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年农业科技教育与环保能源工作要点
2014年农业科技教育与环保能源工作要点
2014年,农业科教环能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部党组中心工作和“两个千方百计、两个努力确保、两个持续提高”目标任务,按照“改革、创新、落实、提升”的总体要求,着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着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着力建设农村生态文明,为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强化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改革,围绕中心工作,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和生态环能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强化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整合现有资源和力量,发挥政策集聚效应。创新,推动思路创新、制度创新和方法创新,瞄准事关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点领域和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力争取得突破性成果并尽快推广应用。落实,要一张蓝图绘到底,继续实施农业科技创新引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和“美丽乡村”创建三大重点工程,加强督导检查,确保任务落到实处。提升,转变职能,改进作风,提升服务水平和服务效能,提升农业科技基础条件和科技人才支撑引领能力。
一、深化改革,增强农业科教环能事业发展活力 1.稳步推进农业科研机构改革。按照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和科技体制改革的统一部署,坚持和把握农业科研的公共性、基础性和社会性定位,指导农业科研机构深化改革,坚持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导向,完善学科布局、优化资源配置,强化人才支撑。推进现代农业科研院所建设,加快建立“职责明确、评价科学、开放有序、管理规范”的现代农业科研院所制度。促进部属三院深化改革,跟踪中国农科院科技创新工程,做好协调服务。
2.大力推进农业科技管理机制改革创新。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财政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的有关部署与要求,大力推进农业科技项目和经费管理创新。以“公开、公正、透明、规范”为原则,建立健全农业科技项目管理制度,规范农业科技项目管理工作流程。稳定公益性、基础性研究,建立健全以产业发展需求和实际应用为导向的科研立项机制和评价管理机制。加强农业科技人员廉洁自律教育,树立良好的科研作风。开展 “十三五”农业科技发展思路、重点领域和主攻方向的调查研究,适时调整农业科技进步路线。
3.深入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推动《农业技术推广法》贯彻落实,继续推进“一个衔接、两个覆盖”政策的全面落实。加强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制度和条件能力建设,深化改革,着力提高农技推广的效能与活力。抓好一批全国 农技推广示范县,开展最美农技员和星级服务站点创建活动,普遍实行农技人员包村联户,利用云平台、农业科技网络书屋等现代信息手段开展农技推广服务工作。加快实施农技推广服务特岗计划,鼓励涉农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工作。创新机制,引导和鼓励农业科研单位、有关学校、农民合作社、涉农企业、群众性科技组织、农民技术人员等规范参与农业技术推广。
4.统筹推进各类农业科教环能基地建设。整合现有各类农业科研、技术推广、教育培训、资源环境和农村能源建设等方面的试验示范基地、示范村镇、基层站点等,集聚项目、基地和人才等要素资源,进一步发挥政策集聚效应、放大效应和撬动效应,促进建立各类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和基地资源共享机制,统筹建设新技术试验示范、新成果转化推广、现代生态农业试点和农民实训基地,以农业技术集成应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和“美丽乡村”创建为主要任务,重点打造100个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与集成示范基地。推动落实《全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条件建设规划(2012-2016)》等有关规划,统筹组织农业重点实验室建设。
二、重点突破,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应用 5.加大农业重大科研攻关和技术研发力度。加强农业战略性和基础性科研攻关、高新技术和关键技术研发以及农业科技基础性工作,以动植物种质创新与良种培育、农产品加 工与质量安全技术、资源节约与生态环保技术、农业机械化和信息化技术为重点,力争夯实基础、出大成果。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转基因重大专项深入实施,加快转基因优质棉、抗虫及抗旱玉米、抗除草剂大豆、高品质奶牛等重大新品种培育,推动产品研发、安全评价与品种审定有机衔接。继续推进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重点做好高产优质品种培育、标准化种养技术等方面的创新示范,做好应急性技术储备。