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有关司局负责人就《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组织规则》答记者问

时间:2019-05-13 07:52: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解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有关司局负责人就《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组织规则》答记者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解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有关司局负责人就《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组织规则》答记者问》。

第一篇:解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有关司局负责人就《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组织规则》答记者问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有关司局负责人就《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组织规则》答记者问

一、为什么要制定《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组织规则》(以下简称《组织规则》)?

答:制定《组织规则》主要有以下三点原因:

一是法律规定的需要。《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颁布实施后,原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处理条例》制定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组织规则》(劳部发[1993]300号)和原人事部的相关规定已不适用。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十八条的授权,我们起草了《组织规则》,对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的组织机构进行重新设置和规定。

二是机构改革的需要。大部制机构改革将劳动争议仲裁和人事争议仲裁整合为一体。考虑到地方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和人事争议仲裁机构整合的需要,我们在机构设置、组成、职能和各项保障措施等方面,按照机构改革的总体思路和劳动人事争议仲裁事业长远发展的要求,对最大限度地整合劳动、人事争议仲裁资源作出相应规定。年初颁布的《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着重整合两种仲裁制度,现在的《组织规则》则是着重整合两套仲裁机构。

三是当前劳动人事争议案件处理形势和仲裁事业长远发展的需要。受世界经济金融危机对劳动用工和劳动关系的影响,去年以来劳动争议案件成倍急剧上升,长期以来形成的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案多人少”的矛盾更加突出。由于国家过去对设立仲裁机构没有作出规定,导致专门性的仲裁办案机构以及专职仲裁员配备严重不足,难以有效应对当前形势和任务对调解仲裁工作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事人的及时有效维权以及仲裁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及时起草制定《组织规则》,规范仲裁组织机构,做实仲裁院实体化办案机构,加强仲裁员的配备和管理,是当前适应形势需要兼顾长远发展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二、仲裁委员会应如何设立?如何组成的?

答:《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十七条明确规定仲裁委员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设立。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仲裁委员会由劳动行政部门代表、工会代表和企业方面代表组成。《组织规则》在这个仲裁委员会组成基本原则的指导下,结合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整合后的实际情况,对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的组成进行了细化规定,即:仲裁委员会由干部主管部门代表(即组织部门代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等相关行政部门代表,军队及聘用单位文职人员工作主管部门代表,以及工会代表、用人单位代表等组成。这个规定虽然对仲裁委员会的具体组成单位进行了扩大,但仍然体现了仲裁委员会的三方原则。

三、为什么规定仲裁委员会可下设实体化的办事机构?

答:当前各地仲裁机构都面临着“案多人少”的突出矛盾。由于受行政部门机构编制的限制,在行政部门内部,专门从事劳动人事争议案件仲裁工作的机构和人员一直难以满足需要。为解决这个突出矛盾,我们在征得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同意的情况下,在《组织规则》中明确规定仲裁委员会可设立实体化的办事机构,具体承担争议调解仲裁等日常工作。现在有些省市已经成立了以仲裁院为主要形式的实体化的仲裁委员会办事机构,有效提高了案件处理效能。同时,《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关于仲裁委员会经费由财政予以保障的规定,也为仲裁委员会办事机构的实体化提供了物质保障。

四、仲裁员是如何聘任的?

答、仲裁员由仲裁委员会根据需要,从符合《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条规定的条件的人员中聘任产生。仲裁委员会还可根据需要聘任专职仲裁员和兼职仲裁员。为充分发挥仲裁委员会成员单位兼职仲裁员的作用,《组织规则》还规定,仲裁委员会成员单位可派兼职仲裁员常驻办事机构,参与争议调解仲裁活动。

五、为什么要规定仲裁员的聘前培训?

答、因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是项准司法性工作,不仅要求仲裁员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还需要他们熟悉掌握劳动人事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为了保证新聘任的仲裁员能更好地胜任工作,《组织规则》规定要对仲裁员进行聘前培训。具体是:担任地(市)、县(区)仲裁委员会仲裁员的,参加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组织的仲裁员聘前培训。担任省(自治区、直辖市)仲裁委员会仲裁员和副省级城市仲裁委员会仲裁员的,参加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组织的聘前培训。

六、《组织规则》对仲裁庭制度进行了完善,主要增加了哪些规定?

