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1安徽省三支一扶公告
关于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
各市、县党委组织部,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教育局、财政局、农委、卫生局、扶贫办,团委:
为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贯彻落实《安徽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根据中共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财政部、农业部、卫生部、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共青团中央等八部门《关于继续做好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人社部发„2011‟27号)要求,结合我省实际,继续在全省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从2011年起,连续五年每年选拔1000名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从事“三支一扶”服务。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继续实施“三支一扶”计划的重要意义
实施“三支一扶”计划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战略部署的重要举措。2006年以来,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会同省委组织部、省教育厅、财政厅、农委、卫生厅、扶贫办、团省委等有关部门,连续五年共选拔4100名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108个县(市、区)1937 家基层单位服务。实践证明,组织实施好“三支一扶”计划,对于缓解高校
毕业生就业压力,鼓励青年人才服务基层、锻炼成长产生了积极的导向作用,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特别是得到了农村基层和农民群众的普遍欢迎。今后一个时期,围绕“十二五”规划纲要的贯彻落实,进一步做好“三支一扶”计划实施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各地要充分认识在新形势下继续做好“三支一扶”工作的重要意义,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适应这项工作的新任务、新特点、新要求,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推动“三支一扶”工作深入开展。
二、精心组织2011年“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招募上岗工作
2011年我省将招募1000名(各地计划数见附件1)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三支一扶”工作,招募对象为本省范围内30岁以下、普通高校专科及以上应届及毕业两年内尚未就业的毕业生。从事支教服务的招募条件原则上为师范类专业或取得教师资格、具有一定教育教学经验的毕业生,从事支医服务的招募条件原则上为医药卫生类专业毕业生,从事支农、扶贫服务的招募条件原则上专业不限。各市“三支一扶”办根据省下达的计划再行分解后,面向社会发布公告。招募工作按下列程序进行:
(一)报名考试。5月31日前,各市“三支一扶”办通过现场、网络等方式组织高校毕业生报名,并将报名情况汇总上报省“三支一扶”办。6月18日,组织全省统一考试,具体考务工作事项参见《关于做好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三支一扶”工作考试考务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皖人社秘„2011‟151号)。
(二)考核体检。7月中旬,各市“三支一扶”办根据省分配计划数,按照1:1的比例,从高分到低分确定考试合格的毕业生,并组织考核、体检工作。考核主要对毕业生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业务能力、学业成绩(工作实绩)等情况进行考察。体检参照修订后的原人事部、卫生部印发的《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试行)》及操作规程执行。对考核、体检不合格者,按考试成绩从高分到低分等额递补。递补仅限一次。
(三)审核确认。8月底前,各市“三支一扶”办对考核体检合格的毕业生根据计划、条件进行审核后确定名单,并将《高校毕业生参加“三支一扶”计划登记表》(见附件2)、“三支一扶”人员身份证复印件(一式两份)、体检发票等相关材料集中上报省“三支一扶”办进行确认,同时办理银行卡、保险等手续。各地要及时将实际招募人员的个人信息上传到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工作管理信息系统。
(四)培训上岗。8月份,各市统一组织参加“三
支一扶”计划的高校毕业生岗前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是:党和国家有关基层工作特别是“三农”工作的方针政策及基层工作方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乡镇共青团等工作业务;本地区基层工作现状及当地民情、民风、民俗;拟服务单位的基本情况和开展工作的具体要求等。9月上旬,参加“三支一扶”计划的高校毕业生到服务单位报到。各市、县(区)“三支一扶”办要会同各接收单位做好“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工作、生活安排。9月底前,各市将《2011年到农村基层从事“三支一扶”工作人员信息表》(见附件3)及电子版(电子邮箱:wxm2602109@163.com)统一上报省“三支一扶”办。
三、认真做好“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规范管理服务工作
