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传承奉献精神 “支教玫瑰”赵小亭事迹引起强烈反响
。
传承奉献精神 “支教玫瑰”赵小亭事迹引起强烈反响
2010-07-30 11:21:10 来源: 新华网(广州)跟贴 0 条 手机看新闻
珞珈山与苗岭山区相距近千里,武汉大学和马场河小学原本“素昧平生”。但是,正如小学展板上的一句话:“从这边到那边有一条爱的纽带”。爱的使者,便是许许多像赵小亭这样的志愿者。
自2007年以来,武汉大学已有三届学生到贵定支教;今年,赵小亭和她的18名同学又来到这里,将爱心接力传递。在王光林看来,这些大学生给山里孩子带来的,不仅有外面的精彩世界,还有走出大山的希望。
在武汉大学,有17000余名这样的注册志愿者。在该校16年的志愿服务历史中,留下了许多令人感动、令武大学子自豪的故事。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获得者陶孝芳参与成分献血30余次;湖北省大学生年度人物卢章洪发起成立“救援之翼”,培训10000余人次;在支教的队伍中,李可欣休学一年到乡村“种太阳”,赵书影等在恩施大山里建起魔法教室
“逝者已去,生者坚强。我们的志愿者之路会走得更坚定。”实践队队长苏鹏宇言语中难掩沉痛之情,却透露着坚定。这几天,他对队员们说得最多的词语便是“坚强”。
“赵小亭是珞珈山上平凡的一员,也是武大5万学生的杰出代表。”武汉大学校长顾海良告诉记者,赵小亭把对贫困地区留守儿童的同情心升华为对社会的责任感,把志愿者的人生经历升华为大学生的理想。
如今,这种爱已经传递给更多的人,感染了更多的人。8月初,武大的又一批志愿者即将出发奔赴全国:“小亭,你没有走完的爱心之路,我们帮你走完;你没有完成的青春愿望,我们帮你实现。”这是同学们的心愿和决心。
虽然支教行动并不能直接改变当地的贫困面貌,但大学生带去了一种示范效应。2009年湖北大学生年度人物、武汉理工大学2007级硕士研究生秦豹说:“志愿者进山不仅仅是体验生活,更是给山区送去爱和希望,我相信,大山里的孩子,一定会永远记住善良美丽的小亭老师。” “今年暑假,我和小亭一样到贵州志愿支教。山区确实很苦,但看到孩子们一双双大眼睛,就觉得自己再苦也值得。小亭是好样的,希望她的事迹可以激励更多大学生投身到支教的队伍中。” 华中师范大学武汉传媒学院08级游保平说。
湖北省教育厅厅长陈安丽认为,人们关注赵小亭,不仅是被她的献身精神所感动,更是被她和像她一样的青年志愿者们的坚定信念、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心系基层、服务人民的优秀品质,不畏艰苦、勇于实践的朴实作风,脚踏实地、立志成才的进取精神所感动。
在贵州点击率较高的贵阳论坛上,网友们纷纷表达了对赵小亭的敬意。网友“黔山之猴”说,年轻的女孩,年轻的生命,美丽的人,美丽的心,我们会将你的年轻美丽记住,因为我们被你感动着,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网友“东方泽”表示,能来贵州支教是非常有奉献精神的一群人,这些人值得尊敬,他们是祖国的希望,是时代的楷模。
第二篇:赵小亭事迹活动策划
学习践行“小亭精神”系列活动策划
活动背景、可行性
活动背景——赵小亭事迹 2010年7月21日,武汉大学赴贵州支教团队传来噩耗,电气工程学院2008级女生赵小亭在山区支教的行程中被一块飞落的山石砸中头部遇难。这件事随即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影响,各种报道和评论让小亭的为支教献身的事迹和精神广为传播,大家纷纷为她的事迹所感动,对此,武汉大学校团委、武大青年志愿者协会决定,追授赵小亭“武汉大学杰出青年志愿者”荣誉称号。2010年7月26日,湖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春明作出批示,盛赞赵小亭是全省乃至全国青年志愿者的楷模,要求深入推进向赵小亭学习的活动。与此同时,江苏省省妇联授予她“三八”红旗手称号。如皋市委市政府授予她“如皋爱心大使”称号。教育部也追授她“全国无私奉献优秀大学生”荣誉称号。赵小亭先进事迹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弘扬,她也改变了社会对于90后的偏见。
可行性
