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山东省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督导评价指标
附件2
山东省行政事业单位
内部控制建设督导评价指标说明
一、内部控制建设督导评价要点及佐证材料说明 1.单位内控领导小组成立及工作开展情况: 1.1单位内部控制领导小组负责人
评价要点:应当如实填写单位内部控制领导小组负责人情况;是单位一把手(法人)或 分管财务领导(包括单位总会计师)还是其他分管领导。
佐证材料参考:关于单位成立内部控制领导小组的通知等。
1.2单位内部控制领导小组会议次数
评价要点:如实填写单位领导小组开会的次数,并且附会议纪要作为佐证材料。
佐证材料参考:会议纪要等。会议纪要内容应包含领导小组出席人员名单,对单位内控工作的规划、部署和总结内容。
1.3单位主要负责人主持会议次数
评价要点:如实填写单位主要负责人主持召开会议的情 况,开会次数,并且附会议纪要、过程记录等作为佐证材料。
佐证材料参考:会议纪要内容应包含单位负责人出席主持会议的记录。
1.4班子成员是否在单位内部控制领导机构中任职情况 评价要点:重点评价除了单位负责人外的单位班子成员在领导小组中任职并承担工作职责的情况:(1)是否在领导小组中任职;(2)是否明确了班子成员的分工。
佐证材料参考:关于单位成立内部控制领导小组的通知等,通知内容应包含班子其他成员在领导小组中的任职情况及具体分工。
2.单位内控工作小组成立及工作开展情况: 2.1单位内部控制工作小组负责人
评价要点:重点评价单位内控工作小组成立情况及负责人情况:(1)是否成立了工作小组;(2)明确负责人是由行政管理部门负责人、财务部门负责人还是其他部门负责人承担。
佐证材料参考:关于单位成立内部控制工作小组的通知等,工作小组成立通知中应包含工作小组负责人的明确情况。
2.2单位内部控制工作小组会议次数
评价要点:重点评价单位内控工作小组工作开展情况:是否针对内控工作召开会议,开会次数,并且附会议纪要、过程记录等作为佐证材料。
佐证材料参考:会议纪要及会议记录材料等。会议纪要内容应包含工作小组各项工作开展情况、内控工作阶段性成效、遇到的问题、需要领导小组审议的内容等。
3.单位内部控制专题培训工作开展情况:
评价要点:重点评价内控专题培训开展情况:(1)培训次数;(2)专题培训内容;(3)培训范围;(4)培训时间、地点;(5)过程记录;(6)培训总结等。
佐证材料参考:培训通知、培训教材、培训视频或培训照片、培训会议纪要、会议签到表等。
4.单位内部风险评估工作开展情况:
评价要点:重点评价单位本年度风险评估工作的开展情况:(1)是否开展了年度风险评估;(2)是否明确风险评估内容、是否明确了风险评估结果及结果利用情况、是否出具了风险评估报告、是否针对风险评估结果出具了内控改进建议等内容。
佐证材料参考:风险评估工作方案、风险评估工作通知、风险评估培训教材、风险评估报告等。
5.单位层面内控手册建立情况:
评价要点:重点评价单位内部控制手册建立的情况:(1)是否建立了内控手册;(2)建立内控手册时是否包含了关键内容:总则或内控手册概述、风险评估与内部控制方法、单 位层面内部控制要求、业务层面内部控制要求、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与监督机制等。
佐证材料参考:《单位内部控制手册》,手册应当包含总则或内控手册概述、风险评估与内部控制方法、单位层面内部控制要求、业务层面内部控制要求、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与监督机制等关键内容。
6.内控牵头部门及监督部门明确情况:
评价要点:重点评价内控牵头部门和监督部门是否落实:是由行政管理部门、财务部门还是其他部门承担;是否与内控监督部门进行了分离设置。
佐证材料参考:《关于开展内部控制建设工作的通知》、会议纪要、内控领导小组成立的通知等。佐证材料中是否明确内部控制牵头部门和内部控制监督部门,是否将内部控制牵头部门与监督部门进行了分离设置。
7.分事行权机制建设情况:
对六大经济和业务活动的决策、执行、监督,是否明确分工、相互分离、分别行权。
评价要点:重点评价分事行权机制建设情况:(1)是否实现了单位层面的决策、管理执行与监督的分离设置;(2)是否明确六大经济业务活动中内部控制的决策、管理、执行与监督机构的分离设置。
佐证材料参考:单位层面内部控制制度中是否实现了决 策、执行与监督的分离设置;六大经济业务活动中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落实决策、执行、监督机构职责的内容。
8.分岗设权情况:
对涉及六大经济业务活动的相关岗位,是否依职定岗、分岗定权、权责明确。
评价要点:重点评价是否落实经济活动领域关键岗位分岗设权:六大经济业务活动中是否设置关键岗位并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
佐证材料参考:六大经济业务活动中关键岗位设置及岗位职责或其他佐证材料。
9.分级授权情况:
对各管理层级和各工作岗位,是否依法依规分别授权,明确授权范围、授权对象、授权期限、授权与行权责任、一般授权与特殊授权界限。
评价要点:重点评价分级授权落实情况。(1)是否在决策、管理、执行与监督各类权限范围内明确授权范围、授权对象、授权期限、授权与行权责任;(2)是否明确了一般授权与特殊授权界限等。
佐证材料参考:六大经济业务活动中内部控制流程中不同岗位的权限内容,编制、审核、会审(会签)、审批、审议等权限。
10.关键岗位轮岗情况: 对六大经济业务活动中的关键岗位,是否建立干部交流和定期轮岗制度。
评价要点:重点评价六大经济业务活动的关键业务岗位中是否设置了关键岗位轮岗机制。
佐证材料参考:在单位层面内部控制设置时需要建立六大经济活动关键业务岗位定期轮岗机制。
11.专项审计机制设计情况:
不具备轮岗条件的单位,是否对六大经济活动关键岗位采用专项审计等控制措施。
评价要点:重点评价在不能实现六大经济活动关键岗位轮岗机制时,是否设置了专项审计机制。
佐证材料参考:在单位层面内部控制设计时需要建立专项审计机制。
12.内控信息系统建立及内控要求嵌入信息系统情况:
评价要点:主要评价内控信息系统建立情况及是否将内控要求落实在内控信息系统情况:(1)是否明确将单位层面及业务层面内部控制要求(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不相容岗位分离等)要求嵌入信息系统;(2)是否将流程控制中的编制岗、审核岗、审批岗等不相容岗位嵌入系统;(3)是否将各不相容岗位的控制要素、控制要素的审批要求、审批要求的政策依据等嵌入系统。
佐证材料参考:内控信息系统中落实内部控制要求的说 明,例如功能说明书、控制要求在系统中落实的截图等支撑材料。
13.经济活动领域内控流程说明梳理情况: 13.1预算管理领域
评价要点:重点评价流程说明梳理结果(含:主责部门、主责岗位、控制动作、控制要素、控制要求、控制依据、单据、时限要求、与其他流程的衔接关系等)是否包含:(1)部门三年规划编制及审批流程说明;(2)年度预算编制及审批流程说明;(3)预算内部分解下达流程说明;(4)预算执行与分析流程说明;(5)预算调整流程说明;(6)决算编制及审批流程说明;(7)预算绩效评价流程说明等关键业务流程说明。
佐证材料参考:单位预算管理内部控制流程说明,流程说明至少包括:流程步骤、责任部门、责任岗位、流程步骤描述、流程控制要素及控制要求、输出文档等内容。
13.2收支管理领域
