价什么,判断目标达到什么程度。评价是否能顺利进行,关键是能否构建起科学的评价指标。
当评价内容确定后,然后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来讨论指标的设立,把要评价的内容细化和具体化、形成容易理解、方便操作的各级指标;根据学生自身实际情况设置各级指标的权重,这样,使评价更具有针对性和操作性,让学生都明白自己的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
三、道德小银行确立多元化的评价主体。
过去的品德评价重视教师和学校评价,轻视甚至忽视家长评和学生自评,置学生于“被审”地位,出现了评价主体的严重“错位”,缚束了学生的主动性的积极性,不利于自我教育和管理。新课程理念要求形成教师、家长、学生等互相参与、交互作用的多元化的评价主体,这样才能使德育内容内化成学生自觉成为。
学生评与教师评相结合。教师具有较高的评价水平,评价客观准确,但是每位教师与学生呆在一起的时间很有限,且学生在教师面前尽量隐藏其言行,稍有不慎评价会出现很大的片面性。学生年龄相同,兴趣相近,长期生活在一起,无话不说,互相影响很大,彼此了解深刻,评价较全面;如果正确引导,采用学生互评、小组评或班委评等方式进行,其教育作用可能远远胜过教师,有利于自我管理能力提高和正确的班集体舆论的形成,使评价内容内化成每个学生和班集体共同的行为。
校内评与校外评相结合。自评、学生评和教师评均属校内评,作用意义已讲清楚。校外评主要是家长评,还可吸收社区中思想觉悟高、懂教育、热爱教育的人士等参与,使教育延伸到家庭和社区,有利于家长的教育水平的提高,使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同步共振,协调发展,使学生的行为在校内校一致,使其内化的行为得到强化。
四、道德小银行充分发挥品德评价的教育功能
过去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把品德评价也只当作单一的评判工具,单纯地诊断受评者达的水平的程度,没有把品德评价当作一种综合教育活动,忽视了其导向和教育等功能,为评价而评价,教师感觉增加了额外负担,学生感觉到害怕,都被动参与,评价内容不可能成为学生自觉行为。新时期的品德评价在不放弃鉴别功能同时,应更充分发挥其导向和教育功能等。
首先,学生在制定评价内容和指标中得到教育。学生在选择评价内容时必须大量阅读教师提供的材料,从中学生会受到极大的教育。使学生明白自己的哪些行为应遵守,哪些行为不允许,每种行为应到达到的目标,这种学生有了明期的行为准则,具体的奋斗目标,为其德育内化奠定了基础。
其次,评价中使学生行为内化。学生品德评价过程实际上是非常有效的教育活动、方法和手段。他评可加强对学生行为进行监控,促进学生良好品行的养成,强化家长和教师的教育管理作用。家长评可以把教育由校内延伸到校外,强化教育合力。互评可以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可以互相取长补短。自评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有利于激励学生的内在动因,调动其积极性。这样,肯定的评价结果,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加自信心,否定的评价会促进学生发奋改进。总之,充分挖掘品德评价的教育功能,在内外教育合力下,学生的行为逐渐与评价内容趋于一致。
总之,学生在选择评价内容和制定指标过程就是德育中的“知”,包括学生在内的各种评价合力就是“行”和“意”,评价结果转化成“情”,这样通过品德评价全过程促使教育目标内化成学生自身行为,使德育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才能促进学生走进生活,自我发展,不断完善学生人格,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
第四篇:道德小银行工作总结
道德小银行工作总结
(2013-2014)第二学期
德育内化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品德评价就是让学生德育内化的一种很好的途径。只有通过师生共同确立评价内容,共同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采用多元化的评价主体,才能使学生德育内化,促进学生发展。
德育内化是指学生把一定社会的思想、政治等道德等要求转化为学生自身的需要,也就是学生对德育的要求入耳、入脑、入心,从而变成自己的行动,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如何使道德内化成学生自身行为,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越来越成为一个紧迫问题,其中学生品德评价就是让学生德育内化的一种很好的途径。学生品德评价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过对学生品德发展水平的评判,为改进德育工作提供依据的德育方法或活动。如何才能使品德评价成为学生德育内化的途径呢?我校利用道德小银行的激励方式,有效的促进了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
一、道德小银行让师生共同确立品德评价的内容
以前品德评价内容基本上是由学校和教师确定的,学生极少有发言权,形成了学生不明白不知晓要评价内容,对其行为没有指导意义。要使评价内容内化成学生成为,最好是让学生大面积参与,共同来确定评价内容,让学生知晓评价内容。
首先,让学生来选择共同评价内容。教师提供《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礼仪常规》、生存安全和健康消费等前沿德育内容,让学生来来选择。学生在在选择中会受到极大的教育的,同时也让学生明白哪些行为是必须遵守的,哪些是行为是不允许的。
其次,让学生选择个性化内容。每位学生实际情况不同,如果不顾实际,整齐划一,将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制约其的主体意识的形成和个性的发展,所以在制定统一评价内容时应留一定的空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而制定,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最后,教师把关评价内容。教师在学生选择评价内容时要指导,给学生逐条解释,对学生选择出的内容要进行修改,这样才能确立起较全面的、符合教育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富有地区性、时代性、开放性、生活性、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和兴趣的评价内容,增强德育的实效性。