依托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948计划”、农业资源环保类、质量监管类等项目(计划),聚焦农业资源利用和智慧农业等领域,加强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现代农业信息技术研发与示范应用,加强制约耕地质量提升、非耕地农业综合利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能源化利用、生态脆弱区特色农业发展等重大关键共性科技问题研发。继续加强国际先进农业科学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深入开展农业“走出去”技术支撑研发,进一步强化能源作物、重要生物基因资源的引进、搜集、保护、鉴定及材料创制等科技基础性工作。开展农业遗传资源知识产权权属登记试点,加强农业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调查、农业产地环境要素调查与分析等工作。
6.大力促进企业开展农业科技创新。充分发挥企业在农业科技创新中的重要作用,促进企业成为农业技术创新的投入和受益主体。引导和鼓励企业主导或参与研发方向、技术 路线的确定,鼓励企业主持或参与农业科技项目、参与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自建或联合农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组建高水平研发机构。引导骨干种子企业参与实施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承担生物育种能力建设和产业化专项任务。继续抓好南海现代海洋渔业重大科技创新基地建设,继续部署和支持有条件的涉农企业参与农业重点实验室建设。
7.加强重大科研成果和关键技术推广应用。强化粮食稳产增产和防灾减灾技术推广与服务,做好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的遴选推介工作,及时发布抗灾减灾应急预案和技术指导方案,推动小麦“一喷三防”、地膜覆盖、水稻大棚(集中)育秧、机械深松整地、绿色防控、农作物科学施肥与水肥高效利用、生态工程化池塘养殖、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等关键技术措施的推广应用。集成推广一批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农业清洁生产技术模式。继续推动全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交易服务平台建设,发挥市场机制提高运行效益,组织科技对接和展览推介活动。
8.开展主要粮食作物科技提升行动。继续加强“高产、优质、多抗、广适”型超级稻新品种选育,推动实施中国超级稻亩产1000公斤育种计划(超级稻第四期目标)。继续组织实施超级稻“双增一百”科技行动,重点做好专家与项目实施县的对接工作,围绕1.3亿亩超级稻的示范推广,有针 对性地示范推广一些重大技术,全年推广超级稻1.3亿亩以上,力争实现亩增产100斤、节本增效100元的目标。继续组织实施东北地区玉米“双增二百”科技行动,结合玉米生长周期,做好技术指导与服务,在具备条件的区域实现玉米亩增产200斤,节本增效200元的目标。
9.强化转基因监管和科普宣传。严格按照法规和相关技术标准要求开展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强化转基因生物安全属地管理制度和研发者“第一责任人”责任,严格进行转基因安全执法监管,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单位和重点产品的监管执法。加强转基因安全评价信息公开、科普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提高公众对转基因的认知水平。依据《食品安全法》和国务院关于食品安全管理体制改革的职能分工,推动转基因生物研究与应用的分段管理。
三、着眼长远,加快新型职业农民培育
10.继续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全面推动阳光工程转型升级,围绕国家需求、产业需求和农民需求,以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以及促进农民增收的特色产业发展为主,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力度,扩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范围,遴选1-2个省整省推进、一批地级市整市推进和300个试点县重点实施。分类培育“生产经营型、专项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的新型职业农民。围绕产业发展实行全过程跟踪培养,因地制宜建立适应成人学习和农业生产规律的“分阶段、重实训、参与式”的培养模式,构建“教育培训、认定管理、政策扶持”三位一体的培育制度体系。对阳光工程项目实行分级管理、分类指导,开展省级绩效考评和县级专项审计试点,将下一年度资金分配与绩效考评结果挂钩。制定培训规范,指导各地规范开展培训。加强教育培训体系建设,加强农民教育培训条件建设。开展冬春科技大培训,围绕高产创建、菜篮子等重大工程项目抓好农业专项技术培训工作。
11.大力发展农业职业教育。会同教育部、财政部出台中等职业学校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方案和资助办法,指导实施“百万中专生计划”。鼓励支持农业院校特别是农业职业院校办好农科专业,面向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加强农业农村人才培养。依托各级农广校健全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搭建专业化多元化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基础平台。充分发挥全国农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作用,加强专业建设、师资培养、教材开发和教育教学改革,推动农业职业教育更好服务产业发展。抓好高校共建工作,充分发挥高等农业院校教学、科研基地和人才资源的作用,参与科技创新与推广服务、美丽乡村创建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组织开展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农业技能大赛,大力实施农民科学素质行动。