答:对于仲裁庭,《组织规则》通过分类的办法作了规定。其中,对十人以上集体劳动人事争议或重大疑难争议案件的组庭方式作了专门规定。《组织规则》还对仲裁庭设置、仲裁庭纪律、仲裁员着装等方面作了规定,以保证仲裁庭审的规范、有序。

七、如何对仲裁活动进行监督是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制度设计上的一个重要环节,《组织规则》在这方面有哪些规定?

答:为了提高仲裁质量,增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的社会公信力,保证公平正义,《组织规则》依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十九条对于仲裁委员会职能的规定,就仲裁委员会对仲裁活动的监督作出了具体规定,强化了仲裁委员会对仲裁活动、仲裁员及相关工作人员进行监督的责任。《组织规则》规定,仲裁委员会应对案件受理情况、仲裁组庭情况、仲裁员仲裁活动中的行为等进行监督,并对仲裁员和记录人员的行为限制进行了具体规定。

第二篇:法律在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有关司局负责人就《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组织规则》答记者问

A thesis submitted to XXX 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 for the degree of Master of Engineering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有关司局负责人就《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组织规则》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有关司局负责人就《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组织规则》答记者问

一、为什么要制定《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组织规则》(以下简称《组织规则》)? 答:制定《组织规则》主要有以下三点原因: 一是法律规定的需要。《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颁布实施后,原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 劳动争议处理条例》制定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组织规则》(劳部发[1993]300号)和原人事 部的相关规定已不适用。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十八条的授权,我们起草了《组织 规则》,对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的组织机构进行重新设置和规定。二是机构改革的需要。大部制机构改革将劳动争议仲裁和人事争议仲裁整合为一体。考 虑到地方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和人事争议仲裁机构整合的需要,我们在机构设置、组成、职能 和各项保障措施等方面,按照机构改革的总体思路和劳动人事争议仲裁事业长远发展的要 求,对最大限度地整合劳动、人事争议仲裁资源作出相应规定。年初颁布的《劳动人事争议 仲裁办案规则》着重整合两种仲裁制度,现在的《组织规则》则是着重整合两套仲裁机构。三是当前劳动人事争议案件处理形势和仲裁事业长远发展的需要。受世界经济金融危机 对劳动用工和劳动关系的影响,去年以来劳动争议案件成倍急剧上升,长期以来形成的劳动 争议仲裁机构“案多人少”的矛盾更加突出。由于国家过去对设立仲裁机构没有作出规定,导 致专门性的仲裁办案机构以及专职仲裁员配备严重不足,难以有效应对当前形势和任务对调 解仲裁工作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事人的及时有效维权以及仲裁事业的可持续发

展。因此,及时起草制定《组织规则》,规范仲裁组织机构,做实仲裁院实体化办案机构,加强仲裁员的配备和管理,是当前适应形势需要兼顾长远发展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二、仲裁委员会应如何设立?如何组成的? 答: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十七条明确规定仲裁委员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 政府设立。《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仲裁委员会由劳动行政部门代表、工会代表和企业方面代 表组成。《组织规则》在这个仲裁委员会组成基本原则的指导下,结合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 整合后的实际情况,对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的组成进行了细化规定,即:仲裁委员会由 干部主管部门代表(即组织部门代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等相关行

政部门代表,军队及聘用单位文职人员工作主管部门代表,以及工会代表、用人单位代表等组成。这个规 定虽然对仲裁委员会的具体组成单位进行了扩大,但仍然体现了仲裁委员会的三方原则。

三、为什么规定仲裁委员会可下设实体化的办事机构? 答:当前各地仲裁机构都面临着“案多人少”的突出矛盾。由于受行政部门机构编制的限 制,在行政部门内部,专门从事劳动人事争议案件仲裁工作的机构和人员一直难以满足需要。为解决这个突出矛盾,我们在征得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同意的情况下,《组织规则》 在 中明确规定仲裁委员会可设立实体化的办事机构,具体承担争议调解仲裁等日常工作。现在 有些省市已经成立了以仲裁院为主要形式的实体化的仲裁委员会办事机构,有效提高了案件 处理效能。同时,《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关于仲裁委员会经费由财政予以保障的规定,也 为仲裁委员会办事机构的实体化提供了物质保障。