评价要点:重点评价流程说明梳理结果(含:主责部门、主责岗位、控制动作、控制要素、控制要求、控制依据、单据、时限要求、与其他流程的衔接关系等)是否包含:(1)收入登记及入账流程说明;(2)非税收入收取及缴库流程说明;(3)支出事前申请及审批流程说明;(4)用款计划申请及审批流程说明;(5)借款申请及审批流程说明;(6)报销 申请及审批流程说明;(7)财政直接支付申请及审批流程说明;(8)财政授权支付申请及审批流程说明;(9)财政票据申领流程说明;(10)财政票据核销流程说明;(11)公务卡申领及注销流程说明;(12)公务卡报销及还款流程说明;(13)银行账户开立申请及审批流程说明;(14)银行账户变更、撤销申请及备案流程说明;(15)收入、支出分析报告审批流程说明;(16)会计档案建立与保管流程说明;(17)会计档案借阅流程说明;(18)会计档案销毁流程说明等关键业务流程说明。
佐证材料参考:单位收支管理业务内部控制流程说明,流程说明至少包括:流程步骤、责任部门、责任岗位、流程步骤描述、流程控制要素及控制要求、输出文档等内容。
13.3政府采购管理领域
评价要点:重点评价流程说明梳理结果(含:主责部门、主责岗位、控制动作、控制要素、控制要求、控制依据、单据、时限要求、与其他流程的衔接关系等)是否包含:(1)政府采购预算编制及审批流程说明;(2)年度政府采购实施计划申报及审批流程说明;(3)采购方式变更申请及审批流程说明;(4)公开招标流程说明;(5)邀请招标流程说明;(6)竞争性谈判采购流程说明;(7)单一来源采购流程说明;(8)询价采购流程说明;(9)竞争性磋商采购流程说明;(10)政府购买服务流程说明;(11)进口产品政府采购流 程说明;(12)采购履约验收与结算流程说明;(13)采购质疑答复与投诉受理流程说明等关键业务流程说明。
佐证材料参考:单位采购管理业务内部控制流程说明,流程说明至少包括:流程步骤、责任部门、责任岗位、流程步骤描述、流程控制要素及控制要求、输出文档等内容。
13.4资产管理领域
评价要点:重点评价流程说明梳理结果(含:主责部门、主责岗位、控制动作、控制要素、控制要求、控制依据、单据、时限要求、与其他流程的衔接关系等)是否包含:(1)国有资产配置计划申报及审核流程说明;(2)国有资产出租、出借流程说明;(3)(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对外投资、提供担保流程说明;(4)非经营性国有资产转经营性国有资产申请及审批流程说明;(5)国有资产调拨(划转)、捐赠流程说明;(6)国有资产出售(出让、转让)和置换流程说明;(7)国有资产报损、报废流程说明;(8)国有资产收入上缴流程说明;(9)国有资产产权登记、变更、注销流程说明;(10)国有资产产权纠纷调处流程说明;(11)资产评估流程说明;(12)国有资产清查核实流程说明;(13)国有资产年度报告编制及审批流程说明等关键业务流程说明。
佐证材料参考:单位资产管理业务内部控制流程说明,流程说明至少包括:流程步骤、责任部门、责任岗位、流程步骤描述、流程控制要素及控制要求、输出文档等内容。13.5建设项目管理领域
评价要点:重点评价流程说明梳理结果(含:主责部门、主责岗位、控制动作、控制要素、控制要求、控制依据、单据、时限要求、与其他流程的衔接关系等)是否包含:(1)项目建议书的编制与审批流程说明;(2)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与审批流程说明;(3)建设项目造价流程说明;(4)建设项目公开招标流程说明;(5)建设项目邀请招标流程说明;(6)建设项目施工与结算流程说明;(7)建设项目设计变更、洽商签证流程说明;(8)建设项目竣工验收与(结算)决算流程说明;(9)建设档案管理流程说明等关键业务流程说明。
佐证材料参考:单位建设项目管理业务内部控制流程说明,流程说明至少包括:流程步骤、责任部门、责任岗位、流程步骤描述、流程控制要素及控制要求、输出文档等内容。
13.6合同管理领域
评价要点:重点评价流程说明梳理结果(含:主责部门、主责岗位、控制动作、控制要素、控制要求、控制依据、单据、时限要求、与其他流程的衔接关系等)是否包含:(1)合同订立与审批流程说明;(2)合同履行与结算流程说明;(3)合同纠纷调节与处理流程说明;(4)合同档案建立及保管流程说明等关键业务流程说明。
佐证材料参考:单位合同管理业务内部控制流程说明,流程说明至少包括:流程步骤、责任部门、责任岗位、流程步骤描述、流程控制要素及控制要求、输出文档等内容。
14.经济活动领域内控流程图编制情况: 14.1预算管理领域
评价要点:重点评价是否编制了预算管理领域各业务环节对应的流程图(含:风险点、关键控制点等),关键流程包括:(1)部门三年规划编制及审批流程;(2)年度预算编制及审批流程;(3)预算内部分解下达流程;(4)预算执行与分析流程;(5)预算调整流程;(6)决算编制及审批流程;(7)预算绩效评价流程等关键业务流程。
佐证材料参考:预算管理内部控制流程图。14.2收支管理领域
评价要点:重点评价是否编制了收支管理领域各业务环节对应的流程图(含:风险点、关键控制点等),关键流程包括:(1)收入登记及入账流程;(2)非税收入收取及缴库流程;(3)支出事前申请及审批流程;(4)用款计划申请及审批流程;(5)借款申请及审批流程;(6)报销申请及审批流程;(7)财政直接支付申请及审批流程;(8)财政授权支付申请及审批流程;(9)财政票据申领流程;(10)财政票据核销流程;(11)公务卡申领及注销流程;(12)公务卡报销及还款流程;(13)银行账户开立申请及审批流程;(14)银行账户变更、撤销申请及备案流程;(15)收入、支出分 析报告审批流程;(16)会计档案建立与保管流程;(17)会计档案借阅流程;(18)会计档案销毁流程等关键业务流程。
佐证材料参考:收支管理内部控制流程图。14.3政府采购管理领域
评价要点:重点评价是否编制了政府采购管理领域各业务环节对应的流程图(含:风险点、关键控制点等),关键流程包括:对应的流程图(含:风险点、关键控制点等),关键流程包括:(1)政府采购预算编制及审批流程;(2)年度政府采购实施计划申报及审批流程;(3)采购方式变更申请及审批流程;(4)公开招标流程;(5)邀请招标流程;(6)竞争性谈判采购流程;(7)单一来源采购流程;(8)询价采购流程;(9)竞争性磋商采购流程;(10)政府购买服务流程;(11)进口产品政府采购流程;(12)采购履约验收与结算流程;(13)采购质疑答复与投诉受理流程等关键业务流程。
佐证材料参考:采购管理内部控制流程图。14.4资产管理领域
评价要点:重点评价是否编制了资产管理领域各业务环节对应的流程图(含:风险点、关键控制点等),关键流程包括:(1)国有资产配置计划申报及审核流程;(2)国有资产出租、出借流程;(3)(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对外投资、提供担保流程;(4)非经营性国有资产转经营性国有资产申 请及审批流程;(5)国有资产调拨(划转)、捐赠流程;(6)国有资产出售(出让、转让)和置换流程;(7)国有资产报损、报废流程;(8)国有资产收入上缴流程;(9)国有资产产权登记、变更、注销流程;(10)国有资产产权纠纷调处流程;(11)资产评估流程;(12)国有资产清查核实流程;(13)国有资产年度报告编制及审批流程等关键业务流程。
佐证材料参考:资产管理内部控制流程图。14.5建设项目管理领域
评价要点:重点评价是否编制了建设项目管理领域各业务环节对应的流程图(含:风险点、关键控制点等),关键流程包括:(1)项目建议书的编制与审批流程;(2)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与审批流程;(3)建设项目造价流程;(4)建设项目公开招标流程;(5)建设项目邀请招标流程;(6)建设项目施工与结算流程;(7)建设项目设计变更、洽商签证流程;(8)建设项目竣工验收与(结算)决算流程;(9)建设档案管理流程等关键业务流程。