四、明确目标,大力推动农业生态文明建设
12.继续实施“美丽乡村”创建工程。总结“美丽乡村” 创建工作经验,以促进农业生产发展、人居环境改善、生态文化传承、文明新风培育、体制机制创新为目标,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大力推广美丽乡村建设十大模式,大力宣传“五星一员”(科技之星、沼气之星、文明之星、环保之星、致富之星和最美农技员)先进事迹。开展需求调查和研究,统筹政策、项目、资金等资源,重点支持1100个“美丽乡村”建设。建立科技人员与“美丽乡村”一对一帮扶机制,继续开展“双送双带双促”活动。加强“美丽乡村”的理论研究、实践总结和宣传发动,营造良好的政策和舆论环境。
13.加强农业突出环境问题治理。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现代生态农业,创建循环农业示范市、农业清洁生产示范园。加强农产品产地环境管理,继续组织实施好耕地重金属污染普查、监测预警、治理修复示范和农产品禁止生产区划分与分级管理试点工作;启动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试点,开展重点污染区土壤加密和农作物同步调查,研究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推进污染耕地的修复治理,因地制宜调整种植结构。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监测,建立产排污系数监测国控点,推进污染监测的规范化、常态化;启动建设一批畜禽废弃物、秸秆和地膜等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区,为全面治理和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提供示范。
14、加强农业生物资源保护。完善农业生物资源保护工 程规划,提高农业野生植物原生境保护区建设标准和监管水平,建立健全原生境保护区网络农业野生植物资源监测预警体系,继续在分区域调查的基础上完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数据库,开发野生植物优异基因资源。开展重点区域外来入侵物种监测预警和阻截带建设,针对重点防控外来入侵物种危害爆发情况实施集中灭除,加强外来入侵物种应急管理,推动出台《外来入侵物种管理办法》。
15.加强农村可再生能源建设。围绕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和建设美丽乡村,推进以农村沼气为重点的农村可再生能源建设。创新大型沼气工程建设机制,推进建设模式研究。贯彻《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争取启动沼气用气和沼渣、沼液综合利用补贴试点,完善沼气扶持政策。创新沼气服务机制,在有条件地区试点推广政府购买沼气服务,健全服务体系。做好农村沼气项目前期工作,建立沼气工程信息管理平台,加强对各地的管理和监督。加大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力度,启动秸秆利用试点项目。调动各方面力量,共同做好农业农村节能减排工作。
五、狠抓落实,确保农业科教环能系统履职尽责 16.强化体系建设。施行“体系工作法”,不断健全完善农业科教环能系统各个体系,加强体系和各单位自身建设,着力解决各体系“有体无系”、内部协调不力和体系之间衔接不紧等问题,建立分工协作、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等机制,努力做到“政策制定问计体系、工作落实依靠体系、绩效评价取决体系”。依托重大项目实施和基地平台建设,不断加强人才队伍特别是高层次领军人才队伍建设,推动农业科教环能事业科学发展。
17.完善系统制度和文化建设。加强政策理论和业务学习,提升干部队伍综合素质,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单位建设。大力弘扬农业系统的“北大荒精神、南沙精神和祁阳站精神”,推动“创新、协同、务实”为核心内容的体系文化建设,努力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研究制修订业务管理和单位内部管理等制度规范,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考核和结果运用,积极推动管理组织方式创新。完善农业科教环能工作新闻宣传和政务信息报送制度,加大工作宣传和信息公开力度,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农业科教环能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18.加强体系作风建设。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深入推进体系工作作风转变,进一步树立科教环能系统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继续开展“廉政文化进课题下乡村活动”,加强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增强全系统党员干部的廉政意识。把党建作为体系建设之魂,在体系建设中凝聚人心、汇集共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推动科教环能工作更好地服务基层群众,实现党建与业务工作的深度融合,扎实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第二篇:农村能源工作要点
2012年农村能源工作要点