2011年是新一轮“三支一扶”五年计划的开局之年,各地要在总结过去五年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充分沟通协调,认真落实各项工作要求,切实推进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服务工作。
(一)健全工作机制。各地要在现有“三支一扶”工作协调管理机制基础上,完善各项政策,推进科学管理,提高选拔招募、日常管理、经费保障、期满就业创业服务的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水平。加强政策落实的督办、督查力度,切实保障现有政
策落实到位。
(二)加强日常管理。各地要充分发挥各业务主管部门的作用,组织好“三支一扶”大学生上岗前的集中培训和日常培训,不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要及时完善“三支一扶”工作管理信息系统,做好“三支一扶”毕业生的招募到岗、日常服务、考核考评等信息采集、更新等工作;要按照皖人发„2008‟53号文件精神,认真做好“三支一扶”毕业生的年度考核和服务期满考核工作,对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三支一扶”大学生,按时颁发全省统一印制的《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服务证书》;团县委要继续做好从接收的“三支一扶”毕业生中择优选拔条件适合的人员兼任乡镇团委副书记,并负责协调落实相关任职程序。
(三)加大宣传力度。各地要采取多种形式,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广泛宣传报道“三支一扶”毕业生在基层服务的典型事迹,适时开展优秀“三支一扶”毕业生的表彰活动,引导和鼓励广大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进一步发挥“三支一扶”计划的引领示范作用。
四、切实做好“三支一扶”毕业生相关生活待遇保障工作
(一)认真落实“三支一扶”毕业生生活补贴、保险政策。“三支一扶”计划所需经费由中央财政
和地方各级财政共同负担。各地要加大财政保障力度,按照《关于切实保障“三支一扶”毕业生生活待遇等有关事项的通知》(财社„2010‟1695号)的要求,省级财政在中央专项财政补助的基础上,负责保障一定的生活补贴经费和交通、体检经费,统一为“三支一扶”毕业生购买住院医疗和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市级财政要在现有“三支一扶”毕业生生活补贴标准基础上,根据本地经济发展和物价水平变化以及本地事业单位从高校毕业生中新聘用工作人员试用期满后工资水平等情况,确定“三支一扶”毕业生工作生活补贴,并按照分级负担的原则,切实保障各市相关培训经费及项目管理工作经费;县级财政要按照当地规定,切实保障“三支一扶”毕业生在服务期间参加相应社会保险经费。
(二)严格做好经费管理。各地要严格按照专项经费管理的有关规定,依托“三支一扶”工作管理信息系统,切实抓好经费拨付、使用、监督等各个环节,严格资金渠道,不断完善使用管理方式,确保专款专用。
五、全力抓好期满“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
做好期满“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服务工作,对于推动“三支一扶”计划向纵深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各地、各单位要按照人社部等八
部门人社部发„2011‟27号文件要求,加大宣传,力求细化,多措并举,统筹安排,抓紧、抓好、抓实。
(一)落实“三支一扶”毕业生报考公务员相关政策。按照《关于开展从大学生“村官”等服务基层项目人员中考试录用公务员工作的通知》(人社部发„2010‟52号)规定,切实落实好定向考录公务员、选调生等政策。
(二)加大事业单位吸纳“三支一扶”毕业生就业力度。按照人社部发„2009‟42号、皖人发„2008‟44号等文件要求,切实落实好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笔试加分、基层服务单位免试直接补充进入、县及县以上相关事业单位定向招聘“三支一扶”毕业生等优惠政策。
(三)鼓励“三支一扶”毕业生自主创业。各地在认真组织好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三支一扶”毕业生报考公务员、选调生和应聘事业单位等工作的基础上,要积极鼓励支持服务期满“三支一扶”大学生自主创业,将其纳入“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提供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小额贷款担保和贴息等有关政策帮扶和创业就业服务。
(四)帮助“三支一扶”毕业生自主择业。各级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要安排专门人员,设立专门窗口,在各类就业专项服务活动中,切实开展
有针对性的就业创业服务。针对“三支一扶”服务期满未就业人员,各地“三支一扶”工作协调管理办公室要切实帮助落实就业岗位,尤其对服务期满后仍长期就业困难的“三支一扶”毕业生要确立“一对一”的帮扶机制,按规定提供及时的就业援助。
(五)做好相关政策配套衔接。各地要按照省政府皖„2009‟39号、原人事厅皖人发„2006‟49号、皖人发„2008‟44号、皖人社发„2009‟11号等文件精神,落实好服务期满考核合格“三支一扶”毕业生免试入读成人高等学历教育本科、考研加分、工龄连续计算、职务工资确定、职称评定、户籍档案、社会保险转移接续手续等政策。“三支一扶”毕业生服务期间,在评定专业技术职务方面享受在岗人员同等待遇。到乡镇卫生院工作的支医毕业生工作第一年,由当地卫生部门安排到县级以上医院进行为期一年的见习。
第二篇:2014福建省三支一扶公告
福建省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工作协调管理办公室关于
2014年福建省省级“三支一扶”计划报名的公告
根据《福建省2014年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实施方案》,现将计划报名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招募对象和条件
