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医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综合资料
上塘镇上塘医院
2014年度
目录
1.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 2.附件1(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领导小组)3.附件2(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技术指导组)
上塘医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规范促进我县2014年度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根椐卫生部制定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和县有关文件要求,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重要内容。今年,要在原有工作基础上,按照基本公共卫生项目规范内容要求,做到切实有效落实,促进全县城乡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确保城乡居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显著提高。
二、基本原则
坚持政府主导,充分体现公益性和公平性,按项目方式免费向城乡居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坚持重点突出,分步实施,着眼解决居民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基本公共卫生问题,有针对性的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坚持优质服务、提高效率,强化考核、培训、督导、监管,保障居民人人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
三、具体实施细则
(一)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
要深入家庭,全面掌握辖区内常住居民及居住半年以上的流动人口的主要健康问题,新生儿、孕产妇、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和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等人群为重点,主动采取健康干预措施。将公共卫生服务与基本医疗服务相结合,强化对居民的健康管理,有效控制主要健康危险因素的危害,提高居民健康水平。
1、在统一居民健康档案格式的基础上,纸质和电子档案同时健立,2014年度建档率达辖区总人口的100%,其中重点人群要达95%以上。
孕产妇建档:产前由产前检查医生或县级有住院分娩资质的医院妇产科医生负责,建册、建卡、建档规范管理,册、卡由孕产妇保管。产后访视:有条件的乡级妇幼医生负责访视管理;如乡级卫生院无条件由县妇幼院专职医生管理。
新生儿:对我院分娩新生儿进行乙肝疫苗注射; 2、65岁以上老人每年健康体检一次。
(二)健康教育服务
1、健康教育宣传栏每两个月更新一次,内容包括健康素养基本知识和技能、烟草危害、传染病以及重点卫生服务项目,在有关卫生宣传日开展妇幼保健、预防接种、结核病、艾滋病防治等有关知识的宣传、咨询活动。
2、针对健康素养基本知识和技能,定期举办健康知识讲座活动,要求乡镇卫生院每年不少于6次。
3、各医疗卫生单位在日常接诊时间在门诊或住院大厅要播放健康教育音像资料,每周应不少于3次。
4、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在候诊区、诊室等使用健康教育处方,提供不少于12种。
(三)预防接种服务
按免疫规划要求,医疗卫生单位均必须设规范的接种门诊,对所有新生儿提供预防接种服务。及时发现报告预防接种的疑似异常反应,由县疾控中心调查处理,报告及时率、调查及时率、规范处置率达100%。
(四)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
1、孕早期管理:孕12周前为孕妇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并进行一次随访服务,做出健康状况评估。由孕产妇居住地的乡镇卫生院责任医生或县级专职妇产科医生负责管理建册,交由孕产妇保管手册。
2、孕中晚期管理:延续孕早期管理服务流程,纳入健康档案管理。
3、产后管理:包括产后访视及产后42天健康体检,对新生儿随同儿童系统做健康管理。
4、早孕建卡建册率达90%以上,住院分娩率达90%以上,高危孕产妇管理率达100%,孕产妇全程系统管理率大于80%。孕前、孕早期叶酸服用率达95%以上。由乡镇级专业责任医生或县妇幼保健院专职人员负责管理服务。
(五)、老年人建康管理服务(主要由乡、村两级负责)
1、掌握辖区内65岁以上老年人人口数量。
2、每年协助卫生院为65岁以上老年人进行一次体格检查和健康指导,包括健康危险因素调查、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及健康状况评价,并将结果归入健康档案。
(六)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
1、筛查:对辖区35岁以上常住居民在每年首次就诊时开展一次血压筛查,筛查率达95%以上。
2、随访评估:对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每年提供不少于健康指导,规范填写个性化健康教育记录表并存档。
(七)Ⅱ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
1、筛查:在临床工作中对一些35岁以上肥胖人群、高血压等高危人群进行有针对性的空腹血糖化验。
2、随访评估、分类干预:对确诊的Ⅱ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并规范填写相关记录表存档。对血糖控制不理想(空腹血糖大于7.0/mmol/l)的患者要进行服药指导、运动指导等,必要时建议转诊上级检查、治疗。
3、协助当地卫生院建立健康档案。
(八)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
1、掌握辖区内重性精神病患者数,填写个人信息补充表,尤其是监护人信息必需准确,并协助当地卫生院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2、对疑似病人规范化诊疗或转诊有关医疗机构。
(九)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
1、发现、登记:各级医疗卫生单位在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指导下,首诊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发现传染病人及疑似病人后,按要求填写《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如发现或怀疑为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时,按要求填写《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卡》。
2、相关信息报告:全县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医疗单位,要在规定时间内进行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的网络直报,发现甲类传染病、乙类传染病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人或疑似病人以及不明原因疾病暴发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应2小时内报告;发现其它乙、丙类传染病人或疑似病人应于24小时内报告;发现报告错误应及时更正,有漏报的应及时进行补报。任何单位不得不报、瞒报、漏报。
3、处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的报告时,应立即奔赴病源地开展流调资料收集、监测、疫点疫区消毒、隔离、应急接种、预防服药及宣传教育等工作。
(十)卫生监督协管
按规范要求协助卫生监督所搞好报告、指导、服务等工作。
四、培训、考核、指导、督导