2012年是农村能源实现跨越的关键年,我们将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重点,进一步推动 “节能减排”,转变发展方式,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和构建生态文明,降低农村能源消费比重,增加可再生能源使用量,大力推动农村能源的持续深入发展。
一、工作思路
今年全县农村能源建设要以“提高沼气使用率”为核心,多措并举,盘活、用好现有户用沼气存量,管好、发挥好各类工程效益,同时抓好新增项目建设,实现农村能源持续健康发展。继续调整优化农村能源投资结构,实现我县农村能源建设以户用沼气建设为主,向户用沼气与沼气工程建设并重的转变,全面推进小型沼气工程建设,大力发展大中型沼气工程,扩大秸秆能源化利用示范推广,加快太阳能等新能源和节能产品推广应用。
二、发展目标
计划新建户用沼气池1000户、大中型沼气工程2处、养殖小区小型沼气工程20处、生物质固化成型燃料环保示范项目1处、安装太阳能热水器1000台、生物质炉1000台,完成农村清洁能源入户工程3000户(见附表)。
三、工作措施
1、明确目标,切实转变工作思路。2012年我县农村能源建设工作将严格按照“建、管、用”并重的工作方针,努力提高新建沼气“一
建三改”普及率、使用率。针对农村散户养殖萎缩,规模化养殖发展迅猛的现实情况,结合土地平整、迁村腾地、新农村及城镇化建设,科学调整建设重点,由“一家一户”向“户用沼气与沼气工程并重”转变。充分发挥太阳能热水器、生物质炉经济便捷实用等优点,优化项目结构,坚持以农村沼气工程建设为主,以太阳能热水器高效热利用等成熟技术和生物质炉等升级产品大力推广为辅,走“一主二辅”科学发展之路。
2、强化管理,努力完善后续服务体系。加强后续服务体系建设,是确保农村能源建设健康、快速、可持续发挥效益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2012年县能源办将结合我县农村能源管护服务机制建设情况,争取项目和“以钱养事”能源资金,加强服务体系硬件建设,落实农村能源公益性服务经费,稳定基层农村沼气后续服务骨干,进一步提高服务队物业化服务能力和水平。同时认真总结建设中的经验,组织和指导各镇之间进行交流、学习,积极完善和促进镇、村级技术服务队建设,真正发挥技术服务队的作用,以实实在在的服务机构、服务机制,保障好、服务好、广大建池农户。切实发挥我县已建24个农村沼气乡村服务网点功能,构建以乡、村服务网点为重点的农村能源后续服务体系。
3、示范推广,全面提高农村沼气项目综合效益。积极探索“三沼”综合利用示范推广工作,引导沼气建设较为集中的村落开展沼液、沼渣综合利用试验,把沼气建设与“猪—沼—果、菜、粮”等生态种养循环模式相连接,通过施用沼渣、沼液肥,减少化肥的施用量和农药使用量,生产无公害菜、粮、果,实现“产气+积肥”同步、“种植+养殖”并举、“经济+生态”双赢的多重效益,实现农业生产高产量、高质量、高效益,确
保节本增效、增收,提高沼气项目综合效益。
4、搞好技能培训,提高农村能源建设新水平。一是加强行风建设,培养一支作风过硬、技术精良的能源干部和技工队伍。二是加强项目建设的监督管理,在抓好项目建设、资金管理的同时,搞好已建项目的验收工作。三是加大培训力度,建设专业化的农村能源技术服务队伍。四是抓好建池、安装、进出料等操作中的安全生产。
5、积极探索,建立农村能源新机制。在发挥已有能源服务网络作用的同时,创新适应市场化发展的服务体系运行机制,按照专业化、企业化、社会化的原则,积极探索各种农村能源管理机制和服务模式。鼓励扶持有条件的地方成立沼气能源服务公司,开展全托式、一站式服务,确保服务网点建得起、稳得住、用得上,确保农村沼气建起后用得好,确保全县沼气使用率保持在80%以上,全县沼气使用率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因势利导将农村能源建设逐步由政府主导向政策引导转变,由项目建设补贴向使用清洁能源用户补贴转变。推行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实现产品终端补贴。
沙洋县农村能源办公室
二〇一二年二月一日
第三篇:冶金能源与环保总结
冶金与环保
首先我来介绍一下冶金能源与环保。能源的定义:是能够转换为机械能、热能、电磁能、化学能等各种能量的资源。能源按形成条件分类:有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一次能源有:原煤、原油、油页岩、核燃料、植物秸秆、水能、风能、太阳能等。二次能源有:煤气、焦炭、人造石油、汽油、煤油、柴油、重油、电力、蒸汽等。从几个方面来对能源进行评价:能流密度、储量、储能可能性与供能连续性、开发费用和利用能源的设备费用、品位问题、污染问题。
这是焦化废水的A-A-O处理工艺:A-A-O生物脱氮工艺:第一个A段为厌氧段,采用生物膜法; 第二个A段位缺氧段,亦采用生物膜法;O段为好氧硝化段。
影响好氧生物处理的主要因素。溶解氧(DO)、水温、营养物质、pH值、有毒物质(抑制物质)、有机负荷率、氧化还原电位。废水处理的一般流程:一级处理;悬浮固体,漂浮物质,筛分,沉淀。二级处理;有机污染物,混凝,离子交换,反渗透。三级处理:ph水,排放地面,回用。
下面说一下炉渣的处理与利用。复合冶金渣处理流程:选择性富集、选择性长大、选择性分离。钢渣水萃工艺类别及水淬工艺的优点区别。区别:渣灌倾翻池内水萃、渣灌孔流沟水萃、直接水萃。优点:简化了工艺、炼钢排渣速度快、工艺环节紧凑、占地面积小、基建投资省、运行成本低、水淬钢渣质量好、利用价值高。
现代五大类工业用材料。金属材料、陶瓷材料、塑料、木料、纤维
常用除尘器设备:袋式除尘器、电除尘器、文式管除尘器、旋风除尘器。钢铁冶炼过程废气的总来源及特点。来源:原燃料的运输,装卸,加工过程、各种窖炉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生产工艺过程中化学反应排放的废气。特点:排放量大、污染面广、温度高、Fe203粒度小、阵发性,波动量大,废气具有回收价值。清洁生产的定义及类型。定义:是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能源和原料,综合利
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类型:清洁产品。清洁的生产过程。清洁的服务。