2014年省内全日制普通高校、省外全日制普通高校福建生源应届高校毕业生和近年来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不含成人教育培养类别等非全日制高校毕业生),并具备以下条件:
1、思想政治素质好,组织纪律观念强,志愿到农村基层从事“三支一扶”工作;
2、学习成绩良好,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
3、敬业奉献,遵纪守法,作风正派;
4、年龄一般不超过25周岁(1989年7月1日后出生),研究生学历放宽至28周岁(1986年7月1日后出生);
5、身体健康,符合规定的体检要求。
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招募派遣服务单位所在县(市、区)生源的高校毕业生、家庭经济困难并就业困难的高校毕业生、少数民族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到岗服务后,原则上不再调整服务地区和单位。
二、报名时间:2014年3月4日8:00――3月24日24:00。
三、报名办法
2014年福建省省级“三支一扶”计划报名工作采取网络报名的方式进行。符合招募条件的高校毕业生,登录福建省毕业生就业公共网“三支一扶”网络招募系统(http:///szyf/,以下简称招募系统),网上填写相关信息进行报名(报名流程见附件)。
(一)省内全日制普通高校毕业生报名办法
省内非师范类高校毕业生:凭公共网账号和密码(初始账号为院校代码+学号,密码为学号,也可向所在高校查询),登录招募系统报名。省内非师范类高校毕业生不能通过“毕业生注册”自设帐号、密码登录报名。
省内师范类高校毕业生:登录公共网,通过“毕业生注册”自设帐号、密码登录招募系统进行报名。省内全日制普通高校毕业生报名后的考核工作,将委托各报名毕业生所在高校进行,详见《关于省内全日制普通高校毕业生报名参加2014年福建省省级“三支一扶”计划考核办法的公告》(另行发布)。
(二)省外全日制普通高校福建生源毕业生报名办法
登录公共网,通过“毕业生注册”自设帐号、密码登录招募系统进行报名。报名后下载并打印《福建省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工作协调管理办公室关于省外高校福建生源毕业生报名参加2014年福建省省级“三支一扶”计划考核办法的公告》(另行发布)和本人报名基本信息表,一并提交毕业生所在学校的院、系进行考核。毕业生所在学校院、系审核报名《毕业生基本信息表》所填信息是否属实并依据考核办法考核后,填写《报名参加2014年福建省省级“三支一扶”计划省外高校福建生源毕业生考核表》并加盖公章后传真至福建省“三支一扶”办,由福建省“三支一扶”办统一审核并评分。
四、报名要求
1.高校毕业生须认真阅读本须知,按照招募岗位的资格条件和专业要求,在网上详实准确地填写相关信息。
2.报名人员对本人所提交信息的真实性负责,所填信息与岗位要求不符或填报虚假信息的,一经查实,即取消报名和派遣资格。
3.2014年应届高校毕业生须在7月31日前取得毕业证书,未获得毕业资格的,将取消“三支一扶”计划派遣资格。具体报名办法和相关政策请登录招募系统查询。报名中,有什么问题请联系。
公共网操作方面:(0591)87546900政策咨询方面:(0591)87565225传真:(0591)87546900附:1.2014年福建省省级“三支一扶”计划报名流程图
2.福建省“三支一扶”计划省内高校审核功能使用说明
3.2014年福建省省级“三支一扶”报名人员高校考核基本分和加分评定说明
4.省内高校报名参加2014年福建省级“三支一扶”计划毕业生考核汇总表
第三篇:“三支一扶”工作公告
2010年湖北省选招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
从事“三支一扶”工作公告
根据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等8部门《关于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三支一扶”工作的实施意见》(鄂人„2006‟16号)和《2010年湖北省“三支一扶”计划实施工作要点》(鄂三支一扶办„2010‟7号)的安排,我省2010年继续按照公开选招、集中报名、组织选拔、统一派遣的方式,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选招一批优秀高校毕业生到我省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基层计生、扶贫和青年事务综合岗位工作,为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智力支持。现将有关事宜公告如下:
一、选招计划和专业要求
2010全省共计划选招3000名高校毕业生从事“三支一扶”工作。其中,结合国家“农村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和湖北省“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选招一批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支教,重点支援农村初中义务教育;根据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需要,选招260名高校毕业生到乡镇从事农技、畜牧兽医、水产、农机、农村经营管理、农村能源等岗位的公益性支农服务;选招260名医疗卫生专业的毕业生到乡镇卫生院支医,重点培养全科医生;选招80名医疗卫生专业的毕业生到乡镇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从事基层计生服务;选招80名高校毕业生到贫困乡镇从事扶贫开发工作;选招80名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青年事务综合岗位
工作。其中支农需求专业重点是农学、植物保护、土壤肥料、微生物、园艺、蔬菜、茶学、农业资源与环境、生物工程、生物技术、动物医学、动物科学、动植物防疫与检疫、水产养殖、农村经济管理、农业机械、土建工程等相关专业的毕业生。支医(含基层计生岗位)需求专业为临床医学、中医(中西医结合)、公共卫生、护理、检验、药学等相关专业的毕业生。扶贫、青年事务综合岗位专业不限。
具体基层服务岗位需求信息和专业要求可登录湖北人事信息网(支 农 生:省农业厅027—87667119nyt204@163.com