佐证材料参考:建设项目管理内部控制流程图。14.6合同管理领域
评价要点:重点评价是否编制了合同管理领域各业务环节对应的流程图(含:风险点、关键控制点等),关键流程包括:(1)合同订立与审批流程;(2)合同履行与结算流程;(3)合同纠纷调节与处理流程;(4)合同档案建立及保管 流程等关键业务流程。
佐证材料参考:合同管理内部控制流程图。15.预算业务管理不相容岗位分离情况:
评价要点:重点评价是否明确预算编制岗位及人员与预算编制结果批复的岗位及人员,且两个岗位为不同的人员;是否明确预算编制结果批复的岗位及人员与预算执行的岗位及人员,且两个岗位为不同的人员;是否明确:预算执行岗位及人员与预算执行结果分析评价的岗位及人员,且两个岗位为不同的人员;是否明确决算编制岗位及人员与决算编制结果审核的岗位及人员,且两个岗位为不同的人员。
佐证材料参考: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体系中岗位职责及流程岗位设计对预算管理不相容岗位分离要求的落实情况。
16.收支业务管理不相容岗位分离情况:
评价要点:重点评价是否明确收款岗位及人员与会计核算的岗位及人员,且两个岗位为不同的人员;是否明确:支出申请岗位及人员与支出申请审核(批复)的岗位及人员,且两个岗位为不同的人员;是否明确:付款申请、批复岗位及人员与付款执行的岗位及人员,且为不同的人员;是否明确:收款、付款岗位及人员与会计核算的岗位及人员,且为不同的人员。
佐证材料参考: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体系中岗位职责及流程岗位设计对收支管理不相容岗位分离要求的落实情况。17.政府采购业务管理不相容岗位分离情况:
评价要点:重点评价是否明确采购需求编制岗位及人员与采购需求审核的岗位及人员,且两个岗位为不同的人员;是否明确:采购文件编制岗位及人员与采购文件的复审、审核的岗位及人员,且两个岗位为不同的人员;是否明确:采购合同签订岗位及人员与采购验收的岗位及人员,且两个岗位为不同的人员;是否明确:采购验收岗位及人员与资产管理的岗位及人员,且两个岗位为不同的人员。
佐证材料参考: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体系中岗位职责及流程岗位设计对采购管理不相容岗位分离要求的落实情况。
18.资产管理不相容岗位分离情况:
评价要点:重点评价是否明确资金申请岗位及人员、资金审核批复的岗位及人员、资金支付的方位及人员等岗位信息,且各个岗位为不同的人员;是否明确:无形资产的研发岗位与无形资产的管理岗位及人员,且两个岗位为不同的人员;是否明确:对外投资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岗位及人员与审核批复的岗位及人员,且两个岗位为不同的人员;是否明确:资产配置/使用/处置的申请编制岗位及人员、审核的岗位及人员、批复的岗位及人员与监督检查的岗位及人员,且各个岗位为不同的人员。
佐证材料参考: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体系中岗位职责及流程岗位设计对资产管理不相容岗位分离要求的落实情况。19.建设项目管理不相容岗位分离情况:
评价要点:重点评价是否明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岗位及人员与审核批复的岗位及人员,且两个岗位为不同的人员;是否明确:项目概算编制岗位及人员与审核批复的岗位及人员,且两个岗位为不同的人员;是否明确:项目价款支付申请岗位及人员与审核批复的岗位及人员,且两个岗位为不同的人员;是否明确:项目竣工决算岗位及人员与竣工审计的岗位及人员,且两个岗位为不同的人员。
佐证材料参考: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体系中岗位职责及流程岗位设计对建设项目管理不相容岗位分离要求的落实情况。
20.合同管理不相容岗位分离情况:
评价要点:重点评价是否明确合同拟定岗位及人员与审核的岗位及人员,且两个岗位为不同的人员;是否明确:合同审核岗位及人员与合同批复岗位及人员,且两个岗位为不同的人员;是否明确:合同审核岗位及人员与合同签订岗位及人员,且两个岗位为不同的人员;是否明确:合同执行岗位及人员与合同的监督岗位及人员,且两个岗位为不同的人员。
佐证材料参考: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体系中岗位职责及流程岗位设计对合同管理不相容岗位分离要求的落实情况。
21.经济活动领域内控制度建立情况: 21.1预算业务管理制度建立情况
评价要点:(1)内控制度建立时是否明确预算管理领域内部控制的决策、管理、执行、监督机构的职责;(2)内控制度建立时是否明确了预算管理领域的业务环节的管理要求(含:控制目标、控制要求、与其他环节的衔接控制要求等):包括部门三年规划管理、年度预算编制、预算批复及内部分解下达、预算执行与分析、预算调整、决算管理、预算绩效评价管理等环节。
佐证材料参考:预算管理内部控制制度。21.2收支业务管理制度建立情况
评价要点:(1)内控制度建立时是否明确收支管理领域内部控制的决策、管理、执行、监督机构的职责;(2)内控制度建立时是否明确了收支管理领域的业务环节的管理要求(含:控制目标、控制要求、与其他环节的衔接控制要求等):包括收入管理、支出程序管理、资金支付管理、支付管理、票据管理、公务卡管理、银行账户管理、收入及支出分析管理、会计档案管理等环节。
佐证材料参考:收支管理内部控制制度。21.3政府采购业务管理制度建立情况
评价要点:(1)内控制度建立时是否明确政府采购管理领域内部控制的决策、管理、执行、监督机构的职责;(2)内控制度建立时是否明确了政府采购管理领域各业务环节 的管理要求(含:控制目标、控制要求、与其他环节的衔接控制要求等):包括采购预算管理、采购计划管理、采购方式变更管理、采购组织形式管理、采购实施管理、政府采购服务管理、进口产品政府采购、采购验收管理、采购质疑答复与投诉管理等环节。
佐证材料参考:政府采购管理内部控制制度。21.4资产管理制度建立情况
评价要点:(1)内控制度建立时是否明确资产管理领域内部控制的决策、管理、执行、监督机构的职责;(2)内控制度建立时是否明确了资产管理领域的业务环节的管理要求(含:控制目标、控制要求、与其他环节的衔接控制要求等);包括国有资产配置管理、国有资产使用管理、国有资产处置管理、国有资产收入管理、国有资产报损、报废管理、国有资产产权管理、国有资产评估与清查核实、国有资产年度报告管理等环节。
佐证材料参考:资产管理内部控制制度。21.5建设项目管理制度建立情况
评价要点:(1)内控制度建立时是否明确建设项目管理领域内部控制的决策、管理、执行、监督机构的职责;(2)内控制度建立时是否明确了建设项目管理领域各业务环节的管理要求(含:控制目标、控制要求、与其他环节的衔接控制要求等):包括建设项目立项管理、建设项目造价管理、建设项目实施方式管理、建设项目实施管理、建设项目竣工验收与(结算)决算管理、建设项目档案管理、资金与财务管理等环节。
佐证材料参考:建设项目管理内部控制制度。21.6合同管理制度建立情况
评价要点:(1)内控制度建立时是否明确合同管理领域内部控制的决策、管理、执行、监督机构的职责;(2)内控制度建立时是否明确了合同管理领域各业务环节的管理要求(含:控制目标、控制要求、与其他环节的衔接控制要求等):包括同订立管理、合同的履行及跟踪、合同纠纷调处、合同档案管理等环节。
佐证材料参考:合同管理内部控制制度。22.经济活动领域内部控制体系运行情况:
22.1预算管理领域内部控制制度实施、流程执行情况 评价要点:预算管理领域各业务环节的关键流程是否根据风险评估及测试情况进行修订完善,是否有效执行。