为了进一步规范医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医院决定在至少开展两次基本公共卫生工作人员的集中业务培训,培训后立即开展各项工作。相关公共卫生科室要按照各自分管的项目内容,制定相应的指导、督导方案,组织医疗队伍定期下村庄进行巡回技术指导,每季度进行一次综合会议,并汇总记录。医院分管领导要带领有关人员根据医院考核情况进行行政督导及工作落实,并给以奖励或处罚。总之,今年不搞平均分配主义,要体现“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按时完成各项任务指标,以保证医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上塘医院 2014年度
附件1 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领导小组
组
长:
鲍克平副组长:
唐红娟 组
员:
尤墩才
张金胜
(下设办公室由张金胜任主任)
附件2 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技术指导组
组
长:
时
煜 副组长:
许彩邵 组
员:
朱冬梅
王洪波
(下设办公室由王鹏程负责)
第二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
为贯彻《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与《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促进基本公共卫生均等化,结合我乡实际,特制定“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公益性质,按照科学规范、量力而行、稳步推进、注重实效的思路,采取政府购买方式,为群众免费提供公平、有效、安全、方便的10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最大程度使城乡居民不得病、少得病,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不断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现均等化。
二、基本原则
(一)公开透明,公平公正。由政府向社会公开购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建立项目标准,实行服务效果考评,接受社会监督;坚持公平公正,经批准设臵的基层卫生机构能平等参与提供服务,城乡居民能平等享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二)权责明晰,权责一致。明晰政府、服务机构、居民享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过程中的责任和权利,确保有效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三)规范有序,激励促进。运用绩效考评、居民参与评
价等激励机制,保证社会效益最大化。
(四)以民为本,注重实效。充分体现方便群众、服务群众的民本理念,以居民享受良好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为根本,最大限度地提高服务质量与效果。
三、主要内容和阶段目标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包括以下10个项目: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治(艾滋病防治、结核病防治)、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老年人保健、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防治、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卫生监测工作。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按承担项目单位不同分为两类:一类是可以直接由基层卫生机构承担的项目(以下简称基层项目),主要包括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传染病防治、老年人保健、慢性病防治、重性精神疾病管理;一类是需由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承担的项目(以下简称专业项目),主要包括部分由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承担的预防接种、妇女保健、儿童保健。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妇幼保健机构主要是为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开展基本公共卫生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并加强对口业务指导、人员培训、质量控制、考核评估等。
(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慢性病人等人群为重点,为辖区常住人口建立统一、规范的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档
案主要信息包括居民基本信息、主要健康问题及卫生服务记录等,健康档案要及时更新。2010年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20%以上,2011年达到30%以上;重点人群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30%以上。
(二)健康教育
1、开展经常性健康教育活动。(1)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向辖区居民提供健康处方、健康指导手册、折页等,每个机构每年提供不少于12种内容的印刷资料;(2)乡镇卫生院设臵健康教育宣传栏不少于2个;村卫生室设臵健康教育宣传栏不少于1个,每季度至少更新一次;(3)循环播放健康教育影像资料不少于6种;(4)利用主题宣传日或节假日,开展不少于6次的公众健康咨询活动并发放宣传资料;⑸乡镇卫生院每月至少举办一次健康知识讲座;村卫生室每两个月至少举办一次健康知识讲座。
2、对重点慢性病和传染病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开展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哮喘、乳腺癌和宫颈癌等慢性病,以及艾滋病、结核病、肝炎、流感、霍乱、手足口病、水痘、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出血热等传染病健康教育和防病知识指导宣传工作。
3、对重点人群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根据辖区不同重点人群(青少年、妇女、老年人、0-36个月儿童父母)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指导和健康教育,包括妇女保健知识、儿童保健知识、口腔保健知识、吸烟有害健康、免疫接种等。
4、2010年居民基本卫生知识知晓率达到60%以上,2011年达到70%以上。
(三)预防接种
1、免费向0-6岁适龄儿童提供12种一类疫苗接种服务,预防12种传染病。包括: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麻疹疫苗、甲肝疫苗、流脑疫苗、乙脑疫苗、麻风、麻腮疫苗等国家一类免疫规划疫苗。
2、组织做好免疫接种管理。建立适龄儿童预防接种卡、证、簿,保证安全注射和免疫信息化管理系统、疫苗冷链设施正常运行;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人群免疫水平监测和免疫接种效果监测。3、2011年 0—6岁儿童常规免疫接种率达到95%以上。
(四)传染病防治
1、开展辖区传染病监测,及时报告辖区内发现的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
2、做好病例转诊、本单位内消毒处理工作,协助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做好重点管理传染病居家病例的随访工作和密切接触者管理。
3、配合做好重点传染病防治管理。配合上级专业防治机构做好肺结核病例的规范化管理;配合上级专业防治机构开展艾滋病患者、病毒感染者的调查与随访,提供咨询。