四、仲裁员是如何聘任的? 答、仲裁员由仲裁委员会根据需要,从符合《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条规定的条 件的人员中聘任产生。仲裁委员会还可根据需要聘任专职仲裁员和兼职仲裁员。为充分发挥

仲裁委员会成员单位兼职仲裁员的作用,《组织规则》还规定,仲裁委员会成员单位可派兼 职仲裁员常驻办事机构,参与争议调解仲裁活动。

五、为什么要规定仲裁员的聘前培训? 答、因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是项准司法性工作,不仅要求仲裁员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还需要他们熟悉掌握劳动人事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为了保证新聘任的仲裁员能更好 地胜任工作,《组织规则》规定要对仲裁员进行聘前培训。具体是:担任地(市)、县(区)仲裁 委员会仲裁员的,参加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组织的仲裁员聘前 培训。担任省(自治区、直辖市)仲裁委员会仲裁员和副省级城市仲裁委员会仲裁员的,参加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组织的聘前培训。

六、《组织规则》对仲裁庭制度进行了完善,主要增加了哪些规定? 答:对于仲裁庭,《组织规则》通过分类的办法作了规定。其中,对十人以上集体劳动 人事争议或重大疑难争议案件的组庭方式作了专门规定。《组织规则》还对仲裁庭设置、仲 裁庭纪律、仲裁员着装等方面作了规定,以保证仲裁庭审的规范、有序。

七、如何对仲裁活动进行监督是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制度设计上的一个重要环节,《组织 规则》在这方面有哪些规定? 答:为了提高仲裁质量,增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的社会公信力,保证公平正义,《组织

规则》依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十九条对于仲裁委员会职能的规定,就仲裁委员会对 仲裁活动的监督作出了具体规定,强化了仲裁委员会对仲裁活动、仲裁员及相关工作人员进 行监督的责任。《组织规则》规定,仲裁委员会应对案件受理情况、仲裁组庭情况、仲裁员 仲裁活动中的行为等进行监督,并对仲裁员和记录人员的行为限制进行了具体规定。


第三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相关负责人就《关于加强劳动人事争议处理效能建设的意见》答记者问

维护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加强劳动人事争议处理效能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相关负责人就《关于加强劳动人事争

议处理效能建设的意见》答记者问

(2012年2月15日)

问:制定《关于加强劳动人事争议处理效能建设的意见》的目的是什么?三部门为何选择这个时机制定下发?

答: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维护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工作,强调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我们当前必须抓好的一项紧迫而重要的政治任务。当前,我国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人民内部矛盾多发,社会管理领域存在不少问题。同时,我国处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劳动人事关系矛盾已进入易发期和多发期,劳动人事争议的调处任务越来越重。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要求,努力减少劳动关系领域的矛盾纠纷,努力加强劳动人事争议处理效能建设,着力解决劳动关系基层基础薄弱、能力不足的问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央编办和财政部在缜密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下发了《意见》,这既是贯彻落实中央精神、顺应形势发展需要的客观要求,也是加强劳动人事争议处理工作的必然选择。问:《意见》主要有哪些内容?

答:《意见》主要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明确了仲裁机构实体化建设的原则和目标。二是提出加强仲裁队伍建设,努力提高仲裁员素质和能力。三是提出加强仲裁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高仲裁社会服务能力和水平。四是要求落实仲裁专项经费,努力加强仲裁保障能力。五是强调完善仲裁工作制度,努力提高仲裁科学管理能力。六是强调加强效能建设的组织领导。

问:如何理解仲裁机构实体化?为什么要加强仲裁机构实体化建设?