(1)修订完善内容主要包括:内设机构职能及岗责的更新调整、不相容岗位分离情况更新、流程步骤优化及增加减少审批节点等。
(2)预算管理领域执行的关键流程是否完整。预算管理制度实施佐证材料参考:
实际使用的预算管理制度中包含部门三年规划管理、年 度预算编制、预算批复及内部分解下达、预算执行与分析、预算调整、决算管理、预算绩效评价管理等环节的管理要求和管控措施,并与实际执行的预算管理关键业务流程的佐证材料内容、要求、程序相适用。年度风险评估及测试工作后制度修订记录等。
预算管理关键业务流程执行过程佐证材料参考: 实际执行过的预算管理关键业务流程,即:部门三年规划编制及审批流程、年度预算编制及审批流程、预算内部分解下达流程、预算执行与分析流程、预算调整流程、决算编制及审批流程、预算绩效评价流程等过程留痕佐证材料,如预算调整方案、会议通知、会议纪要、审批表单、批复、决议、执行方案、信息系统截图等。
22.2收支管理内部控制制度实施、流程执行情况 评价要点:收支管理领域各业务环节的关键流程是否根据风险评估及测试情况进行修订完善,是否有效执行。
(1)修订完善内容主要包括:内设机构职能及岗责的更新调整、不相容岗位分离情况更新、流程步骤优化及增加减少审批节点等。
(2)收支管理领域执行的关键流程是否完整。收支管理制度实施佐证材料参考:
实际使用的收支管理制度中包括收入管理、支出程序管理、资金支付管理、支付管理、票据管理、公务卡管理、银 行账户管理、收入及支出分析管理、会计档案管理等环节的管理要求和管控措施,并与实际执行的收支管理关键业务流程的佐证材料内容、要求、程序相适用。年度风险评估及测试工作后制度修订记录等。
收支管理关键业务流程执行过程佐证材料参考: 实际执行过的收支管理关键业务流程,即:收入登记及入账流程、非税收入收取及缴库流程、支出事前申请及审批流程、用款计划申请及审批流程、借款申请及审批流程、报销申请及审批流程、财政直接支付申请及审批流程、财政授权支付申请及审批流程、财政票据申领流程、财政票据核销流程、公务卡申领及注销流程、公务卡报销及还款流程、银行账户开立申请及审批流程、银行账户变更、撤销申请及备案流程、收入、支出分析报告审批流程、会计档案建立与保管流程、会计档案借阅流程、会计档案销毁流程等过程留痕佐证材料,如银行账户开立申请、费用报销审批单、信息系统截图等。
22.3政府采购管理内部控制制度实施、流程执行情况 评价要点:政府采购管理领域各业务环节的关键流程是否根据风险评估及测试情况进行修订完善,是否有效执行。
(1)修订完善内容主要包括:内设机构职能及岗责的更新调整、不相容岗位分离情况更新、流程步骤优化及增加减少审批节点等。(2)政府采购管理领域执行的关键流程是否完整。政府采购管理制度实施佐证材料参考:
实际使用的政府采购管理制度中包括采购预算管理、采购计划管理、采购方式变更管理、采购组织形式管理、采购实施管理、政府采购服务管理、进口产品政府采购、采购验收管理、采购质疑答复与投诉管理等环节的管理要求和管控措施,并与实际执行的政府采购管理关键业务流程的佐证材料内容、要求、程序相适用。年度风险评估及测试工作后制度修订记录等。
政府采购管理关键业务流程执行过程佐证材料参考: 实际执行过的政府采购管理关键业务流程,即:政府采购预算编制及审批流程、年度政府采购实施计划申报及审批流程、采购方式变更申请及审批流程、公开招标流程、邀请招标流程、竞争性谈判采购流程、单一来源采购流程、询价采购流程、竞争性磋商采购流程、政府购买服务流程、进口产品政府采购流程、采购履约验收与结算流程、采购质疑答复与投诉受理流程等过程执行留痕材料,如委托协议、询价报告、审批表单、信息系统截图等。
22.4资产管理内部控制制度实施、流程执行情况 评价要点:资产管理领域各业务环节的关键流程是否根据风险评估及测试情况进行修订完善,是否有效执行。
(1)修订完善内容主要包括:内设机构职能及岗责的 更新调整、不相容岗位分离情况更新、流程步骤优化及增加减少审批节点等。
(2)资产管理领域执行的关键流程是否完整。资产管理制度实施佐证材料参考:
实际使用的资产管理制度中包括国有资产配置管理、国有资产使用管理、国有资产处置管理、国有资产收入管理、国有资产报损、报废管理、国有资产产权管理、国有资产评估与清查核实、国有资产年度报告管理等环节的管理要求和管控措施,并与实际执行的资产管理关键业务流程的佐证材料内容、要求、程序相适用。年度风险评估及测试工作后制度修订记录等。
资产管理关键业务流程执行过程佐证材料参考: 实际执行过的资产管理关键业务流程,即:国有资产配置计划申报及审核流程、国有资产出租、出借流程、(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对外投资、提供担保流程、非经营性国有资产转经营性国有资产申请及审批流程、国有资产调拨(划转)、捐赠流程、国有资产出售(出让、转让)和置换流程、国有资产报损、报废流程、国有资产收入上缴流程、国有资产产权登记、变更、注销流程、国有资产产权纠纷调处流程、资产评估流程、国有资产清查核实流程、国有资产年度报告编制及审批流程等过程执行留痕材料,如资产配置申请、资产处置审核意见、信息系统截图等。22.5建设项目管理内部控制制度实施、流程执行情况 评价要点:建设项目管理领域各业务环节的关键流程是否根据测试情况对流程进行修订完善,是否有效执行。
(1)修订完善内容主要包括:内设机构职能及岗责的更新调整、不相容岗位分离情况更新、流程步骤优化及增加减少审批节点等。
(2)建设项目管理领域执行的关键流程是否完整。建设项目管理制度实施佐证材料参考:
实际使用的建设项目管理制度中包括建设项目立项管理、建设项目造价管理、建设项目实施方式管理、建设项目实施管理、建设项目竣工验收与(结算)决算管理、建设项目档案管理、资金与财务管理等环节的管理要求和管控措施,并与实际执行的建设项目管理关键业务流程的佐证材料内容、要求、程序相适用。年度风险评估及测试工作后制度修订记录等。
建设项目管理关键业务流程执行过程佐证材料参考: 实际执行过的建设项目管理关键业务流程,即:项目建议书的编制与审批流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与审批流程、建设项目造价流程、建设项目公开招标流程、建设项目邀请招标流程、建设项目施工与结算流程、建设项目设计变更、洽商签证流程、建设项目竣工验收与(结算)决算流程、建设档案管理流程等过程执行留痕材料,如建设项目变 更申请、建设项目结算审核意见、竣工报验单、信息系统截图等。
22.6合同管理内部控制制度实施、流程执行情况 评价要点:合同管理领域各业务环节的关键流程是否根据风险评估及测试情况进行修订完善,是否有效执行。
(1)修订完善内容主要包括:内设机构职能及岗责的更新调整、不相容岗位分离情况更新、流程步骤优化及增加减少审批节点等。
(2)合同管理领域执行的关键流程是否完整。合同管理制度实施佐证材料参考:
实际使用的合同管理制度中包含合同订立管理、合同的履行及跟踪、合同纠纷调处、合同档案管理等环节的管理要求和管控措施,并与实际执行的合同管理关键业务流程的佐证材料内容、要求、程序相适用。年度风险评估及测试工作后制度修订记录等。
合同管理关键业务流程执行过程佐证材料参考: 实际执行过的合同管理关键业务流程,即:合同订立与审批流程、合同履行与结算流程、合同纠纷调节与处理流程、合同档案建立及保管流程等过程执行留痕材料,如合同谈判记录、合同审批表、合同会签单、合同台账、信息系统截图等。
23.内部控制工作的经验、做法及取得的成效:(1)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的过程中总结出的经验、做法
评价要点:总结出的经验、做法是否形成了可以推广应用的工作方案,工作方案的研讨确认过程单位内控领导小组是否有参与,是否明确了优秀做法的推广思路。