支 医 生:省卫生厅027—87821725hbsszyfzyb@163.com 计生岗位:人口和计生委027—87232296hbsjswrscz@163.com 扶 贫 生:省扶贫办027—87300709hbfppx2000@sina.com 青年岗位:团省委027—87238790hbzhiyuanzhe@sina.com 省三支一扶办:027—86656891hbszyf@yahoo.cn
湖北省“三支一扶”工作协调管理办公室
二○一○年六月十日
第四篇:三支一扶公告
2012年河南省招聘800名高校“三支一扶”毕业生公告
为进一步做好我省2012年河南省“三支一扶”计划实施工作,根据中共河南省委组织部、省编办、省人社厅、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农业厅、省卫生厅、省扶贫办、团省委《关于做好2012年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豫人社〔2012〕18号)和《河南省2012年实施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招募工作方案》(豫三支一扶办〔2012〕2号)文件精神,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此招募公告。
一、招募原则
此次招募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按照公开招募、自愿报名、考试选拔、统一派遣的方式进行。
二、目标任务
今年全省共招募800名普通高等院校毕业生从事“三支一扶”工作,志愿服务期为2年,期限为2012年7月1日至2014年6月30日。服务范围:在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基础上适当扩大到就业和社会保障基层服务等岗位。
三、招募对象和条件
(一)招募对象
普通高等院校2011年离校未就业的毕业生、2012年应届毕业生(含大专生、本科生和研究生)。其中,支教岗位须是师范类专业或已取得教师资格证的非师范类专业高校毕业生;支医岗位须是医疗卫生类专业高校毕业生;支农岗位须是农林牧类专业高校毕业生;扶贫、就业和社会保障基层服务岗位不受专业限制。
(二)招募对象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2、政治素质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
3、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大专以上学历,年龄在25周岁以下(1987年1月1日后出生),研究生学历年龄可放宽至28周岁(1984年1月1日后出生);
4、热爱基层工作,顾全大局,爱岗敬业,遵纪守法,作风正派;
5、身体健康;
6、符合拟招募岗位所需的其他条件。
四、人员待遇
(一)服务期内“三支一扶”大学生的工作生活补贴标准为大专生不低于1500元/月、本科生不低于1600元/月、研究生不低于1700元/月。
(二)加大事业单位吸纳“三支一扶”大学生就业力度。自2011年新一轮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实施起,对服务期满考核合格人员自愿留在服务单位的,在单位编制限额内,经各县(市、区)“三支一扶”工作协调管理办公室申报,同级人社部门审核,报政府有关领导审定,在核定的事业单位编制内办理入编及聘用手续,并逐级上报编制、人社部门备案,同时将其工资纳入当地财政统发范围,保障待遇落实。如服务单位无编制空缺的,在本县(市、区)缺编事业单位范围内聘用。省、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时,应拿出不低于5%比例定向招聘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三支一扶”大学生。
(三)“三支一扶”服务期满后,经考核合格的高校毕业生报考公务员、参加事业单位招聘、自主创业、报考省内高校硕士研究生和成人专升本的相关政策,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五、招募工作安排
(一)发布公告
省“三支一扶”工作协调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三支一扶”办公室)于2012年5月25日在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网站“三支一扶”专栏、河南省毕业生就业信息网及有关媒体发布招募公告及招募岗位计划(附表1)。
(二)报名
1、时间及地点
报名时间为2012年6月1日8:00至6月3日18:00。报名地点为所报服务地省辖市“三支一扶”工作协调管理办公室,具体地点及咨询电话见附表2。
2、资格审查与报名
本次考试实行现场报名,各省辖市“三支一扶”协调管理办公室负责报名资格审查工作。对符合报考条件的,不得拒绝报名:对不符合报名条件的,应说明理由。
考生报名需从河南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网站“三支一扶”专栏下载并填写《河南省2012年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报名登记表》(见附表3)一式三份,粘贴近期免冠彩色一寸照片,同时另交同底版照片两张,并提交相关材料:
(1)应届毕业生由所在院校出具当年毕业的证明并加盖高校就业指导中心印章。
(2)2011年离校后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提交身份证、毕业证、学位证原件及复印件。
考生于6月8日至9日携带本人身份证到报名地点领取准考证,禁止他人代领。
本次考试资格审查工作贯穿于招募工作全过程。报考人员提供的材料必须真实有效,凡发现报考人员不符合报考条件或提供虚假材料的,即取消其被招募资格。
(三)考试实施
考试分笔试和面试两个环节,由省“三支一扶”协调管理办公室统一组织,各省辖市分别实施,根据考试总成绩择优确定招募人员。
考试总成绩=笔试成绩×50%+面试成绩×50%。
(1)笔试。全省统一考试时间为2012年6月10日上午9:00—11:30,考试科目为公共基础知识。笔试考试满分为100分。具体考务工作由各省辖市人事考试机构承办。
考生可于2012年6月17日通过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网站(网址:)查询笔试成绩及进入面试人员名单。
(2)面试。根据笔试成绩按照各省辖市招募岗位计划数1:2的比例从高分到低分确定进入面试人员名单,面试结束后当场公布面试成绩(面试采用结构化面试的方式,时间、地点由各省辖市“三支一扶”工作协调管理办公室另行通知)。