现代钢铁厂特点。资源能源密集,生产规模大、物流吞吐大,料渣工作大,结构复杂。钢铁材料在现代社会保持优越地位的原因:资源丰富、容易冶炼、强度,硬度,韧性等性质可以满足一般结构材料的要求、多用途,性能可调节,通过合金化,热处理,特殊加工工艺等可以在广泛的范围内对性能进行调节。我国钢铁企业节能环保工作的成绩:产能增加、节能环保成绩突出、节能环保技术的推广应用效果良好、钢铁工业结构优化使节能环保状况得到改善、清洁生产和环保的管理体系正逐步完善和发展。瓦斯泥定义和特征:定义:高炉煤气洗涤污水排放于沉淀池中经过沉淀处理后而得到的废渣,呈黑色泥浆状或灰色粉末状。特征:水分高,铁含量高,Zn含量高,C含量高,颗粒粒度小。炉渣的定义:各种氧化物熔体的结合体(Ca0,Si02,Al203).燃料电池定义:把化学反应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与火力发电相比,关键的区别在于燃料电池的能量转变过程是直接方式。燃料的电池的优(特)点:高效率、可靠性、良好的环境效益、良好的操作性能、灵活性、发展潜力。燃料电池的原理:阳极:H2—2e=2H+(氧化反应)阴极:1/2 02+2e=02-(还原反应),总反应:H2+1/202=H20 即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构造:通过H2和02分别在阴极和阳极的得失电子发生化学反应。
环境的定义及当前全球环境问题:定义:指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称。问题: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淡水资源危机,能源短缺,森林锐减,物种加速灭绝,垃圾成灾。钢铁厂二恶英的来源:烧结生产过程、电炉生产过程。废水处理技术分那几个类别:物理法处理,化学法处理,萃取法处理,生物法处理。
第四篇:吉林省能源局工作要点
吉林省能源局2009年工作要点
能源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保障能源的安全、经济、可靠供应,对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挑战,促进吉林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2009年吉林省能源局将认真贯彻落实全国能源工作会议精神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强基础、调结构、促发展、可持续、重保障”的工作思路,推进能源各项工作,努力为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稳定、清洁、经济、安全的能源保障。重点完成以下十大项、30个分项工作任务。
一、研究制定能源发展战略
1.转变发展方式,加快结构调整,构筑稳定、经济、清洁、安全的能源供应体系。提高保障能力,促进我省能源可持续发展。
二、编制吉林省能源发展规划
2.编制吉林省2009-2011年能源振兴规划。依据全国2009-2011年能源振兴规划,结合当前我省能源行业面临的形势,与我省“十一五”规划相衔接,明确现阶段目标任务,编制吉林省2009-2011年能源振兴规划,确保“十一五”能源发展规划指标全面实现,为“十二五”开好头奠定良好基础。
3.启动吉林省能源“十二五”规划的前期准备工作。扎 实做好编制吉林省能源“十二五”规划和各专项规划的前期准备工作,搞好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的调查研究,增强规划编制的前瞻性和科学性,发挥规划的宏观调控和经济调节作用;成立“十二五”能源规划编制领导小组,明确分工,落实责任,按规定时限完成规划编制初稿,并广泛征求意见。
三、研究制定促进全省能源工作的指导意见
依靠科技进步,强化企业贯标管理,制定全省能源各行业发展工作指导意见,加快产业布局调整,促进能源产业升级改造。
4.制定2009年推进全省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进步的指导意见。
5.制定2009年进一步加强全省电力工业工作的指导意见。6.制定2009年进一步推进全省煤炭工业工作的指导意见。7.制定2009年进一步推进全省石油天然气行业工作的指导意见。
8.制定2009年加快推进全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指导意见。
9.制定2009年加强全省能源开发合作工作的指导意见。
四、加强能源政策法规建设和重大问题研究
10.收集汇总能源行业政策法规。由法规处牵头,各相关处室配合,收集汇总国家和吉林省制定的有关能源行业的政策、法律、法规、规章和行业标准,装订成册,作为局机 关开展工作的依据。
11.研究制定我省能源行业有关政策。各专业处室要加强对本行业产业政策的研究,着手研究制定促进我省电力、石油天然气、煤炭、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健康有序发展的政策措施。
12.抓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的办理工作。由法规处牵头,各专业处室积极配合,按照《关于办理省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省政协十届二次会议建议提案的要求》,认真研究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应于6月10日前办理完毕,书面答复代表或委员。政协委员和党派团体提案要在5月10日前将答复意见代拟稿报省政府办公厅。
13.开展重点能源企业贯彻标准的监督检查和跟踪评价工作。
14.加强对能源重大问题的研究。对当前能源走势进行分析,提出应对电力需求下降、煤炭产销量增速放缓,石油产量下降等问题的短期或长期的应对策略。对提高我省煤炭供应保障能力,调整电力工业结构,加快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建设和发展,加强石油天然气和油母页岩的开发利用,推进节能减排和科技装备进步,推进能源对外合作开发,发展炼油和煤制燃料和燃料乙醇,分析探讨一次能源与二次能源之间综合平衡问题,并提出应对措施。特别是要深入研究能源金融创新问题,要使专项资金产生放大功能。