(2)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后取得的成效
评价要点:是否从风险评估工作、内控体系建立工作、内控体系健全工作、内控体系执行工作、内控信息化建设、内控监督等方面进行了成效总结。现阶段形成的成果是否符合合规性要求、有效性要求。
佐证材料参考:单位对于内部控制工作的报告、工作总结、案例总结等内容。
24.内部控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遇到的困难总结及解决情况:
(1)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评价要点:针对具体问题是否制定了解决措施,解决措施是否已经实施实际解决了问题,针对重点问题是否开展了专题问题的讨论研究工作。
(2)自我评价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以及工作中遇到的困难
评价要点:评价中的问题是否形成了解决措施,解决措施是否实施并形成结果。(3)纪检、巡视、审计、财政检查等外部检查发现的与本单位经济活动相关的内部控制问题
评价要点:问题是否建立了清单及跟踪管理机制,针对具体问题是否制定了改进措施,措施实施后是否切实解决了问题,问题解决的结果是否根据相关规定进行了汇报。
佐证材料参考:问题总结及措施、评价报告、整改措施等。
25.下一步内部控制工作计划:
评价要点:(1)是否将内部控制工作中成熟的做法及经验推广工作列入下一步工作计划中;(2)是否将未完成的部分及尚待改进完善的内容需要列入下一步工作计划。
佐证材料参考:单位内部控制年度工作规划,年度内部控制工作部署会议纪要,年度内部控制工作计划等。
二、督导评价评分方法
单位应当按照上述指标和要点,逐项提供佐证材料。复核、督导人员应当将被评价单位提供的佐证材料逐项比对核查,并根据评分要求逐项打分。所有指标总分为100分,省级、市级单位底线分值(内控体系建立阶段必须要达到的分值)为70分、区县级底线分值为60分,汇总各分项指标得分即为该单位评价得分;单位不涉及某项业务,导致该项业务为“不适用”的,首先由实施评价的财政部门予以确认是否属实,如果属实,则按照以下公式换算其检查得分:合计得 分=评价得分/(100-不适用指标分值)×100分;底线分以下的单位为整改对象。
第二篇: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自查报告
XXXXX 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自查报告
为进一步加强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工作,按照省财政厅《关于开展行政事业单位2016内部控制报告监督检查工作的通知》(川财会[2017]27号)的要求,我单位已在9月份组织开展内控制度建设的自查工作,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内控制度建设情况: 自2014年1月1日《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实施以来,我单位积极组织开展了贯彻实施《行政事业单位内控规范》的工作,在坚持内控制度要全面性、重要性、制衡性、适应性等原则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本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使之成为符合实际、行之有效的一套内控制度,提高了单位的管理水平,规范了内部控制,加强了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对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由单位支部副书记(主持工作)胡绍友主持制定《内部控制工作方案》,成立内部控制领导小组、内控办设在财务办公室、内控监督检查由行办室负责,明确了领导小组、内控办、财务室、行办室等组成成员的职责及分工,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工作机制。
(二)内部授权审批控制,对所长、副所长、水利办公室、水政办公室、财务办公室、行政办公室等分别授权签定目标责任书,进一步明确各岗位工作职责、处理事项的权限范围、审批程序等,建立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和会签制度。各办公室工作人员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办理业务。
(三)根据单位情况实行归口管理,成立联合工作小组由财务室牵头,行办公室监督,对单位相关经济事项进行统一管理。
(四)在业务层面的内部控制方面,完善了单位的预算管理办法、收支管理办法等,明确收支管理领域内部控制的决策、管理、执行等职责,严格按照审批、审核、支付、核算的相关规定执行。建立健全票据管理制度,对财政票据的申领、启用、核销、销毁等进一步规范化,并建立票据台账由出纳负责管理。
(五)在资产管理方面,完善了资产管理办法,建立资产台账,尤其在2016年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进行全面清查核实,进一步完善了资产信息系统,实现了对资产的动态管理。
(六)在会计控制方面,完善了单位的会计管理办法,强化会计人员管理制度,加强会计档案管理,明确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等处理程序。
二、强化内控监督:
为保证资产安全和有效使用,财务信息真实完整,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我单位对决策、执行、监督等进行分离,建立了岗位责任制、内部监督等机制。在此基础上,还坚持内控与外审相结合,每年县财政局都会对单位账务进行相应的检查或审计。
三、内部控制建设的不足
(一)进一步加强预算管理,增强预算的计划性、科学性,使预算管理的约束控制力得到充分发挥;
(二)在内部控制文化建设方面还需要积极培育符合际情况的内部控制文化,使内控意识和内控文化渗透到每一位员工思想深处,使内控成为每位员工的自觉行为。
2017年9月26日
第三篇: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专题会议记录
内部控制建设专题会议记录
会议时间:2016年8月16日
会议地点:小会议室
主持人:XXX
记录人:XXX
会议议题:讨论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相关的议题
出席人员: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缺席人员:无
会议内容:我单位应当按照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关于强化内部控制的精神和《行政事业单位内控规范》的具体要求,全面建立、有效实施内部控制,确保内部控制覆盖单位经济和业务活动的全范围,贯穿内部权力运行的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规范单位内部各层级的全体人员。应当科学运用内部控制机制原理,结合自身的业务性质、业务范围、管理架构,合理界定岗位职责、业务流程和内部权力运行结构,依托制度规范和信息系统,将制约内部权力运行嵌入内部控制的各个层级、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单位应当针对内部管理薄弱环节和风险隐患,特别是涉及内部权力集中的财政资金分配使用、国有资产监管、政府投资、政府采购、公共资源转让、公共工程建设等重点领域和关键岗位,合理配置权责,细化权力运行流程,明确关键控制节点和风险评估要求,提高内部控制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到