考生总成绩及进入体检人员名单另行通知。
(四)体检
根据考试总成绩,按照各省辖市各类岗位招募计划数1:1.2的比例,从高分到低分确定体检对象,体检标准按照《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健康状况要求》(国人厅发〔2007〕37号)执行,体检合格人员名单在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网站“三支一扶”专栏公布。
(五)考察
根据考试成绩和体检结果,按照招募计划数1:1的比例确定考察对象。考察内容包括德、能、勤、绩等方面,重点是思想政治素质、道德品行、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工作实绩与基层工作相关的素质和能力。考察合格、审批通过者予以招募,招募人员名单将在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网站“三支一扶”专栏公布,并由省“三支一扶”办公室向被确定招募的高校毕业生发放《2012年河南省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报到通知书》。
(六)培训上岗
培训工作由省“三支一扶”办公室统一指导,各省辖市“三支一扶”办公室负责实施。7月上旬,被确定的“三支一扶”大学生按照要求携《2012年河南省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报到通知书》和本人身份证到服务地所在省辖市“三支一扶”办公室报到,并参加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党和国家有关基层工作特别是教育、农业、卫生、扶贫和基层公共服务方面的方针政策;本地区基层工作现状;拟服务单位和岗位的基本情况;乡镇共青团有关工作;心理健康知识;“三支一扶”计划相关政策以及有关注意事项等。
第五篇:2015年安徽省三支一扶试卷
2015年安徽省“三支一扶”招募考试 《综合知识》试卷(附参考答案)
注意事项
1.本次考试是对考生综合基础知识的测试,请按要求作答。2.本试题考试时限为120分钟,满分100分。
3.答题前,考生应用黑色签字笔或钢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用2B铅笔将准考证号所选项涂黑。用黑色签字笔或钢笔在答题卡规定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作答无效。
4.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考生应立即停止作答,将试题本、答题卡和草稿纸都留在桌上,待监考人员允许后,方可离开。
一、单选题(下面题目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题内括号内,每题0.8分,共32分)
1.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
A.事物变化是否显著 B.事物变化是否迅速 C.事物变化中是否有新质要素产生 D.事物变化是否超越度的范围
2.决定论和非决定论的分歧在于.()A.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B.是否承认联系的普遍性
C.是否承认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D.是否承认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和因果联系的客观普遍性 3.唯物辩证法认为()
A.事物发展是必然性作用的结果,偶然性可以忽略不计 B.事物发展是偶然性的堆积,没有必然性 C.必然性可以认识,偶然性无法认识
D.事物发展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综合作用的结果
4.哲学为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这是因为().A.哲学是对各门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B.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基础
C.哲学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D.哲学是科学的理论体系 5.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是因为感性认识.()A.是不可靠的 B.是理性认识的基础
C.是对事物外部现象的反映 D.是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的 6.新时期我国爱国主义的主题是().A.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B.实现国家统一 C.加强民族团结 D.增强民族凝聚力 7.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是().A.一国两制 B.和平统一
C.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D.台湾事实上的主权地位
8.所有的社会问题都是源于“文化价值上的冲突”这是社会学中()理论流派的观点。
A.文明冲突论 B.社会解体论C.文化失调论 D.价值冲突论 9.马克思指出.“自然界的人的本质只有对社会的人来说才是存在的”,这表明().A.人类社会是人的实践活动的对象化,是人的对象世界 B.没有人类就没有自然界
C.自然界的人与社会的人的本质是不同的 D.人的本质时有时无
10.我国现行宪法规定劳动是公民的().A.权利 B.义务 C.权利和义务 D.职责 11.社会变迁是指.()
A.社会由无序向有序、由低级向高级的演进 B.社会结构的变化与调整。
C.表示一切社会现象,特别是社会结构发生变化的动态过程及其结果的范畴
D.社会渐进性的平缓变化过程
12.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
A.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B.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 C.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D.事物发展的周期性运动 13.转变政府职能的根本途径是.()A.加强宏观调控 B.完善市场体系