(五)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干预
1、开展高血压、糖尿病等重点慢性病患者的登记与健康指导。对35岁以上人群实行门诊首诊测血压;对确诊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定期进行随访,每次随访要询问病情、进行体格检查及用药、饮食、运动、心理等健康指导;开展慢病预防教育和行为危险因素干预。
2、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登记管理率2010年达到20%;2011年登记管理率达到30%。
(六)重性精神疾病管理
1、对辖区内已确诊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登记、建档,在专业机构指导下对在家居住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治疗随访,提供咨询服务、康复和治疗指导。
2、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登记管理率2010年达到20%以上;2011年达到30%以上。
(七)儿童保健
1、为0-36个月婴幼儿建立儿童保健手册,开展新生儿访视及儿童保健系统管理。新生儿访视2次,儿童保健1岁以内4次,第2年和第3年每年2次。进行体格检查和生长发育监测及评价,开展心理行为发育、母乳喂养、辅食添加、意外伤害预防、常见疾病防治等健康指导。
2、儿童保健系统管理率有明显提高。2011年达到85%以上。
(八)孕产妇保健
1、为孕产妇建立保健手册,开展5次孕期保健服务和2次产后访视。进行一般体格检查及孕期营养、心理等健康指导,了解产后恢复情况并对产后常见问题进行指导。
2、2010年孕产妇保健手册建册率达到60%以上,孕产妇保健管理覆盖率达到50%以上,高危孕产妇保健管理率达到95%以上;2011年孕产妇保健管理覆盖率达到85%以上。
(九)老年人保健
1、通过实施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项目,对城乡老年人进行健康危险因素调查和一般体格检查, 对老年人慢性病、骨质疏松、意外伤害等危险因素进行健康指导。提供疾病预防、自我保健及伤害预防、自救等健康指导,减少主要健康危险因素,有效预防和控制慢性病和伤害。
2、开展老年人保健工作,定期为65岁以上老年人做健康检查, 老年人健康管理率2010年、2011年达到30%以上。
四、组织实施
(一)卫生行政部门。组织、指导、督促和支持辖区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切实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逐步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评价体系,加强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监督管理和绩效评价。
(二)财政部门。制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加强专项资金管理,会同卫生行政部门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最大限度发挥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
(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项目评估、人员培训、绩效考核、质量监测和适宜技术推广等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职能。通过调整机构公共卫生职能、健全服务网络和严格服务质量管理等,加快建立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关系。
(四)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基层卫生机构。作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实施主体,免费为全体居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坚持以健康管理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和主动服务、上门服务以及医疗服务与预防保健相结合的服务模式,进一步调整完善公共卫生服务流程,配备设施设备、服务团队和专职人员,健全内部绩效评价制度,认真落实各项要求,确保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全覆盖和公益性质以及服务均等化,积极发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网底作用。
五、资金保障
(一)资金筹集。财政部门建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资金,2009年基本公共卫生专项资金的筹集标准为人均15元,2010年达到人均18元,2011年达到人均20元。资金来源为中央财政下达的补助资金和市级、县财政预算安排资金。
(二)资金分配。
1、基层项目资金。基层项目资金全部用于提供公共卫
生服务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
2、专业项目资金。按照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所承担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平均服务成本测算确定专业项目资金预算总额。专业项目资金全部用于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
3、奖补资金。在基本公共卫生专项资金中安排部分资金,用于对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基层卫生机构的奖励和补助以及开展绩效考核工作的经费支出。
(三)资金拨付。按照激励约束的原则,专项资金实行年初预拨、年终根据绩效考核结果清算的拨付办法。基层项目资金、专业项目资金和奖补资金的补助办法,由县卫生行政部门与财政部门根据项目运行情况和筹资标准变化情况按调整。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认真推进实施。卫生行政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统一管理,将项目工作要求全面纳入工作总体计划之中,精心组织,妥善安排,全面组织实施。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妇幼保健机构要牢固树立指导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责任意识,逐级成立项目技术指导组及办事机构,充分发挥技术支撑作用,认真做好对项目工作的业务技术指导。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要认真对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制定详细的
实施方案,逐项抓好落实。
(二)严格资金管理,加强绩效考核。县财政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制定全县统一的基本公共卫生专项资金绩效考核办法。县卫生行政部门和财政部门是基本公共卫生专项资金的绩效考核的实施主体,对绩效考核结果进行抽查。县卫生行政部门和财政部门在每年11月15日前,完成乡(镇)卫生院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绩效考核,并上报市卫生行政部门和市财政部门。
(三)完善服务规范,确保服务质量。由县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条件,研究制定和推广健康教育、预防接种、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老年保健及传染病防治、慢性病管理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方案,健全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以重点人群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对象为切入点,逐步建立规范统一的居民健康档案,积极推进健康档案电子化管理,加强公共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改变服务方式,采取上门服务、主动服务和连续服务,不断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质量。