2020
年,基本建成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适应的,权责一致、制衡有效、运行顺畅、执行有力、管理科学的内部控制体系,更好发挥内部控制在提升内部治理水平、规范内部权力运行、促进依法行政、推进廉政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内部控制建设专题会议记录
会议时间:2016年8月20日
会议地点:小会议室
主持人:XXX
记录人:XXX
会议议题:讨论内部控制工作方案,健全工作机制
出席人员: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缺席人员:无
会议内容:按照内部控制要求,在单位领导下,建立适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内部控制体系,全面梳理业务流程,明确业务环节,分析风险隐患,完善风险评估机制,制定风险应对策略;有效运用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内部授权审批控制、归口管理、预算控制、财产保护控制、会计控制、单据控制、信息内部公开等内部控制基本方法,加强对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的内部控制,实现内部控制体系全面、有效实施。对本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全面性、重要性、制衡性、适应性和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对照检查,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抓好整改落实,进一步健全制度,提高执行力,完善监督措施,确保内部控制有效实施。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必须于2016
年底前完成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实施工作。
内部控制建设专题会议记录
会议时间:2016年8月22日
会议地点:小会议室
主持人:XXX
记录人:XXX
会议议题:内部控制工作分工及人员配备等工作
出席人员: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缺席人员:无
会议内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为做好此项工作,市财政局成立了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工作领导小组。由局主要领导负总责、局分管领导牵头实施,局内相关科室共同参与实施。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技术支持小组。我单位也相应成立工作机构,加强实施工作的组织和领导,主要负责人为内控规范责任人,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将其作为“一把手”工程,形成内控实施组织框架,结合本部门、本系统的特点和业务性质,确定牵头部门及相关人员,落实职责分工,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内控规范实施方案并加以严格落实,认真开展内控规范宣传、培训和实施工作。
—
END
—
第四篇:浅谈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建设
浅谈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建设
一、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国家各级行政事业单位履行职能
行政事业单位属于国家职能部门,行驶国家权力,其资金来源纳入国家预算,当前形式下随着改革开放及其他法法规的调整和完善,但会计法律方面特别是资金财产管理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因此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管理,加强制度建设,用制度来约束和管理人的行为,把权力放进制度的笼子里,对当前的内部控制建设,意义非常重大,加强内部控制建设更有助于提高国家各级行政事业单位履行其职能。
(二)有助于国家各级单位发现单位内部控制缺陷
合理有效的内部控制也是保证行政事业单位更好地履行其职能,避免单位在运行过程中偏离目标。内部控制系统通过划分单位的业务流程,明确控制要点和采取相应的措施,促使行政事业单位的每一个环节都按照相应的程序和流程进行。各单位要按照内部管理的需要,建立各主要业务控制程序,把握控制要点,使每一项业务从发生到完成的处理都严格遵循业务程序,达到确定的业务标准,以防止差错,堵塞漏洞。当我们对内部控制进行检查的过程中,可以对其健全性与有效性进行评价,提高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减少内部控制缺陷的发生。
二、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领导重视程度不够
内控强调的是全员参与,每个人所在的工作岗位不同,岗位风险点不同。内控管理有资金管理、政府采购,资产管理等,单位职工们认为我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好了,哪来的什么风险,思想上突然接受不了。同时由于多年以来,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权力过于集中于一把手和几个分管领导手中,现在搞内控,将权力分解,权力制衡,工作流程复杂化,必然会影响到他们的权力结构和业务流程,导致日常工作中涉及内控制度实施存在一定的阻力和难度。
(二)在认识上存在一定的偏差
目前搞内控建设是要求各单位对照《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针对本单位的具体情况加以对照和完善。并不是新建立一些规章制度,内控的建立要求全面性和重要性,我们在具体工作过程中要将风险等级排序,根据风险点再制定具体应对措施,一定要在全面性的基础上强调重要性原则,针对本单位发生频率高的业务事项,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而不是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所有的业务事项都纳入到内控管理,理解上存在一定的偏差。