C.实行政企分开 D.转换企业经营机制 14.哲学的党性是指.()
A.哲学的阶级性,在阶级社会为一定阶级服务 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对立和斗争 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和斗争 D.可知论同不可知论的对立和斗争
15.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第一次表演是在().A.洋务运动 B.戊戌维新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16.()是密切联系群众的根本要求。A.勤政为民,真抓实干 B.体察民情 C.了解民意 D.倾听群众呼声 17.马克思的平均利润率规律提示了().A.产业资本家之间的矛盾
B.产业资本家与商业资本家之间的矛盾 C.大地主所有者和资本家之间的矛盾
D.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阶级斗争的经济根源 18.统一战线中的核心问题是().A.党的领导 B.人民当家作主 C.多党合作 D.政治协商 19.“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这一论断体现了().A.现有理论后有实践 B.理论对实践的能动反作用 C.理论是实践的来源 D.认识决定实践 20.发展的实质是.()
A.事物的前进上升运动 B.事物数量的增加和减少
C.事物发展的曲折性 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新民主主义社会从经济基础方面看,他们之间的根本区别是().A.根本任务 B.是否实行计划经济 C.是否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
D.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是否成为社会经济的主体
22.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在本质上是.()A.各种实物的总和 B.物质和精神的统一 C.多样性的物质统一 D.主体与客体的统一 23.在我国工人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属于().A.敌我矛盾 B.人民内部矛盾 C.对抗性矛盾 D.主要矛盾
24.组织目标的制定过程基本上是()过程,它是不同利益集团争夺的结果。
A.经济活动 B.协商活动 C.政治活动 D.妥协
25.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提出()是加强学习的有力保证。
A.讲学习B.学习制度化C.学习理论化 D.坚持马克思主义 26.相对剩余价值的获得,是.()A.提高工人劳动强度的结果 B.延长工人劳动时间的结果
C.单个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D.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的结果
27.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行使民事权利或履行民事义务时,应善意无欺,讲求信用,不规避法律和约定,这体现了民法的().A.自愿原则 B.公平原则 C.平等原则 D.诚实信用原则 28.认识的起点是感觉,这是.()
A.唯物主义才承认的观点 B.唯心主义才承认的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才承认的观点
D.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可以承认的观点 29.因果联系指.()
A.一切先后相继的联系 B.一切互相制约的关系 C.一切必然联系 D.引起、被引起的关系
30.大学树立理想信念的基础和全面发展的前提是().A.八荣八耻 B.为人民服务 C.集体主义 D.诚实守信 31.从约束力的强弱角度上社会规范可分为.()A.成文规范和不成文规范 B.一般性规范和社会设置 C.常规、原则、惯例、律令 D.习俗、道德、宗教、法律 32.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A.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B.运动和静止辩证统一的观点
C.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观点 D.对立统一的观点
33.“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
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 B.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时空有限性的统一 C.时空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34.商品流通客观需要的货币量,与待售的商品数量和商品价格水平以及同一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有关,这种关系是.()
A.与待售商品的数量和价格水平成正比,与同一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成正比
B.与待售商品的数量和价格水平成正比。与同一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成反比
C.与待售商品的数量和价格水平成反比,与同一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成反比
D.与待售商品的数量和价格水平成反比,与同一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成正比
35.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表明.()
A.一切认识都要直接参加实践才能获得 B.一切认识归根到底是从实践中获得的