在赵小亭走后,在武汉大学内,赵小亭的广大校友们为她感到深深惋惜,并深入学习了她的那种奉献精神。师生们为她举行了追悼会,开办了各种讲座和报告会,成立了 “小亭”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等以践行她的精神。这中向她学习的氛围十分浓厚,因此举行学习活动是可是得到广大师生支持的。
同时,学校也十分支持此类活动,赵小亭是武汉大学的优秀学生代表,是武汉大学的骄傲,武汉大学网站上也特别设立了缅怀赵小亭的专题纪念网站,因此,在校内举办这类活动,必将得到学校的大力支持,并在学校内产生广泛的积极影响。
活动申报
活动项目制定前,我团委参阅赵小亭同学的事迹资料,包括学校之前关于小亭精神的校级活动和其他院系的院级活动,结合文学院自身特点进行取舍,对有特色的,我们加以吸收,对不符合文学院实际情况的予以否定;学习前者举办活动的成功之处,吸取失败教训;最后创制出具有本学院本部门特点的新型活动,争取构建一个完善的计划体系。
经过研究相关资料,结合文学院自身实际制定活动计划,拟定稿件,上交给院办老师进行审批。若通过,则按计划进行活动;若不通过,则经指导老师指出问题、不足后加以改进并将定稿再次审批,最终将活动立项。
活动目标、必要性
在社会上,赵小亭的事迹得到了广泛的认可,而在我校,目前并没有属于此类的比较大的活动,举办此类活动,我们的目标就是改变现在校内的这种状况。更加深入地学习赵小亭同学的支教精神,以达到以青年志愿者为中心,全校师生共同配合的一种学习态势,促进精神的深化,让这种伟大的思想理念和崇高的价值观深入我们的每一个行动中去,指导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实践。
离赵小亭同学不幸逝世已经快到两个月的时间了,在一些人们的心中,小亭的精神正在慢慢的变淡,然而我们不允许这样的情况出现,小亭精神,作为我们90后大学生的一种奉献精神,作为新时代人们的榜样,我们要时刻坚持和信仰,正因如此,我们的活动十分必要。
活动安排、主体策划
活动对象:、人员
活动主要对象:文学院各级本科生,文学院部分研究生、博士生,青年志愿者协会成员,个院系青年志愿者
活动宣传对象:武汉大学全体师生
活动时间、地点
2010年10月中下旬,武汉大学文理学部
活动性质、内容
性质:团委组织的,关于缅怀和纪念赵小亭,以各种形式——文字、图片、语言等多种途径的系列纪念活动。
内容:演讲大赛,邀请文学院和相关学院的老师作为嘉宾,各位参赛选手准备相关的演讲稿,制作好PPT,上台做展示和讲演。由嘉宾评分,选出优胜者,由此三轮,得出优胜者。
海报大赛,同上
报告大会,邀请老师和学生代表对小亭事迹做报告会,每个班级派出一定数量代
表参与报告大会。同时印发小亭精神学习材料。
1、学习赵小亭先进事迹材料:《生命的意义在于无私奉献——缅怀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学生党支部赴贵州支教队员赵小亭》;
2、深入领会教育部、团中央等部门关于学习赵小亭的文件精神,学习各级领导的批示、评价和纪念文章;
3、关注各类媒体对“小亭事迹”的报道,品读社会各界对“小亭现象”的评论;
4、开展“小亭精神”大讨论,让“小亭精神”之花在广大团员青年心中绽放;
5、开展践行“小亭精神”假日实践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争做“小亭式的优秀大学生”。
活动组织形式
此次主题团日活动以各分团委、直属团总支为单位组织各班级团支部开展,可以采取“读”赵小亭事迹的书报资料、“看”纪念赵小亭的公益歌曲《生命的应答》等音像资料和文艺节目、“听”赵小亭事迹报告、“谈”对小亭现象的感想、“写”对“小亭精神”的理解、“做”践行“小亭精神”的实事等形式。
演讲大赛、报告大会、海报大赛等多种形式
时间地点
预赛:10月中旬文理学部教五楼,教四楼或教三楼
复赛:10月下旬樱园大学生活动中心或工学部大学生活动中心
决赛:10月末文学院多功能报告厅或教五多功能报告厅
活动效果预估
活动效果预估
通过学习赵小亭先进事迹并参与系列团委活动,同学们更加深入地加强了对赵小亭精神的理解,引发他们的深入思考并将这种精神弘扬传播下去。
评估方法
活动开始前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活动的预期标准
采访参赛同学和观众,了解它们对于此次活动的感受和收获