(三)各单位具体实施中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般同事认为内控不是自己的事,单位主要领导认为财务人员把内控手册制定好就好了,殊不知内控不是一个财务人员的事,是全体员工共同参与、共同遵守的事项,只有全员参与才能全面梳理业务流程、查找各类风险、制定相应风险防控措施,指导各项业务的开展,无论是制定制度还是具体实施,都涉及到单位的各股室和每个人,需要全体员工将内部控制融入到工作中,达到内控目标。
(四)内控环境薄弱
目前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在内控管理中重制度建设轻执行,领导重业务建设,轻财务管理。很大一部分单位根据当前形势也制定了制度,但是在执行上要么仅限于形式,要么在日常工作中很难操作,单位存在内部控制意识淡薄,制度不完善,权力制衡弱化等问题,“重形式、轻实质”导致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五)财务管理弱化
目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仅限于报账记账,票据到财务人员手中已是领导签字了,具体的业务流程财务人员不清楚,管理混乱,权利集中在少数人手中的现象普遍存在。如办公费,业务招待费等开支情况,业务在发生前没有向相关人员了解具体情况,没有权利制衡,财务管理弱化情况很严重。
(六)缺乏监督考核机制
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并没有建立内控机构,有的仍然是财务人员兼职,缺乏独立性。
三、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建议
(一)领导重视,抓好内控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里强调“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性实施负责”。行政事业单位的负责人一定要充分认识到自己在单位内控管理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及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单位领导要认真学习法律法规,提高理论水平,分管领导要按照法律程序办事,严格财务管理,健全内控制度,严格财务开支审批制度。同时还要配备政治素养和业务水平较高的财会人员从事财务工作。
(二)各单位要提高对内控重要性的认识
各级行政事业单位一定要结合《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切实做好本单位的风险评估工作,对重点风险领域进行风险评估和梳理風险点,对关键岗位、关键环节和关键流程进行控制,要事先防控,更好地起到堵塞漏洞的目的,至少每年都要进行一次风险评估。
(三)加强日常管理工作,强调全员参与
单位的内控不是一个独立的工作,也不是某一个人或某几个人的事,而是全体员工共同的事。单位一定要加大宣传教育,把内部控制的管理理念传达给单位所有干部职工,在具体工作运行中逐步形成良好的内部控制风气,进而更好地保证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完整及有效使用,最大程度上杜绝腐败的发生。
(四)加强内部控制环境的建设
行政事业单位要加强内部控制环境的建设。一是领导要提高认识。内部控制是全体人员的共同责任,而不是仅限于财务人员。二是要加强制度建设。行政事业单位不仅要完善内控管理各方面的制度建设,更要抓具体的制度落实。三是要搞好风险评估。对于单位的资金管理及固定资产管理,一定要进行风险评估,有一定的风险意识,强调全员参与。
(五)严格财务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要针对单位高风险业务,找到风险控制点,并根据风险控制点制定好相应的应对措施。比如招待费等业务,制定相应的具体措施,从业務审批到具体招待,再到结账都应至少由3人以上来办理。再如固定资产采购,应由使用部门人员根据单位具体情况提出请购需求,然后由具体负责请购的人员拟出具体的请购标准、规格及数量等计划,报单位领导班子审批。再报当地财政部门政府采购处办理。资产采购后要由专门的验收人员根据采购的计划规格和标准验收,而不仅是形式上的签字。资产采购后再到入库,由相关使用人员及财务人员记账。再到资产的退出,都应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而目前绝大多数单位都缺乏相应的内控机制。往往重采购,轻管理,轻使用。
(六)加强单位内控评价,接受群众的监督
再好的内控,如果不公示公开,或仅限于少数人知道,都会有风险发生,一定要接受群众的监督。行政事业单位要将单位内控建设及履职情况公开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总之,单位内控建设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过程,需要全体员工依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不断学习、不断创新,更需要单位领导的大力支持,同时需要全体员工的监督,确保内控在阳光下履行,只有这样,才能搞好单位的内控,更好地杜绝腐败现象发生,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行政效能。
第五篇:浅谈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建设(精选)
浅谈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建设
[摘 要]行政事业单位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等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内部控制的意义
《会计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事业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按照我国财政部2001年6月发布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内部会计控制指的是行政事业单位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等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其基本作用是:①规范事业单位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②堵塞漏洞,消除隐患,防止并及时发现、纠正错误及舞弊行为,保护事业单位资产安全、完整。③确保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行政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与国际接轨的呼声越来越大,而在与之接轨之前,我们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目前,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现状还是很不乐观的。