C.直接知识来自实践,间接知识不来自实践 D.只要参加实践就能获得正确认识。36.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A.生产方式内部的矛盾规律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规律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规律 D.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规律
37.列宁的物质定义是从下列关系界定的.()A.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B.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C.认识和实践的关系 D.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
38.马克思说.“一切商品对它们的所有者是非使用价值,对它们的非所有者是使用价值”。这句话表明.()A.有使用价值的不一定有价值 B.有价值的不一定有使用价值
C.商品不可能既有使用价值又有价值 D.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
39.毛泽东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后,对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的见解是().A.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阶段 B.处在不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
C.处在不完善的社会主义阶段 D.处在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
40.人民群众之所以信任.选择和支持中国共产党,就是因为()A.共产党是为人民服务的,是能够满足人民需要的
B.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共和国
C.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伟大成就
D.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政党
二、多项选择题(下面题目中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所有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题内括号内,每题2分,共56分。本题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1.“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向同一方向迈出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错误。”这句话意 味着()。A.任何真理都不存在绝对的因素
B.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C.真理和谬误是认识过程中的两个阶段
D.真理与谬误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领域内才有绝对的意义 2.法律上保护人身权有以下方式()。
A.民事制裁 B.刑事制裁 C.行政制裁 D.批评教育 3.意识的本质是()。
A.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 B.人脑的机能
C.人脑的属性 D.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4.法律监督的主体包括()。
A.国家机关 B.社会组织 C.人民群众 D.新闻媒体 5.合同法的基本原则有()。
A.平等原则 B.自愿原则C.公平原则 D.诚实信用原则 6.唯物主义的历史形态有()。
A.庸俗的唯物主义 B.近代的机械唯物主义 C.辩证的唯物主义 D.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 7.国家公务员必须严格遵守的政治纪律有()。A.不得散布有损政府声誉的言论
B.不得经商.办企业以及参与其他盈利性的经营活动 C.不得组织或者参加非法组织
D.不能组织或者参加反对政府的集会.游行.示威等活动 8.知识产权具有()的特征。
A.专业化 B.时间性 C.地域性 D.预见性 9.有关债的终止,正确的说法是()。
A.债务人完全履行了自己的义务,债当然要消灭 B.公民死亡以人终止也是债终止的原因或方式之一 C.债的终止并不意味着债的关系消灭
D.当事人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消灭,并不一定产生新的债权债务关系
10.最高人民检察院对()负责。
A.国家主席 B.全国人大 C.全国人大常委会 D.中共中央委员会
11.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是因为()。A.人民群众代表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为社会变革开辟道路 B.在阶级社会中,人民群众是阶级斗争和社会变革的主力军 C.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改革的中坚力量
D.没有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加,任何革命和建设事业都不会成功
12.下列论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有()。A.自由选择的意志高于一切 B.世界是上帝创造的
C.世界万事万物都是绝对精神派生的 D.理在气先
13.在阶级对立社会中,法具有执行各种社会公共事务作用,主要有()。
A.维护人类社会基本生活条件 B.维护生产和交换的秩序
C.组织社会化大生产 D.推进教育.科学.文化的发展
14.下列属于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共同具有的政府职能是()。
A.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 B.宏观经济调控 C.调节社会分配 D.维护市场秩序 15.债的担保方式包括()。