五、切实抓好能源项目前期工作,推进能源项目组织实施。15.建立全省能源行业项目信息库。各专业处室要按照项目要素建立起各行业的项目信息库,建立项目报表制度,发展规划处建立全省能源总的项目信息库,及时提供项目进展的有关信息,包括备选、前期、取得路条(核准)、开工、投产、达产和竣工项目。
16.充分做好能源项目的前期工作。按照能源局职能,落实好与省发改委进行项目衔接的两个工作流程,密切协作,互相配合,共同为全省能源项目建设工作提供优质服务。
17.组织能源项目的推进实施。分析解决存在的问题,推动项目快速运作,促进项目建设顺利开展。
六、要建立全省能源信息系统
18.建立能源信息调度体系。及时掌握电力、煤炭、石油天然气、新能源发展变化的最新情况,对供需状况和发展趋势要做出分析判断,对重大问题和价格变动等外部因素要做出分析预测,对能源的改革和发展决策提供支撑。中省直企业和重点企业直接调度,其他企业由各市(州)发改委汇总上报发展规划处;实行月报表、季分析、年总结制度。各专业处室也要建立本行业的信息调度体系。
19.能源局建立信息发布制度。编辑能源信息简报,及时报送能源行业重大决策、重要信息和发展动态,为领导决策提供信息,为基层开展工作提供指导和服务。
七、抓好能源专项资金的设立
20.节能减排和调整能源结构是我省能源行业发展的关键环节,申请设立能源专项资金,重点加大在节能、新能源和可再生资源发展、能源科技创新、能源安全保障等方面投入,引导我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促进能源产业结构调整;推广和应用能源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提高能源科技装备水平;促进节能减排,实现能源产业升级改造。
21.与有关部门研究制定能源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
八、加强能源开发合作工作
22.开展能源开发合作,加强能源战略储备。积极与省外大型能源企业和地方政府合作,充分发挥我省地区经济发展、投资环境和资源优势,共同开发具有市场前景的能源项目,尤其要抓好煤电联营工作。面向能源大省和东北亚国家,拓宽合作领域,实现合作双赢。
九、抓好能源局机关建设
23.筹备召开全省能源工作会议,拟于4月下旬在长春召开。尽快开通省能源局门户网站。
24.建立和完善工作制度。建立健全局党组的议事制度、办公制度、财务管理制度、文件传递制度和档案管理等各项办公制度。
25.建立工作目标责任制。各处室要确定2009年工作目 标责任制,省局汇总后研究确定省局绩效评估指标,报省政府绩考办同意后实施。各处室要明确目标,采取切实可行措施,确保完成省政府绩效考核指标。
26.创建学习型机关。进一步推进机关建设,努力抓好“三个转变”“三个适应”“三个到位”“三个协调”。切实转变职能,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能力,创新工作方法,不断提高行政绩效,树立“快速反映、扎实细致、开拓创新、高效服务”的新型机关形象。
27.加强机关自身作风建设。不断增强服务意识,责任意识、指导意识,更好地为基层,为企业,为民生服务,以良好的作风,推动全省能源工业又好又快发展,营造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不断增强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
十、做好机构改革的后续工作 28.完成直属单位的划入划出工作。
29.建立协调运转的工作机制。做好与省工信厅在电力行业上的职责划分,理顺关系,形成有效工作机制。
30.做好参与煤炭生产许可证、矿长资格证“两证”管理工作。与省安监局衔接,做好“两证”管理办法协商和落实工作。
第五篇: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2013年下半年工作要点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2013年下半年工作要点
深入开展“学科建设年”活动,认真贯彻落实“长沙理工大学第五届发展研讨会”精神, 按照“转作风、增内涵、强学科”的工作思路,进一步开拓创新、深化改革、真抓实干,切实提升学院核心竞争力,确保工作目标任务顺利完成。具体将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一、强化质量意识,推进教学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完善教学基本文件。结合“按专业大类培养”改革试点及国家能源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完成新一轮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工作;组织制订我校专业建设质量标准,规范专业动态调整,建立和实施专业建设质量标准与与考核评价制度以及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制度;改革落实卓越工程师班培养计划,建立卓越工程师班学生进出动态机制;完善教学管理基本文件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2、确保本科教学质量。根据学校教学目标管理考核指标,进行总结和对比分析,在查找差距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工作目标,采取有力措施,重点突破。以专业建设为核心统筹教学改革和本科教学工程项目的实施,加强教学质量督导和教研教改工作,组织教师参加教学技能与技术比赛以及听课评课活动。
3、推进教学信息化建设。整合资源,加强教学过程信息化和高质量课程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加强网络教学平台建设,力争90%以上的课程使用网络资源。
4、强化学生能力培养。加强同大唐湖南分公司等已同我院签订了产学研合作协议单位的联系,积极探索并落实院企合作办学机制,明细双方合作事项,实施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方案;整合资源,加强大学生节能减排平台建设,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5、注重质量工程建设。落实“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国家级立项综合改革项目实施方案,加强“能源系统与动力工程”国家实验示范教学中心建设,组织教师申报国家级和省部级教学成果奖。