从中央到地方,各个单位无不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2003年审计署就对国家体育总局查出的挪用中国奥委会专项资金1.31亿元,建设职工住宅。老问题还没解决清,2005年又有体育总局体彩中心两个公司违规获利5.58亿元的新闻被爆出。如果内部控制真的能起到其应该发挥的作用,如此这巨大的数字又从何而来呢!中央部门尚且如此,地方上的问题更是多如牛毛。
(1)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多数行政事业单位普遍存在的内部控制建设不到位,实施不起来的问题。许多单位迄今为止在日常财务工作中仍用财务制度代替内控制度,仅就其开支范围、标准加以限制,它只能规定财政资金使用的方向,并不能解决单位资金安全性问题。没有书面成文的内部控制制度,所谓内部控制仅仅是凭财务人员的经验以简单的控制,管理的随意性较大。有的事业单位虽然建立了一些内部控制制度,但不够科学、规范,执行也是没有力度,根本起不到监督制约的作用。
(2)单位负责人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有的事业单位的领导重事业发展、轻内部管理,对内部控制重要性和现实意义认识不到位,整个单位尚未建立起健全有效的内控制度。更有的领导还认为内部控制是对自己的控制,有了内部控制就是对自己的缚手缚脚,不能再一个人说了算,不能再一言堂,对内部控制建设更是漠不关心,认为那只是一个挂在墙上应付上级检查时的工具。如果真的有人按照内部控制的规章执行,触动了他的利益,他还会利用职权打击报复。
(3)单位内部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不合理,内部会计控制不健全。目前一些事业单位的负责人缺乏对内部会计控制知识的基本了解,仅把会计的职能理解为记账、算账、报账,不重视内部控制制度的组织建设、人员配备和经费投入,致使财务监督流于形式。还有事业单位编制有限,人手紧张,所以导致许多单位都有不合理不合法的兼岗现象,不相容岗位未能合理分离,经办人员、保管人员之间没有实行职务分离,或实行了职务分离而没有互相制约。
(4)内部控制意识薄弱,工作人员业务能力有待提高。良好的内控意识是确保内控制度得
以健全和实施的基础性保证。有的行政事业单位只注重制度的制定,套用先进单位的管理模式,忽略其执行情况和执行效果,管理效果大打折扣。此外因为单位领导的不重视,直接影响到相关工作人员执行内控制度的积极性,负责人在执行内部控制制度时力度不够,工作人员也就应付了事,内控作用不能充分发挥。加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策略
(1)强化内部控制意识。首先要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地关于财政法规及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培训,使事业单位负责人提高对内部控制制度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单位负责人的内部控制意识,以取得他们对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肯定和支持,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2)加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事业单位在制定、修改内部控制制度时,应以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为依据,同时应结合本单位内部实际情况和外部环境对内部控制的影响,设计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一般而言,事业单位设计内部控制时,要遵循以下原则:第一,有效性原则。要使内部控制充分发挥控制作用,在各部门和各岗位得到贯彻实施,建立的内部控制必须具有有效性,即各种内部控制制度包括最高决策层所制定的业务规章和发布的指令,必须符合国家和监管部门的规章;必须具有高度的权威性,执行内控制度不能存在任何例外,任何人(包括高层管理人员)不得拥有超越制度或违反规章的权力。第二,审慎性原则。内部控制的核心是有效防范各种风险。为了使各种风险控制在许可的范围之内,建立内部控制必须以审慎为出发点,要充分考虑到业务过程中各个环节可能存在的风险,容易发生的问题。设立适当的操作程序和控制步骤来避免和减少风险,并且设定在风险发生时要采取哪些措施来进行补救。第三,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必须渗透到财务工作的各项业务过程和各个操作环节,覆盖所有的岗位,不能留有任何死角和空白,做到无所不控。第四,及时性原则。是指内部控制的建立和改善要跟上业务和形势发展的需要开设新的业务机构或开办新的业务种类,必须树立“内控先行”的思想。第五,独立性原则。内部控制的检查、评价部门必须独立于内部控制的建立和执行部门,直接的操作人员和直接的控制人员必须适当分开,并向不同的管理人员报告工作;在存在管理人员职责交叉的情况下,要为负责控制的人员提供可以直接向最高管理层报告的渠道。
(3)建立合理的组织机构,强化各部门的协调配合。合理的组织机构是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的先决条件,要求职能部门的设置遵循公开原则,增加机构透明度;坚持分离不相容岗位的牵制原则,将财务部门的财会人员与经济业务事项的经办人员的岗位职责进行明确定位,加大制度执行的监督检查力度,确保各项与内部控制机制执行有关的管理制度的落实,达到既有利于实现专业分工、提高工作效率,又能起到部门之间、人员之间相互检查与制约、防止和纠正错弊的效果。
(4)建立继续教育长效机制,培养高素质会计人才。会计人员的素质高低会直接影响会计信息质量,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监督管理,提高会计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强化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必然要求。合格的会计人员应当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熟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现行会计制度,遵守职业道德。会计人员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心,除了自身主动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外,其所在单位应提供必要的物力、财力,支持会计工作,改善执业环境,财政部门要加强会计业务培训,从而建立起个人、单位、财政三位一体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长效机制,保证会计工作的质量。我们一定要把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好,更要狠抓落实,不能内有花架子,空摆设,要做到上墙的是文字,实施的是约束,真正让内部控制发挥出它监督制约的作用。
[首页]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