二、道德小银行确定师生共同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
品德评价指标是评价目标的具体化、操作化的表现形式,是评价者的价值取向和价值判断标准,它主要解决评价什么,判断目标达到什么程度。评价是否能顺利进行,关键是能否构建起科学的评价指标。
当评价内容确定后,然后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来讨论指标的设立,把要评价的内容细化和具体化、形成容易理解、方便操作的各级指标;根据学生自身实际情况设置各级指标的权重,这样,使评价更具有针对性和操作性,让学生都明白自己的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
三、道德小银行确立多元化的评价主体。
过去的品德评价重视教师和学校评价,轻视甚至忽视家长评和学生自评,置学生于“被审”地位,出现了评价主体的严重“错位”,缚束了学生的主动性的积极性,不利于自我教育和管理。新课程理念要求形成教师、家长、学生等互相参与、交互作用的多元化的评价主体,这样才能使德育内容内化成学生自觉成为。
学生评与教师评相结合。教师具有较高的评价水平,评价客观准确,但是每位教师与学生呆在一起的时间很有限,且学生在教师面前尽量隐藏其言行,稍有不慎评价会出现很大的片面性。学生年龄相同,兴趣相近,长期生活在一起,无话不说,互相影响很大,彼此了解深刻,评价较全面;如果正确引导,采用学生互评、小组评或班委评等方式进行,其教育作用可能远远胜过教师,有利于自我管理能力提高和正确的班集体舆论的形成,使评价内容内化成每个学生和班集体共同的行为。
校内评与校外评相结合。自评、学生评和教师评均属校内评,作用意义已讲清楚。校外评主要是家长评,还可吸收社区中思想觉悟高、懂教育、热爱教育的人士等参与,使教育延伸到家庭和社区,有利于家长的教育水平的提高,使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同步共振,协调发展,使学生的行为在校内校一致,使其内化的行为得到强化。
四、道德小银行充分发挥品德评价的教育功能
过去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把品德评价也只当作单一的评判工具,单纯地诊断受评者达的水平的程度,没有把品德评价当作一种综合教育活动,忽视了其导向和教育等功能,为评价而评价,教师感觉增加了额外负担,学生感觉到害怕,都被动参与,评价内容不可能成为学生自觉行为。新时期的品德评价在不放弃鉴别功能同时,应更充分发挥其导向和教育功能等。
首先,学生在制定评价内容和指标中得到教育。学生在选择评价内容时必须大量阅读教师提供的材料,从中学生会受到极大的教育。使学生明白自己的哪些行为应遵守,哪些行为不允许,每种行为应到达到的目标,这种学生有了明期的行为准则,具体的奋斗目标,为其德育内化奠定了基础。
其次,评价中使学生行为内化。学生品德评价过程实际上是非常有效的教育活动、方法和手段。他评可加强对学生行为进行监控,促进学生良好品行的养成,强化家长和教师的教育管理作用。家长评可以把教育由校内延伸到校外,强化教育合力。互评可以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可以互相取长补短。自评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有利于激励学生的内在动因,调动其积极性。这样,肯定的评价结果,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加自信心,否定的评价会促进学生发奋改进。总之,充分挖掘品德评价的教育功能,在内外教育合力下,学生的行为逐渐与评价内容趋于一致。
总之,学生在选择评价内容和制定指标过程就是德育中的“知”,包括学生在内的各种评价合力就是“行”和“意”,评价结果转化成“情”,这样通过品德评价全过程促使教育目标内化成学生自身行为,使德育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才能促进学生走进生活,自我发展,不断完善学生人格,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
第五篇:阳光道德小银行
2017-2018学第二学期
阳光道德银行活动计划
二年二班——罗立宇
一、活动宗旨
为了加强对学生的基础道德教育,扩大先进事迹的正面榜样作用,促进学生良好行为的形成,拓展我校德育工作的研究渠道,特试行阳光道德小银行。以“道德银行”为载体,让整个班级洋溢文明和谐之情,使我班的德育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
二、“道德小银行”的内涵
以学生中的“文明行为和道德善举”为内容,以“银行储蓄”为手段,以“榜样教育”为途径,以“激励提高”为目的的一种教育载体。
三、活动目的
重在自我教育、自我激励,强化孩子做好事的意识,激励学生从点滴积累的实际行动中提高自身道德素养,体验助人为乐的情感,培养关心他人,奉献爱心的良好品质。
四、储蓄内容及分值的界定
(一)学生中存在的好人好事:
1、校内的好人好事: 内容分值 按学校规定的执行
(二)储蓄额的支出:
1、违反行为规范条列,被扣分(每次支出5分)。
五、储蓄操作
1、账户的开设及使用 班级为“道德银行”的支行,推选班长为支行行长,组建8个储蓄小组,推选工作认真负责,责任心强的同学为储蓄小组长,每个学生都是储户,拥有单独的账户,每个帐户有100分的储蓄币为开户基金。
学生自己或发现同学做了好事,只要有证明人,均可在账户中记载,存入相应的储蓄币,使分越积越多,德越积越厚。当学生违反校纪校规时,则从帐户中支取相应的储蓄币。
2、以鼓励为主的评价机制
为了配合“道德小银行”的运作,以及在学生中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学校结合班级量化考核及学生量化考核的实际情况给与奖励。
(1)班级开展“周道德素质标兵”、“月道德素质标兵”评比。
(2)结合学校综合素质学分制评价体系,“周道德素质标兵”将给与一定的奖励。
(3)结合月规范标兵评比,储蓄额最高的储户并且没有在常规检查中被扣分的同学,将被评为“月规范标兵”。
(4)根据“月道德素质标兵”的累积次数,将分别评出星级标兵,在班级专栏“展我风采”中展示。如连续两个月被评为“月道德素质标兵”,就被评为二星级标兵,以此类推。
20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