A.保证 B.抵押 C.预付款 D.定金
16.根据行政职权的产生和方式,行政主体可以划分为()。A.授权性行政主权 B.内部行政主体 C.职权性行政主体 D.外部行政主体
17.行政领导者的群众素质应该做到.优良能力结构,“三才”合一。这里说的 “三才”是()。
A.高学历的专业人才 B.善断的帅才 C.多谋的智囊型人才 D.长于执行的将才
18.上级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指示,如有不适合民族自治地方实际情况的,自治机关可以报经该上级国家机关批准,()。A.拒绝执行 B.停止执行 C.变通执行 D.退回上级国家机关
19.我国公务员权利与义务的特点是()。A.公务员的义务同时又都是权利
B.公务员享有公民所不能享有的某些权利 C.公务员的义务因公职而受到一定限制
D.公务员的义务与其职业道德规范有密切联系
20.调查报告作为研究结果的书面资料,它必须()。A.以科学分析为手段 B.以叙述.描写为主 C.以客观事实为基础 D.以传递信息为目的 21.消除贫困,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A.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和本质要求 B.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要求
C.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D.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
22.当事物处在量变状态时()。
A.事物处在数量上的增减变化 B.事物表现为平衡和静止 C.事物从一种质转化为另一种质 D.事物矛盾的双方只有统一没有斗争
23.当代宪法呈现出多种发展趋势,下列哪些选项体现了宪法在配置国家权力方面的发展趋势?()A.行政权力扩大 B.中央权力扩大 C.议会主权 D.地方自治 24.商标权具有()。
A.时间性 B.特殊性 C.专有性 D.地域性 25.公务员的工资包括()。
A.基本工资 B.津贴 C.补贴 D.奖金 26.科学是生产力,其意是说()。A.它是物质形态的直接生产力 B.它是知识形态的潜在生产力
C.它是渗透到生产力三要素之中的并能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 D.科学技术包括一切生产力
27.行政复议参加人包括()。
A.申请人 B.证人 C.被申请人 D.复议中的第三人 28.“人生其现实性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是()。A.唯物主义的说法 B.唯心主义的说法 C.辩证法的说法 D.形而上学的说法
三、判断题,请判断下列各题的表述,认为正确的在括号内打“√”,认为错误的打“×”(每小题1分,共12分)
1.形而上学把世界看作是彼此孤立,静止不变的,或者把变化看作是某种外力作用而产 生的量变。()2.电子计算机的构成包括硬件、中央处理器和软件三部分。()3.行政管理的基础是国家行政权力。()4.档案主要是从公文转化而来的,今天的档案是昨天的公文。()5.由下级机关制发的法律和规章,规范范围内的上级机关可以不受其约束。()6.统战工作的组织管理是由党内和党外两个部分构成的。()7.我国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就是不受权力机关的监督。()8.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也可能负刑事责任。()9.各国的行政法一般都有一部完整统一的法典。()10.政策性投资也叫竞争性投资。()11.中国近代早期改良思想家主张 “中体西用”。()12.公务员非因法定事由和法定程序而犯的过失,不得被免职。()
一、单选题(下面题目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题内括号内,每题0.8分,共32分)
1.D 2.D 3.D 4.A 5.C 6.A 7.C 8.D 9.A 10.C 11.C 12.A 13.C 14.A 15.B 16.A 17.D 18.A 19.B 20.D 21.D 22.C 23.B 24.C 25.B 26.D 27.D 28.D 29 D 30.D 31.C 32.A 33.D 34.B 35.B 36.B 37.B 38.D 39.B 40.A
二、多项选择题(下面题目中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所有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题内括号内,每题2分,共56分。本题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1. BD 2. ABC 3. BCD 4. ABC 5.ABCD 6. BCD 7.ABCD 8. ABC 9. ABD 10. BC 11.ABCD 12.BCD 13.ABCD 14.ABCD 15.ACD 16.AC 17.BCD 18.BC 19.BCD 20. ABC 21.ABCD 22.AB 23.AB 24. ACD 25. ABCD 26. BC 27. AD 28. AC
三、判断题,请判断下列各题的表述,认为正确的在括号内打“√”,认为错误的打“×”(每小题1分,共12分)
1.形而上学把世界看作是彼此孤立,静止不变的,或者把变化看作是某种外力作用而产 生的量变。(√)2.电子计算机的构成包括硬件、中央处理器和软件三部分。(√)3.行政管理的基础是国家行政权力。(√)4.档案主要是从公文转化而来的,今天的档案是昨天的公文。(√)5.由下级机关制发的法律和规章,规范范围内的上级机关可以不受其约束。(×)6.统战工作的组织管理是由党内和党外两个部分构成的。(×)7.我国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就是不受权力机关的监督。(×)8.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也可能负刑事责任。(√)9.各国的行政法一般都有一部完整统一的法典。(×)10.政策性投资也叫竞争性投资。(×)11.中国近代早期改良思想家主张 “中体西用”。(×)12.公务员非因法定事由和法定程序而犯的过失,不得被免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