二、加强学科内涵建设,拓宽产学研合作渠道,稳步提升学院综合办学实力
6、推进人才强院工程。继续加强与相关大学及研究院所的联系,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对拟引进的的博士做好材料上报及跟踪落实工作;拓展青年教师公派出国、在职学习、实践培训渠道,推进青年教师“三化”工程。
7、加强学科团队建设。将学科建设、科研工作、研究生教研和本科生教育等多方面的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统一规划;以省级高校“2011协同创新中心”立项建设为契机,加强协同创新平台建设,推进科技体制机制创新;探索专职科研队伍建设和跨院(部)、跨学科、跨学校的大团队建设方案,制订团队考核指标体系,形成动态激励机制,注重学院内涵式发展。
8、组织项目成果申报。组织校内外专家来院开展自科项目申报指导工作,认真做好动员宣传、重点培育、专家指导、过程督促等环节,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力争201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各项纵向科研项目取得新的突破;及时清理未按期结题项目做好检查与督促工作;同有关单位合作积极组织教师申报省科技成果奖及中国电力科技进步奖。
9、拓宽产学研渠道。加强同湖南省发改委、长沙市能源局、长沙市科技局、长株潭两型办等政府主管部门、电力行业及有关企事业单位的联系,整合资源,联合开发科研课题,确保学院科研目标的实现,促进学院科技工作上一个新的台阶。
10、加强学位点建设。开展学科科研统计、归档和对照分析工作,根据学校的统一安排开展学位点校内评估工作,启动一级学科博士点申报的诊断性评估工作。
11、加强学术交流活动。做好院士来校讲学及科研辅导的准备工作;结合学科建设及科研工作需要,邀请国内外相关领域知名专家学者来校进行学术活动;积极鼓励和支持教师出国进修、访问,积极参加国际、国内各类学术会议;以学院文化建设为载体,开展团队风采和科研成果展示活动、开展团队学术研讨并举行“能动大讲堂”大型学术活动。
三、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建立质量评价监督机制,不断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
12、加强招生宣传工作。采取纸质宣传资料寄送、网上招生 3 宣传及现场咨询等多种形式加强研究生招生宣传工作,在不断扩大招生规模的同时提高生源质量;完善导师队伍基本信息和专业学科方向介绍,积极发展专业学位和在职工程硕士教育。
13、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配合2013年湖南省研究生创新论坛活动的开展。组织研究生积极参加论坛活动,鼓励研究生参加全国“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湖南省研究生科技创新项目等,邀请国内外专家讲学,组织研究生参加国内外学术活动。为研究生创建一个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形成研究生学术交流的常态机制。
14、完善研究生激励机制。继续推动《能动学院研究生“优生优培”计划》,完善国家奖学金评分标准细则和研究生激励机制;对2012年“优生优培”资助人员进行考核,并确定下一批优生优培对象,进一步加强省优秀硕士论文的培育。
15、注重研究生培养质量。加强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完善《研究生导师建设规划》、《研究生导师管理办法》等制度;探索研究生培养模式和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组织教师开展研究生教研教改活动,优化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加强常规教学监控,重视管理制度和管理队伍建设。
四、加强实验室建设,丰富实验教学内容,服务教学科研工作
16、加强实验平台建设。以教育部开展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工作为契机,结合我院实验中心的优势特色,以提 4 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宗旨,继续推进热动、新能源、建环和自动化专业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的建设,计划每个学期每个专业新增3-4个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项目),形成具有能源动力特色的虚实结合、相互补充的实验教学中心;继续为学校计划兴建的“新能源实验教学大楼”献计献策,积极参与学校“新能源实验教学大楼”建设。
17、完善网络信息资源。推进“能源系统与动力工程”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网站的建设和完善。力争2013年下半年 50%以上的实验课程(项目)的预习和复习资料上网。
18、做好培训资质申报。继续推进电力行业仿真机高级指导教师的参考工作,为我院申报仿真培训基地做好师资准备。
19、加强实验教材建设。积极推进“热工基础理论”和“锅炉实验技术”两本实验教材的出版,和“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及“热工自动控制理论”两本实验教材的修改和审核工作。
20、构建学生创新平台。总结近年来学院参加湖南省和全国“节能减排”大赛的经验,与湖南省教育主管部门和湖南省动力工程学会及兄弟院校联系,筹划并打造湖南省大学生“节能减排”大赛创新平台。