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调解仲裁法》《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组织规则》中的相关规定,仲裁机构实体化建设是指做实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办事机构,具体承担争议调解仲裁等日常工作。《意见》明确实体化的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办事机构可称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具体由地方人民政府确定。

加强仲裁机构实体化建设是《意见》的核心内容之一,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决当前制约效能建设瓶颈的基础性工作。从全国情况看,地市级仲裁机构实体化率仅有60%,县级仲裁机构实体化率仅为40%,面对当前争议高发多发的态势,仲裁部门缺乏一个有规范化名称、有编制、有人员、有经费、有场所的实体化机构来应对,对促进调解仲裁事业科学发展、维护和谐劳动关系极为不利。从实践看,凡是实体化建设较好的地方,干部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就比较高,各项保障措施就比较齐全,争议

处理效能就较高。因此,加强仲裁机构实体化建设,是提高争议处理效能的基础性工作。

问:实体化建设的原则和目标是什么?

答:实体化建设要坚持科学规划、统筹兼顾、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的原则,合理设置机构并配备人员,以仲裁办案场所建设为基础,以落实仲裁经费为保障,着力提高劳动人事争议处理效能。实体化建设的目标是,到“十二五”末期,各地普遍建立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和符合构建和谐劳动人事关系要求,体现高效、便捷、公正的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特色,争议处理能力强、社会公信度高,具有较高社会管理和服务能力的实体化办事机构。

问:为何提出加强仲裁队伍建设?如何加强?

答:仲裁队伍是直接面对当事人、具体处理争议的工作人员,只有不断加强仲裁队伍建设、提高仲裁员专业化水平,才能不断提高争议处理的质量和效率,提高争议处理效能。当前,各地仲裁机构在队伍建设上普遍面临的困难是仲裁员数量不足、专业化程度不高,因此,《意见》对如何加强仲裁队伍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一是要合理配置仲裁工作人员。二是要积极拓展兼职仲裁员渠道。三是要加强仲裁员作风建设和能力建设。

问:为何提出加强仲裁基础设施建设和经费保障?如何加强?

答:当前,全国仲裁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普遍存在办案场所狭

小、设备不足、经费保障困难等问题,且东西部地区差异显著。据不完全统计,西部地区平均每10个仲裁机构仅有不到3个开庭场所,有的地区甚至存在“无机构、无场所、无设备、无经费”的四无情况,严重影响了案件的及时有效处理。

针对这种情况,《意见》对加强仲裁基础设施建设和经费保障提出明确要求。在基础设施方面:一是要加强仲裁场所建设。仲裁办案场所应相对独立,设施功能齐全,能满足仲裁办案和日常工作的基本需要。二是要加强仲裁庭基础设备的配备和更新。逐步解决办案所需基本设备,包括仲裁庭专业设备、档案储存设备、安全监控设备、仲裁专用办案车辆的配备等,不断改善办案条件。三是要加强仲裁信息化建设。将仲裁信息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金保工程”,切实改善仲裁信息化设施和条件,提升仲裁信息化水平。在经费保障方面:一是要依法保障仲裁经费需要。将仲裁经费列入当地财政预算,确保仲裁经费由同级财政予以保障。二是要做好仲裁免费服务。强化仲裁基本公共服务职责,在仲裁活动中,为当事人提供免费、便捷、高效的服务。问:如何完善仲裁工作制度?

答:健全的仲裁工作制度是仲裁办案规范化、专业化运作的重要保证,为进一步推动各地仲裁机构在法律法规的框架内结合自身办案实践逐步完善工作制度,《意见》对制度建设的重点提出了明确要求:一是要强化仲裁委员会职责。二是要加强仲裁办案质量管理。三是要加强仲裁工作管理。四是要加强仲裁工作协调。

第四篇:2018年司法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负责人就《人力资源市场暂行条例》答记者问

司法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负责人就

《人力资源市场暂行条例》答记者问

7月17日上午10点,国新办举行政策例行吹风会,面向社会公开发布《人力资源市场暂行条例》。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张义珍,司法部社会管理法制司司长杜亚玲出席吹风会。

据了解,2018年6月29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签署国务院令,公布《人力资源市场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自2018年10月1日起施行。日前,司法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负责人就《条例》的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一、《条例》的出台背景和起草过程。