2011年3月10日
第三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
为贯彻《8888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与《8888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促进基本公共卫生均等化,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888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公益性质,按照科学规范、量力而行、稳步推进、注重实效的思路,采取政府购买方式,为群众免费提供公平、有效、安全、方便的9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最大程度使城乡居民不得病、少得病,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不断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现均等化。
二、基本原则
(一)公开透明,公平公正。由政府向社会公开购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建立项目标准,实行服务效果考评,接受社会监督;坚持公平公正,经批准设臵的基层卫生机构能平等参与提供服务,城乡居民能平等享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二)权责明晰,权责一致。明晰政府、服务机构、居民三方在购买、提供和享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过程中的责任和权利,确保有效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三)规范有序,激励促进。运用绩效考评、居民参与评
价等激励机制,以最低成本购买最有效的服务,保证社会效益最大化。
(四)以民为本,注重实效。充分体现方便群众、服务群众的民本理念,以居民享受良好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为根本,最大限度地提高服务质量与效果。
三、主要内容和阶段目标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包括以下9个项目: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治(艾滋病防治、结核病防治)、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老年人保健、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防治、重性精神疾病管理。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按承担项目单位不同分为两类:一类是可以直接由基层卫生机构承担的项目(以下简称基层项目),主要包括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传染病防治、老年人保健、慢性病防治、重性精神疾病管理;一类是需由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承担的项目(以下简称专业项目),主要包括部分由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承担的预防接种、妇女保健、儿童保健。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妇幼保健机构主要是为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开展基本公共卫生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并加强对口业务指导、人员培训、质量控制、考核评估等。
(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慢性病人等人群为重
点,为辖区常住人口建立统一、规范的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档案主要信息包括居民基本信息、主要健康问题及卫生服务记录等。健康档案要及时更新。2010年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20%以上,2011年达到30%以上;重点人群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30%以上。
(二)健康教育
1、开展经常性健康教育活动。(1)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向辖区居民提供健康处方、健康指导手册、折页等,每个机构每年提供不少于12种内容的印刷资料;(2)乡镇卫生院设臵健康教育宣传栏不少于2个;村卫生室设臵健康教育宣传栏不少于1个,每季度至少更新一次;(3)循环播放健康教育影像资料不少于6种;(4)每个机构利用主题宣传日或节假日,开展不少于6次的公众健康咨询活动并发放宣传资料;⑸乡镇卫生院每月至少举办一次健康知识讲座;村卫生室每两个月至少举办一次健康知识讲座。
2、对重点慢性病和传染病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开展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哮喘、乳腺癌和宫颈癌等慢性病,以及艾滋病、结核病、肝炎、流感、霍乱、手足口病、水痘、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出血热等传染病健康教育和防病知识指导宣传工作。
3、对重点人群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根据辖区不同重点人群(青少年、妇女、老年人、0-36个月儿童父母)
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指导和健康教育,包括妇女保健知识、儿童保健知识、口腔保健知识、吸烟有害健康、免疫接种等。
4、2010年居民基本卫生知识知晓率达到60%以上,2011年达到70%以上。
(三)预防接种
1、免费向0-6岁适龄儿童提供12种一类疫苗接种服务,预防12种传染病。包括: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麻疹疫苗、甲肝疫苗、流脑疫苗、乙脑疫苗、麻风、麻腮疫苗等国家一类免疫规划疫苗。
2、组织做好免疫接种管理。建立适龄儿童预防接种卡、证、簿,保证安全注射和免疫信息化管理系统、疫苗冷链设施正常运行;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人群免疫水平监测和免疫接种效果监测。3、2010年 0—6岁儿童常规免疫接种率达到95%以上。
(四)传染病防治
1、开展辖区传染病监测,及时报告辖区内发现的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
2、做好病例转诊、本单位内消毒处理工作,协助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做好重点管理传染病居家病例的随访工作和密切接触者管理。
3、配合做好重点传染病防治管理。配合上级专业防治机构做好肺结核病例的规范化管理;配合上级专业防治机构
开展艾滋病患者、病毒感染者的调查与随访,提供咨询。
4、2010年疫情报告率达100%,及时率达到100%,重点传染病暴发疫点及时处臵率100%。
(五)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干预
1、开展高血压、糖尿病等重点慢性病患者的登记与健康指导。对35岁以上人群实行门诊首诊测血压;对确诊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定期进行随访,每次随访要询问病情、进行体格检查及用药、饮食、运动、心理等健康指导;开展慢病预防教育和行为危险因素干预。
2、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登记管理率2010年达到20%;2011年登记管理率达到30%。
(六)重性精神疾病管理