五、加强党组织建设,切实改进作风,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21、加强党组织建设。继续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结合学院改革发展实际,认真学习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 5 众的八项规定、以及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的精神,利用网络、宣传橱窗等载体进行宣传,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推动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总结“五创四评”活动,查找不足,加强建设。吸收优秀教师入党,引导团员青年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在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等方面的先锋模范作用。
22、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认真开展三进(进宿舍、进课堂、进食堂)、四结合(教学、服务、调研、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五走访(学生、教师、特殊群体、校友、用人单位)实践活动,并把建立健全群众路线长效机制作为开展这次活动的重要工作,以实际行动解决群众问题,取得群众满意的成效。
23、完善民主管理。实行党务、院务公开,完善教代会制度,进一步落实领导班子成员联系支部、教研室、班级制度及党支部联系班级、党员联系班组的制度,坚持调查研究,畅通信息渠道,倾听群众意见和建议;关心教职工的身心健康,维护师生的合法权益,切实解决教师的生活工作困难,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师生办实事。
24、注重文化建设。通过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等方面的建设,凝练学院特色文化,优化教育教学环境,推动学院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建设学院视觉识别系统,出台学院院训,6 展示学院成果,开展系列“精品文化活动”,增强凝聚力,展现能动风貌。
25、实施廉政防控。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八项规定”,通过全面实施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建立健全权责清晰、流程规范、风险明确、措施有力、制度管用、预警及时的防控机制,保证权力行使安全、资金运用安全、项目建设安全、干部成长安全,把良好的党风、政风、行风贯穿到学院改革建设与发展各项工作中。
26、做好安全维稳。以加强隐患排查整治为重点,进一步明确安全职责,完善工作制度,强化安全管理,加强监督检查,狠抓工作落实,完善应急预案体系,提高应急处理能力,坚决遏制重大事故发生。
六、加强学生教育与管理,打造学生科技文化活动品牌,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27、狠抓学风建设工作。落实院领导和辅导员老师经常深入学生宿舍和课堂制度,通过年级大会、主题班会、诚信考试承诺签名、计算机、英语过级及考研、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等途径加强考风考纪教育,营造了良好学习氛围。
28、加强日常管理。探索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的新模式与新载体,不断提高学生工作规范化、科学化水平,制订详细的教育活动方案,以争先创优为导向,以学生党团建设为载体,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作用。
29、提升创新能力。以学校承办第二届“湖南省大学生创新实验成果展暨创新论坛”为契机,积极开展科技创新与文化活动,充分利用学院学科优势和专业特点,积极引导并组织学生参加学科竞赛社会实践活动,发掘和提升学生各方面技能,不断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增长学生才干。
30、拓宽就业渠道。在稳步提高学生就业率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就业市场、培养就业意识、提升就业能力,提高毕业生就业层次与就业质量;将就业信息资料上网,做好宣传发动工作,为该专业首届毕业生就业打下基础。
31、关心引导学生。认真落实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切实加强对重点学生的引导管理工作;系统做好特殊学生群体管理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贷款、资助工作。
32、加强校友联络。收集校友信息,设计信息系统总体构架并组织软件设计,填充校友数据库。
七、继续推进学院改革,充分调动教职员工积极性,力争学院各项工作上新台阶
33、改革分配制度。继续修订完善学院分配制度改革方案,调动全体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良性激励机制。
34、提升管理水平。明确岗位职责,加强绩效考核,提升管理水平;不断提高行政人员工作效率,促进学院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35、提高服务水平。对行政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管 8 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增强服务意识,加强情感交流和协同服务,构建和谐的工作环境。
36、实行开源节流。加强财务管理与财务监督,减少不必要的财务支出,增强全院师生的节约意识。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2013年9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