答:人力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人力资源市场是生产要素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人力资源市场建设。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提供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破除妨碍劳动力、人才社会性流动的体制机制弊端;加快建设人才强国,让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李克强总理强调,我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人力人才资源,这是创新发展的最大“富矿”,要强化人力资源市场监管,推动人力资源自由有序流动,用市场的力量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人力资源市场蓬勃发展,人力资源服务领域不断拓宽,对创业就业和人力资源流动发挥了重大作用。原人事部、劳动保障部分别管理的人才市场、劳动力市场已整合为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公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和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共同发力,成为推动就业的重要渠道。目前,全国共有人力资源服务机构3.02万家,从业人员58.37万人。2017年全年营业总收入1.44万亿元,帮助2.03亿人次实现就业和流动。人力资源市场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是人力资源市场分别依据原人事部、劳动保障部的规章进行管理,不利于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建设;二是政府对人力资源市场的培育责任不明确、有效措施不多,人力资源市场发育水平较低;三是开展人力资源服务的许可过多,进入市场的门槛较高,不利于进一步释放市场活力;四是人力资源市场事中事后监管跟不上“放管服”改革要求,存在“黑中介”、虚假招聘等侵害单位和个人合法权益的现象,亟须通过制定《条例》规范管理。

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人力资源市场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更好服务于就业创业和高质量发展,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在认真调查研究、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起草了《条例》草案送审稿,向社会公开征求了意见,于2016年9月报请国务院审议。原国务院法制办收到送审稿后,先后两次征求中央有关单位、地方人民政府和部分行业协会的意见,赴地方进行调研,召开企业座谈会和专家论证会,会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对送审稿进行反复研究、修改,形成了《条例》草案。2018年全国“两会”后,司法部会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对《条例》草案作了进一步修改完善。2018年5月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条例》草案,2018年6月29日,国务院正式公布《条例》。

二、制定《条例》的总体思路是什么?

答:《条例》在制定思路上主要把握了以下几点:一是充分发挥市场在人力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按照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人力资源市场要求,巩固人才市场与劳动力市场整合的改革成果,对公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和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进行统一规范;二是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强化政府的人力资源市场培育职责,明确市场活动规范,综合运用信息公示、随机抽查、国家标准、行业自律等监管手段,确保市场活力与秩序;三是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按照就业促进法的规定,将职业中介活动明确界定为行政许可事项,对其他人力资源服务项目实行备案管理;四是细化就业促进法及有关法律的规定,进一步增强制度的可操作性,对上位法已有规定的内容,《条例》不再规定。

三、《条例》对强化政府的人力资源市场培育职责,作了哪些规定?

答:为了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促进人力资源合理流动,《条例》规定:一是国家建立政府宏观调控、市场公平竞争、单位自主用人、个人自主择业、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诚信服务的人力资源流动配置机制;二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将人力资源市场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运用区域、产业、土地等政策,推进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发展专业性、行业性人力资源市场,鼓励并规范高端人力资源服务等业态发展,建立覆盖城乡和各行业的人力资源市场供求信息系统,为求职、招聘提供服务;三是引导和促进人力资源在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之间以及不同地区之间合理流动,任何地方和单位不得违反国家规定设置限制流动的条件;四是鼓励开展平等互利的人力资源国际合作与交流,开发利用国际国内人力资源。

四、《条例》对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有哪些亮点? 答:为了深入推进人力资源服务领域的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条例》规定:一是公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应当免费提供信息发布、职业介绍、职业指导、政策法规咨询等服务;二是对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根据其所从事的业务规定了不同的管理措施:从事职业中介活动的,应当取得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开展信息的收集和发布、就业和创业指导、人力资源管理咨询、人力资源测评、人力资源培训、承接人力资源服务外包等服务的,只需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备案;三是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设立分支机构,变更名称、住所、法定代表人或者终止经营活动的,应当书面报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四是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应当自收到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从事职业中介活动的申请之日起20日内依法作出行政许可决定,并及时向社会公布取得行政许可或者经过备案的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名单及其变更、延续等情况。

五、《条例》对人力资源市场主体的权利义务和行为要求,作了哪些规定?