1、对辖区内已确诊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登记、建档,在专业机构指导下对在家居住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治疗随访,提供咨询服务、康复和治疗指导。
2、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登记管理率2010年达到20%以上;2011年达到30%以上。
(七)儿童保健
1、为0-36个月婴幼儿建立儿童保健手册,开展新生儿访视及儿童保健系统管理。新生儿访视2次,儿童保健1岁以内4次,第2年和第3年每年2次。进行体格检查和生长发育监测及评价,开展心理行为发育、母乳喂养、辅食添加、意外伤害预防、常见疾病防治等健康指导。
2、儿童保健系统管理率有明显提高。2010年全县儿童健康手册建册率与保健健康管理覆盖率达到60%以上,2011年达到85%以上。
(八)孕产妇保健
1、为孕产妇建立保健手册,开展5次孕期保健服务和2次产后访视。进行一般体格检查及孕期营养、心理等健康指导,了解产后恢复情况并对产后常见问题进行指导。
2、2010年孕产妇保健手册建册率达到60%以上,孕产妇保健管理覆盖率达到50%以上,高危孕产妇保健管理率达到95%以上;2011年孕产妇保健管理覆盖率达到85%以上。
(九)老年人保健
1、通过实施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项目,对城乡老年人进行健康危险因素调查和一般体格检查, 对老年人慢性病、骨质疏松、意外伤害等危险因素进行健康指导。提供疾病预防、自我保健及伤害预防、自救等健康指导,减少主要健康危险因素,有效预防和控制慢性病和伤害。
2、开展老年人保健工作,定期为65岁以上老年人做健康检查, 老年人健康管理率2010年、2011年达到30%以上。
四、组织实施
(一)卫生行政部门。组织、指导、督促和支持辖区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切实落实基本公共卫生
服务项目,逐步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评价体系,加强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监督管理和绩效评价。
(二)财政部门。制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加强专项资金管理,会同卫生行政部门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最大限度发挥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
(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项目评估、人员培训、绩效考核、质量监测和适宜技术推广等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职能。通过调整机构公共卫生职能、健全服务网络和严格服务质量管理等,加快建立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关系。
(四)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基层卫生机构。作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实施主体,免费为全体居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坚持以健康管理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和主动服务、上门服务以及医疗服务与预防保健相结合的服务模式,进一步调整完善公共卫生服务流程,配备设施设备、服务团队和专职人员,健全内部绩效评价制度,认真落实各项要求,确保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全覆盖和公益性质以及服务均等化,积极发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网底作用。
五、资金保障
(一)资金筹集。财政部门建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资金,2009年基本公共卫生专项资金的筹集标准为人均15元,2010年达到人均18元,2011年达到人均20元。资金来
源为中央财政下达的补助资金和市级、县财政预算安排资金。
(二)资金分配。
1、基层项目资金。基层项目资金全部用于提供公共卫生服务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
2、专业项目资金。按照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所承担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平均服务成本测算确定专业项目资金预算总额。专业项目资金全部用于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
3、奖补资金。在基本公共卫生专项资金中安排部分资金,用于对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基层卫生机构的奖励和补助以及开展绩效考核工作的经费支出。
(三)资金拨付。按照激励约束的原则,专项资金实行年初预拨、年终根据绩效考核结果清算的拨付办法。基层项目资金、专业项目资金和奖补资金的补助办法,由县卫生行政部门与财政部门根据项目运行情况和筹资标准变化情况按调整。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认真推进实施。卫生行政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统一管理,将项目工作要求全面纳入工作总体计划之中,精心组织,妥善安排,全面组织实施。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妇幼保健机构要牢固树立指
导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责任意识,逐级成立项目技术指导组及办事机构,充分发挥技术支撑作用,认真做好对项目工作的业务技术指导。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要认真对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逐项抓好落实。
(二)严格资金管理,加强绩效考核。县财政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制定全县统一的基本公共卫生专项资金绩效考核办法。县卫生行政部门和财政部门是基本公共卫生专项资金的绩效考核的实施主体,对绩效考核结果进行抽查。县卫生行政部门和财政部门在每年11月15日前,完成乡(镇)卫生院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绩效考核,并上报市卫生行政部门和市财政部门。
(三)完善服务规范,确保服务质量。由县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条件,研究制定和推广健康教育、预防接种、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老年保健及传染病防治、慢性病管理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方案,健全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以重点人群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对象为切入点,逐步建立规范统一的居民健康档案,积极推进健康档案电子化管理,加强公共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改变服务方式,采取上门服务、主动服务和连续服务,不断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质量。
第四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定稿)
北呈卫生院基本公共卫生
服务项目实施方案
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09版),规范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根
据长治县卫生局、印发的《长治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细则》的通知,结合实际,现