制作调查问卷散发,并将结果进行统计,研究此次活动的影响和效果 咨询和采访老师,将所得结果由专家老师进行评定和指导
参与的部门成员每人上交一份活动报告,对活动的成果和不足加以评定
第三篇:记武汉大学赴贵州支教队不幸遇难队员赵小亭 2010-07-28
90后绽放生命之花
中国文明网 www.xiexiebang.com 2010-07-28 来源: 光明日报
——记武汉大学赴贵州支教队不幸遇难队员赵小亭
压题图片:遇难前一天,支教大学生赵小亭在给贵定县马场河乡中心小学的学生上课。新华社发
7月26日上午,一场简短而肃穆的“追思会”在武汉大学举行。年轻的志愿者们站在盛夏烈日中,一遍又一遍重温属于他们自己的誓言,沉痛悼念逝去的“战友”——赵小亭。
花季生命,永留苗岭大山
“我想去贵州山区支教,那里很穷。知识是改变孩子们命运的唯一希望,我想去帮帮他们!”至今,老师还保留着赵小亭出发前发来的信息。
7月11日,赵小亭和支教队18名队员一起,从武昌出发,先坐了17个多小时的火车到达贵阳,再从贵阳转火车到达贵定县,然后坐上中巴,在陡峭的盘山公路上颠簸了一个小时,才来到目的地——马场河小学。
马场河小学,位于距县城几十公里之遥的大山中,学生多半是当地的“留守儿童”。
学校条件相当艰苦,不通自来水,也没有能力为支教队提供宿舍。抵达当天,队员们就自己动手“改善环境”:拼起课桌,将教室改装成“简易宿舍”;用水管把山上流下的溪水接起来,建起“临时澡堂”;走上十多分钟山路,到一户农家搭伙…… “虽然这里苦一点,但这里有大城市看不到的秀美风景、呼吸不到的新鲜空气,加油!”为了给同学们鼓劲,乐观的赵小亭经常“提醒”同学们享受这里的“生态美”。
7月21日下午,支教的同学完成教学计划后,打算去乡里的小电厂参观。这群学电气工程的同学,很想亲眼看看山区发电厂运行的情况。
“虽然头一天下过雨,但当天天气很好。”同行的一位学生回忆。去电厂要走一段山路,是马场河风景最漂亮的一段。
就在大家陆续过河时,灾难突然降临。一块从山上滚落的石块,砸中了赵小亭的头部。来不及说一句话,这位深受山里孩子爱戴的“赵老师”就永远闭上了眼睛……
一年前的7月,一个同样炎热的暑假,赵小亭还到过湖南新邵,在那里当了一个月的“孩子王”;至今还有学生打电话过来,找“小亭姐姐”。如今,“小亭姐姐”就这样猝然离开了她的学生们。
“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就是为了这一誓言,赵小亭将自己的“最后一课”,将她年轻美丽的生命永远留在了这苗岭大山中。
“美丽天使”点亮志愿之光
两个月前,赵小亭刚度过自己20周岁生日。QQ昵称叫“向阳的蛋”的她,曾经告诉朋友们,人要做自己的阳光,像向日葵一样,保持向上的姿势。
在赵小亭的网络空间里,保留了362条日志:有学校的网上评教工作通知,也有武大专用幻灯片背景;有毕业答辩的论文格式总结,也有英文自我介绍的集锦;有大学生应该知道的经管知识,也有世博会口译词汇……
在同学们眼中,赵小亭就像一台“永动机”。无论在炎热的酷暑还是数九寒天,赵小亭总是第一个出现在教室。除了学习,她的课余时间总是积极参与学校各项活动。一次,寝室的水管坏了,她爬上爬下,硬是将水管修好了。为此,她在日记中封自己为“无敌赵小亭”。
“她不仅是武汉大学学生的骄傲,也是当代大学生学习的榜样。”武汉大学校长顾海良认为,赵小亭用自己的思想和行动,生动诠释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也实现了她服务社会、关爱人民的人生理想,展示了90后大学生的时代风采。
武汉大学党委书记李健表示,赵小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履行了她入党的誓言,实现了她人生的抱负,也展示了当代大学生乐于奉献、追求进步、心系人民、不怕牺牲的时代形象,是武汉大学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
7月24日、25日,赵小亭先后被追授为“武汉大学杰出青年志愿者”、“品学兼优自强奉献优秀大学生”、“湖北省杰出大学生志愿者”。7月26日,教育部部长袁贵仁代表教育部向赵小亭的不幸遇难表示哀悼,并向其家属表示慰问。“芳魂遗山野,洁品沁人心”,正是有了赵小亭这样的“美丽天使”,“志愿者之光”才得以燃遍华夏大地的每一个角落。(记者夏静 通讯员张全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