答:为了促进市场主体诚信守法,维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条例》规定:一是个人应当诚实求职,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如实发布或者提供招聘信息、依法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并按规定办理社会保险等相关手续,人力资源应当依法流动;二是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接受委托招聘人员或者开展其他人力资源服务,不得采取欺诈、暴力、胁迫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不得介绍单位或者个人从事违法活动;三是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举办现场招聘会、开展人力资源供求信息的收集和发布、提供人力资源服务外包、通过互联网提供人力资源服务,应当遵守相应的活动准则;四是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应当在服务场所明示营业执照、收费标准、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等事项;五是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有违法开展业务等行为的,应当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六、《条例》对加强人力资源市场的监督管理,有哪些具体措施?

答:为了维护市场秩序,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条例》规定:一是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可以采取进入被检查单位等监督检查措施;二是监督检查采取“双随机、一公开”的方式,行政处罚、监督检查结果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或者其他系统向社会公示;三是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应当依法提交经营情况报告;通过信息共享可以获取的信息,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不得要求其重复提供;四是加强人力资源市场诚信建设,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实施信用分类监管;五是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应当依照规定建立党的组织并开展活动,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监督和管理服务;六是公安机关应当依法查处人力资源市场的违法犯罪行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予以配合;七是国家加强人力资源服务标准化建设,充分发挥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协会的行业自律作用。

第五篇:XXX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工作的汇报

XXX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关于XXXX年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工作的情况汇报

(XXXX年X月XX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

在炎炎夏日中,各位领导不辞辛劳莅临我局检查指导工作,充分体现了各位领导对华蓥人社局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在此,我谨代表系统全体干部职工对各位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和热烈的欢迎!下面,我就我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工作作一简要汇报。

一、基本情况

(一)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机构建设情况。XXXX年X月XX日我市成立XXX劳动争议仲裁院,履行原劳动争议仲裁股的职责,为XXX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内设机构,设院长1名(由副局长兼任),副院长1名(按股级配备),并增加行政编制1名,迈出了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实体化建设的第一步。机构改革后,XXXX年X月XX日我市设立XXX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成立劳动人事争议仲裁股(挂XXX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办公室牌子),并于XXXX年X月XX日整合成立了XXX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履行劳动人事 1 争议仲裁的相应工作职责,承办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日常工作。XXXX年X月XX日XXX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的成立加快了我局成立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的步伐,现已向XXX机构编制委员会提出请示成立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

(二)人员、场地、经费基本情况。XXX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现有专职工作人员2名,仲裁庭1处,约10平方米;调解室1处,约13平方米;办公场所约6平方米,配备有电脑、打印机等办公设施,为方便当事人参加调解仲裁活动提供了较好的环境。按照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关于仲裁经费由财政予以保障的规定,以及《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关于公布取消和停止征收100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的通知》(财综[2006]78号)关于停止仲裁收费后由同级财政保障经费的规定,我市已将仲裁经费列入本地财政预算,由同级财政予以保障。

二、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工作开展情况

(一)工作简况。截止今年7月我市共受理劳动争议案件52件,审结52件,结案率100%。涉及人数55人,涉案金额436.49万元。其中:社会保险待遇案件45件、经济补偿案件4件、确定劳动关系1件、患病医疗待遇1件、工亡待遇1件。案件办理中,裁决结案25件,调解结案27件。