制定我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目标。
公共卫生服务实施以院长、防疫专干、妇幼专干牵头,全院职工协助,各村乡村医生提
供支持。卫生院设立北呈乡公共卫生服务办公室,牵头人员负责日常工作,办公室下设各项
目负责人。
(一)、成立公共卫生服务领导组
组长:程智慧(院长)
成员:崔爱兵(防保专干)、闫翠巧(妇幼专干)、辛岩军(档案信息管理
员)
领导组的主要职责是为公共卫生的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精神指示、监督管理、考核审查、纠
正指导,以及乡村一体化管理工作。
(二)、公共卫生领导组成立公共卫生科,下设各项目工作小组,项目小组负责基本公共卫
生服务项目的协调管理,承担具体事务性工作。
1、健康教育项目工作小组、预防接种项目工作小组、传染病防治项目工作小组
(责任人:崔爱兵)
2、儿童保健项目工作小组、孕产妇保健项目工作小组
(责任人:闫翠巧)
3、建立居民健康档案项目工作小组、慢性病管理项目工作小组、老年人保健项目工作小组、重性精神疾病管理项目工作小组
(责任人:辛岩军)[注:各项目小组成员均包括各村乡村医生]
北呈牛保兴卫生所:牛保兴(所长)、牛瑞芳、牛瑞平
北呈王丽江卫生所:王丽江(所长)王招则
北呈晋成则卫生所:晋成则(所长)
南呈李五锁卫生所:李五锁(所长)、李安文、李红文 李文霞
南呈李春芳卫生所:李春芳(所长)
六家郭旭红卫生所:郭旭红(所长)
刘家郭卫华卫生所:郭卫华(所长)
刘家宋杰慧卫生所:宋杰慧(所长)
刘家王根全卫生所:王根全(所长)
北和李亮波卫生所:李亮波(所长)
北和王清则卫生所:王清则(所长)
北和张爱平卫生所:张爱平(所长)
北和王彩锋卫生所:王彩锋(所长)
北张秦鲜庭卫生所:秦鲜庭(所长)
北张牛红兵卫生所:牛红兵(所长)
北张苗树芳卫生所:苗树芳(所长)苗红霞
西坡随贵生卫生所:随贵生(所长)随林兵
西坟姚树林卫生所:姚树林(所长)
须村王忠堂卫生所:王忠堂(所长)
南岭郭秀清卫生所:郭小迅
朔村郭松林卫生所:郭松林(所长)
东坟闫煜华卫生所:闫煜华(所长)
北岭王建英卫生所:王建英(所长)
青龙沟刘树清卫生所:刘树清(所长)刘智芳
上村郜书兰卫生所:郜书兰(所长)
上村杨理珍卫生所:杨理珍(所长)
王家岭王韶林卫生所:王韶林(所长)
大沟程鹏卫生所:程鹏(所长)程智清
二、人员分工
1、健康档案:由辛岩军负总责,各村卫生所负责协助及实施。
2、健康教育:由崔爱兵负总责,其他各科室协助和实施、各村卫生室负责协助卫生院开展健康教育宣传栏、广播、健康咨询及健康讲座工作。
3、孕产妇管理:由闫翠巧负总责,各村卫生室负责协助。
4、0-36月儿童健康管理,由崔爱兵负总责,并负责接种门诊各项事物,各村卫生室负责协助实施。
5、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由辛岩军总负责,卫生院其他科室及各村卫生室负责协助实施。
6、预防接种服务:由崔爱兵总负责。并由其相关人员协助完成。
7、传染病报告和处理:由崔爱兵总负责,卫生院其他科室及各村卫生室负责协助实施。
8、慢性病管理:由辛岩军总负责,各村卫生室负责协助实施。
9、重性精神病管理:由辛岩军负责,各村卫生室协助实施。
三、具体实施
1.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1)居民建档:以妇女、儿童、老年人、重性精神病、慢性病人等人群为重点,在自愿基础上,为辖区常住人口建立统一、规范的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档案主要信息包括居民基本信息、主要健康问题及卫生服务记录等。健康档案要及时更新,实现计算机管理。
(2)保障措施:卫生院由公共卫生科协调负责,抽调妇女保健科、儿童保健科、化验、B超、心电图、医疗等组成体检小分队,下到各村对重点人群开展体检服务工作,体检后由各村卫生室负责档案的完善,最后由卫生院公共卫生科负责档案的审核、加工、汇总。
(3)进度安排:为了保障全年建档任务的完成,根据我院人员结构特点及我镇地域因素,特制定以下进度安排:
a.2011年1月—3月底转录完善上一重点人群健康体检结果,准备2011年65岁以上老年人花名、0-36月儿童花名、孕产妇花名、重性精神病。
b.2011年4月--9月底:以65岁老年人、0-36月儿童、孕产妇重性精神病、等重点人群所在家庭为体检对象,完成全镇的体检任务。
c.2011年11月--12月:完成健康档案的完善及电子档案的建立。
2.健康教育
针对健康素养基本知识和技能、优生优育及辖区重点健康问题等内容,向居民提供健康教育宣传信息和健康教育咨询服务,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并定期更新内容,开展健康知识讲座等健康教育恣询活动。
每年向辖区居民进行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卫生院每月一次,村卫生室每季一次,材料不少于6种;组织面向公众健康教育咨询活动卫生院不少于12次,卫生所不少于4次;设置永久性健康教育宣传栏卫生院不少于2个,每个卫生所一个版面,每个面积不少于2平方米;重点人群健康教育讲座每季度不少于1次,购置并使用DVD、照相机,并保证设备完好,使用正常。
进度安排:在按要求印制宣传资料的基础上,制定如下进度安排:7月—8月15日:完成夏秋季肠道传染病、饮水饮食卫生知识的健康知识宣传工作。8月16日--9月15日:完成母乳喂养,家庭常用消毒知识、科学育儿等知识的宣传工作。9月16日--10月15日:结合全国爱牙日,老人节开展口腔保健等方面的宣传工作。10月16日--11月15日:结合全国防治高血压日、世界精神卫生日开展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知识宣传教育。11月16日--12月15日:结合食品卫生宣传周、11.14全国防治糖尿病日、12.1世界艾滋病日等开展相关健康教育宣传工作。
3.预防接种
为适龄儿童接种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麻疹疫苗、甲肝疫苗、流脑疫苗、乙脑疫苗、麻腮风疫苗等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在重点地区,对重点人群进行针对性接种,如甲流疫苗,发现、报告预防接种中的疑似异常反应,并协助调查处理。不方便到卫生院接种的新生儿由儿童保健科委派村卫生室有接种资格证的乡村医生对新生儿进行接种服务。
6岁以下儿童健卡率达100%;一类疫苗各单苗基础免疫接种率均95%以上,信息化率达95%以上,强化免疫、应急接种目标人群接种率95%以上,规范疫苗进购流程、进购渠道、规范疫苗保存保管。
4.传染病防治
及时发现、登记并报告辖区内发现的传染病病例和疑似病例,参与传染病现场疫点处理;开展结核病、艾滋病等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和咨询服务;配合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对非住院结核病人、艾滋病人进行治疗管理。做好死亡病例登记与报告,保证完成目标任务数。按要求设置传染病诊室。
5.儿童保健
为0-36个月婴幼儿建立儿童保健手册,建册率≥80%,开展新生儿访视及儿童系统保健管理。新生儿访视至少2次,儿童保健1岁以内至少4次,2岁和3岁每年至少2次。主要内容:
(1)新生儿家庭访视:新生儿出院7天内,在卫生院儿童保健科的指导下由村卫生室医务人员在新生儿家中进行,并了解新生儿的疾病筛查情况,同时进行产后访视,访视标准按《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规范操作。
(2)新生儿满月管理:新生儿满一月后,由卫生院儿童保健科派医务人员对其进行健康检查。重点询问和观察新生儿喂养、睡眠、大小便、黄疸情况等,并对其身长、体重测量和发育评估。
(3)婴幼儿健康管理:满月后分别在3、6、8、12、18、24、30、36个月龄是进行健康检查。服务内容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09)进行。
(4)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双多胎或有缺陷的高危儿及根据婴幼儿生长发育评价结果对低体重、消瘦、发育迟缓、中度营养不良、等儿童及时进行专案管理并及时转诊。
6.孕产妇保健
孕产妇管理服务由卫生院孕产妇保健项目工作小组负责做好本辖区内的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工作,各村卫生室负责协助实施。并按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孕产妇保健项目实施细则对孕产妇进行规范的管理服务。
卫生室负责已婚妇女的怀孕信息,并将怀孕妇女名单上报卫生院孕产妇保健项目工作小组,并由其对已婚妇女进行早孕检测,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
卫生院孕产妇保健项目工作小组为孕产妇做产前检查和产后访视,建立保健手册,早孕建册建档率≥30%,开展至少5次孕产妇保健服务和2次产后访视。主要内容包括一般体格检查、产前检查及孕期营养、心理等健康指导,了解产后恢复情况并对产后常见问题进行指导。
7.老年人保健
对辖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登记管理,各村卫生室要本村65岁及65以上老年人的姓名、性别、年龄一一核实并上报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科。
卫生院公共卫生科组织医务人员每年进行一次老年人健康管理:对健康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包括吸烟、饮酒、体育锻炼、饮食、慢性病常见病常见症状和既往所患疾病、治疗及目前用药情况;体格检查:包括血压、体重、皮肤、淋巴结、乳腺、心脏、肺部、四肢肌肉关节、视力、听力和活动能力的一般检查;辅助检查包括B超、心电图、随机血糖等。
老年人健康管理率≥50%,建立实施老年人健康体检流程,按要求上墙公布,提供老年人健康体检,记录完整率95%。
8.慢性病管理
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高危人群进行防治指导服务。对35岁以上人群实行门诊首诊测血压。对确诊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定期进行随访,每次随访要询问病情、进行体格检查及用药、饮食、运动、心理等健康指导,并做好相关记录。
卫生院公共卫生科组织卫生院及村卫生室医务人员每年对高血压患者进行一次体格检查,1次空腹血糖检查,4次随访并按规定做好随访记录。(卫生室随访3次)。对已建档高血压患者管理率≥90%。
卫生院公共卫生科组织卫生院及村卫生室医务人员每年对糖尿病患者进行一次体格检查,1次空腹血糖检查、2次餐后血糖检查(卫生室负责),4次随访(卫生室3次)。对已建档糖尿病患者管理率≥50%。
9.重性精神疾病管理
对辖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在专业机构指导下对在家居住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治疗随访和康复指导,并做好相关记录。村卫生室对本村精神病人进行登记并上报卫生院公共卫生科。
卫生院公共卫生科为患者进行一次全面评估,卫生室为其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对纳入健康管理的患者,卫生院公共卫生科组织医务人员每年对其进行1次体格检查,随访4次。对已建档重性精神病患者规范管理率≥90%。
三、工作职责和任务
(1)承担辖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09版)将任务明确到具体岗位,责任到人,免费为全体居民提供9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按各自的职责分工与辖区内村卫生室签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目标责任书,并指导其完成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
(2)村卫生室是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协助卫生院完成和落实9类基本公共卫生任务,接受卫生院的指导和县卫生局的考核,根据乡村医生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工作的完成情况合理补助经费。
(3)要建立健全相关工作制度,制定岗位规范,细化考核内容,将人员收入和工作绩效挂钩,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和效率。每年根据要求及工作实际制订具体实施计划,明确阶段性重点工作,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四、经费保障
村级卫生室服务所需经费在基本公共卫生经费中统筹安排
服务项目 次数 费用 备注
预防接种 1 1
高血压随访 3 15 卫生院一次
糖尿病血糖检测 3 15 卫生院一次
老年人化验抽血 1 1
新生儿访视 1 10
五、建立绩效考核制度
(一)建立考核制度。按照《长治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乡镇卫生院考核标准》和《长治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村卫生室考核标准》要求,组织考核工作。重点考核机构各项目小组、各村卫生室履行公共卫生服务职能、提供公共卫生服务的数量和质量、社会满意度等情况。
(二)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领导小组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行全程监督与管理,考核结果与服务经费挂钩,服务经费的发放按实际为患者服务的工作量确定。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要按照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原则,明确分工,落实职责,确保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取得实效。
(二)强化监督检查。定期组织检查督导,推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的完成。
(三)参加技术培训。要积极参加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和基本医疗适宜技术培训,提高卫生技术人员综合服务能力,确保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
(四)加强经费管理。要加强资金的使用和管理,严格按照项目要求,专款专用。
北呈卫生院
2011.01.04.
第五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
和龙市崇善镇卫生院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
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版),规范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根据和龙市卫生局、印发的《和龙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细则》的通知,结合实际,现制定我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目标。
公共卫生服务实施以院长牵头,全院职工协助。卫生院设立公共卫生服务小组,牵头人员负责日常工作,下设各项目负责人。
(一)、成立公共卫生服务领导组 组 长:范学军(院长)副组长:张泽武
组 员:张明 黄丽花 杨盼 卢凤瑾 王丹
领导小组组长的主要职责是为公共卫生的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精神指示、监督管理、考核审查、纠正指导,以及乡村一体化管理工作。
(二)、公共卫生领导小组成立内部监督小组,针对负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各项目的负责人进行监督和工作质量检查。
二、人员分工
1、健康档案:由卢凤瑾负责。
2、健康教育:由张泽武负责,其他各科室协助卫生院开展健康教育宣传栏、广播、健康咨询及健康讲座工作。
3、孕产妇管理:由杨盼负责。4、0-36月儿童健康管理,由杨盼负责。
5、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由王丹负责。
6、预防接种服务:由王丹负责。
7、传染病报告和处理:由范学军负责。
8、慢性病管理:由张明和黄丽花共同负责。(张明负责高血压和糖尿病,黄丽花负责其他慢病)
9、重性精神病管理:由黄丽花负责。
10、卫生监督协管由范学军负责。
11、公共卫生信息上报由张泽武负责。
三、具体实施