(二)强化工作举措,提高办案质量。在具体工作中,我们从六个方面加大了工作力度:一是严把立案受理关。在立案工作中,严格执行案件的管辖规定,充分尊重和保障当事人的诉权,做到了立、审分开,有效的避免了申请人重复咨询、重复申请、仲裁人员重复接待的现象发生;二是注重调解先行原则。无论在立案前、庭审前,还是在庭审中、庭审后,都始终把“调解”作为一条主线贯穿其中,千方百计加大调解力度,提高调解成功率;三是确保办案质量,提高办案效率。对于案情简单,事实清楚的案件,采取简易处理程序,争取多办案、办好案;对于案情较复杂、涉及面广的案件,采取合议庭合议处理方式,坚持重事实、讲证据,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处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做到案件审理程序合法、适用法律得当、仲裁裁决统一。四是切实加强和法检两院及相关单位的工作联系。近年来,我们在处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中,一方面加强与法院的裁审衔接,特别是对涉及劳动者权益的重大、疑难、集体争议案件,从受理到审理坚持做到了和法院相关庭室的沟通、交流、会商,最大限度地保证了办案质量和裁决效果。同时,突出了涉及农民工权益案件的办理质量,我局会同市检察院、法院、司法局专门出台了《关于建立农民工保障机制的意见(试行)》(XXX „XXXX‟X号)。另一方面,与市经信局、司法局、工会、工商联等单位建立劳动了劳动争议案件调处机制,有效化解劳资双方矛盾,促进了劳资和谐。五是及时做好案件的整理归档工作。全年受理的各类案件按期结案的同时,做到归档工作及时无误,保证了个案资料的完整性,使办案工作更加规范。六是认真做好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情况的统计报送工作。机构改革后,部里对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工作统计报表做了相应调整补充,报表更加完备科学,今年我们紧密结合新的要求,认真学习报表,研究报表,认真、及时、准确地做好劳动人事争议情况的统计报送。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工作的基础比较薄弱。仲裁队伍是直接面对当事人、具体处理争议的工作人员,这就要求调解员和仲裁员既要有一定的法律知识和辨别判断是非的能力,又要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和高超的协调斡旋能力。我局专职仲裁人员配备不足,专业化程度不高,在当前案件量大,难度也大的形势下要保证工作质量还需加强学习,充实力量。另外,仲裁员在办理案件中无统一正装,不利于形象展示仲裁活动的严肃性和公信力。

(二)机构设置尚不完备。机改后,为加强劳动人事 4 争议处理的专业化、职业化、规范化建设,根据部、厅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机构实体化建设工作的总体部署,我局已向市编委申请整合成立XXX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现正在落实之中。同时,按照上级要求,将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工作向基层站(所)、企业及相关组织延伸也困难较大。

(三)仲裁办案裁决工作涉及的争议纠纷等矛盾面临的信访维稳压力大。

1、一些投诉、上访者坚持自己对法律、法规的误解及偏见,无视生效判决的合法性和严肃性,不达个人目的誓不罢休。

2、一些上访者现代法律意识淡薄,不能参透事实公正与法律公正的区别,因自己在仲裁审理期间没有遵循收集证据、举证等程序性规则,导致裁判结果对己不利,无法接受,仍坚持自述的客观事实,为之上访不息。

3、少数人对现代的国家机构设置及仲委会职能的不知晓,希望一切事实皆由国家机关查明,还他清白与公正,或者经仲裁未达满意,转而向劳动行政机关投诉;或者信“访”不信“法”,认为只要坚持不懈,一定会有更高一层的领导或机构为其主张权利,而不以事实和法律为依据,不相信现行处理问题的机构和程序。

四、下步工作打算

(一)提高认识,构建和谐仲裁。把劳动人事仲裁工作作为维护权益,促进和谐稳定的大事,在调解和裁决中,努力把各种消极因素转化为促进社会和谐的积极因 素。

(二)突出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对农民工等社会弱势群体要充分体现高效的原则,对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的案件,开辟绿色通道,快立快结,及时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

(三)不断加大案件调解力度。一是继续加强和规范仲裁调解,切实把仲裁调解贯穿于劳动争议案件审理的全过程,加大立案时、开庭前和庭审后的调解力度,引导当事人通过自愿协商的方式,妥善解决纠纷。努力提高案件调解率。二是进一步强化基层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建设。构筑和丰富企业内部调解和仲裁调解相结合的调解体系,促进用人单位建立自主化解矛盾、自觉减少争议的劳资管理机制。三是在充分发挥三方协调机制作用的基础上,按照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新要求,加强与工会、经信、工商联的联系,协同做好矛盾化解和争议调处。总之,我们将认真梳理分析和总结思考,理清工作思路、机制、方法和措施,通过扎实努力的工作,提升我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下载解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有关司局负责人就《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组织规则》答记者问word格式文档
下载解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有关司局负责人就《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组织规则》答记者问.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