1.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1)居民建档:以妇女、儿童、老年人、重性精神病、慢性病人等人群为重点,在自愿基础上,为辖区常住人口建立统一、规范的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档案主要信息包括居民基本信息、主要健康问题及卫生服务记录等。健康档案要及时更新。(2)保障措施:我院由公共卫生小组组成体检小分队,下到各村对重点人群开展体检服务工作,体检后由各项负责人负责档案的完善,最后由卫生院监督小组负责档案的审核。审核合格后方可进行汇总。2.健康教育
针对健康素养基本知识和技能、优生优育及辖区重点健康问题等内容,向居民提供健康教育宣传信息和健康教育咨询服务,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并定期更新内容,开展健康知识讲座等健康教育恣询活动。
每年向辖区居民进行健康讲主题日宣传,卫生院每月一次,材料不少于6种;组织面向公众健康教育咨询活动卫生院不少于12次,设置永久性健康教育宣传栏卫生院不少于2个,每个面积不少于2平方米;公众健康咨询活动每年不少于9次,购置并使用DVD、照相机,并保证设备完好,使用正常。3.预防接种
为适龄儿童接种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麻疹疫苗、甲肝疫苗、流脑疫苗、乙脑疫苗、麻腮风疫苗等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在重点地区,对重点人群进行针对性接种,如甲流疫苗,发现、报告预防接种中的疑似异常反应,并协助调查处理。
6岁以下儿童健卡率达100%;一类疫苗各单苗基础免疫接种率均95%以上,信息化率达95%以上,强化免疫、应急接种目标人群接种率95%以上,规范疫苗进购流程、进购渠道、规范疫苗保存保管。4.传染病防治
及时发现、登记并报告辖区内发现的传染病病例和疑似病例,参与传染病现场疫点处理;开展结核病、艾滋病等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和咨询服务;配合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对非住院结核病人、艾滋病人进行治疗管理。做好死亡病例登记与报告,保证完成目标任务数。按要求设置传染病诊室。5.儿童保健
为0-6岁婴幼儿建立儿童保健手册,建册率≥95%,开展新生儿访视及儿童系统保健管理。新生儿访视至少2次,儿童保健1岁以内至少4次,2岁和3岁每年至少2次。
主要内容:(1)新生儿家庭访视:新生儿出院7天内,由儿童保健负责人在新生儿家中进行,并了解新生儿的疾病筛查情况,同时进行产后访视,访视标准按《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规范操作。
(2)新生儿满月管理:新生儿满一月后,由卫生院儿童保健负责人对其进行健康检查。重点询问和观察新生儿喂养、睡眠、大小便、黄疸情况等,并对其身长、体重测量和发育评估。
(3)婴幼儿健康管理:满月后分别在3、6、8、12、18、24、30、36个月龄是进行健康检查。服务内容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进行。
(4)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双多胎或有缺陷的高危儿及根据婴幼儿生长发育评价结果对低体重、消瘦、发育迟缓、中度营养不良、等儿童及时进行专案管理并及时转诊。6.孕产妇保健
孕产妇管理服务由卫生院孕产妇保健项目工作人员负责做好本辖区内的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工作,其他部门负责协助实施。并按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孕产妇保健项目实施细则对孕产妇进行规范的管理服务。负责人负责已婚妇女的怀孕信息,并对已婚妇女进行早孕检测,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
卫生院孕产妇保健项目工作小组为孕产妇做产前检查和产后访视,建立保健手册,早孕建册建档率≥85%,开展至少5次孕产妇保健服务和2次产后访视。主要内容包括一般体格检查、产前检查及孕期营养、心理等健康指导,了解产后恢复情况并对产后常见问题进行指导。7.老年人保健
对辖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登记管理,卫生院公共卫生小组组织医务人员每年进行一次老年人健康管理:对健康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包括吸烟、饮酒、体育锻炼、饮食、慢性病常见病常见症状和既往所患疾病、治疗及目前用药情况;体格检查:包括血压、体重、皮肤、淋巴结、乳腺、心脏、肺部、四肢肌肉关节、视力、听力和活动能力的一般检查;辅助检查包括B超、心电图、随机血糖等。
老年人健康管理率≥70%,提供老年人健康体检,记录完整率95%。8.慢性病管理
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高危人群进行防治指导服务。对35岁以上人群实行门诊首诊测血压。对确诊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定期进行随访,每次随访要询问病情、进行体格检查及用药、饮食、运动、心理等健康指导,并做好相关记录。
卫生院公共卫生小组组织卫生院医务人员每年对高血压患者进行一次体格检查,1次空腹血糖检查,4次随访并按规定做好随访记录。对已建档高血压患者管理率≥35%。
卫生院公共卫生科小组组织卫生院医务人员每年对糖尿病患者进行一次体格检查,1次空腹血糖检查、2次餐后血糖检查,4次随访。对已建档糖尿病患者管理率≥65%。9.重性精神疾病管理
对辖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在专业机构指导下对在家居住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治疗随访和康复指导,并做好相关记录。卫生院公共卫生科为患者进行一次全面评估,卫生室为其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对纳入健康管理的患者,卫生院公共卫生科组织医务人员每年对其进行1次体格检查,随访4次。对已建档重性精神病患者规范管理率≥90%。
三、工作职责和任务
(1)承担辖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版)将任务明确到具体岗位,责任到人,免费为全体居民提供10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根据各自的职责分工指导其完成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2)要建立健全相关工作制度,制定岗位规范,细化考核内容,将人员收入和工作绩效挂钩,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和效率。每年根据要求及工作实际制订具体实施计划,明确阶段性重点工作,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四、建立绩效考核制度
(一)建立考核制度。按照《延边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乡镇卫生院考核标准》和《和龙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村卫生室考核标准》要求,组织考核工作。重点考核机构各项目负责人履行公共卫生服务职能、提供公共卫生服务的数量和质量、社会满意度等情况。
(二)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领导小组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行全程监督与管理。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要按照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原则,明确分工,落实职责,确保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取得实效。
(二)强化监督检查。定期组织检查督导,推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的完成。
(三)参加技术培训。要积极参加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和基本医疗适宜技术培训,提高卫生技术人员综合服务能力,确保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
(四)加强经费管理。要加强资金的使用和管理,严格按照项目要求,专款专用。
和龙市崇善镇卫生院
2012年1月